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重点总结和整理
超声重点小结

超声重点小结小结1:超声诊断的优点:无痛苦、无损害、方法简便、显像清晰、运用范围广泛及可重复性等;2:超声诊断运用了超声波的反射原理;3:超声诊断研究的是:人体软组织的物理特性、形态结构及功能状态;4:逆压电效应产生超声波,正压电效应产生电讯号;5:人体正常组织大致可以分为四大声学类型;病理组织表现为液性、实性、结石和钙化三大声像特点;6:超声伪像的后果:漏诊和误诊。
课堂讨论题一、选择题哪些器官的检查应首选超声检查(USG):()A、肝脏弥散性病变B、骨折后愈合情况C、胃炎D、肺炎性假瘤二、是非题1、正压电效应发射超声波。
()2、超声波频率升高,分辩率增加,穿透性下降()本次课重点内容:1:掌握超声诊断的概念。
2:掌握超声波的基本特性和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
3:掌握人体正常组织的声学分型和病理组织的声像图特点。
4:熟悉超声伪像的概念。
小结1:超声多普勒技术提供了人体内部有关血流的速度和方向的信息。
2:探头安放角度与血流信息检测密切相关。
3:频谱分析可取得更为准确的数据。
4: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测血流更敏感。
5:红色、绿色、蓝色为三种基本颜色,即三基色。
基色叠加后构成二次色。
6: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描述血流方向,血流速度,血流分散。
课堂练习题1:心血管系检查时,超声的入射角应()A:小于90o;B:小于60o;C:小于30o;D:小于15o;E:与角度无关。
2:能量多普勒技术的临床应用特点,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A:显示湍流的能力明显提高;B:显示血流方向性提高;C:不受声束与血流交角的影响;D:低速血流检测的敏感度增高数倍;E:无彩色血流信号混叠现象。
本次课重点内容1、掌握多普勒的基本概念;掌握探头安放角度与血流信息检测的关系;掌握多普勒血流频谱分析的要点;2、掌握彩色多普勒能量图的主要特点;掌握三基色、二次色的概念;掌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描述的要点。
3、熟悉提高脉冲多普勒检测血流速度的方法。
了解彩色血流显像的局限性。
超声诊断知识点总结

超声诊断知识点总结一、基本原理超声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回声反射特性来获取图像信息,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频率高于人类听觉的上限20kHz,通常超声波的频率为1-10MHz。
当超声波通过人体组织时,不同组织对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回声反射情况有所不同,通过接收和分析回声信号,就可以得到不同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信息。
二、技术特点1. 非侵入性:超声诊断不需要使用放射性物质或手术切割,因此对患者没有副作用和伤害,非常安全。
2. 实时性:超声图像可以实时显示,医生可以通过移动探头来观察不同角度和深度的组织结构,对病变进行准确评估。
3. 易操作性:超声诊断设备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环境,医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进行检查。
4. 多方位:超声探头小巧灵活,可以进行多种探测方式,如经腔超声、经皮超声、经食管超声等。
三、常见应用1. 心脏超声:用于检查心脏的大小、形态、功能和瓣膜疾病等。
2. 腹部超声:可用于检查腹部脏器、血管和淋巴结等。
3. 产前超声:用于监测胎儿的生长和发育情况,检查胎儿畸形和异常情况。
4. 乳腺超声:用于检查乳房肿块、囊肿、乳腺炎等情况。
5. 甲状腺超声:用于检查甲状腺结节、肿大和功能异常等。
四、优缺点1. 优点:非侵入性、安全、无辐射、实时显示、易操作。
2. 缺点:受体质条件和技术水平限制,不适用于骨质组织的检查,对深部组织和空气或气体的检测有限。
五、发展趋势1. 高清晰度:超声成像技术不断改进,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不断提高。
2. 多模式:超声成像设备逐渐实现多模式成像,如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等。
3. 便携化:超声诊断设备体积不断缩小,已经开始逐渐向便携化方向发展,可以在不同地点和环境进行诊断。
4. 智能化:超声诊断设备开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图像自动分析和辅助诊断。
