(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微课:学习夸张的修辞手法(录音稿)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修辞排序(知识盘点+试题)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修辞排序(知识盘点+试题)

专题5 修辞、语言运用、排序一、知识盘点。

(一)修辞手法【修辞盘点】所谓修辞,就是要使说的话或写的文章生动、有力,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在小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和反问等。

【常见考点】1.修辞手法的判断。

比喻:有明显的本体和喻体,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

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成和人一样的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

排比: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

主要特征: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设问: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反问:只问不答,答在其中。

对比: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人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可以使特征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2.修辞手法的变换。

注意原句中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根据要求选用合适的内容补充。

如:雨一直下着。

雨一直下着,欢快地唱着动听的歌。

(改为拟人句)雨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下个不停。

(改为比喻句)(二)语言运用。

1.句子仿写。

【方法提示】(1)仔细揣摩例句,寻找和例句在内容上与结构上的相同点。

(2)依据例句的特点,仿抄相同点改写不同点。

(3)仿写要注意的几个问题:①仿句与被仿句不能雷同要有创新。

②修辞要恰当。

③用词不能重复,仿句的用词尽可能不与被仿句重复,避免语意雷同。

2.语言运用。

(1)根据词语联想写一段话。

【教材示例】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请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

竹子梅花蜜蜂路灯(提示:把握并提炼这些事物的精神如“竹子正直,梅花坚韧,蜜蜂勤劳,路灯奉献。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 句子 扩写句子 课件 部编版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 句子 扩写句子 课件 部编版
【知识精讲】扩写句子
二年级 语文
扩 扩扩 扩扩 写 写写 写写 句 句句 句句 子 子子 子子 的 的的 的的 定 原步 方练 义 则骤 法习
扩句的定 义是什么?
扩句,就是在简单的句子上, 添加一些适当的修饰和限制 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 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的原 则是什么?
(一)不能改变原意。 (二)不能改变句型。 (三)修饰词语搭配得当。 (四)符合例句要求。
按要求改写句子。 头上长着犄角。(扩写句子,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改写句子。 头上长着犄角。(扩写句子,至少扩两处) _怪__兽__的__头__上___长__着__尖__尖_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_的__犄__角__。________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
扩句的步 骤是什么?
第一步:找一找,在什么地方扩充。 第二步:想一想,加上哪些修饰词语。 第三步:读一读,扩充后句子是否通顺。
扩句的方 法是什么?
(1)影像扩句法。 (2)描述扩句法。 (3)说明扩句法。
扩句的方 法是什么?
1、扩充事物的五觉(听、视、 味、嗅、触)、感觉。 2、扩充时间、 地点 、叠词、 拟声词。 3、扩充人物的描写。
小渔村被人们知晓。
(
)的小渔村(
)被人们知晓。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 小渔村被人们知晓。 ( 美丽 )的小渔村( 普遍 )被人们知晓。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三下语文《秋天的雨》优秀教学设计-微课(精选)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三下语文《秋天的雨》优秀教学设计-微课(精选)

秋天的雨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的新鲜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同学们在生活中大家都见过怎么样的雨呢?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师生一起分享。

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b.有位作家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

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和段落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部分。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

(3)思考问题:为什么把秋雨比喻成一把钥匙?2.品读第二部分(1)出示句子“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体会“你挤我碰”“争着”的作用。

(2)出示句子“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体会“躲”的用法。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三下语文《7 听听,秋的声音》优秀教学设计-微课(精选)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三下语文《7 听听,秋的声音》优秀教学设计-微课(精选)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案设计单位:长葛市新区实验学校姓名:***时间:二〇一九年三月7*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教学难点】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唤醒体验1.师:孩子们,我们生活的北方四季分明。

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树繁茂,冬天白雪皑皑,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自己眼中的秋天)2.师:孩子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大自然,去听听秋的声音。

