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合集下载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是用来衡量建筑物对来自外界声源的噪音抑制能力的评价标准。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的最基本要求是满足建筑物的振动隔离要求,以及满足建筑物的声学隔离要求。

一般来说,建筑物的振动隔离要求是指建筑物在受到外界振动源的作用时,内部室内的振动不能超过一定的标准。

一般情况下,该标准是按照国家建筑与结构抗振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标准来定义的。

建筑物的声学隔离要求是指建筑物在受到外界声源的作用时,内部室内的声压不能超过一定的标准。

该标准一般是按照国家建筑防音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标准来定义的,包括内外声源进入房间的声压级,以及室内声音传播的限制等。

建筑物的隔声评价标准也可以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来确定。

比如,当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是居住性质时,则要求建筑物的隔声评价标准应符合国家居住建筑声学设计规范的要求。

因此,建筑物的隔声评价标准是衡量建筑物对外界声源的噪音抑制能力的重要评价标准。

它不仅要求建筑物能够抑制外界声源的影响,还要求建筑物能够根据使用性质来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建筑隔音验收标准噪音传播与隔音效果评估

建筑隔音验收标准噪音传播与隔音效果评估

建筑隔音验收标准噪音传播与隔音效果评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噪音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建筑隔音验收成为了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分析建筑隔音验收标准以及噪音传播与隔音效果评估。

一、建筑隔音验收标准建筑隔音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隔声措施,减少室内噪音对室外或相邻房间的传播。

建筑隔音验收是对取得竣工验收资格的建筑进行噪音检测,评估其隔音效果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标准的完善,建筑隔音验收的标准也在不断升级。

目前,我国的建筑隔音验收标准主要参考《建筑声环境评价标准》(GB/T 3096-2015)和《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87-1985)。

这些标准分别针对建筑外立面和室内空间的隔音效果进行了详细的要求和评估指标。

具体来说,建筑外立面的隔音性能应符合GB/T 3096-2015的规定,即在不同频率段内,对室外环境噪音的隔音量应满足一定的标准要求。

而室内空间的隔音评估则需要参考GBJ 87-1985的规范,其中包括了隔墙、隔扰、隔音室等不同情况下的隔音效果评估指标。

二、噪音传播与隔音效果评估噪音的传播是建筑隔音效果评估的关键。

噪音传播的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和结构传播。

1. 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指声音通过空气介质的传导和辐射传播到相邻房间或室外的过程。

要评估建筑的隔音效果,我们需要通过测量室内声压级和室外声压级,从而得出传播损失。

根据GBJ 87-1985规范,室内声压级与室外声压级之差应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隔音效果的合格。

2. 结构传播结构传播是指声音通过建筑结构的传导和辐射传播到相邻房间或室外的过程。

建筑结构的材质和设计方式会影响噪音的传播效果。

评估结构传播的隔音效果时,我们需要测量不同房间的声压级差异,并结合建筑设计的特点进行评估。

隔音效果的合格与否可根据GBJ 87-1985规范中的指标进行判断。

噪音传播与隔音效果评估需要运用不同的测量仪器和方法,包括声压级计、声学摄像机以及模拟计算等。

隔音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与流程

隔音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与流程

隔音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与流程隔音工程是指对建筑物的墙体、天花板、地板进行隔音改造,减少噪音对居住环境的干扰。

为了确保隔音工程的质量,需要进行验收,并依据相应的标准和流程来进行评估。

本文将介绍隔音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标准与流程。

一、隔音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隔音性能标准(1)室内隔声量:按照国家标准,室内声隔声量按不同房间的用途和建筑材料的类型进行评估。

通常标准为:起居室≥45dB、卧室≥35dB、厨房≥40dB、卫生间≥30dB。

(2)隔声等级:根据国家标准,采用A级至E级进行分类评估。

A级隔声等级最好,E级最差。

2.材料标准隔音工程所使用的材料需要符合国家标准,例如采用隔声轻质砖、隔音保温材料、隔声板等。

同时,材料的选择和搭配需要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3.施工工艺标准施工工艺标准主要指施工团队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例如,墙体隔音时需要进行细部处理,确保墙体之间的缝隙封闭,避免空气和声波的传递。

