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行系统简介
新航行系统复习资料

VOR omni-directional rangingDME distance measurement equipmentNDB non-directional beaconVHF1、新航行系统新航行系统是基于卫星技术为基本特征的全球新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
导航是系统的核心,通信是系统的必要条件,监视是安全保障的手段。
(CNS/ATM系统)。
2、导航导航是引导航行的意思,也就是引导舰船,飞机等运载体按照预定的要求进行航行的过程。
CNS/A TM系统中的导航系统是通过引入星基导航系统来提供全球精确、可靠和无隙的定位服务。
3、RNA V /RNPRequired navigation performance Area navigationRNP定义为在一条指定的航线上,飞机在一个给定的概率上保持的最大偏差值。
RNP是对规定空域内导航性能精度的一种表示,综合了导航传感器误差、机载接收机误差、显示误差和飞行技术等误差。
航路RNP类型可以由单一的精度数值确定,该值被定义为某一特定包容面内所需的最低导航性能精度。
区域导航(RNA V)是一种导航方法,允许飞机在台基导航设备的基准台覆盖范围内或自主导航设备能力限度内,或两者配合下按任何希望的飞行路径运行。
4、ATN Aeronautical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新航行系统将形成的航空电信网(ATN)是适应航空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和航空管理自动化的需求而组成的空地一体化的数据信息交换网络5、ADS和ADS-B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rllance-broadcast /addressed/contract /panel/ report自动相关监视(ADS)是用飞机机载自主导航设备提供得信息监视飞机运行得一种技术,是一种全新得监视系统,它将改变过去沿用得使用地面设备或地面计算来监视飞机活动的方法。
Automatic是指飞机上的各种信息是自动发送、自动收集处理、自动显示的;Dependent 是指监视要依据飞机提供的各种飞行信息。
NEW航行通告(陈文华版)解读

3
航行通告处理与发布
SNOWTAM通告的处理
运行冬春季航班时,需要特别注意对雪情通 告的监控,应及时将有重大变化或有重要影响 的雪情通告提供给签派,必要时向机组提供讲 解。
在通告系统“SNOWTAM”页面能查询到所 有收到的雪情通告,收到雪情通告分析后,翻 译成明语通过FOC消息发送到签派及情报值班 人员。
2010年9月12日10时(UTC)起,我国航行通告系列由原来的A系列变更为A 、E、F系列。见AIC 01/2010。
• •
5
1
非邻国情报中心 如老挝、越南
NOTAM基础知识
A、E、F等 A、E、F等
总局情报中心
ZBBB
B类 B类
邻国情报中心 如老挝、越南
东北
ZYTX
华北
ZBAA
新疆
ZWWW
西北
ZLXY
西南
ZUUU
华东
ZSSS
中南
ZGGG
C
C
C
C
C
类
哈尔滨 ZYHB
类
天 津 Z B T J
类
乌鲁木齐 Z W W W 西
类
安
Z L X Y
类
贵 阳 ZUGY 南
C
C
类
京
Z S N J
类
深 圳 Z G S Z
6
1
NOTAM基础知识
航行通告的一般规范
报号规范 内容规范 校核单规范
7
1
27
3
航行通告处理流程
航行通告处理与发布
发布航行通告 接收航行通告 处理通告 修订数据 发布使用
航行情报数据 航行情报通告 航行情报通 发布单位 支持席 席 告席
星际航行概论

星际航行概论引言星际航行是指在星际空间中进行航行和探索的科学与技术领域。
随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断深入,星际航行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星际航行的基本概念、技术手段以及前景进行介绍和探讨。
星际航行的基本概念星际航行是指在星系之间进行跨越的航行,这些星系之间相互之间通常有相当大的距离和障碍。
星际航行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星系间距离: 星际航行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快速准确地测量星系之间的距离。
由于星系之间的距离通常非常庞大,传统的测量手段常常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测距方法,如基于恒星视差的测距方法和基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测距方法等。
2.星际空间的特性: 星际空间与地球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星际空间中,重力、电磁场等力场的强度和方向都可能发生变化,同时,星际尘埃、宇宙射线等也会对星际航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了解和研究星际空间的特性是进行星际航行的前提。
3.星际航行的目的: 星际航行的目的多种多样,可以是科学研究、资源获取、人类探险等。
不同的目的对星际航行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星际航行计划。