总之,超声诊断作为一种常见的诊断方法,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相信超声诊断技术会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医生提供更好的诊断工具,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快捷、准确的诊断服务。
超声重点总结

1.超声波(ultrasonic wave)是指频率大于2万HZ的机械波,是人耳不能听到的波。
(人耳的听阈为:20HZ-2万HZ)2.声阻抗(acoustic impedance Z):某种介质的密度与声波在该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的乘积( Z =ρ•c)。
3.多普勒效应: 当声源(sound source)与接收体(receptor)间存在着相对运动时,接收体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已不再是声源发射的超声波频率,这种现象即为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
胆囊及胆管正常超声表现胆囊(Gallblader)形态纵切呈梨形或茄形;横切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长径<90mm,厚径<30mm,宽径<40mm囊壁呈线状强回声,光滑整齐,厚度<2mm囊腔呈无回声,透声好胆管(Bile Duct)肝内胆管可显示左右肝管,内径<2mm肝外胆管分为两段:上段自肝门发出后与门静脉伴行,下段与下腔静脉伴行并延伸进入胰头背外侧。
肝外胆管上段易显示,在门静脉的右前方,正常内径为4-6mm,不超过伴行门静脉内径的1/3★胆囊结石(Cholelithiasis)典型表现:◆胆囊腔内可见强回声团,数目为一个或多个◆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滚石征”,即改变体位后,强回声团随体位改变沿重力方向移动胆囊癌(Carcinoma of Gallblader)●小结节型表现为胆囊壁上乳头状中强回声突向腔内,其基底较宽,表面不平整,后不伴声影●蕈伞型为基底宽而边缘不整齐的蕈伞状肿块突入胆囊腔,呈弱回声或中等回声●厚壁型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均匀性增厚,其内壁线多不规则●混合型表现为不均匀增厚的胆囊壁上见乳头状或蕈伞状突起●实变型胆囊区不能探及正常胆囊图像,表现为大片实性回声,实性回声不均质,以低回声为主,于该区内可见结石回声胰腺(Pancreas)正常超声表现大小:头厚<30mm,体厚<20mm,尾厚<20mm外形:腊肠状,蝌蚪状或哑铃状结构:实质内可见胰管回声,胰管内径<2mm实质回声:细小、密集、分布均匀的中等偏强回声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胰腺增大(局限性或弥漫性),轮廓不清•实质回声降低或正常,重者可出现强回声斑•可有胰周或腹腔内积液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直接征像◆胰腺增大(局限性或弥漫性),外形失常◆胰腺实质内异常回声,其边界不清,外形不规则,以低回声为主,不均质,后方回声衰减◆周边及内部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黄疸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鉴别黄疸是肝外胆道阻塞性黄疸还是其他性质的黄疸:根据肝内胆管是否扩张来确定确定阻塞部位:可根据病灶的位置或管道扩张的范围确定确定阻塞的原因:可根据病灶的图像及管道扩张的程度来确定腹部超声检查前的准备●受检者检查前禁食10—12小时●行胃镜或钡餐检查者,需2-3日后行超声检查肝脏的超声解剖及正常声像图外形横切时,近似呈“楔形”;纵切时,近似呈“三角形”。
医学超声知识点总结高中

医学超声知识点总结高中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即频率高于20,000Hz,其中最常用的是2-15MHz的超声波。
医学超声术利用超声波进行影像学检查,可检查人体内部的各种组织器官,对疾病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医学超声的知识点总结,包括超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成像原理,超声造影剂、常见的超声检查、超声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等。
一、超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1. 超声波的产生超声波是通过晶体的压电效应产生的。
