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及复苏后相关并发症的处理(1)
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防治分析

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防治分析摘要】目的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分析。
方法总结2012年11月-2013年10月间在我院产科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患儿86例,对一组患儿进行复苏治疗作为对照组,对另一组患儿进行复苏治疗后加强并发症的防治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儿的救治情况和并发症的产生状况。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62%;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
结论对新生儿窒息的患儿进行复苏治疗,并加强规范的操作,可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新生儿的救治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并发症的防治【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156-02新生儿窒息由多种原因所导致,胎儿缺氧后出现宫内窘迫,或在分娩的过程中,产生呼吸障碍,从而致使患儿在出生后的1分钟之内无法建立正常的自主呼吸或规律呼吸[1]。
该病是分娩后常出现的新生儿疾病,通过复苏技术能缓解患儿病症。
但由于患儿病情程度存在差异,同样的复苏治疗不能很好的提高患儿的救治成功率,不规范的操作还会导致患儿相关并发症的产生。
总结我院产科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患儿86例,一组患儿进行复苏治疗的同时,加强操作的规范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总结2012年11月-2013年10月间在我院产科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患儿86例,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
观察组、对照组的患儿分别各54例、32例。
依据诊断标准重度窒息的患儿为25例,轻度窒息的患儿为61例;患儿出生后体重为4617.3-7823.9g,平均体重为(5241.34±165.72)g。
所有患儿的病情情况、体重等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儿都进行复苏治疗,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复苏治疗时更加注重操作的规范性,娩出后首先做好保暖工作,尤其对生命体征较弱的早产患儿,可用消毒后保鲜膜包裹住患儿四肢和躯体,再用毯子包裹全身,放于保暖台上,防止水分和热量的流失。
新生儿窒息及复苏后相关并发症的处理-V1

新生儿窒息及复苏后相关并发症的处理-V1新生儿窒息及复苏后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需要及时有效的复苏处理。
但即使复苏成功,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并发症。
下面是相关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1. 低体温低体温是新生儿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复苏过程中使用的冷却技术可能会更加恶化低体温症状。
因此,在复苏后应该注意保持新生儿温暖,使用保温设备,温哺乳等措施,提高体温。
2. 低血糖因为新生儿窒息引起的胰岛素代谢障碍,新生儿易受到低血糖的影响。
复苏过程中更可能会让新生儿血糖水平降低。
因此,在复苏后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加强营养补充。
如果血糖水平低于2.6mmol/L,应考虑给予葡萄糖治疗。
3. 脑损伤新生儿窒息可能会导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这种损伤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影响孩子以后的健康。
复苏的目标是尽可能减少脑损伤的程度,因此复苏后需要密切监测婴儿的神经状况,进行必要的脑部影像学检查。
4. 低氧血症低氧血症是指血液中氧气含量不足,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在复苏过程中,应该提高新生儿血氧水平,通常采用给氧或使用呼吸机等手段。
5. 肺损伤为了保证气道畅通,复苏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使用面罩。
然而,这些措施可能会导致肺部损伤。
因此,在气道管理之前,应对新生儿进行全面的评估,选择最适合的气道插管方式,如插鼻胃管或气管插管。
在插管后,应密切监测气道和肺部情况。
总之,复苏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重视护理措施,做好监测和治疗,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遗症多吗,治疗方法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遗症多吗,治疗方法新生儿窒息是指在出生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婴儿缺氧窒息的一种病症。
新生儿窒息可能对婴儿的生命和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
如果及时进行抢救,通常可以避免或减轻后遗症。
但如果抢救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能会导致一些长期影响。
一、新生儿窒息的后遗症:1. 脑损伤:新生儿缺氧窒息后所引起的脑损伤,可能导致婴儿发生脑瘫、癫痫、认知障碍、智力障碍、听力障碍等。
2. 心肺系统损伤:新生儿缺氧窒息可能导致心脏和肺部受损,长期影响可能导致呼吸、心律和心率不规律等问题。
