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合集下载

幼儿园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幼儿园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

幼儿园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知识和技能,良好品德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幼儿园家长,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为他们打造一个和谐、积极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

一、父母作为典范,培养孩子好品德1、言传身教,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很早就开始模仿父母的行为,他们也会从我们的言行中学习到很多道理。

家长应该给孩子做一个榜样,从起居、穿着、饮食、言语等方面做好榜样。

父母做事情有原则、有分寸,可以让孩子从小就培养出学习父母的好习惯。

2、家庭氛围温暖有爱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氛围温馨、和谐、充满爱,可以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

在家庭中,父母应该积极沟通和孩子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家庭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卫生、整洁,让孩子懂得生活需要有秩序、安排得当。

3、培养爱心和公益意识爱心和公益意识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一些公益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感受到公益之美,培养孩子的公益意识。

家长也可以通过一些家庭活动,教育孩子爱护家人、互相帮助,培养孩子爱心并乐意为他人做贡献。

二、孩子品德教育的方法1、给孩子定期阅读和后续讨论阅读对孩子品德的培养非常重要。

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很多,例如寓言故事、儿童文学、人物传记等。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阅读书籍,并与孩子一起探讨故事的主题,引导孩子从中得到正确的价值观念。

2、利用游戏培养良好品德游戏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教育孩子。

游戏中,孩子可以学习到规则、策略、诚信等品德。

家长可以选择一些富有品德教育意义的游戏,例如团队合作游戏、智力类游戏,鼓励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相互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诚信意识。

3、穿越式教育培养良好品德穿越式教育是根据现实生活中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孩子“穿越”到未来,体验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场景。

在穿越过程中,引导孩子思考和分析各种人物的行为,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通过教育和引导,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积极的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讨论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一、打造和谐温馨的教育环境幼儿的成长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为了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我们需要打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教育环境。

首先,教师和家长要携手合作,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有爱、有责任感的家庭环境。

同时,在幼儿园或学校中,要积极营造一个富有爱心、友善、公平和尊重的氛围,让幼儿能够感受到关爱和被尊重的重要性。

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幼儿正处于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教导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首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尊敬长辈、友善待人、分享和帮助他人等。

此外,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如故事、游戏、绘本等,教给幼儿关于诚实、勇敢、正义、宽容等方面的道德观念,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观念。

三、注重情感教育幼儿的情感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教师和家长应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并积极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

同时,教导幼儿正确识别和处理负面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培养共情和同理心,使幼儿能够体验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四、培养幼儿的价值观幼儿的价值观是行为的指南,对他们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培养幼儿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以身作则,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

其次,给予幼儿正面反馈和肯定,鼓励他们展示积极的行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设置适龄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团队合作、分享、助人为乐等积极价值观,并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五、引导幼儿进行道德决策和解决问题幼儿的品德发展离不开道德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与道德观念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与道德观念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与道德观念在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与道德观念方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品德基础。

第一,亲身示范。

作为家长或者教育者,我们需要给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用我们自己的行动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

例如,我们可以在孩子面前展示和平解决冲突的能力,对他人友善宽容,尊重他人的权利和需要等等。

第二,讲述道德故事。

幼儿天性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带有明确道德观念的故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品德价值观。

这些故事可以包含如诚实、友善、慷慨等方面的道德要求。

同时,我们可以与孩子们一起探讨故事中的道德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法,让他们从中学到正确的道德观念。

第三,培养合作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团队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例如,组织一些小游戏或者团体任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互相合作、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尊重他人的需求。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集体意识,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品德修养。

第四,设立规则和奖惩机制。

在家庭或者幼儿园的教育中,我们需要设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帮助孩子们明确什么是可以被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被接受的行为。

同时,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者惩罚,让他们能够明确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自己的影响。

这种奖惩机制可以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观念。

第五,教育孩子关爱他人。

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孩子们学会关心和照顾他人。

例如,可以带他们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

同时,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尊重,让他们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培养出他们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之心。

总结来说,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与道德观念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方法,我们还需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耐心,让他们逐渐理解和接受正确的品德观念。

同时,我们要鼓励他们多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影响的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如何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如何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如何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通过有效的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以下是一些有效进行品德教育的方法:1.以身作则:教育者在幼儿面前要做到言传身教,言行一致。

