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季风环流高中知识点

季风环流高中知识点

季风环流高中知识点在一个大范围地区内因地表陆地、海洋的分布,形成陆地和海洋吸热、散热速度不同,而此情况延伸到长时间的季节时,也因季节天气的不同,其盛行风向或气压系统有明显的季度变化,便形成了季风环流。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季风环流高中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季风环流的特点季风环流的简称是季风,即冬夏风或近乎风向相反的环流系统。

在各个季风环流系统中,季风的开始往往是暴发性或突变性的,暴发时间各不相同。

例如:西非夏季风系统在每年5月中旬间向北暴发;印度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从5月中旬到7月中旬阶段性的向北推进,在每个阶段又有迅速推进和停滞的时候;澳洲季风则通常在每年的12月份突发性地暴发季风环流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青藏高原等庞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因素。

海陆季风环流由于海陆间热力差异而引起的季风环流,称为海陆季风(Sea—land Monsoon)。

夏季大陆增热比海洋剧烈,气压随高度变化慢于海洋上空,所以到一定高度,就产生从大陆指向海洋的水平气压梯度,空气由大陆指向海洋,海洋上形成高压,大陆形成低压,空气从海洋流向大陆,形成了与高空气流方向相反的气流,构成了夏季的季风环流。

冬季大陆迅速冷却,海洋上温度比陆地上要高些,因此大陆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低层气流由大陆流向海洋,高层气流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冬季的季风环流。

海陆季风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因此凡海陆之间温度差异较大的地方,海陆季风就很盛行。

地球上季风最强盛的区域在热带和副热带的范围内。

这是因为在赤道附近海陆温度差异终年都很小,随着纬度的增高,海陆温度差异增大,季风势力增强。

但至中纬度以上,气旋活动增多,风向变化复杂。

季风规律性便受到扰乱。

季风环流系统类别世界上有很多季风地区,但最重要的季风气候区域主要位于东半球。

各个季风地区都有独特的环流系统。

根据季风系统发生的地域和环流特征的不同,季风系统有各种不同名称。

高考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

高考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

高考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季风是指在一年的不同季节,由于大陆与海洋的热力差异,导致风向和风速发生明显变化的气候现象。

季风环流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特别是在高考中经常被提及。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季风环流的形成机制、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季风环流的形成机制季风环流是由于大陆和海洋的温差引起的。

夏季,由于大陆受到辐射加热,温度较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而海洋受到辐射冷却,温度较低,形成高压区。

高压区的空气向低压区流动,吹向大陆的风称为夏季季风。

冬季,由于大陆受到辐射冷却,温度较低,形成高压区;而海洋受到辐射加热,温度较高,形成低压区。

高压区的空气向低压区流动,吹向海洋的风称为冬季季风。

二、季风环流的特点1. 季风环流表现出明显的定期变化: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的交替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每年都会出现。

这种定期变化是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不同季节受到不同的辐射加热和冷却所引起的。

2. 夏季季风湿润,冬季季风干燥:夏季季风吹向大陆的空气携带大量水汽,因此夏季季风主要表现为湿润的特点,给大陆带来充沛的降水。

冬季季风吹向海洋的空气相对较干燥,因此冬季季风带来较少的降水。

3. 季风环流的影响范围广:季风环流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地区,如南亚、东南亚、东亚、非洲东海岸等。

这些地区的气候受季风影响最为显著,降水量和温度变化较大。

三、季风环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 农业:季风环流为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夏季季风的降水为农作物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许多地区的农业发展依赖于季风的降水。

2. 水资源:季风环流对水资源的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降水的季节性变化,在一些地区会导致干旱和洪涝等水灾。

合理利用季风降水,进行水资源管理对于防灾减灾和发展可持续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具有重要意义。

3. 交通和贸易:季风环流对交通和贸易也有影响。

夏季季风为航海提供了有利的风力,推动了航海贸易的发展。

同时,季风环流还带来了固定的季节性贸易,使得一些地区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网络。

