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训练(6)

合集下载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重难点强化小专题(六) 解方程(含详细解析)人教版

第五单元 简易方程 重难点强化小专题(六) 解方程(含详细解析)人教版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重难点强化小专题(六) 解方程题组训练(一)一、在里填上“>”“<”或“=”。

1.当x=40时,3x-2498,3x+2498。

2.当x=8时,4x+5x72,4x+572。

3.当x=4.5时,8x-2x27,8x+2x27。

4.当x=6时,(2x-8)÷23,(2x+8)÷23。

二、用线把下面每个方程和它的解连起来。

x+18=75 x=305x+x=0 x=6.43.2x=96 x=02.5x-7.5=8.5 x=53(x-1.8)=9.6 x=57三、解下列方程。

2.5+x=97.2÷x=94(9.5-x)=30四、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2.3.钢笔单价多少元?品名:钢笔数量:3支单价实收:60.00元找零:4.50元第五单元简易方程重难点强化小专题(六) 解方程题组训练(一)一、在里填上“>”“<”或“=”。

1.当x=40时,3x-24,<)98,3x+24,>)98。

2.当x=8时,4x+5x,=)72,4x+5,<)72。

3.当x=4.5时,8x-2x,=)27,8x+2x,>)27。

4.当x=6时,(2x-8)÷2,<)3,(2x+8)÷2,>)3。

二、用线把下面每个方程和它的解连起来。

x+18=75 x=305x+x=0 x=6.43.2x=96 x=02.5x-7.5=8.5 x=53(x-1.8)=9.6 x=57三、解下列方程。

2.5+x=9解:2.5+x-2.5=9-2.5x=6.57.2÷x=9解:7.2÷x×x=9×x9x=7.2x=0.84(9.5-x)=30解:4(9.5-x)÷4=30÷49.5-x=7.5x=2四、看图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解:2x-6=182x-6+6=18+62x÷2=24÷2x=122.解:2(x+45)=1402(x+45)÷2=140÷2x+45=70x=253.钢笔单价多少元?解:3x+4.5=603x+4.5-4.5=60-4.53x÷3=55.5÷3品名:钢笔数量:3支单价实收:60.00元找零:4.50元x=18.5。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六)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六)

高一语文限时训练(六)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追我魂魄(节选)云杉电话是资料室的管理员打来的。

“那张照片的作者找到了,他叫穆易。

”“是不是去柬埔寨的那个穆易?嗨,要他的照片可真难。

”管理员在电话那头笑了起来。

“他就在这儿,你来一趟吧!”资料室在地下室。

宽阔深邃的大厅里排满了20世纪60年代那种深黄色的木柜。

一上了年纪的男人站在书柜的中间,和管理员说话。

我站在那儿等了一会儿,从塑料夹子里取出那张照片,我猜想这个人就是穆易。

他转脸看见了我。

他脸上有一种沧桑的、聪颖的神情,这种特别的气质使他与众不同。

如果一个人经历了几十年里发生的几乎所有战争,他一定会有什么变化。

“这是1942年拍的,没错。

”他把照片翻过来,上面有一行变成黄色的钢笔字:培蕊,1942年5月,太行山,年17岁。

①“这些字是,我写的。

”我们走到书柜后面,那里有一张书桌和两张单人沙发。

“她是鲁艺的文工团员,唱歌的。

”他非常肯定地说。

“如果照片已经无法送给本人,我就会记下来姓名、地址等等。

”培蕊,1942年5月,太行山,年17岁。

这些字迹确实散发着伤感的气息。

“我是那年5月遇见她的,当时我是晋察冀军区的报道员,去太行山采访,回来的时候在山下遇见了鲁艺文工团的一大群女孩子。

其中一个对我说:‘嗨,记者同志,给我留个影吧!’她就是培蕊。

很年轻,她回头招呼别的人,②那些人笑着不过来,她也在笑,她的笑容很灿烂。

我的底片已经用完了,但是还有我们称为‘尾巴’的一小块空白,我决定试一试。

我问她:‘要是照片洗出来了,怎么给你?’她笑着招招手说:‘到前线见!’我也说:‘前线见!’那时我们非常年轻,非常快乐,觉得生命很长,③而且会充满许多快乐的相见。

”“她死了,是吗?”“你听说过八路军总部被袭事件吗?”穆易看见我一脸茫然,就说,“1942年5月,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了三万精锐部队包围了八路军总部,被包围的人都是机关、后勤、学校、文艺团体的人员,培蕊的剧团也在其中。

