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课件(意象意境)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优秀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山水田园诗优秀课件

5.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5.本诗表达了作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①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 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 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 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 ③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 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 ④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 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 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
3分 答案要点缺失
真相只有一个
①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记叙夏日游 山的所见所闻,描绘出山中幽寂空明的景色,借此 表现对自然地热爱;
②厌倦世俗,渴望归隐的情感。“一遣樊笼累” 集中体现了诗人的苦闷压抑,希望归隐田园的心志。
1、审清题意,看清要求(全诗or某一联); 2、分条答题; 3、一句话总结; 4、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夜,短松冈。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以景结情
再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春望 》杜甫
触景生情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以乐写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元日田家① 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③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④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②蛮榼:酒器。③晋朝 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④士 林:此处指读书人。

初中语文山水田园诗课件

初中语文山水田园诗课件
山水诗主要以 山水作为描写和抒 发感情的对象,描 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多以田 园风光为题材。主 要是描写农村生活、 农夫和农耕。
教材联想
教材链接
内容情感
手法借鉴
饮酒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前四句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 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 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4.对生活、 人生哲理的 感悟。
5.写禅意、 禅趣,寄寓 孤高、幽独 的情怀
后两句即景说理,启迪人们 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 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 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 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 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 世俗、寄情山水遁世无门 的情怀。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
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
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阅读下面的宋诗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体现了对劳动生活的喜爱。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情感常用术语:
• 热爱自然 钟情山水 向往自由 •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建功 • 生活闲适 悠然自得 淡泊宁静 • 志趣高远 寄情山水 渴望归隐 • ……
四、鉴赏方法
1.把握意象: (1)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2)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

山水田园诗课件ppt公开课可编辑全文

山水田园诗课件ppt公开课可编辑全文
• 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 象,即意中之象。简单地说,就是指诗中描 写的景物和人物。
• 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 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 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 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 境界。——情景交融的境界。
山水田园诗鉴赏
学习重点:归纳概括山水田园诗常见 的意象及情感。 学习难点:掌握并运用用意象分析山 水田园诗情感的方法。

地坐着。静静地、静静地,
山 ,
坐对一山青。

坐对一山青,把心灵

开放,向着一个绝俗的世
则 意
界,真美。




羽泉 归园田居
再翻一座山渡过一条河 就是外公外婆的村落 喝一口泉水唱一支老歌 看那袅袅炊烟舞婆娑 采一朵野菊插在你酒窝 酿出牛郎织女的传说 吹一首牧笛暖在你心窝 看那斜阳笑山坡 为了什么才离开 又为什么而归来 故乡是永远能给我原谅的胸怀 要走几段路犯过几个错 才明白自己想要的太多 要恨几个人伤过几次心 才了解为了爱要怎么做 一座城市又一个城市 才知道流浪的路多颠簸 一次成功又一次坎坷 才懂得陶渊明先生的快乐
的志向。
定,对名利
中间六句:葵藿、桑榆、禽鸟等, 荣华不屑
充满农家风情,恬静淡雅,描写田 --平和恬淡,
园生活之乐。
乐在其中
后四句:明志之语。悠闲自在,终 --再次明志,
老终南山
坚定不悔
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厌
恶官场向往隐逸、自由的情感。
登 山
坐对一山青

郭枫(台湾)
情 满
我真愿永远这样静静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 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 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山水田园诗鉴赏》课件

