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灾害时空特征(参考样例)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一个台风频发的地区。
每年夏秋季节,台风季节的来临,浙江省都会面临严重的台风灾害。
台风灾害对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作为气象部门,对于浙江省的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需要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一、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1. 高发季节和频率浙江省是一个台风频发的地区,夏秋季节是台风的高发季节。
在这个时候,台风频率较高,经常会出现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这给浙江省的农业、渔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2. 突发性和破坏性台风灾害的特点之一就是突发性和破坏性。
台风登陆后,瞬间即可席卷整个城市,瞬间就可以摧毁大片土地和建筑物。
这对于浙江省的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3. 强风雨和海浪台风登陆时,常常伴随有强风雨和海浪。
强风雨会导致大面积的倒伏和农田积水,给农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海浪冲击会导致海岸线的严重侵蚀,给沿海地区的居民和建筑物造成威胁。
4. 山区、岛屿和沿海地区更易受灾浙江省的地势复杂,山区、岛屿和沿海地区更容易受到台风灾害的影响。
山区容易发生山洪和泥石流,岛屿常常会被海浪淹没,沿海地区更容易发生海水倒灌。
这就需要气象部门在预警和救援方面做好更有针对性的工作。
二、气象服务特点1. 及时准确的预警服务浙江省气象部门在台风季节往往会加强预警服务。
通过卫星监测、雷达监测和气象站观测,及时发布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为政府和居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做好防御和救援准备。
2. 精细化的气象服务在台风预警和应对过程中,气象部门除了发布一般性的预警信息外,还会根据台风路径和影响范围,为不同地区的居民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
比如对于沿海地区、山区和岛屿地区,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和建议。
3. 多种渠道的服务手段气象部门在台风季节会采用多种渠道来提供气象服务,比如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
这样可以确保尽可能多的人能够及时获取到气象信息,做好防御和救援准备。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多台风登陆地区,每年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因此台风灾害对浙江省来说是一个常见的自然灾害。
在台风来袭时,浙江省的气象服务机构将发挥重要作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人们做好防御工作。
本文将从浙江省台风灾害的特征以及气象服务的特点两方面进行介绍。
一、浙江省台风灾害的特征1. 频发性:浙江省是多台风登陆地区,每年夏秋季节都会有数次台风登陆或影响浙江省,台风频发,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 风雨大:台风登陆时,会带来强风暴雨天气,风力大、雨量大,给人们的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同时也容易引发山洪、城市内涝等灾害。
3. 危害性:台风登陆时所带来的强风暴雨会引发倒树、房屋倒塌、停电等灾害,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二、气象服务特点1. 及时预警:浙江气象部门针对台风天气的特点,建立了完善的台风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及时监测台风的路径和强度,并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指导人们做好防御准备。
2. 精细化预报:浙江气象部门不仅可以预测台风的路径和登陆时间,还能够提供精细化的预报,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特点和地形地势,进行精准预报,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 多层次服务:浙江气象部门还能够提供多层次的气象服务,包括向政府部门发布气象信息,指导灾害防治工作,同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指导人们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4. 科技支持:浙江气象部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卫星遥感、雷达监测等技术手段,提高了对台风的监测能力,保障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浙江省台风灾害的特征主要是频发、风雨大、危害性大,而浙江省的气象服务机构在台风防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及时预警、精细化预报、多层次服务和科技支持。
相信在浙江省气象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当地居民能够更好地应对台风灾害,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近50年来浙江省干旱规律时空分析

— —
n
, 5 n+ n 一凡+ 62
n
() 4
式 中 ,, J 别 为 雨涝 指 标 和 干 旱 指 标 ;n 、n 、n 、 、,分 :
n、n 、 6 7 别 为 该 区 域 内 Z指 数 为 1 、3、4、5、 4 5 、n 分 、2
2 1牛 9月 01
于 浙 江 省 降 水 时 间 分 布 不 均 ,主 要 集 中 在 春 雨 、梅 汛 期 和 台 汛 期 , 择 历 年 3月 ~ 1选 9月 总 降 水 量 数 据 对
其干 旱规 律进行 分 析研究 。
22 区 域 干 旱 指 标 .
