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社会公德的六个基本要求

社会公德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应该具有的道德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
社会公德的六个基本要求是:
诚实守信:要诚实守信,不说谎话,不作假,不欺骗他人,要信守承诺。
公平正义:要公平正义,不徇私舞弊,不谋取私利,要尊重法律和社会公平。
帮助他人:要帮助他人,不排斥弱势群体,不拒绝别人的帮助,要为社会做贡献。
尊重他人:要尊重他人,不歧视他人,不欺负他人,不侮辱他人,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自律自觉:要自律自觉,不破坏社会秩序,不违背道德准则,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关心社会:要关心社会,不自私自利,不视若无睹,要负责任地对待社会的发展和社会问题。
这六个基本要求是社会公德的核心内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
如果大家都能遵守这六个基本要求,就能够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风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能使每个人的生活更加幸福和和谐。
大学生应该有怎样的社会公德

爱护公物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 惜和爱护,是每个公民应 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它既显示出个人的道德修 养水平,也是整个社会文 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每个公民都要增强社会主 人翁责任感,珍惜国家、 集体财产,爱护公物,特 别要保护社会公用设施, 坚持损害公共财产、破坏 公物的行为作斗争。
保护环境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继承性: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 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 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 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广泛性:社会公德是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 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 简明性:社会公德大多数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 习惯得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 理解。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 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多数青年学生在观 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 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合理协 调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然而, 在上述公德意识的行为体现上,有的大学 生社会公德水平却表现得偏低
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偏低的表现
谢谢!
保护环境主要是指保护自然生 态环境,诸如水环境、大气环 境、土壤环境、矿产环境、动 物资源等,也包括保护文物资 源、文化资源、社会管理资源 等人文环境。 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 识,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 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带 头宣传和践行环境道德要求,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 中必然的道德要求, 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 系的行为准则,与我 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密切相关。文明礼貌 是打开心房的钥匙, 是交流思想的窗口, 是沟通感情的桥梁, 它反映着一个人的道 德修养,体现着一个 民族的整体素质。
第二节 社会公德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 明 礼 貌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助 人 为 乐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爱 护 公 物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保 护 环 境
沙尘暴愈演愈烈: 六十年代8次, 七十年代13次, 八十年代14次, 九十年代20多次, 2002年3月的一次波 及140多万平方公里。 我国环境问题主要:人口日益增多,耕地面积不断减 少,水土流失、草原沙漠化,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比 较严重。缺水、大气污染、酸雨危害和工业污染的问题 也日益突出。
两个百分百
某高校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大学校园 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100%的学生强 烈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但是这 100%的学生也承认,校园里的种种不 文明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
名人名言
没有公民道德,社会就会灭亡; 没有个人道德,他们的生存也 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对于一 个美好的世界来说,公民道德 和个人道德是同样必要的。 ——罗素
1.打饭、取钱时不排队、插队 2.不爱护公共卫生 3.不尊重他人,特别是不尊重老师、后勤工作人员 4.随地吐痰、不讲个人卫生 5.公交车上不给老弱病残让座 6.在宿舍里打扰别人休息 7.在自习室不关手机铃声、大声说话、吃东西等 8.上公共厕所不冲水 9.不爱护学校公共设施、践踏草坪 10.在自习室、食堂占座 11.一味地与他人攀比 12.情侣不分场合搂搂抱抱
(二)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 素质,对宣传和维护社会公德负有义 不容辞的责任。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 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 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大学生是传播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的重要力量
一天晚上,医院外科病房里新来了一位小病人—— 个四五岁的女孩。女孩的胫骨、腓骨骨折,因为是夜里, 而且医院没有空床,孩子就躺在担架上放在病房冰冷的 地板上。孩子的小脸煞白,母亲一直用自己的大手握着 孩子的小手,眼睛一眨也不眨的盯着孩子的脸。 “妈妈,给我包扎的叔叔说过几天就好了,是不是?” “是!”母亲的脸好象很轻松的样子。“妈妈,那 要过几天?”孩子的声音很小。“用不了几天,孩子。” 孩子没有说话,闭上眼睛,眼泪流了出来。 过了一会儿,孩子说:“妈妈,我疼!” 母亲弯下身子,把自己的脸贴在孩子的小脸上,用 自己的脸擦干孩子的泪水。当她抬起头的时候脸上依然 挂着那种轻松的慈爱的笑:“妈妈给你讲故事好吗?” 孩子点点头,眼泪还是不停的流下来。
浅谈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定义
• 社会公德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间的道德, 社会公德是一种存在于社会中间的道德,
就是人们为了维护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 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 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 • 与“私德”相对,这里的“公德”是指与 私德”相对,这里的“公德” 国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 道德;而“私德” 道德;而“私德”则指个人品德、作风、 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
记住这些名言吧!
