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新生入校前后攻略

河南师范大学新生入校前后攻略(你问我答)A.河师大学院基本情况(先来认领你是哪个学院的~)河师大设有22个学院(包括一个独立学院)1.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与计算机科学2.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物理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功能材料3.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4.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生物工程5.外国语学院英语英语(商贸英语方向)翻译日语法语6.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7.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8.商学院经济学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投资学)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9.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学戏剧影视文学10.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世界史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产业管理11.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12.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心理学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设计方向)小学教育13.美术学院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绘画(油画方向)(国画方向)产品设计14.音乐舞蹈学院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编导15.法学院法学法学(民商法学方向)法学(刑法学方向)知识产权16.社会事业学院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学17.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18.水产学院水产养殖学(水生动物育种与增养殖方向)水产养殖学(水生动物医学方向)水产养殖学(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方向)水族科学与技术19.旅游学院旅游管理(旅游开发与经营方向)旅游管理(国际旅游(双语)方向)20.国际教育学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科)21.软件学院(三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开发.Net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开发Java 方向)22.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继续教育学院B.基本情况1.河师大的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答:提前批一批二批通知书将于八月一号先后发出(邮政EMS),八月上旬就能收到,不要急。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5200)本方案适用于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通过管理、经济、法律、政治、政策等途径,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迫切需求,完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的凸显,公共治理的社会化,公共管理学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愈来愈重要,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将会得到蓬勃发展。
河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以“提升决策和管理创新能力”为核心,整合河南师范大学的优势教学资源,密切结合地方政府与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实际需要,突出公共事业(教育、科技)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公共信息管理等专业方向,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公共管理人才。
一、培养目标以“培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决策和管理创新能力”为核心,结合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实际需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能够深入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掌握公共管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工具,了解国内外公共管理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浅析新公共管理运动对财政学的影响

除实施明确 的绩效 目标控制之外 , 新公共管理还强调重视 人 力资源管理,强调成本. 效率分析 、全面质量管 理,引入 市 场竞争, 主张对 高级雇员 的雇用使用有限任期的契约而不 是 传统的职位保障制 。 3 .政府应 广泛 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 进行 管理。在 企 业界中,经理往往采取 分权的办法 ,通过减少层级、授权 和 分散决策权来解决决策效率的问题。 新公共管理也相应地提 倡用授权 、 分权 的办法对外界变化做出迅速 反应 ,以克服 官 僚制 组织结构 中, 权力高度集中,难 以适应 快速变化 的外部 环境的弊端 。 4 .塑造顾 客导向的行政文化 。新公共管理认为 ,政府
一
、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基础 、内容和成就
( )理 论 基 础 一 理论上的指 导和支撑 , 是新公共管理运动取得今天的发 展和成就的重要 原因。正是 由于得到 了理论上的支持,才推 动 了改革运动不断 向前发展 。 公共选择理论、芝加哥学派经 济学和新制度主 义经济学等 都推动 了新 公共 管理运动 的产 生和发展。 ( )主要 内容 - 1 .政府的政策职能与管理职 能的分离。新公共 管理认 为,公共组织 可分为 四种类型 ,即政策组织、规制组织、服 务提供组织和服务性组织 。 其中 , 政策组织应完全属于政府 意义上的组织 , 规制组织 部分是政府的也可能是部分政府 外 的组织, 而服务提供组织和服务性组织基本上可作为政府 外 公 共 管理 组织 而 存 在 。【 2 2 .注重将工商部门的管理方 式引入公共 部门。新公共 管理强调政府应广泛采用工商企业成功的管理手段 和经验 。
新公共管理运 动一般是 指开始于 2 0世纪 7 0年代末 8 0 年代初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 西兰等 国家 的政府改革运 动 。…该运动扩 展到许多发达 资本主义 国家 ,尤其是经合组 织成员国。该运 动适应 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的时代需要,对 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 的民主政 治结构 、 官僚制行政结构、福利 国家政策和政府 管制模式等 都产 生了不 同程度 的影响 。 新公共管理运动不可避免地触及到 了财政, 因为财政改 革是政府改革 的重要 内容 。 其对现代财政学的影响,可 以通 过这段 时间财 政学理论 的发展变化及其与 新公共管理运 动 的关系进行分析。
