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上水箱液位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组成原理。
2.掌握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与投运方法。
3.了解阶跃扰动分别作用于副对象和主对象时对系统主控制量的影响。
4.掌握液位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不同控制方案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设备(同前)三、实验原理本实验为水箱液位的串级控制系统,它是由主控、副控两个回路组成。
主控回路中的调节器称主调节器,控制对象为下水箱,下水箱的液位为系统的主控制量。
副控回路中的调节器称副调节器,控制对象为中水箱,又称副对象,中水箱的液位为系统的副控制量。
主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因而副控回路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
副调节器的输出直接驱动电动调节阀,从而达到控制下水箱液位的目的。
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主调节器应为PI或PID控制。
由于副控回路的输出要求能快速、准确地复现主调节器输出信号的变化规律,对副参数的动态性能和余差无特殊的要求,因而副调节器可采用P调节器。
本实验系统结构图和方框图如图5-2所示。
图5-2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a)结构图(b)方框图四、实验内容与步骤本实验选择中水箱和下水箱串联作为被控对象(也可选择上水箱和中水箱)。
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然后将阀门F1-1、F1-2、F1-7全开,将中水箱出水阀门F1-10开至适当开度(40%~90%)、下水箱出水阀门F1-11开至适当开度(30%~80% 要求阀F1-10稍大于阀F1-11),其余阀门均关闭。
具体实验内容与步骤按五种方案分别叙述,这五种方案的实验与用户所购的硬件设备有关,可根据实验需要选做或全做。
(一)、智能仪表控制1.将两个SA-12挂件挂到屏上,并将挂件的通讯线插头插入屏内RS485通讯口上,将控制屏右侧RS485通讯线通过RS485/232转换器连接到计算机串口1,并按照下面的控制屏接线图连接实验系统。
将“LT2中水箱液位”钮子开关拨到“OFF”的位置,将“LT3下水箱液位”钮子开关拨到“ON”的位置。
上水箱液位与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摘要设计采用水箱液位和注水流量串级控制,设计系统主要由水箱、管道、三相磁力泵、水压传感器、涡轮流量计、变频器、可编程控制器及其输入输出通道电路等构成。
系统中由液位PID控制器的设定值端口设置液位给定值,水压力传感器检测液位。
涡轮流量计测流量,变频器调节水泵的转速,采用PID算法得出变频器输出值,实现流量的控制。
流量控制是内环,液位控制是外环。
用WinCC组件制作相对应的控制画面,让画面的个按钮与变量相对应,对系统的个参数进行整定,通过不断的调试,使系统尽可能的保持在要求的位置。
系统电源由接触器和按钮控制,系统电源接通后PLC进行必要的自检和初始化,控制器接收到系统启动按钮动作信号后,通过接触器接通电机电源,启动动力系统工作,开始两个闭环系统的调节控制。
关键词:串级控制;PLC控制;PID控制;WinCC组件目录一、概述 (1)1.1 串级控制系统简介 (1)1.2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1)1.3 主、副调节器控制规律的选择 (1)1.4 串级控制系统的整定方法 (2)二、课程设计使用的实验设备 (3)2.1 高级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 (3)2.1.1 电源控制台 (3)2.1.2 总线控制柜 (3)2.2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3)2.2.1 STEP 7简介 (3)2.2.2 WINCC简介 (4)三、基本原理 (5)3.1 系统组成 (5)3.1.1 被控对象 (5)3.1.2 检测装置 (5)3.1.3 执行机构 (6)3.1.4 控制器 (6)3.2 系统工作原理 (6)3.3 控制系统流程图 (7)3.4 系统投入运行步骤 (8)四、串级控制系统PID参数整定 (11)4.1 调节器参数整定过程 (11)4.1.1 主调节器为PID (11)4.1.2 主调节器为PI (13)4.2 系统在阶跃扰动作用下的静、动态性能 (15)4.3 主、副调节器采用不同PID参数时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16)结束语 (17)参考文献 (18)一、概述1.1 串级控制系统简介图2.1是串级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之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实用文档文案大全目录第一章概述 (4)1.1本课程设计的研究意义 (4)1.2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内容 (4)第二章系统结构的控制方案 (5)2.1控制系统在世界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5)2.2系统结构设计 (5)2.3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框图及工作过程 (6)2.3.1被控对象的分析 (6)第三章 PID参数整定 (7)3.1控制规律的比较与选择 (8)3.1.1常见控制规律的类型及优缺点的比较 (8)第四章设备的选型 (11)4.1液位传感器 (11)4.2电磁流量传感器 (11)4.3电动调节阀 (11)4.5变频器 (12)4.6模块选择 (12)4.7适合本系统的检测转换元件 (12)4.8液位检测转换元件 (13)4.9执行元件的选择性能参数 (13)第五章系统仿真和结果分析 (14)第六章实际控制系统的运行与调试 (15)6.1实际控制系统的组成的动态运行图 (15)6.2实际控制系统的运行调试方法 (15)6.3实际控制系统的调试步骤 (17)6.4运行调试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8)实用文档文案大全第一章概述1.1 本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向着大型、连续和强化方向发展,对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提出了日益增长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单回路控制已经难以满足一些复杂的控制要求。
在单回路控制方案基础上提出的串级控制方案,则对提高过程控制的品质有极为明显的效果。
串级控制系统具有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全部功能,而且还具有许多单回路控制系统所没有的优点。
因此,串级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一般都比单回路控制系统好,而且串级控制系统利用一般常规仪表就能够实现,所以,串级控制是一种易于实现且效果又较好的控制方法。
本课程设计课题讨论了一个简单的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及步骤。
液位和流量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最常用的两个测控参数,因此本课程设计课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2 本论文的目的和内容1.2.1 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所学传感器技术、转换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以及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方法,掌握工程整定参数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动手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上水箱液位与进水口流量串级控制实验实验报告

《控制工程实验》实验报告实验题目:上水箱液位与进水口流量串级控制实验课程名称:《控制工程实验》姓名:学号:专业:年级:院、所:日期: 2019.04.18实验三上水箱液位与进水口流量串级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组成原理。
2.掌握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与投运方法。
3.了解阶跃扰动分别作用于副对象和主对象时对系统主控制量的影响。
4.掌握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设备1. 实验装置对象及控制柜 1套2. 装有Step7、WinCC等软件的计算机 1台3. CP5621专用网卡及MPI通讯线各1个三、实验原理本实验为水箱液位的串级控制系统,它是由主控、副控两个回路组成。
主控回路中的调节器称主调节器,控制对象为下水箱,下水箱的液位为系统的主控制量。
副控回路中的调节器称副调节器,控制对象为中水箱,又称副对象,中水箱的液位为系统的副控制量。
主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因而副控回路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
副调节器的的输出直接驱动电动调节阀,从而达到控制下水箱液位的目的。
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主调节器应为PI或PID控制。
由于副控回路的输出要求能快速、准确地复现主调节器输出信号的变化规律,对副参数的动态性能和余差无特殊的要求,因而副调节器可采用P调节器。
本实验系统结构图和方框图如图1所示。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本实验选择选择上水箱和中水箱串联作为被控对象。
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然后将阀门F1-1、F1-7全开,将中水箱出水阀门F1-10开度开到70%左右、下水箱出水阀门F1-11开度50%左右(要求阀F1-10稍大于阀F1-11),其余阀门均关闭。
