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同步梳理和强化训练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人教版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知识整理和小题强化

第10课鸦片战争一、知识整理(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原因:1.根本:英法美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需要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殖民扩张,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
2.直接: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年虎门销烟(体现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鼓舞斗志,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结果:失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败因:1.清王朝封建制度腐朽落后;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2.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影响:1.政治:国家主权、领土主权遭破坏,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改变,开始沦为双半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革命任务发生变化;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经济:中国从此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3.文化: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代表“开眼看世界”。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咸丰)实质: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修约”要求被拒绝。
结果:中国战败求和,签订《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影响:对中国:政治:国家主权完整进一步破坏,双半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经济: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内地,扩大经济侵略,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对清政府:权力结构变化:建立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和京师同文馆。
统治阶级内部: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二、小题强化1.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从各省调兵约25万增援东南沿海,执行情况如下表。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 D.清朝战和不定指挥失当答案:A由表格中清政府从各省调兵增援东南沿海军队的情况可知,调兵时间间隔长,调出、调往省份距离较远,这说明清政府在战前疏于战备与防范,军事动员体制落后,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反映不出军备废弛,排除C项;D项缺乏材料依据,排除。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

中 国 被 迫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岸 。
天津
营口 烟台
第 二 次 次 鸦 片 战 争 中 ,
琼州
南京
汉口 九江 镇江
汕头
淡水 台湾
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果及影响
6.(2009年广东文基22)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 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 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 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 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 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 德
列表归纳《南京条约》内容并逐条分析其危害。
《南京条约》内容
项目 内容 影响 备注
破坏中国领 注意:不是 ①割地 香港岛 整个香港 土主权 加重中国人 注意:不是 2100万银元 ②赔款 2100万两 民的负担 使中国东南 ③开放通 广州、厦门、福 简记:广、厦、 商口岸 州、宁波、上海 沿海门户大 福、宁、上 开。 最能体现英国 英国商人进出 破坏中国 发动鸦片战争 口货物缴纳的 关税主权 的根本目的, ④协定 税款,中国须 关税 可看出此时列 同英国商定 强的侵略以商 品输出为主。
19世纪前夕英国的东方殖民体系
英国欲将大机器生产出的商品 打入中国市场,当面对着新奇的洋 货,很多中国家庭都会出现这样的 对话: 儿子:爸爸,街上卖洋布了,可 好看了。 父亲:好看管什么用?结实才行。 儿子:那洋布又细又结实。 父亲:光结实管什么用,便宜才 行。 儿子:那洋布可便宜了。 母亲:再便宜也要花钱,妈妈给 你织,咱一文钱都不用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10课鸦片战争【教材分析】1、地位:《鸦片战争》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得到潮流”的开篇。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开启了近代中国列强的侵华史,也开启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潮流。
因此本课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本单元的重点,更是全书的重点。
2、重难点: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课由于没有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没有列出军民反抗的事迹,而以引导分析战争的起因、战败的原因为目的,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
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2)理解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认识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通过讨论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能否避免”,帮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失败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请学生归纳战前交战双方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观看鸦片战争经过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4)通过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提高学生历史比较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讲述鸦片对人体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情感教育。
(2)通过引导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3)通过讲述战争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抗击侵略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感悟历史的能力,激发其爱国热情。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

(必然性)
鸦片战争英前夕国的两种文明中的对国比
政治 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经济
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 义经济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
军事
船坚炮利
装备落后
外交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
综合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共69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共69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共69张PPT)
闭关锁国的清王朝
英国的对外殖民扩张
皇上,居 住在这样 的国家多 安全啊! 老百姓都 丰衣足食
闭关锁国呢!
殖民扩张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共69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共69张PPT)
一、
鸦片战争的背景
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共69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共69张PPT)
1839年虎门销烟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共69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共69张PPT)
• 1、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 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 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 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 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一、
鸦片战争的背景
1、 时代背景:资本主义时代到来
(必然性)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共69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10课 鸦片战争(共69张PPT)
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6.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看待历史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利用史料分析法,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相关历史资料,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2.讲解背景:简要介绍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及中英贸易状况,为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提供背景知识。
3.分析过程: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爆发、主要战役和结果,引导学生掌握战争的过程。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都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吗?”“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包括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及中英贸易状况等。
8.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9.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深入了解鸦片战争的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图片,如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战场遗址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片背后的历史事件。
4.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关注国家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2022届高考一轮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

