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蒙蒙细雨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蒙蒙细雨的景象及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朗读、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讨论、观察等方式,了解蒙蒙细雨的景象及作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蒙蒙细雨景象的描绘及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朗读录音(可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展示与蒙蒙细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蒙蒙细雨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课文的情感。
(3)分角色朗读,增强语感。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跟读。
(2)学生组内交流,巩固记忆。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4.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5. 讨论与拓展:(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蒙蒙细雨的景象。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蒙蒙细雨的作用。
(3)邀请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小学三年级语文《蒙蒙细雨》原文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蒙蒙细雨》原文及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蒙蒙细雨》原文及教案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蒙蒙细雨》原文迎着蒙蒙细雨,我漫步在雪山下。
田野,湿漉漉的,翠绿的麦苗儿,捧着水珠;鲜红的花瓣上,转动着水珠;鹅黄色的柳枝上,挂着串串水珠;上学少女的必辫上,也戴着亮晶晶的水珠儿。
举目望去,春雨中的藏族山村,像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突然,噗的一声,一只金色的云雀,抖落翅膀上的水滴,飞过田野,飞向山坡下的小学校。
待我来到学校教室前面,那云雀又抖着亮晶晶的翅膀,飞过绿色的田野,融入蓝色的天幕中,只有那一串响亮的叫声,留在我的耳旁。
我仔细辨论着,这云雀的鸣叫声,分明是在喝彩:“春雨春雨,春雨春雨……”迎着蒙蒙细雨,我转过身来,透过玻璃窗,向屋子里望去:啊!书声琅琅的教室里,不也在下着一场融融春雨吗?那辛苦的藏族教师,正在播洒着科学文化的雨露;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儿,美过那雨雾中的桃花,响亮的读书声,赛过那云雀的歌声。
透过教室的窗口,我眺望到未来的雪山之春。
2.小学三年级语文《蒙蒙细雨》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学会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全文。
3、知道课文内容,领略山村早春的美丽风景。
教学重点:掌控生字的音、形、义,知道课文内容,背诵自己爱好的部分。
教学难点:目标之3进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认真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读,相互正音。
3、听课文录音,标出不认识与不知道的生字新词。
三、生字探究,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拼读,识记。
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生字。
2、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小学三年级语文《蒙蒙细雨》优选教

(第一句是个比喻句,对雨作了具体的描写,突出了雨的特点,使句子表达得更有美感。)
(3)概括段意。
5.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2题。
(一)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第二、三段,学习有关句子的句式。
2.认识课文开头、结尾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3.总结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二段。
二、教学目标
1.能通过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4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教师工作既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感受“妈妈”对工作高度负责,为培养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4.学懂课文开头、结尾找写雨景句子的象征意义和表达作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经比较,认识有关句子的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
(2)画出描写自然界春雨的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觉。
(3)交流学习心得。
“田野、湿漉漉的,翠绿的麦苗儿,捧着水珠,鲜红的花瓣上,滚动着水珠;鹅的柳枝上挂着串串水珠,上学少女的辫发上,也戴着亮晶晶的水珠儿。“这此句子,我们可以体会到沐浴着春雨的自然界的美景。
(4)再读这些名子,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
(3)比较,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4)比较读,体会写作的特点。(与文章的开头呼应,照应文章的开头,语言优美,且耐人寻味。课文对“细雨”的描写,不但突出了妈妈的忘我精神,而且具有象征意义。作者运用象征手法用蒙蒙细雨来比喻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师。)4、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们感受了一对学生位无私奉献,对工作默默无闻的老师。)5、读写练习。假如许小燕知道了理情的后,接过老师冒雨给她带来的蓝后,会怎么对做,怎能么说,其他同学会怎么说,结合自己的想象,续说:假如许小燕知道了理情的后,接过老师冒雨给她带来的蓝后……
蒙蒙细雨 三年级语文教案

思考:这一段末尾的省略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明白省略号在这里有两个作用:一是省略了云雀的叫声,二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2品读第4~5自然段。
(1)齐读第4~5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说。板书:教室、书声琅琅)
(2)你是从哪一句中了解到的?
(重点指导:“戴”第十五画是“斜钩”:“翅”第四画是“捺”,要舒展)
(四)熟读课文,布置作业
1通读全文,了解内容。思考:课文描写了蒙蒙细雨中的哪些景物?
