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对联幼儿园教案

对联幼儿园教案

对联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创造力。

3.提升幼儿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通过创意搭配和押韵推理能力来创造对联。

三、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判断力。

2.如何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幼儿熟悉的儿歌《捉泥鳅》引入对联的概念。

在唱完歌后,提问:“大家有没有听到歌词中的对句呢?是什么呢?”引导幼儿开始对对联有个大概了解。

2.讲解对联的特点通过幼儿熟悉的诗句《静夜思》中的对句来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引导幼儿熟悉对联的基本结构和押韵规律。

3.进行大量的练习进行对联的创意搭配,例如:“小蝴蝶,飞过花丛;小朋友,笑声喧闹。

”,引导幼儿通过联想和押韵来创造一些简单的对联,然后用这些对联来贴在横幅上。

4.进行评价通过幼儿自己创造的对联进行交流和评价,引导幼儿听取别人的观点,自我评价和改进。

5.结束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对对联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做个总结。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对联概念的兴趣程度和理解能力;通过幼儿创造的对联和交流的过程,了解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程度。

六、教学反思对联这种文化形式,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述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

在讲解基本概念的时候,最好能够用一些熟悉的诗句来进行讲解,这会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触类旁通。

在练习环节中,需要注意幼儿对联的创意质量和搭配合理性,过于简单和无逻辑的对联不应当得到鼓励和赞扬。

教师们必备的奇妙对联语文教案

教师们必备的奇妙对联语文教案

教师们必备的奇妙对联语文教案在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对联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语文教学方法。

教师们如何采用对联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奇妙对联语文教案。

一、对联概述对联源于唐代的“对子”,常用于各种文化活动中。

对联的对仗方式通常是对称式、反义式、顺序式、比喻式等多种方式。

对联的用语有广泛的范畴,比如祝福、寓意、劝慰、嘲笑等等。

二、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初中语文课程中的对联初中语文课程中,对联被运用得非常广泛。

比如在古诗文鉴赏方面,以对联形式呈现出来,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气息。

还有,在学习古文时,对联形式的语句可以使学生对这些文言文语句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在初中语文论述中,对联也可以作为辅助点睛的手段,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加容易被理解和记忆。

2、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对联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对联也有很多应用,比如在学习汉字方面,尤其是易混淆的汉字,对联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在学习古诗文时,通过对联的形式,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诗文的主题、内涵和格律。

对联还可以在小学生活中的表演、演讲、朗读等方面被广泛应用,这也为他们之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对联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对联教学可以采用课前布置作业,提前让学生读一些人物形象深刻的对联,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表达他们对于对联的理解和感悟。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对联教学可以适当增加游戏的形式,比如让学生们在背诵对联的同时尝试编写自己的绝妙对联,并在班级中比赛、展示。

四、对联教学的优势使用对联教学的优势很多,可以整合语言技巧、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强化文化传承教育、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

对联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

初中语文《对联》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对联》教学设计

语文活动课专题--对联趣谈活动目的: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

活动过程:一.教师谈话引入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

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

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对联趣事1、猜数字联: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横批:南北——没有东西上联:二三四五——缺一(衣)下联:六七八九——少十(食)你知道这副对联含着的意思吗?2、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时,就有对联课。

一次老师出题“独角兽”,同学中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都不满意。

鲁迅对“比目鱼”,老师点头赞同。

还有一回,老师出了五字上联:“陷兽入阱中”,鲁迅对“放牛归林野”,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3、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识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

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

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

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

(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纪晓岚随即说: “我说的是—一鸥游”。

春节对联幼儿园教案

春节对联幼儿园教案

春节对联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对联的由来和意义。

2.学习并掌握常用对联的组成方式和要点。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讲解PPT。

2.春联纸、毛笔、墨水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春节对联的起源和表达祝福的特殊意义来导入新课。

2. 讲解对联的组成方式对联的组成方式有以下三种:1.描绘对联描绘对联是指通过两句对仗的形式表达出同一种思想、感情或景象。

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反复对联反复对联是指两句对句的句子结构基本上相同,而且对仗也相同。

