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试题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学》测试题(含答案)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学》测试题(含答案)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
A. 1-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A. 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B. 发展的不平衡性C. 发展的互补性D. 以上都是3.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代表人物是()。
A. 皮亚杰B. 弗洛伊德C. 斯金纳D. 桑代克4.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阶段包括()。
A. 哭声阶段B. 单词句阶段C. 双词句阶段D. 简单句阶段5.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包括()。
A. 情绪的易受影响性B. 情绪的冲动性C. 情绪的稳定性D. 以上都是6.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包括()。
A. 主动性和独立性B. 社会性C. 自我意识D. 以上都是7. 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类型包括()。
A. 角色游戏B. 结构游戏C. 规则游戏D. 以上都是8.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
A. 情感发展B. 交往发展C. 个性发展D. 以上都是9.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A. 阶段性B. 不平衡性C. 连续性D. 以上都是10.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教育因素D. 以上都是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有()。
A. 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B. 发展的不平衡性C. 发展的互补性 D. 发展的普遍性2.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包括()。
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3.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有()。
A. 言语发展的早期阶段,儿童以哭声和咿呀声表达情感和需求B.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中期阶段,儿童开始使用单词句和双词句C.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晚期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简单句和复合句D.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过程中,模仿和重复是常见的现象4.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有()。
A. 情绪的易受影响性B. 情绪的冲动性C. 情绪的稳定性D. 情绪的社会化5.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有()。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A. 0-1岁B. 1-2岁C. 2-3岁D. 3-6岁答案:D解析:3-6岁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这个阶段儿童的语言、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2. 学前儿童的主要认知方式是()A. 直觉行动思维B. 具体形象思维C. 抽象逻辑思维D. 感觉运动思维答案:B解析:学前儿童的主要认知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通过感知、观察、操作等方式获取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
3.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是()A. 情绪稳定性差B. 情绪外露性强C. 情绪反应迅速D. 情绪表达单一答案:B解析: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是情绪外露性强,他们往往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4.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是()A. 合作行为B. 攻击行为C. 亲社会行为D. 依恋关系答案:C解析: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是亲社会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5. 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期是()A. 1-3岁B. 3-6岁C. 6-9岁D. 9-12岁答案:B解析: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期是3-6岁,这个阶段儿童开始理解道德规范,并逐渐形成道德观念。
二、多项选择题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A. 连续性与阶段性B. 原始性与成熟性C. 稳定性与可变性D. 均衡性与不平衡性答案:ABCD解析: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连续性与阶段性、原始性与成熟性、稳定性与可变性、均衡性与不平衡性。
2.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包括()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ABCD解析: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包括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3.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包括()A. 情绪外露性强B. 情绪稳定性差C. 情绪反应迅速D. 情绪表达单一答案:ABC解析: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包括情绪外露性强、情绪稳定性差、情绪反应迅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B.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C.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D.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2. 以下哪项不属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A. 连续性B. 不平衡性C. 可逆性D. 稳定性3.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是什么?A. 感知觉发展迅速,但精确度较低B. 感知觉发展缓慢,但精确度较高C. 感知觉发展稳定,变化不大D. 感知觉发展不稳定,变化较大4.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什么?A. 直觉行动思维占主导地位B. 形式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C. 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并存D. 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并存5.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是什么?A. 单词句阶段B. 双词句阶段C. 简单句阶段D. 复杂句阶段6. 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是什么?A. 情绪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B. 情绪稳定,不易受外界影响C. 情绪发展迅速,但自我调节能力较弱D. 情绪发展缓慢,但自我调节能力较强7.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是什么?A. 社会性发展迅速,但独立性较弱B. 社会性发展缓慢,但独立性较强C. 社会性发展稳定,变化不大D. 社会性发展不稳定,变化较大8.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是什么?A. 个性发展迅速,但稳定性较弱B. 个性发展缓慢,但稳定性较强C. 个性发展稳定,变化不大D. 个性发展不稳定,变化较大9. 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是什么?A. 道德观念模糊,但易于接受B. 道德观念明确,但难以遵守C. 道德观念模糊,难以接受D. 道德观念明确,易于遵守10. 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是什么?A. 能力发展迅速,但稳定性较弱B. 能力发展缓慢,但稳定性较强C. 能力发展稳定,变化不大D. 能力发展不稳定,变化较大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属于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儿童认知发展B. 儿童情感发展C. 儿童道德发展D. 儿童社会性发展答案:C解析:学前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心理发展规律,道德发展属于德育范畴,不属于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直接研究对象。
2. 以下哪项不属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A. 活动性B. 发展性C. 稳定性D. 可塑性答案:C解析: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活动性、发展性、可塑性等,稳定性并不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3. 幼儿观察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 观察从无意观察到有意观察B. 观察从简单观察到复杂观察C. 观察从被动观察到主动观察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幼儿观察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从无意观察到有意观察、从简单观察到复杂观察、从被动观察到主动观察等。