3. 代谢紊乱:新生儿缺氧窒息引起的代谢紊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长期影响,如黄疸、贫血、低血压等。
二、新生儿窒息的治疗方法:1. 心肺复苏:新生儿缺氧窒息后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氧气输送、振荡、呼吸道吸引清理、呼吸过程中吹气等操作。
当然复苏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康复。
2. 医疗支持: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为新生儿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和治疗,如给予各种补液、输血、解毒等。
3. 药物治疗:对于新生儿窒息引起的脑损伤,可能会进行神经保护药物治疗,以预防或减缓大脑细胞死亡。
4. 物理治疗:针对因新生儿窒息而引起的肌肉紧张、张力失调、肌力下降等问题,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如运动疗法、牵引、按摩等。
三、新生儿窒息后的注意事项:1. 家庭护理:新生儿窒息的家庭应检查婴儿身体状况,按时给婴儿吃药,给予适量的营养和温暖的环境,尤其在冬季时要注意保暖。
2. 平衡饮食:宝宝平衡的饮食对于身体恢复至关重要,应给予婴儿足够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物,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3. 身体锻炼:新生儿窒息后的婴儿需要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以改善肌肉张力、运动功能,提高身体素质。
4. 定期体检:新生儿窒息后的婴儿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听力、视力、运动技能等方面,以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
总之,对于新生儿窒息,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孕妇应该监测健康状况,在产前进行检查和评估;同时在妊娠期间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出生后应注意保暖和喂养,如有窒息迹象,应立即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以避免或降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
新生儿窒息及复苏后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3、治疗: ①支持治疗:保持患儿安静,尽可能避免搬动 ②止血:维生素K1、止血敏、立止血 ③控制惊厥 ④降低颅内压: 速尿:0.5~1mg/kg,2—3次/日 甘露醇:0.25~0.5g/kg,Q4~8h ⑤脑积水:乙酰唑胺 ⑥恢复脑功能药物 急性期后可用胞二磷胆碱,脑活素、脑复康 等保护脑细胞。
评分中各项指标的意义 皮肤颜色 反应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心率 弹足底或插鼻管反应 神经系统功能 肌张力 呼吸 反应呼吸系统功能
三、新生儿窒息可出现的并发症:
1、中枢神经系统: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和脑 水肿 2、呼吸系统: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持续性肺动 脉高压、肺出血 3、心血管系统: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 4、泌尿系统:肾功能不全、衰竭及静脉血栓形成等 5、代谢方面:低血糖、高血糖、低钙及低钠血症等 6、消化系统:应激性溃疡、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黄 疸加重或时间延长,喂养不耐受、肝功能损伤和 新生儿胆汁淤滞 7、血液系统:血小板减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4、治疗 (1)绝对禁食:疑似禁食3天 确诊禁食7—10天 重症禁食14天以上 (2)禁食期间行胃肠减压 (3)抗感染:足疗程选用敏感抗生素 (4)禁食期间行静脉营养,液量:120—150ml/kg (5)加强护理 (6)其他治疗:输血、抗休克治疗 (7)外科治疗:明显腹膜炎时可考虑手术,肠穿孔 时应立即手术治疗。
<四>、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
1、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炎——是以腹胀、呕 吐和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肠壁囊样积气 为X线特征的一种严重疾病
2、临床表现: 全身中毒症状:如体温不稳定,面色苍白, 呼吸不规则和心动过缓 胃肠道症状:胃潴留、呕吐、肉眼血便,腹 胀及肠鸣音消失,腹胀是首发症状。 3、辅助检查 (1)大便OB:阳性 (2)腹部X线 片对本病诊断有重要意义,早 期表现为肠梗阻:肠壁囊样积气和门静脉 充气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防治探讨

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防治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60例,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间,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别为30例患儿。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实施并发症预防与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复苏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采取措施对患儿实施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率,提高复苏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并发症;复苏新生儿窒息主要是因新生胎儿缺氧,从而引起宫内窘迫,在分娩时出现呼吸抑制现象所致。
