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什么是哲学?”——与汪信砚教授商榷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_汪信砚

·5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年第 2 期
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乃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 需要说明的是 , 把马克 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 不是为了使马克思主义哲学适应或同化于中国传统文化 , 而是要把中国传统文化 、 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精华吸纳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来 。 那种把马 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为 “ 儒化” , 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形过程和向中国传统哲学的复归 , 甚至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封建化的观点 , 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严重歪曲 。 第二 , 把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当前现实相结合 。 即是说 , 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考察和分析中国的 当前现实 , 从中提升出具有时代性和普遍性的哲学问题 , 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创造性回答 , 指 导中国的当前实践 ,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关键在于要在研 究中国的现实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坚持 、 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 对此 , 艾思齐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就曾说过 : “ 在中国应用马克思主义 , 或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就是要坚决地站在马克思 主义的观点上 ,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上 , 用马克思 、 恩格斯所奠定了的 、 辩证唯 物论的和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 , 来具体地客观地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关系 , 来决定中国无产阶 级在中国民族革命斗争中的具体任务及战略策略 。 ” “ 中国化决不是丢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的意 思 , 相反地 , 愈更要能够中国化 , 就是指愈更能够正确坚决地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的意思 , 愈更能创造 , 就是指愈更能够开展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意思 。 ” ① 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这样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亦复如此 。 值得指出的是 , 由于中国的具体实际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 , 它在不同的时代往往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 , 因此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哲 学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 也内在地包含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 在马克思 主义哲学研究中及时地总结与概括人类实践和科学发展最新成果的含义 。 具有如此规定的马克 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应有范式 。 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应有范式 , 是指当代中国马 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该紧紧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个中心任务来展开 , 它的理论目标 就是要在当代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是否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应 该成为衡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标准 。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本质特点 、 当 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特殊性质决定的 。 首先 ,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范式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自身的本质要求 。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 ,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 、 始终成为时代精神精华的根本基础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 , 实践是作为哲学研究对象的人与 世界关系的根本基础 , 从而也是哲学思维应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也正因如此 , 实践的观点成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 、 基本的观点 。 然而 , 实践并不是一种抽象的 、 一成不变的东西 ,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直接现实性 。 一方面 , 实践总是具体的 , 它总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 现实条件下进行的 ;另一方面 , 实践又是历史的和不断发展的 , 它在不同的时代有着很不相同 的内在规定性 。 因此 ,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 , 就必须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国 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 立足于各国的具体实际来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马克思 、 恩格斯在谈 到他们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时 , 曾反复强调人们应该 “ 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
什么是哲学_从人文学科的视角看

元哲学什么是哲学?从人文学科的视角看汪 信 砚在当前我国的哲学研究中,人们在所谓的!回归学术∀的名义下时常表露出这样一种倾向,即不是从现实对象或问题本身出发,而是像早已为恩格斯所批判的那样,从原则出发来讨论哲学问题,热衷于用西方形而上学传统来诠释所有的哲学概念,甚至沉迷于在西方哲学的源头中去寻觅一切哲学问题的答案。
这一倾向突出地表现在人们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的解答上,以致于今天我们许多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古代哲学或近代哲学的水平上。
作为对这一倾向的反拨,本文拟从哲学的实际境遇亦即从人文学科的视角,对!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作一探索。
!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对于研究哲学的人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但同时又是一个最困难的问题。
说它!最基本∀,是因为只要我们谈论哲学这个概念或讨论某个哲学问题,就必然要以对哲学的某种理解为前提,就必然预先设定了我们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的某种解答,否则就会连自己都不清楚到底在言说着什么。
说它!最困难∀,是因为古往今来人们在这一问题上从来都没有、也永远不可能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
西方人喜欢把研究哲学或常作哲学思考的人称为ph ilosopher ,汉语中通译为!哲学家∀。