图1 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a)结构图 (b)方框图1.用 MPI 通讯电缆线将 S7-300PLC 连接到计算机 CP5621 专用网卡,并按照控制柜接线图连接实验系统。
实验三上水箱下水箱液位串级控制实验

实验三上水箱下水箱液位串级控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投运与参数整定方法。
3.研究阶跃扰动分别作用在副对象和主对象时对系统主被控量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上水箱液位作为副调节器调节对象,下水箱液位做为主调节器调节对象。
控制框图如图3-1所示:3-1、上水箱下水箱液位串级控制框图三.实验设备AE2000A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上位机软件、计算机、RS232-485转换器1只、串口线1根、万用表一只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设备的连接和检查:(1)、关闭阀1、阀22将AE2000A 实验对象的储水箱灌满水(至最高高度)。
(2)、打开以丹麦泵、电动调节阀、涡轮流量计组成的动力支路至上水箱的出水阀门:阀1、阀4、阀6,关闭动力支路上通往其他对象的切换阀门:阀2、阀10、阀17、阀20。
(3)、打开上水箱的出水阀:阀8至适当开度。
(4)、检查电源开关是否关闭2、系统连线图:图3-2、实验接线1)、如图5-2所示:将I/O信号接口板上的下水箱液位的钮子开关打到OFF位置,上水箱液位的钮子开关打到ON位置。
2)、将下水箱液位+(正极)接到任意一个智能调节仪的1端(即RSV的+极),下水箱液位-(负端)接到智能调节仪的2端(即RSV的-极)。
智能仪表的地址设为1,软件定义调节仪地址为1的调节器为主调节器,调节仪地址为2的调节器为副调节器。
3)、将主调节仪的4~20mA输出接至I/O信号面板的温度变送器转换电阻上转换成1~5V 电压信号,再将此转换信号接至另一调节仪(副调节器)的1端和2端作为外部给定,上水箱液位信号转换为0.2~1V的信号后接入副调节器的3、2两端。
调节器输出的4~20mA接电动调节阀的4~20mA控制信号两端。
4)、电源控制板上的三相电源、单相Ⅰ的空气开关、单相泵电源开关打在关的位置。
5)、电动调节阀的~220V电源开关打在关的位置。
6)、智能调节仪的~220V电源开关打在关的位置。
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题目: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1.设计任务如图1所示的两个大容量水箱。
要求水箱2水位稳定在一定高度,水流量经常波动,作为扰动量存在。
试针对该双容水箱系统设计一个液位流量串级控制方案。
水箱2图1 系统示意图2.设计要求1)已知主被控对象(水箱2水位)传递函数W1=1/(100s+1), 副被控对象(流量)传递函数W2=1/(10s+1)。
2)假设液位传感器传递函数为Gm1=1/(0.1s+1),针对该水箱工作过程设计单回路PID调节器,要求画出控制系统方框图及实施方案图,并给出PID参数整定的方法与结果;3)假设流量传感器传递函数为Gm2=1/(0.1s+1),针对该水箱工作过程设计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要求画出控制系统方框图及实施方案图,并给出主、副控制器的结构、参数整定方法及结果;4)在进口水管流量出现阶跃扰动的情况下,分别对单回路PID控制与串级控制进行仿真试验结果比较,并说明原因。
3. 设计任务分析(1)液位控制系统是以改变进水大小作为控制手段,目的是控制下水箱液位处于一个稳定值。
(2)单回路控制系统:对于此系统,若采用单回路控制系统控制液位,以液位主控制信号反馈到控制器PID,直接去控制进水阀门开度,在无扰动情况下可以采用,但对于有扰动情况,由于控制过程的延迟,会导致控制不及时,造成超调量变大,稳定性下降,控制系统很难获得满意效果(3)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两套回路,其中内回路起粗调作用,外回路用来完成细调作用。
对液位控制系统,内回路以流量作为前导信号控制进水阀开度,在有扰动情况下可以提早反应消除扰动引起的波动,从而使主控对象不受干扰,另外内回路的给定值受外回路控制器的影响,根据改变更改给定值,从而保证负荷扰动时,仍能使系统满足要求GT1(s)GT2(s)--主副控制器的传递函数Gu(s)--控制阀的传递函数m1G(s)--执行器的传递函数Gz(s)Gm2(s)--主副变送器传递函数G01(s)G02(s)--主副对象的传递函数4.单回路PID控制的设计(1)无干扰下的单回路PID仿真方框图PID整定与仿真曲线,采用衰减曲线法,整定依据是纯比例下的实验数据,取衰减比为4:1。
水箱液位与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题目(二):水箱液位与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一、初始条件1.课程设计辅导资料:“过程控制系统和应用”、“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等;2.先修课程:测量仪表与自动化等。
