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镇痛药物药物特点
各种镇痛类药物详解

各种镇痛类药物详解[收藏]解热镇痛药种类繁多,各有侧重,既有解热镇痛,又有消炎、抗风湿功能。
轻度和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神经痛与肌肉痛、关节痛及月经痛等,服镇痛药后均能奏效。
但不可长期服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危害身体健康。
扑热息痛又称乙酰氨基酚、退热净。
可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尤其适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或有胃炎、胃溃疡及血友病的患者。
不良反应轻微,但长期大量使用,可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和肝脏损害及加重肾功能损害。
3岁以下儿童及新生儿忌用;孕妇与过敏者禁用。
阿司匹林又称乙酰水杨酸。
具有解热、镇痛与消炎、抗风湿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功能,适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及退热、抗风湿、类风湿,还可用于预防短暂的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等症。
肝、肾功能减退者慎用;孕妇、乳母与胃肠溃疡、血小板减少者、血友病及病毒性疾病或过敏者禁用。
扑炎痛又称贝诺酯。
为扑热息痛与阿司匹林的酯化合物,可用于感冒发热、神经痛与风湿痛等。
12岁以下儿童慎用。
肝肾功能不良与阿司匹林过敏者禁用。
安乃近退热作用强而快,常用于各种高热及镇痛。
5岁以下小儿可用其10%~20%的溶液点鼻。
年老体弱者慎用,过敏者禁用。
保泰松主要用于风湿、类风湿性疾病,但仅能缓解症状,宜于进餐时或饭后服用。
长期用药需定期检查血象。
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
消炎痛又称吲哚美辛,常用于痛风、类风湿病、偏头痛、月经痛等。
乳母与老年人慎用。
小儿忌用。
孕妇与肾病、胃溃疡及过敏者禁用。
双氯灭痛又称双氯芬酸钠。
其镇痛、消炎和解热作用,比消炎痛强2~2.5倍,比阿司匹林强26~50倍,尤常用于减轻炎症所致的疼痛。
肝肾功能不全、溃疡病患者慎用。
孕妇禁用。
布洛芬又称异丁苯丙酸,其解热、消炎镇痛作用远大于阿司匹林。
孕妇、乳母、高血压、心脏病与胃肠溃疡者慎用。
过敏或有鼻息肉的病人禁用。
芬必得为布洛芬的缓释胶囊。
炎痛喜康又称吡罗昔康,适用于风湿、类风湿病。
特点为用量小,疗效好,无蓄积作用。
长期应用应定期查血象、肝肾功能及便潜血。
各类镇痛药物药物特点

各类镇痛药物药物特点:
非甾体类药物镇痛特点:
——有剂量极限性(即天花板效应)
阿片类止痛药物镇痛特点:
——无天花板效应
即:可因个体止痛之需要而增加剂量,价格低,剂量范围大,对
重度疼痛有肯定的疗效。
表 16-3 镇痛药剂量转换
镇痛药每日剂量( mg/d)
口服吗啡60-134 135-224 225-314315-404肌内注射或静脉用吗啡10-2223-3738-5253-67
口服羟考酮30-6767.5-112112.5-157157.5-202口服可待因150-447
肌肉注射哌替啶75-165 166-278 279-390391-503口服美沙酮20-4445-7475-104105-134芬太尼透皮粘25μg/h50μg/h75 μg/h100μg/h
3.阿片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便秘——可以加强通便药物,严重时灌肠治疗;
口干——可以加强漱口;
恶心及呕吐——可以使用氟哌啶醇及甲氧氯普胺口服治疗;
尿潴留——应按时排尿,会阴热敷,膀胱区按摩,导尿等;。
常用镇痛药物介绍

