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起教材回扣案的分析与思考
儿童回扣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儿童回扣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儿童市场的蓬勃发展,各类儿童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
商家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采取了多种营销策略,其中就包括向儿童提供回扣。
然而,一些商家的回扣行为可能存在误导消费者、损害儿童利益等问题。
二、案例概述本次分析的案例是一家儿童玩具店的回扣活动。
该玩具店推出了一项促销活动,即购买指定玩具满一定金额,即可获得现金回扣。
然而,活动结束后,部分家长发现回扣金额与宣传不符,且回扣发放过程中存在不透明现象。
三、问题分析1. 宣传与实际不符:商家在宣传中承诺的回扣金额与实际发放的金额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度下降。
2. 回扣发放不透明:回扣发放过程中缺乏透明度,家长无法明确了解回扣的计算方式和发放标准,这增加了消费者的疑虑。
3. 对儿童的潜在影响:儿童可能因为回扣而产生过度消费的心理,这不仅可能影响儿童的消费观念,还可能对其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
四、法律与伦理考量1. 消费者权益保护:根据相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商家应确保其宣传与实际相符,不得误导消费者。
2. 商业伦理:商家在进行促销活动时,应遵守商业伦理,确保活动公平、公正,不得损害消费者利益。
3. 儿童保护:针对儿童的营销活动应特别考虑儿童的身心发展,避免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
五、改进建议1. 加强宣传审核:商家应加强促销活动的宣传审核,确保宣传内容真实、准确。
2. 提高透明度:商家应提高回扣发放的透明度,明确告知消费者回扣的计算方式和发放标准。
3. 关注儿童利益:在设计针对儿童的营销活动时,商家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利益,避免过度商业化。
六、结论儿童回扣作为一种营销策略,本身并无不妥,但商家在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注重商业伦理,保护消费者特别是儿童的合法权益。
通过本次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当商家在促销活动中做到诚信、透明,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虚构的案例分析报告范文,旨在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和思路,实际案例分析应基于具体事实和数据进行。
一起教材回扣案的分析与思考

根据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省市政府和省教育厅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部署,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工作,构建“和谐教育”,我局于20xx年3月份开始,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通过组织动员、查找问题、分类处理、问题整改等环节,重点对不正当交易行为进行了自查自纠,也查处了原浙江贸易经济学校教材回扣案。
本文拟从已查的原浙江贸易经济学校教材回扣案件入手,分析其特点,提出建立治理教育系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的对策措施。
一、案件的基本情况根据群众举报,我局纪委会同**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于20xx年8月至10月对原浙江贸易经济学校教材回扣款案进行了查处。
原浙江贸易经济学校教材统一由教学工作部负责征订,教学工作部主任林某负总责,副主任葛某分管,教务员吴某具体负责,教务员王某负责保管教材返回款。
20xx—20xx年6月,学校教材征订过程中没有签订任何合同,凭口头约定进行业务往来。
付款由教学工作部提供的书款发票由财务处付款(发票仅是教学工作部经办人和负责人、财务处负责人签字,无分管领导签字)。
书商以现金形式将返还款交给教学工作部工作人员,保管人以现金存入个人账户(与私人账户合用)进行收支管理。
教学工作部五年共32次收到书商回扣款183138.05元,其中有97505元上交给校工会;有73841.05元用于教学工作部的开支(包括校教研室负责人会议、业务员招待费、探望患病教师、科内活动等)计,但这些开支均无原始凭证;有记录或凭据的活动开支为9084元;现金积余为2708元。
查处过程中,教学工作部按要求将无原始凭证而开支的73841.05元及现金积余2708元全部上交学校财务,有凭据的9084元开支按学校规定予以审核报销。
查处后,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党纪处分,校分管领导及主要负责人受到到了廉政教育谈话。
二、案件特点这起发生在市直学校的教材回扣案因群众举报而被查处,虽未涉及个人受贿,但也严重违反有关财务等制度。
教材事件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工具,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教材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教材质量,确保教材的权威性和科学性,特此撰写本教材事件总结报告。
二、教材事件概述1. 事件背景近年来,我国教材事件频发,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
这些事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内容错误:部分教材存在内容错误、逻辑混乱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材插图问题:部分教材插图存在低俗、不适宜等问题,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关注。
(3)教材版本问题: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不一致,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2. 典型事件(1)2019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引发争议,部分插图被认为低俗、不适宜。
(2)2020年,某中学语文教材内容错误引发关注,教材中存在错别字、语句不通顺等问题。
(3)2021年,某地区小学英语教材版本问题引发争议,不同学校使用的教材版本不一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材事件原因分析1. 教材编写与审查制度不完善(1)教材编写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审查机制,导致部分教材内容存在错误。