教育者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与道德观念的养成。

只有教育者本身具备良好的品德素养,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的品德发展。

2.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父母要给予幼儿正确的示范,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友善精神和助人意识,激发幼儿的自律能力和合作意识。

3.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幼儿园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

教育者要营造积极活跃的教育氛围,设置优质教育资源,并提供丰富多样的互动机会,培养幼儿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教育者要有耐心和爱心,引导幼儿正确处理情绪,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4.进行情景式教学:情景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品德教育方法。

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景,让幼儿参与其中,感受并体验不同的情绪和行为。

例如,开展良好习惯培养活动,引导幼儿养成勤洗手、整理书包、保护环境等良好的日常习惯。

5.生活经验教育法:教育者可以通过生活经验教育法,让幼儿从生活中学习品德。

比如,在幼儿园中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例如让幼儿参与社区义务劳动、做好公共区域卫生等,以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6.游戏教育法:游戏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耍的同时学会友善、合作、互助等品德。

教育者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规则,鼓励幼儿按规则行动,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让幼儿养成正确的游戏行为和良好的品德。

7.故事教育法:通过讲述寓言、童话故事等,引导幼儿学习各种品德和道德观念。

幼儿可以通过故事中的角色把自己融入到情节中,深入参与到故事中的道德冲突中,进一步了解并体会品德的重要性和正确的选择。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幼儿园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是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

良好的品德不仅有助于幼儿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是他们走向成功和幸福的基石。

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幼儿的成长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一、树立榜样幼儿天性善良,容易被身边的人所影响。

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应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积极正面地展示正直、友善、宽容、勤奋等品质。

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引导他们向良好品德的方向发展。

二、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行为习惯、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幼儿园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注重个体差异的培养。

既要关注集体教育,又要注重个别差异的照顾和引导。

例如,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可以通过与他们进行亲密接触,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慢慢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创设良好环境良好的环境对于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布置教室,营造积极向上、互助友爱的氛围。

例如,可以设置孩子们的成就展示墙,展示他们的优秀作品和努力成果,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可和鼓励的重要,并激发幼儿竞赛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动力。

四、开展有趣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

例如,可以组织团队游戏,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分享,培养他们的友善和团队精神。

同时,可以利用绘本、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向幼儿传递正面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帮助他们理解与应对不同情境下应有的行为表现。

五、与家长合作家庭是幼儿品德培养的重要场所,与家长的合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合作,互相交流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和特点。

定期组织家长会、家庭活动等有助于加强师生家庭三方的关系。

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和指导,共同努力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六、注重日常教育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

幼儿园老师如何进行幼儿的品德教育

幼儿园老师如何进行幼儿的品德教育

幼儿园老师如何进行幼儿的品德教育幼儿园教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老师如何进行幼儿的品德教育,并提供几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示范行为幼儿正处于模仿的阶段,他们会通过观察来学习。

因此,幼儿园老师应该成为他们的良好榜样。

老师要通过正面、积极的行为影响幼儿,比如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礼貌待人等等。

通过自己的示范,幼儿会感受到良好品德的力量,进而去模仿和学习。

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素质,如同理心、同情心和友爱心等。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感交流和集体活动等方式来进行情感教育。

比如,在角色扮演中教导幼儿关心他人的感受,在情感交流中引导幼儿学会理解和宽容。

三、教育游戏教育游戏是幼儿园品德教育中一种常用的方法。

适当的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培养一系列的品德素养,如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纪律观念等。

比如,组织幼儿进行团体游戏,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和分享,培养团队意识;同时,在游戏中设立一些规则和约定,培养幼儿的纪律观念和责任感。

四、故事教育幼儿喜欢听故事,故事教育是一种很有效的品德教育方式。

通过讲述有关品德的故事,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区分是非、明辨是非、尊重他人等。

故事的语言要简单生动,情节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内容。

五、家园互动幼儿园老师要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进行家园互动。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通过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家庭环境,找出幼儿在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同时,老师可以向家长传授一些品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让家长能够在家庭中延续品德教育的内容。

