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大学专业课629西医综合二考试大纲
2024考研西综考试大纲

2024年考研西综考试大纲
2024年考研西综考试大纲是每位考生必须关注的重要资料,因为它规定了考试的内容、形式、难度以及评分标准。
根据惯例,每年的考纲变化不会太大,但考生仍需留意考纲中的细节变化,以便更好地备考。
具体来说,西综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考查目标:这部分主要说明了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即通过考试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等。
2.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这部分详细说明了考试的形式(笔试或机考等)、试卷的构成、题型、分值分配以及考试时间等信息。
3. 考查内容:这部分是考纲的核心部分,详细列出了考试涉及的知识点,包括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内科学和外科学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认真研读,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4. 考试难度:这部分对考试的难度进行了说明,包括试题的难易程度、深度和广度等方面的要求。
考生需要根据难度要求合理安排复习重点和时间。
5. 评分标准:这部分对考试的评分标准进行了说明,包括各题型的得分点、扣分点和给分原则等。
考生需要了解评分标准,以便在备考过程中更好地把握重点和难点。
总之,对于2024年考研西综考试大纲,考生需要认真研读,了解考试形式、考查内容、难度和评分标准等方面的要求,以便更好地备考。
同时,考生还需要关注考试机构或官方网站发布的最新消息,
及时了解考纲的最新变化和动态。
西医综合699考试大纲

西医综合699考试大纲
西医综合699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考查目标: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 考试范围: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诊断学和外科学总论。
3.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为闭卷。
在生理学方面,大纲涉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功能特征、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本能行为和情绪的神经调节、自发脑电活动和脑电图、皮层诱发电位、觉醒和睡眠等。
在内分泌方面,大纲内容包括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方式、激素的化学本质与分类、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分泌的调节等。
以上大纲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及题型可查阅考试大纲原文或咨询招生单位。
2024西综考试大纲pdf

2024西综考试大纲
在考研西医综合考试大纲中,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理学:约占总试卷的14%,涵盖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2. 生物化学:约占总试卷的12%,主要考察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能量转换。
3. 病理学:约占总试卷的12%,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及疾病的形态学改变和病理生理过程。
4. 内科学(含诊断学):约占总试卷的33%,包括各种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 外科学(含骨科学):约占总试卷的23%,主要考察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和骨科学相关知识。
6. 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占总试卷的6%,主要考察医学伦理、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西综考试大纲还可能包括科学和数学(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以及社会科学(包括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取决于高校和课程设置。
考研西医综合考试大纲完整版

2023考研西医综合考试大纲完整版公布考试形式与试卷构造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构造生理学约14%,生物化学约12%,病理学约12%,内科学(含诊断学)约33%,外科学(含骨科学)约23%,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6%四、试卷题型构造A型题:第1-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第41-115题,每题2分,共150分B型题:第116-135题,每题1.5分,共30分X型题:第136-165题,每题2分,共60分一、生理学01.绪论1.体液及其构成,体液旳分隔和互相沟通;机体旳内环境和稳态。
2.机体生理功能旳调整:神经调整、体液调整和自身调整。
3.体内旳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
02.细胞旳基本功能1. 跨细胞膜旳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积极转运和膜泡运送。
2.细胞旳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旳信号转导。
3.细胞旳电活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及其变化,局部电位。
4.肌细胞旳收缩: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旳兴奋传递,横纹肌兴奋-收缩偶联及其收缩机制,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旳原因。
03.血液1.血液旳构成和理化特性。
2.各类血细胞旳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红细胞旳生成与破坏。
3.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血液凝固和抗凝,纤维蛋白溶解。
4.红细胞血型:ABO血型和Rh血型;血量和输血原则。
04.血液循环1.心脏旳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心泵功能储备,影响心输出量旳原因,心功能旳评价。
2.各类心肌细胞旳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旳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4.动脉血压:形成、测量、正常值和影响原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原因。
6.微循环:构成、血流通路、血流阻力和血流量旳调整。
7.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及其影响原因。
《医学综合课程II》考试大纲

《医学综合课程II》考试大纲浙江大学医学院本科生教育办公室《内科学》部分一、消化系统疾病和中毒1、急性糜烂性胃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2、慢性胃炎病因△病理○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3、消化性溃疡病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并发症的治疗☆4、肠结核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5、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6、黄疸诊断△鉴别诊断☆7、肝硬化病因○病理解剖△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并发症的治疗☆8、原发性肝癌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9、肝性脑病诱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10、急性胰腺炎病因△发病原理△病理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治疗☆11、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12、上消化道出血机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13、急性中毒诊断△中毒原理△临床表现△抢救△二、循环系统疾病14、心功能不全病因、诱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