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分析
中国与东盟纺织服装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作者: 李立民 刘誉翕
作者机构: 广西大学商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东南亚纵横
页码: 22-2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7期
主题词: 纺织服装贸易 中国 东盟
摘要:中国与东盟双边纺织服装贸易规模不大,但连年增长,增速较快,中国保持顺差.产品结构以纺织品和中间产品为主,市场较集中,中国对东盟纺织服装出口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国市场,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进口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国家市场,所占份额不大,但逐年上升.中国和东盟纺织服装贸易前景良好,市场容量扩大,但也面临竞争性考验,需要分工合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影响

税 降到 28 零 关税 的产 品已占目前 中国和 东 盟贸易产品 _%,
总额的 9 %。 5 来自2 0 年 中国与东 盟 1 07 0国签署了 服务贸易协议 ,
2 0 年最终 签署了 投资协议 , 志 自由贸易将 在2 1年 09 标 00
1 日全面建 成。 B1 1 . 东盟纺 织品服 装进 口关税 .1 1
自由化 , 这意味 着 中国与东 盟 l 国经贸合作进 入全新 的发 0
展 时期。
议》( 简称 货物 贸易协议 , 05 B中国 一东盟 自由贸 ) 2 0年7
易区 货物 贸易协议 )降税计 划开 始实 施 。 0 9 , ) 2 0 年 中国对 原产于东 盟 的协 定税率 相对 于最 惠 国税 率平均优 惠幅度约
1 中国与东盟贸易现状
1 1 中国 一东盟 自由贸易 区的建立 .
20年l 01 1 月在文 莱举 行的东盟首脑会议期 问, 中国和 1 0 个东盟成 员国宣布在 1 0年内建成 自 由贸易区的战略 目 。 标
2 0 年 中国与东 盟启动 自由贸易 区的谈判 , 0 2 1月 02 20 年 1
0nJ n 1 Ch n n EAN r eT a eAr a( a , ia a d AS F e rd e CAF A)wa sa ls e , ih la st T se tb ih d wh c e d o a
lb r l a i n d v l pi g p ro o i t r lg o r d . e v c r d n n e t e t i e a i t e e o n e i d f r b l e a o dst a e s r i e ta e a d i v sm n .CAFT i z o a A s
2023年世界经济与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形势展望

2023 中国纺织125推升了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规模。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连续第三年超过3000亿美元,出口总额达3409.5亿美元,同比增长2.5%。
但实际出口数量在下半年出现逐步下降趋势。
9月以来,纺织品服装单月出口额连续为负,累计增速降至个位数水平并持续放缓,需求疲弱态势逐渐显现。
从出口产品结构看,东南亚、南亚纺织供应链持续恢复,成为我国纱线、面料等产业链配套产品出口的主要增长动力,2022年我国共出口纺织品1568.4亿美元,同比增长1.4%,增速较2021年回升5.5个百分点,占全行业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
服装出口金额为1841.1亿美元,同比增长3.4%,增速较2021年回落20.7个百分点,占全行业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至54%。
从出口市场结构看,“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带动作用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贸易复苏进程艰难曲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相互交织,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运转不畅、终端需求增长放缓、通胀水平推高等压力席卷而来。
2022年初俄乌冲突爆发后美欧宣布对俄罗斯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不仅为俄罗斯发展前景蒙上阴影,也造成全球范围内粮食、能源等大宗商品供给“滑坡”,半导体、汽车等领域供应链受到较为明显的冲击,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金融市场脆弱性随之暴露。
大宗商品供给短缺推升全球通货膨胀压力,美欧主要发达经济体能源价格飙升,生活成本涨幅达到近40年来的最高水平。
为遏制通胀压力,发达经济体启动激进的加息节奏,居民消费、企业投资信心受到持续抑制,货币环境紧缩、叠加供应链合作效率损失,全球经贸环境风险进一步提升。
2022年,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2023年世界经济与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形势展望摘要 :近年来,全球经济贸易环境先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局势演变、主要经济体复苏周期错位、通胀压力抬升、经贸摩擦加剧等风险因素冲击,复苏之路艰难曲折,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环境也随之出现一定程度波动。
中国纺织品服装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分析

o v O omp ttv d n a e i h s a e . h r f r a d i s ou d s r n t e n e p ie b i US c e ii e a va t g n t i r a t e e o e n t h l te g h n e t r r s
战略和 “ 化” 多元 战略所要开辟和 巩 固的新兴市场 。
之 一。 其出 口市场 主要集 中在 美国 、 盟 、 本 、 欧 日 中国香港 等
地 , 0 3 2 0 年 中国纺织 品服装 的传统 出 H市场 中, 2 0 07 欧
美两地 的市场份额 均保持在 1 1% ~ 1 7%之 间, 但在 日本和
很大 的开发空 间, 望成 为中国纺织 品服 装实 施 “ 出去” 有 走
T 数 C指 C 指数 A l
05 6 2【】 . x
06 .9 22l .I
07 3 21 0
07 7 22 .2
08 .2 221
08 .6 一
数据 来源: 根据各年商务部和海关数据 整理计算所得; 0 2 2 0 年东盟的数据 为文 莱、 印尼、 来西亚、 马 菲律宾、 新加坡 、 泰国、 越南等6 国家的数据。 个