天花板和地板的施工也需要严格按照材料和工艺要求进行,以确保达到预期的隔音效果。

二、隔音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流程1.前期准备工作在进行隔音工程验收之前,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1)收集工程设计图纸、施工合同和相关技术规范文件等。

(2)制定验收方案并组织验收人员。

2.工程表面检查首先进行工程表面检查,包括墙体、天花板和地板等部分。

(1)检查隔音材料的种类和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检查施工工艺是否正确,如隔音层与结构层之间是否有缝隙、隔音材料是否完整等。

(3)检查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记录,包括相关材料的配比记录、施工过程的验收记录等。

3.现场测量与检测进行隔音工程施工质量的现场测量与检测,以验证其隔音性能是否达标。

(1)采用专业设备进行测量,例如声音传递损失测量仪、噪音测量仪等。

(2)采集隔音工程施工后的房间内的噪音水平数据和隔声量数据。

(3)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相应标准进行比较。

4.隔音工程施工质量评估将测量结果与相应标准进行对比,并进行综合评估。

GBT50121-2005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GBT50121-2005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隔声评价标准Rating standard Of sound insulation in buildingsGB/T50121—2005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5年1 0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北京目次1 总则………2 术语、符号3 空气声隔声3.1 空气声隔声的单值评价量与频谱修正量…3.2 确定空气声隔声单值评价量的数值计算法3.3 确定空气声隔声单值评价量的曲线比较法3.4 频谱修正量计算方法3.5 结果表述………4撞击声隔声4.1 撞击声隔声的单值评价量………………4.2 确定撞击声隔声单值评价量的数值计算法4.3 确定撞击声隔声单值评价量的曲线比较法4.4 撞击声改善量的单值评价量………………4.5 结果表述5 建筑构件和建筑物隔声性能的评价分级”5.1 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5.2 撞击声隔声性能分级附录A 空气声隔声频谱修正量的使用……………………附录B 空气声隔声扩展频率范围的频谱修正量…………附录C 撞击声隔声频谱修正量的计算……………………C.1 撞击声隔声的频谱修正量……………………………C. 2 楼板面层撞击声改善量的频谱修正量……………………附录D 光裸重质楼板铺设面层后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的计算方法…本标准用词说明…………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了对建筑物和建筑构件的隔声性能进行评价,合理确定隔声性能等级,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和建筑构件的空气声隔声和撞击声隔声的单值评价和性能分级。

1.0.3 按本标准进行建筑物和建筑构件的空气声隔声和撞击声隔声评价,其所用原始数据的测量方法应按现行国家隔声测量标准执行。

1.0.4 隔声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其他有关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0.1 测量量 measurement quantity测量得到的一组1/3倍频程或倍频程的空气声隔声或撞击声隔声数据,单位dB。

建筑声环境质量标准

建筑声环境质量标准

建筑声环境质量标准
建筑声环境质量标准是指为了保障建筑内部环境舒适性和生产、
生活用房间的安静工作条件,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对声环境质量的要求。

具体标准如下:
1.声级要求:
室内空气调节系统的运转噪声不应该超过35分贝,夜间不应该超过30分贝。

当任何涉及住房、学校或病房等地点时,室外的噪声水平不应
该达到45分贝。

2.声隔声性能要求:
室内各部分之间以及室内外之间的隔声功能需要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例如在保证隔音的同时还要考虑门窗的保温、通风等因素。

3.共振和噪声振动的控制:
建筑内的机器和设备振动也会导致声音,如何防止这些噪声对建筑内
部的影响便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共振和振动的发生。

在建筑声环境质量的控制中,需要对噪声发生的渠道和噪声的来
源进行分析,并采用各种措施降低噪声。

这些措施包括声隔离、降噪、减振等技术手段,可以使建筑内部环境更加安静、舒适和健康。

居住建筑隔声标准

居住建筑隔声标准

居住建筑隔声标准隔声是指控制声音在一个空间中传播的能力。

在居住建筑中,为了提供一个相对安静和私密的环境,隔声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在国内,隔声标准由国家规定并由相关的标准制定与实施。

