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4羁旅思乡诗含解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4 羁旅思乡诗羁旅就是漂泊之意。
在诗歌中,用羁旅往往具有无可奈何的意思,也就是说不是主观不回家,而是客观没条件回家。
古代人外出,不是在很短时间就可以回家的,无论得意,或者失意,也无论做官,或者经商,都会久居在外,时间长了,自然会想到家乡及其亲人的。
所以,羁旅诗表达的感情主要有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羁旅之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愤之情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等等。
一、诗歌特点1、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柳中庸《征人怨》。
二、表达方式对于羁旅诗词,在鉴赏中要注意以下方法。
1、情景结合诗人或者主人公在外时间长了,往往会触景生情,产生对家乡和情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鉴赏这类诗歌,表现抓住情与景的结合。
这类诗歌,诗人虽写了“眼中景”,却抒发的是“心中情”比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词作上片前三句是对春景的描绘,后两句转入对离愁的叙写。
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8092801141

宁夏中卫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C. 国家按土地好坏、粮食产量多寡征税,需要借助客观简便的标准量器或衡器来实现。
D. 土地或赋税改革,在井田制开始之后,都兼顾税入的增加、百姓的获益及公平认同。
第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认为农业中国和直接税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度量衡与土地税收制度关系的前提。
B. 文章从人口增加、铁器牛耕使用两方面,分析了井田制这种税收制度受破坏的原因。
C. 文章论述齐国新税收尝试,为度量衡能保证实物税收的适度公平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 文章提出观点后,先分析度量衡器的区别,再论证这种区别对土地税收制度的影响。
古代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国家。
与工商业社会不同,在农业社会统治者基本无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征收商品税,只能从农民那里征收各种形式的直接税。
无论是西周诸侯向天子缴纳的“贡”,还是 A. 如果不是统治者能通过相对精确的度量衡器便利地获得赋税,度量衡器就不会统一。
秦汉之后普遍实行的“田赋”,实际征收的都是农民生产的实物,主要是粮食、丝麻,也有兽皮、 B. 无法井田化的新垦地和难以计量的经济收益,让度器不再能体现看得见的税收公茶叶等各地土特产。
就保证农业社会实物税收的适度和公平而言,度量衡,尤其是“量”和“衡”,平。
先后扮演了至为关键的角色。
所谓关键,并不是说,统治者借此才能获得赋税,而是说相对精确 C. 铁器牛耕让开垦荒地变得容易,可见铁器牛耕对土地税收制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的度量衡,能使民众相信并接受税收的公平合理。
当然,这种税收制度首先要进行一项基础性工用。
作:统一并公道地分配土地。
而“度”正好能确认土地产权,定分止争。
依古人对西周初年井田 D. 社会需求与度量衡的互动关系,推动了土地税收政策乃至古代中国经济制度的变革。
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3咏史怀古诗含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3 咏史怀古诗咏史诗即咏史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通过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诗歌。
在诗歌中,往往是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一、咏史诗的基本类型1、就史事论史事作者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并不置身其中,但在对历史和古人的评价中,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个人取向和感性认识。
这一类型的诗歌,着眼史事,议论引发,将自己的态度诗化地表达出来。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可是对项羽战败自刎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杜牧在诗中写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项羽自刎表现出无限惋惜。
而王安石却道出“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也就是说这样的穷兵黩武的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2、借史事说今事这是咏史怀古诗创作的主流。
作者以一颗忧天下之心,或表现对当世腐政的不满,或表现对国势衰微的感伤,将史实与现实巧妙联系,采取一种婉曲的方式,借古说今,或抒写对国事的忧虑,或唤醒和警策当朝统治集团。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人在作品中劝喻南宋当政者应该像项羽那样宁死也不要逃到江东,收复国土,恢复中原,这可以说是借古讽今的杰作。
如,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昔对比之中,六朝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自然产生怀古伤今的情结。
在鉴赏过程中,要注意从史事描述、意象的选择以及语势的倾向上去判断作者是意在“讽”(讽喻)还是意在“伤”。
3、以史事言情志诗人将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寄托于历史人物,借以抒情明志。
重庆市2019-2020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统一将答题卡收回(试题卷由学生保存,以备评讲)。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代中国从天圆地方“天下”进入地球“天下”以来,传入了西方“人性恶”的人类哲学思想,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因为人性本源是恶的,因此必须配之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这种关于“人性恶”的人类哲学观点,中国其实在春秋战国时代早已有之,代表人物便是诸子百家之一的荀子。
荀子持“人性恶”观点,而同时代的孟子则持“人性善”的观点。
中国古代历史的各种哲学流派,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按故往历史中国十分惯常的思维中的“大是大非”的原则来看,人性的善与恶,是两个绝然相反的人类社会哲学元素,荀子与孟子应被归为两个不同的学说流派。
但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学术却把两位持泾渭分明哲学观点的人,同称为“儒家”。
不知两位已作古二千多年的大学者会不会在黄土之下跃骨而起?仔细想来,把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们归于“一家”的文化现象,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情理之中。
中国数千年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与行政一统论相匹配的学术一元论,也就不得不把为华夏人类思想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各流派人物都归入相同的彀中。
在归入“一家”之后,再予以分门别类,作内部清算,谓之“一家”之内的不同“路线斗争”,再或逐“师门”,斥之学术叛徒、学术内奸。
那个时代的这种学术的历史发展逻辑,同样与封建社会一统皇权独裁之下的“羁縻”臣僚、清算各派臣僚的行政制度,完全匹配。
但显然,两者本来就不在一个学术流派中,而这正是符合近代以来人们认同的人类历史“学术多元论”观点的。
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从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向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包括经济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的“多元”,何必纳入一家?它实质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丰富多彩性。