在压电陶瓷内部,当施加电压时,会使其发生机械振动,从而产生超声波。
2. 超声波的传播超声波可以在介质中传播,其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有关。
在人体中,软组织的传播速度约为1540m/s,而骨骼的传播速度约为3300m/s。
3. 超声波的接收超声波在体内传播时,遇到组织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折射、透射等现象。
接收后的超声波信号通过超声探头传到超声设备,经过信号处理后形成超声影像。
二、超声成像原理超声成像原理主要有超声脉冲回波成像、B超成像。
1. 超声脉冲回波成像超声探头向体内发射超声脉冲,当超声波遇到体内物体界面时,会产生反射回波,超声探头接收回波信号,经过信号处理后形成超声影像。
2. B超成像B超是利用超声脉冲回波成像原理进行成像,B超图像更能清晰地显示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
三、超声造影剂超声造影剂是通过在体内注射含气体的微小泡沫或固体颗粒,利用超声对其进行成像,以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
超声造影剂主要有气泡型和微囊型,可以用于改善超声检查所见,提高诊断效果。
四、常见的超声检查常见的超声检查包括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等。
1. B超B超主要用于检查腹部、心脏、泌尿系统、甲状腺等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大小。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是通过利用多普勒效应检测并显示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主要用于检测心脏、血管等的血流情况。
3. 超声造影超声造影是在B超检查中注入超声造影剂,以改善超声图像对比度,提高诊断准确性。
医用超声知识点总结

医用超声知识点总结一、超声波的产生和特性1. 超声波的产生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
在医用超声中,一般使用压电晶体的压电效应来产生超声波。
当施加交变电场时,晶体内的正负电荷受到拉伸和收缩,从而产生超声波。
超声波的频率、强度和方向可以通过改变交变电场的频率、振幅和方向来调节。
2. 超声波的特性(1)频率:医用超声波的频率通常在1MHz至20MHz之间,高频超声波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和分辨力,适用于深部组织的检查。
(2)传播速度:在软组织中传播速度为1500m/s,在骨骼中传播速度为3500m/s。
通过测定超声波的传播时间和距离可以计算出组织的密度和硬度。
(3)衰减:超声波在组织中传播过程中会受到衰减,衰减程度与组织的密度和结构有关。
衰减可用于评估组织的病理状态。
(4)反射和散射:超声波在与组织界面或异质性结构相遇时会发生反射和散射,这些反射和散射信号被接收装置捕获并转化为图像。
二、超声图像的形成1. 超声波的成像原理通过超声波的发送和接收,可以获取组织的超声图像。
超声波成像的原理是利用组织对超声波的反射和散射,通过测量超声波的回波时间和强度来生成组织的图像。
传统的B超成像是通过单个探头在组织表面扫描来获取2D图像,而现代的彩色多普勒成像可以获取组织的血流情况和速度,并且可以制作3D图像。
2. 超声图像的特点(1)分辨率:超声图像的分辨率取决于超声波的频率和探头的灵敏度,高频超声波和高灵敏的探头可以获取更清晰的图像。
(2)对比度:超声图像的对比度取决于组织的密度和反射性质,密度和反射大的组织会显示为明亮的区域,密度和反射小的组织会显示为暗淡的区域。
三、常见的超声检查技术1. B超检查B超是最常见的超声检查技术,适用于各种软组织的观察和病变的检测。
常见的B超检查包括:腹部B超、妇科B超、甲状腺B超、泌尿系B超等。
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观察血流情况和速度,适用于心脏、血管等器官的检查。
超声检查影像知识点总结

超声检查影像知识点总结一、超声检查原理1. 声波的产生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对人体组织进行检查。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耳可听到的20kHz的声波。
超声波是由超声发生器发出的,它通过超声探头向人体内部发射超声波,然后接收被检查组织所反射的声波,并将其转化成图像。
2. 声波的传播和反射在人体内部,声波会以不同的速度传播,并在组织边界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射。
这种反射会被超声探头接收到,并转化成图像。
3. 形成超声图像超声图像是通过计算机将接收到的声波信号转化成图像。