[全]高中地理(夏季风、冬季风、季风环流、世界气候)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夏季风、冬季风、季风环流、世界气候)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夏季风、冬季风、季风环流、世界气候)考点详解•1、夏季风、冬季风我国夏季主要为东南风和西南风,冬季主要为东北风和西北风。

风向的季节性差异,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具体的成因如下:(1)夏季:西南季风+东南季风①在夏季,印度北部为低压中心,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高压中心(南半球为冬季);②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即从澳大利亚吹向印度(东南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变为西南季风;③此时太平洋中部为夏威夷高压,风由太平洋吹向亚洲,同时向右偏转,即为东南季风。

④夏季风从印度洋和太平洋吹拂而来,携带着大量的海洋水汽,为我国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2)冬季:西北季风+东北季风①在冬季,亚洲中部发育着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北部为阿留申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因此形成了西北季风;②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低压中心(南半球为夏季),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便形成了东北季风;③冬季风由寒冷干燥的西伯利亚吹来,水汽较少,为我国带来了大风降温天气。

图1 夏季风与冬季风的风向•2、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受冬季风、夏季风的影响,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也会随着季节变化,具体的变化规律为:冬逆夏顺。

①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逆时针,索马里东侧为暖流;②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顺时针,索马里东侧为寒流。

图2 印度洋的季风环流例题图3 例题答案:A、D精讲精析:(1)分析洋流的流向。

①从经纬线及大陆轮廓可以看出,该岛屿位于索马里半岛以东、也门以西,位于印度洋的西侧;②印度洋北部为季风环流,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因此该岛屿东侧的油污,将会顺着洋流向东流动,可能会漂向印度西海岸。

(2)分析该地的气候特征。

①从地理位置上可以推断,该地可能为热带沙漠气候。

因为该地西侧的索马里半岛、北侧的也门都为热带沙漠气候;②从该地植被可以看出,多刺、硬叶,说明气候炎热且降水少。

高中地理——(印度洋季风环流、风海流、索马里洋流)

高中地理——(印度洋季风环流、风海流、索马里洋流)

高中地理——(印度洋季风环流、风海流、索马里洋流)
知识点
1、印度洋的季风环流
印度洋北部的洋流,随着冬季与夏季的季风方向不同,洋流的方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印度洋北部洋流的方向规律为:冬逆夏顺。

①冬季:亚洲为高压中心,印度洋为相对低压中心,因此盛行东北季风。

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逆时针;
②夏季:亚洲为低压中心,印度洋为相对高压中心,因此盛行西南季风,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顺时针。

图1 不同季节的印度洋环流
2、洋流的分类。

季风环流知识点

季风环流知识点

季风环流知识点季风环流是指地球大气环流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现象,表现为季节性的风向变化。

它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典型的气候现象,对这些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以“季风环流知识点”的标题为线索,逐步介绍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季风环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引起的。

这些地区的季节性气温变化较为显著,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由于夏季地表辐射热量大,而冬季热量较少,导致了气温差异。

这种温差巨大的现象使得空气在高温地区上升,形成了低压区;而在低温地区,空气下沉,形成了高压区。

这种压力差驱动了季风环流的形成。

二、季风环流的特点1.风向的变化季风环流表现为风向的季节性变化。

在夏季,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了海风,也称为南风。

而在冬季,则是由于陆地冷却快于海洋,使得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了陆风,也称为北风。

这种风向的变化是季风环流的典型特征。

2.降水的分布季风环流还导致了降水的分布差异。

在夏季,季风带来了丰富的水汽,导致了降水量的增加;而在冬季,季风几乎没有水汽,降水量较少。

这种降水差异对于农业和生态环境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灌溉方面。

3.气温的变化季风环流还导致了气温的季节性变化。

由于季风的吹拂,夏季的气温相对较高,而冬季的气温相对较低。

这种气温变化使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气候较为温暖,也适宜于一些特定的植物和动物的生长。

三、季风环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农业生产季风环流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在季风的吹拂下,夏季降水增加,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而冬季干燥的季风则适合谷物的收割和贮存。

