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67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

初二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教学设计思路本次课程主要是教授学生应该如何阅读一本书,并介绍了几种不同的阅读方法。
为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我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1. 针对学生的需求学生们在课堂上,通常会对授课内容有不同的反应。
而在本次课程中,我重视了学生们对阅读的需求。
在教学设计上,我引导学生们从自身认知的角度出发,让他们了解到阅读的目的和意义。
在引入课程内容之前,我让学生们先谈谈他们之前有没有读过书,并提出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2. 引导学生共同探索针对复杂的阅读题目,学生们通常往往没有意识到如何探索一个问题或者解答一个问题。
我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了引导学生们共同探索。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们分享一些阅读体验,根据书中内容或者情节展开尝试,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课内知识,并且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体验。
教学流程1.预备•校验学生的阅读材料,每个学生需要准备一本自己感兴趣的图书。
•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每个小组3人,鼓励学生选择相同的书籍。
2.理清思路•让每个小组在5分钟内想象自己书籍的情节和阅读场景,并以口头汇报的方式介绍给其他小组成员听。
3.阅读•鼓励学生在25分钟内阅读自己的书籍,并且要求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笔记。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和解答问题。
4.分享•让每个小组在10分钟内分享自己的阅读笔记和体验。
5.总结•在分享后,教师进行总结,并且告诉学生如何更好的阅读一本书。
反思在本次课程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心明显提高了。
通过共同探讨和分享,大多数小组都成功地完成了讨论和分享的环节,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鼓励,小组内部实现了更好的学习互动。
然而,在课程设计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并没有能够让每个小组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而在分享的环节中,我也没有提供更好的处理问题或者解答问题的方法。
在未来的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大家愿意的情况下,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们,以实现更好的表达和互动。
八年级语文下册3《我的第一本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拓展
训练
能力
提升
4
分
钟
创设
展示
情境
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这样让你难忘的人生的一本“书”?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结合实际,畅所欲言,大胆展示,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朗读
课文
再谈
收获
8
分
钟
创设
朗读
思考
情境
(旁白)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再次畅谈读文感受。
1、老师认真倾听学生朗读课文。
2、教师对学生的读文感受进行点评。
1、学生朗读课文。2、学生畅谈读文感受,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评价。
小组
讨论
合作
解决
15
分
钟
创设
组内
合作
交流
情境
(旁白)下面,我们带着《问题生成评价单》上的问题再次走进文本,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收集
疑难
生成
问题
5
分
钟
创设
思考、
合作
情境
(旁白)下面,请同学们把预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整理在《问题导读评价单》的相应位置上。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问题,重点发现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
1、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整合提炼问题。2、将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在《问题导读评价单》上。
课时
2-3
课型
问题解决课
课外
拓展
1
分
钟
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资料,发挥你的想象,虚构一个“二黄毛的故事”。
板书
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 3《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3*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激活生活体验,感悟作者内心情感。
3、加强联想与想像能力的培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2、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品味苦难对人生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从小到大,我们已经读了不少的书。
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不少同学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
但诗人牛汉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
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作者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回忆。
二、检测预习情况:1.认读字词:幽默凄惨奥秘酷似掺和磨磨蹭蹭翻来覆去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三、感知内容学生默读课文思考:1、课文围绕书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课文中作者写到了哪些与书有密切关系的人物?这些人物与书又有怎样的关系?明确:1、看书──逼书──送书──读书2、父亲、乔元贞、我父亲改订书→我送书→乔之贞四、捕捉情感学生自读课文,合作学习、自由讨论发言:1、说说你从叙事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哪些感情?2、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对这一本书的难忘之情?3、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说的“人不能忘本”本是什么?明确:1、父子之情:父亲发现那本“凄惨的课本”只是叹气,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
”可见父亲是一个知书达理、温和、善良的人,是一个既理解、尊重孩子,又对孩子负责的好父亲。
友情的珍贵:元贞的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惟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
在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同学之间淳厚的友情显得弥足珍贵,温暖人心。
人与狗的乐:是我早已调教好的,只要主人下令,大狗便汪汪叫几声,来一个人狗合演“双簧戏”,给恶劣的生活处境带来一丝乐趣。
2、“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幽默,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3 课我的第一本书》教课设计我的第一本书◎教课目的1、识记要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会要点语句的含义。
3、认识第一本书的深故意义。
◎教课要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第一本书的深故意义。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阻碍。
部署学生查阅相关牛汉的资料,一宽阔视线,增添资料累积。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内容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要点语句的含义,领会第一本书的深故意义。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书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日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谁都离不开书。
想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请学生谈谈,并谈谈阅读感觉)许多同学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由于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
但诗人牛汉对自己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
今日,让我们一同跟随诗人牛汉去认识,看环绕着第一本书演绎了如何的故事,在体会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掌握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状况。
2、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
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址、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B、读音正确,口齿清楚,声音宏亮。
C、语言精练生动,表达自然流利。
3、再次默读课文,思虑以下问题:A、谈谈我的第一本书的含义。
B、作者是怀着如何的感情追想他的第一本书的呢?三、研读与赏析深深感动我们的不不过是对于第一本书的故事,并且是作者经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述,以饱含热泪的笔触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动人肺腑的画面,以及由书引起的父子之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味。
这些深刻的内容,又是靠正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的。