星际航行的技术手段星际航行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
为了实现星际航行,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推进技术: 推进技术是星际航行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推进技术包括火箭推进、离子推进、核融合推进等。
而对于星际航行来说,常规推进技术往往限制了飞行速度的快慢,因此,研究和开发更高效的推进技术是星际航行的重点之一。
2.能源供应: 星际航行需要大量的能源来支持推进系统和生命维持系统的运行。
目前常用的能源供应方式主要包括化学能源、核能源等。
而在长期的星际航行中,人们还需要考虑能源的持续供应和节能减排等问题。
3.空间导航: 在星际航行中,准确的导航非常关键。
传统的地面导航系统无法满足星际航行的需求,因此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空间导航技术,如星基导航系统、星敏感器导航等。
航空法名词解释

航空法名词解释(全)1.民用航空法:是调整民用航空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是关于航空器及其运行的法律规则的总合;是规定航空主权、管理空中航行和民用航空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法律渊源: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的表现形式、实际内容的来源及其认识手段。
3.领空:隶属于国家主权的国家的领陆和领水之上的空气空间。
4.领空主权:缔约各国承以每一国家对其领土之上的空气空间具有完全的和排他的主权。
5.外国航空器的入侵:是指外国航空器未经本国允许,私自非法进入本国领土的行为。
6.拦截:是指一国的军用航空器受命对入侵本国领空的外国航空器,或进入一国防空航空识别区而不报明身份的航空器,或其他违法航空器采取的强制手段,或将此等航空器驱逐出境,或迫令其在该国境内的指定机场降落,予以检查处置的行为。
7.空中禁区:是指一国划定的、禁止航空器飞行的领陆或领水以上的空间8.限制区:是指一个国家陆地领域或领海上空划定范围内,航空器飞行受到某些规定条件限制的空间。
9.危险区:是指一定范围的空域,该空域内在某些规定的时间内存在着对飞行有危险的活动。
10.航空器的国籍标志:识别航空器国籍的标志。
11.航空器的登记标志:是航空器登记国在航空器登记后给定的标志。
12.民用航空器的所有权:民用航空器的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民用航空器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13.民用航空器的优先权:是指债权人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请求民用航空器的所有人和承租人,对产生赔偿或其他费用的民用航空器的价值享有的优先受偿的权利。
14.航空器的适航管理:是指航空器的适航管理部门,以保证航空器的适航性为目标,以相关法律规定为依据,对航空器的设计、制造、进出口、使用和维修进行监督、审查和管理。
15.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购买承租人指定型号和数量的航空器,获得航空器所有权,并将航空器的使用权转让给承租人,在一定期限内有偿使用的租赁方式。
16.经营租赁:是指航空器出租人根据市场预备通用性较强的航空器,供航空器承租人按需选择租用的租赁方式。
现代空中交通管理(全套)

航空电信网 (ATN)
新航行系统中通信系统的主体,融地面与空 地数据通信为一体。 多子网、多优先级、区分安全通信和非安全 通信。
航空运输各个单位的互联,计算机系统中进 行端到端的连接和高速数据交换。
管制员飞行员数据链通信(CPDLC),利用数 据通信代替话音通信的ATC通信方式。
精品课件
通信系统
数据链通信 (DataLink)
航空移动卫星业务 (AMSS)
航空电信网 (ATN)
包括话音/数据通信两种方式,它使空中飞 机在任何地方都能与地面进行实时有效的通 信,且在空管中心的实时监视之中。 与机载卫星导航接收机相结合,可提供对飞 机的自动相关监视。
精品课件
通信系统
数据链通信 (DataLink)
精品课件
思考题
① 简述空中交通管制的概念。 ② 简述空中交通管制的分类,并列举各分类的主要功能。 ③ 新航行系统中(CNS/ATM)中,C代表什么意思,与传统系
统相比,它有那些特点? ④ 新航行系统中,导航系统主要涉及哪几个方面,每个方面
都有哪些突出特点? ⑤ 与现行的空管系统相比,新航行系统在技术、安全和经济
飞行在航路上的航空器由区域管制中心负责提供 空中交通管制服务。主要是飞行高度6000米以上 的在大范围内运行的航空器。 任务是根据飞行计划,批准飞机在其管制区内的 飞行,保证飞行的间隔,然后把飞机移交到相邻 空域,或把到达目的地的飞机移交给进近管制。 依靠空地通信、地面通信和远程雷达设备来确定 飞机的位置,按照规定的程序调度飞机,保持飞 行的间隔和顺序。
精品课件
1.3 新航行系统概述
空中交通管理(ATM) 通信(C) 导航(N) 监视(S)
取代民航现行空中交通保障体系的系——新航行系统

既懂 专业 知识 .又 有园 林艺术 素养 的养 护队 伍, 真正把 设计 者的 意图 表现 得 活灵 活现,并 通过长 期管理。 才能使 植物景观 长盛不衰 ,永葆 景观特色 .