(2)教材审查过程中,审查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对教材内容的准确性、适宜性判断不够准确。
2. 教材编写与出版单位管理不规范(1)教材编写单位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教材编写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2)教材出版单位对教材质量把控不严,对教材内容、插图等进行审查不到位。
3. 教师与家长对教材的监督力度不足(1)部分教师对教材质量关注不够,未能及时发现教材中的问题。
(2)家长对教材质量关注不足,未能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教材问题。
四、教材事件处理与整改措施1. 教材事件处理(1)对于教材内容错误、插图问题等,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对问题教材进行整改、召回。
(2)对涉及教材编写、审查、出版等环节的责任人进行追责。
2. 教材整改措施(1)完善教材编写与审查制度,提高教材质量。
教材纠错法律案例研判(3篇)

第1篇一、引言教材纠错问题在我国教育领域一直备受关注。
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其内容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知识获取和学习效果。
然而,教材纠错问题在法律层面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将通过对一起教材纠错法律案例的研判,分析相关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案例背景2018年,某市某中学教师发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存在一处错误。
教材在介绍某历史事件时,将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误写为他人。
教师将该情况向学校反映,学校经过核实后,向出版社提出了教材纠错申请。
出版社在收到申请后,对教材进行了修订,并重新印刷。
然而,部分家长和教师认为,教材纠错过程过于缓慢,且存在其他类似错误,要求出版社和学校承担相应责任。
三、案例研判1. 教材纠错的法律依据我国《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教材的编写、审定和出版,应当符合国家教育标准和教育方针,保证教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据此,教材的编写、审定和出版单位有义务保证教材内容的准确性。
《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出版单位应当对出版物内容进行审查,确保出版物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出版标准。
”据此,出版社在教材出版前,有义务对教材内容进行审查,确保其准确性。
2. 案例中的法律问题(1)教材纠错的责任主体在教材纠错过程中,责任主体包括教材编写、审定、出版和学校。
教材编写者负责教材内容的编写,审定者负责对教材内容进行审查,出版社负责教材的出版,学校负责教材的选用和教学。
在本案中,出版社作为教材的出版单位,对教材纠错负有主要责任。
(2)教材纠错的时间问题教材纠错过程中,存在纠错时间过长的问题。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出版社有义务对出版物内容进行审查,确保其准确性。
在本案中,出版社在收到纠错申请后,对教材进行了修订,但修订后的教材并未及时投入使用,导致纠错时间过长。
(3)教材纠错的赔偿问题对于教材纠错造成的损失,责任主体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家长和教师要求出版社和学校承担相应责任,主要涉及教材纠错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教学质量问题。
教材纠错法律案例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教材纠错问题在我国教育领域一直备受关注。
教材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内容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获取和价值观塑造。
然而,教材纠错过程中涉及到诸多法律问题,如著作权、出版责任、教育行政等。
本文通过对教材纠错法律案例的研究,分析相关法律问题,旨在为我国教材纠错工作提供法律参考。
一、引言教材纠错是指发现教材中存在的错误,并及时进行更正的过程。
教材纠错工作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保障学生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材纠错往往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如著作权、出版责任等。
本文以我国教材纠错法律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相关法律问题,为我国教材纠错工作提供法律参考。
二、教材纠错法律案例概述1. 案例一:某出版社教材中存在错误,被家长发现后要求出版社进行更正。
2. 案例二:某教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发现错误,向教育行政部门反映,要求对教材进行更正。
3. 案例三:某教材编写者在教材中发现错误,向出版社提出更正建议,但被出版社拒绝。
三、教材纠错法律问题分析1. 著作权问题教材作为著作物,其著作权归属于出版社或教材编写者。
在教材纠错过程中,涉及到的著作权问题主要包括:(1)出版社对教材的编辑、出版等行为是否侵犯了教材编写者的著作权?(2)教材纠错过程中,是否需要获得教材编写者的授权?2. 出版责任问题教材的出版责任主要包括:(1)出版社在教材出版前应尽到审查责任,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性。
(2)教材出版后,出版社应承担相应的纠错责任。
3. 教育行政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在教材纠错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涉及以下问题:(1)教育行政部门是否应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监管,确保教材质量?(2)教育行政部门在教材纠错过程中,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四、教材纠错法律案例分析1. 案例一分析在本案中,家长发现教材存在错误,要求出版社进行更正。
根据著作权法,教材编写者享有著作权,出版社在出版教材时需获得教材编写者的授权。
在此案例中,若出版社未获得教材编写者的授权,则其出版行为可能侵犯教材编写者的著作权。
2019年校长受贿犯罪案例分析