建筑物的隔声标准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室内噪声。

这是指建筑物内部产生的噪声,如家庭电器、人声、电视等。

通过控制室内噪声,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居住环境。

第二,室外噪声。

这是指来自建筑物外部环境的噪声,如交通、工业、航空等。

通过有效地隔离室外噪声,可以减少对室内的干扰,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第三,楼层之间的隔声。

这是指建筑物不同楼层之间的传声问题。

通过有效地控制楼层之间的隔声,可以减少上下楼层之间的噪声干扰,提高住户的居住品质。

国内目前对居住建筑的隔声标准主要参考以下几个标准:根据这些标准第一,室内噪声限制。

根据不同的空间用途和建筑类型,国内标准规定了各种室内空间的噪声限制,如寝室、起居室、厨房等。

第二,室外噪声限制。

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用途,国内标准规定了建筑物对外部噪声的控制要求,如静态区域、交通区域、工业区域等。

第三,楼层隔声要求。

根据建筑物不同楼层之间的隔声需求,国内标准规定了不同楼层之间的隔声要求,如上下楼层、相邻楼层之间的隔声要求。

此外,隔声标准还规定了隔声设计的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建筑结构的选择、隔声材料的使用、隔声构造的设计等。

隔声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建筑需求进行,确保居住建筑具备良好的隔声性能。

总之,居住建筑的隔声标准在国内受到严格的规范和要求。

通过满足这些标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安静和私密的居住环境,提高住户的生活品质。

因此,在居住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中,隔声标准是需要高度重视和遵守的。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建筑隔声评价标准是评价建筑物隔声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隔声效果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居住舒适度。

隔声评价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建筑物的隔声性能,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建筑隔声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方法和标准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建筑隔声评价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物的具体用途和环境要求进行制定的。

在制定建筑隔声评价标准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材料、隔声设计方案、周边环境噪声等因素,以确保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其次,建筑隔声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实测法和计算法两种。

实测法是通过在建筑物内外设置声源和接收器,测量声音的传播和衰减情况,从而评价建筑物的隔声效果。

而计算法则是通过建筑物的结构参数和材料特性,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建筑物的隔声性能指标。

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建筑物的隔声效果。

此外,建筑隔声评价标准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如隔声量的指标要求、评价频率范围、评价环境要求等。

其中,隔声量是评价建筑物隔声效果的主要指标,通常包括隔声量、隔声指数、隔声等级等参数。

评价频率范围则是指评价建筑物隔声效果时所涉及的频率范围,不同频率的声音对建筑物的隔声效果影响不同,因此评价频率范围的选择十分重要。

评价环境要求则是指评价建筑物隔声效果时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如室内外噪声水平、温度湿度等因素。

综上所述,建筑隔声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方法和标准要求都是为了保障建筑物的隔声效果达到一定的标准,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建筑物的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能够进一步完善建筑隔声评价标准,为建筑物的隔声设计和施工提供更科学、更可靠的依据。

隔音等级标准

隔音等级标准

隔音等级标准
隔音等级是衡量建筑物隔声性能的指标之一,通常用于评估建筑物的隔声效果。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隔音等级可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 隔声等级Rw:用于评价建筑物外墙和屋顶对空气传播噪声的隔声效果,单位是dB。

2. 声隔绝量DnT:用于评价房间内部的隔声效果,即从一个房间向另一个房间传播噪声的隔声效果,单位是dB。

3. 声传透量L’nT:用于评价楼板、墙体、窗户、门等建筑构件对空气传播噪声的隔声效果,单位是dB。

4. 空气声隔声量R:用于评价建筑构件(如墙、窗、门等)对空气传播噪声的隔声效果,单位是dB。

5. 结构声隔声量Rst:用于评价建筑结构对固体传播噪声(如振动、冲击声等)的隔声效果,单位是dB。

以上这些隔音等级标准各自适用于不同的隔声场合和对象,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在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中,需要对隔音等级进行检测和评估,以保证建筑物的隔声效果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
主编部门: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施行日期:1988年12月1日
关于发布《建筑隔声评价标准》的通知
计标〔1988〕494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5〕1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建筑隔声评价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J121-88为国家标准,自1988年12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管理。