窒息会对新生儿的生命构成威胁,同时也影响着新生儿的智力水平,目前,医院主要采用新复苏法对窒息新生儿进行治疗,便于提高窒息新生儿的复苏成功率[1]。
当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情况后,医护人员还需对患儿采取护理措施,做好并发症的防治工作。
本文主要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病患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别为30例患儿。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男婴儿19例,女婴儿11例,年龄在30min至34h间;轻度窒息患儿为23例,重度窒息患儿为7例;足月儿26例,早产儿4例。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实施并发症预防与护理,男婴儿18例,女婴儿12例,年龄在30min至33h间;轻度窒息患儿为22例,重度窒息患儿为8例;足月儿25例,早产儿5例。
两组新生儿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
做好常规的复苏准备工作,对复苏药物、器械进行整理。
剖宫产术中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防治

剖宫产术中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防治新生儿窒息(neonatal asphyxia,NA)是指生后一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和性酸中毒。
至今仍是围产儿尤其是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死亡的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发布的统计数字,新生儿死亡率占5岁以下儿童和新生儿死亡率的41%,其中死于窒息和产伤的占23%,是产科麻醉手术中最严重的危急事件之一;其并发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已成为医学界及社会所关注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Neonatal Resuscitation Program,NRP)是发展中国家新生儿医学的争议性问题之一。
2000年以来,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对新生儿窒息复苏予以了高度重视,在各级医院对新生儿窒息防治与复苏新措施进行了推广,成效显著,降低了新生儿的病死率和伤残率,优化了人口素质。
目前我国仍主要沿用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心脏学会编写的《新生儿复苏教材》,现已是第五版。
依据美国2005年新生儿复苏指南,我国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专家组编写了我国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并于2007年进行了修定[B]。
现在就麻醉手术中对新生窒息复苏流程及并发症防治简要介绍如下。
1复苏前的准备1.1人员准备(1)每次剖宫产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助产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
(2)复苏时,1例严重窒息儿需要儿科医师、麻醉医师、助产人员和手术室巡回护士各1名。
必要时产科医生也要参加.手术室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术前要了解产妇和胎儿的情况,充分做好抢救新生儿窒息的一切准备.必须熟悉各种抢救药物的用途,用量,用药途径和效果.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技术操作。
(3)多胎时每例新生儿都应由专人负责。
(4)复苏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均应具有熟练的复苏技能。
复苏设备及药品准备吸球、吸引器、吸氧设备、婴儿复苏气囊、面罩、喉镜、气管插管、金属芯、剪刀、手套、辐射保暖台、听诊器、注射器等。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防治并发症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防治并发症1﹒硫酸镁防治缺氧缺血性损伤1)方法:负荷量:25%硫酸镁1m l/kg+10%GS 20ml半小时内静脉泵入,最好于生后6~12小时内给予。
维持量:首剂后24和48小时分别给予25%硫酸镁0.5ml/kg+10% GS 10ml半小时内静脉泵入。
2)密切监测血压:用药后2小时内15分钟1次,以后30分钟至1小时1次。
如血压下降,给予多巴胺5~10μg/(kg·min)。
3)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如有呼吸抑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有条件时监测血镁浓度。
2﹒循环系统1)监测心率、血压,注意皮肤颜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末梢循环状况、心音强弱、心律、有无杂音。
2)低血压时可首先给予生理盐水10~20ml/kg扩容,如无效,则予多巴胺2.5~10μg /(kg·min),必要时加多巴酚丁胺。
3)如有心肌损害,可予维生素C 100mg/kg加入葡萄糖液缓慢静注。
3﹒神经系统1)密切观察意识、反应、前囟、眼神、肌张力、原始反射、有无惊厥。
2)必要时查头颅B超、EEG、脑CT等,如有缺氧缺血脑病应确定分级。
3)如表现兴奋、易激惹,给予苯巴比妥钠肌肉注射,负荷量10~20mg/kg,12小时后维持量2.5mg/kg,q12h。
疗程3~5天。
4﹒肾功能记录首次排尿时间及尿量,注意限制液量,必要时查血BUN、Cr、尿β2微球蛋白等,以确定肾功能情况。
5﹒消化系统延迟开奶,注意有无呕吐、腹泻、腹胀和便血情况。
必要时查便潜血、X线腹平片,了解有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
三天后仍不能喂养者予胃肠道外营养以保证热卡。