综上所述,幼儿园老师在幼儿的品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示范行为、情感教育、教育游戏、故事教育和家园互动等多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品德素养。

只有全面关注幼儿的品德教育,才能培养出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未来公民。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幼儿园一直被视为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价值观和品德观念正在形成,并对他们日后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教育手段和活动,以促进幼儿的良好品德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一些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方法与策略。

1. 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接触学习的地方,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首先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室布置要整洁美观,墙上可以贴上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海报和作品。

同时,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激励幼儿勤奋学习。

2.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组织孩子们参与团队游戏、集体表演等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责任感。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学会尊重他人、互相合作、分享和帮助他人,形成良好的品德观念。

3. 教授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礼仪在幼儿园,教师应该向孩子们灌输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礼仪。

例如,教导幼儿学会问候、道歉、感谢和分享等,使幼儿明白这些规范和礼仪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幼儿模仿和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培养幼儿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是幼儿初次接触社会的场所,实施情商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情绪教育活动,例如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情感、解决冲突等,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社交技巧,使其与他人和谐相处。

5. 鼓励幼儿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幼儿园可以组织孩子们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例如到附近的养老院慰问老人、到公园清理垃圾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并且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6. 运用故事、游戏等教具开展道德教育幼儿对于故事和游戏有着特殊的喜好和接受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进行道德教育。

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玩具角色扮演游戏等,教师可以生动地表达道德理念,引导幼儿明辨是非、学习正确的道德行为。

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实用方法

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实用方法

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实用方法2023年,家长和社会都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品德教育,因为良好的品德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然而,孩子的品德教育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法。

接下来,本文将介绍一些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实用方法。

1.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影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

例如,孩子的父母应该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对待他人友善礼貌,有坚强的意志力等等。

父母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不仅要求孩子做到,也必须率先做到。

2.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在家庭中营造和谐、宽松、友爱的氛围,对于孩子的品德教育非常重要。

充满爱和理解的家庭可以使孩子养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家庭中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宽容他人,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

3. 建立良好的家规家庭规矩是一种约束孩子行为、培养品德的有效方式。

家规要先从父母身上开始,父母做了什么事情,孩子们就应该仿效。

在家庭中,要有明确的“该做、不该做”的标准,并建立相对固定的规则来规范孩子的行为。

4. 提供实践机会在生活和学校中,给孩子创造提高品德的机会。

比如,通过参加志愿活动让孩子了解社会需要,提高社会责任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孩子的毅力和耐力;参与实验和创新活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团队精神等等。

5.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人生人生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品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引导孩子明确人生的价值意义,培养必要的责任感和思考能力。

有许多故事可以为孩子树立人生目标和方向,提供直观的教育机会。

6. 塑造孩子的美德尊重孩子的个性,并关注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成功的信心。

在不断的实践中,教育孩子要乐于助人,微笑待人,主动方便他人,早期规范好孩子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和美德。

7. 强化品德教育体系管住自己和孩子的言行举止,通过教育理念及教材,引领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同时,更新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模式,全面推进品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并同步进行家长辅导,提升家庭品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2012年玉林市优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评比活动中获奖情况(玉林市教育学会2012.8):一等奖:甘斯论文《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广西北流市幼儿园甘斯
幼儿期是幼儿品德的萌芽期。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一个基础,若基础打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立。

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会出现两种行为。

一种是良好行为,如同使用某些玩具、配合其他儿童的动作等;另一种是不良行为,表现出有攻击性的动作,如抢玩具、争吵和打架等,或有防御性的行动,如哭泣等。

因此,针对幼儿接受启蒙教育的特点,如何将幼儿不良行为引导转变为良好的行为,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是基础,也是每个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幼儿期的儿童,已能从大人们的言语和行为判断好和不好,乖和不乖,发展到出现评价好人和坏蛋,并能以言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道德行为。

当然,也不能过高估计幼儿的品德水平,他们还不可能有抽象的原则,即有道德的判断,也很不稳定,并以成人指示为转移。

这是个体道德品德的萌芽。

这种萌芽是可贵的,它为一生的道德品质打下了基础,俗话说三岁定六十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道德的认识与道德品质水平互相紧密联系,发展道德认识,不仅为培养品德奠定认识基础,而且也发展了儿童的思维和智力。