超声图像可以分为B超图像和彩色多普勒图像。
B超图像显示出被检查部位的结构和形状,而彩色多普勒图像则显示出了血流情况。
二、常见超声检查部位及方法1. 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是用来观察腹部脏器的一种常见检查方法。
它可以用于检查肝脏、胆囊、胰腺、肾脏、脾脏、子宫等腹部器官的形态、大小和结构,并且也可以用于发现腹部肿块或囊肿等异常情况。
2.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是用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可以用于检查心脏的大小、壁厚、室壁运动情况,以及瓣膜功能和心脏血流情况。
心脏超声检查对于心脏病的诊断和评估非常重要。
3. 甲状腺超声检查甲状腺超声检查是用来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的检查方法。
它可以用于发现甲状腺结节、肿块或者结石等异常情况,对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有重要意义。
4. 妇科超声检查妇科超声检查是用来观察妇科器官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可以用于检查子宫、卵巢、输卵管等器官的大小、结构和血流情况,对于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 乳腺超声检查乳腺超声检查是用来观察乳腺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可以用于检查乳腺的结构、肿块、囊肿等异常情况,对于乳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6. 肌肉骨骼超声检查肌肉骨骼超声检查是用来观察肌肉、骨骼和关节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可以用于观察骨折、肌肉撕裂、韧带损伤等情况,对于肌肉骨骼系统的损伤和疾病的诊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整理超声诊断学重点

一、概论(一)超声诊断学的概念利用超声波探查人体器官诊断疾病的方法简称超声诊断(二)与超声有关的物理量1)声速(c): 单位时间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超声在人体软组织、脂肪、结蒂组织、肌肉、血液、肝、肾等器官的传播速度在1500m/s 左右,平均1540m/s2)波长(λ):振动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3)频率(f):单位时间内质点振动的次数称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c=f×λ探头频率越大,波长越短,分辨力越高,穿透力越小,用于浅表器官探头频率越低,波长越长,分辨力越低,穿透力越强,用于深部器官(三)超声的物理特性:1. 指向性(方向性)超声指向性良好,超声探头置于体表某个部位,超声内部结构就显示出来2. 反射、折射、散射两种声阻抗不同的物体相接触形成一个界面。
界面尺寸大的叫大界面,小于波长时叫小界面,大界面对入射超声产生反射现象。
由于人体各种组织、脏器的声速不同,声束在经过这些组织间的大界面时,产生声速前进方向的改变,称为折射。
小界面对入射超声产生散射现象。
3.吸收,衰减超声在介质中传播时,因小界面散射,大界面的反射,声束的扩散以及软组织对超声能量的吸收等,造成了超声的衰减4.多普勒效应声源遇到与其做运动的界面时,造成反射频率不同于发射频率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四)声阻抗:阻抗声传播的力叫声阻抗,单位是瑞利根据声阻抗的大小与组织结构内部的均匀程度,将人体组织器官等的声学类型分为四种:1. 无反射型:所有液性组织(胆囊、膀胱、囊肿、胸腹水等)2. 少反射型:均匀的实质脏器(肝、胰、子宫)3. 多反射型:结构紊乱的实质器官和肿块(正常乳腺、异常的癌肿)4. 全反射型:肺、肠、骨(一)超声仪的组成超声诊断仪包括发射、扫描、接收、信号处理和显示五个部分。
分为两大部件,即主机和探头,探头又称换能器。
