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10课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包括清朝的封建统治、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及中英贸易关系等,从而认识到鸦片战争发生的必然性。
2.掌握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包括战争的原因、爆发、经过以及结果,能准确描述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
3.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领土割让、赔款、通商口岸开放等方面,分析这些影响对中国近代史的作用。
3.针对鸦片战争中的历史人物,如林则徐、道光皇帝等,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撰写一篇人物评价短文,字数在500字左右。
4.选择一道关于鸦片战争的课堂练习题,对其进行详细解答,要求步骤清晰、逻辑严谨。
5.深入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6.推荐阅读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等,撰写一篇读后感,字数在600字左右,要求体现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鸦片战争的理解与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经过及影响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2.分析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实力对比,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阐述,制作一份对比图表,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准确。
4.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外关系,认识到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5.培养学生树立正义、公平、诚信的价值观,从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中汲取智慧,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历史事件、人物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鸦片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关注点逐渐从表面现象转向深层原因及影响。学生对清朝封建统治、英国工业革命等背景知识已有初步掌握,但对于鸦片战争的详细过程、影响及历史人物评价等方面,可能存在理解不够深入、观点偏颇等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的基础知识(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 理解和运用(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
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
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新课学习一、虎门销烟国内: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②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③军纪松散,军备废弛;④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难点:理解鸦片战争背后深层次的政治、经济、文化原因,以及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要求:研究报告应包括事件或人物的背景、经过、影响等方面内容,不少于1000字。
4.情感态度培养:请学生结合鸦片战争期间的民族英雄事迹,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反思自己在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的感悟。
5.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历史书籍或文章,如《鸦片战争史》、《林则徐传》等,拓展知识面。
6.视频观看:布置学生观看与鸦片战争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鸦片战争》、《林则徐》等,加深对战争的了解。
-导入新课:通过呈现鸦片战争时期的图片、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战争的关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基本知识讲解: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强调重点知识,解释难点内容,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深度探讨:引导学生探讨鸦片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科技差距等,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值观
1.通过学习鸦片战争,使学生认识到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的严重危害,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
3.通过对战争期间民族英雄的事迹学习,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4.针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结合当今中国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要求观点独到、论述合理,字数在500字左右。
5.家庭作业:观看一部关于鸦片战争的电影或纪录片,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观后感,字数在600字左右。
4.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5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主动了解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展示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堂讲解:对鸦片战争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战争的社会背景、原因和影响。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案例分析:选取鸦片战争中的典型事件或人物,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验历史情境,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讲解英国工业革命后,英国对中国市场的需求,以及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
3.详细介绍林则徐禁烟运动,分析其背后的民族精神。
4.讲述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强调南京条约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5.阐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鸦片战争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鸦片战争”,这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课的内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高中生来说,通过学习这节课,他们可以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并从中汲取历史教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关于鸦片战争的研究主题,进行合作探究。
2.讨论问题:每组讨论鸦片战争中的关键问题,如鸦片战争的原因、影响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分享成果: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成果展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进行总结,概括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概念。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视频和地图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鸦片战争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鸦片战争的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历史代入感。
3.创设辩论赛情境,让学生就鸦片战争的某个问题展开辩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关于鸦片战争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如:“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等。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图片、视频和地图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情境。
3.运用比较法,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变化,认识近代化的起步。
4.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深入剖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进行反思,思考战争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实施课堂问答,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检验自己对鸦片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与鸦片战争相关的作业,如研究报告、心得体会等,让学生深入研究历史事件。
2.作业反馈: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表达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课后跟进: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研究鸦片战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通过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视频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氛课题,让学生深入研究鸦片战争,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如《南京条约》的签订,提问学生对鸦片战争的了解程度。
2.视频导入:播放鸦片战争的资料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场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故事导入:讲述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鸦片战争的起因:讲解鸦片贸易的背景,阐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中英贸易失衡、鸦片问题等。
2.鸦片战争的过程:详细描述战争的重要战役,如广州之战、南京之战等,使学生了解战争的经过。
3.鸦片战争的后果:讲解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南京条约》的签订、领土割让等,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严重后果。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培养他们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将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
教师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强调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我将强调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如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变革的加速等。通过强调,学生将能够认识到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的最后,我将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的文章、制作鸦片战争的时间线等。通过作业,学生将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反思与评价: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果。同时,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堂评价,总结经验教训。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5.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我详细讲解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同时,我深入分析了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两国社会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种详细讲解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一【教学内容】《鸦片战争》(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第四单元第10课,需1课时【教材分析】《鸦片战争》这一课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影响等内容,其中两个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为重点,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和“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为难点。