显 性 比 较 优 势 指 数 ( e l d Re COmP a i e v ae a tv r
_ 文用7 指 数和Rc 7 - c A指数两个国 际竞 争力主要测量 指标 来反映 中国纺织品服装在 东盟 市场 的竞争 力 研究表 明 ,中国纺织 晶服装在东盟市场 有很 强的竞争优势。 中国应通 过增强企业竞争 力 实施 “ 出去 战 略和 开展协议分工 的方 式来增 强 出口 走
“ 多元化” 略、 战 开辟新 兴市场才能 在全 面均衡 的市场格 局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一、背景介绍二、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分析1.出口总量以及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2.出口产品结构分析3.出口形势评估三、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贸易壁垒问题2.质量安全隐患问题3.价格竞争力问题4.品牌建设问题5.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四、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建议1.个案12.个案23.个案34.个案45.个案5一、背景介绍纺织品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贸易额一直以来占据很高的比例。
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已形成多个品类、多个系列、多个层次的优势,形成了一定的出口规模和市场份额。
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各种市场压力的增加,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围绕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分析、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建议三个方面展开重点分析,旨在为纺织品出口商提供参考。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现状及趋势分析1.出口总量以及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之一,纺织品出口贸易额占到了中国的总出口贸易额的很大部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开放,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逐年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据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纺织品出口额达2412.4亿美元,同比下降7.1%。
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为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
其中,美国仍然是我国纺织品最大出口市场。
2.出口产品结构分析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产品多样性、系列性、层次性强,涵盖面广。
包括服装、家纺、工业用纺织品、面料、针织品、鞋帽等。
面料和服装占据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主要地位。
3.出口形势评估从国际形势来看,当前全球纺织品贸易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贸易摩擦呈现多点、多层面的态势,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国际市场需求不稳定,加之新冠疫情影响,其中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形势造成了不良作用。
但从我国出口纺织品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纺织品出口有逐年下降趋势,出口总量有所下降,但和整体出口贸易相比,纺织品出口的比重并未发生较大变化。
云南与东盟贸易情况简析

云南与东盟贸易情况分析2010——2015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贸易区的建立开启了中国和东盟境经济贸易的新篇章,为双方经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云南作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桥头堡和国际大通道,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中国和东盟经贸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对自贸区建立五年2010——2015以来云南和东盟的经贸情况做简要分析,概述了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云南与东盟的贸易前景进行展望;一.中国东盟自贸区及云南区位优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是中国与马来、印尼、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组建的;中国和东盟对话始于1991年,中国1996年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和东盟合作历程中历史性的一步;它充分反映了双方领导人加强睦邻友好关系的良好愿望,也体现了中国和东盟之间不断加强的经济联系,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中新的里程碑;自贸区建立后,双方对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从%降到%,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降到%;关税水平大幅降低有力推动了双边贸易快速增长;云南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结合部,是连接南亚、东亚和东南亚三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国家支持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使云南从开放“末端”,一跃成为“前沿”;云南融入“一带一路”,更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及现实意义;中国一建设,使位于中国一东南亚两大区域经济往来交汇地带的云南省一跃成为该的前沿,为云南经贸发展和对外开发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 云南参与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取得的成绩,使云南在中国一建设中具有了桥头堡的地位;二.