3.主要涉及的知识点:过程控制仪表、控制系统、被控过程等二、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课程设计时间:4周;2.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统一技术要求:研读辅导资料对应章节,对选定的设计题目所涉及的生产工艺和控制原理进行介绍,针对具体设计选择相应的控制参数、被控参数以及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并画出控制流程图及控制系统方框图。
3.课程设计说明书按学校“课程设计工作规范”中的“统一书写格式”撰写,具体包括:1)目录;2)摘要;3)生产工艺和控制原理介绍;4)控制参数和被控参数选择;5)控制仪表及技术参数;6)控制流程图及控制系统方框图;7)总结与展望;(设计过程的总结,还有没有改进和完善的地方);8)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至少500字);9)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10)其它必要内容等。
三、时间安排:具体时间设计内容11月10日指导老师就课程设计内容、设计要求、进度安排、评分标准等做具体介绍。
学生确定选题,明确设计要求11月11日——11月14日查阅与设计有关的资料。
11月17日~11月19日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方案设计11月20日~11月21日确定系统所需检测元件、执行元件、调节仪表技术参数;画控制流程图及控制系统方框图。
11月24日——11月29日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12月1日——12月3日课程设计初稿的修订12月4日上交课程设计说明书。
12月5日课程设计进行答辩I。
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引言: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是一种用于控制液位和流量的自动化系统。
该系统通过对水泵和阀门的控制,实现对水箱液位和流量的精确调节。
在工业生产中,液位和流量的稳定控制对于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设计一个可靠的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系统设计:1.系统硬件组成-水泵:负责将水从源头输送至水箱中。
-水箱:承装和储存水,通过液位传感器测量液位。
-液位传感器:用于测量水箱液位,将测量结果传输给控制器。
-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水流量,将测量结果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阀:通过控制水流量来调节水箱液位。
-控制器:根据液位和流量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控制水泵和控制阀的启停和开关。
2.系统工作原理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液位和流量传感器实时监测水箱液位和水流量的变化,并将测量结果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设定的目标液位和流量值,计算出所需的水泵和控制阀的工作状态。
当实际液位或流量低于目标值时,控制器启动水泵和控制阀以增加水流量,从而提高液位;反之,当实际液位或流量高于目标值时,控制器关闭水泵和控制阀以减少水流量,以降低液位。
3.系统控制策略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可以采用PID控制器。
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算法,它通过对比实际测量值和目标值,计算出一个控制量,然后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其算法由比例(P)、积分(I)和微分(D)三个部分组成,可以有效地控制系统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在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中,可以将液位作为主要控制量,流量作为辅助控制量。
首先,通过对液位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的测量值进行PID控制,控制水泵的启动和停止,以满足目标液位和流量的要求。
接下来,根据控制阀的反馈信号,通过控制阀的开关来实现对水箱液位的精确调节。
4.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中,应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过程控制系统简介1.1 系统组成本实验装置由被控对象和上位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
系统动力支路分两路:一路由三相(380V交流)磁力驱动泵、气动调节阀、直流电磁阀、PA电磁流量计及手动调节阀组成;另一路由变频器、三相磁力驱动泵(220V变频)、涡轮流量计及手动调节阀组成。
1、被控对象水箱:包括上水箱、中水箱、下水箱和储水箱。
储水箱内部有两个椭圆形塑料过滤网罩,防止两套动力支路进水时有杂物进入泵中。
模拟锅炉:此锅炉采用不锈钢制成,由加热层(内胆)和冷却层(夹套)组成。
