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复习课件-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态度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专题3散文阅读题点4概括分析题课件(共33张PPT)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专题3散文阅读题点4概括分析题课件(共33张PPT)

热点题型1
专题三
热点题型2
题点3 概括分析题——因事见理,体情悟志
梳理·核心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规范·解题思路 即学即练
-19-
④我现在还羞于分析,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了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童 话故事,为什么独独对那个蚌壳里的仙女的故事那么钟情?如果不 是天性中有好逸恶劳的基因,就可能有等待天上掉馅饼的庸众心理。 我至今还在怀念打开水缸盖的那些瞬间,缸盖掀开的时候,一个虚 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我盼望看见河蚌在缸底打开,那个仙女 从蚌壳里钻出来,一开始像一颗珍珠那么大,在水缸里上升,上升,慢 慢变大,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然后是一个 动人而实惠的细节,那仙女直奔我家的八仙桌,简单清扫一下,她开 始往来于桌子和水缸之间,从水里搬出一盘盘美味佳肴,一盘鸡,一 盘鸭,一盘炒猪肝,还有一大碗酱汁四溢香喷喷的红烧肉!(仙女的菜 肴中没有鱼,因为我从小就不爱吃鱼。)
梳理·核心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规范·解题思路 即学即练
-13-
【典题】 文中多处写到“空缺”带给“我”的感受,请列举三处加以
简要概括。(6分)
解题思路
1.审题目要点
文中多处写到“空缺”带给“我”的感受,请列举三处加以简要概括。
题目指向信息
答题方式 考查点
题三
题点3 概括分析题——因事见理,体情悟志
让“我”明白:“人总有一天会空缺”。
热点题型1
专题三
热点题型2
题点3 概括分析题——因事见理,体情悟志
梳理·核心知识 强化·关键能力 规范·解题思路 即学即练
-16-
3.用模板答题 这类题目要分点作答,各要点一定是各个角度、各个侧面、不同关闭 情 次①、感“我同、”发一不现情同玉感事米件)的秧的子内分被容类牛。概踩了括一,不脚能后是形同成一的方空缺面,(感同到一顿角悟度:这、世同界一上层有 很4多.答东案西整会突合然空缺。②儿时同桌堆金的死让“我”感到落寞和悲伤,明

2016届一轮复习 人教版 散文阅读概括主题情感 课件

2016届一轮复习 人教版  散文阅读概括主题情感  课件

那个颠簸的木车,把激情播撒在中国大地上。他成了中国 乃至整个东方的骄傲,也成了整个人类的骄傲。他的行为表 明了人类在某个方面的认识和耐力。他可以指示我们走向多 么遥远。他不仅属于古代,更属于现代和未来。 给这样一位伟大的言者和行者做一鉴定,我们也许是无能 为力的。可是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他是这样一种生命,他 抓住了更本质的东西,所以他才能走向未知的远途,才能驾 驭颠簸的木车,承载那么多思想,驶进茫茫历史长河之中, 驶进一片灿烂之中。
使他穷尽一切艰难险阻,可以穿越十万大山。枯竭而渺小的 现代人即便拥有了火车,有了飞船,有了一切的一切,也并 不能阻止眼前的危机。 也许当我们现代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 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 (选自《张炜散文精选集》,有删改)
题目:联系全文,概括本文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主旨的把握,应先概括出 主旨,再结合现实谈自己的看法,适当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答案】 ①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 血肉联系,并以之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消费方式进行对 比,表明了粮食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和全部,表达了应珍爱粮 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②答案略。可以从珍 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等角度来联系现实谈自己的看 法。
由于车速是极其缓慢的,里程是极其艰难的,因而我们今 天更有理由说,他的激情才更为强大、更值得信赖。 枯叶铺地,北风呼啸。在冬天,那个哲人也不能舍弃自己 的旅程。这在越来越聪明的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思议不可理解 的。一位不可理喻的执着者,让世界感到畏惧了。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散文阅读——情感主旨(共30张PPT)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散文阅读——情感主旨(共30张PPT)

日积月累
(1)根据拼音写字给加点字注音。 dù(_________)过 阻塞(_________) (2)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你获取的主要信息(30字左 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对这三则材料的理解,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新病毒引发疫情威胁社会经济 下联:小地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1:活络市场燃旺人间烟火 示例2:繁荣市场方便百姓生活
典型例题
可是它却在心里暗笑鹰的这些梦话。而且,它这样想着:“飞 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 尘……”
⑩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 了一眼。
⑪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⑫鹰使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 一次,那可多么好啊!战斗是多么幸福啊!……”
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
题目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今年,实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 击,就业压力明显加大。3月15日,成都推出允许商户摆地摊、临 时占道经营的政策,仅两个多月就增加了10万余个就业岗位。成都 因为放开“地摊经济”而获赞,市民普遍感觉热闹而有烟火气的城 市生活回来了。可见,只要善于创新,释放个体的创造力,就能让 市场活络起来,就能让经济苏醒过来。
变式训练
她还是没动。我有点怕,冲到她跟前摇晃她。她睁开眼,嫣然一笑, 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我松了一口气。一同走到走廊上,我走在她 前面,边走边跟她说话,但我没有听到她的回音。我觉得奇怪,回 头去看,她面无表情,眼睛直盯着前方,像是灵魂出了壳。和那个 与我热烈交谈的人判若两人,我被吓住了。出了宾馆,她和我并行, 主动和我谈话,我被弄得不知所措。