四、培 鼍 园林 植物 的配置 与造景 设计 关系到 城市 景观规 划的 效果, 其植物 配置 与 造景 设计 水平 的高 低直 接影响 到城 市绿 化的 面貌 和艺术 水平 、观 赏效 果以 及 城市面貌和城市绿化特色。 园林 植物 的配置 与造景 设计 是一种 刨造 性的艺 术劳 动,它 包括对 绿地 的 地形地貌、植物选配、水系利用和区域内文化底蕴等因素的选炼等多个方 面。 处理 好建 筑、 园林 、环境 、功 能等 一系 列整 体效果 .是 一个 对未 来即 将 显现的景观进行 艺术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 1]苏雪痕.植物造景[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杜,1998. [ 2]胡长龙.城市园林绿化设计[ 蝴.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 3] 邵丽 艳,王丽. 漫谈园林植物 配置与造景. 天津农学院 学报.2004. 1l ( 1) :50- 53. [ 4]王汝成.园林设计[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 5] 何平.彭重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杜. 200d=. 【6] 王汝成.园林设计[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 7] 毛燕.城市商业步行街园林植物配置初探.北方园艺.2008( 2) :147—149 [ 8]高样斌.浅谈城市园林植物造景.江西农业学报.2006.18( 4):99-1{) I 【9] 张声平,刘纯青.浅谈我国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趋势.江西农业大学学 报( 社会 科学 版) .2004.3(4) :131— 133. 【10] 中国大百科全书【劬.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 11] 李俊英,杨超.园林植物配置应注意的问题.农村科技.2005( 7) .43一 “.
新航行技术基本知识

呼叫模式 5、ACARS = Aircraft Communication Address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飞机通讯寻址和报告系统 6、。。。。。。。。。。。。。。。。。
行会议上通过,并于1992年10月得到ICAO第29 届大会的批准。
▪ 1993年FANS-II委员会完成历史使命,转入实施
阶段,同时改称为CNS/ATM系统,简称新航行系 统。
新航行系统的组成---四大要素
▪ C:Communication 通讯 ▪ N:Navigation 导航 ▪ S:Surveillance 监控 ▪ ATM:Air Traffic Management 空中交通管理
新航行系统发展纪年
▪ 1983年,ICAO提出FANS概念。 ▪ 1988年5月FANS第4次会议,建议采纳主要基于
卫星技术的全球新CNS/ATM系统,既FANS系统。
▪ 1990年成立FANS- II委员会,负责制定FANS系统
的实施计划和过渡安排。
▪ 1991年FANS的概念和基本方案在ICAO第十次航
新航行技术专业用语
▪ N:
1、NDB = nondirectional beacon 无向信标台 2、VOR/DME = 甚高频全向信标台/测距设备 3、ILS = 仪表着陆系统(盲降) 4、INS/IRS = 惯性导航基准系统 5、MLS = 微波着陆系统 6、RNAV/RNP = 区域导航/所需导航性能 7、GNSS =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8、。。。。。。。。。。。。。。。。
新航行系统的产生
▪ 随着各种可用CNS技术的日臻成熟,人们愈加注重由新
美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航空旅 客吞 吐量 超过 1 亿人次 ; 各类航空器约 4 0 0 0架 ; 机场数