其实,按照中国人的语言文化习惯,这样翻译是不太妥当的,至少是不贴切的。
Ph ilosopher 泛指所有搞哲学的人:他可能是一个哲学家,但也可能是分工细密的现代社会中规模庞大的哲学专业队伍中的普通一员。
而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成名成家却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一个人要真正成为一个哲学家,首先必须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特色的哲学观,而哲学观的核心就是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的解答。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哲学派别之成为一个哲学派别,首先在于其对!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有着不同于其他派别的独到理解。
如果我们把哲学史看作是由不同的哲学家和哲学派别的思想构成的逻辑链环,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一部哲学史也就是人们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继续不断地作出不同理解的历史。
作为一门科学的哲学——对何谓哲学的回答

作为一门科学的哲学——对何谓哲学的回答
崔治忠
【期刊名称】《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28)002
【摘要】何谓哲学既是一个难以回答的元哲学问题,又是一个哲学研究者不得不回答的问题.许多哲学家和学者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哲学定义,但大部分定义并没有准确刻画出哲学的本质特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哲学研究的对象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研究方法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只不过推理过程更加复杂,论证结构更加细腻.随着学科门类的日益细化和科学方法的广泛运用,哲学已经成为一门具有科学性和特殊性的学科.哲学学科的科学性表现为它的研究对象可以千差万别,但研究方法必须科学规范,语言表达必须清楚明晰.哲学学科的特殊性表现为它的研究对象是开放性的,一切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哲学作为一门科学,虽然不同于自然科学,但将与自然科学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
【总页数】6页(P92-97)
【作者】崔治忠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8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14
【相关文献】
1.何谓“哲学科学”——兼及《德意志意识形态》与《费尔巴哈论》中的“历史科学”规定 [J], 臧峰宇
2.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统一的哲学基础——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一门科学”的视角 [J], 朱春杉;王荣江
3.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作为一门科学来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序 [J], 黄楠森
4.精神科学作为一门科学何以可能及其科学特性——伽达默尔的一种哲学论证与思想理解论析 [J], 张能为
5.“科学始于问题”辨析与正确回答--对当代西方主要科学哲学家的科学问题观的评析 [J], 李征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哲学通俗解释 -回复

哲学通俗解释-回复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一门关于思考和探索生活、存在、真理和价值等基本问题的学科。
它的目的是通过思辨和分析,寻求生活的意义和真理的本质,探讨人类的存在和行为的背后原因。
哲学的研究范围广泛,从认识论和形而上学到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它提供了一种理性思考和思考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它是由一些古代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思考和思想贡献而形成的。
例如,苏格拉底提出了著名的“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这表明了人类对世界的知识和真理的有限性。
柏拉图则认为,现实世界只是一个可以触及的表象,真理存在于超越感官经验的理念之中。
哲学以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考为基础,它通过提出问题、探讨观点和对论据进行分析来进行思考。
哲学家们使用思考工具如逻辑学和辩证法,以澄清和验证观点。
他们常常提出哲学问题,例如“人类的本质是什么?”或者“我们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道德的?”然后,他们试图通过辩证推理和思考来回答这些问题。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关注的是深层次的问题,而不仅仅是现象背后的原因。
例如,科学研究可以解释自然现象如何发生,但是它无法解释为什么会有自然现象以及其意义是什么。
哲学则探讨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超越科学论证的途径。
哲学有很多分支领域,例如伦理学、形而上学、认识论、政治哲学和美学等。
每个领域都探讨不同的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
例如,伦理学研究道德和价值观,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对与错。
形而上学则研究实体的存在和本质,帮助我们思考世界的本质和结构。
哲学的价值在于它鼓励人们进行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它教会我们如何提出问题、思考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论证。
哲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寻找答案,更是培养人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哲学的应用也不限于学术领域。
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作出决策和进行价值判断。
通过哲学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并提供一种思考道德困境和生活意义的框架。
哲学名词解释

哲学名词解释
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一门研究基本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和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它涉及对人类存在、世界本质和真理等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本体论
本体论是哲学中探讨实体本质和存在的学问,也称为存在论。
它涉及物质和精神存在的本质以及它们的关系。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是研究存在、实体、性质和因果关系等抽象概念的哲学分支。
它探索超越经验现象背后的真实性质和原则。
知识论
知识论是研究人类知识的来源、本质和限制的哲学分支。
它涉及对知觉、思维和认识过程的分析和研究。
伦理学
伦理学是哲学中探讨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学科。
它研究如何判断行为的正确与错误,以及人类应如何行动才可以实现美好的社会。
辩证法
辩证法是哲学中研究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原则的学问。
它认为世界是动态的,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和相互作用引起的。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唯有经验证据才能作为科学和知识的基础。
它主张通过观察、实验和经验来建立真理。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心灵或精神是世界的基础,而物质世界是心灵的产物。
它关注意识、知觉和思维的本质。
实在论
实在论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它与唯心主义相对,主张物质是独立于人类思维存在的。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理性和推理是获取知识和真理的主要途径。
它强调通过逻辑和思考来理解世界和问题。
浅谈《哲学与信仰》

实际上,《哲学与信仰》这本书,我并没有真正 读完,读懂。和大家分享的三个片段是自己理解后 一点小想法与书本结合的结晶。在读哲学、学习哲 学之前,都不知道什么是哲学,有什么作用,怎么 使一代一代的人们为它而痴迷。 而《哲学与信仰》中四部分内容贯穿传统与当今 时代,更是从小到大的铺展研究,看到这些不仅感 慨雅斯贝尔斯作为哲学家的伟大。
太抽象!
