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

合集下载

中药熏洗作用

中药熏洗作用

中药熏洗作用
中药熏药治疗又称为中药熏蒸,中药熏蒸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加速新陈代谢等作用。

1.温经散寒:
中药熏蒸时通过将中药煎煮后利用蒸发来熏蒸患处,通过热气的熏蒸可以帮助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对于那些风寒湿痹导致的关节冷痛、僵硬不适等缓解作用。

2.活血通络:
将中药汤剂加入仪器中,加热后产生含有药效成分的蒸汽,经过皮肤腠理进入机体,通过中药熏蒸也可以帮助活血化瘀、通络,对于那些跌打损伤、痛经、腰膝酸痛等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加速新陈代谢:
中药熏蒸也可以通过热疗使得人体的汗液大量分泌,加速新陈代谢,使得药物作用能更快的作用到人体发挥到更好的效果。

除以上作用外,还具有扩张局部血管、促进淋巴循环吸收等作用。

进行中药熏蒸后,应注意休息,并加强营养,注意补充水分,以补充人体丢失的水分。

出现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中药熏洗的原理及应用

中药熏洗的原理及应用

中药熏洗的原理及应用1. 中药熏洗的原理中药熏洗是一种利用中药熏蒸的方法,通过草药的挥发物和草药精油的渗透,达到清洗、杀菌、消炎等作用的一种疗法。

中药熏洗主要通过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如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等,对皮肤进行渗透作用,以达到治疗和改善皮肤病症的目的。

中药熏洗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 中药熏蒸:将中草药放入容器中,通过加热或其他方式使草药内的有效成分挥发,形成草药蒸气,进而渗入皮肤。

- 挥发成分的渗透:中草药中的挥发油、生物碱等有效成分能够渗透皮肤,对皮肤进行清洗、杀菌、消炎等作用。

- 草药精油的作用:一些中草药具有较强的草药精油成分,这些草药精油可以通过皮肤的吸收作用,对皮肤进行保养和滋养,促进皮肤健康。

2. 中药熏洗的应用中药熏洗作为一种传统疗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益处。

下面列举了一些中药熏洗的常见应用:2.1 治疗皮肤病中药熏洗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痤疮等。

根据具体病症,选择相应的中草药进行熏洗,能够缓解皮肤瘙痒、消除炎症、杀菌等作用。

2.2 缓解骨骼肌肉疼痛中药熏洗也可以用于缓解骨骼肌肉疼痛,如关节炎、肌肉拉伤等。

通过草药中的挥发成分渗透肌肉和关节,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

2.3 保养和滋养皮肤一些具有草药精油成分的中药可以用于保养和滋养皮肤,促进皮肤健康。

例如,采用红花、天麻等中草药进行熏洗可以改善皮肤质量,增加皮肤的光泽度和弹性。

2.4 减轻疲劳和改善睡眠质量某些草药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用于减轻疲劳和改善睡眠质量。

例如,采用柏叶、远志等中草药进行熏洗,可以缓解精神压力,促进睡眠。

3. 中药熏洗的流程与注意事项中药熏洗的具体流程如下: 1. 准备中药材: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草药,可以使用鲜草药或干燥草药。

2. 洗净皮肤:将需要熏洗的部位用温水洗净。

3. 汤药熏蒸:将中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使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挥发。