具体解释工作由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国家计划委员会
1988年3月31日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5〕1号文的要求,由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组织,具体由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负责,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

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标准编制组收集了我国各设计、科研、教学单位的隔声实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在参照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O717/1,2,3—1982《声学—建筑物与建筑构件的隔声评价》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广泛地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的意见。

最后经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三章和三个附录。

其主要内容有总则、空气声隔声的单值评价量和撞击声隔声的单值评价量等。

在本标准施行过程中,希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南礼士路),以便修订时参考。

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1988年2月8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建筑物和建筑构件的空气声和撞击声隔声测量结果,转换为单值评价量,以便于隔声性能的相互比较和建筑隔声设计,特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和建筑构件的空气声和撞击声隔声单值评价。

第1.0.3条按本标准进行建筑物和建筑构件的空气声和撞击声隔声评价,其所用原始数据必须是按《建筑隔声测量规范》GBJ75—84所测得的各种隔声量、声压级差和撞击声压级。

第二章空气声隔声的单值评价量
第2.0.1条空气声隔声的单值评价量,应采用比较法确定。

第2.0.2条评价空气声隔声的参考曲线特性,应符合表2.0.2的规定。

空气声隔声的参考曲线特性表表2.0.2
通常宜将参考曲线绘在透明坐标纸上(图2.0.2)以方便比较。

第2.0.3条空气声隔声单值评价量所采用的比较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将所测得的各1/3倍频带隔声量和声压级差)值,整理成精确至0.5dB的
值,在坐标纸上绘成一条曲线。

二、将具有相同坐标比例的并绘有参考曲线的透明纸覆盖在绘有上述曲线的坐
标纸上,使横坐标互相重叠对齐。

三、将参考曲线向测得的曲线移动,直至不利偏差(指某一频带上测得的曲线比参考曲线小的分贝数)的总数尽量地大,但不超过32.0dB,或不利偏差的总数虽尚未达32.0dB,而在某一频带的不利偏差已达8.0dB为止。

计算时有利偏差(指其一频带上测得的曲线比参
考曲线大的分贝数)不得抵消不利偏差。

四、此时参考曲线上的0dB线所对应的绘有所测得曲线的坐标纸上纵坐标的整分贝数,就是所测对象的空气声隔声评价量。

当0dB线不对应整分贝数时,则应以+0.5dB 线所对应的整分贝数作为所测对象的空气声隔声评价量。

第2.0.4条凡按本标准规定的比较法得到的空气声隔声评价量,其名称应在其相应的隔声量或声压级差名称前冠以“计权”二字。

其符号应在其相应的符号后增加角标
其单位均应为分贝。

第2.0.5条空气声隔声的评价,也可采用与本标准所规定的比较法相等价的其
它措施。

第2.0.6条测量结果应按《建筑隔声测量规范》第二、三、四章的规定以图表的形式给出。

参考曲线最后移定的位置,也应绘在此图表上。

并应在显著位置给出空气声隔
声评价量的名称及数值。

注:在仅有倍频带空气声隔声测量值时、其评价法可按本标准附录一进行。

第三章撞击声隔声的单值评价量
第3.0.1条撞击声隔声的单值评价量,应采用比较法确定。

第3.0.2条要评价撞击声隔声的参考曲线特性,应符合表3.0.2的规定。

撞击声隔声的参考曲线特性表表3.0.2
通常宜将参考曲线绘在透明坐标纸上(图3.0.2)以方便比较。

第3.0.3条撞击声隔声单值评价量所采用的比较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将所测得的各1/3倍频带撞击声压级值(lpn、L′pnt),整理成精确至0.5dB 的值,在坐标纸上绘成一条曲线。

