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说课课件

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 定,指挥失当。 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 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探讨4、把中国打败后,英国最迫切的需求什么? 由此导出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
探讨5: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分析鸦片战争对 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教师在学生探讨 的基础上总结鸦片战争的影响。)
分类比较
鸦片战争
继续
根本原因和目的
战争性质
扩 大 战争过程
侵略力量
侵略时间
侵略范围
危害和影响 开放口岸和割
地Leabharlann 主权遭到破坏社会性质改变第二次鸦片战 争
探讨7: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都犯下哪些罪行? 引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利用图片再现火烧圆 明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让学生阅读课本,从归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 因、经过、结果,教师进行补充) 探讨8:课中思考题,读图,比较两次鸦片战争, 总结通商口岸的布局和特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
3、三维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 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②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 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③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史料,进 行讨论、探究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探讨7: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都犯下哪些罪行? 引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利用图片再现火烧圆 明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0课_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

元 1271—1368亡于明朝 蒙古族 忽必烈
大都
一、辽朝——契丹族
《契丹帐》
——(北宋)苏颂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契丹始祖传说】 相传有神人乘白马, 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 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 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 属渐盛分为八部。每行军及春秋时祭, 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
学习目标 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 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 中的重要作用。
政权 辽
兴亡时间 916—1125亡于金
建立民 族
契丹族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西夏 1038—1227亡于蒙古 党项族
元昊
都城 上京 兴庆
金 1115—1234亡于蒙古 女真族 完颜阿骨打 中都
秋捺钵 庆州伏虎林 冬捺钵 永州广平淀
七月中旬 入山
十月以后
射鹿
避寒、议政、 猎虎
二、西夏——党项族 (1038-1227)
制度建设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
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一套制度,两套称谓)
4.外交: 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
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三、金朝——女真族
起源——契丹族
课堂总结
辽 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机
朝
辽
夏
西 夏
金
统治政策:南北面官 起源——党项族 建立:1038年,元昊,兴庆府 统治政策:基本模仿北宋,同时有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起源——女真族
元金
建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上京会宁府 统治政策:猛安谋克制
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结合学生的评价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如战争示意图、战争场面等,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2.提问:“你们听说过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激发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如贸易纠纷、鸦片问题等,引发学生对战争原因的思考。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经过,包括战争爆发的背景、战争过程的重要事件、战争结果等,使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的基本知识。
2.历史责任感:让学生深刻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他们关爱历史、珍惜和平的情感。
3.批判精神: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使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4.和谐发展观: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维护国家和平与发展的意识。
5.人道主义精神:通过对鸦片战争中的战争罪行和人道主义灾难的剖析,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他们关爱生命、尊重人权。
2.引导学生通过搜集史料、分析问题、交流观点等方式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2.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对战争的影响有更深刻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0课鸦片战争

2.梳理过程:按照时间顺序,讲解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包括战争的原因、爆发、主要战役和结果。
3.分析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强调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转折作用。
4.史料解读: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如战争时期的图片、文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真相。
1.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他们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关注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通过问题驱动法和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针对学生对历史事件可能存在的误解和偏见,教师需及时纠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4.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学生对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关注度。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练习题内容:
a.列出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
b.描述鸦片战争的主要过程。
c.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学生作答:学生在作答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解答情况,为课后辅导提供依据。
4.解答反馈:教师针对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解答反馈,强调易错点和难点。
3.情感方面: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难点
1.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社会性质、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的改变。
2.掌握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深刻体会民族危亡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及其在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严孟达 《甲午再现风云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上谕档”是军机章京每日抄录明发、 廷寄谕旨的薄册,以备随时查考。
但是有关道光帝对鸦片战争的谕旨, 却不见于“上谕档”。军机章京将之誊 录于另一种军机处档册——“剿捕档”。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1.传统中国的文化心理:华夷观
贵 华 夏 , 贱 夷 狄
中国人的“天下体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这种文化心理背后的政治、经济动因是什么?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 —— 《乾隆御制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梦 境
鸦片战争
——从文化心理角度的解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世界潮流:近代化
经济Leabharlann 工业化政治民主化
文化
科学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2.官员无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进行反思,思考战争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检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实施课堂问答,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检验自己对鸦片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布置与鸦片战争相关的作业,如研究报告、心得体会等,让学生深入研究历史事件。
2.作业反馈: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表达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课后跟进: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研究鸦片战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运用:通过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视频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氛课题,让学生深入研究鸦片战争,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如《南京条约》的签订,提问学生对鸦片战争的了解程度。
2.视频导入:播放鸦片战争的资料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场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故事导入:讲述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鸦片战争的起因:讲解鸦片贸易的背景,阐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中英贸易失衡、鸦片问题等。
2.鸦片战争的过程:详细描述战争的重要战役,如广州之战、南京之战等,使学生了解战争的经过。
3.鸦片战争的后果:讲解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南京条约》的签订、领土割让等,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严重后果。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ppt课件