区 域 干 旱 指 标 既 要 能 表 征 干 旱 的 空 间 分 布 . 又 能 反 映 出 干 旱 轻 重 程 度 且 避 免 复 杂 的 计 算 , 计 算 区 域 旱 涝 指 标 很 多 ,采 用 文 献 [] 优 区域 旱 涝 指 标 6最
P( ) [ y) ( o /] 一 / = r( ] — O/ e / [ 3 3 式 ( ) 换 为 以 z为 变 量 的 标 准 正 态 分 布 , 即 1转
() 1
根 据 文 献 【] 降 水 量 进 行 正 态 化 处 理 ,可 将 8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数 据 来 估 算 未 知 点 的 数 据 。 空 间 插 值 常 用 于 将 离 散
23 K ii 空 间 插 值 法 . r n g g
空 间 插 值 理 论 的 假 设 是 在 空 间 位 置 上 越 靠 近 的 点 ,越 可 能 具 有 相 似 的特 征 值 ;反 之 , 特 征 值 相 似 其
的 可 能 性 越 小 。 空 间 插 值 的 实 质 是 通 过 已知 样 点 的
浙江省高考自选模块《自然灾害与防治》(常见问题归类、例题)(文科生考一本就靠她了!!!)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归纳****如何预防某灾害或减轻某灾害带来的损失可采取的措施(通法)****1.建立某某灾害的预警系统,做好监测与预报工作;2.建立、完善相关灾害的应急预案及防灾救灾机制,制定防灾、抗灾规划与措施,及时应对突发的灾害,提前做好防灾工作;3.宣传有关自然灾害的常识,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4.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灾害的应急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5.其他:发展科技,加大科研投入和相关课题的研究;加强国际合作;开展保险业务等。
一、气象灾害1.洪涝(1)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原因:季风的不稳定性,降雨集中在夏季(多暴雨)人为因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
解决措施:上游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保护植被;中上游修建水库,退耕还湖;河道裁弯取直,疏通河道,保护湖泊等湿地。
(2)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破坏植被;过牧,过垦,过樵;陡坡垦荒;山区开矿。
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态恶化;泥沙淤塞河道和中游湖泊,造成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3)荆州地区多洪涝的原因及措施:植被破坏,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河流淤积,上有来水,泄洪不畅,缺少湖泊调节;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上游流量大,排洪能力弱。
加固堤坝,河道裁弯取直,建立分洪区和泄洪区,加强防灾意识,建立洪灾预警机制。
(4)长江流域放生特大洪灾的频率低于淮河流域的自然原因长江支流南北分布,锋面雨带自南向北推移,正常年份洪峰会错开;中游众多湖泊的调节作用。
(5)多雨涝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共同之处:季风区;地势低平(或平原区)。
(6)分析我国多发旱涝灾害的自然原因:我国的旱涝是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造成的,当夏季风强时,锋面雨带很快移到北方,北方多雨,而南方少雨,造成北涝南旱;当夏季风弱使,锋面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南方,造成南方降水过多,北方降水偏少,从而形成北旱南涝。
2.干旱(1)华北某年干旱可能的原因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长时间无效降水);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旺盛;冬季盛行西北风,大风天气较多,蒸发加强。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

浙江省台风灾害特征及气象服务特点浙江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常年受到各类自然灾害的威胁,其中台风灾害尤为突出。
浙江省的台风灾害特征复杂多样,气象服务工作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详细介绍。
一、浙江省的台风灾害特征1. 受灾频率高浙江省是中国台风登陆次数最多的省份之一,每年台风登陆浙江省的频率都相当高。
特别是夏秋季,东海、台湾海峡和南海等地区热带气旋活动频繁,台风路径经常经过或登陆浙江省。
2. 破坏力大由于浙江省的沿海地形,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潮、强风暴雨和狂风等极端天气,给当地居民和农作物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特别是一些沿海和山区地区,更容易受到台风的破坏,灾害风险较高。
3. 影响范围广台风灾害不仅会对浙江省本地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影响到相邻省份和地区,甚至对全国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4. 普遍性强浙江省虽然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但在面对台风灾害时,不同地区的受灾情况却并不一样。
台风灾害不仅影响农业、渔业、交通、能源等行业,也对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5. 防御难度大浙江省的台风灾害由于受灾频率高、破坏力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使得抵御台风灾害的难度较大。
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减小台风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二、浙江省气象服务特点1. 预报精准面对台风灾害,浙江省的气象服务机构大力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测工作,通过高新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对台风轨迹、强度的预报精准度,为台风灾害的防御和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应急响应快速一旦有台风来袭的预警信息,浙江省的气象服务机构和相关部门会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提醒广大市民和相关单位加强防范,为减小台风灾害带来的损失做好充分的准备。
3. 科技支撑充足浙江省气象部门在预报和监测方面,拥有国际领先的气象卫星、雷达、探空等气象观测设备,以及数值天气预报、数值海洋预报、气象信息处理系统等先进技术设备,这些高新技术的支撑,使得浙江省的气象服务在防台风灾害方面具有了更高的水平。
浙江省降雨量变化趋势时空特征分析

n i n g o f t h e c o n s t uc r t i o n o f l f o o d— d r o u g h t p r e v e n t i o n p r o j e c t .