高考语文基础1-6小题训练汇总

高考语文基础1-6小题训练汇总

一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鏖.(áo)战跛.(bǒ)脚鞭笞.(chī)三年五载.(zǎi)B.濒.(bīn)临骷.(gū)髅呜咽.(yâ)觥.(gōng)筹交错C.不啻.(dì)皈.(guī)依枕藉.(jí)怙恶不悛.(quān)D.桎梏.(kù)船舷.(xián)星宿.(xiù)同仇敌忾.(kài)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磨炼门可罗鹊怡然毅然决然B.寒喧立竿见影报怨以德报怨C.切磋食不果腹慌乱兵荒马乱D.针灸心悦臣服相亲文人相轻3.使用标点符合全都正确的一句是()A.既然是汉语,就与汉民族、中华民族紧密相联。

中学语文要不要突出民族传统?我以为是无须设问的。

B.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为了民族的利益,两岸应尽快携起手来。

C.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心中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界。

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①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中国遇难者身份。

②深圳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员工实行内部退养。

③美国白宫10日反驳了民主党领导人布什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擅离职守”的指责。

A.核实富余有关B.核定富余关于C.核实富裕关于D.核定富裕有关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

B.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C.一遭被蛇咬.....。

自从老师因为他上课不认真听讲而批评了他,这一段时间他再也不敢.....,十年怕井绳在课堂上讲话了。

D.老张用审视的目光看了一眼小李,然后淡淡一笑,话语中带着一种扪心自问....的悔意。

(初中物理)光现象 易错题型训练(解析版)

(初中物理)光现象 易错题型训练(解析版)

专题6 光现象易错题型训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所示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图所示中,街角处的凸面镜利用了光的折射B.如图所示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C.如图所示中,白光是单色光D.如图所示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析】A.街角处的凸面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时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物体发出的,故B错误。

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故C错误。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正确。

故选:D。

2.小刚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沿着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前进了2m,此时他在镜中的像与他本人的距离为( )A.2 m B.3 m C.5 m D.6 m【解析】小刚同学原来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当沿着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前进了2m后,距离平面镜还有3m,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此时像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因此时他在镜中的像与他本人的距离为6m,故D正确。

故选:D。

3.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测者距离视力表5m,由于室内空间不足,医生找来一块平面镜挂在墙壁上,小明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C“形视力表上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医生所指的“C“形视力表上的原图面应该是( )A.B.C.D.【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C”通过平面镜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关于镜面对称,通过观察,从对称的角度,在立体空间中,C的开口在右上角,则平面镜中像的开口应该在左上角,只有D符合。

故选:D。

4.如图是光在空气和水的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AOS=6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入射光线是AOB.反射角大小是30°C.PQ是界面D.光是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解析】由图可知,∠AOS=60°,所以∠AOP=90°﹣60°=30°,而∠COP与∠AOP 是相等的,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PQ为法线,RS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B一定为折射光线,AO为入射光线,OC为反射光线。