超声术语(一)以回声的强弱来命名,以正常人肝为等回声,子宫低回声,液性暗区为无回声(二)以回声形态来命名1. 光点:细小而圆的点状回声2. 光斑:指光点聚集呈明亮的小片状,边界清楚,直径约<0.5cm3. 光团:指回声光点聚集呈明亮的团状,直径>0.5cm ,有一定边界(结石,肿瘤等)4. 光条:细而长的线形回声5. 光环:由光条围成的环状回声,如胎头光环7. 声晕:光团周围一圈细的低回声光带,常见于癌结节周围8. 靶环征(靶心征):光团周围一圈稍宽的低回声光带,常用于癌结节(继发)周围9. 平行管征(双筒枪征):由于胆管扩张,内径近似或大于其后方的门静脉内径,呈平行管征10. 声影:由于介质密度大,声衰减吸收大,超声在传播至此处时,几乎被全部反射回去,不能达到其后方,使其后方出现直线阴影称之,见于结石、钙化等肝囊肿与肝脓肿声像图鉴别肝囊肿肝脓肿边缘形态规则规则或不规则囊壁菲薄,光滑厚,模糊,毛糙内部回声清亮的无回声不清亮,有细光点,液化不全时可见实质回声后壁效应明显无→有临床症状无有动态观察无变化一周内有明显变化(一)原发性肝癌1. 超声按肿块形态分四型:1)巨块型77.78% >5㎝多发于右叶, 可伴有液化腔2)结节型18.84% <5㎝肝硬化基础上, 肝体积增大3)弥漫型1.45% 分布全肝的小结节(易漏诊)4)混合型1.93% 混合存在声像图特征:直接征象:1.肝内见一个或数个光团2.光团的形态不规则,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分叶状3.光团的内部光点分布不均,回声强弱不一,当肿块中心部液化坏死时,可出现无回声暗区4.光团周边可以见声晕(光团周围一圈细的低回声暗带)或“靶环征”(光团周围宽的低回声暗带).5.光团周边及内可见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间接征象:1. 肝切面形态失常,肝肿大,可出现“驼峰征”或“角征”2.出现血管绕行,管道移位。
超声知识点总结大全

超声知识点总结大全
超声波的产生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在医学超声中,超声波是通过超声波发
射器产生的。
超声波发射器通常是一种压电晶体,当施加电压时,晶体会产生振动,从而
产生超声波。
这些超声波会被传送到病人的身体内,然后被接收器接收并转换为图像。
超声波的传播
超声波在人体内的传播是通过反射和折射的方式进行的。
当超声波遇到不同密度的组织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形成一个三维图像。
超声波在软组织中传播速度较慢,在骨骼中传播
速度较快,因此可以根据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来识别不同的组织结构。
超声波的应用
超声波在医学领域有许多应用,包括超声诊断和超声治疗。
超声诊断
超声诊断是使用超声波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的一种诊断方法。
它可以用于检测各种疾病和
病变,如肿瘤、囊肿、结石等。
超声诊断可以通过单晶片、微晶片、阵列探头等不同的探
头来实现,可以实现不同层面、不同分辨率的观察。
超声治疗
超声治疗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热效应来治疗各种疾病。
超声波可以通过对组织产生热效应,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超声波还可以通过机械效应,破坏结石或肿瘤等病变
组织。
超声波的优势
超声波在医学领域有许多优势,包括无辐射、无损伤、无创、成本低等。
同时,超声波可
以通过多种探头实现不同层面和分辨率的观察,使得超声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在不断发展的医学技术领域,超声波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我们相信,随着超声技术的
不断发展,超声波将会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医学一、声的频率20—2万赫兹,低于20赫兹的称为次声,高于2万赫兹的称为超声;医学诊断中常用的超声频率为兆—兆赫兹二、传播过程中超声能量损失——衰减:在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质点的振幅随着声波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三、增益补偿是囊肿等病灶后方回声增强的形成机制。
四、超声分辨力:能够辨别两个相邻最近的质点的能力五、分辨力与穿透力的关系穿透力与波长成正比、频率成反比:显示深部脏器要求频率低、波长长分辨率与频率成正比、波长成反比:显示浅表结构要求频率高、波长短六、探头感知血流中的红细胞反射回来的回声频率------超声多普勒(多普勒超声诊断法的基础:流动的红细胞充当了运动的振源)多普勒效应指振源与接收器相向运动时,接收器收到的频率增高;当接收器和振源背离运动时,接收器收到的频率降低的现象,频率的改变称为多普勒频移。
超声多普勒,就是运用了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探头发出的超声波射向红细胞,红细胞接收后将超声波反射向探头,探头将超声波转换为电能成像。
此时,探头相当于接收器,流动的红细胞充当了运动的振源,根据多普勒效应,此时探头收到的超声波的频率发生了改变,产生了多普勒频移。
七、超声形成的机制:压电效应。