Ke y wo r d s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 s p a t i a l —t e mp o r a l d i s t i r b u t i o n , n o n—p a r a me t i r c M a n n—K e n d a l l t e s t ,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亚 热带水 土保持
第2 6卷
量 的变化趋势及其分布特征对区域水资源分析、 水资 源管理、 生态环境治理等具有重要意义。不少学者采 用 线性 趋势 法 对 我 国各 区域 降 雨 变 化趋 势进 行 了 大 量 研究 _ 4 l 5 J , 但 有研究 _ 6 指 出, 水 文要 素 的时 间序列 数
和反 向样本 序列 的统 计量 , 然后 利 用两 者 的变 化 特 点
分析样 本序 列 的变化 趋势 , 如果 正 反序 列 统计 量 形 成 的 曲线 交点 位 于 给定 信 度 线 ( 显 著水 平 仪=0 . 0 5 ) 之 间, 则 此点 可 能就是 突变 点 。
合理 , 同时对于散乱数据的插值采用径 向基函数法可 以得 到更 为 满 意 的结 果 J 。 因此 , 可 以结 合 Ma n n—
基金 项 目: 浙江省 水利 河 口研 究 院院长基 金 资助 项 目“ 钱 塘 江流域 降雨侵 蚀 力模 型研 究” ( 水保 A 1 0 0 0 3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1 1— 2 0 修 回 日期 : 2 0 1 3—1 2—1 1 作 者 简介 :李 钢( 1 9 8 5 一) , 男, 重庆市大足县人 , 助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 通 讯作 者 : 田 刚( 1 9 8 2 一) , 男, 山东省莱芜市人 , 工程师 , 主要从事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工作 。
浙江省自然灾害时空特征(参考样例)

浙江省自然灾害时空特征(参考样例)浙江省自然灾害时空特征描述概况: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省会杭州。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08年底全省共有地级市11,市辖区32,县级市22,县36(其中自治县1),乡446,镇747,街道318个。
2009年全省人口____,人口数在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畲族、土家族、苗族、布依族、回族、壮族、侗族。
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2832亿元,比上年增长8.9%。
浙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处于欧亚大陆与西北太平洋的过渡地带,该地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浙江大陆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境内地形起伏较大,浙江西南、西北部地区群山峻岭,中部、东南地区以丘陵和盆地为主,东北地区地势较低,以平原为主。
浙江海岸线全长2253.7公里,沿海共有2161个岛屿,浅海大陆架22.27万平方公里。
受东亚季风影响,浙江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变化,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由于浙江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过渡地带,加之地形起伏较大,同时受西风带和东风带天气系统的双重影响,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是我国受洪涝、台风、暴雨、干旱等灾害影响最严重地区之一。
据浙江农业受灾面积统计数据,对影响浙江农业的几种自然灾害进行排序,前三位的分别是:洪涝灾害>台风灾害>旱灾。
每年因灾造成的损失约为______元。
主要灾种时空特征洪涝与暴雨灾害时空特征概述:浙江梅汛期每年都有暴雨与洪灾,洪涝灾害是浙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它所造成的损失占浙江各类灾害损失的40%左右。
受两种类型的洪水的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浙江洪涝灾害划分为梅雨型暴雨洪水、台风型暴雨洪水和过渡性洪水。
时空分布:①梅雨暴雨由西向东逐渐减少,而台风暴雨则逐渐增强。
钱塘江中上游地区,特别是在新安江、兰江、衙江流域雨涝灾害偏多。
起源于天目山南北两侧的东、西若溪沿溪两岸及下游太湖流域的杭嘉湖平原时有雨涝灾害发生。
近10 a浙江省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分析

