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 杨艳国
探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探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发表时间:2019-07-03T17:05:02.5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作者:侯艳[导读] 摘要: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仅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也会危及到人民的生命安全。
甘孜州晓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四川甘孜州 626000摘要: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仅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也会危及到人民的生命安全。
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房子抗震的重要性。
因此,在房屋的建造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将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楼房越来越成为百姓们的首要选择。
比起以往的房子,钢筋结构的房子以重量轻、安全系数高以及通风性能好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地震灾害破坏力强,而且没办法预料,一旦发生,将对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文章将从建筑结构防震设计的重要意义、抗震设计分析以及在设计中需要遵循哪些原则这三方面对其展开分析。
1.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防震设计的重要意义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特征有着很明显的差别。
近些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为建筑结构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采方式不当,再加上部分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使得地震灾害频发,一方面,给们的财产安全和经济安全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严重情况下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在另一方面,地震灾害也会对建筑结构造成破坏,使人们失去家园。
比如像四川汶川的地震,房屋倒塌,一瞬间什么都化为乌有,几十万百姓失去了家园,失去了生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
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今天,楼房已经在建筑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城市化现象越来越显著,它在体现我国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令人陷入深深的担忧之中。
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白杨

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白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筑数量也在日益增多。
当前,建筑工程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娱乐、出行等的重要载体,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若发生地震灾害,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安全。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平衡性被打破,地震发生越发频繁,为保障人们安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成为重点,本文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引言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在不断的发展中,不仅加强对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还更加注重对建筑设计方面的研究,这是因为建筑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建筑结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抗震设计。
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不可控性,对于人类社会的破坏也是极其重大的,尤其是地震灾害的发生,突发性强、灾害性大,且不可预测,影响范围广,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不够,容易发生倒塌,还会给周边建筑带来危害。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的结构特点以及当地的抗震需求,针对建筑抗震能力完成结构设计、空间设计和平面设计等,保证建筑物的稳固性,也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不仅对其整体的美观度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还能对建筑物的安全度进行加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中,大多数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因此建筑质量的高低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尤其在地震多发的地带,合理的利用建筑工程的空间构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提高居民的安全系数,降低灾害破坏程度。
另外,虽然我国地震发生频率较低,但是多数的地震的可预测性较小,因此在建造房屋时就应该考虑到对地震灾害的抵抗能力。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性的设计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2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施工场地选择问题施工场地选择是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

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发表时间:2018-10-08T09:22:13.8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4期作者:李玉平刘苏[导读] 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不可控性,但是如地震等灾害却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李玉平刘苏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摘要: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不可控性,但是如地震等灾害却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所以,建筑结构的防震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地震强度是分等级的,往往等级越高,就对建筑结构的强度和柔韧度的要求越高。
據统计,高级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极有挑战性的,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我们必须针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和平面设计进行合理规划,一定要保证建筑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抗震能力。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措施1 抗震性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地震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且地震带来的危害大、破坏性强、还具有不容易预测的特点,所以当地震一旦发生,其危害将十分巨大,如果我们的房屋建筑没有抗震性,就可能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毁灭性破坏。