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在河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在河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在河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文科学院名称专业名称计划数录取数最高分最低分备注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91191540519本科一批汉语国际教育152518503广播电视学8888513499外国语学院英语9090541523本科一批英语(商贸英语方向)30530522本科一批翻译3030523513日语3333526519本科一批法语3131507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195195521499政治学与行政学7373509499国际政治5050499公共管理类180180541499商学院工商管理类141141525509经济学类9090506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130130527499世界史5050508499人力资源管理8484499文化产业管理6565512499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教育学6565525506公共事业管理5353499学前教育100100518499法学院法学107107516499法学(民商法方向)9191499法学(刑法学方向)9494515499知识产权6565513499社会事业学院社会工作5555499劳动与社会保障8787509499社会学5757508499旅游学院旅游管理(旅游文化与信息管理方向)4545499旅游管理(双语文化与旅游管理方向3434514499少数民族预科班文科8173476399合计2637。
2020年河南师范大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大全

②504常微分方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①507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
②204英语二
②专业技能测试
③333教育综合
加试:①505概率论
④803数学教育学
②504常微分方程
同时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501微分几何
②201英语一
或502近世代数
③611数学分析
或503实变函数
④801高等代数
③632基础日语
④832日语写作与翻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565法语综合测试
②240日语或241俄语
不招同等学力
或243德语或244英语
③633基础法语
④833法语综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558英汉互译
②211翻译硕士英语
加试:①561综合英语
③357英语翻译基础
②563英汉翻译与写作
④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同时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或562综合日语 ②563英汉翻译与写作 或564日汉翻译与写作
复试:556英美文学(方向01-02) 555英语语言学(方向03-11)
加试:①561综合英语 ②563英汉翻译与写作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557日语综合测试
②241俄语或242法语
加试:①562综合日语
或243德语或244英语
②564日汉翻译与写作
复试:624细胞生物学 加试:①625生物化学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②824遗传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复试:①624细胞生物学
②204英语二
②专业技能测试(说课)
③333教育综合 ④819生物教学论
休谟道德普遍化的困境与康德式回应

Mar. 2021Vol. 37 No. 22021年3月第37卷第2期唐都学刊Tangdu Journal 【伦理学研究】休谟道德普遍化的困境与康德式回应惠永照(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摘 要:休谟的伦理学将道德感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为了克服情感的私人性,休谟引入了“同情”和“明智的观察者”来探寻道德的普遍化,最终用来进行道德判断的道德感并不是某 一个人的道德感,而是建立在同情之上的“明智的观察者”的道德感。
但通过“明智的观察者” 所达到的普遍立场并不能真正解决情感的不可普遍化与道德的普遍性要求之间的矛盾。
康德 早年的伦理学深受英国情感主义伦理学的影响,也曾将道德建立在某种情感之上,但对道德客 观普遍性的寻求使康德疏远了情感主义而走向了理性主义,并最终在先验的层面上建立起了 道德的普遍必然性。
关键词:休谟;道德感;同情;明智的观察者;普遍化;康德中图分类号:B561.291;B8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 - 0300(2021) 02 - 0054 - 06收稿日期:2020-08-22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康德对情感主义伦理学的继承与超越关系研究”(2020-ZZJH-208)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惠永照,男,河南南阳人,哲学博士,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康德伦理学、情感哲学研究。
道德判断是一种公共性活动,个人的道德判断需要被他人认可和接受,而道德内在地要求普遍化。
休谟的伦理学从情感主义的立场出发,将道德感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为了克服情感的私人性,休谟引 入了同情和“明智的观察者”以寻求道德的普遍化,最终用作道德判断的道德感并不是某一个人的道德 感,而是建立在同情之上的“明智的观察者”的道德感。
但基于情感的道德普遍化仍会陷入情感的私人 性与道德要求的普遍性这一矛盾之中,因从情感中无法给出一种真正普遍的立场。
论公共管理中的“协商民主”

作者: 屈鑫涛[1]
作者机构: [1]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9
出版物刊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9-2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5期
主题词: 公共管理;协商民主;公民社会;善治
摘要:现代公共管理已不再是从政府到民众的单向政治过程,而是以民众的意见为基础的公共管理,以民众的需求为基石的公共行政。
在政治民主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民众也不再是简单的"人民",而是具有公共参与权利与义务的公民。
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则需要通过广泛吸纳公民的意见以制定公共政策、履行公共管理职能。
因此,现代公共管理的困境与转型提出了对"协商民主"的诉求。
"协商民主"理论所强调的公民平等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公开审议公共议题以求达成共识的理念,对于实现公民社会与国家权力的良性互动,推动政府走向善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授课对象: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本科生教学目标:《行政管理学》是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行政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在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通过讲授《行政管理学》,旨在使学生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娴熟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
行政管理学,又称公共行政学、行政学、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其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行政管理学以政府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