云南与东盟近五年贸易概况2010——2015云南与东盟贸易数据单位:亿美元年份进口同比出口同比进出口同比占比2010%%%%2011%%%%2012%%%2013%% % % 201429,4% % % % 2015-8%% 注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省商务厅数据整理;一2010年云南——东盟贸易概况2010年,是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的头一年,外贸业绩喜人;云南省对东盟国家进出口总额亿美元,与2009年同期同比增长%,占全省出口总量比重%;其中,2010年云南省对东盟国家出口总额亿美元,与2009年同期同比增长%,占全省出口总量比重38%;云南从东盟国家进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占全省进口总量比重29%;2010年云南省对东盟贸易呈现以下几个显着特点:1、边贸大贸均衡发展:2010年,云南省对东盟出口贸易中,边境小额贸易累计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同比增长%,占全省对东盟进出贸易口总额比重38%;一般贸易对东盟国家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同比增长50%,占全省对东盟进出贸易口总额比重62%;其中,边境小额贸易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占对东盟出口贸易比重34%;一般贸易累计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占对东盟出口贸易比重66%;边境贸易进口完成亿美元,同比增长%;占云南省从东盟进口的45%;一般贸易累计进口亿美元,同比增长86%,占对东盟进口贸易比重55%;2、市场多元化取得进展:多年来,云南省大力推进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目前在市场多元化上取得较快发展;云南省已与包括周边缅、老、越在内的东盟10国建立了广泛贸关系;2010年,云南省与东盟10国除菲律宾外进出口贸易实现较快增长,其中与文莱、马来西亚、泰国、缅甸、新加坡等国贸易增长幅度居前;在进口上,云南省与缅甸、马来西亚、印尼、越南、泰国等5国实现进口贸易额较快增长,进口额位居从东盟十国进口前5位;云南省从上述5国进口占云南省与东盟进口总额的93%;在出口上,目前缅甸和越南仍是云南省最大贸易伙伴;2010年对缅、越两国出口额占云南省对东盟出口总额66%,其中云南省对缅出口额亿美元,对越出口额亿美元,占云南省对东盟出口贸易比重分别为38%和27%;2010年,云南省对东盟其它一些国家出口贸易额也取得新进展,其中对文莱、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出口额增长较快;3、商品结构更趋优化:针对东盟国家特点,经过近年来对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调整,云南省对东盟主要出口产品结构已有根本性变化,云南省与东盟国家市场互补作用越来越明显;2010年云南省对东盟市场重要出口大类商品为机电产品、农产品,,%、电力、纺织品及服装等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有色金属等资源类产品出口比重已大大下降;全年云南省累计出口总额亿美元,其中对东盟国家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占云南省出口总额比重的38%;在主要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对东盟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42%,占同类产品出口比重43%;农产品对东盟出口6亿美元,同比增长57%,占同类产品出口比重为44%;电力对东盟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39%,出口全部为东盟市场;纺织品及服装对东盟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49%,占同类产品出口比重为38%;有色金属对东盟国家出口9167万美元,同比增长%,占同类产品出口比重%;2010年,云南省从东盟进口大宗商品主要为我国工农业发展急需的生产性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主要有农产品、金属矿砂、橡胶及制品、木材及制品、电力等,约占云南省从东盟进口的73%;4、积极开拓东盟市场:今年以来,云南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拓展东盟市场,大幅带动出口贸易增长;例如云南医药企业加快对东盟出口力度,全年出口3545万美元,同比增长17%;出口产品中,西成药占比25%,中药材出口同比增长%,出口额超300万美元医药企业有2户,超100万美元企业有7户,已成为云南医药产品出口龙头企业;二2011年云南——东盟贸易概况2011年云南省对东盟实现贸易总额59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在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进出口结构调整也取得明显成效;出口商品中重化工和初级加工产品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农产品和机电产品成为出口主力;资源性商品和农产品进口增长强劲,在有力拉动贸易规模扩大的同时,更加有益于贸易结构调整;市场多元化战略逐渐凸显效果;目前,除了缅甸、越南等周边传统贸易伙伴外,云南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老东盟国家都建立了稳固的贸易伙伴关系,滇越、滇马贸易总额均今年突破了10亿美元;三2012年云南——东盟贸易概况点,占全省出口比为%;在全省十大贸易伙伴中,东盟国家占居半壁江山,分别是缅甸、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缅、老、越、泰是我省对东盟出口的传统市场;2012年出口为亿美元,占全省对东盟出口的近80%;缅甸仍然是我省对东盟的主要市场,出口达亿美元,同比增长%,占东盟出口比%;对老挝、泰国需求稳定,出口稳中有升,贸易额分别达到亿美元、亿美元,同比增长9%、%;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优惠政策的实施,我省对印尼、马来西亚出口增长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印尼超过越南、泰国跻身云南对东盟第二贸易伙伴国,对文莱出口首次突破500万美元;东盟一直是云南主要贸易伙伴,2012年,云南对东盟贸易的传统市场继续得到巩固,新市场不断拓展,尤其是印度尼西亚市场成为增长新亮点;印尼既是老东盟国家,又是云南对外贸易近年来崛起的新市场,2012年1―11月,双边贸易额达亿美元,同比增速达%,超过印度、泰国、马来西亚、越南,成为云南第四大贸易伙伴国,增速居东盟各国之首;在云南十大贸易伙伴国中,就有缅甸第二、印度尼西亚第四、越南第五、马来西亚第六和泰国第九5个东盟国家;农产品成为云南对东盟最大宗商品,去年前11月,出口额亿