量 2 6个 ; 天 航 班 起 降 总 和超 过 5万 架 次 ; 百 万 飞 行 小 时 重 4 每 每
的人 力 资 源用 于 安 保 。 繁琐 的安 检 程 序 造 成 了 航班 延 误 , 牲 了 牺
公 室、 航空航天局 、 联邦航空局等七大政府机构组成联合计划发
展 办 公 室 (o tl nn & D vl m n O i —P O) 联 合 企 Ji Pa i n n g ee p et fc JD , o e 业 、 营业 主 、 术 团体 等 , 展新 一代 航 空 运 输 系 统 的研 究 、 私 学 开 开
趋势 , 提高容量的任务变得更加迫切和艰巨。 即使投入 目前两倍 的资源 ,美 国现有 的空 中交通流量管理也将不能适应未来巨大 的飞行 流量 和飞行密度的需求 , 按照现行的空中交通管理方式 , 22 0 0年美 国由于航班延误造成的损失将达到每年 4 0亿美元 。 0 因此 , 美国必须发展新一代航 空运输系统 , 其核心是保障安全 、
作者简介 : 何光勤, (9 3 , 男, 16 一)四川都 江堰人 , 副教授 , 究方向: 研 空中交通管理 , 航空公司运行 管理等 。 Biblioteka 2 1 年 第 5期 01曩
曩
经 管理 营
和 新 程 序 , 用 新 技 术 开 发 新 燃 油 、 动 机 和 航 空 器 , 少 航 空 采 发 减 污 染 , 护 环境 ; 定 全球 统 一 的标 准 、 序 和 航 空 政 策 , 进 全 保 制 程 推 球 在 技 术 、 备 、 行 等 方 面 的 兼 容 性 和 一 致 性 ; 最 根 本 目标 装 运 其 在 于 通 过 推 进 以 全 球 统 一 标 准 的美 国 产 品 和 服 务 继 续 对 外 开 放 , 持 美 国在 全 球 航 空 业 的领 导地 位 。 保 基 于 陛能 的 运 行 能 力 是 N x e 核心 、 根 本 的 改 变 , et n最 G 最 不 再 强 调地 面设 备 为 核 心 , 是 以综 合 航 行 性 能 为 核 心 , 于性 能 而 基 的导 航 P N P f m ne B sd N v ao ( N VR P , 据 机 B — e o ac ae ai tn R A /N )根 g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 现行航行系统的状 况及存在的弊端
一、现行航行系统情况 一、现行航行系统情况
(一)通信系统(地空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地空通信系统) VHF(甚高频) VHF(甚高频)话音通信 HF(高频) HF(高频)话音通信
低速数据通信
(二)导航系统
航路导航系统 NDB(无方向信标系统) NDB(无方向信标系统) VOR/DME(全向信标系统/测距仪系统) VOR/DME(全向信标系统/测距仪系统) INS/IRS(惯性导航系统/惯性基准系统) INS/IRS(惯性导航系统/惯性基准系统) GPS(全球定位系统) GPS(全球定位系统) 终端导航系统 NDB、VOR/DME、ILS、MLS、 NDB、VOR/DME、ILS、MLS、GPS
(三)监视系统
A/C模式或S模式的二次雷达(SSR)用作终 A/C模式或S模式的二次雷达(SSR)用作终 端区和高交通密度陆地空域的监视; 自动相关监视(ADS)用在其他空域,最终 自动相关监视(ADS)用在其他空域,最终 将普遍使用自动相关监视,并且可以和 二次雷达重叠使用。
(四)空中交通管理(ATM) 空中交通管理(ATM)
仪表着陆系统 微波着陆系统
(三)监视系统
人工相关监视(话音报告位置) 人工相关监视(话音报告位置) 雷达监视(雷达显示器监测飞机位置) 雷达监视(雷达显示器监测飞机位置)
•当前航行系统存在的缺点
1、精度低,可靠性差; 2、全球难以以统一方式运作; 3、通信采用话音而缺少空地数字数据交换 系统: (1)传输速度慢 (1)传输速度慢 (2)多信宿的限制 (2)多信宿的限制 (3)易出错 (3)易出错 (4)业务种类的限制 (4)业务种类的限制 4、现行的CNS难以适应飞机架次及流量的 、现行的CNS难以适应飞机架次及流量的 增加
1.1.4 新航行系统
概念的由来