《山水田园诗鉴赏》课件

山水田园诗的阅读体验
阅读山水田园诗可以获得愉悦、放松、追求清净与自然的体验。 • 需要通过准确理解意象和把握诗歌情境,才能真正把握山水田园诗的艺术价值。 • 可以享受到诗歌带来的审美和思考享受,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山水田园诗与西方文学的异同
山水田园诗与西方文学在表现手法和艺术追求上有着相同和不同之处。
研究山水田园诗的意义
研究山水田园诗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辉煌历史与文化底蕴。 • 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化修养,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 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传承。
总结
本课件对山水田园诗的概览和分析做了较为深入的介绍,希望对大家能有所 帮助。
《龙虎山云起云落词》
2 白朴
《梁园春尽》
3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明代山水田园诗
明朝时期,山水田园诗趋向于以诗人个人心灵体验为主。
1
叶梦得
2
惜别
3
于谦
我凿石头为鉴,怀抱喜悦,大无畏心。从此 悠游长岛、虎门,直闻鲤鱼江哭声矣。
冯梦龙
乡村四月
清代山水田园诗
清代是山水田园诗格律化、散文化发展的时期,体现了新的风貌和文化内涵。
人性关怀
表现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 工作、情感等,具有较强的人 性关怀。
诗歌体裁
山水田园诗包含多种体裁,各具特点。
律诗
五言、七言、八言的诗歌格式,包 含明确的韵律和字数。

三十六字、四十字、七十二字,以 及长短句结合的格式,音乐性强。
画意诗
注重意象的描绘,画面美感和诗歌 结合较为紧密。
笔记体
生动具象、语言简练且常与画相配 合。
反映意蕴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 (课件35张)优秀课件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 (课件35张)优秀课件

初唐王绩在雕琢浮艳的六朝余风之外独树一帜, 朴素、清新的田园诗成为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
至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继承 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的传统并融会了两家的特 点,从而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并达到文学史上的颠峰 状态。 (二)“山水田园诗”在唐代兴盛的原因 1、富庶的社会经济为士人提供了优裕的生活条件,形成 了山庄别墅化的生活环境,优游泉林、流连山水成为社 会风尚,这是山水田园诗派形成的重要的社会因素。 2、既追求功名理想,又保持独立人格与超脱精神,盛唐 人通达的出世原则与人生观念,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极度 繁盛的重要的心理根源。
意象: 汉江
浩荡
青山
朦胧
波澜
汹涌
风日

意境:汉水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山色朦胧,风景优美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王维
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暝:日落,天色将晚。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 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 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热爱山水,倾心自然;
如李白《望庐山瀑布》
2.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3.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如杜甫《江村》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 如苏轼《题西林壁》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之山水田园诗》课件(共33张PPT).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之山水田园诗》课件(共33张PPT).ppt

常 (1)修辞手法:
见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叠词、反问、设问、双关、
手 法
反复、顶针、互文、用典……
(2)描写方式:
①白描与工笔
②空间:远近结合,俯仰结合
③感官:五觉、视听结合、绘形绘声绘色
④虚实结合
⑤动静结合
⑥点面结合
(3)抒情方式:①直接抒情;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
乐景写哀情(对比反衬);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


多以自然风光为题材(山水诗主 要描写自然界的山水景物)
田园诗
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主要 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代诗 表人
南朝谢灵运——山水诗的开山鼻祖 晋朝陶渊明——田园诗的开山鼻祖
唐代——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称为 “王孟诗派”。
历背 史景
魏晋南北朝 战争频发 政治黑暗 人性 觉醒 保全自身 匿于山林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用“冲”
字,写马在轻雾中穿行,恍若冲 开一道轻纱似的帷幔,使流动的 雾化为静态;用“放”字,仿佛 一座一座山,从身边奔放而出, 使静止的山化为动态。
品味语言
炼字、语言风格
常 见
品味语言


炼字:
①解释该字含义;
②把该字放回原句描述景象(意境)+分析
表达手法 (突出了意象什么特点);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打黄莺是因它 惊扰自己思念男子(征人)的美梦。表达了女子对男子(征人) 的思念之情。
答题方法: ①总说:用一两个词点明语言特色; ②阐释: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分析;
(炼字用词、修辞、句式) ③作用: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写出了怎样的人 物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山水田园诗优质课件

