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专题练习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重点实验题专项训练(含答案)【板块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①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______;①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_______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
(3)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1;当像距等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1;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___1。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符合()A.10cm<f<20cm B.f>10cmC.f<10cm D.f>20cm3.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移到距凸透镜18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10cm C.16cm D.20cm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
A. 透镜的直径B. 入射光线的方向C. 透镜的曲率D. 透镜的颜色答案:C解析: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取决于透镜的曲率,曲率越大,焦点位置越近;曲率越小,焦点位置越远。
2. 关于凸透镜焦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B.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中心C. 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正焦距D. 焦点位置是透镜的表面答案:A解析:焦点位置被称为透镜的负焦距,因为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在透镜的透镜中心的同侧。
3. 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关注的光线是()。
A. 仅仅想光轴靠近的光线B. 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C. 只有经过透镜中心的光线D. 完全垂直于光轴的光线答案:B解析:凸透镜对于非平行光线的成像,是通过将光线聚焦在焦点上实现的,其中一束光线能改变方向使其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其余光线则在透镜后面的位置得到成像。
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
A. 实物体B. 虚物体C. 光线D. 影子答案:B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人眼看到的物体是虚物体,即物体的投影形成在透镜后的位置。
5.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实物体与虚物体的区别在于()。
A. 实物体有质量,虚物体没有B. 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C. 实物体是透明的,虚物体是不透明的D. 实物体发出光线,虚物体不发出光线答案:B解析:实物体是存在的,虚物体是虚幻的,虚物体是通过光线经过凸透镜成像后形成的投影。
二、填空题1. 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如果经过像方焦点,成像在()方的位置。
答案:虚物方2. 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焦点位置在()透镜的位置。
答案:凸3. 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物体放在焦点处,成像在()。
答案:无穷远处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成像的位置是()。
答案:物距焦距的倒数5. 凸透镜焦距越大,对物距的要求越(),反之亦然。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专题练习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专题练习班级姓名学号基础知识回顾1. ①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②怎样区分一个透镜是凹透镜还是凸透镜:1)2)3)④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成像性质像距 v应用⑤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远离、靠近)凸透镜,同时像(变大,变小)。
⑥成放大像、缩小像的分界点是点。
成虚像及实像的分界点是点。
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接受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1)2)3) .2.作图题:F 10cm F 10cmF10cm F10cm F10cm F 10cm 【要点部分】一、用作图法做出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关系(下图中凸透镜焦距为f=10 cm )1.当u>2f 时,成倒立 的实像,则像距的范围 。
2.当f<u<2f 时,成倒立 的实像,则像距的范围 。
来源:Z §xx §k]3.当u<f 时,成正立 的 像 来源:学科网]4.当u=2f 时,成倒立 的实像,则像距的范围 。
5.当u=f 时二.典型例题◆已知物距和焦距,判断成像特点例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30 cm 的纸上接收到一个很小F10cmF 10cmF10cmF 10cm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练一练.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将物体放在主轴上距透镜中心7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等大的虚像◆已知物距和成像特点,判断焦距范围例2.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6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20cm B、30cm C 、60cm D、80㎝练一练1. 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 cm B.10 cm C.30 cm D.15 cm◆已知像距和和焦距,判断成像特点例3.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 cm的纸上接收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光屏放在距这个透镜15 cm处时,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则这个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练一练2.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小明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所成像的性质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练习】1.在凸透镜成像的观察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5cm处,则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练习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如图所示的凸透镜,若把它用在书写投影仪上,则物体应放的位置为8 )A.A点B.B点C.C点D.E点 2.(2018云南中考)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接收到烛焰清晰缩小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的B.蜡烛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以内C.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D.蜡烛靠近透镜,光屏应远离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3. (2018广西贵港中考)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C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 (2018辽宁阜新中考)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同心高度上。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L的实像, 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照相工。
(3)实验过程中,小丽发现当蜡烛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与像都变一(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上(填“上”或“下”)移动。
(5)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B。
(填符号)考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5.小明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C )m 图由曲甲乙A.③②④①B.③②①④C.②①③④D.①②③④6.(2018湖北中考)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