二年级专项复习训练六的第三大题的第二小题找规律

二年级专项复习训练六的第三大题的第二小题找规律

二年级专项复习训练六的第三大题的第二小题找规律1、小学二年级数学找规律练习题及答案1. 按照下面所绘图形的排列规律,第25 个图形是(画出草图)2. 仔细观察下面的图,想一想,第3 幅图问号处应填什么图形?3. 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形,想一想,第4 幅图应画怎样的图形?4. 根据下面前三幅图的变化规律,在第4 幅图中画出阴影部分5. 想一想,方框内应有多少个小圆点?6. 按照图形的变化规律,在“?”处画出相符的图形7. 观察图的排列规律,在“?”处填上恰当的图形8. 下面哪个图形和其他几个图形不一样,找出来,并打上“”9. 观察下列黑白小球的排列规律,然后回答方框内有几个白球,几个黑球?10. 四个小动物排座位,如下图:一开始,小老鼠坐在第1 号,小猴子坐第2号,小兔坐第3 号,小猫坐第4 号以后它们多次地交换位子: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第二次(在第一次交换之后)左右两列交换,第三次上下两排交换,第四次左右两列交换,这样换下去,问:第十次交换后,小兔子坐在第几号位子上?参考答案1提示:在这列图形中出现的图形有:正方形、三角形、圆,且三种图形出现的规律是:按照正方形三角形圆三角形的顺序4 个一组循环出现因25 4 6 1,所以横2、线上应填第一个图形,即正方形2提示:观察前两组图形可知,第一、二组都是由组成,但顺序不同第一组中的左边两个,在第二组中变为右边两个,而另外三个按原来的顺序移到了最左边按此规律,“?”处应分别填上“”“”3. 提示:观察前三幅图,大圆内都是组成的,第一幅图中的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可得到第二幅图形,第二幅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可得到第三幅图形,同理可推得第四幅图形4. 提示:第一幅图的阴影部分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格便可得到第二幅图,第二幅图中的阴影部分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格便可得到第三幅图,由此,第三幅图中的阴影部分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格便可得到第四幅图5. 方框内应填25 个圆点6. 提示:观察前三幅图可知,前一幅图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格便可得到下一幅图7提示:通过观察可知,从上到下每一横行圆的个数逐次减少1,三角的个数逐次增加1,由此推得“?”处的图形8(1)提示:图中的几何图形的共同特点是在图形内部都有一个同一类型的图形但1、3、4、5 内部的图形都较小,只有2 内部图形较大,且位置和其它几个图形不同(2)提示:这五幅图形都是由相同的两个图形重叠而成的,但不同的是前四个图形都是下面的图形盖住了上面的图形,只有5 不同,是上面的图形盖住了下面的图形9 9 个白球,3 个黑球提示:观察图形可知,黑、白小球按照2 个黑球,1 个白球,2 个黑球,3 个白球,2 个黑球,5 个白球的规律排列,即每组都是先有2 个黑球,白球的个数每次增加210小兔坐在第2 号位置上提示:小兔子开始在第3 号位置上,第四次交换后,小兔子又回到原位,因104 2 2,所以小兔第十次交换后应与第二次交换后的位置相同。

美育题目及答案 (6)

美育题目及答案 (6)

全国2008年10月自学考试美育基础试题课程代码:004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法天贵真”这一美学观念的学派是()A.儒家B.法家C.道家 D.墨家2.席勒在1793年到1794年写的_______中首次提出了“审美教育”这一概念。

()A.《审美教育书简》 B.《理想国》C.《美学》D.《审美心理描述》3.在我国近代史上,首次提出“趣味教育”这一概念的是()A.蔡元培B.鲁迅C.王国维D.梁启超4.梁启超认为小说对人具有四种支配力量,其中的_______可以将人的感性从异常麻木的病态中解放出来,重新获得激情。

()A.刺B.浸C.熏D.提5.弗洛伊德所创造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一个术语“_______”,是指被压抑于无意中的本能冲动,转向社会所许可的活动中去求得变相的满足。

()A.格式塔B.原型C.升华 D.转喻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趣味内涵的一项是()A.不是纯感觉性的B.生理性快感C.带有普遍性内容D.包含价值判断7.无论是社会美、自然美,还是艺术美,它们总是具有_______的特点,为审美主体所见、所听、所触。

()A.生动丰富性B.深邃意味性第 1 页C.具体可感性D.概念抽象性8.形象可以分为单一形象和组合形象,其划分标准是()A.形象的组合结构B.形象的领域C.客观事物的状态D.主体感知的角度9.在种种线条中,竖直线意味着()A.挺拔B.平实C.生硬 D.灵活10.下列颜色中,属于暖色调的是()A.青色B.蓝色C.黄色 D.绿色11.不属于增强审美创造能力途径的是()A.激发审美创造欲望B.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C.认识和掌握美的规律D.掌握熟练的审美创造技巧12._______认为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是自然事物本身具有的属性使然,与人无关。

()A.主观派B.实践派C.客观派D.主客观统一派13.生活质量的高低是与人积极、主动的创造()A.成正比例的B.成反比例的C.不成规律的D.无关联的14.著名美学家_______曾经说过:“劳动先于审美”。