陶局,唐燕玲,易笑园,等.2021.近10a 浙江省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分析[J].暴雨灾害,40(6):599-607TAO Ju,TANG Yanling,YI Xiaoyuan,et al.2021.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duration extreme rainfall in the recent ten years in Zhejiang Province [J].Torrential Rain and Disasters,40(6):599-607近10a 浙江省极端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分析陶局1,唐燕玲2,易笑园3,张卫斌4,许皓皓5(1.浙江省宁波市气象安全技术中心,宁波315012;2.浙江省宁波市气象服务中心,宁波315012;3.天津市气象台,天津300074;4.浙江省气象安全技术中心,杭州310000;5.浙江省宁波市气象网络与装备保障中心,宁波315012)摘要:利用2010—2019年自动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近10a 浙江省极端短时强降水(1h 雨量≥50mm 或3h 雨量≥100mm 的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浙江省每年约有极端短时强降水169.8h,主要分布在暖季(5—10月)及午后(14—21时),东部沿海(包括东南沿海和杭州湾)是高发带。
(2)极端短时强降水主要始于5月,由浙南逐渐向浙北伸展,7—9月对应站点基本覆盖全境,而8月影响范围最大,对应有站点逐月年均频数峰值1.3h ·a -1,位于东南沿海,月平均强度峰值99.1mm ·h -1,位于杭州湾,10月及以后降水向东部沿海收缩,过程趋于结束。
(3)极端短时强降水午后高发且强度增大,影响范围最广,并在17时有年均频数日变化曲线峰值,达17.4h ·a -1,同时午后东南沿海高频站点密集,占全省高频站数的83.2%,杭州湾降水强度增加,50%以上的站点超过57.6mm ·h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自然灾害时空特征描述概况: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省会杭州。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08年底全省共有地级市11,市辖区32,县级市22,县36(其中自治县1),乡446,镇747,街道318个。
2009年全省人口____,人口数在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畲族、土家族、苗族、布依族、回族、壮族、侗族。
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2832亿元,比上年增长8.9%。
浙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处于欧亚大陆与西北太平洋的过渡地带,该地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浙江大陆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境内地形起伏较大,浙江西南、西北部地区群山峻岭,中部、东南地区以丘陵和盆地为主,东北地区地势较低,以平原为主。
浙江海岸线全长2253.7公里,沿海共有2161个岛屿,浅海大陆架22.27万平方公里。
受东亚季风影响,浙江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变化,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由于浙江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过渡地带,加之地形起伏较大,同时受西风带和东风带天气系统的双重影响,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是我国受洪涝、台风、暴雨、干旱等灾害影响最严重地区之一。
据浙江农业受灾面积统计数据,对影响浙江农业的几种自然灾害进行排序,前三位的分别是:洪涝灾害>台风灾害>旱灾。
每年因灾造成的损失约为______元。
主要灾种时空特征洪涝与暴雨灾害时空特征概述:浙江梅汛期每年都有暴雨与洪灾,洪涝灾害是浙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它所造成的损失占浙江各类灾害损失的40%左右。
受两种类型的洪水的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浙江洪涝灾害划分为梅雨型暴雨洪水、台风型暴雨洪水和过渡性洪水。
时空分布:①梅雨暴雨由西向东逐渐减少,而台风暴雨则逐渐增强。
钱塘江中上游地区,特别是在新安江、兰江、衙江流域雨涝灾害偏多。
起源于天目山南北两侧的东、西若溪沿溪两岸及下游太湖流域的杭嘉湖平原时有雨涝灾害发生。
