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详解和示例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详解和示例
2、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3、排比
1、定义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的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
③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第二种】有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谚语)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书本中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五十句摘抄超短

书本中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五十句摘抄超短

书本中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五十句摘抄超短书本中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五十句摘抄超短1. 比喻句: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2. 拟人句:树枝在风中翩翩起舞,仿佛在歌颂春天的到来。

3. 夸张句:这道菜美得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

4. 比喻句:她的眼睛像一汪清泉,明澈见底。

5. 拟人句:小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晃着,像在跳着自己的舞蹈。

6. 夸张句:这次演出简直是惊艳到了极致,让人目瞪口呆。

7. 比喻句:他的声音像悠扬的琴音,动听动人。

8. 拟人句:月亮像一位害羞的姑娘,躲在云层后面不愿露面。

9. 夸张句:这个消息传得飞快,简直比闪电还快。

10. 比喻句:他的头发又黑又亮,像一团乌云。

11. 拟人句:风儿轻轻地拨动着小草的头发,好像在给它梳妆打扮。

12. 夸张句: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简直吓得魂飞魄散。

13. 比喻句:她的眼睛噙满了泪水,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

14. 拟人句:晨曦轻轻唤醒了大地,让万物都苏醒过来。

15. 夸张句:这次比赛的气氛火爆得简直像一场热闹的庙会。

16. 比喻句:他的笑声如同一泓清泉,让人心旷神怡。

17. 拟人句:太阳挂在天空中,像一位老者在慈祥地注视着世界。

18. 夸张句:这次考试简直难到了让人抓狂。

19. 比喻句:她的眼眸如明亮的星星,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20. 拟人句:小河潺潺流过,仿佛在低语着自己的故事。

21. 夸张句:这个惊喜简直是让我喜出望外。

22. 比喻句:他的声音像一阵春风,轻柔而温暖。

23. 拟人句:大树摇曳着枝叶,好像在和风儿共舞。

24. 夸张句:这次演讲简直让人受益匪浅,叹为观止。

25. 比喻句:她的微笑如同一束阳光,温暖人心。

26. 拟人句:雨打在窗户上,像是在敲着窗户轻轻呼唤。

27. 夸张句:这个成绩简直是惊天动地,让人瞠目结舌。

28. 比喻句:他的话语如同一泓清泉,洗涤着人的心灵。

29. 拟人句: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仿佛在跳着自己的小舞蹈。

30. 夸张句:这场雨下得简直是倾盆而下,让人措手不及。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修辞手法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天陈老师就讲一讲其中四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1 、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一、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例句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

1.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1)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2)分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④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⑤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3)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4)例句:①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②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③夏天,石榴树像蝴蝶张开翅膀一样张开了那一朵朵小花苞。

2.比拟(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一、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二、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三、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四、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五、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六、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七、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8种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借代、设问、反问、引用、双关、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用典、呼告、通感、反语、互文、寄寓。

具体作用如下:1、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

2、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4、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5、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7、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9、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10、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11、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12、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13、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是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答题方法:言简意丰,以简洁的文字营造了+意境,表达了+思想感情。

14、呼告: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直接呼唤,并且和他说起话来的修饰手法。

作用: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15、通感: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16、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17、互文:互文,也叫互辞,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18、寄寓: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集中表现。

有托物(事/人)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人)抒情等多种方式。

六种修辞手法

六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演讲和书面表达中,运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技巧,以达到强调、揭示、美化、感染等艺术效果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六种,分别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仗和设问。

1. 比喻:比喻是一种将两种本质上不同的事物或现象,在某一方面具有相似性的基础上,用一种事物来形象地描绘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事物形象生动,增强表达效果。

2.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人的思想、情感、行为等特性赋予非人类事物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非人类事物具有人的生活气息,拉近人与物的距离,增强表达的艺术性。

3. 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或现象的夸大事实,使其更突出、鲜明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强调某种情感,使表达更具感染力。

