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专题
中考科学实验专题练习-凸透镜成像(含解析)

中考科学实验专题练习-凸透镜成像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小华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下表(1)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 cm.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将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2)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3)将物体放在距镜头14cm处,成像特点遵从上表规律,此时应成的实像.2.小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可得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然后调整器材进行实验;(2)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的实像;当蜡烛在标尺30cm处时,光屏应移到标尺cm 处,成像才清晰;当蜡烛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到乙图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移动,此时所成像的大小将变;(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宏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保持光屏位置不变,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选填“左”或“右”)移;(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5)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放在离凸透镜5cm处,看到清晰的像是图中的(填序号)。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a)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cm;(2)如图(b)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像;(3)如图(c)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的实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1.当烛焰离凸透镜4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 50厘米B 40厘米C 30厘米D 10厘米.2一凸透镜的焦距在10—20厘米之间,当物体距透镜25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A 缩小的像B 放大的像C 正立的像D 倒立的像。
3、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在距透镜40厘米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 40厘米B 30厘米C 20厘米D 10厘米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厘米处,在透镜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所成的像()A 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 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 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 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在图4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______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
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1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记录在表一中。
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已知f1<f2)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专题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原卷版+解析)

专题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是初中物理中重难点之一,也是各省市中考必考考点之一。
凸透镜考查较为难些,有时还以多选的形式出现,综合考查整章内容,具有较高的选拔功能。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 凸透镜静态成像规律物距(u)u>2f u=2f f<u<2f u=f u<f 像距(v)f<v<2f v=2f v>2f 不成像 v>u 正倒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大小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虚实实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应用照相机、摄像机测焦距 幻灯机、电影机、投影仪 强光聚焦手电筒、平行光线 放大镜 特点二倍焦距分大小 一倍焦距分虚实 物像位置关系物像异侧 物像异侧 物像异侧 物像同侧 成像作图 也可以结合下图记忆:2、凸透镜成像动态规律:(1)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光屏:①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或物远像近像变小):蜡烛越靠近透镜,像变得离透镜越远,像变得越大;反之,蜡烛越远离透镜,像变得越靠近透镜越,像变得越小。
②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或物远像远像变大):蜡烛越靠近透镜,像越靠近透镜,像越小;反之,蜡烛越远离透镜,像越远离透镜,像越大。
(2)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透镜:当移动后的物距等于原来像距时光屏上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
(3)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原来成倒立、缩小像时,互换位置后,成倒立、放大的像;原来成倒立、放大像时,互换位置后,成倒立、缩小的像。
3、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眼镜(或透镜)(1)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透镜(或眼镜)后,为使光屏上仍成清晰像时光屏或蜡烛移动方向判断:①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远视眼镜(凸透镜):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或蜡烛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前再加一个凸透镜时,会使光线提前会聚,像成在光屏前方)。
②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近视眼镜(凹透镜):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或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前再加一个凹透镜时,会使光线延迟会聚,像成在光屏后方)。
山西省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专题训练10.凸透镜成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4. [临汾期末改编]小涵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 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4 cm;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4 cm 处移动到距凸透镜8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变大 。
123456789
成虚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 5. (1)如图1所示,请画出烛焰上一点S经过凸透镜后的成
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则 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③①② 。
123456789
123456789
6. 小青用凸透镜观察蚂蚁的运动,如图所示,蚂蚁的像 是 虚 像,凸透镜距离蚂蚁越 远 ,蚂蚁的像越大,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满足 物距小于焦距 。
123456789
焦距变化时透镜的成像变化