疼痛常用三种药物疗法
1
阿片类镇痛药
• 按镇痛强度分类 • 按药理作用分类
2
非阿片类药物
• 对乙酰氨基酚 • 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
3
镇痛辅助用药
• 抗抑郁药 • 抗惊厥药 • 激素类药物 • 局部麻醉剂/抗心律失常药 • 其他药物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麻醉药品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培训教材. 2004 2. 宋文阁主译. 临床疼痛学. 第3版. 山东: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32
的阿片节俭作用 • 大手术后PCA停用后,残留痛的镇痛 • 术前给药,发挥术前抗炎和抑制超敏作用
• NSAIDs药物均有“封顶”效应,故不应超量给药 • 缓慢静脉滴注不易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应给予负荷量 • 此类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高,故不同时使用两种药物,
但同类药物中,一种药物效果不佳,可能另外一种药物仍 有较好作用
NSADIs作用机制及其代表药物
药物类别
作用机制
适用范围
代表药物
非甾体类抗 炎药 (NSAIDs)
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前列 腺生物合成中的环氧化 酶(COX),从而阻断前 列腺素的合成,实现抗 炎、止痛、解热作用
用于轻、中度疼 痛或重度疼痛的 协同治疗
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 塞来昔布、帕瑞昔布等 特点:镇痛强效,起效迅速,显著降低胃肠道 副作用(如恶心、消化不良、溃疡等),且不影响 血小板功能,不影响出血
前列腺素正常分泌
前列腺素
消化道、血小板 功能正常
选择性
抗炎镇痛
COX-2抑制
剂
选择性COX-2抑制剂与传统NSAIDs相比 显著降低胃肠道损伤和血小板 功能抑制
疼痛科常见镇痛药物及其注意事项

疼痛科常见镇痛药物及其注意事项用于治疗疼痛的药物很多,在现代疼痛学领域中,常用的疼痛治疗药物有:麻醉性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局部麻醉药、神经破坏药、糖皮质激素以及一些其它药物。
一、麻醉性镇痛药定义:通过激动阿片受体产生强烈的镇痛作用,连续使用易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的药物称为麻醉性镇痛药1、吗啡吗啡通过激动体内阿片受体而产生强烈的镇痛作用,肌注后15~30min起效,45~90min产生最大效应,镇痛作用时间为4~6h。
吗啡的剂型最多,除普通的片剂、胶囊和针剂外,还有控缓释片、高浓度口服液、栓剂等吗啡主要用于急性剧烈性疼痛、术后镇痛和癌性止痛,成人每次5~l0mg。
肌注或静脉注射用于急性剧烈性疼痛。
用于术后和癌性镇痛时,常通过硬膜外腔或静脉给药,可单次给药或使用镇痛泵持续给药。
此外,吗啡还有明显的镇静和镇咳作用。
婴儿、孕产妇、哺乳妇、严重肝功能不全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颅内高压、颅脑损伤患者禁用吗啡。
2、芬太尼芬太尼为人工合成的苯基哌啶类麻醉性镇痛药,通过激动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
芬太尼属于强效麻醉性镇痛药,镇痛效力为吗啡的80~100倍。
其药理特点是起效快,时效短,副作用小。
肌肉注射15min起效,作用时间1~2h。
芬太尼在疼痛治疗中主要用于术后镇痛和癌性止痛,常通过硬膜外腔或静脉连续给药,内蒙古·呼市6月25日针刀临床应用与解剖学习班通知适合用镇痛泵进行病人自控镇痛。
近年来推出的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方便,镇痛效果确切,每片贴剂能提供持续的镇痛作用,尤其适用于癌痛的治疗。
芬太尼还有许多衍生物,如舒芬太尼、阿芬太尼和瑞芬太尼。
这些新一代的芬太尼制剂具有镇痛效能更强,作用时间更短,清除率更快,对呼吸、循环和肝肾功能影响更小等特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二、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通过阻断神经的冲动传导而起局部麻醉作用,主要用于神经阻滞疗法。
临床上使用的局部麻醉药种类较多,常用的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
对比镇痛药物哌替啶和吗啡