怎 样 理 解 哲 学
什 么 是 哲 学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讲过: 借用胡适先生的说法: “哲学起源于好奇,人们由于好奇而开始哲学思 “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眼, 考的,一个对事物和现象感到困惑和好奇的人,便 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 会感到自己的无知,人类是为了摆脱无知而进行哲 学。” 学思考的。”
浅谈《哲学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仰》
浅谈《哲学与信仰》
1 2 3
什么是哲学,怎样去理解哲学 雅斯贝尔斯《哲学与信仰》简介 《哲学与信仰》的知识框架 分享《哲学与信仰》的精彩片段 谈谈自己阅读后的感受
4
5
什 么 是 哲 学 怎 样 理 解 哲 学
哲学是什么呢?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 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 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 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 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 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雅斯贝尔斯的生存哲学的核心思想可概 括为: 《哲学与信仰》由(德)卡.雅斯贝尔 斯创作,是一部研究雅斯贝尔斯的力作, 它指出雅斯贝尔斯的学术努力,就是要 以自身为起源,以超越为根据。 将哲学从“自我遗忘”的状态中解救出 来,重新赋予哲学以它应当关注的课题 生存与超越。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介绍

4.哲学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
哲学总是一定时代的哲学,因此,黑格尔说:哲学是 “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马克思则说:“哲学是时 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的时代性决定了哲学的历史性,哲学必然会随着时 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实现着历史性的发展
三、哲学的功能
人的精神世界包括经验知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理 想、信念、情感、意志等众多复杂因素,而作为世界观 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在人的精神中居于统摄一切的地 位,起着灵魂和支柱的作用,它是精神世界中的“联合 器”和“方向盘”,能够把各种因素有序地整合起来, 使它们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协调地发挥作用 哲学能够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场、 观点和方法,使人们能够更加自觉地处理自身与外部世 界的关系,这是哲学的总体功能
第一节 哲学的对象和历史演变
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对哲学对象的具体理解是不 同的
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通过人们的哲学思考而逐渐明 确起来的
在不断明确和不断深入探讨其特定对象的过程中, 哲学实现了其从古至今的历史演进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智慧之学” 从词源学上看,哲学(古希腊文φιλοσοφια—拉丁文 philosophia—英文philosophy)就是一种给人智慧、 使人聪明的学问,就是一种智慧之学 东西方古代哲学家都认为,智慧即知识,追求智慧就是 追求知识,具有智慧就在于拥有知识并善于运用知识 哲学既追求人类赖以安身立命的普遍性知识,又从总 体上教导人们善于追求和运用知识
一是对现实的人与世界关系的审视和批判,即它不仅是 时代要求的体现者,而且是时代的提问者、质疑者和批 判者,它总要对现实的人与世界关系的状况及其合理性 进行分析和评判 二是对理想的人与世界关系的构想和探求,即哲学不仅 是时代的监护者,更是时代的引领者,它既要穷根究底, 又要瞻前窥远,为人与世界关系的未来发展构设理想的 蓝图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

