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第一中学2019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

合集下载

吉林省高三历史3月联考考试试卷

吉林省高三历史3月联考考试试卷

吉林省高三历史3月联考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8高一上·吉林期中) 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提道:“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

”这反映了西周的政治机制()A . 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B . 有利于西周中央高度集权C . 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 . 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拓展2. (2分) (2017高一下·湖南期中) 董仲舒曾说秦汉农民“或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

下列对“见税十五”的理解,准确的是()A . 税即农民向封建国家缴纳的田赋,税率为百分之十五B . 税是农民耕种地主土地的地租,地租率为百分之十五C . 税即农民向封建国家缴纳的田赋,税率为百分之五十D . 税是农民耕种地主土地的地租,地租率为百分之五十3. (2分) (2019高一下·鄄城月考) 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 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B . 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由关中地区辐射全国C . 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D . 元明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4. (2分)(2020·深圳模拟) 清朝道光年间的知名经学家沈垚认为,自宋元明以来,“天下之势偏重于商,凡豪杰智略之人多出焉”。

这种看法表明()A . 人才选拔标准发生变化B . 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废除C . 传统功名利禄社会瓦解D . 社会思想观念与时变化5. (2分) (2018高一上·长春月考) 黎仁凯在《洪仁玕的历史定位》中指出:对于作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的洪仁玕,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

2019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1)

2019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1)

2019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根据学者许倬云的统计,春秋时期政要人物516人中出身寒微者135人,占总数的26%;到了战国时代,在713位政要人物中,出身寒微者243人,占总数的34%。

对此现象出现原因的推断,正确的是A. 宗族制度彻底瓦解________B. 世家大族向士族转化C. 宗法制度开始下移________D. 私学教育的迅速发展2. 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

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A. 三教合一的趋势________B. 社会经济的繁荣C. 天理人欲观对立________D. 佛学诗词的兴盛3. 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折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

”乾降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腾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

该谕旨反映的实质是A. 政府限制出口数量平抑丝织品的价格________B. 政府希望扩大出口提高丝织品的价格C. 政府推行闭关政策来稳定丝织业发展________D. 政府缩小丝织品出口满足民间的需要4. 中国近代有学者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竟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

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

”这一观念产生的社会影响是A. 推动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兴起________B. 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C. 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________D. 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5. 在192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兴国土地法》中,把1928年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权所有”的内容,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下政府所有”。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中书省正式成立;西晋以后,历代都沿袭曹魏立中书省,只有北周实行六官制;隋朝时期,废六官制,置内史省,即中书省,隋炀帝末期,他又曾改内史省为内书省;唐朝初期,命中书省为内史省,后复命中书省。

这表明A .曹魏制度奠定了历代政治格局B .魏晋时期三省六部制已经存在C .君主集权专制制度不断加强D .唐代官制根植于历代传统2.下图“铁券”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

这种现象①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②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③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④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A . ①④B . ③④C . ①②D . ②③3.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形成了捐助制度。

该制度规定,每年雅典城邦都要指定一部分富有公民承担城邦的公共支出,特别是资助戏剧演出、修建战舰。

此外,富有公民在战争时期要承担更多税额。

这表明古代雅典A .形成了高度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B .贵族集团政治地位上升C .重视缓和公民财富不平等的矛盾D .社会阶级对立得到消除4.1913年,比尔德出版《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他在书中,逐一列出了55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进一步指出美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

据此可知,当时作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A .照搬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B .顺应了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C .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D .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5.1938年2月至4月,为驱逐晋西北地区的中国军队,日军26师团、109师团展开大规模围攻。

八路军第120师主动迎敌,经过两个月的游击战歼灭日军1500余人,缴获步机枪200余支、汽车14辆等大批装备,收复了7座县城和大片国土。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考试试题及答案【精选】.doc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考试试题及答案【精选】.doc
11.下表是 1850---1900 年德国各经济领域就业比重统计表。这一统计表明德国
年份 1850
所占比重( %)
第一产业 (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
第三产业(服务 业)
55
24
21Leabharlann 就业总人 数(万人)1580
1875 49
30。
21
1900 38
37。
25
1860 2550
A. 农业经济走向严重衰退 B. 社会经济转型日益加速 C. 国民经济结构出现失衡 D. 劳动力就业率得到提高 【答案】 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 1850---1900 年德国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就业人数比 重越来越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即工业和服务业的就业人数比重呈现增加的 趋势,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转型趋势日益明显,故 B 选项正确; 这时期农业的就业人数比重下降并不能说农业经济走向严重衰退, 故 A 选项错误; 材料中的德国各经济域就业比重的发展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而不是国民 经济结构出现失衡,故 C 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而是体现 了各经济领域的就业人数比重变化,故 D 选项与材料无关。
措施,推动了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出现了众多创投资本规模小的企
业,因此可得出这时期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故 B 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民国
初期出现资本规模较小的企业出现所反映的问题,与企业集团意识无关,故
A选
项错误;节制资本理念是新三民主义时期提出,与材料内容无关,故 C 选项错误;
材料内容所反映的问题可知,这时期人们实业投资热情提高,而不是降温,故
A.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B. 媒体行业率先启动对外开放 C. 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D. 外来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答案】 C 【解析】 【详解】材料内容体现了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从 1979 年 1 月 4 日 -4 月 17 日期 间,天津日报、上海电视台等媒体行业对牙膏、酒、手表等商品进行广告业务, 开展恢复商业广告到播出的第一条电视商业广告和第一条外商广告等,说明这时 期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故 C 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计划经济体 制的内容,故无法得出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 了这时期媒体行业对各种商品的广告业务从恢复商业广告到播出的第一条电视商 业广告和第一条外商广告等,说明其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没有体现媒体行业率 先启动对外开放的问题,故 B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了这时期媒体的广告业务 内容,没有体现外来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故 D 选项错误。