所以说,房屋自身的抗震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在对房屋抗震规范的抗震要求提出一定要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根据这个要求和目标,我国房屋结构设计的抗震性取得了十分重大的成就,房屋的抗震技术也基本成熟,使人们群众在地震中收到伤害的可能性大大减低,但目前的房屋抗震性距离人们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而且随着房屋的装饰越来越豪华,如何避免人员伤亡,并尽可能的保护房屋已经成为抗震技术应用层面的又一新方向。
2我国建筑抗震设计存在的不足2.1建筑高度设计不合理建筑的高度是影响建筑抗震能力的一个因素,建筑越高,地震带来的危害相对越大。
对于建筑物的高度,国家有相关规定,但是部分建筑商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合理的建设,擅自增加建筑的高度。
以至于地震发生时建筑由于过高不稳定,产生严重的变形甚至倒塌,伤害居民的生命。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探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探究摘要:在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时,建筑所具有的抗震性能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因为建筑的抗震性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人们都极为重视。
在建筑施工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一定要重视建筑的结构的抗震设计,根据建筑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以及建筑的具体抗震要求来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最大程度上确保建筑的抗震性能。
本文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措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其整体质量息息相关,尽管对地震无法给予有效控制,但可采取应对措施,实现建筑结构抗震性的提升,进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对建筑所造成的损害。
所以,在未来的应用实践中,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需将抗震性要素考虑在内,优化整体结构布局及设计,最终促进建筑在整体质量方面的提升。
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若干问题1.1 抗震场地的选择问题要想使建筑物在地震后造成的损害最小,就必须对抗震场地进行合理的选择。
首先,必须对建筑物的地基进行选择,这主要是由于地震是由地壳向地面发出的振动,地基是否牢固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和抗震性,所以,在进行地基的选择时,应避开一些对于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方,选择一些有利于建筑抗震的地段。
其次,应选择一些土地坚硬、地质元素分布均匀的地段[4],这主要是由于地震是一种地壳的变动,如果土地不够坚硬,地质元素分布不均匀,就会在地震时产生极大的变化,稳定性不高,给建筑物带来严重的破坏,反之,则会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最大程度上减少由于地震对建筑物带来的破坏。
最后,尽量避免一些可能会发生泥石流、滑坡、地裂的地段进行建筑施工,地表的稳定性高也是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1.2 建筑物平面布置规则问题从理论方面来说,建筑物如果按照规则进行建筑,就会大大提高其安全系数,这是由于规则建筑符合抗震设计的要求,如果没有任何建筑规则的设计方案,也是无法通过审核程序的。
在《抗震设计规范》当中,明确指出建筑物抗震设计必须符合相关的计算模式,如果出现不规则建筑,则可视为不合格建筑。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 张目乾

建筑结构工程在抗震设计中的探索张目乾摘要:开展结构抗震设计工作可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作用后可以正常使用,而不至于发生严重的建筑物整体倒塌现象。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要以国家标准规范为设计依据,以保证整个设计工作的合理性。
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对一些超限结构还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主要问题;具体措施引言在如今人们追求建筑安全性的时代,抗震建筑设计具有很大的市场,而且,设计抗震建筑是十分必要的。
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多元化抗震设计原则,并保证各部分功能有效发挥,同时,要科学地进行结构设计,对结构强弱的分布要合理。
在设计过程中要依据抗震标准,规范建筑高度和宽度、规范平面设计、合理设计建筑结构、科学设计布局,以此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1建筑物结构抗震设计的意义分析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开展抗震设计可以在低烈度地震作用下促使建筑物的结构整体保持稳定性,可以发挥出其正常的使用功能;可以在高烈度地震作用下保证建筑物的结构整体不发生严重的整体倒塌或严重损坏,可以保障建筑物内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因此,需要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先依据该项目所在区域确定地震烈度等级,然后依据规范对建筑类型、建筑高度等要求确定抗震等级,进而确定该项目的抗震设计方案。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质量与设计人员的自身知识结构体系、实际工程实践经验和对规范条文的理解关系紧密,结构设计人员需要注重概念设计思路,对结构设计软件所出具的计算数据进行自主分析,不得盲目信从结构设计软件。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涉及的主要问题2.1地下部分(1)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保证建筑物的上部荷载要均匀分布在地下各部分中,由此保证受力构件的布置更为连续且受力更为均匀。
(2)当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复杂而又无法调整其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使之成为较为规则的结构时,可通过设置防震缝将其划分为几个较为简单的规则平面。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 于海洋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于海洋摘要:随着地震灾害事故的频发,当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候,就会造成破坏性的伤亡,这对于城市的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带来严重影响,在地震发生时如果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避免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
设计人员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加强建筑工程的整体抗震效果,了解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结构工程引言相关的建筑在完善抗震措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应有的问题,成为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亟待突破的切口。
因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进一步上升,所以相关部门对抗震设施完善也采取了相关措施。
但是许多的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依然会把部分重要性进行忽视,导致建筑设计中依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 建筑工程中抗震设计的必要性在实际生活中,对建筑结构造成巨大破坏的原因之一就是地震灾害,同时也是使建筑物损伤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不仅如此,地震灾害还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
多年来,地震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
如唐山大地震,使几十万人失去了宝贵生命,还有汶川地震也造成了大量伤亡,同时给人们的心理也带来严重伤害。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很多地区人口密集。
与此同时,一幢幢高楼大厦也开始不断涌现。
一旦发生地震灾害,所带来的各方面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
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地震所带来的危害性,但由于科技发展的限制,目前世界上还无法精确地判断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以便提前做好防护准备。