片面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 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如为对等 关系,则有利于协议双方的经济发展。但“片面”却意味着中英间的不对等关 系,“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的规定意味着将来中国给予其 他国家任何特权时,英国均可无条件享受,而英国却不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这 项规定为后来其他列强在侵华时互相援引,全面破坏中国主权,并促使资本主义 国家之间形成联合侵华以共同获取侵略权益的局面。
运用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
史学范式
理解与认识
革命史观 它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现代化史观 它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 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整体史观 社会史观 文明史观
它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打破了中国“闭关”的局 面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 统的社会习俗 鸦片战争后,西方先进的文明传入中国
(二)过程 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6月):战争爆发。英军先后进攻广州、厦门、 定海和镇江等地,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 第二阶段(1841年8月-1842年8月):战争扩大。英军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 市,1842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签订中国近 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
(三)列强所获利益 1.《天津条约》 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③赔偿英法巨额白 银;④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⑤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 口岸自由航行。 2.《北京条约》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 英国;④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美、俄两国也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不平等条约;俄国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新课标)鸦片战争【思维导图】【微试题】1.(2014·江苏高考)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答案:B2.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这一现象说明()A.中国的自然经济尚未开始瓦解B.当时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C.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D.世界市场形成后对华贸易减少答案:C3.“许开台湾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来,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入,次第渐兴,而交涉愈繁。
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
”材料显示的情况最早发生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答案:B4. 鸦片战争后,在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若干基本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
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摘编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材料二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单位:1 000美元)年份1843~1844184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总输入棉织品 1 671 4 255 3 080 3 311 1 836 3 052 2 618 毛织物557 804 623 782 327 809 501 砂糖 2 43 170 82 147 杂物292 136 186 176 200 470 643 合计 2 522 2 195 3 889 4 312 2 533 4 413 3 909总茶322 2 221 2 027 1 834 1 654 2 019 2 427输出生丝 2 003 3 806 4 430 4 819 3 331 4 417 5 529杂货35 19 35 73 96 78 65合计 2 360 6 046 6 492 6 726 5 081 6 514 8 021——资料来源:英国议会文书《上海领事罗伯逊关于该口1856年贸易的报告》(1)评述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主要原因的观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