• 1.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 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 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鲁迅 • 2.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 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 人格中存在的美。 雪莱 • 3.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尔巴特
社会公德的内容
文明礼貌 爱护公物 助人为乐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法律是对 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 及规范,是对道德的 补充。自觉遵守法律 法规、纪律,是社会 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 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 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 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 “窗口”。
社会公德的特点
3.相对稳定性。社会公德作为“多少世纪以来人 3.相对稳定性 社会公德作为“ 相对稳定性。 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 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 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是人类世世代代 调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关系的经验的结晶。这种 调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关系的经验的结晶。这种 最一般的关系,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形态里都 存在着,因而,调整这种关系的社会公德在历史 存在着,因而,调整这种关系的社会公德在历史 上比起其他各种道德分支来,具有更多地稳定性。 上比起其他各种道德分支来,具有更多地稳定性。 而且社会公德总是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而且社会公德总是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的发展,保存和发扬其进步的、合理的方面,剔 的发展,保存和发扬其进步的、合理的方面,剔 除其落后的、不合理的部分。
思修社会公德

房产Q0941班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1. 定义: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
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 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
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 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
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 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 案例:2002年国庆节十天长假过后,天安门 广场留下了十几万口香糖的痕迹,平均每块 方砖粘有十几块口香糖,对此,环卫部们先 后设计了三套清洗方案,皆因怕损坏方砖而 放弃,最后仍然采用人工铲除的方法,上百 环卫工人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口香糖痕迹 清除。吃口香糖本来是为了口腔文明,可是, 天安门广场却因此没有了“文明”。
2、社会公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些人的社会公德观念比较淡薄。 • 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的规章、制度、公约
等不能得到普遍遵守。 • 对陌生人警惕,冷漠有余,关心、帮助不
足,对与自己有亲情、友情的人,方可投 入十分的热心,肯于关心与帮助。 •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缺乏基本的诚信。 • 在人与人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受到明显的忽 视。
有关专家表示,博客版权是全新话题,秦涛有可 能胜诉,但10万元的高额赔偿估计不会得到支持 。 秦涛:对侵权忍让就是纵容 搜狐:拒绝回应此事 律师:要求赔偿金额10万
案例2
特价机票+400热线成欺诈诱饵
汤小姐想在网上订购便宜的机票。一条打折机票 的信息吸引了他,“上海到三亚只需629元”。但 看到网页上留的400全国统一服务热线,她又觉得 比较放心。然后照着网页上面的电话号拨了电话, 输入卡号然后输入密码……汤小姐一步步落入陷阱, 最终发现自己受了骗。
遵守社会公德

(二) 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 践行公德规范
1、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 中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2、大学生应当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 行社会公德规范。影响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
2、 网络道德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治安管理处罚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自2006年3 月1日起施行。 对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 权利和妨害社会管理4类,110多种行为处以警告、罚款、 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 驱逐出境(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外国人适 用)等
公共生活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 展的必要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 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 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 活是国家现代化和 文明程度的重要标 志。
《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由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 过的《环境保护法》,包括总则、环境监督管理、保护 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法律责任、附 则,共6章47条。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 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固 体废物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噪 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以及有关的法规和规章。
• 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 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一、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继承性 基础性 广泛性 简明性
社会公德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助人为乐。
这意味着在与人交往时,应保持礼貌和文明,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并乐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 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
这意味着公民应该爱护公共财产和设施,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和卫生,同时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和秩序,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3. 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这意味着公民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方面。
这些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共同构成了社会公德的基本框架。
总之,社会公德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们应该积极践行社会公德,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公德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文明礼貌: 1. 文明礼貌:行为文明指人的行为符合一 定的道德要求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外部特征。 礼貌待人要求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 讲究一定的礼仪规范。 助人为乐: 2. 助人为乐:要求个人发扬社会主义的人 道主义,在必要的条件下给予需要帮助的 人以物质上的资助、精神上的安慰或经济 发展方面的扶持,
社会公德缺失的例子
到 此 一 游
国庆长假过后,天安门广场留下了十几万口香糖的痕迹, 国庆长假过后,天安门广场留下了十几万口香糖的痕迹,平均每块 方砖粘有十几块口香糖,对此, 方砖粘有十几块口香糖,对此,环卫部们先后设计了三套清洗方 皆因怕损坏方砖而放弃,最后仍然采用人工铲除的方法, 案,皆因怕损坏方砖而放弃,最后仍然采用人工铲除的方法,上 百环卫工人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口香糖痕迹清除。 百环卫工人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口香糖痕迹清除。吃口香糖本 来是为了口腔文明,但是,天安门广场却因此没有了“文明” 来是为了口腔文明,但是,天安门广场却因此没有了“文明”。
• 小组成员:薛飞扬、王杰、李阳、贾志雄 李万里、王珺、高鹏、贾伟琛 武培峰、孙文栋、王志勇
公德比赛中见
2011/12/8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 社会公德是指社会全体成员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 的正常秩序、调节人们之间正常关系而必须共同 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准则。 • 其基本特征有: 1 继承性 2 基础性 3 广泛性 4 简明性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文明礼貌: 1. 文明礼貌:行为文明指人的行为符合一 定的道德要求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外部特征。 礼貌待人要求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 讲究一定的礼仪规范。 助人为乐: 2. 助人为乐:要求个人发扬社会主义的人 道主义,在必要的条件下给予需要帮助的 人以物质上的资助、精神制112班小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题目:
是。
A、继承性
B、基础性
c、广泛性
D、简明性
答案:ABcD
解析: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就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七基本特征是:
继承性。
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构成了共同遵守的为人处世的道德传统,这些道德传统中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构成了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性。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被视为每个社会成员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广泛性。
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务必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
简明性。
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相关题目一】
社会公德的特点有()。
A.基础性
B.强制性
c.全民性
D.相对稳定性
答案:AcD
【相关题目二】
简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
答案: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就应遵守的道德准则。
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所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礼貌成果的一种沉淀和积累。
其特点是:(1)基础性;(2)全民性;(3)相对稳定性。
【相关阅读】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就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
它包括必须社会、必须国家个性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
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礼貌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
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生活秩序,郡务必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
社会公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简单的行为准则,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是适应社会和人的需要而产生的。
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特殊且广泛的社会作用。
每个社会成员都就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社会公德发挥着维护现实的稳定、公道、扬善惩恶的功能,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着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
社会公德的这种作用体此刻:一方面肯定、维护和促进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否定、抑制和阻止一切有碍于或有害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
这主要是透过社会公德的规范方式来促进社会和个人弃恶扬善,扶正祛邪,从而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非强制性地调节和规范着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宥效地为满足社会与社会成员的需要服务。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礼貌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礼貌程度的“窗口”。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会公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稳定而深刻、广泛而持久。
社会道德又是社会精神礼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人们实践社会公德的自觉程度和普及程度,能够看出整个社会精神礼貌建设的状况。
因此,如果社会公德遭到了践踏和破坏,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就可能会瓦解,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将被破坏,社会主义精神礼貌建设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
社会的精神礼貌当然包括多方面的资料;但在必须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的道德风尚通常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精神礼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整个人类社会精神礼貌发展的一种反映和体现。
因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总是先从社会风尚中表现出来。
总之,在必须好处上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进行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务必高扬的基本道德。
每个社会成员都就应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职责感思考自己的行动,遵循体现社会群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规范。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礼貌成果的一种沉淀和积累。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性。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在每一个社会都被看做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遵守社会公德,是对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在此基础之上还有许多更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要求。
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又昭示着一个社会道德风气好坏的程度。
2.全民性。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务必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适用范围。
在同一社会中,任何社会成员不管属于哪个阶级或从事何种职业,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简单规则,都务必遵守,否则就要受到社会舆论谴责。
国家、社会团体、机关单位有时甚至能够以国家权力或行政权力、经济权力予以干预。
3.相对稳定性。
社会公德作为“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明白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是人类世世代代调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关系的经验的结晶。
这种最一般的关系,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形态里都存在着,因而,调整这种关系的社会公德在历史上比起其他各种道德分支来,具有更多地稳定性。
而且社会公德总是随着社会物质礼
貌和精神礼貌的发展,保存和发扬其进步的、合理的方面,剔除其落后的、不合理的部分。
4.简明性。
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做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资料要求
社会公德的资料是对公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出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在我国现代社会中,社会公德的主要资料为:
礼貌礼貌
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就应和谐相处,举止礼貌以礼相待。
自觉杜绝说脏话、随便猜疑、欺骗他人等恶习。
这是处世做人最起码的要求。
爱护公物
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极其重要的资料。
尤其在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这一点。
要爱护国家及公共财产不受侵犯。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调整相互关系的最一般的行为规范之一。
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就应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忙。
爱人者人恒爱之,信人者人恒信之。
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时时快乐、事事顺心,难免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人帮忙、救济的时候。
这就需要人们之间互相帮忙,扶危济困,乐善好施,以助人为乐。
对不法行为,每个公民都应当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斗勇斗,见义勇为,都有职责和义务自觉维扩社会治安。
遵纪守法
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德的补充。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公共生活中人们要能顺利地进行社会活动,就务必要有规矩可循,就务必遵循必须的行为规范。
每个社会成员既要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场所的有关规定。
人们只有依照法律、法规及纪律的有关规定行事,才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也保障自己所要从事的某项活动;才不会绐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失和伤害,持续社会公共生活相对稳定和和谐,并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
遵纪守法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体现了人们共同的利益。
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自觉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自觉用法纪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法纪规定的义务,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各种违法乱纪现象作斗争,并能正确运用法纪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真正做到知纪懂法,遵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