2019年校长受贿犯罪案例分析篇一:对一起中学校长受贿案的深入剖析对一起中学校长受贿案的深入剖析佳木斯市院预防处去年十月,佳木斯东风区院预防处对佳木斯市第四中学校长姚亚春涉嫌受贿一案进行了初查。
经查,案犯姚亚春于2001年利用职务之便,在订购教材同步训练册中,收受回扣共计99700元。
此案转至东风区检察院立案侦查后,现法院已作了有罪判决。
此案的查处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
认真分析此案,对深入研究教育系统预防犯罪对策,遏制此类案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案件特点1、犯罪主体身份集中。
由于教育系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直接管理和经手管理公共财产的人员相对较少,因而犯罪嫌疑人基本上是掌握实权的单位领导、行政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
2、犯罪性质单一。
主要是利用订购教材、图书、采购电教设备和订做校服等职务之便,收受贿赂。
受贿犯罪已成为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3、作案次数多,持续时间长,涉案金额大。
此案作案次数达十几次,作案时间距案发长达六年之久。
4、作案手段隐密,侦查难度较大。
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知识水平,为逃避侦查,对抗打击,往往在犯罪前精心策划,周密部署,作案后又想方设法掩盖罪行。
由于行受贿人有着共同的利害关系和防御心理,且相互建立了长期的利益关系,往往暗中订立“攻守同盟”,案发后行贿人不积极配合,使侦查工作难度增加。
二、发案原因剖析这一案件,我们不难发现,导致这起案件发生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差别越来越大,个别教育工作者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经不起风浪,价值观念扭曲,产生心理失衡,导致一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力搞钱权交易,特别是一些身居要位或临近退位的领导干部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驱使下,经不起金钱的诱惑,走上了犯罪道路。
客观上,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教育系统基建采购市场不断扩大,成为建筑商、书刊发行社、服装厂、保险公司等商家“进攻”的目标。
谈高校教材图书采购回扣问题审计

谈高校教材图书采购回扣问题审计
潘华
【期刊名称】《中国内部审计》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高校教材图书采购回扣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因教材图书采购回扣而引发的违法犯罪案件也频频曝光。
2004年,成都、绵阳两地检察院立案侦查,发生在成都地区10所高校和2所中专的51起案件,涉案人员42人(含书商行贿案9件9人),职务为县处级的干部有13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有14人,涉案总金额1000万元左右。
教材图书采购回扣问题引起各高校和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教材图书采购回扣的隐蔽性较强,如何进行审计,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高校教材图书采购回扣的审计谈一谈具体做法,并提出治理建议。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潘华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审计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
【相关文献】
1.谈中学图书馆图书采购问题——兼与白炯同志商榷 [J], 娄燕红
2.高校教材采购审计问题的探讨 [J], 李建勇;郭莉敏
3.高校教材内部控制问题及其审计 [J], 李永红
4.从导游回扣问题谈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J], 陈小春
5.医药流通企业药品回扣审计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中考(人新)英语课本回扣习及答案:七上U6--9

2019中考英语课本回扣习及答案:七上U6--9一、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mos Dudley, a 24-year-old boy who studies digital design at New Jersey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elt ashamed about his teeth. But being a student, Dudley didn’t have the money to get br aces(牙箍). So, he decided to 3-D print his own and marked down the DIY project in a recent blog post. His braces totaled less than $60, and after wearing them for 16 weeks, his teeth are also getting straighter.Months ago, he mentioned on his blog that he avoided smiling for a while because he was unhappy with his teeth.However, clear braces can get pricey, costing up to $8,000. But after studying some images of these expensive clear braces, something comes up on him--they looked like that one which can come from a 3-D printer.So he decided to hit up his school’s 3-D printing equipment and scanned and printed models of his teeth. He then made non-harmful plastic molds (模子) around them to make 12 sets of braces. Dudley, who does not recommend attempting any of this at home said that he didn’t ask a dentist for his project. But the student did get information from journal articles and textbooks. And though this was a perfectly friendly choice to buy braces. He