2019届湖北省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湖北省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后面题目。
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
这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
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
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
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
比如闽地的南音、云南的纳西古乐,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
一般的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
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
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
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民间艺术产生根本性的冲击。
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那些摆在旅游景点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真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
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
那种自发的、纯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不见了。
代之以涂红抹绿,添金加银,着力于对主顾的招徕与诱惑。
它的特色被无度地夸张着,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
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KS5U 高考】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C.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就是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
D.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精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复读班) (新版)新人教版
![[精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复读班)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7b94e669dc5022aaea00d2.png)
2019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复读班)考试范围:高考范围考试时间:2018.9.27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班级、考生号、学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3.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②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 (1)

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60分日期:2018.10(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卷上)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竹是什么呢?竹本固,不▲;竹性直,不▲;竹心空,不▲;竹节贞,不改志向,所以,竹是君子的化身。
A.通权达变趋炎附势见异思迁B.见异思迁趋炎附势刚愎狭隘C.趋炎附势通权达变刚愎狭隘D.刚愎狭隘见异思迁通权达变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
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
▲①现在我要读的书太多,深感时间有限。
②我出国留学的时候,父亲买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满了我行箧的一半空间,我在外国混了几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带了回来。
③史书也很重要。
④我披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
⑤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气读了“通鉴”一遍。
⑥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如今年过八十,还没有接触过易经,说来惭愧。
A.①④③②⑤⑥B.④⑥①⑤③②C.④⑥③②⑤①D.①④②⑤③⑥3.下列诗句所描写的内容与对应的活动不相符的是()A.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围棋B.车马尚存周战法,偏裨兼备汉宫名——象棋C.一儿攀肩猿上枝,一儿接臂倒立之——攀爬D.偶然得藉微风力,却要旁人仰面看——放风筝4.对下面这段文字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与相声在传媒中的冷清相比,周末相声俱乐部的火爆与人气,颇耐人寻味。
在民众中诞生和成长的艺术,只有回到群众、回归生活,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
这种回归,如果没有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与切磋,失去了舞台的实践和锤炼,没有观众心领神会的捧腹大笑和心心相印的理解沟通,是不会达到的。
A.生活实践是相声创作的源泉。
B.传统的相声表演形式亟须改变。
C.回归观众是相声俱乐部火爆的原因。
D.相声只有重返民间舞台才能重获新生。
5. 对漫画的寓意,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工作态度重要,工作能力更重要B.保护动物,不能一味地、无休止地攫取C.因循守旧,不知创新,只能劳而无功D.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要尊重客观规律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涂清楚。
2.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共9分)。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高阶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电影、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
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
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
今年初,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AI伦理研究计划,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
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
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
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
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自蔡映洁《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领域能够获得蓬勃发展,这是可以预见的。
B.近年来,各种不同形式的作品不断探讨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引发大众广泛关注。
C.“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的事实,充分说明人工智能的智慧已经超过了人类。
D.在规范高阶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挥着比西方文明更为重要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联系国内外现实分析论证,最后进行总结。
B.本文在论证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使文章有较强的说服力。
C.本文写到了作家韩少功的假设,是为了强调人工智能应是人性于人类的工具。