7. 小明利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实验,透镜、蜡烛、光 屏所在位置以及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情况如图所示。若保 持物距不变只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为了光 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在判 断光屏的移动方向和成像的 变化时,我们这样分析:
123456789
(1)焦距是表示凸透镜 会聚 能力的物理量,焦距越 小,凸透镜的会聚能力越 强 。
123456789
(2)将凸透镜换为焦距为8 cm的凸透镜后,相比于原来的 凸透镜会聚能力变 强 。
(3)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像距会变 小 ,为了能承接 到像,光屏应向 左 (填“左”或“右”)侧移动,清 晰的像将变 小 。
123456789
【总结】 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体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像逐渐 远
离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像逐渐变 大 (填 “大”或“小”)。 口诀:物近像远像变大。反之则物远像 近 _ 像 变小 。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复习

欢迎大家来到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复习。在这个专题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凸 透镜的定义、特点以及成像规律,希望通过本次复习让大家对凸透镜的成像 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凸透镜简介
定义和特点
学习凸透镜的第一步是了解它的定义和特点。凸 透镜是一种厚边薄中心的透镜,它具有两个面: 一个凸面和一个平面或稍微凹陷的面。
凸透镜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凸透镜在其他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我们将探讨 凸透镜在摄影、眼镜等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凸透镜成像常见问题
1 傍轴近似条件
凸透镜成像的傍轴近似条件是在分析成像过程时的一个重要假设。我们将讨论这一条件 及其适用范围。
2 成像的限制因素
凸透镜成像过程中存在一些限制因素。我们将探讨这些因素对成像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 解决这些问题。
凸透镜的应用
光学仪器中的凸透镜
凸透镜在光学仪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将介 绍凸透镜在望远镜、显微镜等设备中的作用。
凸透镜的形状和结构
由于凸透镜具有曲面,它的形状和结构对成像有 重要影响。不同的曲率半径和折射率会导致不同 的成像效果。
凸透镜成像规律
1
凸透镜成像方式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方式是理解成像规律
像的性质和特点
2
的关键。我们将学习平行光线、凸透镜、 焦点和成像的关系。
像的性质和特点描述了成像后物体的表
现形式。我们将研究像的位置、大小和
方向等特征。
3
凸透镜成像的公式
通过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凸透镜成像过 程中的物体距离、焦距和放大率。这些 公式对于准确描述成像非常重要。
凸透镜成像实例
物体在凸透镜的成像过程
通过实例,我们将深入研究物体在凸透镜前的成像 过程。了解实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凸透镜的 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专题 -

凸透镜成像专题一、规律得出过程与方法(实验归纳法)实验数据现象:归纳概括规律: 规律一:规律二: 像的大小物距定 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二倍焦点物像等规律三: 物距大于像距 倒立缩小实像 物距小于像距 倒立放大实像 物像位置调换仍成像 (符合光路可逆) 规律四: 物像一定同向动 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物近像却小 规律五: 虚像同侧正 实像异侧倒二、实验中的问题1.2.安装器材的顺序是: 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安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
3.调节蜡烛、透镜、光屏的中心,使它们的三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准确测量物距u 、像距v 。
4.如何测定凸透镜焦距?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或平行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或纸片),直到屏上(纸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量出光屏(或纸片)在距透镜的距离,即是此凸透镜焦距。
5.移动蜡烛按什么顺序? 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
6.如何找到最清晰的像? 按与物体同方向移动光屏,再左右移动,找到最清晰的像 。
7.如何观察实像和虚像? 实像:在光屏上观察;虚像:移远(去掉)光屏,在蜡烛另一侧向透镜里观察。
8. 遮掉凸透镜的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像仍完整,但变暗了。
9. 光屏上没有像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1、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2、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内或焦点上;3、凸透镜焦距较大,当物距较小时,像在光具座之外 。
10. 像在光屏上方,如何调节最好? 把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与蜡烛焰心在同一高度。
11.从左向右和从右向左看,光屏上所成的像有何不同? 见习题 。
12. 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物体位置不变,取下光屏,当眼睛在原光屏处会看到物体的像吗?不能看到 ,眼睛靠近凸透镜,是否能看到像? 不能看到 .眼睛从原光屏位置远离凸透镜,是否能看到像?能看到。
(填“能看到”或“不能看到”)三、思考1.成虚像时,光屏上的亮斑是物体的像吗?为什么? 不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不能会聚在光屏上。
凸透镜成像实验专题

透镜实验1.在淹城民俗街上,小明对一雕刻于半粒大米(上圆下平) 上的微雕作品“”产生浓厚兴趣.(1)为看清微雕作品上的文字和图像,小明应利用如图所示透镜中的(选填序号)进行观察.(2)正确选择透镜后,小明拿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在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5cm.(3)透过透镜观察微雕作品“”,小明看到的像如图所示,此时透镜到微雕作品的距离是.A.小于5cm B.大于5cm且小于10cmC.等于10cm D.大于10cm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为cm,像的大小比物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左右移动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着应该()A.上下移动光屏去接收B.将光屏放到凸透镜左侧去接收C.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的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1)小华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下表:实验序号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1 12.00 24.00 倒立,放大,实像2 16.00 16.00 倒立,等大,实像3 20.00 13.33 倒立,缩小,实像4 30.00 10.91 倒立,缩小,实像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 cm(2)小华所在的小组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3)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
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专题)

透镜成像规律我们已经探究过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像的情况物距(u)像距(v)放大缩小倒立正立实像虚像u > 2f 2f > v> f 缩小倒立实像u = 2f v =2f 等大倒立实像2f >u > f v > 2f 放大倒立实像u=f 不成像u < f v > u 放大正立虚像那么为什么物体放在不同的位置,会出现不同的像的情况呢?今天我们就从光路来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