教材以19世纪初英国的对外侵略扩张讲起,作为一个导入,由此帮助学生进行一个回顾性的知识连接,帮助学生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背景材料,并进一步向学生提出疑问:英国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侵略扩张后,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为什么还要把中国作为他的下一个目标?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由此进入这堂课的重点问题: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简单讲述经过,对于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要引导学生分析条约的危害。
影响是另一个重点,要使学生明确,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接着在以列强侵略的不可满足性导入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简单的一笔带过,重点讲结果即《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并比较两者的内容和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有什么变化?接着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最后可以提出两个问题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总结:1、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2、学完本课你有什么启示?请学生回答后教师做总结,点明“落后挨打”“思变才能崛起”的道理,进而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1、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鸦片战争》这一课,对鸦片战争已经有深刻感性认识。
2、鸦片战争既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又是中国屈辱史的开端,学生在平时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也接触的比较多。
3、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和素质都比较好,接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美三国提出的“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的基础知识(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 理解和运用(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
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
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新课学习一、虎门销烟国内: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②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③军纪松散,军备废弛;④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2)国际:①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法美等国工业革命相继发展;②资本主义列强疯狂对外扩张,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鸦片走私英国为扭转对华正常贸易逆差,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财政出现危机;官吏吸食鸦片,吏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丧失;还严重损害了人民的身心健康。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3.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销烟的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领导禁烟运动的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二、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的经过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8月英国军舰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议和。
2.鸦片战争的结果(1)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赔款2100万银元。
在附件中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降低了关税税率。
(2)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主要内容除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享有的特权外,还增加了其他特权。
《黄埔条约》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政府要负责保护。
《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3.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是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实力强大;科学技术领先,武器装备精良,海军实力强大;战争准备充分。
(2)主观原因: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长期以来闭关锁国,不了解西方世界的变化,对于战争的发生没有丝毫的精神和物质的准备,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无法与英国抗衡。
(3)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强大的资本主义。
4.鸦片战争的影响开放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有利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有利于列强扩大侵略;租地居住,建立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总之,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打破了传统的朝贡体系,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三、战火再燃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和经过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列强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1856年10月,英国率先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法国加入,组成英法联军。
从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先后攻占了广州、天津并一直攻人北京城,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列强洗劫并烧毁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使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群和风光旖旎的园林,顿成一片瓦砾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1858年6月和1860年10月,列强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有:增开从海南至东北的十个城市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退还天主教堂财产,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等。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列强的侵华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开始深入到内地;清政府权力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近代化起步。
4.为何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这里的继续是指:(1)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3)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加深。
这里的扩大是指:(1)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只有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合出兵,美俄参与。
(2)侵略区域扩大:鸦片战争主要在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从东南沿海一直攻人北京。
(3)侵略时间延长:鸦片战争两年多;第二次鸦片战争达四年之久。
(4)从危害和影响看: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主权遭到更大破坏;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外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1.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历史的必然性(1)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尤其是英国,最先开展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加快了争夺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步伐,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又相对落后的中国,从而成为英国觊觎的对象。
(2)与此同时,清政府长期闭关自守,在对外贸易中又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商人难以进人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利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就成为英国侵华的重要选择。
此外,以英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为扭转贸易逆差而对中国进行的鸦片走私,既直接影响了清王朝的统治,又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而引发了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禁烟运动,英国却以此为借口发动了旨在打开中国市场的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1)从国家的主权看:中国在鸦片战争前是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关税、司法、领海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独立发展的进程被迫中断。
(2)从社会性质上看: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鸦片战争前,中国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4)从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看:鸦片战争前,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主要的社会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封建;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反封建反侵略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课堂小结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灾难,但也给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文明创造了某种客观条件,终于使沉醉于“天朝上国”梦幻中的封建士大夫开始惊醒。
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请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兴起,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蹒跚起步……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板书设计一、虎门销烟(战端因何而起)1.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
二、鸦片战争1.战争进程2.《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3.中国战败的原因三、战火再燃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目的、时间、参与国、过程)2.战争的危害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