美元,增长%;;进口东盟农产品12亿美元,增幅达%;随着下半年以来边贸出口的恢复增长,机电产品和纺织品出现了较大增长,分别同比增长%和%;民营企业依然是拉动云南对东盟贸易的重要力量,去年1―11月云南民营企业完成对东盟贸易额亿美元,占云南对东盟贸易总额的%;边境贸易方面,民营企业完成了云南边贸总额近98%,占据绝对优势;国有企业实现贸易额12亿美元,增速明显落后于民营企业;四2013年云南——东盟贸易概况2013年我省对东盟贸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据统计,2013年云南省与东盟贸易实现进出口额109亿美元,较上年下同增长61%,再创历史新高,高于全省外贸整体增速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总额的比重达42%,贸易重心地位进一步凸现;其中,对东盟出口亿美元,增长%;自东盟进口亿美元,增长%,进出口均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我省对东盟贸易呈现出新亮点;国别集中度较高,滇缅贸易额稳居首位;2013年,全省与缅甸贸易额亿美元,增长%,占全省与东盟贸易额%;马来西亚位居第2,贸易额亿美元,增长%;与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分别实现贸易额亿美元和亿美元,增长%和%;与泰国、老挝贸易额相当,均达到亿美元,增长50%和2倍;与新加坡贸易额增幅显着,达到亿美元,增长倍;与文莱、柬埔寨贸易增长较快,但贸易规模依然较低;此外,全省与菲律宾贸易额出现下滑,仅为亿美元,减少%;多种贸易方式齐头并进,特殊监管区贸易增速较快;这也是去年我省对东盟贸易呈现出的新亮点之一;海关统计显示,2013年,一般贸易方式在全省与东盟贸易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全年实现进出口额亿美元,增长%,占东盟贸易额的53%;与此同时,边境小额贸易也呈现出稳速增长态势,全年进出口亿美元,增长%,占比为%;与东盟的加工贸易也得到全面发展,贸易额亿美元,增速达%;此外,海关特殊监管区进出口14亿美元,激增21倍;海关统计显示,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国企份额下滑明显;2013年,全省民营企业与东盟贸易额达94亿美元,增长82%,占与东盟贸易额的86%,进一步巩固了其领头羊地位;国有企业贸易额出现明显下滑,仅为亿美元,下降26%,占比由上年的%回落至%;此外,全省外商投资企业与东盟实现贸易额亿美元,规模虽低,但增长势头良好,增速达%;机电产品出口成倍增长,多品种出口增幅明显;2013年,机电产品继续保持全省对东盟出口的优势地位,出口额亿美元,增长倍,其中以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规模最大、增速最快;全省对东盟出口农产品亿美元,增长%;出口纺织品及服装亿美元,增长1倍;出口电力亿美元,增长%;出口有色金属8851万美元,增长倍;而化肥出口亿美元,下降%;农产品进口趋缓,原材料进口快速攀升;2013年,全省从东盟进口农产品14亿美元,增长%,其中棕榈油占73%;水果进口增幅达31%;进口各类金属矿砂亿美元,增长%,铁矿砂、锡矿砂是主要进口品种且增速较快;五2014年云南——东盟贸易概况2014年云南省与东盟贸易额去年达亿元,增长%,占全省外贸总额的%,其中与缅甸、越南、老挝贸易额分别增长%、%和%,是全省与东盟的前三大贸易伙伴;昆明海关统计,今年1月—10月,云南省与东盟实现贸易额亿元人民币下同,较上年同期下同增长%,占全省外贸总额的%,较上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出口亿元,增长%;自东盟进口亿元,增长%,进、出口实现“稳步双增”;1月—10月,云南省与缅甸贸易额348亿元,增长倍,占全省与东盟贸易额的%;海关分析认为,10月单月,全省与缅甸贸易额亿元,增长倍,占全省与东盟贸易额的%,天然气成为今年我省自缅甸进口新增大宗商品,并对贸易拉动作用明显;与老挝贸易额亿元,增长2倍,在东盟贸易中份额由上年同期第六升至第二;与越南贸易额亿元,增长%;与印度尼西亚贸易额亿元,增长%;同时,全省与马来西亚贸易额亿元,下降%;与泰国贸易额亿元,下降%;机电产品是全省出口东盟的最大商品,出口亿元,增长%,占全省对东盟出口额的%;全省出口农产品亿元,增长%;出口化肥21亿元,增长%;此外,纺织品及服装出口额亿元,下降%;电力出口额亿元,下降%;全省自东盟进口农产品亿元,下降%,占全省自东盟进口额的%,其中棕榈油进口额亿元,下降%;水果进口额亿元,下降14%;同时,经中缅油气管道进口缅甸天然气132万吨、亿元;进口天然橡胶7亿元,增长1倍;六2015年云南——东盟贸易概况云南省与东盟分国别贸易总值表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亿美元,比上年下降%;其中出口总额亿美元,下降%;进口总额亿美元,下降27%;全年对欧盟进出口亿美元,下降%;对东盟进出口亿美元,下降8%;对南亚进出口亿美元,增长%;2015全年机电产品出口亿美元,比上年下降%;农产品出口亿美元,增长%;纺织品及服装出口13亿美元,下降%;电力出口亿美元,下降%;有色金属出口亿美元,增长%;在进口产品中,机电产品进口亿美元,下降%;金属矿砂进口亿美元,下降%;农产品进口8亿美元,下降%;三.存在问题及对策一云南与东盟贸易存在的问题1.云南省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结构不平衡首先是云南省与东盟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结构不平衡;根据云南对东盟十国进出口统计可以看出云南对东盟双边贸易主要集中在缅甸、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发展中国家,而对新加坡、文莱这两个发达国家贸易额却很低表现出了极度的发展失衡;其次云南省与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和四个新成员国贸易的发展也表现出了不平衡;2012年云南省与东盟六个老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为亿美元而与东盟四个新成员国贸易额达亿美元;虽然至2015年云南省与东盟四个新成员国才可实现90%产品零关税的目标,但是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仍然集中在与新成员国之间的贸易;2.口岸建设滞后云南省的口岸大多开辟于条件较差的地区汉有景洪港、河口、王湍丽等几个口岸属于大口岸其余大部分口岸的基础设施暂时都无法满足云南省对外贸易发展的要求;这些口岸和其他省市的沿海省区贸易口岸相比较危储、物流、加工等功能无法有效的发挥同时阻碍了贸易量的扩容;此外云南省的口岸电子化、网络化、现代化建设进程缓慢,口岸管理人员的监管力度仍需加强,在出口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产品对云南省出口在东盟市场上的产品产生了负面影响;3.国际经贸人才匾乏目前,云南省的国际经贸人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与国内其他省区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云南省的国际经贸人才不仅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而且云南省的经贸人员国际化素质较低;此外云南省还缺乏能够熟练运用外语的国际经贸人才,只有大量的拥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加强云南与东盟的广泛合作;4.