下边我们再细细研读文章,领会要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风趣,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觉到一点生命最先的快乐和梦幻。
2、当父亲听闻我把那一半书给了同学时,为何深深叹着气?我的父亲是如何的父亲?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该写写,假如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3课我的榜首本书教育意图1.了解、堆集“诙谐;惨痛,奥妙、曲折反侧”等词语,了解作者。
2.全体感知辞意,了解著作表达的情感,感悟常识改变命运的深化内在。
教育重难点全体感知辞意,了解著作表达的情感,感悟常识改变命运的深化内在。
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育方针1.了解、堆集“诙谐;惨痛,奥妙、曲折反侧”等词语,了解作者。
2.全体感知辞意。
教育内容与进程景象激趣牛汉(1923年10月2日-2013年9月29日),原名史成汉,蒙古族。
今世闻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七月”派代表诗人之一。
山西定襄县人。
1955年因为受胡风作业的牵连,遭到两年的逮捕软禁。
“文革”期间,又被关人“牛棚”,从事强制性劳作。
70年代初,创造了不少诗篇著作,其间比较闻名的有《华南虎》《吊唁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已出书诗集《五颜六色的日子》《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自选集《蚯蚓和茸毛》等。
1940年开端宣布文学著作,首要写诗,近20年来一同写散文。
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我国》履行副主编,我国作家协会全国声誉委员、我国诗篇学会副会长。
牛汉于2013年9月29日7时30分在北京家中病逝,享年91岁。
他的吊唁会在10月9日上午在八宝山举办,11月29日上午,人民文学出书社在京为其举办追思会。
今日,咱们将学匀他的一篇漫笔《我的榜首本书》,去感触承载着人生进程和共同感悟的“榜首本书”,去考虑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论题。
探求生趣榜首步,泛读课文。
辅导学生阅览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方针,用横线标出文章的头绪、文眼等,用序号标出含义段,用波涛线标出抒发或谈论的文字。
一、在阅览进程中堆集词语,校对读音:诙谐:风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欣喜:喜欢而心安。
磨磨蹭蹭:缓慢地向前跋涉,比方干事动作缓慢。
惨痛:苍凉惨痛。
温厚:温文宽厚。
曲折反侧:原文是指一次又一次,屡次重复的意思。
苦楚:苦楚(多指日子上受折磨)。
装订:把零星的册页或纸加工成本子。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4、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学习重难点:1、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2、品评重点语句,渗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3、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学习时数:1课时一、预习指导1、熟练课文两遍。
2、查找作者情况:牛汉,原名史成汉,现当代著名诗人。
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
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ù)似掺(chān) 脊(jǐ)背枉(wǎng)读4、解释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奥秘:奥妙神秘。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温厚:温和宽厚。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5、思考问题: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二、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五分钟的时间朗读课文,然后复述课文主要情节。
(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
)2、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一本“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的国语课本有着怎样的经历令作者永志不忘,以致专门著文纪念?三、学习课文内容(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明确: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我的第一本书”的?明确:一种感激之情(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明确: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情感丰富是本文的主要的特色,本文除了赞美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还赞美了哪些人间真情?请加以概括,并进行简要的分析。(父子情、师生情、同学情、生活趣味。)
学生根据训练达标题,当堂完成。
2、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
总结反思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我的第一本书
课题
3、我的第一本书
课型
新授
总课时
一课时
第 1 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速读并复述课文,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通过分析重点的语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4、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蕴的人间真情。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跟随老师的点拨,突破难点。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用简明的话语加以概括。
1) 请你猜一猜,父亲为什么没有揍我?其中蕴含着父亲的什么感情?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板书重点内容。
学生自主思考,同桌合作交流,回答问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标】1. 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4.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1.你还记得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吗?请你谈谈当时你读第一本书的感受。
2.今天我们要学习诗人牛汉写的散文《我的第一本书》,大家猜猜当代著名诗人牛汉所钟爱的第一本书,会是什么书?会是什么样子的呢?答案可能会出你意料的,那——只是一本普通的小学国语课本。
这么普通的一本书到底有何力量,能让作者历经60年之后仍牵挂在心呢?请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 文章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本书”,那么作者的一本书是什么书?复述课文。
2.跟这本书有关的有哪些人?课文写了哪些事呢?3. 文章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的性格特征?父亲:温和、善良、乐于助人。
我:善良、勤奋、调皮弄不成:忠厚、没本事乔元贞:聪明好学二黄毛:勇敢、带点傻气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作者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是什么样子的?从中发现了什么?“一团纸”,是拦腰截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作者是怀着沉重的心情,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4、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我的第一本书
课型:自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5.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价值目标:
6.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
1.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2.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
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活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
出示课题、作者
二、课前热身
1.了解作者;
2.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小组内分工合作,定时完成,做在作业本上,当堂订正。
抽一人即可,要留足时间。
三、合作探究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悟。
1.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划分文章的结构。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
(二)再读课文,揣摩、理解研讨课文内容。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
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我的第一本书”的?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
生惟一的一本书”?
再读课文
学生畅谈阅读体会,老师提示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真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
(3)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尽量活跃课堂气氛。
(三)、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
这部分先抽一学生回答,然后视情况适当点拨。
四、深入理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五、小结与拓展
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体深入地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六、布置作业
本课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生命中父子情
最初的快乐同学情
与梦幻童年乐趣
教学后记: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