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八音盒》教案和教学反思
新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八音盒》教案和教学反思

新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八音盒》教案和教学反思第一课时、唱歌《雪绒花》教材分析好莱坞的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拍成电影后,其中著名唱段传遍全球。
《雪绒花》是一首抒情的男生吉他弹唱,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结构方整,带有叫浓郁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曲调朴实感人。
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
【教学目标】1、学唱《雪绒花》,能以对祖国满怀深情的歌声演唱歌曲,进而激发爱国热情。
2、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扩大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能以对祖国满怀深情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前半拍休止,后半拍起唱”节奏的掌握。
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情感美”为突破口,启发、练习、实践、听唱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故事,过渡听电影《音乐之声》中《哆来咪》选段。
故事情节:《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
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
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
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
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
《多来米》便是其中的一首。
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
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
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
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
这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间歌曲,上校借这首赞美雪花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
后来,玛丽亚成了那几个孩子的妈妈。
在他们全家外出旅游回家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和家乡,并要上校去当海军。
上校是个热爱祖国的军人,他不肯为敌人工作。
他和玛丽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往国外。
就在他们准备逃跑时却被敌人发现了。
上校便假称是去参加音乐节的演出。
敌人不大相信,便派人跟踪了他们。
上校的家庭合唱团在音乐节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便是《雪绒花》。
神奇的八音盒-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神奇的八音盒-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八音盒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能够初步掌握八音盒的演奏方法;
3.能够通过演奏八音盒认识简单的音乐元素。
二、教学重点
1.八音盒的结构和演奏方法;
2.简单的音乐元素
三、教学准备
1.八音盒若干;
2.音符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让学生回忆《智取威虎山》中的八音盒,引出本课将讲解的八音盒的知识。
2. 讲授
让学生观看八音盒演奏视频,然后介绍八音盒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对八音盒产生兴趣,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3. 演奏
让学生亲自体验八音盒的演奏,让部分学生走到讲台上演奏,让其他学生帮助辅助演奏,在完成演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4. 辅导
让学生通过音符表对八音盒的简单曲目进行学习,辅导他们掌握更丰富的演奏技巧,使学生在演奏中更好的认识简单的音乐元素。
5. 总结
教师让学生通过演奏和学习,对八音盒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体验发言,分析自己在演奏中的问题,并设法改进。
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强调八音盒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五、教学后记
本篇文档为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制作,全面介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八音盒,并通过演奏和学习了解音乐元素,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同时,在本课程中,教师还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八音盒演奏视频,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八音盒的工作原理和表现效果。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八音盒》教案(通用8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八音盒》教案(通用8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八音盒》篇1《图画展览会》选曲一、教学目标:1、聆听《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通过小组合作,在理解音乐意境的基础上,能创编哑剧动作将音乐加以再现。
3、通过欣赏、创编、表演,掌握“音画”这一概念。
4、利用上网查阅、预先收集视听资料等多种渠道,学会用自学的方式了解穆索尔斯基这个音乐人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图画展览会》中《漫步主题》、《两个犹太人》两个音乐段落,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越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