15、心律失常分类○临床诊断△治疗☆16、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典型的常见的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包括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17、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病理解剖○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并发症☆预防原则△治疗原则☆18、高血压病基本病因△病理△分期☆临床表现和临床分型☆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原则△治疗原则☆药物选择△19、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病理解剖○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原理○心肌梗塞并发症的防治△20、病毒性心肌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21、原发性心肌病病理△分类○临床表现☆诊断要点☆22、心包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原则○治疗原则☆三、呼吸系统疾病23、肺炎球菌肺炎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24、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临床特点☆诊断☆治疗△25、肺炎杆菌肺炎临床特点☆诊断△治疗△26、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治疗△27、休克型肺炎临床特点△治疗△28、支气管哮喘病因△发病原理△类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预防△治疗☆29、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病因和发病机理○病理生理△分型、分期☆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预防○治疗☆30、肺脓肿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31、肺结核病因○发病原理○发生与发展(包括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原则和措施△治疗(包括化疗原则,抗结核药物的正确使用、咯血的处理)☆32、结核性胸膜炎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包括胸腔穿刺抽液)☆33、呼吸衰竭病因○病理生理(包括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气体分析)☆治疗原则☆34、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病因、发病机理○缓解期及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表现特点☆缓解期及急性加重期的诊断☆缓解期及急性加重期的治疗☆35、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点△四、泌尿系统疾病36、与内科肾脏病学有关的解剖(肾脏的微细结构)☆内科肾脏病学有关的生理学知识△37、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和方法38、肾小球疾病分类方法(临床分型○病理分型△)病因和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各种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各种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39、糖皮质激素和消炎痛、潘生丁、肝素、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雷公藤多甙治疗肾小球疾病的作用原理,适应症,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肾小球疾病时利尿剂和降压药的应用原则,药物选择,用药方法及用药注意事项△40、急、慢性肾盂肾炎病因和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41、急性肾功能不全传统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和尿)△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42、尿毒症肾功能不全分期△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五、造血系统和血液疾病43、贫血概论发病机理○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步骤△治疗原则○44、缺铁性贫血病因△病理生理及铁代谢△临床特征☆预防方法○治疗方法☆45、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和发病机理☆临床特征☆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预防△46、溶血性贫血分类☆发病机理△共同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47、正常的止血和凝血机制48、出血性疾病分类○诊断步骤△4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要点☆治疗原则☆50、白血病分类△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措施☆51、淋巴瘤分类△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原则☆52、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六、内分泌和新陈代谢疾病53、内分泌系统概论病理○基本诊断△治疗原则☆5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主要指Graves病)分类△病理△临床表现(包括特殊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55、糖尿病病理生理基础△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诊断☆综合治疗原则☆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的原则☆5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原则☆57、皮质醇增多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外科学》部分一、普通外科1、颈部肿块检查方法△诊断△2、甲状腺结节诊断☆处理原则☆3、甲状腺功能亢进检查方法☆外科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手术要点☆术后并发症☆4、甲状腺癌病理△诊断☆治疗☆预后△5、乳房的检查方法△6、乳房肿块的鉴别诊断要点☆7、急性乳房炎诊断☆预防△治疗☆8、乳房囊性增生病诊断☆处理△9、乳癌病理分型△临床表现☆转移途径☆诊断方法☆外科治疗原则☆预后○10、腹外疝概论△与直疝的鉴别要点☆11、腹股沟的解剖△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手术修补的基本原则△12、嵌顿疝和绞窄性疝诊断☆处理原则☆13、急腹症诊断☆鉴别诊断☆处理☆14、肝、脾和肠破裂的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急救和治疗原则☆15、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病因☆临床表现☆16、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诊断方法☆病程演变△治疗方法的选择☆17、腹腔脓肿临床表现△诊断△治疗△18、胃十二指肠溃疡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的选择☆术后并发症△19、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急性穿孔、急性大出血,幽门梗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20、胃癌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21、肠梗阻病因☆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22、各类肠梗阻诊断△手术适应症和处理原则☆23、肠息肉、息肉病和结肠癌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原则△24、急性阑尾炎病理△临床分类△诊断☆鉴别诊断△手术适应症和治疗方法△25、特殊阑尾炎的特点和原则△26、直肠、肛管、解剖○生理○检查方法△27、直肠、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痔,直肠息肉临床表现△诊断△治疗△28、直肠癌诊断△治疗和处理方法△29、门静脉的解剖