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3.师:这是一首现代诗,谁来读课题?老师指导朗读课题。

二、热身环节——预习检测1. 师:大家看课文序号后面的这个“* ”,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大家运用自己的智慧掌和小组团结协作来完成。

2. 师:先来考考大家的预习情况!请每小组的4号起立,每人读一个词语。

3.师:去掉拼音你们还认得吗?请每小组的2号起立,每人读一个词语。

4.全班齐读词语。

三、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师: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感受到同学们预习的很棒!我们一起来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吧!(出示)①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②我会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③我要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2.师:孩子们,你们有信心完成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吗?让我们一起加油吧!四、设置关卡——品味诗歌寻秋声——赞秋声——写秋声【第一关】——寻秋声(具体要求)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诗歌一共几个小节?请在每小节前标上序号。

③作者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请用长方形的框把关键词画出来。

(小提示:诗中一共写了八种声音,有的用耳朵就能听到,有需要用心才能感受到,你可要仔细寻找哦!)板书:刷刷口瞿口瞿叮咛歌吟1.师:刚才××同学汇报的都是我们用耳朵能听到的声音,在奇妙的大自然中,还有一些声音需要我们用心聆听,这些声音藏在哪儿呢?(引导学生从第5小节找答案)板书:叶子里、小花上、汗水里、谷粒里……2.师:表扬表现突出的个人,旗开得胜的小组,激励其他学生或小组奋起直追,为优秀小组加分。

夸张的修辞手法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夸张的修辞手法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夸张修辞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辨别夸张的修辞手法。

2、了解几种夸张的方法。

3、能运用夸张的手法改写句子。

4、了解夸张的修辞手法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大家好,在我们学习的《长征》诗中有两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本微课为大家讲解夸张的修辞手法。

二、什么是夸张?夸张就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句:大虫怒吼一声,就像晴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都动了。

三、夸张的三种方法。

①扩大夸张。

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等。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

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等。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

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

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农民们说,看到绿油油的麦苗,就闻到了馒头的香味。

四、用夸张的手法进行表达:富得(流油)、气得(火冒三丈)思念(一日三秋)、浪费(一掷千金),五、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a、同志们,你们看,我们的力量大如天。

b、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2.运用夸张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

3.运用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就很少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语文课本句式归纳与仿写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语文课本句式归纳与仿写

一、固定句式1、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仿写:我的爸爸有时候严厉,有时候慈祥。

我有时候喜欢热闹,有时候喜欢安静。

天上的月亮,有时候像一把镰刀,有时候像一个大圆盘。

天上的云彩变化多端,有时候像一匹骏马在奔驰,有时候像一条狗在摆头摇尾。

2、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仿写:在课堂上,在办公室,在校园的路上,到处都看到老师忙碌的身影。

小鸟在天上一边哼着小曲儿,花儿在为他喝彩,小草在为她跳舞,风儿在为他伴奏。

3、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仿写:爸爸一边跑步,一边听音乐。

我一边读书,一边思考。

妈妈一边洗衣服,一边唱歌。

4、爸爸一边刮胡子,一边逗露西玩5、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仿写:荷叶挤挤挨挨的,好像一把把碧绿的凉伞。

熟透的樱桃好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红宝石。

6、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仿写:春雨真像牛毛一样,又像银针一样。

春天真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那漫天飞舞的雪花,真像那身姿优美的仙女。

7、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8、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9、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跑步,丰富多彩,热闹极了。

仿写:公园里的荷花,有的绽开了笑脸,有的含苞欲放,美丽极了。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学校举办了各种各样的趣味活动,有羽毛球,有跳绳,有拔河,真是精彩极了。

奶奶家有果树,有鸡舍,有山坡,真是好玩极了。

二、加重口气、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式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反问句)仿写: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句)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反问句)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快得很哪、小得很哪、好得很哪)仿写:猎豹跑起来像闪电一样,快的很哪!曹冲才七岁。

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说课稿(部编版)含3个课时

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说课稿(部编版)含3个课时

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暮江吟》一、说教材《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用浅白的语言,描绘出他观察到的美妙昌色。

