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分析

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分析
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分析

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

易分析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贸易分析

论文摘要:

中国是个出口大国,纺织品、陶瓷制品,小型消费品,食品,电器产品等是出口的支柱行业。就纺织品服装产业来说,中国虽然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与此同时东盟国家的纺织品服装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有逐渐加强的趋势。因此,中国与东盟各国应开展协议分工,在产业内部侧重发展不同的产品,各施所长,以合作代替竞争。

China is a major exporter of textiles, ceramics, small consumer goods, food and electrical product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export industry. On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although China has a clear competitive advantage, but at the same time ASEAN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trade competitiveness and gradually strengthening trend. Therefore,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should carry out the division of labor agreement,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fferent products in the industry, play to each strength then prefer cooperation to competition.

关键词:

中国东盟纺织品服装出口国际竞争力合作

正文:

多年来,我国的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发展一直引人注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化,纺织品服装产业也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服装业在我国逐渐走向“衰弱”,而在与此相应的东南亚各国却得到了飞速发展。在中国和东盟积极筹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应认真分析我国与东盟主要国家纺织服装业对外贸易与双边贸易的现状,以及我国和东盟此行业的竞争关系,以提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力并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策略,以达到最终质的转变及双赢的目的。

一.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分析

纺织品和服装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对外贸易中均占重要地位,是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中国与东盟现阶段均属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的国家,目前基本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双方在纺织品服装的国际市场上一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纺织品服装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纺织品服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心统计,2009年我国纺织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与上年同比下降%;其中出口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与上年同比下降亿美元;进口亿美元,占全国进口总额的%,与上年同比下降%。2009年纺织服装贸易差额为亿美元。

由于东盟各个国家几乎都采取了出口导向型的发展策略,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纺织品服装的对外贸易在东盟几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东盟国家中服装出口位居前十位的只有印尼,列全球第九位,印尼的纺织业近年来也蓬勃发展,纺织品服装已成为石油天然气之外最重要的出口产品,2005年印尼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亿美元,而到了2007年印尼仅纺织品出口额就达到了亿美元;泰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在2005年就达到了60多亿美元,是泰国的第二大出口行业;越南的纺织服装业在90年代后,也成为全国最大的出口创汇行业之一。

这些数据说明,在纺织品服装出口排名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相比仍然占有绝对优势。

二.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领域的竞争性研究

长期以来,指导中国对外贸易的基础理论是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国的比较优势从过去到现在都主要是体现在劳动力密集上,所以在国际贸易战略上

一直强调自己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突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纺织品服装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出口多年来一直是以比较优势为主,几乎做到了只出口不进口,即实现了完全的出口专业化。但近年来,中国与欧、美纺织品贸易磨擦不断。这些磨擦均源于中国加入WTO签署的中国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条款。

而东盟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也正是借着廉价劳动力的成本优势,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十分低廉的越南。为了本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东南亚各国近年来都加大了资金、人力等的投入,为了抵御来自中国的竞争,东盟各国纺织业也正在走向联合。在老东盟五国中,泰国是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近几年泰国服装业发展相当快,已经向时装方向发展;而印尼近几年纺织品服装产业成长也相当快,已经成为中国的又一个竞争者。除了东盟各国的竞争,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显然,中国曾经以廉价劳动力成本所得到的优势正在不断消失。

中国与东盟相比,虽然东盟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水平都低于中国,但随着东盟国家纺织品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在第三方市场上与中国已经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关系。双方在纺织品服装产品的TC指数上有一定差距,但均表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而东盟国家的RCA指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则出现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中国在纺织品服装产业上的竞争优势正在受着来自东盟国家的竞争压力。

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在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和加工上均是以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并且是世界中低档纺织品服装制成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市场和日本市场。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期间,中国和东盟的纺织服装产品在美国市场所占份额约为

10%,而在欧洲市场上,中国约占5%,东盟则超过5%,由于所占份额不大,所以差距比较小。这说明中国同东盟国家产品主要在美国和欧盟市场存在着竞争,原因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是以发展中、低档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为主。但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2005年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取消,这种竞争状况会日渐加剧。

反观另一方面,现今中国纺织品服装在日本市场的份额仍然低于10%,东盟出口到日本的纺织品和服装的比例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超过50%,其市场份额差几乎是中国在日本所占市场份额的5倍以上,这说明东盟纺织品和服装产品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远远超过中国。除此以外,东盟已经与日本达成了自由贸易协议,日本与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已签署了经济合作协议,同意立即取消或降低几乎所有的纺织品和服装关税。今后几年,随着东盟国家产品质量的提高,加上日本和东盟之间关税壁垒大幅下降,东盟的纺织品等中低档加工产品向日本出口将比中国更加有竞争力。而中国与日本至今没有形成自由贸易区。虽然中国加入WTO 后纺织品服装对日出口会有较为宽松的市场环境及公平贸易机会,但仍会面临各种贸易壁垒。