各种规律成像的光路图如下:【规律总结】1、两个分界点f和2ff 为像的正倒和虚实的分界点;2f 为像的大小的分界点2、u、v和像的大小关系当u>f时u↑v↓像↓;当u<f时u↑像↑3、实像虚像(1)实像:1、由实际光线(直射光线、折射光线)会聚而成的2、能用光屏承接,也可用眼睛看到3、实像都是倒立的(如小孔成像、投影仪和照相机成的像)(2)虚像1、由实际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2、成虚像的位置并不存在实际光线,因此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只能用眼睛观察3、虚像都是正立的,并且像与物的左右相反(如用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平面镜和球面镜里所成的像)4、作图:三条特殊的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2)过焦点的光线,(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注意】做实验时必须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是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间自 我 检 测一 、选择题1、下列光学器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潜望镜2、下列现象中,人眼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的是( )A .用放大镜看指纹B .在岸边看到鱼在云中游C .在海边看海市蜃楼D .看电影3、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A .凸镜B .凹镜C .凹透镜D .凸透镜4、测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 ,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mm 以外 B.50mm 以内 C.略大于50mm D.恰为50mm5、如右图1,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6、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是:( )A .从小变大B .从大变小C .不变D .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7、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2,先后使烛焰位于a 、b 、c 、d 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使烛焰位于a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使烛焰位于c 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 .使烛焰位于b 点时,成缩小的实像D .使烛焰位于d 点时,成放大的实像8、用照相机拍集体照,发现有一部分人没进入镜头,这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A.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B. 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C. 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D. 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 图2 f2f图19、下列关于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物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D.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10.把高2 cm 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 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 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 、7.5 cmB .12.5 cmC .4.5 cmD . 10 cm11、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下图3,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12、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将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4,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自动将镜头前lm 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A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B .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C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mD .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6m13、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5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 、b 、c 、d 、e 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 .aB .bC .cD .d14、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7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专题复习一、例题分析【例1】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物体由3倍焦距处移至1.5倍焦距处的过程中,物体的像逐渐变小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凸透镜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置于焦距以内的物体不能成像【解答】C【说明】只要物体不放在焦点上,凸透镜就能使物体成像。
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时,要抓住一倍焦距、二倍焦距这两个分界点;抓住由这两个分界点分开的三个区域成像特点。
【例2】在使用照相机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拍摄远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B.拍摄近景时,应当将镜头向前伸C.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开大光圈D.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当缩小光圈【解答】B、C【说明】使用照相机时,需要景像清晰、曝光适度,采用调节光圈、距离、时间的方法满足要求。
一般情况下,物体固定不动(或拍摄在某处的物体),物距确定,根据具体情况改变像距使物体成清晰的像在胶片上。
【例3】欲使屏幕上的景像大一些,应当采取的做法是[ ]A.将幻灯机向后移动B.将幻灯机向前移动C.将幻灯片移近镜头D.将幻灯片远离镜头【解答】A、C【说明】使用幻灯机时,应当在屏上出现放大、倒立的实像,需要将幻灯片倒置,还需要调节屏幕的位置、镜头的位置,使屏上的像清晰。
【例4】将物体从物距为1.5f处移向3f处,在移动时物体的像[ ]A.先是放大像后是缩小像B.先是缩小像后是放大像C.逐渐变大D.逐渐缩小【解答】A、D【说明】“放大”、“缩小”指像与物相比较的结果。
像比物大称为放大的像,像比物小则为缩小的像。
“变大”、“变小”则指像本身的变化情况,如果后一次的像比前一次的像大,称为变大,后一次像比前一次像小则称为变小。
【例5】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景物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结论是选项D正确。
【解答】D【说明】实像由实际光线的交点组成,能够用屏幕显示。
虚像处没有实际光线通过,它由出射光线的反方向延长线交点组成,无法在屏幕上显示,只能用眼睛或仪器观察。
平面镜、凹透镜所成物体的像是虚像,在凸透镜焦距以内的物体也成虚像。
位于凸透镜焦距以外的物体则成实像。
二、练习题选1、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10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放大的像。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B、该透镜可作为放大镜使用C、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20厘米时,光屏上可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D、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5厘米时,在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