专题6-列车过桥问题-小升初数学思维拓展行程问题专项训练(人教版)

专题6-列车过桥问题-小升初数学思维拓展行程问题专项训练(人教版)

专题6-列车过桥问题小升初数学思维拓展行程问题专项训练(知识梳理+典题精讲+专项训练)1、列车过桥问题。

(1)火车过桥时间是指从车头上桥起到车尾离桥所用的时间,因此火车的路程是桥长与车身长度之和.(2)火车与人错身时,忽略人本身的长度,两者路程和为火车本身长度;火车与火车错身时,两者路程和则为两车身长度之和.(3)火车与火车上的人错身时,只要认为人具备所在火车的速度,而忽略本身的长度,那么他所看到的错车的相应路程仍只是对面火车的长度.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典例一】有海、陆、空三个兵种的士兵组成的仪仗队.每兵种队伍有400人,都平均分成8竖行并列行进.海军前后每行间隔1米,陆军前后每行间隔2米,空军前后每行间隔3米,每兵种队伍之间相隔5米,三兵种士兵每分都走90米,仪仗队通过检阅台需要4分.那么检阅台总长为米.【分析】每个兵种各有400850÷=行;海军:队伍前后间隔1米,50行就有49个间隔,海军队伍长49149⨯=米;陆军:队伍前后间隔2米,50行就有49个间隔,陆军队伍长49298⨯=米;空军:队伍前后间隔3米,50行就有49个间隔,陆军队伍长493147⨯=米;这些兵种的长度再加上三兵种队伍的间隔距离,二者的和即为仪仗队全长;由于仪仗队全长加上检阅台的长度,就是仪仗队一共要走的路程,所以用仪仗队行走的速度乘上通过检阅台的时间求得仪仗队一共走的路程,再减去仪仗队全长就是检阅台的总长;据此解答.【解答】解:400850÷=(行)(1)海军队伍的长度是:1(501)49⨯-=(米)(2)陆军队伍的长度是:2(501)98⨯-=(米)(3)空军队伍的长度是:3(501)147⨯-=(米)(4)三兵种队伍的间隔距离是:5510+=(米)(5)三兵种队伍的全长是:499814710304+++=(米)仪仗队一共走的路程:904360⨯=(米)检阅台总长:36030456-=(米)答:检阅台总长为56米.故答案为:56.【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求出每个兵种的队伍长,再求三兵种队伍的间隔距离,二者的和即为仪仗队全长;仪仗队一共走的路程减去仪仗队全长就是检阅台的总长.【典例二】一列火车以每分钟180米的速度穿过一条长200米的大桥(从车头开进桥面直至车尾离开桥面)用2分钟,求这列火车的车身长多少米?【分析】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桥一共用2分钟,则火车等于是跑了桥的全长加车的长度,于是我们用2分钟所行驶的距离再减去桥长200米就是车身的长度.【解答】解:1802200⨯-,=-,360200=(米),160答:这列火车的车身长160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火车过桥走过的路程=桥长+车身长,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典例三】一列火车通过1200米长的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桥恰好用了1分钟,而火车通过桥头站岗的士兵用了12秒,求火车的长度和速度(奥数)【分析】根据题干分析可得:火车从车头进大桥到车尾离开大桥,行驶了一个桥长加自身的长度,因为它行完自身的长度用了12秒,所以行完大桥的长度应该用601248-=(秒),所以可求出火车的速度;那么长度就等于速度乘12秒即可.【解答】解:1分钟60=秒,火车每秒的速度:1200(6012)÷-=÷12004825=(米);火车的长度:1225300⨯=(米);答:这列火车的长度是300米,速度是25米/秒.【点评】解答此题时应注意:这列火车从车头进桥到车尾离桥行驶的路程=桥长+车长,所以在求车通过桥的时间时,应减去车身所用的时间.一.选择题(共4小题)1.一座桥长1200米,一列火车以每秒20米的速度通过这座桥,火车车身长300米,则火车从上桥到离开需要()秒.A.50 B.65 C.75 D.552.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每秒8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了2分5秒钟时间,大桥的长度是()A.1600米B.600米C.800米3.一列火车经过一个路标要5秒,通过一座300米的山洞要20秒,经过一座800米长的大桥要()秒.A.100 B.45 C.60 D.以上都错4.一列火车全长215米,以每秒15.5米的速度通过长544.5米的大桥,求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大桥共需时多少秒?算式是()A.215544.515.5+÷B.21515.5544.5÷+C.(215544.5)15.5+÷二.填空题(共12小题)5.一座桥长2400米,一列火车以每秒20米的速度通过这座桥,火车车身长200米,则火车从上桥到车尾巴离开桥需要秒.6.已知一列磁悬浮列车车身的长度是300米,该列车以120米/秒的速度完全通过一条长度是420米的隧道,需要秒。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六)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六)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六)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2分)【甲】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选自《贞观政要》)【乙】建安二十二年,疠气①流行。