2把你认为难写的生字多写几遍。
3将本节课收获的好词放进自己的“词语库”。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记
要
课题
3、蒙蒙细雨
编写时间
月日
执行时间
月日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藏族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体会文中蕴涵的情感。
(板书:看到田野湿漉漉、山村像童话世界、听到云雀翻飞欢叫)
(2)默读第2~3自然段,用“△”画出表颜色的词语,用“____”画出表动作的词语,读一读,联系句子说说这些词语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指名汇报,师点击课件,展示词语)
(3)好的词语不仅要弄懂它的意思,更要用心去细细品味它的绝妙之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作者的语言美吧!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4)集体交流,重点研读句子:
①“举目望去,春雨中的藏族山村,像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质疑:“缀满珍珠宝石”指的是什么?说观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远望山村的美丽景色,如诗如画,如童话世界一般,多么令人神往啊!)
②“我仔细分辨着,这云雀的呜叫声,分明是在吹呼:‘春雨春雨,春雨春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教案

小学语文《蒙蒙细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蒙蒙细雨的氛围。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1. 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蒙蒙细雨的美感。
2. 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蒙蒙细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蒙蒙细雨的认知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描绘了什么样的蒙蒙细雨?(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蒙蒙细雨中,体会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氛围。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关于蒙蒙细雨的句子或短文。
(2)鼓励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内容,传递美好情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实物等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蒙蒙细雨之中,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语文《蒙蒙细雨》教案

三年语文《蒙蒙细雨》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蒙蒙细雨》。
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学会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观察能力,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蒙蒙细雨》诗歌原文。
2.2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关键词汇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天气,询问学生对细雨的感受。
3.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分组进行背诵练习,互相纠正和鼓励。
3.3 词汇解释: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如“蒙蒙细雨”、“微风”、“花草”等。
3.4 句子理解:分析诗歌中的重要句子,解释其意义和表达的意境。
3.5 结构与韵律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如诗句的数量、排列等。
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特点,如押韵、节奏等。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进行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练习。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结构和韵律的分析。
4.2 评价:在课堂上进行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展示。
提交诗歌分析和表达能力的作品,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欣赏自然景色,并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
5.2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诗歌创作,分享对自然景色的感受。
5.3 课堂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与诗歌相关的自然景色图片或视频。
6.2 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和分享意见。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资源:《蒙蒙细雨》诗歌原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赏析《蒙蒙细雨》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赏析《蒙蒙细雨》的文章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蒙蒙细雨》这首诗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真正赏析诗歌的能力。
3. 通过诗歌的赏析,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爱好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
《蒙蒙细雨》是一首描述雨的诗歌,具有细腻、清丽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真正的赏析,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让学生在诗歌的语境下,感受自然的美。
五、教学方法
采用分析赏析的方法,通过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去体会和理解诗歌的内涵。
六、教学步骤
1. 教师讲解
讲解《蒙蒙细雨》这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表达方式。
2. 学生分析
让学生自己分析这首诗歌,感受诗歌的表达方式。
3. 课堂练习
做一些与这首诗歌相关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4. 学生互评
让学生自己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诗歌赏析的水平。