蒸腾出的草药蒸气用纱布覆盖住锅盖,让蒸气渗透皮肤。

中药熏洗法

中药熏洗法
熏洗频率
皮肤科、神经科、眼科、产科及周围血管 类疾病等的熏洗频率多为1次/d。肛肠科、 骨伤科疾病等熏洗频率多为2次/d。肛肠科 便后一般要再次熏洗,以保持患处清洁, 促进伤口恢复。
操作方法
熏洗时间
熏洗时间过短无法充分发挥效果,熏洗时间过 长则可导致局部组织发生渗透性水肿等。一般 熏蒸10~20min,熏蒸后浸洗20~30min,坐 浴则应控制在10~20min。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熏洗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如对于体质虚弱、婴幼儿或其他特殊患者应适 当缩短熏洗时间,可在15~25min,但建议以 汗出为佳,从而保证疗效。
婴幼儿、久病虚弱者应适当减少熏洗时间、降低 熏洗温度、缩短熏洗疗程。
熏洗疗法对于手术患者、瘫痪患者、过敏体质患 者不建议使用,如有特殊需要,应严格遵守药师 指导;不适宜于急性疾病、危重疾病等的治疗。
中药熏洗 适应症
①神经科疾病如中风后下肢 感觉障碍等 ②骨伤科疾病如膝关节骨性 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等
THANKS
对于熏洗部位有 破损、溃疡者慎 用或在医师指导 下进行。
Tips 02
Tips 03
女性经期、妊娠 期、产褥期、盆 腔器官急性炎症 期禁止坐浴。
青光眼、重症贫 血患者、眼部出 血性疾病、化脓 形成局限性病灶 疾病、恶性肿瘤 患者禁用眼部熏 洗。
Tips 04
1
用药前评估
2
操作前准备
3
熏洗剂的制备
4
熏洗疗程
骨伤科疾病熏洗疗程一般为3~4周;肛肠科 疾病熏洗疗程一般为1~2周;妇科疾病熏洗 疗程一般1周左右;周围血管类疾病如下肢静 脉曲张等熏洗疗程为4周左右;神经类疾病熏 洗疗程需12周左右;疗程>7d时,建议1个疗 程结束后停药1d再继续继续下一疗程,以利 机体的自我调节。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1. 适应症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血管病变。

中药熏洗疗法,是将煎好的药汁待温后,只洗患处而不熏。

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四肢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2.作用 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3.处方 透骨草、桂枝、艾叶、红花、当归、川芎、威灵仙、当归、路路通。

煎汤外洗5.禁忌症①患处皮肤有感染者②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未控制者。

二灌肠疗法规范1、适应症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消渴肠病便秘。

2.作用 通便、降浊、排毒。

3、辨证用药 选取生大黄、蒲公英、木香、红花、生龙牡、丹参等药物,可根据病情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腹胀者厚朴、枳壳等药物加减。

4、治疗方法 一般采用的有保留灌肠、高位灌肠、不保留灌肠等。

5、禁忌症①严重心脏病、严重贫血、严重痔疮者②早期妊娠、肠道手术后、不明原因肠出血者③精神障碍者。

三 耳穴贴敷疗法规范1、适应症 消渴、糖尿病、贴敷疗法可以缓解或消除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2.作用 调节内分泌,改胰岛功能。

3、选穴处方 胰腺、内分泌、三焦、神门、肺、肾、肾上腺。

4、禁忌症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②皮肤破损四 穴位注射1.适应症 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2.作用 缓解消渴肠病引起腹痛、便秘、腹泻等症状,营养神经,改善消渴痹症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状。

3.选穴 足三里4.治疗方法 消渴肠病腹痛654-2穴位注射,以解痉止痛。

消渴痹症甲钴胺、维生素B1穴位注射以营养神经。

5、禁忌症①有晕针史者②精神障碍者③有出血性疾病者五 中药贴敷1. 适应症 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适用于糖尿病肠病引起的腹痛、腹泻、便秘等。

各种病症眩晕、高血压病。

2. 作用 温阳止泻、散寒止痛等3. 部位及选穴 肚脐、涌泉4.治疗方法 腹泻者,肉桂、车前子以温阳渗湿止泻。

腹痛者,附子、肉桂温阳散寒止痛。

眩晕,高血压病,吴茱萸、川芎贴涌泉穴。

5、禁忌症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②皮肤破损中药熏蒸适应症:1、痹症导致的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2、腰酸背痛症;3、肩周炎、颈椎病、落枕等;4、骨关节炎、肌腱炎、筋膜炎、腱鞘炎、脉管炎等均适用于熏蒸法进行治疗和综合治疗;5、慢性劳损、骨伤科急症期(48h)后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骨折固定解除后功能康复过程的熏蒸康复治疗;6、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常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7、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中药熏蒸治疗;8、哮喘;9、伤风感冒、恶寒发热; 10、体癣湿疹、虫蛟皮炎、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 11、痛经、妇科带下症、阴痒、阴蚀等症; 12、补肾壮阳; 13、减肥健美。