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或阖门而殪②,或覆族而丧。

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

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③之子,荆室蓬户④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⑤之家,重貂⑥累蓐⑦之门,若是者鲜焉。

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

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选自《三国全文》,有删改) 【注释】①疠气: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

②殪(yì):死亡。

③茹藿:以橡实为饭,豆叶为羹,喻饮食粗劣。

④荆室蓬户:用荆条搭建的房子,用蓬草做的门。

形容居所简陋,家境贫寒。

⑤鼎食:列鼎而食。

⑥重貂: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

⑦累蓐:厚褥。

1.下列对【甲】、【乙】两文中蝗灾、疠气造成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危害到老百姓B.侵蚀唐太宗心灵C.有的全族灭亡D.遇难的穷人居多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鲜”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分)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

《古代汉语词典》“鲜”的义项:①鲜鱼。

②新鲜。

③少。

④献。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5.唐太宗和曹植认为灾祸发生的原因各是什么?表现了他们怎么样的品质?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4分)答案1.下列对【甲】、【乙】两文中蝗灾、疠气造成的危害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解析:由“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可知,“蚀我心”只是太宗对蝗虫的祷告,并非真的侵蚀了唐太宗的心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小题训练政治(6)选择题: 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四幅图描述了某商品的价格(P)、需求量(D)、价值量(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L)之间的关系。

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A .①→③→④B .②→①→③C .①→②→④D .②→④→③2. 2011年某企业生产产品W ,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30元,产量为1万件。

如果2012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2年生产的W 商品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分别为( )A.25万元 27.5元B.30万元 20元C.27.5万元 25元D.33万元 30元3.某校高中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时,得知本市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如右图)。

根据图示可知,2000年以来该市( )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②居民食物消费支出不断减少③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④社会总体物价水平不断下降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4.2012年以来,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一直高位运行。

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作用的释放,CPI 年中掉头向下,上涨过快势头初步被遏制。

下列哪些政策遏制了 CPI 的过快增长()①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②国家相继投放地方储备粮、储备肉③减轻物流企业的税收负担 ④大量增发国债 ⑤降低银行利率A.②③B.①④⑤C.①③D.③④⑤5. 2011年我国1 000万保障性住房陆续上市,一线城市商品房价格回落,新楼盘开盘减少。

下图中Q 1为变化前新上市商品房数量,Q 2为变化后数量,P 为新上市商品房价格。

其中可以描述新楼盘开盘减少这一现象的是( )城镇 农村6.小王储蓄10000元人民币,定期1年,年利率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

当时用10000元人民币可以购买100件甲商品。

假定一年后,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25%,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

其它条件不变,小王用本息能购买到甲商品的数量是A.128.75件 B.86.5件C.82.4件 D.137.3件7.以下是不同贸易模式流程图:从传统模式向B模式转变,由此带来的影响的传递路径是()①流通环节减少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③经营成本降低④商品价格下降A.④→②→③→① 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 D.④→②→①→③8.2011年6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价格。

数据显示,与4月相比,北京新建住宅环比同比均出现上涨。

从《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的角度看,影响房价持续上涨的因素是( )。

①城区建设用地成本增加②商品房供不应求③开发商之间的商业化竞争④消费者“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右图中OP表示价格,OQ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D是需求曲线,S是供给曲线。

当市场某商品价格处于P1时()①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增加②该商品处于卖方市场 ks5u③该商品价格上涨,需求量增加④该商品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11年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5%,涨幅再创新高。

回答10~11题。

10.从《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的角度看,引发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