三、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西方列强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根本原因
(2)英提出修约遭到清政府拒绝。
——直接原因
2、经过
英法主力,美俄帮凶
第一阶段(1856年—1858年)
事件:1858年,与英法两国 签定《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1859年—1860年)
事件:火烧圆明园 1860年,与英法两国签订 《北京条约》
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可能挨打; 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
1、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 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 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经济上: 3、列强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中国难以抵挡资 本主义的冲击,自然经济解体加快。
战争反思:
中国为何会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
【提示:可以从主观原因(中国内部因素)、客观原因 (英国外部因素)等方面分析】 原因: 主观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统治集团战和不定, 指挥失当; 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蓄谋已久 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异,没落封建主义不能对 抗新兴资本主义;
3、结果
(1)1858年《天津条约》
允许各国公使进驻北京; 开放十处通商口岸;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2)1860年《北京条约》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岸近 代 中 国 开 放 的 通 商 口
虎门销烟
有人认为“若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就没有鸦片战 争”,你怎么看? 材料一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 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 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 的。” ——《安得鲁· 韩德森特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鸦片战争
一、知识梳理第一次鸦片战争1. 一、背景 1)国际:英国工业革命,需求市场、原料
2)国内:闭关锁国;中国贸易顺差;英国走私鸦片——白银外流
二、中国禁烟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三、鸦片战争
一)、原因:
根本: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急需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
地直接:虎门销烟打击英国鸦片贸易,损害英国利益1840.6-1842.8 二)、过程: 1840:广州——定海——天津 1841:香港——南京三)、结果:中国战败四)、失败原因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主观: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根本: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五)、条约)《南京条约》1 破坏领土主权——割让香港岛加重人民负担赔款2100万银元——破坏贸易主权五口通商——破坏中国关税主权——协定关税 2)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领事裁判权便利列强扩大侵略——片面最惠国待遇.
为列强后来建立租借提供借口——租地造屋
五、影响:国门打开,主权破坏,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56——18602.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背景:根本原因:不满既得利益,为进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直接原因:修约失败
口:马神甫事件、亚罗号事件借
二、经过: 1858——:广州——天津1856 1860: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1858——三、结果1858
《天津条约》: 10口通商口岸,遍及中国沿海,深入长江流域1)万两)400万两、法国2002)赔款(英国)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至内地游历、经商、传教3
)外国商舰进入长江41860 《北京条约》: A、割九龙司地方一地给英国 800万两白银B、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增开天津为商埠C 、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D
四、影响: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中国两半社会程度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五、两次鸦片战争对比项目一鸦二鸦
二、强化训练:
1.有学者评价近代中国某条约内容,核定关税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使大量洋货涌入,将中国大量手工业压挤到破产的境地,引起了社会动荡。
此条约为( )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B。
材料中的“核定关税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表明是第一次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作用相同,B项正确。
2.(2019河南中原名校第一次质量考评)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第一次鸦片战争
又被英国称为“通商战争”,英国人如此看待这场战争是为了( )
A.肯定战争的正义性
B.强调战争爆发原因
C.粉饰侵略战争性质
D.纪念这次战争影响
答案 C 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
的逐利性和扩张性,而英国殖民者之所以将其称为“通商战争”,其目的就是掩饰
这场战争的侵略性,故C项正确。
3.《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
这说明( )
A.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
B.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
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D.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C.
答案 B 据材料“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可知清政府官员并未意识到关税需要与英国协商不符合国际公法,故B项正确。
4.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鸦片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
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 )
A.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B.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
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
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
答案:B。
由于英国商品在中国没有取得巨大的收益,故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B项正确。
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西方列强的强烈抗议下,清政府规定今后“夷人”均改称为“洋人”,“夷务”均改称为“洋务”。
这表明( )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加剧
C.清政府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D.清政府外交基本实现近代化
答案:C。
材料“在西方列强的强烈抗议下……今后‘夷人'均改称为‘洋人'”,反映出清政府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故选C项。
这些言论出现的主要背景是,当时( )
A.西方海权观的传入 B.传统夷夏观根深蒂固
C.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D.边疆危机日益凸显
答案:D。
题干中由林则徐主张防夷到左宗棠主张塞防海防并重再到李鸿章专重海防,这说明当时从全面防夷转变为只能重点防夷,边疆危机日益凸显,故选项。
D.
7.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有如下规定: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
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
据此可以推知( )
A.中英之间达成了平等贸易的规则B.关税成为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
C.中国成为世界廉价的原料输出地D.中国土特产品开始进入世界市场
答案:C。
根据题目中“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可得出中国成为世界廉价的原料输出地,C项正确。
8.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陷后,两江总督何桂清恐战火北延,主动派下属去与英、法等国领事联络,宣布:“粤事应归粤办。
上海华夷并无嫌隙,应当照常贸易。
”咸丰帝在给何桂清的上谕中也认为“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
这说明当时( )
A.中央集权削弱B.地方官员主动适应国际外交
C.地方自主性增强D.清政府缺乏现代国家观念
答案:D。
根据材料中的“广州城陷后……何桂清……咸丰帝……认为‘上海华夷既无嫌隙,自应照旧通商'”可知,清政府从官员到皇帝都缺乏近代民族国项正确D家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