中药熏洗操作流程

中药熏洗操作流程

中药熏洗操作流程
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草药的熏蒸和水洗,可
以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
药熏洗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料,如黄芪、当归、川芎、红花等。

然后将这些中药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以备使用。

2. 熏蒸过程。

将准备好的中药材料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点燃
炉火,待水煮开后,改用小火煮沸20分钟左右,使中药材料的有效
成分充分释放到水中。

接着,将砂锅放置在患部附近,让患者靠近
砂锅,让热气和药气充分渗透到患部。

3. 水洗过程。

熏蒸一段时间后,将患者的患部用温水清洗干净,以去除中药
残留和患部的污垢。

注意水温不宜过热,以免烫伤患者的皮肤。

4. 擦干患部。

水洗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轻轻擦干患部,以保持患部干燥。

5. 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药熏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确保
熏蒸的火候和时间,以免烫伤患者的皮肤;其次,要注意中药材料
的选择和比例,以确保药效的达到;最后,要注意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以便调整熏洗的方法和时间。

中药熏洗是一种温和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皮
肤疾病和肌肉骨骼疾病。

在进行中药熏洗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
程进行,以确保疗效和安全。

希望本文所述的中药熏洗操作流程对
您有所帮助。

中药熏洗作用及适用范围

中药熏洗作用及适用范围

中药熏洗作用及适用范围一、前言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它利用中草药的特殊成分和功效,通过熏蒸或浸泡等方式作用于人体表面或局部,达到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温通经络、消肿止痒等功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熏洗的作用及适用范围。

二、中药熏洗的作用1. 清热解毒中药熏洗可以通过蒸发挥发的方式将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渗透到皮肤表面,从而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例如,采用黄芩、连翘等清热泻火类中草药进行熏洗可以有效缓解皮肤湿毒引起的红肿、潮湿和发疹等问题。

2. 祛风止痛某些中草药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如川芎、桂枝等。

这些中草药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局部皮肤表面或者温通经络达到祛风止痛的目的。

3. 温通经络采用温热的中药熏洗,可以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温通经络,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作用。

例如,采用桂枝、当归等温通经络类中草药进行熏洗可以有效缓解寒性疼痛和经期不调等问题。

4. 消肿止痒某些中草药具有消肿止痒的功效,如苦参、黄柏等。

这些中草药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局部皮肤表面或者温通经络达到消肿止痒的目的。

三、中药熏洗的适用范围1. 皮肤湿毒皮肤湿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它表现为皮肤潮湿、红肿发疹、剧烈瘙痒等。

采用清热泻火类中草药进行中药熏洗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

2. 风寒湿性关节炎风寒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局部红、肿、热、疼为主要表现的风湿性关节炎。

采用温通经络类中草药进行中药熏洗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

3. 经期不调经期不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它表现为月经量、周期和时间的异常。

采用温通经络类中草药进行中药熏洗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

4. 慢性湿疹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它表现为皮肤干燥、红肿发疹、剧烈瘙痒等。

采用消肿止痒类中草药进行中药熏洗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

四、注意事项1. 中药选择在选择中草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中草药,避免过敏或者不良反应。

2. 温度控制在进行中药熏洗时,应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皮肤造成伤害。

外阴中药熏洗正确方法

外阴中药熏洗正确方法

外阴中药熏洗正确方法
外阴中药熏洗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外阴炎、阴道炎等妇科疾病。

正确的使用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外阴中药熏洗的正确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中药。

外阴中药熏洗所使用的中药应该是具有抗菌消炎、清
热解毒的药材,比如黄柏、黄连、板蓝根等。

这些中药具有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外阴炎、阴道炎等症状。

其次,熏洗的时间和频率。

一般来说,外阴中药熏洗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
制在15-20分钟左右即可。

频率一般为每天1-2次,根据病情的轻重可以适当增减。

过于频繁或时间过长都可能会对外阴粘膜产生刺激作用,不利于病情的康复。

接下来是具体的操作步骤。

首先将选好的中药煎煮成浓缩液,然后等待其冷却
至适宜的温度。

在进行熏洗前,首先要保持外阴的清洁,然后将浓缩液倒入专用的熏洗盆中,坐于熏洗盆上,让药气充分地渗透到外阴部位。

在熏洗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按摩,帮助药物更好地渗透。

熏洗结束后,用清水将外阴部位清洗干净即可。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熏洗的过程中要保持外阴部位的温暖,可以在熏洗的同
时盖上毛巾或者保暖设备,避免受凉。