广西等邻近省市竞争激烈云南在中国一东盟自贸区中面临的最主要的竞争来自广西;与云南省相比广西紧挨云南具有沿江、沿海、沿边三大地理优势其海岸线长达1590公里广西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可以和东盟其他不接壤的岛屿进行经贸往来,对东盟贸易发展迅速云南省对东盟的贸易则主要集中在互相接壤的国家;近年来虽然广西对东盟贸易额低于云南但是增速却远高于云南,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因此从长期看广西与云南在对东盟贸易的发展上竞争大于合作;5.东盟各国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增加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自贸区内的关税壁垒通过调整不断削减各成员国为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以及国内企业发展在不同程度上通过绿色壁垒、技术标准壁垒等限制进口;这些具有灵活性和隐蔽性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得到法律和协定的约束因此其具有更强烈更直接的贸易保护作用;二对策建议1.优化产业结构及商品结构在对东盟贸易中目前云南省处于优势地位但是云南省的产业结构仍然与东盟邻国存在相似性,对双方贸易合作形成了阻碍;因此云南应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其烟草业以及有色金属冶炼业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通过资金、技术的投入使得这些产业得到发展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此外云南省应该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增加传统农产品的附加值并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及科技含量;对于旅游产业云南省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努力开拓东盟等外国市场并与东盟邻国联合开发旅游资源捉进经济发展;2.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云南省应该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电子口岸加大高科技的投入使得口岸的通关便利,电子技术普及减少通关时间降低交易成本;在口岸人才培养方面应提高口岸人员的素质通过培训提高其操作技术及业务熟练度;只有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才能为云南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保障;3.加强与相邻省市特别是广西的联合首先云南省应加强与广西的交通建设合作共同构建国际大通道共同建设连接两省的铁路、公路、航运设施各自发挥地理优势同时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损失;形成一个统一的贸易整体提高对外贸易的整体实力;同时对于旅游业方面两省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宣传服引东盟市场;最后两省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政策通过各种平台展示各自优势联手开拓东盟市场推动与东盟的贸易合作;4.充分利用关税减让政策合理应对非关税贸易壁垒首先云南省应当适度的调整产品种类尽可能多出口低关税产品;云南省应当进一步优化农产品结构使农业结构向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同时云南省应加快调整工业结构激发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潜力加速发展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以及优化服务产业;同时在面对东盟成员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应该加强对各国贸易政策的研究台理应对其挑战提高云南省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以及创汇能力;云南省应该增强反倾销意识充分发挥商会作用提高政府宏观管理的能力;同时还应不断地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维护企业的权利;应该提高贸易产品的技术水平,以合理的应对技术贸易壁垒通过进行标准化的建设着重完善产品的质量监控提高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从而减少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摩擦;四.总结近5年来,在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特别是伴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云南已形成了面向东南亚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与东盟十国在双边贸易、相互投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后危机时代,云南与东盟的贸易额一路攀升2010-2014,相信随着双边关系的不断发展,云南在“一路一带”的春风里,搭乘“十三五”发展的快车,将云南——东盟经济贸易推向更高的台阶;。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首先,中国与东盟在贸易领域存在较多的互补性。
中国的经济规模大、工业基础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制造技术,是东盟国家的主要商品进口市场。
特别是在对外投资领域,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规模逐年增长,为东盟国家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了东盟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互补性贸易,有助于提高双方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其次,中国与东盟在贸易领域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中国与东盟在一些产品上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尤其是在一些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方面,如纺织品、服装、鞋类等。