概要☆门静脉高压症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断流术☆分流术○食管静脉曲张大出血的紧急处理☆30、肝脓肿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31、原发性肝癌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32、胆道的解剖△胆道的生理学○胆道系统的常用检查方法△33、胆道蛔虫病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34、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和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因和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35、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及其特点☆36、胰腺解剖△生理△37、急性胰腺炎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38、外科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39、腹部肿块临床表现△鉴别诊断△40、下肢静脉曲张症临床表现△诊断△治疗△41、雷诺氏病的临床表现△42、壶腹部癌的诊断与鉴别☆胰腺癌的特征☆胰岛素瘤△胃泌素瘤△二、骨科1、骨折成因○分类○移位机理△临床表现☆愈合过程○常见并发症和影响愈合的因素☆急救及治疗原则☆2、开放性骨折和关节损伤的处理原则☆3、上肢骨折锁骨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和前臂双骨折诊断△肱骨髁上骨折和前臂双骨折治疗△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并发症☆状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和治疗△4、手外伤诊断△处理原则△5、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诊断☆分类○并发症☆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区别○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股骨干骨折和胫腓骨骨折○胫腓骨骨折不同部位的并发症☆踝关节扭伤诊断○治疗○6、关节脱位特有表现☆肩关节前脱位诊断△整复方法△肘关节和髋关节后脱位诊断△治疗方法△桡骨小头半脱位诊断○复位方法○7、脊柱及骨盆骨折脊髓损伤的并发症☆胸腰段屈曲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骨盆骨折诊断(脊柱)○并发症☆8、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狭窄性腱鞘炎△肱骨外上髁炎和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表现△治疗△9、腰腿痛及肩痛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病因○发病机理○分型△诊断☆治疗△鉴别诊断△10、骨与关节急性化脓性感染病因△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11、慢性骨髓炎诊断及治疗原则△手术适应症☆12、骨与关节结核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非手术治疗的方法☆13、骨肿瘤良恶性肿瘤的鉴别☆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骨肉瘤的临床及治疗△14、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病因○诊断△三、泌尿外科1、泌尿系损伤肾损伤病理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非手术疗法的具体施措☆手术适应症△各类型膀胱损伤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尿道损伤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尿道狭窄的预防和处理原则△2、泌尿、男性生殖系统感染泌尿系各种感染诊断△治疗原则☆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3、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结核肾结核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检查方法☆治疗原则△副睾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泌尿系结核并发症的处理原则。
西综考试大纲

西综考试大纲
西综考试大纲(Western Integrative Studies Exam)不是一份固定的标准,而是由各大高校根据自身特色和课程设置制定的考试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和数学(Science and Mathematics):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科学和数学概念、原理和运用方法。
2. 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包括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
要求考生了解社会与人类行为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
3. 人文学科(Humanities):包括历史、文学、哲学、艺术、宗教等领域。
要求考生了解人文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文化传承。
4. 思维方法(Thinking Skills):主要涉及逻辑、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思维逻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形式一般为选择题和简答题,难度适中,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所学专业选择相应的答题方向。
2019年医学综合(西医)(代码754)考试大纲

16. 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1. 糖酵解过程、意义及调节。
2有氧化与无氧酵解的关
系。
3.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6/23
4. 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及其调节。
5. 糖异生概念、过程、调节和意义,乳酸循环。
6.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血糖恒定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2/23
4.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5. 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6. 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7. 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功能。
8.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
射。
9.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
大 10. 核酸的一级结构,核苷酸。
11. 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DNA 的双螺旋结构,RNA 与其它非编码 RNA
江 的分类与功能。 12. 核酸的理化性质,变性、复性与杂交。 浙13. 酶的基本概念,全酶,辅助因子(参与组成的维生素),酶的活性中心。 14. 酶的工作原理,酶促反应动力学,酶抑制的类型和特点。 15. 酶的调节,活性和含量的主要调节方式。
5. 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的概念和调制作用,递质共存及其意义;受体的概 念、分类和调节,突触前受体;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及其 相应的受体。
6. 反射的分类和中枢控制,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 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
7.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的特异和非特异投射系统及其在感觉形 成中的作用;大脑皮质的感觉(躯体感觉和特殊感觉)代表区;体表痛、内脏痛 和牵涉痛。
699联考西医综合考试大纲