吉林省吉林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吉林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吉林市普通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调研测试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测试注意: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

24.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

据此可知,分封制A.利于通过地缘政治加强统治B.是典型殷人血缘政治的延续C.加强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 D.是西周时期的官僚体制创新25.“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

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

材料反映了A. 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B. 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C. 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 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26.宋代,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

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这些现象A.源于宋代租佃关系的普遍化B.体现了对社会管理的无序化C.顺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D.表明了“抑商”政策的松弛27.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的学说)被认为缺乏前后一致的完整性。

他的学说破坏性强,建设性弱,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

”李贽学说有如此局限的原因主要是A.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文化钳制 B.李贽缺乏创造的决心和能力C.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 D.没有出现可供他借鉴的思想28.徐中约说:“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

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最能体现文中所述的中国历史时期是A.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B.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C.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D.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29.有关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日本侵略者阻止南京国民政府北伐B.国民政府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围剿C.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大败侵华日军D.中共发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30.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指出,新中国在60年代的经济政策,“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资料,同消费资料一样都是可以流通的商品;物资管理要像商业部门管理商品一样,既要管理,又要搞活。

吉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吉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吉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高三历史★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2. 先秦时期, 周成王“桐叶封弟”;汉末农民义军立一个刘姓放牛娃为君, 说他是刘邦后裔;五代时, 沙陀人李克用本与唐朝李姓宗室无任何血缘关系, 但当他建国时也自号为唐, 以表明其是承唐朝的正统。

古代政治活动中的这类现象表明()A. 君权宗法内涵有重要意义B. 君主获天意认可才能凝聚民心C. 古代民众对明君治国的期盼D. 中央集权意识影响深远3.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历史试卷

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历史试卷

2019——2019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第Ⅰ卷寄语:起点处有许多人,但只有少数人才能到达终点。

一、选择题:(共30道题,每小题2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认真思考,仔细审题。

)1.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灌溉农业时普遍使用的是桔槔工具。

对这一工具制造原理的阐述最有可能出现在:A.《墨经》B.《离骚》C.《甘石星经》D.《春秋》2.秦汉时期,下列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①河套平原②珠江流域③云贵地区④天山南北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④①②3、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这段材料说明司马迁获取史料的重要方式是:A、实地调查B、文献查阅C、道听途说D、考古发掘4、史书记载,南北朝时著名冶金家綦毋怀文的炼钢方法是:“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就是说,选用品位比较高的铁矿石,冶炼出优质生铁,然后,把液态生铁浇注在熟铁上,经过几度熔炼,使铁渗碳成为钢。

这种炼钢方法是指:A.制刀法B.灌钢法C.百炼钢法D.炒钢法5.现在的火箭与中国古代的火箭虽然差异巨大,但原理相近。

如果你要查找火箭作为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翻阅:A.《史记》B.《三国志》C.《旧唐书》D.《明史纪事本末》6.“入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

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北宋后期不得不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考试制度的不公平B.古代经济中心南移C.商品经济的发展D.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7.明太祖朱元璋曾要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曾子等人配享孔庙),将《孟子》斥出“四书”之列。

请判断,孟子的哪一言论最有可能招致明太祖的不满?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与百姓同乐”8.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同时期的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促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因素 B.政治体制 C.市场因素 D.国际因素9.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10.1852年英国一家报纸宣称:“叛乱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大清王朝被推翻,我们的损失将很大。

2019学年吉林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吉林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吉林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B.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2. 光荣革命以后,仍有一些英王掌握实权,其中尤以乔治三世为甚。

在他统治时期,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他的控制。

对这段材料解读无误的是()A.光荣革命的妥协必然导致此后果B.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绝非一蹴而就C.英国首相曾丧失制约君主的能力D.《权利法案》已经变成一纸空文3.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政治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曾说:“习惯于受君主统治的人民,即使偶然获得了自由,也难以维持。