• 思考2 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把鸦片战争称 为英国为维护正当贸易进行的“通商战争”。 你同意吗?为什么? • 【答案提示】不同意。鸦片战争从性质上讲 是英国发动的、旨在打开中国市场的侵略战 争,材料中观点实质是掩盖其侵略性质,为 殖民侵略作辩护。
战火再燃
• 1.原因 市场 ______,扩大 •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 修约 侵略权益。 • (2)直接原因:列强企图通过______扩大侵略 权益被清政府拒绝。
• 2.结果 • (1)清政府失败。 • (2)签订《南京条约》:①割让香港岛;②赔 广州 上海 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 ______、厦门、福州、 宁波、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④中国海关 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简记:割地、赔款、开埠、协税)
• 3.影响 • (1)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领土完整 • (2)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 __________不 断遭到破坏。 • (3)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片的目的是什么? • 【答案提示】(1)直接目的是扭转对华贸易逆 差。 • (2)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鸦片战争
• 1.过程 • (1)开始:①时间:1840年6月到1841年年初 英军扩大战争以前。②路线:封锁珠江口— 沿海北犯,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到达天 津白河口,威胁北京 —南下广东。③道光帝 琦善 革职查办林则徐,改派__________赴广东 “议和”。 香港岛 • (2)扩大:①时间:1841年年初到1842年8月。 ②路线:强占________,威逼广州—道光帝 对英宣战—洋枪队进攻镇江,海龄殉国—驶抵
• 4.影响 领土 主权 • (1)中国丧失了更多的 ______ ,______受到更 加严重的侵害。 中外反动势力 •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______________ 开始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 (3)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程度加深了。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课件 (共33张PPT)