途经浙西南山间谷地的瓯江流域,时常会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等重大危害,对其下游温州市的瓯海、瑞安等县市会带来较重内涝灾害,故特别提醒有关方面注意。
②梅雨型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浙西地区,重点防范时段为5~6月梅雨季,一般出现由5~6月的梅雨暴雨形成的单峰。
钱塘江中上游地区,特别是它的支流新安江、兰江、衢江流域是浙江雨涝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地区,其次是东、西曹溪及太湖流域。
另外,浙西南的瓯江流域,因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下游的县市会带来较大的危害。
③台风型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浙东沿海地区,重点防范时段为8~9月。
出现由5~6月的梅雨暴雨和8~9月的台风暴雨形成的双峰,但后峰大于前峰。
浙江全省台风暴雨过程降雨量大于400mm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敖江上游、瓯江下游、椒江下游、天台山区、四明山区以及天目山的部分地区等,在这些地区应重点关注台风暴雨引发的山洪。
④过渡型洪水,主要分布在浙北、浙中和浙东南地区,因受梅雨与台风双重影响,重点防范时段为5~6月,8~9月,也出现由梅雨暴雨和台风暴雨形成的双峰,但后峰小于前峰。
⑤梅雨型与台风型洪涝空间上的叠加情况:浙东地区为台风暴雨主控区,各类型洪水遭遇的情况不甚严重;浙西地区为梅雨暴雨主控区,由于梅雨暴雨的特点是分布面广,历时长,雨量大,因此在浙西地区,干支流洪水容易发生遭遇,其中兰江洪水与新安江洪水遭遇的情况最为严重;浙北地区,由于苕溪注入太湖,而当太湖流域出现大洪水时,苕溪洪水不但不能排入太湖,反而还要受到太湖洪水倒灌的影响,因而容易出现严重的涝灾。
成因分析:一般而言,每年的6月中旬到7月中旬,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北跳影响,浙江梅汛期暴雨成为夏季汛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由于浙江省的干支流大部分属于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洪水汇流速度快,历时短暂,河流在水位上表现为暴涨暴落,极易形成洪涝灾害,加上地形对气流的抬升致雨作用,山麓盆地、沿江两岸极易引起雨涝灾害。
而在东、西若溪流域,其下游地处太湖流域的水网平原河床水位高,从而对上游洪水可起顶托作用,东、西若溪及太湖流域是仅次于钱塘江中上游的发生雨涝灾害较频繁的地区。
除此之外,流域上游台风暴雨形成的洪水下泻与河口区暴潮的顶托,导致外淹内涝的灾害现象亦不容忽视。
●台风、风暴潮灾害时空特征概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每年夏、秋季节浙江省经常遭受台风侵袭。
台风灾害以其突发性强、危害程度大、影响范围广和灾害链长而成为浙江省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浙江沿岸地理条件又十分有利于风暴潮波幅的增大,诱发风暴潮灾,因此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往往是由风暴潮引起的,浙江还是风暴潮灾害的“重灾区”。
时空分布:台风影响浙江时段上集中在5~11月,其中7-9月是浙江台风活动最频繁的月份。
其中直接在浙江登陆的台风对浙江的影响最大。
浙江省台风灾害主要影响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
从台风灾害随地区分布的情况,降水主要影响温州、海门、临海、宁波等沿海城市;而大风则在大陈岛、嵊泗、玉环、石浦等岛屿或紧邻东海的城市,而浙西北内陆地区受影响明显要小得多。
台风灾害区的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山脉走向性,即不同灾害程度的台风灾害区的区界走向与山脉走向相似。
台风灾害的危害性也由沿海向内陆呈梯级而急剧减弱。
沿海地区潮灾严重,风暴潮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出现在农历的6、7、8月份,主要是由于台风(热带风暴)所引起。
浙江省沿海属强潮区,沿海潮差大,是全国大潮差区。
浙江风暴潮的灾害地域,浙北多集中于杭州湾两岸的杭嘉湖平原和宁绍平原;浙东则发生在宁波、舟山一带及象山港沿海;浙中、南的灾区主要是台州湾两岸的温黄平原及杭州湾沿海。
成因分析:浙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东临太平洋,台风活动频繁,沿海面临广阔的东海大陆架浅海动力学环境十分有利于天文潮波幅的增大,同样也有利于风暴潮的发展。
在每年7~10月台风期,浙江沿海海堤时常遭受台风暴潮和巨浪的破坏。
浙江海岸线曲折多变,海湾众多,且多数港湾口宽顶窄,是地形集能作用很大的强潮海湾。
这种海岸地形和众多的港湾,十分有利于台风暴潮的增幅,诱发特大风暴潮。