双方产品的相似性导致价格竞争激烈,助长了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倾向。
除此之外,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竞争还涉及到市场份额和贸易协定等方面的竞争。
由于中国的经济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竞争中,东盟国家相对处于劣势地位。
为了加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双方积极探索各种方式来扩大贸易规模。
东盟和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ACFTA),旨在推进双方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ACFTA的签署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拓宽了双方的市场准入。
此外,中国还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通过投资建设自由贸易区、经济特区等,深化双方合作,增强互利共赢。
在加强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应对贸易争端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双方应加强沟通协商,妥善处理贸易纠纷,避免贸易战和贸易壁垒的发生。
同时,双方还可以通过加强贸易促进和投资便利化,推动相关市场的开放和,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深化贸易合作。
总之,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既有互补性又有竞争性。
双方在贸易领域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互补发展,提高彼此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应对贸易竞争和保护主义的挑战,加强沟通协商,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为双方的经济增长和共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云南与东盟国家商品贸易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背景下,云南与东盟商贸合作前景将更加广阔,但挑战也会同时存在。
此间官员、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云南需依托地缘等优势,全面提升外贸企业竞争能力,从“对接东盟”的前沿地位中找到发展经济的突破口。
基本情况:1.商品贸易呈迅速发展态势云南与越南、缅甸和老挝三国接壤,边境线长4060公里。
随着云南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与东盟贸易的商品结构也有了明显改善。
根据云南省商务厅的统计,2004年至2007年,云南与东盟的商品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总额从约12.7亿美元扩大到约29.8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3。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云南与东盟进出口总额有所下降,约为27.6亿美元;2009年上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云南与东盟进出口额下降到约12.9亿美元。
一直以来,云南的出口商品95%以上是矿产品,在与东盟贸易中也以矿产品和农副产品为主。
随着云南产业结构和商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初级产品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逐渐上升。
主要出口商品为:化工产品(以磷化工产品和化肥为主)、有色金属、机电产品和纺织品及服装。
东盟各国在自然资源和能源产品、农产品的出口中显示了很强的优势。
近年来,由于云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原材料等资源的需求量逐年上升,省内的生产已不能满足这种高速增长的需求,大量的资源性产品需要从国外进口。
云南与东盟之间在这一领域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有着广泛的合作前景。
云南自东盟进口的商品以金属矿砂、有色金属半成品、原木、橡胶等原料和农产品为主。
云南与东盟各国的贸易主要集中在与之接壤的缅、越、老三国。
以缅甸为例,云南与缅甸的主要进出口商品比较稳定。
2005年至2009年上半年,云南主要出口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服装、钢铁制品和石蜡;主要进口商品为原木、农产品、锯材和金属矿砂。
云南出口商品的品种对缅甸是最多的,几乎涵盖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大部分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分析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分析论文摘要:中国是个出口大国,纺织品、陶瓷制品,小型消费品,食品,电器产品等是出口的支柱行业。
就纺织品服装产业来说,中国虽然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与此同时东盟国家的纺织品服装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有逐渐加强的趋势。
因此,中国与东盟各国应开展协议分工,在产业内部侧重发展不同的产品,各施所长,以合作代替竞争。
China is a major exporter of textiles, ceramics, small consumer goods, food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export industry. On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although China has a clear competitive advantage, but at the same time ASEAN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trade competitiveness and gradually strengthening trend. Therefore,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should carry out the division of labor agreement,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fferent products in the industry, play to each strength then prefer cooperation to competition.关键词:中国东盟纺织品服装出口国际竞争力合作正文:多年来,我国的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发展一直引人注目。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化,纺织品服装产业也发生了显着的变化。