散文主旨和情感PPT课件

散文主旨和情感PPT课件

.
30
散文中情感主旨的归纳常见的是寻找中心句, 从主要形象中概括升华,这在前面已经涉及。 这里从标题、段落层次及语言修辞的角度进行 分析。
.
31
1.挖掘标题含意
对文章情感的品味,是离不开具体的语言载 体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中 隐含着主旨。分析主旨要注意抓住标题中的 关键字眼,分析其在文中是怎样表述的,写 什么,有哪些特点,象征了社会、人生的哪 些方面。
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
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
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
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
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

.
3
• ③情感认定类。如福建卷13题(2):“文 中说‘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一 辈子不忘回家的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这就是通过例句来体验和分 析作者的感情,标志是“怎样”。
• ④情感梳理类。如安徽卷16题:“作者借 ‘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 加以概括。”这就要分门别类,标志是 “多种”。
.
34
不同情形下的术语:
评价主旨用语: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 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
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
答案: 愤世嫉俗(愤怒)、惆怅、索然(失望)。

散文阅读复习课件-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态度

散文阅读复习课件-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态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散文阅读复习课件: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态度篇一:现代文阅读复习(10)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现代文阅读复习之九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意旨。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能力点,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

一、什么是作者的观点态度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谓态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

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一般说来,论说性的文结字是明朗的、直说的;文学作品则比较含蓄。

论说性的文章中,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论,就是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

叙述性的文学作品,一般以写人、叙事、写景见长,观点态度等不直接说出,但是,也是可以捕捉到的。

如孙犁的散文《黄鹂》,由实而虚,经过几番推导,而不断飞跃,呈现出一种“哲理升华”的情致美。

读完全文,经过一番揣摩,就可以领悟到溶化在艺术画面里的生活感受和得到的人生见解,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破坏人生和文艺“极致”的义愤。

二、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途径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有三条。

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有的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1:1999年第23题第1问: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相关原文是这样的。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的失败,亦是合作塑像之失败。

倘若活人之塑像又由于集体创造的,而不是个人创造的,那么这成功失败是属于集体,而不仅仅属于个人。

这段文字中的每一句话都明说着或暗含着作者的一种观点。

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课件:散文概括内容要点与体会情感主旨

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课件:散文概括内容要点与体会情感主旨
留意过渡句和段
过渡句和段承上启下,有助于理解文章结构和内容 转换。
找出反复出现的词句
这些词句往往是文章的重点或线索,有助于把握文 章主旨。
整合信息形成完整概述
80%
提取关键信息
从文章各部分中提取出关键信息 ,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
100%
合并同类项
将提取出的关键信息进行分类和 合并,形成更加条理清晰的概述 。
针对性复习计划制定
根据模拟测试结果,针对学生 的薄弱环节制定个性化的复习 计划。
复习计划应包括具体的时间安 排、复习内容和方法等,以便 学生有效地进行复习。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进行调整和完善复习计划,确 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06
总结回顾与备考建议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02
01
03
散文特点
围绕散文概括内容要点和体会情感主旨的考点,设 置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
明确答题要求和评分标准,以便学生进行自我评估 和针对性复习。
完成模拟测试并自我评分
02
01
03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模拟测试,确保测试结果的真实性 和有效性。
根据评分标准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分,并给出相应的 解析和建议。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散文是一种具有相对自由形式的文学体裁,它以真实、自然、随 性的笔触描绘生活、抒发情感和思考人生。
发展历程
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的诸子散文、历史 散文,到现代的杂文、随笔等,散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在不断发 展和变化。
散文主要特点与分类
主要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语言优美凝练,意境深邃,情感真挚,表现手法多样。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之内容概括、表达技巧+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之内容概括、表达技巧+课件
物的观点或态度,这就是我们要找的议论抒情句。
4.因文而异法——借助不同的文体特点,概括文章主旨 (1)写人叙事散文。写人记事,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
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 (2)写景状物散文。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
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 (3)议论哲理散文。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
题型2:标题作用题
提问方式: 1. 为什么设这个标题 2. 更换标题好不好或哪一个合适
答题技巧
1.结构上 (1)线索:贯穿全文/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 2.内容上 (1)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 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3. 主旨上:与主旨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效果上:(题目本身特点) 4.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 兴趣。
题型二 特定信息概括题
“特定信息”
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 义”“影响”“方式”“特点”等方面的 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 常考题型。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三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 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 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 点、情感等)。 第二步:厘清思路,检索概括区间 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厘 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思想感情)
练一练:《粮食》
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①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血肉联系,并以之 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消费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了粮食是我们 生命的源头和全部,表达了应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 思想感情。(主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散文阅读复习课件:分析概括作者的情
感态度
篇一:现代文阅读复习(10)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现代文阅读复习之九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意旨。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能
力点,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