2、教学难点:根据音乐,发挥想象创编哑剧并表演三、教学准备:蓝牙发送、接收设备、黑板、音箱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学生进入教室,并按老师要求,以“U”型方阵入座。
2、左中右三个方阵各请一名同学抽一签。
(数字号码将为课程中的表演、体验做好准备工作)(二)新课导入: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参观过一些展览会啊?去过哪些展览会呢?(汽车展、售楼展、动漫展、画信展、美术展、古玩展等等)今天,老师将邀请你们用耳朵去参观一个图画展览会。
(有议论声)是不是觉得老师刚才的话说错了?耳朵如何去参观画展?其实一点没错,一会儿,我们就将在*作曲家穆索尔斯基音乐的引领下去参观一个精彩的图画展览会。
点题,音响: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哈特曼音乐——音画作品——美术(三)新课教学:1、大家平时参观展览会的时候通常会选择用怎样的步伐速度呢?(快速、中速、慢速)学生选择其一。
2、如果为你参观的步伐配上音乐,你会选择下面哪一种呢?教师点击音响里的音乐片段,请同学感受选择一个音乐速度与意境最为适合的旋律片段。
(《野蜂飞舞》《漫步主题》《葬礼进行曲》)初听《漫步主题》以上环节目的:体会音乐要素中速度与情绪对作品的影响作用,并对《图画展览会》中衔接各乐段的《漫步主题》有一个初步印象。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六年级上册《八音盒欣赏音乐瞬间》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1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六年级上册《八音盒欣赏音乐瞬间》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音乐欣赏课《音乐瞬间》一、教学内容:欣赏课《音乐瞬间》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为人教版(简谱)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欣赏课《音乐瞬间》。
音乐瞬间是由舒伯特首创的一种钢琴小品形式,后演变成一种钢琴曲体裁。
本课选取的作品是舒伯特1828年出版的《音乐瞬间》六首乐曲中的第三首。
这首作品短小精干,全曲只有54小节,音乐形象比较单一,但是舒伯特将其处理的非常精巧,真可以称得上是玲珑剔透,精致小巧。
整首乐曲保持着宛若天成、不加雕琢的自然美,为舒伯特钢琴曲中最负盛名的一首。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认知和感受能力,所以在本课当中我通过音乐聆听,音乐活动,并通过结合微课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各段音乐的情绪和形象,理解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四、三维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聆听作品、进行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去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内在的美。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聆听作品、设计动作参与音乐表现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作品的情绪,以及各段音乐的音乐形象。
(三)知识与技能: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微课的学习以及教师的讲解示范,了解钢琴作品中跳音,以及跳音与长音对比对音乐造成的影响。
五、教学重点:1. 能够体会钢琴中长音及跳音的演奏的方法、以及两种奏法对比下所产生的效果对于音乐情绪和形象的影响。
六、教学难点:听辨乐曲不同乐段的情绪,了解乐曲的各部分音乐在速度、力度上产生的变化对于音乐的影响。
七、教学关键:结合打击乐器,让学生体会作品当中跳音与长音的感觉,以及所表现得不同音乐形象。
加入合作表现,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以及认真聆听他人。
小学音乐《八音盒》教案

小学音乐《八音盒》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合唱歌曲《铃儿响叮当》教学目标:l、培育学生热爱自然、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并能在歌声和面部表情中表现出来。
2、歌声整齐,吐字清晰灵巧,合唱初步和谐。
3、背唱这首歌曲。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介绍本单元名称《八音盒》的意义,先介绍八音盒(能找到八音盒的实物),再讲述本单元取名八音盒的含义。
雪橇对于我们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不居住在北方的人们很难体会乘坐雪橇滑行的乐趣,但我们又确实都了解雪橇,这大多是从影视中见过的,同学们知道雪橇有什么用途吗(学生议论)。
对!雪橇最初是在雪地里运送物资的,后来主要是供旅游者娱乐和用于体育比赛了。
同学们知通雪橇是用什么拉的吗(学生们议论)。
对!一般都是用马或狗来拉的。
在少数地方也有用牦牛拉的(主要是运输物资)。
在这首歌曲中雪橇是用马拉的,马的脖子上还系着铃呢,雪橇上乘着欢乐的孩子们,他们迎着大风雪,扬鞭唱歌,我们要学习他们的这种勇敢、自信、乐观的精神,要更加热爱音乐、热爱歌唱、热爱生活、乐观自信,这就是我们能不能唱好这首歌的前提。
2、播放范唱录音(合唱)。
学生随录音轻轻唱歌词,注意第2、4、6小节中弱起的词句。
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3、完全采用听唱法来学习合唱是很困难的,效果也不会好,因为学生们很难从两个声部中分辨出第二声部来,大多跟着第一声部跑。
所以教师在教唱第二乐段(合唱部分)时须重点教唱第二声部,在基础较好的班级中,能够先教歌谱,再教歌词。
在教唱过程中,顺带学习反复跨越记号。
还应注意用1=D的调高,不要用l=F。
4、再次欣赏歌曲的范唱,要求学生特别注意合声部分,并努力向录音里的效果靠拢。
5、整体练习、逐步做到感情投入,表情愉快,吐字清晰、合唱和谐,并能初步背唱。
教学反思:学生演唱歌曲是感情投入,表情愉快,歌声整齐。
合唱是两个声部演唱的和谐。
【K12学习】新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八音盒》教案和教学反思

新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八音盒》教案和教学反思第一课时、唱歌《雪绒花》教材分析好莱坞的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拍成电影后,其中著名唱段传遍全球。
《雪绒花》是一首抒情的男生吉他弹唱,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结构方整,带有叫浓郁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曲调朴实感人。
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
【教学目标】1、学唱《雪绒花》,能以对祖国满怀深情的歌声演唱歌曲,进而激发爱国热情。