4. 以下哪项不属于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A. 创造性B. 真实性C. 独立性D. 非现实性答案:B解析: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包括创造性、独立性、非现实性等,真实性并不是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
5. 以下哪项不属于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A. 记忆容量小B. 记忆保持时间短C. 记忆内容单一D. 记忆方法多样答案:D解析: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包括记忆容量小、记忆保持时间短、记忆内容单一等,记忆方法多样并不是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6.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包括?A. 依赖具体形象B. 具有逻辑性C. 具有抽象性D. 以上都是答案:A解析: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包括依赖具体形象、思维具有直观性、思维具有片面性等,不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
7. 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包括?A. 情绪不稳定B. 情绪外露C. 情绪易受外界影响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包括情绪不稳定、情绪外露、情绪易受外界影响等。
8.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A. 独立性B. 合作性C. 亲社会行为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独立性、合作性、亲社会行为等。
学前心理学各章试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各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成年人的心理发展B. 儿童的心理发展C. 老年人的心理发展D. 动物的心理发展答案:B2. 以下哪个阶段不属于学前儿童发展阶段?A. 婴儿期B. 幼儿期C. 学龄期D. 学前儿童期答案:C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学前儿童主要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B二、填空题4. 学前儿童的____心理特征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答案:认知5. 学前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通常在____岁开始使用简单的句子。
答案:2三、简答题6. 简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从无到有,逐渐发展。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开始使用“我”来指代自己,并且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7. 描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方面。
答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与同伴的互动、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以及情感表达和社会角色的扮演。
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学习社会规则,发展合作和分享的能力,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
四、论述题8. 论述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答案:学前儿童情绪发展具有多变性、易受外界影响、表达直接等特点。
教育者应提供一个稳定和积极的情感环境,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交技能。
同时,教育者应通过游戏和活动促进儿童情绪智力的发展。
结束语:学前心理学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而且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过这些试题和答案,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2. 以下哪项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A3.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 语言能力B. 社交能力C. 自我认知D. 运动能力答案:C4. 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A. 父母的情绪表达B. 同伴的互动C. 教师的引导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个理论是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A.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B.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C.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D.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答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包括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在感觉运动阶段,儿童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前运算阶段,儿童开始使用象征性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能够进行具体逻辑思考。
7. 描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几个特点。
答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包括自我认知的增强、自我评价的初步形成、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能够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并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8. 解释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性。
答案: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儿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亲子互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答案:亲子互动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关爱、支持和引导能够促进儿童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形成。
亲子互动还能帮助儿童学习社会规则、发展语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心理学-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学前心理学-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学前心理学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是()A 最近发展区的大小B 潜伏期的长短C 最佳期的性质D 敏感期的特点答案:A解析: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是儿童可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2、幼儿看见天上的云彩,说是“有个小孩在骑大马”,这是一种()A 注意B 感觉C 想象D 知觉答案:C解析: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幼儿把云彩想象成小孩骑大马,属于想象。
3、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的()结合起来。
A 名称B 明度C 色调D 饱和度答案:A解析: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的名称结合起来。
4、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称为()A 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B 大小规律C 首尾规律D 近远规律答案:A解析: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性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称为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5、儿童能以命题形式思维,则其认知发展已达到()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解析: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以命题形式思维。
二、多选题1、幼儿记忆的特点包括()A 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B 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C 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D 记忆的精确性较差答案:ABCD解析:幼儿记忆的特点有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记忆的精确性较差。
2、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包括()A 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独立性评价B 从片面、表面的评价发展到全面、深刻的评价C 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发展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D 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发展到初步客观的评价答案:ABCD解析:幼儿自我评价发展具有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独立性评价,从片面、表面的评价发展到全面、深刻的评价,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发展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发展到初步客观的评价等特点。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的学科。