didn’t accept the project just to save money--he was also up for the challenge. “When I realized that I could do something that was a little bit special, while proving my skills as a designer and a maker, and fixing something that was making meself-conscious for actually free, I felt it was more than wo rth the risk.” he said.1. Dudley got the information on making a 3-D printed braces from___________.A. a professional magazineB. a recent blog postC. journal articles and textbooksD. a 3-D printer user2. Why did Dudley choose a 3-D printer braces over-buying them?A. He didn’t have enough money.B. He felt ashamed about his teeth.C. He studies digital design at school.D. He wanted to be a famous person.3. What made Dudley get the idea of using 3-D printed braces?A. The advice from the dentist.B. The advice from his friends.C. His major studies at university.D. The possibility of making 3-D braces.4.According to the page, Dudley___________.A. has got a 3-D printer at his homeB. did the project totally for challenge.C. made each set of braces cost less than 5 dollarsD. supports others to try making their own 3-D braces5.The article is mainly about___________.A. a 3-D printer made braces cheaperB.A college student made fantastic 3-D braces.C. digital design major student created 3-D printersD.3-D braces with non-harmful plastic molds became popular【详细解析】本文主要说了一个学生自己在看了关于3-D 打印机的杂志和课本等资料后,为自己打印了3-D 牙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教材回扣案的分析与思考
根据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省市政府和省教育厅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部署,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工作,构建“和谐教育”,我局于20**年3月份开始,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通过组织动员、查找问题、分类处理、问题整改等环节,重点对不正当交易行为进行了自查自纠,也查处了原浙江贸易经济学校教材回扣案。
本文拟从已查的原浙江贸易经济学校教材回扣案件入手,分析其特点,提出建立治理教育系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的对策措施。
一、案件的基本情况
根据群众举报,我局纪委会同**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于20**年8月至10月对原浙江贸易经济学校教材回扣款案进行了查处。
原浙江贸易经济学校教材统一由教学工作部负责征订,教学工作部主任林某负总责,副主任葛某分管,教务员吴某具体负责,教务员王某负责保管教材返回款。
2001—20**年6月,学校教材征订过程中没有签订任何合同,凭口头约定进行业务往来。
付款由教学工作部提供的书款发票由财务处付款(发票仅是教学工作部经办人和负责人、财务处负责人签字,无分管领导签字)。
书商以现金形式将返还款交给教学工作部工作人员,保管人以现金存入个人账户(与私人账户合用)进行收支管理。
教学工作部五年共32次收到书商回扣款183138.05元,其中有97505元上交给校工会;有73841.05元用于教学工作部
的开支(包括校教研室负责人会议、业务员招待费、探望患病教师、科内活动等)计,但这些开支均无原始凭证;有记录或凭据的活动开支为9084元;现金积余为2708元。
查处过程中,教学工作部按要求将无原始凭证而开支的73841.05元及现金积余2708元全部上交学校财务,有凭据的9084元开支按学校规定予以审核报销。
查处后,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党纪处分,校分管领导及主要负责人受到到了廉政教育谈话。
二、案件特点
这起发生在市直学校的教材回扣案因群众举报而被查处,虽未涉及个人受贿,但也严重违反有关财务等制度。
纵观其特点有三:
一是集体参与违纪。
教学工作部涉案人员均是中共党员,且有一名是校党委委员,这些人员全部参与这一案件中,且分工明确,对回扣款的处理无一人提出不同的意见。
二是对教材征订缺乏制度管理。
职教教材因专业不同,往往缺乏统一的征订渠道,教学工作部曾向20余家书商征订不同的教材,但征订过程既无合同或协议,也无原始的征订记录,仅凭口头约定交易。
三是谋取部门利益现象明显。
教学工作部将书商返还的回扣款一部份上交校工会,另一部份用于部门活动开支。
教学工作部负责人与有关具体经办人一起就教材返还款每年度或每学期进行结算,决定上交工会款项后,通报教学工作部其他老师,然后让管账目的老师处理掉所有收支原始记录和凭据,不再留存。
其目的是为了方便部门活动开支,逃避事后检查。
三、原因分析
分析这起教材回扣案产生的根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面在: 1、党性不强,法制意识淡溥
原浙江贸易经济学校教学工作部及被检察系统查处的教材回扣案的涉案人员均是中共党员,相当一部份人还是学校的校级领导,这些人在利益面前丧失了党性,把党纪国法置之于脑后,把不应属于自己的钱财据为已有或小团体所有。
2、制度不健全或相关制度开同虚设
原浙江贸易经济学校关于教材征订向来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也没有要求实行招投标或公开采购,教学工作部一直来按照“想当然”的做法从事这项工作。
原浙江贸易经济学校就财务管理、学校内部零星收费的管理等曾出台过一些文件,经费的管理在《学校经费管理办法》(浙贸经校[1995]7号)、《学校内部各类零星收费管理的补充规定》(浙贸经校[1995]16号)、《关于再次清理内部各类收费问题的通知》(浙贸经校[1998]14号)和《浙江贸易经济学校经费管理办法》(浙贸经校[2003]29号)等文件中均有明确规定。