所以为尽可能地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人们开始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发生地震时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的建筑物上,因此建筑工程中的防震设计十分必要。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加入防震设计,会使建筑本身具有很好的稳定和安全性。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及设计对策

建筑规划与设计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及设计对策于思(上海尤安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江苏南京,210012)摘要:文章分析了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提出了提高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计的对策,包括合理选择建筑场地、合理选择材料和结构系统、遵守抗震结构设计规范。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问题中图分类号:TU3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9344(2019)05-00源圆-01DOI :10.12203/j.xclxzs.1671-9344.201905031作者简介:于思(1988—),女,汉族,江苏宿迁人,助理工程师,学士。
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使用性能。
本文通过对抗震问题及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进行研究,从而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1.1场地选择地震发生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会对建筑物造成结构性的破坏[1],此时,为确保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须做好场地的选择工作,尽量避开易液化土、软弱场地土等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
1.2结构体系选择在进行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过程中,要做好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工作。
在建筑工程结构体系选择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要能够避免由于部分结构或构件出现破坏而对建筑整体结构造成比较大的破坏。
其次,建筑结构体系需要具备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路径和清晰明确的计算简图,在布置竖向建筑构件的过程中,尽可能确保在垂直重力荷载作用下竖向建筑构件的压应力水平均匀分布,同时明确建筑整体的抗侧力结构体系。
最后,建筑结构体系应该具备良好的强度和刚度,避免局部损坏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稳定性。
1.3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的对称性与规则性在布置建筑物的平面和立面过程中,要遵循抗震的基本理念,尽量选择规则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2]。
如果建筑结构的竖向不规则或平面不规则,最好选择空间结构进行模型计算。
刍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 潘文君

由于地震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而且针对不同的地方发生导致的后果也有所不同。因此对于房屋建筑的抗震减灾来说,并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不同的环境要求,做出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总体应该遵循“小震不裂,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念,而是使用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来加厚墙体,以期望起到抗震的作用。但是经过实际的实践证明,这种加厚墙体的做法并不能够起到抗震作用,相反会加剧地震的破坏效果。因此,相关的企业应该重视抗震的设计理念,合理运用科学手段,适时设计一些相对薄弱的地方用来分担地震所释放给建筑的能量,以此来尽可能延缓地震的发生进度。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策略
地震是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之一,而且近年来,地震灾害经常发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从古至今,人类为了谋求更好的生存条件,一直与自然灾害作斗争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房屋作为人类生活的庇护所和美好家园,人们对于房屋建筑的优化发展从未停止,抗震减灾也一直是人类房屋建筑的重要设计理念之一。尤其到了现代社会,房屋所承载的价值越来越多,建筑行业所建造房子的抗震性能也成为了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通过科学技术研究,使用更好的抗震设计方案,不但能大大增强房屋的抗灾可靠性,还能更好的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于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抗震设计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设计人员功底不足,无法实现完美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发展十分迅速。建筑公司在扩大发展的过程中会难免会因为发展需要而招收专业素养不达标的建筑设计者,而且在企业后续发展过程中也没有考虑到给这些设计者必要的深造培训。这就导致了目前很多建筑公司的设计工程师并没有过高的技术本领,只是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草草完工,而忽略很多建筑必备的考虑因素,例如抗震设计等,这也是我国现阶段建筑抗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杨艳国
发表时间:2018-10-01T13:56:32.2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杨艳国
[导读] 摘要: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极容易遭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尤其是地震震级较高的时候,造成的损失尤为重大。
廊坊凌泰道桥工程有限公司河北省霸州市 065700
摘要: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极容易遭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尤其是地震震级较高的时候,造成的损失尤为重大。
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地震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国家基础设施财产和人们的物质基础财产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这就使得建筑结构设计中对于抗震设计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文中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1导言
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50万次,其中中国发生地震的次数占到全世界地震次数的三分之一。
地震的发生严重阻碍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房屋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其能提早预防及减少地震灾难带来的损失,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间接助推我国社会和经济稳定的、有序的发展。
2抗震设计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含义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对整个工程设计工作进行综合考量,特别是要在实践中意识到地震这类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会对建筑物造成的严重危害影响。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地震等一些自然灾害的出现,不仅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损害影响,而且还会威胁到人们的人身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在现代建筑物结构设计过程中,将抗震设计融入其中,在建筑物当中体现出抗震效果。
