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修辞复习题比喻、夸张、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及答案一、1.夸张2.拟人3.比喻4.对偶5.反问6.夸张7.拟人8.比喻9.比喻二、1.比喻、排比2.拟人、设问3.夸张、拟人4.拟人、比喻5.比喻、夸张三、1.反问句(浪费也是犯罪吗?)2.反问句(浪费怎么不是犯罪?)3.设问句(勤学好问怎么会是错误的呢?)4.这学期他为什么进步得这么快?全是勤奋努力吗?5.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会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所以一切都靠人们的辛勤劳动。

1.A。

比喻拟人排比对偶2.A。

XXX飞架之处,昔日的交通梗塞长蛇阵不见了。

使用的修辞方法为比喻。

3.D。

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没有使用修辞方法。

4.A。

犹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5.A。

排比。

突出了XXX的鲜艳美丽。

6.C。

比喻拟人夸张。

4、夸张5、比喻6、拟人7、反问8、比喻9、A10、B11、C三、1、老师倾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2、树枝上的鸟儿欢快地跳跃着。

3、这个碗重得简直无法托起。

4、天上的星星仿佛在与我们眨眼相互问候。

5、树叶如此绿油油,仿佛涂上了厚厚的绿漆。

6、他究竟是何许人也,能够赢得我如此敬佩?7、XXX难道不是钟爱语文吗?8、荷叶上的水珠宛如一颗颗晶莹的珍珠在滚动。

四、略五、1、老师是我们的园丁,用心血浇灌我们成长。

2、树枝上的鸟儿欢快地舞蹈着。

3、这个碗重得简直像一座大山,难以移动。

4、天上的星星仿佛在与我们眨眼相互问候。

5、树叶绿得如同涂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漆。

6、他究竟是何许人也,让我如此敬佩?7、XXX难道不是钟情于语文吗?8、荷叶上的水珠仿佛是一颗颗珍珠在滚动。

对于一篇文章的修改,需要注意的是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被删除,同时可以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来改写每段话。

比喻、拟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喻和拟人是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将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更具体的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如,我们常说“时间就像一把杀猪刀”,这样的比喻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的残酷和无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中带修辞方法与说明方法的句子归类复习、练习(超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中带修辞方法与说明方法的句子归类复习、练习(超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中带修辞方法与说明方法的句子归类复习、练习(超全)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带有修辞的句子与说明方法的句子归类及练(超全)一、修辞方法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偶等。

(一)比喻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如、般、似的、是、成了、变成”等。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4、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5、小小的花苞圆圆地,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6、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7、立刻,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勇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8、天安门广场曾经成了人的陆地,红旗翻去动,像海上的波浪。

9、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10、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低贱钢铁巨人一样。

11、桌面上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12、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13、山洪狂嗥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14、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15、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6、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和蔼可亲。

17、玉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18、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二)拟人定义: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品德化,将本来不具有人动作和豪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豪情的模样。

119、仿写譬喻句: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及练习(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及练习(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

语文专题(一) : 修辞方法例子:1、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2、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3、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4、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

5、太阳好像红气球。

把太阳比喻红气球把红气球比作太阳练习一:1、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2、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3、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4、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

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5、小兴安岭真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啊!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6、小姑娘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

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练习二: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X”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0、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三:把下列句子改成比喻句。

例:1秋天的落叶落下来。

秋天的落叶好像一群蝴蝶在空中飞舞。

2北极星挂在夜空。

北极星像指路灯一样挂在夜空。

3弟弟的脸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天上的朵朵白云东游西荡。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解析与练习题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解析与练习题

小学常用修辞手法与练习题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会不会用修辞还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好坏,小学语文必学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小学语文各类修辞手法详细讲解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小学语文各类修辞手法详细讲解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小学语文各类修辞手法详细讲解专项练习题(附答案)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和反问等。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也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后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后的作用,而孩子对这类题似乎难以应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修辞手法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放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比喻、夸张、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练习及答案

比喻、夸张、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练习及答案

比喻、夸张、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练习及答案能力要求1、了解比喻、夸张、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表达中的作用。

2、能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改写句子。

要点串讲修辞方法是我们在阅读和习作中经常遇到和用到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能使语言文字表达得更准确、鲜明和生动,有效地提高表达效果。

在小学阶段,同学们主要接触到了比喻、夸张、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

在平时的阅读中你们是否注意到了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1、比喻。

比喻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使本体和喻体发生相比关系的词叫比喻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但是在学习中,有些同学一看到句子中出现“好象、仿佛”,就误认为是比喻句。

比如“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虽然有“好像”一词,但它表示的是联想,没有把两种事物做比,所以不是比喻句。

那么究竟怎么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大家只要注意这两点就行了: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2、拟人。

拟人是把没有生命的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具有人的动作、思想和情感。

如:“河水唱着欢歌,流进稻田,流进菜园”。

运用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活泼生动,富有情趣。

3、排比。

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贯的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连起来。

运用得当可以增强语气,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如:“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4、夸张。