中国在纺织品服装行业正面临着东南亚国家的有力挑战。因此,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办法来抵御来自于各方面的不利因素。

三.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对策以及合作

由于有轮胎贸易壁垒的前车之鉴,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今后在对欧美以及日本市场的出口贸易中,我国应善用规则,主动出击。应对贸易争端不仅要在既定的规则下解决已发生的贸易争端,而且应积极参与制定规则、改进国际贸易规则。从规则上消除对我国出口不利的根源,从

源头上降低贸易摩擦的风险。尤其是在国际标准的制定方面,我们一定要有争取有发言权。同时密切注视新壁垒形式,防患于未然。

而中国与东盟的竞争是长期存在的,但是中国与东盟之间不仅有竞争,还有合作。如果中国和东盟加强彼此间的合作,对于双方的发展来说都有好处,中国可以借此提高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竞争力并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策略。例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计划”的启动,将会使中国与东盟各国纺织品税率显着降低,给中国纺织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中国对外投资正处于起步阶段,纺织行业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优势产业,而东盟将是中国实施这一战略的重点地区。与东盟国家相比,中国纺织品出口优势明显。虽然东盟部分国家将一些纺织产品列为敏感产品进行保护,但敏感产品的数量毕竟有限,而且敏感产品也将逐步降税。当正常降税进程启动后,中国纺织企业开拓东盟市场将面临新的机遇。

由于中国市场大、地区发展不平衡,这与东盟国家有着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这种差异带来双方经济上不同程度的互补,利用好经济互补性则可为双方合作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从产业结构上看,双方即使相同的产业部门,各自的产品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可以说,随着相互开放市场,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间的横向合作和产业内的纵向合作将不断有新的扩大。

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总额将持续增长。这种增长源自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向东盟出口,以及中国进口东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不同的消费层次将随着自贸区的建设而与东盟企业分享开发空间。

在中国和东盟贸易中,纺织品服装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最有互补发展潜力的贸易产品。随着双方市场的开放,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双方之间的投资将会

进一步增多。由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其规划的投资重点区域之一将是东盟各国。中国政府积极支持中国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兴业,并鼓励在当地建立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链完整、关联程度高、带动和辐射能力强的经济贸易合作区。例如越南的成衣工劳动力成本只有宁波的四成左右,倘若宁波企业将服装工厂开到这里,无论内销、外销,成本都将大幅降低——2009服博会上,东盟新成员国越南和柬埔寨等以“宁波服装‘东盟制造’获利更丰”为由,向宁波企业频频发出投资邀请函。另外,在自由贸易区内,商品的自由流动必将带来货币、人员的自由流动,人民币将由区域化走向国际化。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纺织品贸易和中国纺织品贸易的整体情况是有一定差别的。中国纺织产品的出口主要是服装等制成品向欧、美等地区出口,而与东盟国家的纺织品贸易则更多地集中在纱线、棉布、化纤布等半成品的出口,体现为产业合作的关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使中国纺织行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对此,东盟国家也有所期待。泰国坚持对大量的纺织品制定特定的原产地标准、降低自贸区原产地的要求,以扩大对中国的出口。越南、缅甸等东盟新成员国也纷纷把纺织业作为鼓励投资的领域。

在双方相互开放市场后,由于关税减免,企业可以从对方那里进口零关税的产品用于生产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而产品出口方也能大大提高出口量,从而实现双赢的利好局面。

四.结束语

在世界主要的纺织品服装的消费领域美国和欧盟市场上,中国和东盟的纺织品服装产品均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双方均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中国纺织品和服装产品与东盟国家相比其竞争力的优势更加明显,原因是中国在技术、规模效益上有较强优势。

鉴于中国与东盟双方的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对各自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两国对第三方市场出口结构的相近性,双方在对外贸易中应加强协调合作,避免双方在国际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减少贸易摩擦,对促进双方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国与东盟应该开展协议分工,在产业内部侧重发展不同的产品,重点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合作代替竞争。

参考文献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2005年

2. ;;;2009年

3. ;;;2005年

4. 我国纺织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陈卫群;同济大学;2006年

5. 东南亚经济发展地图;;;2008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