4. 排比:排比是一种将同类事物或相对事物依次排列,形成韵律美和节奏感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使句子结构紧凑,表达鲜明,具有强烈的说服力。

5. 对仗:对仗是一种将相对的事物或现象,在词性、词义、语音、字形等方面进行对称排列的修辞手法。

对仗可以使句子和谐统一,具有形式美和韵律感。

6. 设问:设问是一种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通过设问引导读者或听众思考问题,强化表达效果。

设问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突出问题的核心,使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西游记比喻,夸张,拟人的句子

西游记比喻,夸张,拟人的句子

西游记比喻,夸张,拟人的句子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魔幻色彩的古典小说,它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和拟人。

以下是几个例子:
1. 比喻:
“这猴子就像一块热炭,跳过来跳过去,总是不停歇。

”(形容孙悟空的活跃)
“那妖精一见到唐僧,眼睛都绿了,就像饿狼一般扑了过来。

”(形容妖精的凶狠)
2. 夸张:
“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一眨眼就飞到了天边。

”(形容孙悟空的飞行速度之快)
“那妖怪口吐火焰,烤得地面都热得要冒烟了。

”(形容火焰的温度高)3. 拟人:
“那猴子在树上嬉戏玩耍,好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将猴子拟人化)“那莲花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宛如一位轻盈的舞者。

”(将莲花拟人化)
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使《西游记》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还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①我说你猜:听老师读句子,准确猜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拟人)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
4.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排比)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
6.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借代)
7.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反问)
8.他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吗?是的,他是。

(设问)
②我讲你忆:伴随老师所讲的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调动以前学习的记忆,巩固所学。

修辞手法一:比喻
教学目标:
一、了解比喻的特点及运用比喻的方法
二、学习运用比喻构造句子
教学设计:
通过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比较,认识运用比喻句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

引导学生讨论了解比喻的特点及其运用比喻的方法,通过练习,学习运用比喻句。

教学内容:
1.引入比喻句
2.比喻句的定义、作用、组成
比喻句定义: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表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作用: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易于接受;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比喻句的组成:一般有本体、喻体、比喻词。

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把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作“比喻词”。

“比喻词”有:好像、像、如同、好似等
(认识比喻句,分析比喻句的组成,分辨比喻句
例如:“孔雀那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本体:尾巴;喻体:大扇子;比喻词:像。

练习:仿照例句,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A.弯弯的月亮好像一条小船。

B.岁月就像一把杀猪刀。

3.了解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区别
(1)引导:在阅读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些句子,句中虽然也有“像”、“好像”等词语,但不是比喻句,这些非比喻句成了迷惑我们判断真正“比喻句”的敌人。

要牢记不能将比喻词语作为判断比喻句的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

如:“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摘来的一样。

”“画的荷花”和“从湖里摘来的荷花”之间只是简单的像,不是比喻。

又如:“猫头鹰的耳朵很特别,好像一对立起来的猫耳朵。

”“猫头鹰的耳朵”和“猫耳朵”之间是事实上的相像,不是比喻。

又如:“我长得像范冰冰。

”作比较,不是比喻
又如:这天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了。

表示推测,不是比喻
而“树叶在空中飞舞,像蝴蝶一样。

”用“树叶”(本体)和“蝴蝶”(喻体)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很相似来作比,它们之间用“像”(比喻词)来连接,此句是比喻句。

又如:我们班有很多小帅哥,像A,B 表列举,不是比喻
(2)小结: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感情要鲜明
例如:
①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

②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的一株红髙梁那样纯朴可爱。

例①写的是鬼子军官,例②写的是我们的战士,一恨一爱,感情鲜明。

B.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妹妹快活的好像林中的小鸟。

妹妹和小鸟是不同类的,但却有相同点:快活。

C.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悉,运用比喻时力求在构思上创新。

例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

“瞌睡人的眼”是熟悉的,用来形容昏暗、微弱的灯光,十分巧妙。

D.采用什么方法能想到具有相似点的喻体?联想:通过一个事物,想到与之相类似的另一个事物。

母爱是黑夜里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那么从母爱为什么能想到明星呢?那这个联想是凭空来的吗?不是,这个需要我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丰富的知识,因此我们平时多读书,多观察,多练习、多思考。