二、将具有相同坐标比例的并绘有参考曲线的透明纸覆盖在绘有上述曲线的坐标纸上,使横坐标互相重叠对齐。

三、将参考曲线向测得的曲线移动,直至不利偏差(指某一频带上测得的曲线比参考曲线大的分贝数)的总数尽量地大,但不超过32.0dB,或不利偏差的总数虽尚未达32.0dB,而在某一频带的不利偏差已达8.0dB为止。

计算时有利偏差(指某一频带上测得的曲线比参考曲线小的分贝数)不得抵消不利偏差。

四、此时参考曲线上的.0dB线所对应的绘有所测得曲线的坐标纸上纵坐标的整分贝数,就是所测对象的撞击声隔声评价量。

当0dB线不对应整分贝数时,则应以-0.5dB 线所对应的整分贝数作为所测对象的撞击声隔声评价量。

第3.0.4条凡按本标准规定的比较法得到的撞击声隔声评价量,其名称应在其相应的撞击声压级名称前冠以“计权”二字。

其符号应在其相应的符号后增加角标w(Lpn,w、L′pnt,w)。

其单位均应为分贝。

第3.0.5条撞击声隔声的评价也可采用与本标准所规定的比较法相等价的其它措施。

第3.0.6条测量结果应按(建筑隔声测量规范)第五、六章的规定以图表的形式给出。

参考曲线最后移定的位置也应绘在此图表上。

并应在显著位置给出撞击声隔声评价量的名称及数值。

注:①在仅有倍频带撞击声压级测量值时,其评价法可按本标准附录一进行。

②楼板面层撞击声改善量的评量,宜按本标准附录二的规定进行。

附录一倍频带测量结果的单值评价量
一、本附录规定了将倍频带测量隔声所得的结果,转换为单值评价量的方法。

但据此所得单值评价量一般不应与从1/3倍频带测量隔声结果转换成的单值评价量相互代用或比较。

二、倍频带单值评价量所使用的名称及符号,可采用本标准第2.0.4条及第3.0.4条的规定。

但在名称前应加“倍频带”三字,在符号后应加“(oct)”以示区别。

例如倍频带计权隔声量,Rw(oct),倍频带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L′pnt,w(oct)等。

三、空气声隔声参考曲线特性图同本标准的图3.0.2。

四、单值评价量系通过将测量结果与参考曲线自125Hz至2000Hz五个倍频带逐个相比较而确定。

比较的方法应按本标准第2.0.3条及第3.0.3条进行。

但不利偏差总数不
得超过10.0dB,某一频带不利偏差不得超过5.0dB。

五、应按本标准第2.0.6条及第3.0.6条给出评价的结果。

附录二楼板面层计权撞击声改善量评价法
一、计权撞击声改善量是指在一理想参考楼板上,铺与不铺面层时,按本附录的方法所得的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的差值.这个量以△lpn,w表示。

二、按《建筑隔声测量规范》第五章所测得的楼板面层1/3倍频带撞击声改善量,可通过本附录规定的方法转换成单值评价量。

三、计权撞击声改善量△Lpn,w会受到光裸均匀混凝土楼板的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pno的影响,为了使不同实验室之间可以得到相近的△Lpn,w值,理想参考楼板的规范化撞击声压级宜采用附表2.1所示数值。

参考楼板规范化撞击声压级表附表2.1
注:①上表给出的数值,代表了《建筑隔声测量规范》第5.3.3条所叙述的,用来铺放试验面层的实验楼板的理想规范化撞击声压级。

②理想参考楼板的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pn,w,r,o根据本标准第三章的计算为78dB。

四、计权撞击声改善量,可按下式计算:
△Lpn,w=Lpn,w,r,o-Lpn,w,r=78dB-Lpn,w,r(附2.1)
式中Lpn,w,r为理想的参考楼板在铺有被试验面层时,按本标准第三章所计算得的计权规范化撞击声压级(dB)。

计算时所用的各频带规范化撞击声压级Lpn,r(dB),可按下式计算:
Lpn,r=Lpn,r,o-△Lp(附2.2)
式中△Lp为按《建筑隔声测量规范》第五章第5.2.4条所测得的撞击声压级改善量(dB)。

附录三本标准用词说明
一、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
“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

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