A.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B. 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诊断C. 学前儿童心理障碍的治疗D. 学前儿童心理测量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的特点。
A. 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B. 阶段性、连续性、不稳定性C. 不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D. 不阶段性、连续性、不稳定性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遗传与环境因素D. 遗传与教育因素4.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核心是()。
A. 认知发展B. 情感发展C. 社会性发展D. 个性发展5.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性是指()。
A. 儿童心理发展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B. 儿童心理发展总是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的C. 儿童心理发展总是按照一定的空间进行的D. 儿童心理发展总是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的6.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互补性是指()。
A. 儿童心理发展不平衡B. 儿童心理发展不协调C. 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互补关系D. 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矛盾关系7.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
A. 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B. 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群体差异C. 儿童心理发展存在地域差异D. 儿童心理发展存在时代差异8.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包括()。
A. 感知觉的分化B. 感知觉的整合C. 感知觉的稳定性D. 以上都是9.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包括()。
A. 想象的夸张性B. 想象的创造性C. 想象的象征性D. 以上都是10.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包括()。
A. 思维的直观行动性B.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C. 思维的抽象逻辑性D. 以上都是11.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包括()。
A. 情绪情感的分化B. 情绪情感的稳定性C. 情绪情感的调节性D. 以上都是12.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包括()。
A. 社会性认知的发展B. 社会性情感的发展C. 社会性行为的发展D. 以上都是13.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心理学试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学前心理学》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A.6个月—1岁岁—岁?
岁—3岁
2、()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想象B.思维C.记忆D.语言
3、下列属于儿童两种信号系统活动的发展第三阶段的是()。
A.直接刺激词的反应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直接刺激直接反应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4、下列那一时期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A.婴儿期B.学前期C.少年期D.先学前期
5、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A.记得快忘得也快B.容易混淆C.语词记忆占优势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6、不属于研究学前儿童信息的基本原则的是()。
A.客观性B.发展性C.教育性D.理论性
7、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是()。
A.思维具体形象B.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C.爱玩、会玩D.个性初具雏形
8、()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A.记忆B.想象C.感知觉D.思维
9、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岁?岁?岁?岁
10、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
)。
A.顶叶B.颞叶C.枕叶D.额叶
二、填空题(10分)
1、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
程。
2、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
3、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人脑凭借语言的反映事物之间或者之间的肯定或否定
性联系的过程。
4、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5、是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6、幼儿情绪情感的
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自我调节化。三、名词解释(20分)1、问题言语
2、情绪情感3、同伴关系4、能力5、理智感
四、简答题(30分)1、创造想象有何表现?
2、简述依恋感发展的四个阶段?
3、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趋势。
4、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总趋势。
5、影响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30分)1、为什么幼儿中期常常出现“告状”现象。
2、为什么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效果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接近?
(1)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BAADCDBCBC
二、填空题
1.图形、图表、符号2.分类法、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3.事物与其特征
4.四岁左右5.直觉行动思维6.丰富和深刻化
三、名词解释
1.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2.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
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3.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又一重要社会关系。
4.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
5.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四、简答题
1.答:(1)独立创造,一定新意性
(2)提出不寻常
(3)讲故事,编结尾
(4)讲出画面中没有画出的情节
(5)脱离现实与现实混淆
2.答:(1)对人反应无差别的阶段(出生—3个月)
(2)对人反应有差别的阶段(3—6岁)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3岁左右)
3.答:(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
(4)逐渐掌握言语表达技巧
4.答:(1)从思维工具的变化来看,从主要借助于感知和动作,到主要借助于表象,再过
渡到借助于概念;
(2)从思维方式的变化来看,从直觉行动性思维,到具体形象性思维,再过渡为抽象逻辑
思维;
(3)从思维反映内容来说,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
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应未来事物。
5.答:(1)活动目的与任务的明确性(2)对活动结果的兴趣(3)活动组织的合理性
(4)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5)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论述1.
答:(1)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2)
中期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可以因为自己在行为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
生快感。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
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3)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
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
2.
答:这与幼儿两种信号系统的特点及其协同活动的发展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幼儿的头脑中,形
象和词都不是单独起作用的,都不是某一个信号系统的孤立活动,而是两个信号系统的共同活动,再形
象记忆中,固然是事物生动的形象起主要作用,但词所表达的事物的形象也是重要的记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