对比镇痛药物哌替啶和吗啡镇痛药物对比:哌替啶与吗啡引言:镇痛药物在医学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帮助缓解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比两种常见的镇痛药物——哌替啶和吗啡,探讨它们的特点、适应症、副作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一、哌替啶哌替啶是一种合成的镇痛药物,属于非麻醉性阿片类复合物。
它作用于大脑的镇痛中枢,通过阻断疼痛传导产生镇痛效果。
以下是哌替啶的特点和使用情况:1. 特点:- 哌替啶具有镇痛效果较弱的特点,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疼痛的缓解。
- 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小,相对安全。
- 服用以后吸收迅速,效果持续时间较短。
2. 适应症:- 哌替啶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轻度至中度疼痛,包括头痛、牙痛、肌肉骨骼疼痛等。
- 它也可以作为辅助药物用于其他治疗手段无法控制的剧烈疼痛。
3. 副作用:- 哌替啶可能引起一些消化系统的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因此需要定期检查肝功能。
-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4. 使用注意事项:- 哌替啶不适合用于急性重度疼痛,应根据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
-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使用哌替啶前应咨询医生,遵循医嘱使用。
二、吗啡吗啡是一种天然植物性镇痛药物,它可以从罂粟中提取。
吗啡被广泛应用于控制剧烈疼痛,但它也有一些特点和限制:1. 特点:- 吗啡是一种强效的镇痛药物,适用于中度到重度疼痛的缓解。
- 它的镇痛效果持久,并可以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实现,如口服、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2. 适应症:- 吗啡被广泛用于严重疼痛的缓解,如癌症疼痛、术后疼痛等。
- 它也可以在镇静和麻醉过程中使用。
3. 副作用:- 吗啡可引起呼吸抑制,因此使用前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
- 长期使用吗啡可能会导致耐受性和依赖性。
-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便秘、头晕等。
4. 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吗啡前应仔细评估患者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状况,并监测疼痛的程度和镇痛效果。
止痛药的分类和适用范围

止痛药的分类和适用范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疼痛的情况,如头痛、牙痛、肌肉酸痛等。
为了缓解这些不适,人们常常会使用止痛药。
然而,不同类型的止痛药对于不同类型的疼痛具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了解止痛药的分类和其适用范围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非处方类止痛药非处方类止痛药又称为非特义性镇痛剂,是指那些可以在无需医生处方下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这类止痛药广泛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的急性或慢性非特异性(即原因未明)的疼痛。
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类常见的非处方类止痛药,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等。
它们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合成来减轻感染或损伤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反应。
NSAIDs适用于治疗头痛、牙痛、肌肉酸痛等轻至中度的非特异性镇痛。
2. 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不包含抗炎作用的非处方类止痛药,常见商品名有泰诺林和扑尔敏。
它能降低体温、减轻头痛和缓解轻度关节或肌肉酸痛。
对于严重慢性疼痛的患者,对乙酰氨基酚可能需要与其他镇痛药物相结合使用。
二、处方类止痛药处方类止痛药通常由医生开具处方后供患者购买和使用。
这些药物通常用于治疗严重和慢性的特别类型或位置的疼状况,并只限制作为急诊情况下的护理授权下给出。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处方类止辦呋损法崭 L赧。
1. 阿片类镇痛剂阿片类镇痛剂是一类生物碱构成的药物,如吗啡和吗武酮,它们是迄今为止最强效的止痛药物。
它们的适用范围包括剧烈疼痛、手术后的疼痛以及癌症等慢性严重疼状况。
然而,阿片类镇痛剂在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镇静和成瘾性依赖性的同时,也会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2. 抗抑郁药某些抗抑郁药具有镇痛作用,因此常被用于治疗神经性或慢性严重疼痛。
例如三环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 SSRI 类药物帕罗西汀都可以被使用在治疗神经性尤其是压力相关的头糠、循环酸模甚至牙科程序的急批支付。
3. 抽搐镇定剂(Anticonvulsants)除了用于控制癫痫发作外,部分抽搐镇定剂也被使用于管理神经病理相关的疼痛。
麻醉学考试资料:麻醉性镇痛药的分类考点归纳