这种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超声发射----逆压电效应超声接收----正压电效应八、强回声 hyperechoes (结石、骨骼、气体)等回声 isoechoes (肝、脾、睾丸)低回声 hypoechoes (肾脏髓质、淋巴瘤)无回声 anechoes (尿液、腹水)九、声晕:实质性肿瘤周围出现的环形低或无回声带,系受压迫变性区域或包绕肿瘤的血管十、部分容积效应伪像与超声束较宽有关十一、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法(CDFI)◆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迎红背蓝◆色彩鲜艳度反映血流速度◆色彩纯净度反映血流性质(层、湍、涡)十二、血流通过狭窄口后出现湍流或涡流,CDFI显示为五彩镶嵌状(color mosaic)一、腹部超声检查使用的是低频超声探头,频率为~。
二、单纯性肝囊肿典型囊肿声像图特点:囊肿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壁薄;内部为清晰的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侧边声影彩色多普勒:囊腔内无血流信号三、多囊肝声像图特点◆肝脏普遍增大,形态失常◆肝内布满大小不一的无回声区,囊肿间隔一般较薄,各囊肿后方增强效应不显著◆常伴肾、胰、脾囊肿◆彩色多普勒:囊腔内无血流信号四、重点:肝硬化:声像图特点直接征象:1.(形态:早期大晚期小)肝脏失去正常形态,体积缩小,肝脏截面和径线测值缩小。
2.(包膜:锯齿状)肝包膜增厚,表面高低不平,有时呈锯齿状或凹凸状。
3.(实质:网络状)肝实质回声因肝脏病变程度而有不同的表现,主要表现为密集的中小、中粗光点,呈粗颗粒状、斑片状、小网络状,回声明显不均匀4. (血管:肝静脉细,门静脉粗)由于肝内结缔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的改变,结缔组织的收缩、再生小结的压迫,肝静脉变细或粗细不均,走行迂曲、僵硬,甚至闭塞而消失。
间接征象胆囊肿大 脾肿大 腹水门脉高压的超声表现1.声像图上表现为门静脉分支出现扭曲、变细和管壁回声增强,门静脉主干常有扩张。
2.脾脏肿大:因门脉高压,脾脏慢性淤血而肿大,脾包膜回声增强、增粗,脾门区脾静脉迂曲,增宽,因脾索纤维化、脾窦扩张淤血,实质回声增粗、增强,有时呈蜂窝状。
4.侧支循环开放:胃左静脉因扩张,在胃底和食管附近亦可探及扩张的静脉;门静脉高压时,脐静脉可重新开放,脐静脉位于肝圆韧带内,声像图表现为肝圆韧带内出现管状无回声,自门静脉延伸至腹壁。
5.肝门区和脾门区的血管海绵样变:门静脉及其属支回流受阻后,在其周围可以出现大量的侧支循环,分别在肝门和脾门处出现网状的交叉血管,类似海绵状结构。
6.胆囊壁水肿,超声表现为增厚、毛糙,呈双层改变。
7.腹水:声像图为腹腔内的异常无回声区。
五、 血吸虫性肝病肝内回声呈网格状六、肝血管瘤七、原发性肝癌超声图像及分析:1. 形态改变结节型 边界伴声晕 回声不均巨块型 边界侧壁效应 回声杂乱弥漫型 边界彼此融合 回声相对均匀回声类型 高回声 低回声 弥漫型 等回声 混合回声型3. 周围组织继发征象: 卫星结节 门静脉癌栓 肝内血管压迫征4. 有无肝硬化5. 有无腹水6 . 需结合AFP八、继发性肝癌的声像图表现:转移性肝癌常呈多个结节或团块。
小结节回声周边低,中间强,形似“牛眼征”或“靶形佂”九、胆囊结石:三大主要征象①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团②声影:“干净” 气体的声影不干净③移动性:依重力方向十、急性胆囊炎声像图表现胆囊增大胆囊壁弥漫性增厚>5mm ,毛糙呈‘双边影’。
胆汁透声差,炎性物质所致胆囊颈部结石十一、慢性胆囊炎声像图表现类型1. 胆囊外形 壁呈“双边征”2. 严重壁萎缩时 呈WES 征心脏超声一、心脏超声所用频率 成人:;婴幼儿:~先B 超,再M 型,再CDFI,再多普勒流速曲线.二、二尖瓣狭窄声像图表现:海绵状血管瘤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可见静脉血流毛细血管瘤 体积较小,形态可规则 内部回声可呈“筛孔状” 往往无血流信号B型:直接征象:活动僵硬,开放受限;瓣膜增厚,回声增强,纤维化,钙化瓣口面积缩小,<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狭窄程度的判断:狭窄程度瓣口面积(cm2)轻度中度重度 <间接征象:左房扩大:与狭窄程度有关;左房淤血:呈“云雾状”回声;右室轻至中度扩大;肺动脉高压M型:二尖瓣前叶舒张期开放呈“城墙波”样改变;后叶与前叶同向运动;前后叶开放间距缩小CDFI: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变细,色泽变亮,心尖四腔观呈现以红黄色为主的五彩镶嵌状,当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时,收缩期左房侧彩色显示蓝花色返流血;继发改变:收缩期三尖瓣上蓝花色返流。