另外,熏洗后要避免外出活动,尤其是避免坐在凉气的地方,以免引起感冒或加重病情。

总之,外阴中药熏洗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方法和频率
的控制,避免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带来不良后果。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早日康复。

中药熏洗资料

中药熏洗资料

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主要运用中草药的熏蒸和洗涤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熏洗这种疗法源远流长,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传统治疗中,被国内外许多人认可和信赖。

1. 起源与历史中药熏洗作为中医治疗的一种疗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其起源可追溯至古代中国医学之始。

早在《黄帝内经》等古籍中就有对中药熏洗的记载,说明其在古代医学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重视。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药熏洗逐渐被系统总结并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

2. 中药熏洗的原理中药熏洗治疗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辨证施治”思想。

中药熏洗利用中草药的药性和疗效,通过蒸熏或浸泡等方式,使药物能够渗透到人体,达到排毒、杀菌、消炎、祛湿等效果。

同时,热熏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起到舒筋活络、温通经络的作用。

3. 中药熏洗的应用范围中药熏洗在中医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尤其对于皮肤病、风湿骨痛、呼吸系统疾病等具有显著疗效。

同时,中药熏洗也被用于保健养生和疾病康复。

在日常生活中,中药熏洗还可以作为一种身体保健的方式,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健康。

4. 中药熏洗的操作方法中药熏洗的操作方法相对简单,通常是将中药配方放入熏蒸器中,并将药雾引导至患处或全身。

此外,也可以将中药煎煮后用于浸泡,加速药物的渗透和治疗效果。

对于不同病症和药物配方,中药熏洗的操作方法也有所区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5. 中药熏洗的优势与注意事项中药熏洗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中药熏洗可以减少药物经过消化系统的损失,直接作用于病灶,提高药效。

其次,中药熏洗疗程短,操作简便,适用于各年龄层人群。

同时,在使用中药熏洗时,也需要注意避免过度疗法和药物过敏等情况,谨慎选择适合的药物配方和疗程。

6. 结语中药熏洗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历史悠久,疗效显著,深受人们青睐。

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同时,中药熏洗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希望中药熏洗这种传统医疗方式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推广,为人们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熏洗
中医熏洗疗法是伤科常用的治疗方法。

熏洗疗法又叫蒸汽疗法、汽浴疗法,,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而作用于机体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药熏洗疗法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依据疾病治疗的需要,选配一定的中药组成熏蒸方剂,将中药煎液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熏洗,而达到治疗效果,是一种祖国医学最常用的传统外治方法。

熏洗疗法的中医机理:
1、理论依据: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脏腑体表相关理论、经络运行学说)。

《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2、治疗原则:以中医“八法”论治为基本治疗原则(调整脏腑、平衡阴阳、补偏救弊)。

《理瀹骈文》:“郁者以宣,乖者以协,泛者以归,停者以遂,满者以泄,劳者以破,滑者以留,阻者以行,逆上者为之降,陷下者为之提,格于中者为之通,越于外者为之敛。

3、给药途径:体表给药,达到内治法同样的治疗目的。

4、疗效作用:温热和中药的双重作用,温热可疏松腠理,发汗祛邪,缓解痉挛,疏通经脉。

中药大都辛香浓烈,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经活络,活血止痛功效。

熏洗疗法的现代作用机理:
1、药物的渗透作用:煎煮时产生含药蒸汽,其中的中药有效成分可呈
现离子状态渗透皮肤进入体内,产生治疗作用。

2、皮肤的吸收作用:熏洗时皮肤毛孔开放,表皮的微循环加快,有利
于药物的吸收。

3、改善局部微循环:熏洗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促进新陈代
谢,减少炎症产物堆积,有利于炎症和水肿的消退,加速组织修复。