第10课 鸦片战争
——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
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 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背景: (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际、国内形势:
英国工业革命: 1765年—1840年
鸦片战争后中国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英国: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美国:1844. 中美《望厦条约》; 法国:1844. 中法《黄埔条约》。
知识链接
领事裁判权--条约规定,英国公民在中国通商口岸犯罪后, 中国官员不能按照中国法律进行惩罚,而必须把他们交给英国驻 华官员(即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处理。
(1943年,中、英两国政府在重庆谈判时,已宣布废除所谓“领事裁判权” 的不平等关系。)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 2、“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 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英国为发动侵略战争寻找借口
探究1: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 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 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 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鸦220500片0000 )掠流夺白毒银于:天3—下4亿,元则/420为0年33害1 甚巨,法当
从几严 无。可11055000若以000000犹御4泄 敌00泄 之0 7兵视88,之9 且,125无是76可使以数充十饷年之后银,中。原”
0
1799年
1820年
1825年
1830年
1835年
1838年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十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有(B)
①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丧失土地现象十分严重②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③军备废弛,军纪败坏④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由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反映了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状况。
故答案为B 项。
2.(2018·海口高一期末)历史课上,老师给学生出示了下列材料,其反映了(B)
B.这是清王朝长期以来闭目塞听的表现
C.中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D.英军的真正目的是武力威慑清政府
[解析]A、C两项说法错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难以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D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故选B项。
3.(2018·海南学业水平测试)史学家陈旭麓说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这场战争是指(A)
A.鸦片战争B.火烧圆明园
C.虎门销烟D.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阶段特征的再现能力。
计算时间为1514+325=1839,能够得出此时中国被侵略的战争是A项。
B、C、D三项不符合以上特征。
4.历史题材的漫画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基本立场和思维角度。
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C)
①漫画的作者可能是中国人②《南京条约》是在平等基础上签订的③中英两国在鸦片战争中的胜败④作者意在表达对外国侵略的不满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结合漫画中英国入手里拿着枪以及清朝官员大汗淋漓等内容可知,该漫画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质,即清政府是在鸦片战争战败的前提下被迫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的。
据此排除含有②的选项,答案为C项。
5.(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
这说明中国丧失了(C)
A.领土主权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D.关税主权
[解析]在正常情况下,外国人在中国触犯了法律,应受中国法律的制裁,题干所述事实明显与此相违背,这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践踏。
6.(2018·南京高一检测)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在浙江开放的通商口岸是(D)
A.杭州B.温州
C.镇海D.宁波
[解析]《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其中位于浙江的是宁波,故选D项。
7.(2018·潮州高一统考)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C)
A.鸦片贸易合法化B.开放通商口岸
C.协定关税D.获得最惠国待遇
[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要打开中国市场,而只有大大降低关税,才能满足其对华商品输出的需求,故选C项。
8.(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测试)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B) A.掀起瓜分狂潮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D.割占中国台湾
[解析]本题由“《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一句分析,应是在1852年,英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因此选B项。
9.英法联军舰队指挥官何伯在他的回忆录中说:“联军虽然在某些方面有些过火,但并没有侵占中国的企图。
最重要的是,联军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下列各项中有力地驳斥了以上言论的是(D)
①英国侵占香港岛②联军火烧圆明园③逼迫中国赔偿英法军费④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司
A.①②B.①④
C.②③④D.④
[解析]由“英法联军舰队”可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从材料可知,何伯主要是为英法联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进行狡辩。
①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排除;②③虽然可以说明英法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但不符合题意;1860年的《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说明英法联军对中国领土的掠夺,④正确。
10.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其历史依据是(B)
A.英国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开放通商口岸增多D.关税主权受到破坏
[解析]英国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是在鸦片战争期间,A项错误;C项与题干中冲击统治中枢不符;D项出现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而北京是清政府的统治中枢,故B项正确。
11.(2018·芜湖高一联考)在近代,仁记洋行(下图)是天津最有名的英商实业,它进驻天津应在(C)
A.《南京条约》签订后B.《天津条约》签订后
C.《北京条约》签订后D.《黄埔条约》签订后
[解析]《北京条约》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因此答案为C项。
12.恩格斯在评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指出:“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对俄国有利”的主要原因是(A)
A.割占中国土地B.强迫中国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D.破坏关税自主
[解析]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没有出动一兵一卒却得到更多的利益,即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土地,故答案为A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每年约有五百箱鸦片流入英国,而运到中国的鸦片有两万箱,最后达到八万箱。
年轻的格拉德斯就鸦片贸易曾发表过人道主义的言论,但这种言论被后来要求治理英国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出现的罪恶的呼声淹没了。
材料二根据西方人的报道,中国的开放只不过是一种中外联营……外国人得出一条在中国活动的基本规律:没有中国人的支持,什么事也干不成。
从一开始,鸦片贸易就是中外联营的行动,中国人对鸦片的需求远胜于兰开夏的纺织品,由此出现了超乎外国人想象的鸦片销售网络。
材料三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就中国历史而言,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可视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界标,因为自此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探索已开始,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现代化过程便可称之为近代化过程。
——乔志强、行龙《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关于鸦片贸易的“人道主义的言论”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解析]抓住关键词“人道主义”,这表明当时西方社会的一些进步人士认为鸦片贸易是一种不道德的行径,违反了人道主义。
[答案]说明:鸦片贸易在给西方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的伤害,引起西方进步人士的同情。
(2)材料二认为鸦片贸易是一种“中外联营的行动”,对此你如何理解?
[解析]注意理解“中外联营”的真实含义,即清朝的一些官吏徇私舞弊,纵容鸦片走私。
[答案]清朝吏治腐败,不法官员和奸商从中牟利。
(3)据材料三,从文明史角度阐述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客观影响。
[解析]注意从材料三中获取信息,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向近代文明的演进。
[答案]鸦片战争冲击了中国传统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向近代文明的演进。
14.(2018·梅州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将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材料二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高第《中国与西方列强关系史》第二卷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人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示了什么态度?材料一中哪一句话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
[答案]态度: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原因:“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思考:继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进一步影响有哪些?
[答案]中国进一步丧失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