在阶级社会中,哲学属于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总是为一定阶级 的利益服务的,因而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对立和斗争, 也会表现为哲学理论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哲学作为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思 辨性,因而居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体系的最高层次,是社会意识 形态诸形式中最远离自己的经济基础的一种形式,但它仍然总是 这样那样地反映并服务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2.哲学具有批判性
哲学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而反思一词内含有反省、内省之意, 是一种批判性思考;作为人类理性的运用和表现,哲学具有突出 的批判精神 哲学的批判本性,最集中地体现在辩证法的批判本质上
马克思:辩证法性“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括着对 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 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 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 批判的和革命的”
西方古代哲学的鲜明特点是从对象世界本身去探寻世界万物的统 一性,因而它不仅经常对客观世界本身直接作出断言,而且它所 理解的本体往往是表现于经验中的某种具体存在物,因此,即使 是古代的本体论哲学,也只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某种朴素的反思
2.中国古代哲学
(1)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主脉和历程
中国古代哲学经历了从殷周之际到明清时代的长期演变,儒、释、 道各家思想相互交锋而又相互吸收,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 主脉,并形成了众多的哲学思潮和哲学流派 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大致经历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主要发展阶段
(二)近代哲学
西方近代哲学主要是指15世纪至19世纪初的西方哲学 就其典型形态而言,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一 是17世纪至18世纪的英国经验论哲学(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 休谟)和欧洲大陆的唯理论哲学(斯宾诺莎;笛卡尔、莱布尼茨)以及 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拉美特利、狄德罗、 爱尔维修、霍尔巴赫);二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它 由康德开启,经过费希特和谢林的推进,最后由黑格尔集其大成 西方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是认识论问题,西方近代哲学的主导形态是认 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文 学、哲学的规律论 内涵 ,另一些学者则主张从 事件 中探 寻规律 ,又以规律论去 解释 事件 。应 区别不 同
的 “ 致思 方向” ,不 能认 为文德 尔班 的致思方 向是唯一的。现 当代哲学重视 “ 思维方式 ” 的研 究 ,哲 学是 反思 的,应 当尊重 黑格 尔的 “ 反思” 论 。汪信砚 教授 的 “ 反观” 说 ,肯 定 了实践论 的思 维方式 。却 又在 哲 学定义
我 的朋 友 武 汉 大 学 汪信 砚 教 授 ,在 《 学 研 哲 究》2 0 0 9年 第 1 1期发 表 《 么 是哲 学?——从 人 什
文学科 的视角看》 一文 ,在 此之前 ,他还 在 20 0 9年 6月 1 6日的 《 光明 日报 》上发表 了 《 文学科与社 人 会科学 的分 野》 一 文 。两 文 ( 以下简 称 “ 文 ” 汪 )
存在哲学里 ” 所 以没有 任何哲学是完全 被推翻 了 ,“ 的” 那被推 翻了的并不是这 个哲学 的原则 ,而 只 ,“