麻醉学考试资料:麻醉性镇痛药的分类考点归纳麻醉性镇痛药的分类麻醉学入门级的知识点,医学考生在备考麻醉学时还是应该花些时间复习镇痛药的相关知识的。
镇痛药知识点庞大,为您提供麻醉性镇痛药的分类相关资料,祝您考试顺利!麻醉性镇痛药是指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的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并且同时缓解疼痛引起的不愉快的情绪,麻醉性镇痛药主要有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美沙酮、芬太尼、喷他佐辛、布托啡诺、丁丙诺啡等。
麻醉性镇痛药一、芬太尼1.优缺点(1)优点:芬太尼是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其镇痛强度为吗啡的75~125倍;毒性低;对循环影响轻微;可控性强,起效快,时效短,术后自主呼吸恢复迅速,不引起组胺释放。
(2)缺点:大剂量多次使用可产生蓄积作用,易出现延迟性呼吸抑制。
静脉注射过快,可出现胸、腹肌僵直,影响通气。
2.麻醉方法(1)大剂量芬太尼麻醉:主要用于心脏、大血管手术,对循环影响小。
一般用10~20 g/kg缓慢静脉注射行麻醉诱导,辅助肌松药进行气管内插管。
术中间断或连续注射芬太尼维持麻醉,术中总量可达50~100 g/kg。
(2)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芬太尼在复合全麻中提供镇痛成分。
一般诱导时用芬太尼4~8 g/kg,同时联合静脉麻醉药、肌肉松弛药,行气管内插管。
术中维持每小时追加0.1~0.2 mg。
辅助麻醉,与氟哌利多按1∶50比例混合,组成氟芬合剂用于所谓Ⅱ型神经安定镇痛术(NLA)。
3.不良反应(1)循环系统的影响:芬太尼兴奋延髓迷走神经核,引起心率减慢,可用阿托品纠正;大剂量可引起血压下降,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
(2)肌肉僵直:芬太尼可引起胸壁和腹肌僵直,而引起肺动脉高压、中心静脉压和颅内压升高,严重者妨碍通气,需要用肌松药解除;在给予芬太尼前给予非去极化肌松药、缓慢注射芬太尼和复合巴比妥类或苯二氮类药物可以预防肌肉僵直。
(3)延迟性呼吸抑制:反复或大剂量使用芬太尼后,可以在用药后3~4小时出现延迟性呼吸抑制。
常用镇痛药作用比较

常用镇痛药作用比较
传统镇痛药包括鸦片类、酒精类、抗痛风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非洛地平类镇静镇痛药、抗肿瘤药物、肝素类血管紧张素拮抗剂等。
1、鸦片类:鸦片是一种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的药物,主要通过阻断多发性神经元中间脑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的发射而起作用的。
常见的有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可待因等,用于缓解中重度的疼痛,如骨关节痛、硬膜外痛、创伤性疼痛、头痛以及其它部位的疼痛。
鸦片类药物的使用存在较高的风险,可引起中枢性镇静,出现呼吸抑制等致死症状,在临床使用时要慎重。
2、酒精类:酒精能够引起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有一定的局部麻醉作用,能够使痛觉系统的活动降低,对疼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疼痛的急性改善,但是由于其有毒性,不宜过量使用,另外酒精还有刺激血管收缩、加重流血、引起心脏病变等不良反应,不宜用于慢性疼痛的镇痛治疗。
3、抗痛风药物:抗痛风药物在药理学上可分为抗病毒药、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其中一些抗病毒药物如异恶唑嗪和氯氟沙星,可以抑制病毒的繁殖,从而有效缓解病毒感染引起的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类镇痛药物药物特点:
非甾体类药物镇痛特点:
——有剂量极限性(即天花板效应)
阿片类止痛药物镇痛特点:
——无天花板效应
即:可因个体止痛之需要而增加剂量,价格低,剂量范围大,对
重度疼痛有肯定的疗效。
表16-3 镇痛药剂量转换
镇痛药每日剂量(mg/d)
口服吗啡60-134 135-224 225-314 315-404 肌内注射或静脉用吗啡 10-22 23-37 38-52 53-67
口服羟考酮30-67 67.5-112 112.5-157 157.5-202 口服可待因150-447
肌肉注射哌替啶75-165 166-278 279-390 391-503 口服美沙酮20-44 45-74 75-104 105-134 芬太尼透皮粘25μg/h 50μg/h 75μg/h 100μg/h
3.阿片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便秘——可以加强通便药物,严重时灌肠治疗;
口干——可以加强漱口;
恶心及呕吐——可以使用氟哌啶醇及甲氧氯普胺口服治疗;
尿潴留——应按时排尿,会阴热敷,膀胱区按摩,导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