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服装业在我国逐渐走向“衰弱”,而在与此相应的东南亚各国却得到了飞速发展。
在中国和东盟积极筹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应认真分析我国与东盟主要国家纺织服装业对外贸易与双边贸易的现状,以及我国和东盟此行业的竞争关系,以提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力并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策略,以达到最终质的转变及双赢的目的。
一.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分析纺织品和服装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对外贸易中均占重要地位,是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而中国与东盟现阶段均属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的国家,目前基本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双方在纺织品服装的国际市场上一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纺织品服装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纺织品服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心统计,2009年我国纺织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与上年同比下降%;其中出口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与上年同比下降亿美元;进口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与上年同比下降%。
2009年纺织服装贸易差额为亿美元。
由于东盟各个国家几乎都采取了出口导向型的发展策略,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纺织品服装的对外贸易在东盟几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东盟国家中服装出口位居前十位的只有印尼,列全球第九位,印尼的纺织业近年来也蓬勃发展,纺织品服装已成为石油天然气之外最重要的出口产品,2005年印尼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亿美元,而到了2007年印尼仅纺织品出口额就达到了亿美元;泰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在2005年就达到了60多亿美元,是泰国的第二大出口行业;越南的纺织服装业在90年代后,也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创汇行业之一。
这些数据说明,在纺织品服装出口排名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相比仍然占有绝对优势。
二.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领域的竞争性研究长期以来,指导中国对外贸易的基础理论是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国的比较优势从过去到现在都主要是体现在劳动力密集上,所以在国际贸易战略上一直强调自己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突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
纺织品服装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出口多年来一直是以比较优势为主,几乎做到了只出口不进口,即实现了完全的出口专业化。
但近年来,中国与欧、美纺织品贸易磨擦不断。
这些磨擦均源于中国加入WTO签署的中国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条款。
而东盟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也正是借着廉价劳动力的成本优势,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十分低廉的越南。
为了本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东南亚各国近年来都加大了资金、人力等的投入,为了抵御来自中国的竞争,东盟各国纺织业也正在走向联合。
在老东盟五国中,泰国是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近几年泰国服装业发展相当快,已经向时装方向发展;而印尼近几年纺织品服装产业成长也相当快,已经成为中国的又一个竞争者。
除了东盟各国的竞争,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
显然,中国曾经以廉价劳动力成本所得到的优势正在不断消失。
中国与东盟相比,虽然东盟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水平都低于中国,但随着东盟国家纺织品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在第三方市场上与中国已经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关系。
双方在纺织品服装产品的TC指数上有一定差距,但均表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而东盟国家的RCA指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则出现下降的趋势。
这说明中国在纺织品服装产业上的竞争优势正在受着来自东盟国家的竞争压力。
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在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和加工上均是以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并且是世界中低档纺织品服装制成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市场和日本市场。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期间,中国和东盟的纺织服装产品在美国市场所占份额约为10%,而在欧洲市场上,中国约占5%,东盟则超过5%,由于所占份额不大,所以差距比较小。