2.如图1,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B.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C.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D.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远离玻璃板图(1)3、在图(2)中,A1B1是物体AB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根据像的性质请在图中大致标出物体AB的大小、正倒及位置。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F F4.发光体从距凸透镜很远的地方向焦点移近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像,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是[ ]A.像距变大,像变大.B.像距不变,像变大.C.像距变小,像变小.D.像距变大,像变小.(武汉)5.在物体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移近的过程中,像距与像变化的规律是[ ]A.像距逐渐增大,像也逐渐变大.B.像距逐渐减小,像也逐渐变小.C.像距逐渐增大,像逐渐变小.D.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大.(吉林)6.关于凸透镜成像的正确说法是[ ]A.只能成实像.B.只能成虚像.C.可以成实像或虚像.D.不能成像.(宁夏)7.如图(3)所示为凸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AB代表物体,A'B'代表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这种情况[ ]A.可用于放大镜观察物体.B.可用于幻灯机放映幻灯片.C.可用于照相机拍摄照片.D.可同时用于照相和放映幻灯片.(苏州)图(3)8.幻灯放映员想调整一下幻灯机,使银幕上原来较小的像再大些,下面的操作中可行的是[ ]A.幻灯机远离银幕,镜头移近幻灯片.B.幻灯机移近银幕,镜头远离幻灯片.C.幻灯机远离银幕,镜头远离幻灯片.D.幻灯机移近银幕,镜头移近幻灯片.(青岛)9、在图(4)中,AB是物体AB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根据像的性质请在图中大致标出物体AB的大小、正倒及位置。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A f AB F O F P F O F P2f B10.使用幻灯机放映时,幻灯片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11、用凸透镜观察物体时,要看到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A、小于焦距B、等于焦距C、小于2倍焦距D、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12.如图(5)表示的是透镜成像实验的装置。
当蜡烛和光屏固定时,将透镜从左端移动到右端,在光屏上先、后成两次清晰的像,则:蜡烛透镜光屏A.第一次所成像是放大的,第二次所成像是缩小的;左右B.第一次所成像是缩小的,第二次所成像是放大的;C.两次成像的放大率的乘积等于1;D.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一定大于4倍透镜焦距;图(5)13.在凸透镜成实像时,若在透镜中间贴一不透光的小纸片,剩下上、下两部分透光,则原来的像的变化情况是:A.像的中间部分消失B.将成两个实像C.原来的整个像依然存在D所成的像比原来暗些.14.有一凸透镜f=15cm ,若物体放在焦点外5cm ,则像一定是 ( )A .正立放大虚像B .倒立放大虚像C .倒立缩小实像D .倒立放大实像15.春节时,我想给家人拍照留念,请你告诉我,家人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u 必须满足的条件为 ( )A .u>fB .u>2fC .u=2fD .2f>u>f16.图(6)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出现“F”画面,则幻灯片的插法应该选取 ( )A B C D1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恰有一小虫飞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 )A.变成了小虫的像; B .像的中间没有了;C .比原来暗了;D .与原来一样。
二、填空题18.研究凸透镜成像情况的实验结果表明:当把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像在______;当把物体放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像在______。
(西安)19.发光物体经凸透镜成像时,在屏上得倒立实像的条件是______,如果得到的实像是倒立放大的,则物体必须放在______范围内。
(沈阳)20.现有平面镜、凸镜、凸透镜三种光学器件,当把物体放在镜前15厘米处:(1)用______镜时,在镜后30厘米处可能成倒立的像。
(2)用______镜时,在镜后成正立而缩小的像。
(3)用______镜时,在镜后15厘米处成正立的像。
(4)用______镜时,在镜前成正立的像。
(内蒙古)21.用镜头焦距一定的照相机照像,想使底片上的人像大一些,照相机和被照人之间的距离应该______。
(北京)22.作放大镜用的透镜是______透镜,用这种透镜要想得到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物体应在______。
(天津)23.幻灯机的幻灯片插在凸透镜的后面比焦点略微远些的地方,这时银幕上所得到像的性质是______。
(天津)2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一个凸透镜,若镜头焦距为f ,照像时被照者与照相机的距离范围应该______;在底片上得到的像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像。
(天津)2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调整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这时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范围是______。
(无锡)三、作图题26.在图(7)中画出入射光线1、2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标出方向)(石家庄)27.在图(8)中画出了一束光线通过两个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试在图中长方形框中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山东)图6图(7) 图(8)28.一条光线与凸透镜主轴夹角为60°,斜着向上入射到放在主轴上方的平面镜上如图(9)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
请完成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
(辽宁)图(9)四、实验题29.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如图(10)所示,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①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②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当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远。
④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当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近。
⑤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山东)图(10)30.用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研究凸透镜成像,应把______放在其它两种器材之间,调整它们的高度后,使烛焰发生的光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缩小的像,如果要使像再大些,并保持清晰,则应使光屏和凸透镜间的距离______。
(四川)31.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先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移动透镜,在地上得到一个亮点,并用刻度尺测出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实验时,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______和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______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______的像成在______。
(河南)32.图(11)画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光具座,请在光具座上的方括号里填入该位置应安放的实验器材的名称。
(厦门)图(11)33.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他在水平放置的光具座上安装的器材如图(39)所示。
(1)由图(12)可看出:装置中的错误是______偏高,需要进行调节,使它的中心与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若透镜的焦距是15厘米,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39)所示,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u______2f(选填=、>或<)。
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______的______的______像。
(重庆)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