但是,原浙江贸易经济学校教学工作部对于教材的回扣只一部份上交校工会,另一部份用于教学工作部的开支;书款报销的发票也未按财务管理规定由分管领导签字后进行报销。
学校的相关制度形同虚设,未从根本上抓好落实。
3、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从这起教材回扣案看,对书商与负责教材征订的人员之间交往缺乏
有效的监管措施,监管难度极大。
书商为了达到交易的成功,往往为采取各种形式腐蚀学校负责教材征订的工作人员,不惜在“明扣”以外给有关人员以“暗扣”,造成了学校收“明扣”,个人得“暗扣”。
今年我市教育系统被检察系统查处的8名干部均是因收受了“暗扣”而中弹。
原浙江贸易经济学校教学工作部的教材回扣未全部上交学校一案,学校领导表示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但具体并不知情,更想不到有这么大的数额。
学校领导对此并没下决心予以整治,结果造成了更大的后果和负面影响。
四、思考和措施
从当前发生的教育系统商业贿赂案件看,教育系统预防和治理商业贿赂也任重而道远,有许多工作值得研究与思考,我们将对有关案件进行深入的剖析,查找发生商业贿赂的深层次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措施,着力构建起预防和惩处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
1、加强宣传教育,提供思想保证
一是继续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二是继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进一步提高道德修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教职员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坚决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三是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认真学习“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提高党员干部的从政道德和廉
洁意识;四是认真组织学习党章、加强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自觉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努力做好党章规定的“三项主要任务”和“五项经常性工作”,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2、创新工作机制,提供制度保证
依据法律法规、党纪政规,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具体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经济规章制度,严格程序,规范经济行为。
修订完善基本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办法、大宗物资采购和各类招投标规定等;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各类高等学校教材和图书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严禁在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环节违规收取费用的通知》。
二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票据管理,减少现金交易。
规范教育收费,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严禁违反规定乱支挪用,严禁将预算外资金转交非财务机制管理,坚决取缔帐外设账、私设“小金库”和公款私存行为。
三是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各单位结合实际建立自律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商业贿赂。
四是建立和完善部门及个人信用管理制度,实施诚信守法提醒制、警示制、公示制。
在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承包租赁等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规定的工作程序。
3、实行政务、校务公开,广泛接受监督
各级教育系统的领导干部要规范管理行为,凡是重大经济决策、重
要基建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等事项,实施“四个不准”,即:不准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打招呼、写条子干预和插手招投标和材料供应等;不准接受工程建设单位的宴请、礼金、礼品;不准与工程建设单位发生合同规定外的其他经济利益关系;不准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亲属利用领导影响在工程建设中谋利。
各级各类学校凡是涉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都要及时向广大教职员工通报。
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评价和监督。
4、加强制约监督,提供纪律保证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治理”的要求,实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责任制。
各级教育行政机关领导,要建立对重点单位的分工对口联系制度。
各级教育监察、审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形成合力,进一步强化监督监管,着力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一是健全受理举报和查处机制,保证师生员工对商业贿赂行为监督举报渠道的畅通,及时处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二是强化教育行政监察职能,加强对学校基建、采购等重点部门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察;三是坚持和完善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监督审计。
5、严惩违法违纪,扩大教育效果
教育系统治理商业贿赂,要坚持从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综合运用政治、法律和经济等多种手段。
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教育部《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加强联系配合的意见》,各级教育纪检监察部门,要主动与检察、公安、工商、审计等执法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