诗的前两句写日暮时分,夕阳与江水相映成趣。

—道"与铺"写出夕阳余晖是洒满江面的,而瑟瑟"和红"的颜色对比。

,能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后两句以九月初三夜"作为过渡,将时间从傍晚引至入夜后,可怜"是诗人脱口而出的真心赞叹,露似真珠"月似弓"两处比喻的使用,更加生动地描绘出了景色的美妙,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描写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准确生动的表达与作者细致的观察。

4.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准确生动的表达与作者细致的观察。

2.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四、说学情四年级学生在学习上,他们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搜集资料的能力,表达自我想法的能力。

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理解文章背后的内容。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引导和启发。

五、说教法学法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感悟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在学法上,我会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三下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学设计-微课(精选)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三下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优秀教学设计-微课(精选)

在牛肚子里旅行-红头的旅行微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那你有没有去牛肚子里旅行过呢?今天,让我们跟随小蟋蟀红头一起去牛肚子里旅行看看吧!一、读课文选段,了解课文1、出示视频选段。

2、老师范读。

二、学习牛的四个胃读了课文后,我们知道了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三、讲解红头的旅行过程1、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

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2、在图片上展示红头的旅行过程:总结红头之所以能从牛肚子里出来,是因为牛会反刍的特点,那么,什么是牛的反刍呢?原来牛是食草动物,有反刍习性。

反刍就是把粗粗吃下去的食物,再返回到嘴里,细细嚼烂,然后再咽下。

牛一般是在吃食物后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开始反刍。

你学会了吗?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打乱了我们原有的假期、生活和学习,也把每一个人都卷入到了探寻生命真谛的漩涡中。

社会是最好的课堂,疫情是最好的教育。

在这期间我服从领导的安排,每天坚守在岗位上,一方面负责做好宣传工作,每天与家长们电话联系,叫家长在家帮孩子们测量体温,我负责登记。

由于疫情严重,学校延迟开学,许多家长担心孩子们的学习会跟不上,我耐心做家长们的思想工作,叫他们别担心,可以在家观看空中课堂。

做好“停学不停课,停教不停学”,刚开始有一部分家长和孩子都不适应,又由于农村的条件设施比较落后,网络时断时续,经常出现停机状态,家长们载声怨道,在这种情况下我耐心解释,安慰他们,别着急,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同时让家长负责孩子们的安全工作和卫生工作,让孩子们在家不要出门,认真洗手,注意个人卫生,戴口罩,做好防疫工作,不聚会。

另一方面,每天负责把校园打扫干净,做好学校常态消毒杀毒工作,坚持“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做好人员来访登记,每天按时向上级汇报情况,做到跟进检查不缺位,防患于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李白诗歌中的夸张(录音稿)
1.亲爱的同学,你好,欢迎来到时代天华微课堂,今天我们学习的
内容是:学习夸张的修辞手法。

2.还是用一首古诗来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吧:危楼高百尺,手可摘
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夜宿山寺》中的内容。

意思是: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在这首诗中“手可摘星辰”以及“恐惊天上人”两句很特别,诗人通过特殊的手法有意夸大了楼的高度,像这样的修辞手法就是夸张。

3.那么什么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呢?所谓夸张,也就是为了达到某种
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

这里要特别注意一点,夸张并不仅仅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的着意夸大,有时也是着意在缩小。

4.来看两个例子:一、他饿的可以吃下一头牛。

这里的“可以吃下
一头牛”就是对饿的程度的着意夸大。

二、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这句中的“没有巴掌大”,则是对这地方大小的着意缩小。

但不管是夸大还是缩小,它们都属于夸张的修辞手法。

5.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经常
能看到夸张的手法。

来看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意思是:高崖上飞腾
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用的就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6.最后,我们再共同回顾一下什么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也就
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

同学,你学会了吗?
7.这节课就讲到这里,欢迎继续关注时代天华微课堂,再见!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