2、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扩大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能以对祖国满怀深情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前半拍休止,后半拍起唱”节奏的掌握。
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情感美”为突破口,启发、练习、实践、听唱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故事,过渡听电影《音乐之声》中《哆来咪》选段。
故事情节:《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
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
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
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
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
《多来米》便是其中的一首。
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
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
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
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
这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间歌曲,上校借这首赞美雪花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
后来,玛丽亚成了那几个孩子的妈妈。
在他们全家外出旅游回家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和家乡,并要上校去当海军。
上校是个热爱祖国的军人,他不肯为敌人工作。
他和玛丽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往国外。
就在他们准备逃跑时却被敌人发现了。
上校便假称是去参加音乐节的演出。
敌人不大相信,便派人跟踪了他们。
上校的家庭合唱团在音乐节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便是《雪绒花》。
音乐教案八音盒

音乐教案八音盒音乐教案八音盒篇一:2015六年级音乐教案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让学生在音乐中学有所获,并能够掌握音乐课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同时又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和情趣,从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特制订本计划。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音乐教学,并能够在听赏乐曲中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能够正确地表述音乐的情绪,对音乐的欣赏能够有自己更深入的认识和见解,能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理解乐曲所包含的思想,树立基本的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1)能够认识连音符,知道一些音乐家的故事,能够演唱简单的旋律,并且保证基本音准。
(2)能够熟练地用有弹性的声音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如齐唱、领唱和合唱等形式熟练地表现歌曲。
能够背唱部分歌曲。
(3)能够对歌曲进行编创动作和表演,并能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编创伴奏节奏。
(4)能够在音乐聆听中感受乐曲的情绪,能够对音乐的结构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分析简单的器乐曲式形式。
能够通过想象描述音乐的形象和意境。
3、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仿建立学生的音乐认知感受,让学生对音乐有感性的认识,模仿的范围从歌曲扩展到器乐旋律。
(2)通过听赏、动作、律动等不同形式体验音乐,在体验中感受愉悦的审美享受。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完成音乐作品的表演、演奏等等,创造合作的氛围和意识。
(4)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探究音乐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探索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
(5)注重音乐教学方法的实践,特别是对音乐欣赏中对比欣赏的使用,引导学生对比欣赏,从对比中感受音乐的不同特点。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音乐上有了比较高的欣赏能力和演唱水平,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自己理解音乐并能够表达自己的理解,在节奏方面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简单的各种节奏,在音乐知识上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歌唱的技巧不够熟练,变声期开始,一些学生演唱高音比较困难,对歌曲的情感理解不够深入,表现不够准确,在欣赏乐曲的时候有些乐曲的兴趣不够,对通俗乐曲的兴趣增强。
音乐教案八音盒

音乐教案八音盒标题:音乐教案-八音盒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八音盒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八音盒的构造和演奏技巧,学生将能够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表达方式,并能够创作自己的简单音乐作品。
教学目标:1. 了解八音盒的构造和演奏技巧。
2. 学会演奏简单的八音盒曲目。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简单音乐作品。
教学准备:1. 八音盒。
2. 八音盒曲谱。
3. 音乐播放设备。
4. 纸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展示八音盒,解释其构造和演奏原理。
2. 播放一段八音盒演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八音盒的独特音色和美妙旋律。
知识讲解:1. 解释八音盒的音域和音阶。
2. 介绍八音盒的演奏技巧,如按键的力度和速度控制。
实践演奏:1. 分发八音盒曲谱给学生,并进行简要讲解。
2. 演示如何使用八音盒演奏曲目的第一部分。
3. 让学生跟随演示,尝试演奏曲目的第一部分。
4. 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曲目的其他部分,直到整首曲目完成。
音乐欣赏:1. 播放一段八音盒演奏的经典曲目。