夸张就是把所要描写的人或事物的特点夸大形容,使它超出事实好多倍,正如电影上利用放大镜头来表现一个精彩的表情一样。

如:“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故意夸大将军生气的表现,既使句子变得新奇而扣人心弦,又突出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伟大品质。

六年级 下册语文复习试题 - 修辞手法专项训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 下册语文复习试题 - 修辞手法专项训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修辞手法专项训练【专题解说】: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七种: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

要能认识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在句子中辨别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并能在说话和习作中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考点归纳】【考点剖析】例一(认识常用的修辞手法):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这一池秋水犹如一面明镜。

(比喻)B.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对偶)C.谁乘“神五”游太空?唯有英雄杨利伟。

(反问)D.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出来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堵着气又自个儿脑去了。

(拟人)一、读下列句子,指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人需要真理,就像庄稼需要阳光、雨露才能生长、开花、结果一样。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3.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印第安人喜爱雨后清风的气息,喜爱它拂过水面的声音,喜爱风中飘来的松脂的幽香。

()5.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6.是谁创造了世界?是劳动人民。

()7.谁说不是劳动人民创造了世界呢?()8.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二、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项是()(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像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1)对偶、比喻(2)比喻(3)引用、比喻(4)比喻B.(1)对偶、讽刺(2)比喻(3)引用、夸张(4)比喻C.(1)夸张、比喻(2)比喻(3)引用、比喻(4)夸张D.(1)对偶、夸张(2)夸张(3)引用、比喻(4)象征三、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地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动。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含答案)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含答案)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含答案)1. 比喻: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打比方的双方要有共同特征。

2. 拟人: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 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 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 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 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7. 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或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修辞专项练习及答案一、判断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 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 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 这件事怎么不是你的错呢?()6.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 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 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1. 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 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3. 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 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修辞复习题比喻、夸张、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练习题及答案能力要求1、了解比喻、夸张、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表达中的作用。

2、能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改写句子。

要点串讲修辞方法是我们在阅读和习作中经常遇到和用到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能使语言文字表达得更准确、鲜明和生动,有效地提高表达效果。

在小学阶段,同学们主要接触到了比喻、夸张、拟人、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

在平时的阅读中你们是否注意到了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1、比喻。

比喻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作比喻的事物叫喻体;使本体和喻体发生相比关系的词叫比喻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但是在学习中,有些同学一看到句子中出现“好象、仿佛”,就误认为是比喻句。

比如“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虽然有“好像”一词,但它表示的是联想,没有把两种事物做比,所以不是比喻句。

那么究竟怎么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大家只要注意这两点就行了: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2、拟人。

拟人是把没有生命的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具有人的动作、思想和情感。

如:“河水唱着欢歌,流进稻田,流进菜园”。

运用这种写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活泼生动,富有情趣。

3、排比。

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贯的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连起来。

运用得当可以增强语气,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如:“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4、夸张。

夸张就是把所要描写的人或事物的特点夸大形容,使它超出事实好多倍,正如电影上利用放大镜头来表现一个精彩的表情一样。

如:“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故意夸大将军生气的表现,既使句子变得新奇而扣人心弦,又突出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伟大品质。

但是同学们要注意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它也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5、反问和设问。

反问是“问中有答”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而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它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其实很多时候有些文章还有修辞方法连用和兼用的情况,如比喻和拟人的连用,比喻和夸张的连用,排比和拟人的兼用等等。

这些情况在以后的阅读和习作中大家还会经常遇到。

例题解析例1、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吗?对的打“√”错的打“×”请说出你的理由。

1、太阳升起来了,像个害羞的新娘,露出了红红的脸蛋。

()2、他像王红一样马马虎虎。

()3、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像这样大的榕树还是第一次看见。

【分析】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掌握前面说的那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句1把太阳升起来的样子比作害羞的新娘,这是两种不同的事物,而且它们在神态上很相似的。

所以是比喻句。

句2中的“他”和“王红”都是人,不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所以不能构成比喻。

句3并没有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里的“像”只是“比如”的意思。

【解】1、√。

2、×。

3、×例1、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修辞方法?1、刺猬缩成一团,像个刺儿球。

2、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3、一阵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5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草,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分析】每种修辞方法都各有特点,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能使句子更形象、更生动。

句1把“刺猬”比作“刺儿球”,因为它们在形状上都是圆圆的,很相似。

句2有点复杂,这是把“心中的压力”比作了“一块大石头”,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是通过读句子,仔细琢磨,我们也不难发现。

在阅读时同学们要注意这类比喻手法。

句3是《荷花》中的句子。

句中把荷花随风摆动的样子想成人在“舞蹈”,把蜻蜓飞行和小鱼的游走也赋予人的情感,一方面写出了荷花池动态的美,另一方面也用小动物为荷花池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情趣。

句4是《长征》中的句子,把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说成是翻腾的细小的波浪,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看作是小泥丸在脚下滚过。