这说明中国同东盟国家产品主要在美国和欧盟市场存在着竞争,原因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是以发展中、低档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为主。
但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2005年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取消,这种竞争状况会日渐加剧。
反观另一方面,现今中国纺织品服装在日本市场的份额仍然低于10%,东盟出口到日本的纺织品和服装的比例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超过50%,其市场份额差几乎是中国在日本所占市场份额的5倍以上,这说明东盟纺织品和服装产品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远远超过中国。
除此以外,东盟已经与日本达成了自由贸易协议,日本与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已签署了经济合作协议,同意立即取消或降低几乎所有的纺织品和服装关税。
今后几年,随着东盟国家产品质量的提高,加上日本和东盟之间关税壁垒大幅下降,东盟的纺织品等中低档加工产品向日本出口将比中国更加有竞争力。
而中国与日本至今没有形成自由贸易区。
虽然中国加入WTO 后纺织品服装对日出口会有较为宽松的市场环境及公平贸易机会,但仍会面临各种贸易壁垒。
中国在纺织品服装行业正面临着东南亚国家的有力挑战。
因此,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办法来抵御来自于各方面的不利因素。
三.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对策以及合作由于有轮胎贸易壁垒的前车之鉴,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今后在对欧美以及日本市场的出口贸易中,我国应善用规则,主动出击。
应对贸易争端不仅要在既定的规则下解决已发生的贸易争端,而且应积极参与制定规则、改进国际贸易规则。
从规则上消除对我国出口不利的根源,从源头上降低贸易摩擦的风险。
尤其是在国际标准的制定方面,我们一定要有争取有发言权。
同时密切注视新壁垒形式,防患于未然。
而中国与东盟的竞争是长期存在的,但是中国与东盟之间不仅有竞争,还有合作。
如果中国和东盟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对于双方的发展来说都有好处,中国可以借此提高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力并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策略。
例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计划”的启动,将会使中国与东盟各国纺织品税率显着降低,给中国纺织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中国对外投资正处于起步阶段,纺织行业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优势产业,而东盟将是中国实施这一战略的重点地区。
与东盟国家相比,中国纺织品出口优势明显。
虽然东盟部分国家将一些纺织产品列为敏感产品进行保护,但敏感产品的数量毕竟有限,而且敏感产品也将逐步降税。
当正常降税进程启动后,中国纺织企业开拓东盟市场将面临新的机遇。
由于中国市场大、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与东盟国家有着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这种差异带来双方经济上不同程度的互补,利用好经济互补性则可为双方合作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从产业结构上看,双方即使相同的产业部门,各自的产品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因此可以说,随着相互开放市场,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间的横向合作和产业内的纵向合作将不断有新的扩大。
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总额将持续增长。
这种增长源自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向东盟出口,以及中国进口东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不同的消费层次将随着自贸区的建设而与东盟企业分享开发空间。
在中国和东盟贸易中,纺织品服装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最有互补发展潜力的贸易产品。
随着双方市场的开放,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双方之间的投资将会进一步增多。
由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其规划的投资重点区域之一将是东盟各国。
中国政府积极支持中国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兴业,并鼓励在当地建立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链完整、关联程度高、带动和辐射能力强的经济贸易合作区。
例如越南的成衣工劳动力成本只有宁波的四成左右,倘若宁波企业将服装工厂开到这里,无论内销、外销,成本都将大幅降低——2009服博会上,东盟新成员国越南和柬埔寨等以“宁波服装‘东盟制造’获利更丰”为由,向宁波企业频频发出投资邀请函。
另外,在自由贸易区内,商品的自由流动必将带来货币、人员的自由流动,人民币将由区域化走向国际化。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纺织品贸易和中国纺织品贸易的整体情况是有一定差别的。
中国纺织产品的出口主要是服装等制成品向欧、美等地区出口,而与东盟国家的纺织品贸易则更多地集中在纱线、棉布、化纤布等半成品的出口,体现为产业合作的关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使中国纺织行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对此,东盟国家也有所期待。
泰国坚持对大量的纺织品制定特定的原产地标准、降低自贸区原产地的要求,以扩大对中国的出口。
越南、缅甸等东盟新成员国也纷纷把纺织业作为鼓励投资的领域。
在双方相互开放市场后,由于关税减免,企业可以从对方那里进口零关税的产品用于生产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而产品出口方也能大大提高出口量,从而实现双赢的利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