1983年,ICAO提出FANS(Future 1983年,ICAO提出FANS(Future Air Navigation System); System); 1988年 1988年5月FANS第四次会议,建议采纳主要 FANS第四次会议,建议采纳主要 基于卫星技术的全球新CNS/ATM系统,即 基于卫星技术的全球新CNS/ATM系统,即 FANS系统; FANS系统; 1990年成立FANS-II委员会,负责制定FANS 1990年成立FANS-II委员会,负责制定FANS 系统的实施计划和过渡安排; 1991年FANS的概念和基本方案在ICAO第十 1991年FANS的概念和基本方案在ICAO第十 次航行会议上通过,并于1992年10月得到 次航行会议上通过,并于1992年10月得到 ICAO第29届大会批准; ICAO第29届大会批准; 1993年FANS/II委员会完成历史使命,转入 1993年FANS/II委员会完成历史使命,转入 实施阶段,同时改称为CNS/ATM系统,简称 实施阶段,同时改称为CNS/ATM系统,简称 新航行系统
新航行系统:
是一个以星基为主的全球通信、导航、 监视加上自动化的空中交通管理的系统。 从新技术上利用上说,主要是卫星 技术+数据链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 应用。 全球CNS系统的关键问题是 全球CNS系统的关键问题是卫星应 用问题,ATM系统的关键问题是数据化、 问题,ATM系统的关键问题是数据化、 计算机处理及联网问题。
绪论
飞机如何实现飞行? 飞机如何实现飞行?
机组人员的操纵 机组人员的操纵 地面的维护、监控、指挥 地面的维护、监控、指挥
完成飞行使用的设施? 完成飞行使用的设施?
通信设施(Communication) 通信设施(Communication) 导航设施(Navigation) 导航设施(Navigation) 监视设施(Surveillance) 监视设施(Surveillance)
2、国家空管系统向全球一体化空管体 系转变 3、空中交通管制向自动化方式转变
八、新航行系统的发展
1983年 ICAO提出FANS的概念; 1983年,ICAO提出FANS的概念; 1993~2000年 1993~2000年,新旧系统并存; 2000 ~2005年,新航行系统广泛使 2005年 用; 2005 ~2010年,旧系统退出使用; 2010年 2010年后,新航行系统成为唯一的 2010年后,新航行系统成为唯一的 系统。
技术政策: 技术政策:
确立了以卫星为基础的通信系统和确定 了VHF数据链通信网络的技术政策; VHF数据链通信网络的技术政策; 确立了采用和发展 GNSS 的技术政策, 包括逐步发展 WAAS 广域增强系统和引 入RNP概念; RNP概念; 确立了境内航路和越洋航路上ADS工程 确立了境内航路和越洋航路上ADS工程 实施的技术政策; 确立了自动化和系统集成研究方向,并 制定了新的ATS程序。 制定了新的ATS程序。
2 、2001~2005年,改造空管系统阶段 2001~2005年,改造空管系统阶段
① 建立ADS/GNSS航路。 建立ADS/GNSS航路。 ② 采用RNP/RNAV概念进行空管系统的规划和建 采用RNP/RNAV概念进行空管系统的规划和建 设。 ③ 建立航空GES站和航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建立航空GES站和航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④ 建立我国航空电信网(ATN)。 建立我国航空电信网(ATN) ⑤ 制定我国新航行系统建设和运行的认证许可和 审定制度。 审定制度。 ⑥ 建立空域结构优化管理和计算机设计系统。 建立空域结构优化管理和计算机设计系统。 ⑦ 建立全国流量管理及运行系统。
2、先易后难
新系统先在对陆基设备影响小的地方或环 境实现应用,那些对陆基系统产生较大影响的 场合迟后慎重解决
五、新航行系统的实施措施
1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1
2
3
六、新航行系统的优点
1
2
3
4
七、新航行系统对空管体系的变革 1、陆基航行系统向星基航行系统转变
通信:AMSS;导航:GNSS 通信:AMSS;导航:GNSS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一九八三年
返回
返回
ATM
返回
返回
返回
区域导航(RNAV): 区域导航(RNAV):