①价值决定价格,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消费品成本提高②纸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量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过多导致物价上涨③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的必然结果④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各地自然灾害的影响使供应量减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带来价格的持续上涨,会使这些商品的价值量A.不变B.变大 C.变小 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12.关于收入(Y)和消费(C),存在如右图所示的关系(C0B线)。

不考虑其他因素,由该图可推断出()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②收入越高,消费占收入的比重越大③恩格尔系数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④提高A点左边人群的收入有利于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2011年最让我们老百姓纠结的一个词就是“物价”。

新名词—“涨时代”成为了2011年十大热词之一。

物价上涨必然带来的影响是( )。

①商品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②消费者购买力削弱③等量货币交换到的商品数量减少④同一商品所需支付的货币量增加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4.2011年9月份CPI 同比上涨6.1%,价格变动通常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商品销售的总收益(总收益=数量×价格)。

右图反映的是价格变动对A 、B 两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①A 商品价格上涨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急剧下降②B 商品价格上涨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大幅下降③A 商品价格上涨往往会使A 商品销售者总收益增加④B 商品价格上涨往往会使B 商品销售者总收益增加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④15.从2011年1月起,我国开始启用新的CPI 统计方案,新的CPI 统计方案仍然涉及8大类商品,但食品类商品在CPI 统计中的权重下降,而居住、教育等项目的权重有所提高。

这一调整 ( )。

A .有利于压低CPI 涨幅,降低通货膨胀预期B .说明我国居民食品类消费总支出减少C .顺应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D .说明发展资料消费已经成为居民最基本的消费A .21.24%B .30.09%C .38.1%D .53.97%17.低碳社区的建设除了基础设施的跟进外,更重要的是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从身边小事做起。

比如,使用环保纸;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缩短淋浴时间;自制果汁,拒绝碳酸饮料;选择棉质衣物,拒绝皮草和化纤材料等。

低碳社区的建设 ( )。

①会抑制人们的消费需求,不利于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节约资源,促进低碳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③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④减少消费支出,降低恩格尔系数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18.2010年生产一件A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8小时,价值80元,全社会A 商品的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11年生产一件A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A 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价值总量分别是( )A .10万件、80元、800万元B .10万件、40元、400万元C .20万件、80元、1 600万元D .20万件、40元、800万元19.一些城市公布了2011年上半年的恩格尔系数变动情况,比如湖北武汉从上年同期的39.4%上升到了40.4%,江西南昌由上年同期的40.8%上升为41.2%,广东湛江比上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

恩格尔系数上升 ( )。

A .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B .会提高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C .可能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快造成的D .可能是由于居民收入提高造成的20.“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

这些知识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如果在古人外人直接经验时是符合于列宁所说的条件‘科学的抽象’,是科学地反映了客观的事物,那么这些知识是可靠的,否则就是不可靠的。

”(引自毛泽东《实践论》)对这段话概括最全面的是A.“科学的抽象”是达到理性认识,即真知的方法B.在今人为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古人仍为直接经验C.真知最终来源于直接经验,且科学地反映了客观事物D.获取真知的过程是一个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过程21. 2012年本市“两会”前夕,当地一家媒体就“两会焦点话题”,分别对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位列前三的分别是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对象所关注的热点不同。

从哲学上看,其原因是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不同B.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认识阶段不同C.客观对象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D.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不同22.在“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起草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委托和选聘了70多个国内外权威研究机构,对40多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项研究,并广泛征求地方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

其哲学依据是 (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②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③认识过程是一种循环运动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这个论断是对邓小平同志“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论断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性深刻认识的体现,必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这表明①真理是具体的,要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③认识具有无限性,要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④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要敢于坚持与发展真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十二五”规划纲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第一次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来,成为全党的意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告诉我们 (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真理是对历史的超越④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5.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这说明 ( )。

A.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反复努力才能获得B.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经过多次实践的反复,已经确定的真理往往被推翻D.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否定过去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参考答案2013届高三小题训练政 治 (6)选择题: 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2·河源市二模)下列四幅图描述了某商品的价格(P)、需求量(D)、价值量(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L)之间的关系。

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A .①→③→④B .②→①→③C .①→②→④D .②→④→③1.D 解析:此题考查商品价格波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