D.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前景,作者一方面表现出乐观和期望,同时态度又比较谨慎。
B.一些综艺节目为博取观众眼球,人为渲染一种人机对立的紧张气氛,其做法是不可取的。
C.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行将到来,对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探讨也应该提上日程。
D.不管人工智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它永远会是服务人类的工具,这已成为人们的一项共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共3小题,共15分)。
老夫老妻冯骥才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子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
老婆子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
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
老婆子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一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
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
老婆子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打落地上。
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
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
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
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好像节气一进“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
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
可是……老头儿也总该回来了。
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
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
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竞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正下得紧。
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
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
⑦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
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
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
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
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土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
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
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
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
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总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
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她想到楼上邻居李老头,文化大革命初期老伴被折磨死了。
尽管有个女儿婚后还同他住在一起,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
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年轻人和老年人总是有距离的。
年轻人应该和年轻人在一起玩,老人得有老人为伴。
⑩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
四十多年两人如同形影紧紧相随。
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11)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
只有先回去,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
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12)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
地上的瓷片都被扫净了。
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
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
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13)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
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对老夫妻吵架不止一次,但妻子在家强势,每次都是老头气得离家出走,小说结尾老头“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的细节正说明了这一点。
B.小说选择老夫老妻为对象,选择“吵架”这一生活小事为冲突点,正是要歌颂真挚感情的伟大,可贵。
C.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但又使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来说明他们是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的,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D.老婆儿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妇女形象,她生性好强,性情急躁,但又重情重义,还善于反省。
5.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儿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叙述。
(6分)6.结合文中第⑥段对“雪”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共3小题,共12分)。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外卖市场日益火爆,大量的餐饮包装垃圾也随之产生。
塑料或发泡餐盒、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构成了外卖垃圾的主要部分。
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白领对记者表示,带饭的时间成本太高,去外面餐馆吃又太贵;现在外卖商家有很多优惠,一般都比去餐馆吃便宜,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知道叫外卖会造成一些“白色污染”,但也难以抵抗外卖便宜、方便、快捷的诱惑。
大量的外卖垃圾让保洁员们叫苦不迭。
每天午餐过后,单位的垃圾桶里差不多都堆满了餐盒、塑料袋、一次性筷子等外卖垃圾,要处理这些垃圾,着实令人头疼。
而这些外卖垃圾,基本没有人回收,只能当生活垃圾处理掉。
“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很快,订外卖就是为了图方便,但是可能很少人意识到外卖垃圾问题。
”某送餐员对记者表示,有的顾客即使在家可以用家里的筷子,也会因为外卖里没有配筷子而进行投诉。
各家外卖平台的订单量正在快速增长,而这也意味着外卖垃圾也在不断增加。
对于外卖垃圾的数量,虽然目前并没有权威统计数据,但可从外卖平台的订单量窥一斑而知全豹。
根据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等公布的数据,这三家外卖平台的日订单量大概在700万单左右,粗略计算,按照每单外卖用1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0.06平方米计算,每天所用的塑料袋可覆盖42万平方米,大约相当于59个足球场,大约15天即可覆盖一个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