●干旱灾害时空特征概述:干旱是浙江常见的气象灾害,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危害较大的是夏秋连旱。
浙江省雨量分布不均,夏秋季节常常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天气晴热少雨。
多夏秋干旱,正值作物的关键需水期,同时也是工矿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高峰期,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时空分布:以七到九月份的干旱最为突出,浙江夏秋干旱以金衡盆地及周围丘陵地区和杭州湾两岸的滨海平原及东部岛屿地区多而重,以东南沿海丘陵平原少而轻。
夏秋干旱,以金衡盆地低丘部份最高,频率在约三年左右一遇。
其次是在其周围的丘陵地区和杭州湾两岸的滨海平原与东部岛屿地区,频率约三至五年一次。
全省以东南沿海丘陵平原区最少,频率在约十年一遇。
其余地区包括杭嘉湖平原大部、浙西北丘陵山地、宁绍平原大部以及浙西南丘陵山地区,频率在五至十年一遇。
但是全省各地都有可能遇到大旱、特大旱的危害。
浙江夏秋干旱的平均起止日期与梅雨结束日期、秋雨开始期基本接近,其总的趋势是先南后北、从东到西逐步推迟。
成因分析:金衢盆地深居内陆,不仅因受台风影响较其它地区少而轻,而且还因为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热雷雨也相对较少,故是浙江夏秋干旱最多地区。
相反在浙江东南沿海地区,受地形对气流的抬升致雨以及台风雨的作用,是浙江少旱区。
在浙江杭州湾两岸的滨海平原和东部岛屿地区,由于地势平坦,特别是受其邻近周围的海水热效应的影响,不仅热雷雨较丘陵山地少,而且即使在台风外围影响下,由于缺乏地形的动力作用,其降水强度也较小,故也是夏秋干旱较多的地区。
副高对浙江的水旱以及台风灾害的影响较大。
●其他灾害时空特征概述:除上述几种灾害外,浙江地质灾害也时有发生,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等几种。
山地灾害的发生与分布,具有沿深(大)断裂的带状分布规律和受火山构造影响的斑状分布规律,两大类构造可控制山地灾害发生总量的82.99% 。
深(大)断裂和火山构造对山地灾害的影响程度受新构造运动的深刻影响,在更高层次上控制着山地灾害的发生和分布,使山地灾害的发生具有垂直分布的规律。
时空特征:从时间分布上来看,浙江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如泥石流,与暴雨的地域分布具有相似性,从空间上看,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于渐西、浙南丘陵山区,规模以中小型(土方量小于20万米)为主。
泥石流主要出现在浙西南的丽水、金华、衢州以及温州和杭州的山地、丘陵地带。
浙江滑坡占全省地质灾害的80%以上,全省各地均有发生。
比较集中分布的有丽水地区的庆元、青田、景宁,温州市的苍南、永嘉、泰顺,台州市的临海、宁海,金华市的东阳、磐安,绍兴市的新昌、嵊州,杭州市的建德、临安、淳安县(市)。
地面塌陷可分为岩溶地面塌陷和非岩溶地面塌陷二类。
岩溶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杭州、湖州、江山、常山、绍兴等地覆盖型碳酸盐岩分布区;非岩溶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矿山采空区。
地面沉降是浙江平原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目前以嘉兴、宁波两地的地面沉降最为严重,杭嘉湖平原的地面沉降状况表现为以嘉兴城区为沉降中心, 嘉兴王江泾、桐乡崇福、屠甸、乌镇、濮院、海宁长安、平湖城关、海盐武原等地下水集中开采的城镇为次一级漏斗中心的地面沉降漏斗;宁波地区地面沉降继续得到基本控制。
温黄平原地区地面沉降迹象明显;温瑞平原永强地区地下水开采量持续增加, 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地面沉降发展迅速。
成因分析:由于浙江地形条件复杂,以丘陵山地为主,山高坡陡,岩石风化强烈,土层厚度大,这些构成了浙江地质灾害形成于发生的基本条件,加之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强度大,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尤其是滑坡灾害,占浙江地质灾害损失的80%以上。
不合理的人类开发活动,破坏边坡的稳定性,导致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的发生。
●灾害链时空特点浙江诸多灾害中,以台风、暴雨、滑坡与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等所构成的灾害链对浙江的影响严重,同时,还应注意多灾害类型在空间上的遭遇的可能,如梅汛期遭遇台风等情况,常常加重了浙江的灾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