学分与学时:学分3,总学时54二、课程目的、任务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学员正确地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我国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了解,提高行政管理的实际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范围比较广泛的应用性学科,课程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采用以文字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辅之以录音教材和必要的面授的教学基本方法和形式。
第二部分媒体的使用、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一学期开设。
二、文字教材用主、辅教材合一型。
文字教材是《行政管理学》,包括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和教学辅导内容,是整个教学的基础,也是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其中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机配合文字教材,充分利用声音、图象作用于听觉、视觉的优势,侧重讲重点、难点,讲思路,同时讲一些答题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5200)本方案适用于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通过管理、经济、法律、政治、政策等途径,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迫切需求,完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的凸显,公共治理的社会化,公共管理学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愈来愈重要,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将会得到蓬勃发展。
河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以“提升决策和管理创新能力”为核心,整合河南师范大学的优势教学资源,密切结合地方政府与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实际需要,突出公共事业(教育、科技)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公共信息管理等专业方向,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公共管理人才。
一、培养目标以“培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决策和管理创新能力”为核心,结合社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实际需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能够深入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掌握公共管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工具,了解国内外公共管理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三)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具有较高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问题的实际技能,包括调研、决策、组织、协调、指挥、激励、文字阅读与理解、口头与文字表达、熟练运用多种管理技术与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贯穿在其中的创新能力,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现实需要。
(四)具有团队精神和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能适应现代公共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招生类型及报考资格“全日制”研究生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收。
根据考生情况可转档案,毕业时颁发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具体报考资格和考试科目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当年有关文件规定和当年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招生对象一般要求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并具有三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或者有国家承认大专学历,毕业后有五年以上(含五年)工作经历者可以报考。
重点招收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人员。
录取主要依据考生参加全国考试的成绩和复试(含面试)成绩,并结合考生的工作业绩择优录取。
具体细则以我校当年公布的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招生简章为准。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全日制学生在校进行全脱产理论学习1.5年,修完课程学习方式后到教育实践单位进行实习,接受实践教学和撰写毕业论文。
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至4年,根据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一般为三年时间。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采取学分制,根据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规定,结合我校学科建设实际和中原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人才需求,设置专业方向。
河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分设核心课程、专业方向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和社会实践及学术活动四个基本模块。
其中,核心课不少于17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社会实践为2学分,讲座教学为2学分。
课程学习中,每个学分学习时间不少于16课时。
社会实践需在专职教师和实践基地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结束后学生须提交社会实践报告一份。
学位论文不计入学分。
五、师资队伍根据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规定,逐步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即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
专职教师队伍是指本校编制内的全职教师。
担任核心课的教师应为专职教师,并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
每门核心课程原则上配备至少2名教师,同一名教师原则上不应作为不同核心课程的核心成员。
兼职教师队伍选聘具有扎实理论功底、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机构的中高层领导干部担任,在专业方向课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专业方向学生培养的兼职教师原则上应不少于专业方向师资队伍的三分之一。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相结合。
在学制规定的时间内,修完规定学分,考核合格,方可撰写硕士论文,申请学位。
教学方式以课程教学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把握公共管理学科前沿,又要密切结合公共管理实践,强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