699联考西医综合考试大纲联考西医综合考试大纲(2023 年 7 月)原文如下:Ⅰ.考试性质联考西医综合考试是为全国医科院校(独立设置)研究生院联盟高校招收学术型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学术型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需要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医学及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联考西医综合考试范围为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临床医学中的诊断学和外科学总论。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基础医学约 70%(其中生理学约 25%;生物化学约 25%;病理学约 20%)临床医学约 30%(其中诊断学约 25%;外科学总论约 5%)四、试卷题型结构第 91~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B 型题第 121~15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X 型题第 151~18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Ⅳ.考查内容一、生理学(一)绪论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反馈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 G 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二考试大纲I 考查目标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学术型临床医学或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医学专业人才。
考试范围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临床基础检验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医学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同时适当了解一些本学科的新理论、新进展。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基础医学约40%(其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约20%;医学免疫学约20%)临床医学约60%(其中临床基础检验学25%;临床微生物学检验20%,临床生物化学检验15%)四、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第1-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第4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160分;X型题第121-16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III 考查内容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和分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肽键和肽2.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3.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沉淀、变性、凝固及呈色反应等) (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 核酸的化学组成,核酸的一级结构2. 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3. 核酸的变性、复性、杂交4. 常用的核酸分离纯化技术(三)酶和维生素1. 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酶的活性中心2. 酶促反应特点与机制3. 酶促反应动力学4. 酶活性的调节5. 酶与生物医学的关系6. 维生素与辅酶第二篇物质代谢与调节(四) 糖代谢1. 糖的无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2. 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3. 磷酸戊糖途径的意义4. 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及其调节机制5. 糖异生过程、意义及调节。
乳酸循环。
6.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血糖恒定的机制(五) 生物氧化1. 生物氧化的特点2. 呼吸链的组成3. 氧化磷酸化及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4. 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5. 胞浆中NADH的氧化6. 过氧化物酶体和微粒体中的酶类(六) 脂类代谢1. 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及能量的生成2. 酮体的生成、利用和意义3. 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意义4. 磷脂的合成和分解5. 胆固醇的主要合成途径及调控,胆固醇的转化,胆固醇酯的生成(七) 氨基酸代谢1.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2. 体内氨基酸的来源3.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4. 体内氨的来源和转运,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5. 一碳单位的定义、来源、载体和功能6. 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八) 核苷酸代谢1.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和分解产物2. 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3. 核苷三磷酸的生成4.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的作用及其机制(九)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1. 物质代谢的特点和相互联系2. 物质代谢的调节方式3. 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和相互联系第三篇生物信息的传递与调控(十) DNA的生物合成1. DNA的半保留复制及参与复制的酶2. DNA复制的基本过程3. 逆转录、逆转录酶、逆转录过程及意义4. DNA的损伤(突变)及修复(十一) RNA的生物合成1. RNA的生物合成(转录的模板、酶及基本过程)2. RNA生物合成后的加工修饰3. 核酶的概念和意义(十二)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遗传密码2.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3. 翻译后加工4.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十三) 基因表达调控1. 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原理及生物学意义2.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3.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第四篇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应用(十四)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1. PCR技术原理和应用2. 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原理和应用3. DNA测序技术原理和应用4. 生物芯片技术原理和应用(十五) 基因诊断1. 基因诊断的概念和特点2. 基因诊断的内容与基本策略3. 基因诊断的技术方法及应用二、医学免疫学(一)绪论1. 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应答及其分类与特点(二)免疫器官和组织1. 免疫器官的分类、组织特点与功能2. 淋巴细胞再循环(三)抗原1. 抗原的定义、基本特性、物质基础2. 表位的概念及其类别、半抗原、交叉反应3. 抗原的常见种类、佐剂(四)抗体1.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2. 抗体的基本结构、类与型、各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3. 抗体的人工制备(五)补体系统1. 补体的组成、特点、激活途径2.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六)细胞因子1. 细胞因子共同的基本特点、作用方式,细胞因子的分类2. 细胞因子受体的类型、受体共有链、可溶性受体(七)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1.