区域导航是一种导航方法,允许 飞机在台基导航设备的基准台覆盖 飞机在台基导航设备的基准台覆盖 范围内或在自主导航设备能力限度 范围内或在自主导航设备能力限度 内或者两者配合下按如何希望的飞 内或者两者配合下按如何希望的飞 行路径运行。 VOR/DME、 VOR/DME、GPS INS/IRS
1.1 空中交通服务系统 的结构及服务区域
1.1.1 空中交通服务系统的结构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 通信系统 导航系统 监视系统 气象系统 航行情报系统
1.1.2 空中交通服务系统 的服务区域
民航空管系统分为 总局空管局 地区空管局 航站空管部门 飞行情报区 高空管制区 中低空管制区 终端区 机场塔台管制区
实施政策: 实施政策:
采用全球一体化的空地和地地网络通信系统, 提供基本低速数据到高速数据以及话音的多功 能能力; 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NSS,逐步要求飞机 GNSS,逐步要求飞机 在一定空域内具备 RNP 能力; 采用自动相关监视技术,利用空地数据和仿真 雷达技术或作为备份; 灵活有效地利用空域,增强飞行安全和预测性, 增大空中交通流量,减少航班延误。
3 、2006~2010年,现行系统向CNS/ATM过渡 2006~2010年,现行系统向CNS/ATM过渡
① 采用新航行系统的标准和规范,逐步更 采用新航行系统的标准和规范, 新通信、导航和监视设施。 新通信、导航和监视设施。 ② 建立区域导航和所需导航性能、所需通 建立区域导航和所需导航性能、 信性能环境, 应用星基设施和技术, 信性能环境 , 应用星基设施和技术 , 逐 步采用新航行系统航路和空域运作。 步采用新航行系统航路和空域运作。 ③ 完善和健全新航行系统各子系统的建设 和集成。 和集成。 ④ 逐步走上规划、建设、服务和用户相 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四、新航行系统的特点
(一)系统特点
1、新航行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2、新航行系统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系统 3、新航行系统是一个以滚动方式发展的系 统
设备的使用、选择转变到制定所需性能标 准(RNP、RCP、RMP、RATMP) 准(RNP、RCP、RMP、RATMP)
(二)技术方面的特点
卫星技术 + 数据链 + 计算机网 络 + 自动化
九、我国对CNS/ATM的实施简介 九、我国对CNS/ATM的实施简介
1 、 1996~2000年,规划及初始试验阶段 1996~2000年,规划及初始试验阶段
① 分阶段建立和逐步完善全国数据通信网络。 分阶段建立和逐步完善全国数据通信网络。 ② 利用现有卫星导航系统,在我国东北和西北航路进行 利用现有卫星导航系统, ADS/GNSS试验工程。 ADS/GNSS试验工程。 ③ 制定相关新航行系统的技术规范、标准、程序,加强 制定相关新航行系统的技术规范、标准、程序, 人员培训, 人员培训 , 使系统软件逐步达到新航行系统初始运行 的条件。 的条件。 ④ 研究和论证在我国建立航空卫星移动系统的可行性和 前期工程。 前期工程。 ⑤ 开发和建立我国航路卫星导航初始监视监测系统。 开发和建立我国航路卫星导航初始监视监测系统。 ⑥ 在中、小型机场进行DGNSS非精密进近和着陆的试验 在中、小型机场进行DGNSS非精密进近和着陆的试验 工程。
逐步引入区域导航(RNAV)能力,并使其 逐步引入区域导航(RNAV)能力,并使其 符合所需导航性能(RNP); 符合所需导航性能(RNP);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将提供全球覆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将提供全球覆 盖,作飞机航路导航和非精密进近; NDB、VOR和DME逐渐退出; NDB、VOR和DME逐渐退出; 惯性导航保留并发展,发展组合导航; 采用差分技术实现精密进近。 采用差分技术实现精密进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