专题讨论要写发言稿。
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专题研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和社会调查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加大学生务实型能力的培养力度。
核心课程考核采用卷面考试方式;其它课程考核采用试卷或课程论文的方式。
实行课程导师聘任制,加强不同课程导师间的协作交流,每学年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
加强与政府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吸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机构人员参加各个培养环节的工作。
为了着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及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一方面结合授课内容和本人实际工作,撰写课程论文;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社会考察,撰写社会调研报告。
时间安排与课程安排相对应。
七、学位论文研究生在修满规定学分后,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研究生一般在第三学期开学1个月之内,向导师组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导师组负责人组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开题报告(至少5000字)包括文献综述、选题价值、研究思路、创新之处。
论文选题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MPA专业学位特点,选题紧密结合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突出公共管理理论的应用性研究,避免与其他专业雷同的选题。
论文应突出应用价值,兼顾学术价值,要体现所选专业方向的研究前沿。
强调运用所学公共管理知识解决公共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鼓励研究生选择与自己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相关的问题展开论文研究。
学生应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展开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述,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或改进管理的措施。
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咨询报告、政策评估、项目规划、案例分析、重大公共管理问题对策研究等。
学位论文指导采取“双导师制”,即:一名来自校内从事公共管理教学研究的导师,一名来自政府部门从事公共管理工作的导师。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经过资料搜集、论文开题、论文写作、论文答辩等环节完成。
其中,论文开题时间应至少在答辩前半年进行,论文字数应在3万字以上。
学位论文的开题、预答辩等培养环节由校内导师、校外聘请专家和兼职导师共同完成。
学位论文采用匿名评审,定稿后先由校内专家互审,后送校外专家审阅,评审通过后方可参加答辩。
论文参考文献应具有经典性、权威性、实证性,参考文献不得少于35部(篇),尽可能有外文参考文献。
论文要严守学术道德规范,禁止抄袭和剽窃。
八、学位授予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学习及社会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河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课程编号:15_078003主要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公共管理总学时:54学分: 3开课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课学期: 1主讲:刘英基教学要求:培养MPA学员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概念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
着力培育MPA学员在公共事务处理过程中“以公共利益为最高原则”的价值观,以及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综合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最新成果,主要讲授包括绪论、政府与治理、组织与协调、领导与战略、政策制定与执行、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信息管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危机管理、法治与监督、公共责任与伦理、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等内容。
教材与参考书目:1.竺乾威主编:《公共管理》,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教指委制定教材,待出版2.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修订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美]保罗.C.纳特、罗伯特.W.巴可夫: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领导手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美]戴维.奥斯本等:《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7.[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8.张维迎:《市场与政府》,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课程编号:15_078004课程名称:公共政策分析总学时:36学分: 2开课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课学期: 2主讲:张云昊教学要求:公共政策分析是MPA专业学位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MPA 学生掌握公共政策分析或政策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分析技术,并学会将这些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用于现实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提高公共政策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政策分析的学科范式、政策系统及其运行、政策活动者等内容;政策过程,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与监测、政策终结与政策周期、政策变迁等公共政策分析的全过程;政策分析方法与技术,包括政策分析的概念框架及政策分析的系统分析法、经济学分析法、伦理学分析法、创造性思维方法,以及政策分析过程中常用的技术等内容。
教材与参考书目:本课程计划采纳陈振明主编的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公共政策分析》。
课程编号:15_078005课程名称:政治学总学时:36学分: 2开课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课学期: 1主讲:陈浩天、李洪河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具有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的公共性人才。
教学的最终目的旨在增进学员的实践能力和政治学的基本知识素养。
教学内容:第一讲: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政治的含义,把握政治的研究范围,把握政治学前言的基本理论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