设计人员在针对抗震设计相关工作进行落实的时候,要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并且体现做好一系列的勘查工作在,为抗震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地震灾害,主要是指地壳快速释放能力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具有爆发迅速、破坏性强、难以预测等特点。
尤其是对建筑物的损害,更是巨大。
在一次次地震之后,人们生命与财产安全均受到了巨大损失。
人类开始重视其应对地震的方法,并且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进行相关研究。
当中,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研究便是目前重要研究领域。
建筑抗震能力的提高,便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总结以往地震对建筑结构破坏程度的经验,同时利用自身多年从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经验,以建筑结构关于抗震理论知识以及抗震标准为依据,在具体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已然提升了抗震设计水平,能够有效抵抗一些级别的地震。
3建筑结构设计与抗震设计的关系
建筑抗震要求与建筑结构设计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建筑抗震设计水平满足国家相关要求。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方案初期规划和初步深化设计中应将抗震要求考虑在内,便于结构设计人员对结构体系和构件系统进行合理布置,包括建筑结构的质量分布、刚度分布、地震作用、结构受力和变形合理等,以达到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承载力的目的。
将抗震设计理念贯彻到建筑结构设计的全过程,能够从根本上对建筑抗震设计起到直接的制约作用。
4现阶段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主要问题
4.1抗震设计认识不到位
由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筑行业蓬勃发展。
但是,在如今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存在着一定量的问题,实用性发展成了建筑设计人员主要关注的方面,也正是由于过分关注建筑设计的实用性发展,导致建筑设计中对于抗震设计的关注度缺失。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认知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再加上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抗震设计认知的缺失,所以,人们往往是在地震发生以后才去重视建筑的抗震设计。
因此,要提高建筑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的认识,做好建筑构建的设计工作。
4.2抗震设计的结构不合理
在建筑构建设计中,建筑的整体安全基本由抗震设计结构决定。
在进行建筑设计构建的过程中,抗震设计虽然引起了设计人员的部分重视,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切合与实际的抗震结构设计,严重影响建筑构件设计的安全性,不仅没有达到抗震的效果,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是建筑设计不可忽视的目标,为了顺利的达到这一目标,考虑该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和地理因素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制定,加强建筑物所具有的防震功能。
5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分析
5.1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首要任务便是挑选合适的建筑场地。
关于合适的场地的选择,则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地质结构分析,以此获取相应的数据,从而根据数据,确定地质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挑选合适的建筑场地。
合适场地的选择,不仅仅可以降低建筑结构设计时的抗震等级,还有助于减少建筑实际施工的施工量。
首先:最常见的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错位,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的变化。
在选择建筑场地时,则要避免这种构造的地质地带。
其次:避免选择一些软土地基,地下水丰富的地带,在此地带进行建筑施工,极易出现地基下沉现象,不利于确保建筑的稳定性,一旦遭遇地震,将会加速建筑物的断裂,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倒塌。
最后:建筑场地需要选择较为开阔的地带,不仅仅有助于降低施工难度,还有助于减少地震危害产生波及效果。
5.2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抗震材料的选择也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其直接关系到抗震能力。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设计人员需要全面掌握建筑结构的相关特点,同时结合具体的要求,即抗震等级、性能以及功能等,同时深入调查当地地震情况,之后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选择轻质、强度高的材料。
这样一来,即使发生了地震,建筑结构也能保持较好的一体性,有助于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性。
现如今,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装配置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得到了推广应用,具有经济性、操作简单等优势,然而美中不足的便是结构框架节点强度明显低于结构本身强度。
这样一来,虽能够有效抵抗低强度的地震,但是面对高强度的地震,极易出现节点与主体受力不均匀,导致断裂,从而影响到建筑的整体稳定性,进而降低了抗震能力。
除此之外,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价比高,具有较强的抗侧移、较强的延伸性等,均能发挥较强抗震作用。
5.3根据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抗震设计
现如今,建筑结构设计逐渐复杂化、高层化。
为此抗震设计有必要对建筑现场进行必要的勘察,以此确定地质结构与土质相关内容,
之后,综合考虑制定抗震设计统一标准。
这样一来,便于站在建筑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能够使得建筑抗震作用最大化,以此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的损坏。
对于不同建筑结构,在具体的抗震设计过程中,则会有不同的要求,设计人员则需要以此目标进行抗震设计,以此确保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实效性,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地震情况,以此不断完善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建筑结构平面的布置,同样对建筑的稳定性具有巨大影响。
为此,在抗震设计过程中,则需要进行合理的建筑结构平面设计,以此最大程度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
具体为在满足建筑各项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确保楼层处于统一高度,便于保持建筑的稳定性。
针对结构复杂的建筑,则还需要注重抗震缝的设计。
6结束语
总之,前几年间大地震的不断发生,小地震发生频率的增加,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建筑物抗震设计的研究。
建筑物抗震技术的研究已然成为了当前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技术研究点之一。
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等重要技术人员们要在实际的建筑建设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各种建筑抗震的方法,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戴金华,韩小雷,林生逸.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16(05):1-5.
[2]方小丹,魏琏.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讨论[J].建筑结构学报,2016(12):46-51.
[3]康冬虎.带托柱转换层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D].重庆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