凸透镜成像规律练习题一、选择题1.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内时,所成的像是:A. 正立虚像B. 倒立虚像C. 正立实像D. 倒立实像2.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位于焦点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所成的像是:A. 正立虚像B. 倒立虚像C. 正立实像D. 倒立实像3.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之外时,所成的像是:A. 正立虚像B. 倒立虚像C. 正立实像D. 倒立实像4.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位于焦点上时,不成像。
这个说法:A. 正确B. 错误5.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上时,所成的像:A. 正立虚像B. 倒立虚像C. 正立实像D. 倒立实像二、填空题6.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外,且在二倍焦距之内时,所成的像是________,并且像的大小随着物体向透镜移动而________。
7.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之外时,所成的像总是________,并且像的大小随着物体向透镜移动而________。
8. 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位于焦点之内时,所成的像与物体在________方向上是相同的。
9.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是:当物体远离透镜时,像距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
10.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决定了像的性质,其中物距小于焦距时,像的性质是________。
三、简答题11. 解释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并说明焦点在成像中的作用。
12. 描述凸透镜成像时,物体位于不同位置时所成的像的性质。
13. 为什么说凸透镜的焦距是成像性质的关键参数?14. 凸透镜成像时,如果物体逐渐远离透镜,像的位置和大小会如何变化?15. 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设备或仪器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四、计算题16. 已知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20厘米,物体距离透镜30厘米,计算此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正立、倒立、实像、虚像)以及像距。
17. 如果上述凸透镜的物体距离变为10厘米,重新计算像的性质和像距。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练习题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练习题一、选择题1. 凸透镜是指()。
A. 中央厚、两头薄的透镜B. 中央薄、两头厚的透镜C. 厚薄均匀的透镜D. 不规则形状的透镜2. 凸透镜的主要特点是()。
A. 两个焦点B. 厚中薄两头C. 成像大小不变D. 非线性成像3. 凸透镜焦距为正的情况下,其成像为()。
A. 实焦B. 虚焦C. 无焦D. 无法确定4. 凸透镜焦距为负的情况下,其成像为()。
A. 实焦B. 虚焦C. 无焦D. 无法确定5. 凸透镜呈现实像的条件是()。
A. 物距大于焦距B. 物距等于焦距C. 物距小于焦距D. 物距无关二、解答题1. 物体距凸透镜一个焦距的位置摆放,探讨成像的特点。
解答:当物体距离凸透镜一个焦距的位置摆放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呈现出聚焦的效果,即成像点会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形成一个实像。
实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相同,只是位置翻转,呈倒立形态。
2.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两倍焦距的位置摆放,探讨成像的特点。
解答:当物体距离凸透镜两倍焦距的位置摆放时,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呈现出完全平行的效果,即成像点会在无限远的地方,形成一个虚像。
虚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相同,位置翻转,呈倒立形态。
3.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小于一个焦距的位置摆放,探讨成像的特点。
解答:当物体距离凸透镜小于一个焦距的位置摆放时,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呈现出发散的效果,即成像点会在透镜的同侧,形成一个虚像。
虚像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大小相同,位置翻转,呈倒立形态。
4. 凸透镜放大器的原理是什么?解答:凸透镜放大器是利用凸透镜的成像特性来放大物体的影像。
凸透镜主要通过将光线聚焦,使得物体的影像放大,从而增加观察者的观察能力。
凸透镜放大器的成像原理可以用凸透镜成像公式来解释,即1/f = 1/v - 1/u,其中,f为透镜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通过调整物体和透镜的距离,可以使得影像变大,以实现放大效果。
5. 请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解释为什么近视眼需要戴凹透镜。
第11讲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精练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八年级上)(原卷版)

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编第11讲—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精练1.如图所示,1F 、2F 是凸透镜的两个焦点,S 是距凸透镜前距离大于2倍焦距的点光源,S '是S 经凸透镜所成的像。
当点光源S 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向右匀速运动靠近透镜时,像S '的移动情况( )A .像S '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靠近凸透镜方向匀速运动B .像S '沿O 与S '连线方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变小C .像S '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变大D .像S '沿2F 与S '连线方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变大2.如图所示,为凸透镜成像的另一拓展规律在照相问题中的运用.即用可变焦距的光学照相机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物体与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B .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C .焦距变大,像距变小D .焦距变小,像距变大3.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呈现清晰放大的像,同时他也看到透镜表面有两个像,其中一个是正立的,一个是倒立的,对于透镜表面的两个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透镜表面的两个像,正立的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立的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 .透镜表面的两个像,都是光照到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虚像C .透镜表面的两个像,都是光照到透镜表面折射形成的实像D.透镜表面的两个像,倒立的是实像,正立的是虚像4.某种变焦镜头的变焦范围为15mm~85mm,用这个镜头对着远处的某一栋楼房拍照。
当使用焦距15mm 拍照时,显示屏上所成的清晰像的高度为h1;当使用焦距85mm拍照时,显示屏上所成的清晰像的高度为h2,则h1与h2的比值约为()A.3∶17B.17∶3C.289∶9D.9∶2895.物体的高度为12cm,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放置,经凸透镜成高度为6cm的缩小像。
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及其应用专项练习题1.下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C.要使底板上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前伸就可以D.要在底板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二倍焦距2.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3.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B.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C.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D.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4.(2020·湖南常德中考)如图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cmB.图中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被应用在了照相机上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蜡烛的像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放一副近视眼镜,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可再次呈现清晰的像6.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的虚像。
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些。
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则他看到的角度是。
7.为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交管部门在很多十字路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法车辆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当车辆远离摄像头时,所成的像将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专题练习