4、蒸汽的温热刺激:温热刺激可降低神经兴奋性,缓解痉挛及僵直,
提高痛阈;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增强抵抗力;可恢复疲劳等。

中药熏洗疗法特点:
1、内病外治,由表透里,舒筋通络,发汗而不伤营卫;
2、使用方便,适应症广,药简价廉,安全无创,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

适应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落枕、颈部软组织扭伤、肩关节周围炎、慢性腰肌劳损、骨性关节炎、各种骨折、关节脱位的康复期等。

禁忌症:重症高血压、重症贫血、高热、结核病、大失血、精神病、某些传染病(如肝炎、性病等)、皮肤破溃、心血管疾病代偿功能障碍、青光眼、严重肝肾疾病、孕妇及经期妇女等禁用。

注意事项:
1、全身熏蒸时室温不要过高,室内汽温控制在37—42 C,以防汗出过多,造成窒息、昏厥或虚脱跌倒,体虚者尤须审慎。

2、局部熏蒸要注意温度,不可过烫,药液温度一般为50—70 C, 以防烫伤皮肤。

3、严寒季节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局部熏蒸者,应在患处盖上毛巾,
防止受凉感冒。

4、熏蒸结束后应适当休息,适当饮水,待恢复后再离开治疗室。

5、熏蒸器具和物品要注意清洁、消毒,全身熏蒸时要穿一次性衣
裤。

治疗依据:
《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气血被阻,经脉壅滞,导致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甚至强直畸形。

因劳累闪挫,气滞血瘀,邪气留滞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关节失于濡养,从而引起肢体、关节的疼痛、酸楚、麻木以及活动障碍。

中医称之谓痹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病。

治则治法: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化瘀通络。

上肢损伤洗方伸筋草、透骨草各30海桐皮、千年健、刘寄奴、桂枝各15g、乳香、没药、苏木、川芎、威灵仙、荆芥、红花、川椒、白芷各
10g。

水煎熏洗患肢,功效:活血舒筋。

主治:上肢跌打损伤中晚期。

下肢损伤洗方伸筋草、透骨草各30g、五加皮、徐长卿、秦艽、海桐皮各15g、乳香、没药、川椒、白芷、牛膝、当归、红花、苏木各10g。

水煎熏洗患肢,功效:活血舒筋。

主治:下肢跌打损伤中晚期。

痛甚者加川乌、草乌12g,肿甚者加大黄、羌活12g,骨折延迟愈合者加续断、骨碎补、补骨脂lOg。

颈肩腰背洗方:羌活20g、独活20g、桂枝15g、川乌20g、草乌20g、姜黄20g、千年健30g、杜仲20g、续断20g、牛膝20g、冰片ig
1、根据不同部位选用祛风散寒除湿药物
上肢及颈肩疾病:羌活、葛根、防风、秦艽、伸筋草、透骨草、白芷等。

下肢疾病:独活、桑寄生、五加皮、牛膝、海桐皮、木瓜、苡仁等。

腰部疾病:千年健、鹿含草、杜仲、续断、牛膝、桑寄生、狗脊等。

2、寒湿痹疼痛明显者选用温热散寒药物
川乌、草乌、附子、桂枝、细辛、麻黄等(散寒止痛)
3、各种痹症都可加用活血化瘀药物
川芎、红花、丹参、延胡索、刘寄奴、苏木、姜黄等(活血止痛)
4、多采用辛味药物以增加药物的渗透力
羌活、独活、防风、五加皮、透骨草、徐长卿、冰片等(含挥发性成分)
5、善用藤类药物
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雷公藤、鸡血藤等(通络止痛)
6、对久病疼痛明显者可伍用虫类药物
全蝎、蜈蚣、地龙、土鳖虫、蜂房、白花蛇、蝉蜕等(搜风解痉散瘀止痛)
熏洗方法:
配制药液,备齐用物,根据熏洗部位安排病人体位,暴露熏洗部位,
注意保暖,调节汽温到50 —55 C左右,淋洗药液到48 C左右,以病人感觉温热,不烫伤皮肤为度。

每次20分钟,每天1次,10次一个疗程。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病变部位疼痛和肿胀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好转:疼痛和肿胀减轻,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未愈:症状无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