做温度实验时,冷却层的循环水可以使加热层的热量快速散发,使加热层的温度快速下降。
冷却层和加热层都装有温度传感器检测其温度。
盘管:长37米(43圈),可做温度纯滞后实验,在盘管上有两个不同的温度检测点,因而有两个不同的滞后时间。
管道:整个系统管道采用敷塑不锈钢管组成,所有的水阀采用优质球阀,彻底避免了管道系统生锈的可能性。
2、检测装置压力传感器、变送器:采用SIEMENS带PROFIBUS-PA通讯协议的压力传感器和工业用的扩散硅压力变送器,扩散硅压力变送器含不锈钢隔离膜片,同时采用信号隔离技术,对传感器温度漂移跟随补偿。
温度传感器:本装置采用六个Pt100传感器,分别用来检测上水箱出口、锅炉内胆、锅炉夹套以及盘管的水温。
六个Pt100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中检测锅炉内胆温度的一路到SIEMENS带PROFIBUS-PA通讯协议的温度变送器,直接转化成数字信号;另外五路经过常规温度变送器,可将温度信号转换成4~20mADC电流信号。
流量传感器、转换器:流量传感器分别用来对调节阀支路、变频支路及盘管出口支路的流量进行测量。
本装置采用两套流量传感器、变送器分别对变频支路及盘管出口支路的流量进行测量,调节阀支路的流量检测采用SIEMENS带PROFIBUS-PA通讯接口的检测和变送一体的电磁式流量计。
3、执行机构调节阀:采用SIEMENS带PROFIBUS-PA通讯协议的气动调节阀,用来进行控制回路流量的调节。
它具有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推动力大、耗气量少、可靠性高、操作方便等优点。
变频器:本装置采用SIEMENS带PROFIBUS-DP通讯接口模块的变频器,其输入电压为单相AC220V,输出为三相AC220V。
水泵:本装置采用磁力驱动泵,型号为16CQ-8P,流量为32升/分,扬程为8米,功率为180W。
可移相SCR调压装置:采用可控硅移相触发装置,输入控制信号为4~20mA标准电流信号。
输出电压用来控制加热器加热,从而控制锅炉的温度。
电磁阀:在本装置中作为气动调节阀的旁路,起到阶跃干扰的作用。
电磁阀型号为:2W-160-25 ;工作压力:最小压力为0Kg/㎝2,最大压力为7Kg/㎝2 ;工作温度:-5~80℃。
4、控制器控制器采用SIEMENS公司的S7300 CPU,型号为315-2DP,本CPU既具有能进行多点通讯功能的MPI接口,又具有PROFIBUS-DP通讯功能的DP通讯接口。
5、空气压缩机1.2 电源控制台电源控制屏面板:充分考虑人身安全保护,带有漏电保护空气开关、电压型漏电保护器、电流型漏电保护器。
仪表综合控制台包含了原有的常规控制系统,由于它预留了升级接口,因此它在总线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就是为上位控制系统提供信号。
1.3 总线控制柜总线控制柜有以下几部分构成:(1) 控制系统供电板:该板的主要作用是把工频AC220V转换为DC24V,给主控单元和DP从站供电。
(2) 控制站:控制站主要包含CPU、以太网通讯模块、DP链路、分布式I/O DP从站和变频器DP从站构成。
(3) 温度变送器:PA温度变送器把PT100的检测信号转化为数字量后传送给DP链路。
2 串级控制系统简介2.1 串级控制系统的概述图2.1是串级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该系统有主、副两个控制回路,主、副调节器相串联工作,其中主调节器有自己独立的给定值R,它的输出m1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值,副调节器的输出m2控制执行器,以改变主参数C1。
图2.1串级控制系统方框图2.2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1) 改善了过程的动态特性;(2) 能及时克服进入副回路的各种二次扰动,提高了系统抗扰动能力;(3) 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4) 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2.3 主、副调节器控制规律的选择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调节器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主调节器起定值控制作用,它的控制任务是使主参数等于给定值(无余差),故一般宜采用PI或PID调节器。
由于副回路是一个随动系统,它的输出要求能快速、准确地复现主调节器输出信号的变化规律,对副参数的动态性能和余差无特殊的要求,因而副调节器可采用P或PI调节器。
2.4 串级控制系统的整定方法在工程实践中,串级控制系统常用的整定方法有以下三种:1、逐步逼近法:在主回路断开的情况下,按照单回路的整定方法求取副调节器的整定参数,把副调节器的参数设置在所求的数值上,然后使主回路闭合,仍按单回路整定方法求取主调节器的整定参数。
尔后,将主调节器参数设置在所求得的数值上,再进行整定,求取第二次副调节器的整定参数值,然后再整定主调节器。
依此类推,逐步逼近,直至满足动态品质指标要求为止。
2、两步整定法:两步整定法就是第一步整定副调节器参数,第二步整定主调节器参数。
整定的具体步骤为:(1) 在工况稳定,主回路闭合,主、副调节器都在纯比例作用条件下,主调节器的比例度置于100%,然后用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衰减(如4:1)曲线法来整定副回路。