七、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投稿、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赏析能力进行评价。
八、拓展延伸
1. 让学生练习写小诗,发掘自己的才华。
2. 让学生去感受自然、了解自然,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和理解诗歌。
3. 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九、教学后记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赏析了一首优美的诗歌,《蒙蒙细雨》,并且提高了他们的赏析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诗歌,从而加深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父亲树林和鸟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父亲树林和鸟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本文叙述了父亲带我从滹沱河岸上的树林表走过,亲身感受到父亲喜欢树林和爱歌唱的鸟的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生字组词朝(唐朝、朝代、朝前)雾(大雾、迷雾、雾蒙蒙)蒙(雾蒙蒙、空蒙、蒙蒙细雨)鼻(鼻子、鼻腔、鼻孔)总(总是、总结、汇总)抖(抖动、发抖、精神抖擞)露(露水、露珠、白露)湿(湿气、湿地、湿淋淋)吸(呼吸、吸烟、吸尘器)猎(猎人、打猎、猎物)翅(展翅、翅膀、插翅难逃)膀(翅膀、肩膀、膀大腰圆)重(沉重、重量、稳重)黎(黎明、黎民、黎民百姓)凝(凝视、凝神、凝结)畅(舒畅、畅谈、畅所欲言)瞬(一瞬间、转瞬、瞬息万变)理解词语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幽深:(山水、树林、宫室等)深而幽静。
凝神静气:集中精神,静下心来。
兀立:直立。
热腾腾:形容热气蒸腾的样子。
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
一瞬间:转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惊愕:吃惊而发愣。
这篇课文讲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的尾巴的特点,告诉我们不同动物的尾巴是不一样的。
生字组词长chnɡ(长度、长短、长方形)比bǐ(对比、比如、比方)巴bā(泥巴、嘴巴、尾巴)把bǎ(把手、把玩、一把伞)尾wěi(结尾、尾巴、鱼尾)谁shu(谁的、谁家、谁来)短duǎn(短文、短处、短了)伞sǎn(雨伞、打伞、降落伞)兔t(兔子、白兔、兔毛)最zu(最好、最后、最高)公gōng(公鸡、公平、公园)理解词语好看:看着舒服;美观。
本文指孔雀的尾巴好看。
好像:有些像;像。
本文指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理解词语好看:看着舒服;美观。
本文指孔雀的尾巴好看。
好像:有些像;像。
本文指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这是一首采莲歌,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蓬的情景,反映了采莲人欢乐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
生字组词江jiāng(长江、江水、江北)南nn(江南、南方、南方)采cǎi(采花、采茶、开采)莲lin(莲花、莲叶、白莲)鱼y(鱼儿、甲鱼、鱼片)北běi(北京、北方、北边)理解词语江南: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蒙蒙细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学会13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山村初春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难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认真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读,互相正音。
3.听课文录音,标出不认识与不理解的生字新词。
三、生字探究,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拼读,识记。
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生字。
2.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指导字形及书写要求。
教师范写部分生字。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来定)
学生练习写字。
3.积累新词。
漫步开幕分辨融融清脆眺望
4.写字作业。
5.快乐活动,开火车朗读生词。
第二课时
一、指导朗读课文。
听课文录音
学生模仿朗读。
自由练读。
二、看图学文。
看图理解课文,找出直接描写图画内容的自然段。
(第4节)
指名读第4段。
三、学习课文。
1.读读,画画重点词,探究沐浴着蒙蒙细雨的藏族美景。
自由快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
画出描写自然界春雨的有关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交流学习心得。
再读这些句子,体会到作者的用词精确。
捧着挂着戴着
理解重点句:
举目望去,春雨中的藏族山村,像一个缀满珍珠宝石的童话世界。
这句话把山村比作什么?
作者为什么把春雨中的山村如此作比。
小结:这个山村既美丽又神奇,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吧。
2.朗读训练。
试背之。
四、作业。
1.写字、背诵所学段落。
2.快乐活动5分钟,比比谁的生词记得牢。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节所学段落
二、新授。
1.想想图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读第4节。
3.书声琅琅的教室里,不也在下着一场融融春雨吗?
学生齐读。
说说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指导理解。
(藏族女教师给孩子们上课,传播着科学文化知识,就像是春雨一样滋润着春天的万物。
这场春雨,就是科学文化知识,是一场人们难以察觉的雨,而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美过那雨雾中的桃花,孩子们的清脆的读书声,赛过那云雀的歌声。
)
4.学生在练读的基础上,背诵第4节。
三、小结。
试概括主要内容。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基础训练。
3.快乐活动5分钟,比比课文内容谁记得多。
五、板书设计
3、蒙蒙细雨
田野湿漉漉
山村像童话
蒙蒙细雨云雀翻飞欢叫未来的雪山春意盎然
教室书声琅琅
教学反思:
本课描写了初春蒙蒙细雨中的藏族山村的美丽景色,田野充满生机,学校孕育希望。
文章虽然段落分明,语言生动形象,但意境悠远,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突破难点——领略藏族山村的美丽景色、体会文中蕴涵的情感,很不容易。
本课教学时间仓促,没有组织学生很好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情感,教学环节都由教师牵着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些牵强。
特别是
理解句子“书声琅琅的教师里,不也在下着一场融融春雨吗?”,让学生体会“学校孕育希望,雪山的未来一定春色迷人”,没有达到让学生升发感情,自读自悟。
以后应改进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