的人文学科 ,是 旨在 表达某 种价值 观念 和价值 理想 的人学 ,是 以反思 方式对 人 的生存意 义 、人 的价值 及其实现 问题 的理性把握。 笔者 以为 ,这是把哲学 ” 归结为价值论 的定义 ,是 作为一 个学 派的人本 主义
先提 出哲学所 属 的人文 学科 与科 学 的区别 :后 者是 要 “ 揭示对象 的性质 和规 律 、获取关 于对 象 的尽可 能普遍 的 知识 ,其 所 要 回答 的 问 题 是 对 象 ‘ 什 是 么 ’ 怎么样 ’ ‘ 、‘ 、 为什 么 ’等 问题 ” ;前者则 “ 不 是要获取关 于对象 的知 识 ,而是 要探 寻人 的生 存 意 义 、人 的价值及其实现 问题 ” “ , 其所 要 回答 的主要 是对象 ‘ 应如何 ’的 问题 。 这里 ,“ ” 汪文 ”对 科学 与人文学科 的判断是 不对 称 的 ,即对人 文学科 “ 回
关键词 :哲 学的 问题性 ;真理价值二维关联 ;人 文学科 中的规律 ;“ 未完成”人 的现 实基础 中图分类号 :B 1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i 0 1 9 7 (0 0 5— 0 8— 8 10 — 74 2 1 )0 0 1 0
一
、
导
言
架后 才能登上 哲学 的殿堂 。显 然 , “ 文” 的定义 汪 作为一个学 科 的哲 学 的定 义是难 以成 立的 。问题 在 哪里呢?在于没有把握人类哲学 的三个基本特性。
其 二 ,哲 学 的 问 题 性 。定 义 哲 学 ,最 重 要 的 是 掌 握 哲 学 的 “ 题 ” 马 克 思 指 出 : 问 题 “ 是 公 问 。 就
二 、 真 理 和 价 值 的关 就
系来讨论“ 什么是哲学? ”
“ 文 ” 在 讨 论 “ 么 是 哲 学 ” 的 问 题 时 ,首 汪 什
不过是这个 原则的绝对性 、究竟 至上性 。 … 即使在 ”
今天 ,当我们 回溯 人类哲学 史 时 ,仍 然 叹服黑格 尔
的哲学史观 。古代 物质本体 论哲 学被 推翻 、被 消灭 了吗? 中世纪宗教 哲学被 推 翻、被 消 灭 了吗?近代 认识论哲学被推翻 、被 消灭 了吗?康德 “ 真善美 三 者 同一 ” 的哲 学 被 推 翻 、被 消 灭 了 吗?黑 格 尔 的 “ 泛逻辑主义 ”哲学被推翻 、被 消灭了吗?都没有 。
26
・
哲学与文化 ・
也 谈 “ 么 是 哲 学 ? 什 "
— —
与 汪信 砚教 授 商榷
陆剑 杰
( 中共 南 京 市 委 党校 , 江 苏 南 京 20 0 ) 10 1
摘要 i汪信砚教授 的哲 学定义把哲学 归结为价值论 ,是 离开哲学的历 史性 、问题 性 、学 派性 的结果。现 3 - " 代哲 学在人和世界 的关 系问题上 ,都 必须 面对 真理和价值 的关 系,以其 答案 的不 同而表 现 出相 异的 “ 学术 旨 趣” 。现 当代人 文学科在 事件 和规律 即人 文和科 学的关 系问题 上 ,一些人 文学者主 张研 究事 件的 个别性 ,否定
哲学 的定义 。如果 接受 这 个定 义 为全 称肯 定 判 断, 那么非人本主义 的哲学就要从哲学学科 中排除 出去 , 甚 至鼎 鼎大名 的黑格尔哲学也要被剥夺 哲学 的资格 , 而马克思哲学 则 只能在加 以 曲解 、纳 入人本 主义框
收稿 日期 :2 1 0 2 0 0— 7— 6
给 “ 学 ” 下 了 这 样 一 个 定 义 : “ 学 是 一 门 特 殊 哲 哲
其一 ,哲学的历史性 。黑格尔说 :“ 全部哲学史 是一个有必然性 的 、有秩序 的过 程” 每一哲 学曾 ,“ 经是 、而且仍是必 然 的,因此 没有任 何哲学 曾消灭
了,而所有各派哲 学作为全 体 的诸 环节都 肯定地 保
作者 简介 :陆剑 杰,中共 南京市委党校教授。
一
1 一 8
这些哲学 的原 则仍被 保 持着 ,并 且作 为环 节或 因子
融进 了后来 的哲学 。“ 汪文” 的定义没有反映这些被 包含着 的诸环节 、诸 因子 ,也 没有 反映 现代 诸哲 学 学派 的哲学思想 的共 义 ,好 像在 宣 告 :除人 本 主义 哲学外 ,其他所有哲学都 已被推翻 、被消灭 了。
中排 除 实践 论 所 面 对 的 问题 。这 是 前 门推 出 、后 门 引进 的 逻 辑 无 奈 。 现 当代 哲 学 还 关 注 人 学 的研 究 , 以 “ 的 人
未完成性 ”来否定人的现 实性 ,是非科学的人 学观 。本文在作 了上述 四点辨析 的基础上给 出了作 为学科 的哲 学
的定 义。
第 2 00 总第5 6 ( 2 年笫.期 卷
。 。
13期 ) 5
Junl f L aj gIstt o ot 8 ora o A N ni ntu f li P n i e P ic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Sr l 0 13V 1 ei . ’ o aN 5
.
N .5 21 o ,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