故意缩小它们是为了突出红军豪迈的气魄。

句5用四个结构相同,内容相近的短语写出了养花的乐趣。

【解】句1和句2都是比喻;句3是拟人;句4是夸张;句5是排比。

例2、你能把下面的句子按要求补充完整吗?1、敌人的手就像(),扭着雨来的耳朵向两边拉。

(改成比喻句)2、树上的小鸟()(改成拟人句)【分析】这是用修辞方法改写句子的练习。

同学们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但要注意不同方法的恰当运用。

句1是《小英雄雨来》中的句子,你可以想象一下敌人当时的神态,看敌人凶狠、气急败坏的样子像什么?可以参照原文,也可以自己想象。

句2你可以把小鸟的神态、动作或叫声想象成人的样子进行描写。

【解】1、敌人的手就像(铁钳一样),扭着雨来的耳朵向两边拉。

2、树上的小鸟(快活地叫着,好像让同伴来分享它的快乐。

)例4、比较下面两组句子,想想每个句子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2、这是伟大的奇观。

【分析】相同的句子采用了修辞方法之后表达效果明显不同,从这个范例中同学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修辞方法的作用。

这两句话都是说这是伟大的奇观,意思一样,但表达的语气不同。

句1是用否定的疑问表示肯定的语气,语气很强烈。

句2是直接陈述的语气。

【解】句1是反问的语气。

句2是陈述句。

专题测试1、读下面的句子,并完成句后的填空。

(1)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把比做。

(2)读书必须如采蜜一样,采过很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把比做。

(3)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的跳跃不定。

把比做。

(4)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平台上弹琴。

这句话中把当做人来写,它会。

(5)白杨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句话中把当做人来写,它有的品质。

(6)地球是无私的,它为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这句话中把当做人来写,它有品质。

它会。

2、读下面的句子,判断它是不是比喻句,对的打“∨”,错的打“×”。

(1)敌人竟然使用了燃烧弹,邱少云的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2)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录等。

()(3)几朵绒毛似的白轻轻地掠过去。

()(4)花儿好像在朝我点头微笑。

()(5)钢琴声像开始时一样,悄然地消失了。

()(6)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似的。

()3、下面的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3)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

()(4)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我们的宗旨是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5)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6)人民教师是培育人才的园丁,他们的劳动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

()(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8)芦苇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9)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纳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10)高粱笑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4、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修辞方法运用不当的是()A、小刚一提起妈妈,眼泪就像自来水一样喷射出来。

B、月光如水般倾泻下来。

C、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

D、这样的服务态度怎能让人忍受呢?(2)下列句子那句语气最强烈的是()A、谁说这本书是他的?B、这本书不是他的。

C、这本书不能不是他的。

D、这本书是他的。

(3)“像”字作用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A、他长得真像他的妈妈吗?B、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C、肩上的煤筐来回晃动,像是打秋千。

D、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

5、比较下面三组句子,说说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A、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B、大白鹅高兴地唱着歌,蹒跚着向我们走来。

大白鹅向我们走来。

C、我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6、有很多古诗和成语中也运用了修辞方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是夸张,“若隐若现”是比喻,“天愁地惨”是拟人。

请你也来写一写。

成语类:比喻()夸张()拟人()古诗类:()()()()()拔高练习1、下面的句段中都使用了两种以上的修辞方法,你知道吗?(1)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睁开眼睛,欣喜地开放着。

()(2)春天的雨像牛毛,像细丝,像绣花针。

()(3)这种像棉团似的云是什么?哦,原来是积雨云。

()(4)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海边的浪花吗?()(5)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6)每当秋末冬初,柿树叶渐渐落光,一眼望去,圆溜溜的柿子,像许许多多的红灯笼挂满了枝头,你想,枫树哪有这一手呢?()2、按要求用修辞方法写句子。

(1)弯弯的月亮犹如()。

(比喻)(2)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

(改成反问句)()(3)树叶在风中飘来飘去。

拟人句()比喻句()(4)任意写一个排比句,突出教师的伟大品质。

3、阅读下面这段话,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溪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

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呀。

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在松影下开着各种的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的身上。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修辞方法,从词语()可以看出来。

(2)文中加着重号的部分是把修辞方法()和()融合在一起。

作者首先赋予大兴安岭以美女的思想行为:()这是拟人。

冒号后面既用(),又用()。

其中把()比做“绣花鞋”,同时还用“()”字赋予了人的动作。

这些修辞方法的连用和兼用,把大兴安岭的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活灵活现的形象美感。

参考答案:第六讲修辞方法专题测试1、(1)湖面镜子(2)读书采蜜(3)浪涛顽皮的小孩(4)蟋蟀弹琴(5)白杨坚强,不软弱,不动摇(6)地球他有慷慨的品质,会提供矿产资源。

2、(1)√(2)×(3)√(4)×(5)×(6)×3、(1)夸张(2)反问(3)拟人(4)设问(5)反问(6)比喻(7)夸张(8)排比(9)设问(10)夸张4、(1)A(2)A(3)A5、略6、成语类:比喻:势如破竹、如火如荼;夸张:海枯石烂、一日千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