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相对对联相对对联是指左右两联在意义上是相对的、相配的。

例如:左联:真珠如饰粟壳轻,瑶琴绝奏素心清。

右联:翠羽飞盈金壶翘,碧华流转玉指轻。

3. 举例学习对联的要点和技巧教师可选用一些常用的对联,让学生分析其组成要点和技巧,例如:左联:桃花流水满春山。

右联:福寿年丰乐更安。

要点:1.对仗:左右联的字数相等,意思相对应,可以通过对比字句,感受到对联的韵味。

2.内容:可用丰富多样的春节祝福语言,表达新春祝福、愿望、喜悦、欣喜等情感。

技巧:1.对仗字数不固定,但是要求字数差异不大,有规律之处。

2.左联与右联在意义上要形成互相补充、对应、互为解续的关系。

4. 想象创作对联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自由参考,自由创作对联,教师可设置引导性语言或主题,如:1.写自己的心愿2.描述故事情节3.绘制自己的春节场景5. 制作春联让幼儿将自己创作的对联,用毛笔和墨水书写精美的春联,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春联作品。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可以了解春节对联的由来和意义,掌握对联的组成方式和技巧,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幼儿感受到春节的欢乐气氛。

对联教案幼儿园

对联教案幼儿园

对联教案幼儿园【篇一:对联教案】对联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 能够仿写对联,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方法目标:在对联欣赏和拟写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通过分组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对联常识,学习欣赏对联。

2、把握对句要领,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难点】1、拟写对联2、养成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法】激趣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安排】 1课时【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着古老的文明,有唐诗宋词,有诗经离骚,我们作为一个龙的传人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因此,我们更要好好的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就是奇妙的对联。

二、对联的特点1、出示几幅有名气的对联,并分析对联的特点(1)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在边(2)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重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4)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5)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6)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7)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2、教师和学生根据以上给出的对联来共同探讨对联的特点(小组合作交流),然后总结出对联特点:①、字数相等: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

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②、词性相同:词性相同,位置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③、结构相应:上下联结构要相当: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春联教学设计15篇

春联教学设计15篇

春联教学设计春联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联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对联。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5副对联的意思。

3、通过朗读以及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和矫治,使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门很好的学问。

教学过程:一、揭题,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师背诵《元旦》(作者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2、基础性诊断练习:新春佳节,人们都用哪些举动来迎接这祥和的节日呢?3、引入本课。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①认读生字新词。

②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③找出最难读的段落朗读,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4、齐读全文。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告诉我们一些什么?2、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①春联的作用是什么?②春联的内容可以是些什么?理解春联的意思。

3、这段是运用了什么构段方式?(总一分一总)4、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春联有什么特点?2、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①春联有什么特点?结合课文插图帮助理解。

②学生联系上下文读读议议,加深理解。

③抓住“舒眉、辞、开口、贺”等词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说说为什么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2、讨论,群体诊断与矫治。

①抓住“开卷有益”说说词义,体会自己实际理解。

②谈谈你在这些春联中学到了哪些知识?3、指导朗读。

四、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查阅书籍,搜集两三副春联,在班级交流。

幼儿园对联作品教案

幼儿园对联作品教案

幼儿园对联作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对联的基本定义和构成形式。

2.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敏感性和审美能力。

3.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4.组织幼儿园的对联作品展,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构成和基本要素1.上下两句:–上联:多为四个字,少为三个字或五个字。

–下联:与上联相呼应,字数相同或相近,内容互为补充或对比。

2.对仗:–左右对仗:上下两句相互映衬,平行相对,字句对仗相对。

–对称对仗:上下两句各自呈对称排列,内容相互呼应、相互补充。

2. 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1.借鉴古典文化:例如引用名句、古诗词配对等。

2.突出主题:把握主题,突出主题,张扬主题。

3.留白:借助留白,达到吸引人眼球,增强诗意。

4.改变常规:突破常规,创新构思,化繁为简。

3. 对联创作实践1.初步引入对联:引导幼儿熟悉对联的构成形式和基本要素。

2.对联课堂:通过师生互动,进行对联创作实践。

老师引导幼儿从天象、自然、生活等方面得到启示,想象创作。

3.对联展示:组织幼儿园的对联作品展,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法通过老师对对联的基本要素、构成形式和创作技巧进行讲解,让幼儿对对联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互动探究法让幼儿与老师一同探究对联的构成和创作方法,引导幼儿贴近生活,进行对联创作实践。