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化群的概念2. 黏附分子的概念、功能及分类(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1. 人MHC基因分类、结构、遗传特点2. 人类白细胞抗原蛋白(HLA)的分类、结构、分布及功能,HLA与医学的关系(九)B淋巴细胞1. B细胞抗原受体(BCR)的基因重排及机制2. 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3. B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CR复合物4. B1、B2细胞亚群及其特征(十)T淋巴细胞1. 胸腺内T细胞的发育、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2. T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TCR-CD3复合物、共刺激分子3. T细胞亚群的分类及各亚群的功能(十一)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1. 抗原提呈细胞2. MHC-I和MHC-II分子途径抗原提呈过程及其特点(十二)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1.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MHC限制性、免疫突触、细胞免疫应答2. 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TCR活化信号胞内转导途径3. 活化CD4+T和CD8+T细胞的分化及其免疫效应(十三)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1. 体液免疫应答、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与活化2. Th细胞与B细胞应答的关系3. B细胞增殖与生发中心、活化B细胞高频突变、Ig亲和力成熟和类别转换4. B细胞对TI-1抗原的应答、B细胞对TI-2抗原的应答5. 体液免疫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一般规律6. 体液免疫介导的生物学效应(十四)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1. 固有免疫的组成(屏障、细胞、分子)2. 模式识别受体、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的概念及其在固有免疫识别中的作用3. NK细胞活化性受体与抑制性受体、NK细胞的细胞毒效应4. 固有样淋巴细胞(NKT、γδT、B1细胞)的特点(十五)免疫耐受1. 免疫耐受的特点、免疫耐受形成机制2. 中枢耐受、外周耐受、免疫豁免(十六)免疫调节1. 免疫复合物的免疫调节2. 免疫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的调节,免疫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的调节3. 不同T细胞亚群对免疫的调节4.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CD)的免疫调节(十七)超敏反应1. 各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参与组份2. 各型超敏反应相关疾病(十八)自身免疫病1. 自身免疫、自身抗体、自身反应性T细胞2. 自身免疫病的分类、基本特征3. 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机制与病理损伤机制(十九)免疫缺陷病1.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共同特点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CD)的病因、发生机制(二十)肿瘤免疫1. 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性抗原2.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应答特点、抗瘤免疫效应机制3.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二十一)移植免疫1. 移植的分类2.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的抗原基础、免疫识别机制3.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二十二)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应用1. 抗原-抗体反应(体外)的特点2.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免疫标记技术(酶、生物素-亲和素、化学发光、免疫胶体金技术、荧光)的技术原理、特点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淋巴细胞及亚群的常见分离方法4. T细胞功能测定、B细胞功能测定(二十三)免疫学防治1. 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2. 疫苗的种类与计划免疫3. 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及常见策略三、临床基础检验学(一)绪论1.临床基础检验技术进展2.临床基础检验技术的特征及应用(二)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1.标本的采集技术2.标本的处理、运送和保存3.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三)血液一般检验1.血涂片的制备和细胞染色2.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原理和使用3.改良牛鲍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和使用4.红细胞检验(1)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比容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测定(2)红细胞形态学检查5.白细胞检查(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2)白细胞形态学检查6.血液分析仪检查(1)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2)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复查规则(3)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质量保证、仪器校准和性能评价(四)血型检验1.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型系统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及临床应用3.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传播疾病(五)尿液一般检验1.尿液理学、化学、有形成分检验2.尿液分析仪检验(六)粪便检验粪便理学、化学、显微镜检验(七)精液和前列腺液检验1.精液和前列腺液的理学、化学、显微镜检验2.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八)阴道分泌物检验阴道分泌物理学、显微镜检验(九)脑脊液检验脑脊液理学、化学、显微镜检验及临床应用(十)浆膜腔积液检验浆膜腔积液理学、化学、显微镜检验(十一)羊水检验1.羊水理学、化学、显微镜检验及临床应用2.胎儿成熟度检查3.羊水检验的临床意义(十二)关节腔积液检验关节腔积液理学、化学、显微镜检验及临床应用(十三)脱落细胞学检验1.正常细胞学形态2.良性病变的细胞学形态3.肿瘤细胞学基础4.脱落细胞学诊断及应用评价四、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一)绪论1. 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2.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发展趋势(二)生物安全和医院感染1. 实验室生物安全、消毒、灭菌、医院感染、生物恐怖的概念2. 预防实验室相关感染发生的措施3. 实验操作中发生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因子暴露时的处理方法(三)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采集1. 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2. 血液标本、厌氧培养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四)临床细菌学检验技术1. 革兰染色与抗酸染色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及临床应用2. 各种培养基的概念及其应用3. 细菌培养方法及接种方法(五)细菌耐药性检测1. 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目的和意义、方法及敏感、耐药、中介、MIC、MBC、MIC50、MIC90的含义2. 