因此,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都依赖于季风环流的变化。

2.水资源管理季风环流对水资源管理也有重要影响。

夏季的丰水期可以用于灌溉农田和补充水库的水源。

而冬季的干旱期则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3.经济发展季风环流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季风环流主要有两种,即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

夏季季风是指在夏季时,由于大陆上空气变热,产生了低气压,海洋上空气温较低,产生了高气压,所以空气会从海洋向大陆内部移动,带来了充沛的降水,形成了大雨季的现象。

而冬季季风则是在冬季,大陆上的温度下降,产生了高气压,而海洋上的温度相对较高,产生了低气压,冬季季风就会由大陆向海洋移动,所以冬季季风通常是干燥的。

在亚洲地区,季风环流尤为强烈,主要是因为亚洲大陆的南北延伸很长,东西宽度相对较窄,这样产生了大陆内部温差较大的条件,所以在夏季产生的季风环流就会非常强烈。

而在非洲和澳大利亚的情况也有类似的情况。

季风环流对大陆的气候和生态环境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首先,季风环流带来了充沛的降水,使得一些地区成为了世界上最肥沃的农业地区。

比如印度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是依托于季风环流带来的水汽,所以才有了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

其次,季风环流也影响了大陆的气温分布。

夏季季风带来了大量的降水,使得夏季气温相对较低,而冬季季风则往往干燥寒冷。

所以,季风环流带来了大陆上气温的季节性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再者,季风环流也影响了大陆上风向的分布。

在夏季时,东南风会带来大量的湿气,而在冬季则变成了西北风,使得大陆上的气候和风速分布都形成了明显的差异。

季风环流也有着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夏季季风带来了大量的降水,导致了一些地区的洪涝灾害。

特别是在印度次大陆和中国南部地区,每年都会因为季风带来的大雨季而引发洪涝灾害,给当地的居民和农作物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其次,季风环流也使得大陆上的干旱现象非常严重。

在冬季时,干冷的西北风吹袭,使得一些地区很难得到充足的降水,导致了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再者,由于季风环流带来了大量的湿气和降水,也加剧了一些地区的侵蚀和土地沙化的问题。

总之,季风环流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气候现象,它影响了大陆的气候、水资源、土壤和植被分布。

高一地理季风知识点

高一地理季风知识点

高一地理季风知识点季风是一种自然界中常见的气候现象,对于地理运动的了解是我们探讨季风现象的基础。

一、季风的形成与原因季风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太阳的辐射不均匀。

当太阳光线照射到赤道附近时,其热量比较充足,导致空气升温,从而形成低气压带。

而赤道地区的湿热空气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不断向两极方向上升,再从高空回流到两极地区,形成对流气旋,从而产生大气环流。

二、季风的分类及分布根据季风的性质和分布区域的不同,季风可以分为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

1. 热带季风热带季风是在热带地区常见的季风类型,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15-20°的地带。

其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每年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著名的热带季风地区有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以及非洲的赤道地区。

2. 亚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主要分布在北纬25-40°的地带,包括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东亚沿海地区和南亚的印度河流域。

亚热带季风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潮湿,有明显的季节性风向变化。

3. 温带季风温带季风主要分布在北纬40-60°的地带,包括欧洲、北美洲、亚洲的西南部等地。

温带季风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与亚热带季风相比,温带季风的季节性差异更加明显。

三、季风对环境的影响季风对于地球上的人类、动植物以及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 影响农作物生产季风的雨季给予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因此很多主要农业区都位于季风地区。

在印度次大陆和中国南方,季风雨水对于稻米、小麦等作物的生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是,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雨季和旱季的交替也会对农业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影响气候和水文季风带来的气候变化和降水量增加,对于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季风的降水量不均匀分布,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长期来看也会导致水资源的不足。

3. 影响人类生活和文化季风的周期性变化对于人类的居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1. 介绍大气环境是指地球上大气层的特定气候条件和活动。

其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气候、地形、地球自转等。

大气环境的研究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大气环境中的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2. 三圈环流三圈环流是指大气环境中的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之间的环流系统。