3. 对联展摆放幼儿们的对联作品,进行对联展示和分析讲解。

四、教学评估1. 总体评估根据幼儿的对联表现和对联作品展示情况进行总体评估,评定每个幼儿的学习成就。

2. 个别评估对于个别在对联创作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幼儿,授予表扬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对联教学活动,我认为幼儿们在对联的构成和创作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幼儿园内的对联作品展也展示了幼儿们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幼儿语言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营造更加富有创造力和有趣的学习氛围,不仅提高语言能力,还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学习热情。

初中对联教案

初中对联教案

初中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撰写对联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技巧。

(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基本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形式美观。

2. 对联的种类:春联、寿联、挽联、名胜联、行业联等。

3.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从古代的诗、词、赋、散文等文学形式中汲取营养,逐步发展成为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

4. 如何撰写对联:选定主题、构思内容、注重对仗、遵循平仄、反复修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学会撰写对联。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对仗和平仄方面做到恰到好处,提高对联的艺术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形式美观。

3. 欣赏经典对联:分析名联的寓意和艺术特点,让学生感受对联的魅力。

4. 学习对联的种类:春联、寿联、挽联、名胜联、行业联等。

5.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如何撰写对联,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6. 教师示范:撰写一副对联,讲解撰写过程和技巧。

7. 练习撰写对联: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撰写对联。

8. 展示成果,互相评价:将学生写的对联进行展示,互相交流、学习。

9. 总结课程:强调对联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创作。

五、课后作业:1. 收集一副自己喜欢的对联,分析其结构和寓意。

2. 尝试撰写一副对联,可以是春联、寿联、挽联等,注重对仗和平仄。

3. 调查身边的对联使用情况,了解对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对联授课教师:清华中学陈向阳
授课班级:高一(9)授课时间:2015年12月22日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
(1)了解对联的一般知识
(2)掌握对联的拟写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讲授对联的一般知识
(2)欣赏古今名联
(3)同伴互助对对联
(4)训练对联常见题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赏对联、对对联,让学生喜欢对联,从而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联的欣赏与拟写
教学难点::如何围绕话题(主题)出联、对联
教法设计:
1. 以情启智法
2. 广开言路法
3. 欣赏启迪法
4. 同伴互助法
教学步骤:
一.情感先行以情诱智
通过几副对联,激发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对联的学习中来。

二.广开言路畅所欲言(说对联)
(一)检查学生捜集对联的情况,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对联,进而概括对联的特点。

学生说,教师板书: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对仗2.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形式美
3.句式相同节奏相协
4.平仄相对音调和谐
关联5.语意相关意境统一
(二)选取几副典型的对联,提示学生从上下联表达内容的关系来分析其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说出对联的类别(按上下联表达内容的关系来分)
1. 上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 2 . 横眉冷对千夫指 3. 满招损
下联: 人情练达即文章俯首甘为孺子牛谦受益
教师板书:
正对相互补充
反对矛盾对立
串对语意连贯
再出示三副对联,让学生判断各属于哪一类对联。

(三)教师作过渡性提示:
对联,看起来只是两句话,但其中蕴含的学问很多。

对联中有历史,对联中有哲理,对联中有修辞。

提问: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你能不能举出一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对联?
学生回答:
学生甲……
学生乙……
学生丙……
教师小结……
三.欣赏名联启迪思维(赏对联)
选取运用了比喻、双关、借代、夸张、拟人、顶真等修辞手法的对联供学生欣赏:稻草扎秧父抱子司马懿闻香回马
竹篮提笋母怀儿诸葛亮见机出山
黑发不知勤学早将军额上能跑马
白首方悔读书迟宰相肚里可撑船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腊梅吐芳迎红日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绿柳展枝舞春风
四.出联对联同伴互助(对对联)
同桌之间,相互出联对联,互考互学,用这种合作学习的形式,达到共同提高以及和谐关系的目的。

要求及提示:
1.不能出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现成的句子。

2.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课文中的人物来出对。

3.可以仿照“春晚”用省与省出联、对联,对出各省的地域特色
示范:
幽室安居心可喜
至亲亡故情亦悲
——据《项脊轩志》中有关内容拟写
上联:品铁观音,香飘两岸(福建)
下联:拜妈祖庙,情系一家(台湾)
上联: 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湖南)
下联: 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湖北)
一夜虚荣项链变锁链
十年辛劳闹剧成悲剧
——据《项链》中有关内容拟写
五、作业训练巩固知识
训练题附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