1.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B.缩小的都是实像,放大的都是虚像
C.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可能是正立的,也可能是倒立的
D.实像和物体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
2.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4、在利用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5.某同学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此时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是6㎝,该同学用此透镜观察较小的文字时,看到了正立的较大的字,则较小文字到透镜的距离()A.等于12㎝ B.大于6㎝小于12㎝ C.小于6㎝ D.大小12㎝
6.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地方,所成的像()A.一定是实像 B.一定是虚像
C.一定是放大的像
D.一定是缩小的像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烛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A.大于20㎝ B.大于10㎝且小于20㎝ C.小于10㎝ D.等于20㎝
8.A1B1是物体AB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如图所示的情景中,正确的是()
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A.所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D.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10. 蜡烛从离凸透镜距离为5f的地方向移向凸透镜的过程中,凸透镜所成的像()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
11.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
A.成倒立、缩小的像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D.不能成像
12.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
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凸
透镜的焦距为()
A.60厘米B.40厘米C.20厘米D.10厘米
13.小强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他把物体放在离凸透镜50cm处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20厘米B.30厘米C.40厘米D.50厘米
14..实像与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像和虚像都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B]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的,人眼能看到,虚像没有光线形成是人的幻觉
[C] 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到,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
[D] 实像和虚像都可以用不透明的挡光板把他们挡住
15. 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大的像都是虚像[B] 倒立的像都是实像
[C] 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u=2f处[D] 物距越小时,成像一定越大
16. 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以在距离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实像
17. 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沿主光轴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A] 像距逐渐增大,像变大[B] 像距逐渐增大,像变小
[C] 像距逐渐变小,像变大[D] 像距逐渐变小,像变小
18. 某凸透镜的焦距为f,当一个物体从8f处,沿主光轴向f处移动,在这一过程中,物体与像之间的距离是()
[A] 变大[B] 变小[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
19.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移动透镜、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若用一不透光物体挡住半个透镜,则在光屏上()A.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不变B.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变暗C.仍成整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不变D.仍成整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减弱20.凸透镜成像时,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在物距为凸透镜的处;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物距为凸透镜的处。
21.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
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________.
(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 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2.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
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①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 cm
②分析表中数据: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_____________(选填 “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23.李云和张芳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当u >2f
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__________像(选
填“虚”或“实”);若想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蜡烛应向__________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__________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两空都选填“远离”或“靠
近”);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蜡烛的像,说明u __________f (选填“>”、“=”或“<”)。
24、如图,在用光具座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凸透镜放在a 、b 、c 、d 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烛焰放在 处时,屏上出现的
像最小。
烛焰放在 处时,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屏距凸透镜最远。
烛焰放在 处时,屏上不会出现蜡烛的像。
25.画出通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和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567cm 80
26.某小组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
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1=0.1米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他们用物体的高和光屏上像的高分别代表物体和像的大小,并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中。
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2=0.12米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0.1米)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0.12米)
(1)分别比较实验序号1或5中的物距u与各自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与4(或6与7与8)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及所成像的变化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和所成的像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4)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成像情况,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物距等于凸透镜两倍焦距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当物距小于凸透镜两倍焦距时,像比物体大;当物距大于凸透镜两倍焦距时,像比物体小。
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它们成实像时,像距和物距的倒数之和等于凸透镜焦距的倒数。
请判断,甲同学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合理且结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