瞬时返流定量分析:返流程度瞬时返流容积(ml)轻度 <5中度 5-10重度 >10多普勒流速曲线:二尖瓣下舒张期高速度、宽频带、弥散的湍流频谱,Vmax>150cm/s,瓣口越窄,流速越高;三、二尖瓣关闭不全声像图表现二尖瓣叶增厚、厚薄不均,挛缩,收缩期不能完全关闭,血流由左室反回左房,彩色显示左房侧蓝花色反流血四、先天性心脏病1、房间隔缺损常用切面:剑突下四腔或两房切面(最佳);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B型:直接征象:房间隔局部回声失落,断端回声增强,呈“火柴头”状。
间接征象:右心负荷过重的表现,表现为右心系统增大;右室流出道(RVOT)、肺动脉及肺动脉瓣环增宽,搏动增强;室间隔平坦伴异常运动。
CDFI:缺口处一股以红色血流为主的分流速自左房流入右房多普勒流速曲线:显示分流为双期正向频谱,呈双峰或三峰图形。
心脏对比造影:左向右分流时:负造影现象-- 缺损口右侧充盈缺损区;右向左分流时:左房内出现中等量造影剂回声。
2、室间隔缺损膜部室间隔:面积甚小,直径不足1cm,为缺损好发部位;B型:直接征象:室间隔回声失落,断端回声增粗;间接征象:左室、左房增大;右流、肺动脉径扩大;肺动脉压升高;CDFI:缺损口处显示左向右的以红色为主的彩色射流,分流速度高,彩色非常敏感,多普勒流速曲线:显示收缩期正向的高速度湍流,呈单峰左室长轴切面:右室前壁、右室、右室流出道、室间隔、左室、左室流出道、左室后壁、左房、二尖瓣、主动脉前壁和后壁、主动脉瓣等主动脉短轴切面:主动脉根部内径及主动脉瓣、两房、房间隔、三尖瓣、右室及右室流出道、肺动脉及其分支、肺动脉瓣、左冠状动脉等室间隔二尖瓣口短轴切面:两室、室间隔、二尖瓣口等心尖四腔心切面:两房、两室、房室间隔、二三尖瓣、心壁等心尖五腔心切面:两房、两室、主动脉腔、主动脉瓣、二三尖瓣、室间隔、主动脉等*肾积水和多囊肾的鉴别要点:肾积水指肾盂或集合系统扩张和肾脏的某个部位存有液体的异常现象。
多囊肾指肾脏的皮质和髓质出现大大小小囊肿的一种遗传性疾病。
鉴别:1、肾积水中的腔隙是互相连通的,而多囊肾是分隔开的。
2、肾积水会出现输尿管积水,而多囊肾不会3、多囊肾的外形容易改变。
*********补充************胆囊结识与胆囊息肉的区别:息肉征象:突向胆囊腔与壁相连的中强回音,后方不伴声影,不伴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超声图像常为一个或多个强回声突起。
结石征象:胆囊腔内的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超声图像常显示新月状、半月状或圆球形。
胡桃夹征(现象):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症,好发于青春期至40岁左右男性,为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行程中,因行走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形成的夹角,受到挤压而形成的症状。
假肾征:胃肠道全周壁或较广泛管壁增厚,中间气体强回声和外周肿瘤组织低回声,类似肾脏超声结构,称假肾征。
畸胎瘤:多位于胎儿腹腔内或骶部,依肿瘤内所含的组织成份不同,呈囊性、囊实混合性或类似“实性”回声,有时可见明显的脂、液分层征。
子宫肌瘤声像图(1)子宫多增大,形态不规则,表面凸凹不平,内膜线偏移;回声异常,可探及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异常回声结节或团块;(2)肌瘤轮廓多清楚,形态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周边部暗线状回声。
内部回声分低、等、高回声,又分均匀、不均匀、混杂样多种。
(3)肌瘤发生囊性变时内见液性暗区;伴钙化时内见散在性强光点且后方伴声影;脂肪样变性时回声增强或减弱;妊娠合并肌瘤时子宫体积增大。
一、声波是由波源振动而产生,其最低振动频率不小于:A 3000次/秒B 5000次/秒C 15000次/秒D 18000次/秒E 20000次/秒二、常用的诊断超声频率是:A.小于B.在2MHz-10MHz之间C.在20MHz-40MHz之间D.在40MHz-80MHz之间E.大于80MHz三、超声通过下列人体的软组织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衰减,其中衰减程度最高的是:脂肪肝、脾、肾肌肉正常肺软骨、肌腱四、超声波归属于何种波A 光波B 电磁波C 机械波D 微波E 粒子波五、超声波是如何发生的A.换能器的逆压电效应B.换能器的压电效应C.换能器向人体发送电信号D.还能器的热效应E.换能器的磁效应六、不同的含液器官或病变,后方回声增强的程度不尽相同,其中后方回声增强相对不显著的是A.胆汁B.囊肿液体C.胸腔积液D.血液E.尿液七、B型超声是指:A 振幅调制型B 亮度调制型C 彩色血流显像D 多普勒血流频谱显示E 以上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