父母与幼教工作者是幼儿品德发展的重要典范,因此,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并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的品德在潜移默化地形成和发展。

在幼教工作中,应从如何引导幼儿良好行为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能促进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

教师在幼儿的教学活动中要强化自身的角色,树立良好的行为方式和良好的习惯,我们教师要重视言传,更要重视身教,给孩子做好榜样。

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处处起表率作用,使孩子在日常小事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习惯。

以此引导幼儿分析,判断怎样才是好孩子,什么行为不是好孩子。

应该用什么样的行为,言语,劳动制作等活动加以强化,从而促进幼儿品德的形成。

我们必须像母亲那样关心和爱护幼儿,处处为人师表,以深厚的感情、进步的思想和文明行为感染幼儿,教育幼儿,促进幼儿
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

二、通过幼儿生活中的事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幼儿生活中的事例,我们要进行认真的了解,分析发生的原因、动机和后果,同时批评要合理,适当,以不损伤幼儿自尊心为原则,先个别地进行教育,然后让全体幼儿讨论为宜。

比如,在去年下学期,我们班插来一个名叫李威小朋友。

他个性很任性、倔强、不和群,还有一个爱打人的坏习惯。

有一次,他在玩积木,伟智走过去对他说:“我能和你一起玩吗?”他很气愤地说:“不能,就是不能。

”说着就打了伟智一巴掌。

这时候,我轻轻地走到他的身边对他说:“李威,你打了伟智,他会很疼,如果他也打你,你也会很疼,你说对吗?”他点点头。

我问他:你为什么打伟智,能告诉我吗?他说,我想搭一座桥,不想给他玩。

我又问他,你喜欢漂亮的桥吗?他使劲的点点头。

我微笑地对他说:“伟智能搭出各种各样的桥,让他跟你一起搭桥好吗?”他说:“好,说着,拉起伟智的手一起搭积木了。

”开始,他们还有些拘谨,不一会他们就开心地交谈了,还共同搭起了一座漂亮的大桥。

我满意地点点头。

接着,我把有玩具是不是一起来玩的问题提出来,让全班幼儿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使个别幼儿能从讨论中受到教育,以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

三、常规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也能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自己与集体的关系,让幼儿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经常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比如,区角活动,摆放各种各样的操作材料,将各项技能的学习融入游戏中,使生活技能练习贯穿于游戏始终。

教育幼儿关心集体,关心同伴,礼貌待人。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使幼儿养成有道德、有智慧、有礼貌的好孩子,并同家长密切联系,听取家长意见,根据幼儿在家的表现,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同家长一起纠正幼儿不良的习惯。

加强了幼儿一日常规的养成教育,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使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

四、通过故事教育对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积极作用。

优美的故事既能教会孩子们真善美,又能学到很多知识。

幼儿辨别是非、认识能力差,又好模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惑。

怎样运用故事进行教育呢?首先,我们教师要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教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备课,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工作。

其次,讲解时要形象生动,使孩子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对那些难懂的词或较
长的名字,要相应换成孩子容易理解的词,并把长名分解成短名,使孩子一听就懂。

最后,我们还要多提些“为什么”,给孩子留有思考的余地,让他自己去充分地进行想象、去补充,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通过故事内容本身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五、家长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中的作用。

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除了要求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培养外,同时也要求家长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和谐的道德现象、温馨的道德气氛,使幼儿提高道德认知水平。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看到别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如抢玩具、争吵和打架时,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抢到玩具没有什么不对,只怕孩子吃亏打别人的孩子不告状,别的孩子打自己的孩子很心疼马上找老师来说理。

许多经验表明,凡是在家庭中过于孽爱的孩子,大多是任性,霸道不讲道理的孩子。

所以通过幼儿园、家庭、社会要密切配合,严格要求,长期训练,从而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发展他们的智力,使幼儿学会理解自己以及周围环境,学会如何探索世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与人合作的能力和责任感,从而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总之,幼儿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对于家庭乃至整个世界的大家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作为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总结出更多的教育经验,逐渐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启蒙教育者。

组织好各项活动和交往,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动之中,从小处着手,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一定能将我们的幼儿培养成为优秀的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