”不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是()①英国光荣革命的胜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③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中国辛亥革命的失败 A.① B.②③ C.②④ D.①④4. 有学者认为:“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首先打垮了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进而剥夺了清帝国的财政税收大权。

”英国“首先打垮了”清朝“白银货币本位”的方式是()A.商品输出 B.鸦片走私C.军事进攻 D.迫签条约5. 鲁迅说:“ 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 以夷制夷’ ,倒是想‘ 以夷制华’ 。

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 以华制华’ 给你看” 。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B.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 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D. 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二、填空题6. 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化市一中2019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月考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9题,共100分,共6页。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年级、班级和学号代码在答题纸上的装订线内填写清楚。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无效。

3.保持卷面、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总计25小题,每小题2分)1.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2.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表示主权的两词组合而成。

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

这一语言现象所表明的历史本质是A.民主这一词汇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 B.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C.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 D.民主一词就是人民掌握主权的意思3.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4.《马赛曲》的歌词“前进,法兰西的儿女们,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公民们,武装起来!用敌人的污血,灌溉我们的田野!….…”歌中的“敌人”是指A.波旁王朝 B.企图复辟的保王党势力C.普奥联军 D.被拿破仑征服的封建势力5.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①开设工厂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

”(《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选拔制”是A.先秦的世袭制 B.汉代的察举制 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D.隋唐的科举制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高度赞扬了我国宋朝时期的成就,“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这里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A.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B.“草市”作用显著,“夜市”比较繁荣C.都市、庙会集会商业繁荣D.“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8.中国古代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A.反对郡县制 B. 反对分封制 C.改革中央官制 D.建立中央集权制9.“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力专一。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这反映出作者①主张重农抑商②倡导无为而治③力求社会稳定④维护农民利益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10.徐光启说:“今北方之吉贝(木棉)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

”这不能反映出A.生产的区域专业化趋势加强 B.原料生产与加工制造业的分离C.区域间长途贩运业的发展D.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11.1948年底,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说:“最初是日本广泛非军事化的旧方针与要把日本建设成为自立国家的新方针产生了矛盾。

”因此,新的“对日占领政策是扶植强有力的日本政府”。

此时美国对日政策改变的影响是①使中国内战中蒋介石败局已定②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③使美国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④不利于根除日本军国主义势力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

”从材料中推断,我国古代大规模修水利应始于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13.某中学进行“三世纪罗马帝国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

其中,场景错误的是A.场景三: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人身伤害B.场景二:原告,一罗马帝国公民;被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案由:追讨欠款C.场景一:原告,一奴隶;被告,一罗马帝国公民案由:要求取得人身自由D.场景四:原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

案由:商业纠纷14.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朋友说过:“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

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B.长征胜利完成C.遵义会议的召开D.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15.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你认为战胜国“更不满意”最可能是A.所获战争赔款太少 B.运往中国的商品滞销C.清政府琢磨不透,不信任外人 D.鸦片输出还处于走私状态16.在我国古代,“六畜”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哪一重要特点A.先民养殖家畜的传统 B.种植业与家畜饲养业相结合C.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 D.“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17.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18.宋高宗对大臣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这段谕旨说明南宋政府A.对官吏知人善任 B.注意减轻人民负担C.重视海外贸易 D.增关税以摆脱财政危机19.《吕氏春秋》载“故丈夫不织而衣,夫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

”《汉书食货志》载“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有关这两段话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这两段话是矛盾的②它们说明男耕女织相辅相成③家庭手工业在小农家庭中占有重要地位④封建剥削造成一些人不劳而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各处调的兵……毫无纪律。

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竞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上述材料A.丑化了清朝军队 B.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C.反映了英军纪律严明 D.能说明清军战败的原因21.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

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从中看出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是①“一战”期间发展迅速②官僚资本控制民族工业③行业多集中于面粉、纺织等轻工业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22.大前提: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小前提:明朝以前农业生产中存在普遍的长工和短工;结论:明代以前农业领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大前提、小前提都正确,结论错误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C.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均错误D.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均正确23.下列表述所体现的经济思想不同于其它几个的是A.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B.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富绅,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C.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齐民要术·序》)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皆本也。

24.“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这表明洋务运动A.能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 B.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 D.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5.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理想在实践中屡屡受挫,根源是A.恶劣的社会环境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C.封建势力的束缚 D.外国资本的挤压第ⅠⅠ卷(材料题,共50分)26.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

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

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

……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

…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

……(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

……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材料四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

……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2分)(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3分)(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

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8分)(4)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你的理解,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阻碍因素还有哪些?(4分)27.阅读下列材料(18分)材料一: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辨机皆致之数万。

——《旧唐书》材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

于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文陵(扬州)当南北大冲。

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唐会要》材料三:唐时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