一、什么是作者的观点态度
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谓态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

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一般说来,论说性的文结字是明朗的、直说的;文学作品则比较含蓄。

论说性的文章中,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
些论,就是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

叙述性的文学作品,一般以写人、叙事、写景见长,观点态度等不直接说出,但是,也是可以捕捉到的。

如孙犁的散文《黄鹂》,由实而虚,经过几番推导,而不断飞跃,呈现出一种“哲理升华”的情致美。

读完全文,经过一番揣摩,就可以领悟到溶化在艺术画面里的生活感受和得到的人生见解,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破坏人生和文艺“极致”的义愤。

二、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途径
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有三条。

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
有的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例1:1999年第23题第1问: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相关原文是这样的。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的失败,亦是合作塑像之失败。

倘若活人之塑像又由于集体创造的,而不是个人创造的,那么这成功失败是属于集体,而不仅仅属于个人。

这段文字中的每一句话都明说着或暗含着作者的一种
观点。

哪一句话表达作者对“教育的最大成功”的观点呢?首句说教师的“成功”,自然不是;次句说“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有点像,但不是。

因为下句有“说得正确些”,可见它不够正确。

而“学生先生合(:散文阅读复习课件: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态度)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一句概括力强,内容完备,就是作者的主要观点,也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之处。

这样一个“寻找”的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这个句子表述明确集中,找出来就找到了答案,不必再作概括。

2.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
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总是要表达一定的观点的。

因此,从分析材料入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

例2:第二段引述了《学会生存》中的一些话,作者引用这些话要说明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两点:
创造思考教学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标。

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对于思考者或者文化而言具有新颖性和价值;创造性思维是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任务是将原来模糊的、不明确的问题清楚地勾划出来,或提出某种方案加以解决。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
来”。

然而,“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


强调说:“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是并存的。

”因此,有必要警惕教学中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概念的内涵固定化a限制了思考b无法产生突破和解决新问题c对问题的固定反应方式d限制了发散思维的发挥e墨守成规更窒息了创新的愿望和灵感f强调记忆、练习、再现的聚敛性思考g忽略应用、联想的扩散性思维训练h情感因素不足i缺乏形象和审美内容j缺乏认知中的愉悦和激励。

第二段引述了《学会生存》中的三句话,第一句与第二、三句之间用“然而”作转折,可见第1句说明了一个道理,后两句说明了一个道理。

引完以后写道:“因此,有必要警惕教学中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

这便点明了引用后两句话的意图,也就是“要说明”的道理。

因为题目规定要用自己的话作概括,因而需要从揭示“警惕”的原因方来概括,写成“当前存在着扼制创造力的因素”。

再来看引用第一句话要说明的道理。

联系前后文看,所谓“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就是人类潜在的创造能力。

“解放”它,从教育来说,就是培养创造能力。

“人们越来越要求”,这是社会发展所致。

这样看来,作者要说明的第一个道理,就是引文本身,但规定要用自己的话作概括,因此可以“转化”为“社会的
发展越来越要求培养创造能力”。

3.从作者的评述入手
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

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入手,提出精要,作出概括。

例3:对于《古文辞类纂》作者虽然没有完全否定,但
也并不是“感激涕零”的人,因为它对这部书的看法是。

相关原文是这样的:
……这一部《古文辞类纂》的所以风行二百余年,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

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应用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它靠不住了。

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进了一步,想依文章本体的内容来分类而辨体。

……
从文章的本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的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
中国古代……尊君、卫道与孝亲;经书所教的如此,社会所重的亦如此,我们不说话不行事则已,若欲说话行事,就不能离开这三种教条,做文章的时候,自然更加要严守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了。

这些就是从秦汉以来的中国散文的内
容……
从上列摘引的文字看,作者从两个方面来评述《古文辞类纂》这部书的。

这两个方面就是“它的材料的丰富”和“它的分门别类”。

作者对此有何评价呢?对它的分门别类,先说“觉得靠不住”,后说“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也就是它的分类不够合理而简明。

对“材料丰富”的评价不像前者那样集中而明朗,而是含蓄在最后一段之中的,即“严守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等句中的,换言之,它是严守封建教条的。

这样看来,本题的答案是:虽然它的材料丰富,但它的思想是严守封建教条的;虽然它能分门别类,但它的分类不够合理简明。

这个答案正好符合“没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的限制,因而是正确的。

一般说来,能通过前两条途径作解答的试题相对比较容易,而要用第三条途径来解答的试题,则一定比较难。

三、分析概括观点态度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应注意下列两点:
1.要整体把握文意全文的倾向
分析概括全文的观点态度固然要注意这一点,即便是分析概括文章局部表现的观点态度,也应如此。

这是解答这类试题的前题。

2.要准确理解语句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语句来表现
的,对语句理解不准确,分析概括就会出错。

篇二:散文阅读复习思路
得法于课内用法在课外
——散文阅读复习思路
一、课程标准对散文阅读的要求:
1.总目标中的要求: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第四学段(7~9年级)的目标要求:
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