山水田园诗优质课件
山水田园诗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概念解说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 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 大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 动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
山水诗的常见意象
山、河、泉、溪、桥、 樵夫、渔翁、山客、隐者、 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 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香、 鸟鸣、猿啼等
1. 宁静的晚村暮色图(1分)。在一个长满 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 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口咬住一样,淹 没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的孩子横坐在 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1分)。
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 、喜爱之情(1分)。
2:①用“满”字写出青草茂盛,池水盈盈; ②“衔”字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形象生 动地写出了日落的温暖、灵动;③“浸”字 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 。
写景方法与技巧
一、【三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写相结合;动静结合。 二、【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反问、设 问、双关、互文、用典、反复、通感。 三、【表现手法】:渲染、烘托、衬托、反衬、对比、
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 白描,细节、抑扬、照应、铺垫... 四、【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 、层次来写】:远近高低俯仰平;时 间;空间 五、【感观的角度】: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 、味觉、触觉。 六、【色彩】:注重色彩的明暗、多样与谐调。
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 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 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 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 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 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山水田园诗》课件精品-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山水田园诗》课件精品-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思想情感
1.描绘山川美景,钟情山水,表达对大自 然的喜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眠蚕
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 这些景物都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清新优 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和轻松 愉悦的心情是和谐统一的。
高启①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2.暗:隐藏而不显露。定:定准,一定。
3.乳凫:初生的水鸟,也指水鸭。
4.疏:稀疏。
5.渡头:渡口。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6.纬车:缫丝的纺车。 7.黄梅时节:指梅子黄熟的时候,这时天气多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雨,故有黄梅雨季之称。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白话译文 身着轻装足穿软履漫步在江沙,柳树后面隐藏
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
平实质朴、不加雕饰 浅显 多用口语、朴实无华 清新自 然 明白晓畅 简洁淡雅 洗练明快、简练生动 形象生动、华美绚丽 绚丽飘逸、 清新雅致 委婉含蓄 婉约细腻、含蓄隽永、笔调婉约 豪放旷达、幽默讽刺
练习一
词语注释
1.轻衣:轻便的衣装,此处指夏日的装束。软
初夏江村
履:轻软的鞋。
山水诗常见意象
山、河、泉、溪、桥、 樵夫、渔翁、山客、隐者、 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 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
香、鸟鸣、猿啼等
画面的共同特征
一.视觉角度:开阔、优美 二.听觉角度:宁静 三.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
机或农村气息
山水田园诗常见意境
宁静、静谧、纯朴、自然、 美好、平和、和谐、恬静、 幽雅、空灵、安逸、安详、 清幽、明净、飘逸、清新、 清淡、旷远、雄奇、迷离、 孤寂、凄凉、凄清、萧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 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 描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 材。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 夫和农耕。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 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 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 常建等。
如何鉴赏山水田园诗?
1、把握意象,体味意境 2、把握技巧,分析手法 3、知人论世,理解情感 4、品味语言,感受特色
下阕:描绘了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图。小荷初
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 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充 满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机。衬托出词中活泼健康的 少女形象。
2.这首词中上阕和下阕分别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词中上阕和下阕分别营造出 怎样的意境?请简要赏析。?
上阕:营造出一种幽静闲雅的意境。枝叶繁茂的槐
树,高大的柳树,还有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 一片阴凉幽静的庭院环境。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 袅袅轻烟。碧纱白烟相衬,显得幽静闲雅。体现出 词中人物内心的闲适。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 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②长薄:绵 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请就颈联中诗人所描绘的意境作简要赏析。
答案:描绘出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 明的野外傍晚秋景图。诗人选取了荒城、古渡、落日、秋山 这四种适合自己心境的意象,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的渡口, 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瑟的秋山。这图景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 波折变化,衬托出诗人落寞凄清的心境。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①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①水沉:指沉水香。古人用它来熏室内。
C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题目看,这是写景词;从内容看,这是闺情词。全词借初夏景象,表达了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朴实情感。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 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一)春天阳光 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 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 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 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绘景)(步骤二)
③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 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 么而“感伤”。(悟情)(步骤三)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2018年高考天津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析A.,诗不人恰尽当管的尊一崇项孔是子(,A但他)
陶渊明
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 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 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①。
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 的过程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 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
山水田园诗常见意境
宁静、静谧、纯朴、自然、 美好、平和、和谐、恬静、 幽雅、空灵、安逸、安详、 清幽、明净、飘逸、清新、 清淡、旷远、雄奇、迷离、 孤寂、凄凉、凄清、萧瑟
活用诗中字与词, 双音节词写意境。