记下相应的比例度δ2S和振荡周期T2S。
(2) 将副调节器的比例度置于所求得的δ2S值上,且把副回路作为主回路中的一个环节,用同样方法整定主回路,求取主回路的比例度δ1S和振荡周期T1S。
(3) 根据求取的δ1S、T1S和δ2S、T2S值,按单回路系统衰减曲线法的整定公式,计算主、副调节器的比例度δ、积分时间T I和微分时间T d的数值。
(4) 按“先副后主”,“先比例后积分最后微分”的整定程序,设置主、副调节器的参数,再观察过渡过程曲线,必要时进行适当地调整,直到过程的动态品质达到满意为止。
3、一步整定法:一步整定法,就是根据经验先确定副调节器的参数,然后将副回路作为主回路的一个环节,按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的整定方法整定主调节器的参数。
具体的整定步骤为:(1) 在工况稳定,系统为纯比例作用的情况下,根据K02/δ2=0.5这一关系式,通过副回路的放大系数K02,求取副调节器的比例放大系数δ2或按经验选取,并将其设置在副调节器上。
(2) 按照单回路控制系统的任一种参数整定方法来整定主调节器的参数。
(3) 改变给定值,观察被控制量的响应曲线。
根据主调节器放大系数K1和副调节器放大系数K2的匹配原理,适当调整调节器的参数,使主参数的动态品质指标最佳。
(4) 如果出现较大的振荡现象,只要加大主调节器的比例度δ或增大积分时间常数T I,即可得到改善。
3 上水箱液位与进水流量串级控制系统3.1 实验设备:1. THJ-FCS型高级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
2.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3.2 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图3.1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3.3 系统工作原理本系统的主控量为上水箱的液位高度H,副控量为气动调节阀支路流量Q,它是一个辅助的控制变量。
系统由主、副两个回路所组成。
主回路是一个定值控制系统,要求系统的主控制量H等于给定值,因而系统的主调节器应为PI或PID控制。
副回路是一个随动系统,要求副回路的输出能正确、快速地复现主调节器输出的变化规律,以达到对主控制量H的控制目的,因而副调节器可采用P控制。
但选择流量作副控参数时,为了保持系统稳定,比例度必须选得较大,这样比例控制作用偏弱,为此需引入积分作用,即采用PI控制规律。
引入积分作用的目的不是消除静差,而是增强控制作用。
显然,由于副对象管道的时间常数小于主对象上水箱的时间常数,因而当主扰动(二次扰动)作用于副回路时,通过副回路快速的调节作用消除了扰动的影响。
3.4 控制系统流程图控制系统流程图如图3.2所示。
图3.2 控制系统流程图本实验主要涉及三路信号,其中两路是现场测量信号上水箱液位和管道流量,另外一路是控制阀门定位器的控制信号。
本实验中的上水箱液位信号是标准的模拟信号,与SIEMENS的模拟量输入模块SM331相连,SM331和分布式I/O模块ET200M直接相连,ET200M挂接到PROFIBUS-DP总线上,PROFIBUS-DP总线上挂接有控制器CPU315-2 DP(CPU315-2 DP 为PROFIBUS-DP总线上的DP主站),这样就完成了现场测量信号向控制器CPU315-2 DP的传送。
本实验中的流量检测装置(电磁流量计)和执行机构(阀门定位器)均为带PROFIBUS-PA通讯接口的部件,挂接在PROFIBUS-PA总线上,PROFIBUS-PA总线通过LINK和COUPLER组成的DP链路与PROFIBUS-DP总线交换数据,PROFIBUS-DP 总线上挂接有控制器CPU315-2 DP。
由于PROFIBUS-PA总线和PROFIBUS-DP总线中信号传输是双向的,这样既完成了现场检测信号向CPU的传送,又使得控制器CPU315-2 DP发出的控制信号经PROFIBUS-DP总线到达PROFIBUS-PA总线,以控制执行机构阀门定位器。
3.5 实验过程本实验选择上水箱和气动调节阀支路组成串级控制系统(也可采用变频器支路)。
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然后将阀门F1-1、F1-2、F1-6全开,将上水箱出水阀门F1-9开至适当开度,其余阀门均关闭。
1、接通控制系统电源,打开用作上位监控的的PC机,进入的实验主界面。
2、在实验主界面中选择本实验项即“上水箱液位与进水口流量串级控制实验”,系统进入正常的测试状态,呈现的实验界面如图3.3所示。
图3.3 实验界面3、在上位机监控界面中,将副调节器设置为“手动”,并将输出值设置为一个合适的值。
4、合上三相电源空气开关,磁力驱动泵上电打水,适当增加/减少副调节器的输出量,使上水箱的液位稳定于设定值。
5、整定调节器的参数,并按整定得到的参数对调节器进行设定。
6、待上水箱进水流量相对稳定,且其液位稳定于给定值时,将调节器切换到“自动”状态,待液位平衡后,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干扰:(1) 突增(或突减)设定值的大小,使其有一个正(或负)阶跃增量的变化;(2) 将气动调节阀的旁路阀F1-3或F1-4(同电磁阀)开至适当开度;(3) 将阀F1-5、F1-13开至适当开度;以上几种干扰均要求扰动量为控制量的5%~15%,干扰过大可能造成水箱中水溢出。
加入干扰后,水箱的液位便离开原平衡状态,经过一段调节时间后,水箱液位稳定于新的设定值(后面两种干扰方法仍稳定在原设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