才能写出好的比喻句,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练习:判断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打“√”。

(1)一片片晚霞,倒映在小河里,好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

( )
(2)王宁长得很像他的爸爸。

( )
(3)太阳像个忠实的向导,在空中给你指点方向。

( )
(4)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 )
(5)小草在大雨中剧烈地摇晃着,好像要折断腰似的。

( )
4. 比喻句的分类
比喻句的类型:明喻、暗喻、隐喻(借喻)
下面我们来看这几个例句:
(1)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当中。

明喻
(2)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中给你指引方向。

暗喻:本体和喻体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本体是喻体,喻词常常由表判断的词是、成为、变为这些词来充当。

(3)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双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修辞手法二:拟人
教学目标:
一、了解拟人的特点及运用拟人的方法
二、学习运用拟人构造句子
教学内容:
1.引入拟人修辞手法
2.拟人的定义、作用、运用形式、特点
定义:就是用写人的词来写物,这种手法也叫“人格化”。

作用:可以形象地写出事物特征,使文章变得生动,使事物具有了人物的感情又容易理解。

运用形式:
①把动物拟人化。

如:海底的动物在窃窃私语。

②把植物拟人化。

如:小草在风中跳舞。

③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如:黄河在咆哮。

拟人句有三个特点:
①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
②不能出现比喻词;
③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断一断:判断以下句子是不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练一练:将下列句子改成拟人句
1.水稻成熟了。

2.河水哗啦啦地流着。

3.一阵春风吹过草地。

修辞手法三:夸张
教学目标:
一、了解夸张的特点及运用夸张的方法
二、学习运用夸张构造句子
教学内容:
1.引入夸张修辞手法
【夸张句一】
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火箭样飞翔。

【夸张句二】
飞机以飞碟的速度在蓝天轨道上狂奔着。

【夸张句三】
他一点胃口都没有,饭没入口,人就饱了。

【夸张句四】
我的心像刀绞一样疼。

【夸张句五】
重重如果摔一跤,几个举重队员都搬不起他,只能用起重机吊起来。

【夸张句六】
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
【夸张句七】
这橘子酸得我牙都快掉了。

2.夸张的定义、作用、分类
定义:为了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突出某种事物的本质特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作艺术上的渲染,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夸张。

作用:夸张句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分类:
①扩大夸张:
为了达到生动幽默效果,我们往往人为拔高事物特点,使之更高,更强,更快,更多,甚至达到排山倒海、翻天覆地的神奇效果。

我们先看《景阳冈》中夸张手法的运用:“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课文把老虎的吼声惟妙惟肖地写出来了。

这种在古诗中我
们经常能看到它的踪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例如在《我能行》中,“我捋起袖口,将锅凑到水龙头,冲满水,然后张开“如来神掌”先给它来一招“倒转乾坤”,再来招“天昏地暗”,最后来个“荡气回肠”。

一番折腾,累得我“气喘如牛”。


②缩小夸张:
缩小夸张与扩大夸张相反,这类夸张是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处说,使之更低、更弱、更慢、更少,达到数倍缩小作用。

如“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就是缩小夸张的使用。

又如毛主席在《长征》中写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把五岭山、乌蒙山分别视为细浪、泥丸,藐视它的小,突出红军的高大光辉形象。

许多影视、文学作品大量地使用缩小夸张,甚至把人缩小成比蚂蚁还小的人,从而展开神奇的故事。

③超前夸张:
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


夸张句的练习:
1、考场上静得很。

2、寒风吹到脸上很疼。

3、天安门广场可大了。

4、小溪里的水清得很。

5、大海里的鱼非常多。

6、我们村口有一口古井占了村口很小一块地方。

7、花园里的花真香。

8、他十分愤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