归嵩山作① 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③。
【注】①无憀:无聊的意思。②燕新乳③报鹦鹉:都暗含鸟雀恋巢之意。
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感情?
答案:描绘了一幅凄美的景象。乱红飘零水中,随 风而逝,在尽日的微寒中,室内香雾萦绕。黄昏时 面对细雨当窗,一个人在静静的观看燕子成双。词 中蕴含了词人踪迹无定、凄切思乡、孤苦无依的感 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景物有什么 特点?
【答题方法点拨】 • 意境,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
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三个步骤:
【答题步骤】
①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 节词即可,或生机勃勃,或恬静优美,或孤寂凄清, 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 或高远辽阔等。(析景)(步骤一)
山水诗常见意象
山、河、泉、溪、桥、 樵夫、渔翁、山客、隐者、 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 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香、 鸟鸣、猿啼等
如何通过意象把握意境?
意象意境诗 要品景物真氛围,化身作者诗中游。 眼耳口鼻手齐用,声形色香加动静。 远近高低正侧面,点面虚实析手法。 活用诗中字与词,双音节词写意境。
答案:“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 氛围。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 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荔枝香近
宋周邦彦 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黄昏 客枕无憀①,细响当窗雨。看两两相依燕新乳②。 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暮往朝来,心逐片帆轻举。何日迎 门,小槛朱笼报鹦鹉③。共剪西窗蜜炬。
1、把握意象,体味意境
• 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者独特的情感活 动而创造的艺术形象。 意境:诗人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互融合, 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 山水田园诗的意象多为美丽的自然景 物,多个意象共同的特点,就是山水田园 诗的意境所在。
田园诗的典型意象
景物、人物、农具、植物、动物
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 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 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 客、牧童 3、农具:耒、耜、锸、锄头、犁 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 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本诗写了哪些景,描绘景有何特点?
答案: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 深秋暮色,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 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 风景画。
诗歌常见题材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别 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 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 边塞征战诗等。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水田园诗鉴赏
学习目标: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写作特点,明确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角度。 2、掌握山水田园诗中意象、意境、情 感,并能熟练运用答题技巧。
[2005辽宁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落帆江口月黄昏, 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 系船应有去年痕。
客航收浦月黄昏, 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 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 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 要赏析。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漠漠水田飞白 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描绘出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开阔深邃、盎然 幽深的意境。(步骤一)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 取动态,一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 野苍茫;“阴阴”,状夏木之茂密,境界幽深。两 种景象互相映衬,动静结合。(步骤二)表现了诗 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步骤三)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
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 表现力。
问路的典故。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 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案: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野春景图。平旷的
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 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表现出作者对田野 美景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B.词人精于炼字。首句中“咽”字,表现蝉声时鸣时止,尚不流利;下片中 “燃”字化静为动,突出了榴花的红艳。
C.上片写“昼眠”后所听所见:棋声惊眠、新蝉鸣叫,惹人烦恼,而绿槐高 柳、和风碧窗、熏香缕缕,让人欣喜。
D.本词上片写静态美,蝉声、棋声衬托庭院的阴凉和幽静;下片写动态美, 小荷翻,弄清泉,突出生机和情趣。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大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