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六)微生物学检验的质量保证1. 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七)细菌学概述1. 细菌的标准名称中文及英文书写的正确方式(八)球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和奈瑟菌属的鉴定试验及临床意义(九)肠杆菌科1. 肠杆菌科细菌共同的生物学特性及诊断意义2.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及致病特征3. 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的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十)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1. 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十一)其他革兰阴性杆菌1. 流感嗜血杆菌、布鲁菌的培养特性及常用检验方法(十二)弧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弯曲菌属、螺杆菌属1. 弧菌科细菌的共性2. 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和幽门螺杆菌的常用微生物检验方法(十三)棒状杆菌属1. 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与染色、检验程序、检验方法、鉴定依据(十四)其他需氧革兰阳性杆菌1. 炭疽芽胞杆菌的形态结构、培养特性和常用鉴定试验(十五)分枝杆菌、放线菌与诺卡菌1. 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培养特征及鉴定方法2. 结核菌素试验的临床意义(十六)厌氧菌1. 破伤风芽胞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及艰难梭菌的鉴别要点2. 厌氧菌感染的条件(十七)螺旋体1. 螺旋体的概念、致病性螺旋体的种类(十八)支原体1. 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的概念2. 支原体的基本特性(十九)衣原体1. 衣原体的概念2. 沙眼衣原体的标本采集、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二十)立克次体1. 立克次体的概念及常用微生物检验方法(二十一)真菌学概述真菌的形态特点及培养特性(二十二)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真菌1. 常见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真菌种类(二十三)引起侵袭性感染的真菌1. 念珠菌、隐球菌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二十四)病毒学概述1. 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分离培养方法及快速诊断技术(二十五)呼吸道病毒1.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2.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二十六)肠道感染病毒1. 人类肠道病毒的种类及临床意义(二十七)肝炎病毒1. 肝炎病毒的概念及种类2. 五种肝炎病毒的标本采集、临床检验、报告及解释(二十八)疱疹病毒疱疹病毒的概念、共同特点及种类(二十九)黄病毒1. 黄病毒的共同特点(三十)反转录病毒1. HIV的主要生物学性状,传播途径,病毒受体与细胞亲嗜性2. HIV抗原抗体检测的常用方法五、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一)绪论1.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定义与范畴2. 临床生物化学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二)检测方法的选择与评价1. 检测方法的选择2. 临床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的评价和性能判断3. 校准与溯源性(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临床应用性能评价1. 参考区间、分界值与医学决定水平2. 检验项目诊断性能的临床评价3. 检验项目诊断性能的ROC曲线4. 联合试验的诊断性能评价(四)酶学检测技术和体液中酶的生物化学检验1. 酶学测定技术2.代谢物的酶法分析3. 同工酶检测4. 临床诊断中常用的酶与同工酶5. 酶学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五)临床生物化学自动化分析1. 分立式和干片式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析原理2. 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分析方法3. 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评价4. 检测系统的校准和性能评价(六)蛋白质与非蛋白含氮化合物检验1. 血浆蛋白质的生物化学检验2. 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生物化学检验4. 氨基酸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七)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1. 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2.主要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八)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1. 脂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2. 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在脂代谢紊乱诊治中的应用(九)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检验1. 重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生物学功能,以及检测指标的临床应用2.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检测方法与注意事项(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1. 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2.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十一)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1. 胆红素代谢紊乱与黄疸2. 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3. 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在肝胆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十二)肾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1.肾功能试验检验指标的检测方法与评价2. 肾损伤时的早期生化诊断,主要检验指标的临床应用(十三)心血管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1.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相关生物化学指标2.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其评价3.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4. 利鈉肽的性质及其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应用(十四)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检验1. 钙、磷、镁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2. 骨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3. 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在骨代谢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十五)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1. 内分泌功能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与检测方法2.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在常见内分泌疾病诊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