2.1 赤道低压带赤道地区因太阳辐射量大,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这是大气环流的起点。

该区域的空气上升后,向高纬度方向流动,形成高空西风带。

2.2 副热带高压带高空西风带经过一定的纬度后,遇到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将西风带中的空气向下压缩,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该区域的空气下沉后,导致地表气压升高,形成高气压,天气晴朗。

2.3 极地低压带高气压的空气汇聚到极地地区,因空气冷却而下沉,形成极地低压带。

该区域的空气下沉后,导致地表气压升高,但由于地表温度低,天气寒冷。

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演变会受到地球赤道和极地附近地形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海洋的影响。

3. 季风环流季风环流是指大气环境中的海洋季风和陆地季风之间的相互作用。

3.1 海洋季风海洋季风是指海洋和陆地之间温度差异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统。

当夏季,陆地受到阳光辐射加热,形成低压,空气从海洋向陆地吹,形成夏季风。

当冬季,陆地的辐射冷却,形成高压,空气从陆地向海洋吹,形成冬季风。

海洋季风主要出现在亚洲的东南部和非洲的西南部。

3.2 陆地季风陆地季风是指垂直分布于大陆内部的季节性风系统。

当夏季,陆地受到阳光辐射加热,形成低压,空气由海洋向陆地吹,形成夏季风。

当冬季,陆地的辐射冷却,形成高压,空气由陆地向海洋吹,形成冬季风。

陆地季风主要出现在亚洲的东部、北美洲、非洲的东部和澳大利亚的北部。

4. 影响因素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4.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决定环流形成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季风环流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亚洲东部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世界最大的大陆——亚
欧大陆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显著。

所以东亚季风最为典型,其范围大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此偏北风强烈时即为寒潮;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

偏南气流和偏北气流相遇,往往会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

特别提示:
(1)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
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美国东南部为什么没有明显的季风气候?
(2)我国古代下南洋为了利于盛行风行船,最好选择哪个季节出发?
(3)季风气候给我国农业带来哪些好处?
提示
(1)美国东南部位于北美洲大陆和大西洋之间,大陆、大洋面积都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所以季风特征不明显。

(2)冬季。

(3)夏季是我国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季节,即“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巧思归纳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分析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所以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都有很大影响。

形成我国季风环流的因素很多,主要由于海陆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转换以及地形特征等综合形成的。

•海陆分布对我国季风的作用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得多,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大陆气压高于海洋,气压梯度力自大陆指向海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则相反,陆地很快变暖,海洋相对较冷,气压
陆地低于海洋,气压梯度力由海洋指向大陆,风从海洋吹向大陆。

我国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冬夏的海陆温差大,所以季风明显。

行星风带位置季节转换对我国季风的作用地球上存在着6个风带,
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南半球和北半球是对称分布的。

这6个风带,在北半球的夏季都向北移动,而冬季则向南移动。


样冬季西风带的南缘地带,夏季可以变成东风带。

因此,冬夏盛行
风就会发生180°的变化。

冬季我国主要在西风带影响下,强大的
西伯利亚高压笼罩着全国,盛行偏北气流。

夏季西风带北移,我国
在大陆热低压控制之下,副热带高压也北移,盛行偏南风。

•青藏高原对我国季风作用青藏高原占我国陆地的1/4,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对应于周围地区有热力作用。

在冬季,高原上温度较
低,周围大气温度较高,这样形成下沉气流,从而加强了地面高压
系统,使冬季风增强;在夏季,高原相对于周围自由大气是一个热源,加强了高原周围地区系统,使夏季风得到加强。

另外,在夏季,西
南季风由孟加拉湾向北推进时,沿着青藏高原东部的南北走向的横
断山脉流向我国的西南地区。

巧学妙用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

据此完成(1)~(3)题。

(1)1月,图中A地盛行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
(2)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3)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A.A地高温多雨B.正值1月份左右C.C地形成高压中心D.B地寒冷干燥
解题思路:
答案(1)D (2)D (3)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