2. 引导学生聆听,让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3. 分享学生的观点和感受,进行讨论和交流。
创作活动:1. 鼓励学生使用八音盒创作自己的简单音乐作品。
2. 提供一些音乐创作的指导,如使用不同音阶、节奏和音符的组合。
3. 学生完成创作后,进行互相演奏和分享。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强调音乐的表达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或音乐演出,增加他们对音乐的了解和欣赏。
2. 鼓励学生尝试其他乐器的学习和演奏,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在八音盒演奏和创作方面的成果。
3. 收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表达和理解。
教学反思:1. 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五单元《八音盒》教案和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唱歌《雪绒花》
教材分析
好莱坞的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拍成电影后,其中著名唱段传遍全球。
《雪绒花》是一首抒情的男生吉他弹唱,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结构方整,带有叫浓郁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曲调朴实感人。
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
【教学目标】
1、学唱《雪绒花》,能以对祖国满怀深情的歌声演唱歌曲,进而激发爱国热情。
2、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扩大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
能以对祖国满怀深情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前半拍休止,后半拍起唱”节奏的掌握。
教学方法
以培养学生“情感美”为突破口,启发、练习、实践、
听唱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故事,过渡听电影《音乐之声》中《哆来咪》选段。
故事情节:《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
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
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
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
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
《多来米》便是其中的一首。
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
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
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
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
这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间歌曲,上校借这首赞美雪花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
后来,玛丽亚成了那几个孩子的妈妈。
在他们全家外出旅游回家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和家乡,并要上校去当海军。
上校是个热爱祖国的军人,他不肯为敌人工作。
他和玛丽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往国外。
就在他们准备逃跑时却被敌人发现了。
上校便假称是去参加音乐节的演出。
敌人不大相信,便派人跟踪了他们。
上校的家庭合唱团在音乐节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便是《雪绒
花》。
(2)简介电影《音乐之声》背景。
这部电影是在1965年根据同名音乐剧《音乐之声》改编而成,同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二、讲授新课
1、出示雪绒花图片,介绍雪绒花得名。
雪绒花是奥地利国花,此歌逐渐流传,影响广泛。
2、火绒草,也叫雪绒花、薄雪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浑身密布像雪一样的白色绵毛而得名。
提问:歌词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通过赞美雪绒花,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抒发了主人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3、听童声合唱版本,要求第二段试用“lu”作伴唱,并在欣赏时考虑以下问题:
1)这首歌的调号和拍号?
C大调 3/4
2)这个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手势怎样打?
强弱弱
4、解决歌曲中的节奏难点(第三乐句第一小节)。
讲解“前半拍休止后半拍起唱”的节奏的演唱方法。
5、随琴演唱全曲。
6、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指导练习怎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提示要注意情绪的表达,音乐要素的变化和强弱规律。
三、拓展感受
欣赏电影中《孤独的牧羊人》选段。
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
四、小结
三首歌曲风格不同,表现形式不同:感受了欢乐有趣的《哆来咪》,体验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欣赏了幽默风趣的《孤独的牧羊人》。
正是有了这三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贯穿于整部电影,才使《音乐之声》更加吸引人。
五、结束新课---再次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雪绒花》:
六、教学反思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陶冶人性情的熔炉。
只有在歌咏或舞蹈者本人对音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了浓烈的情感,才能对音乐进行精彩的表现和创造。
本课充分营造情景:教师充满深情的故事讲述和故事片插曲《雪绒花》演唱片断的欣赏,将同学们带进一个神圣的殿堂――有关于美的音乐的,有关于爱国的,有关于人间挚爱与真情的……学生体验各不相同,共同的是他们的情感得到了一次荡涤。
由此,他们产生了浓烈的学习愿望,在赏、唱、奏、创的教学环节中,他
们尽情展示着对音乐的理解,表现着美的情感。
音乐之美,情感之美,在课堂上得到体验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