6﹒代谢注意有无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钠及代谢性酸中毒,并予以相应治疗。
7﹒监测血PCV、Bil 如有红细胞增多、高胆红素血症及时处理。
8﹒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于生后第7~14天、停用镇静药后进行测定,如<35分,28天再次测定。
NBNA评分可作为估计预后的初步指标之一。
新生儿窒息复苏处理并发症的方法

新生儿窒息复苏处理并发症的方法一、引言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维持呼吸、心跳和血液循环等生命体征的一种严重情况。
窒息引起的缺氧和缺血会导致新生儿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在窒息复苏处理中及时并正确地处理并发症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处理并发症的方法。
二、新生儿窒息复苏处理并发症的分类根据并发症的特点,可以将新生儿窒息复苏处理并发症分为呼吸系统并发症、心脑血管并发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三类。
1. 呼吸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是新生儿窒息复苏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肺不张、支气管肺炎等。
处理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方法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咳嗽引流和抗感染治疗等。
2. 心脑血管并发症心脑血管并发症是新生儿窒息复苏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损伤等。
处理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方法主要包括:保持循环稳定,纠正酸中毒和提供足够的氧供等。
3. 神经系统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新生儿窒息复苏中最具危害性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脑损伤、脑积水等。
处理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方法主要包括:减少颅内压,促进脑组织的修复和保护脑细胞等。
三、新生儿窒息复苏处理并发症的具体方法1. 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处理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关键。
可以通过吸痰和气管插管等方法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以减少肺不张和支气管肺炎的发生。
另外,在抗感染治疗中,正确使用抗生素,并注意抗生素的选择和剂量,以避免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反应。
2. 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在处理心脑血管并发症时,保持循环稳定是首要任务。
可以通过给予液体复苏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方法来维护新生儿的血压和心脏功能。
另外,在纠正酸中毒和提供足够氧供方面,可以通过使用碱剂、提高氧浓度和给予新生儿输血等措施。
3. 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处理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键是减少颅内压和保护脑细胞。
在处理颅内压过高时,可以使用含有甘露醇的静脉注射液来降低颅内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窒息及复苏后相关并发症的处理(1)新生儿窒息及复苏后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新生儿窒息和复苏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代谢系统等。
因此,对于新生儿窒息和复苏后相关并发症的处理,需要全面综合考虑。
以下是其中一些具体的处理方法:
1. 神经系统问题
新生儿窒息会影响脑部的氧气供应,常常导致脑损伤。
一些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问题,例如抽搐、肌张力异常、颅内压增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及时监测并采取相应处理方法,例如给予适量的抗惊厥药物、减轻颅内压、避免创伤性损伤等。
2. 呼吸系统问题
新生儿窒息会导致呼吸系统的严重障碍,例如呼吸暂停或呼吸浅快。
对于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紧急处理,例如给予支持性呼吸机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通过监测血氧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法。
3. 循环系统问题
新生儿窒息会使循环系统的血流减少,可能导致心肌损伤、肝功能障碍等问题。
需要通过监测心率、血压、心脏超声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循环系统问题。
例如给予液体治疗、控制氧气浓度、调整支持性药物等。
4. 代谢系统问题
新生儿窒息会导致代谢系统的障碍,例如低血糖、酸中毒等。
需要通
过检测相关指标,对代谢系统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例如给予适量的营
养支持、调整药物治疗、控制酸碱平衡等。
总之,新生儿窒息及复苏后相关并发症的处理需要全面综合考虑,采
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以减少不良后果。
同时也
需要注意家庭的呵护,加强产后的护理,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测和观察,以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