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
二上《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格式教案

二上《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优秀格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物产资源和名人故事,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访问、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物产资源和名人故事。
2. 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家乡的文化内涵。
2. 如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典型人物和事件。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搜集有关家乡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物产资源和名人故事等方面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3. 课堂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家乡的特色和亮点。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家乡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让学生分析他们的价值和意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家乡的发展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家乡发展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关注家乡发展的实践作业,如调查家乡的变化、为家乡发展提建议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物产资源和名人故事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学生在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家乡的图片、视频和相关资料。
2. 准备案例分析的PPT。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文化考察活动,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感恩他人的付出。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以自己的方式为家乡,为他人付出。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学会以自己的方式为家乡,为他人付出。
三、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四、教学的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指出:生活中,身边的很多人常常带给我们微笑和温暖。
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今天就让大家和我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吧。
老师顺势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板书:《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二、生活在我身边的人: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8、59页,然后想一个问题:你最喜欢的人是谁,为什么?
学生阅读后积极讨论、分享,老师巡视指导。
最后每个小组派出一个同学进行发言。
老师总结:(板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正是由于这些人
的默默付出才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应当向他们表示感谢!
三、可敬的家乡人:
老师出示课本第60、61页的图片的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了不起的人?
学生仔细观察后,积极讨论、分享,老师巡视指导。
最后每个小组派出一个同学进行发言。
老师总结:(板书)我们的家乡有许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的人,我们应当为他们点赞向他们学习,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
四、总结升华:
最后老师希望:希望同学们学习过这一课之后,我们都能学会感恩别人,积极的用自己的方式为我们的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5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5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5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家乡的文化、风俗和人物,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域认同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展示了家乡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使学生感受到家乡人的可亲可敬。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家乡人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视野,深入了解家乡人的优秀品质。
此外,学生可能对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兴趣,但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文化、风俗和人物,认识到家乡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家乡人、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地域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风俗和人物,认识到家乡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家乡人、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家乡人的优秀事迹,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人的品质。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人的优秀事迹案例和图片。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点评要点。
3.准备与课程相关的家乡文化、风俗和人物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文化,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家乡人的优秀事迹案例,如勤劳致富、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人的品质。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家乡人的优秀品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人的尊敬之情。
二上《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格式教案

二上《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优秀格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风土人情,认识到自己的家乡有许多可爱、可敬的人。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敬家乡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互相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风土人情。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敬家乡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杰出人物,了解他们的贡献。
2.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五、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
2. 家乡的杰出人物,他们的贡献以及为家乡做出的优秀事迹。
3. 家乡的特色美食、民间艺术等。
4.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5.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家乡杰出人物的介绍,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杰出人物。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家乡杰出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贡献,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5. 小组合作: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共同完成对家乡杰出人物的介绍。
6. 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了解的程度。
2. 学生对家乡杰出人物的认知,以及他们的事迹和贡献。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能力等。
4.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尊敬家乡人的情感。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是二年级《道德与法制》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三课,教材安排了两个教学情景—“生活在我身旁的人”和“可敬的家乡人”,经过讲述“我与家乡的故事”等活动,激发先生对家乡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并初步让先生建立做有责任感的家乡人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家乡人为家乡做出的贡献,领会家乡人的可亲可敬。
2.进步先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了解家乡优秀人物为家乡作出的贡献,激发先生对家乡人由衷的敬佩和热爱之情。
2.能用不同方式感谢帮助我们的家乡人。
教学重难点:1.领会家乡人的可亲可敬。
2.激发先生对家乡人的感激和敬佩之情,初步建立做有责任感的家乡人的认识。
课前教具预备:1.先生预备:了解身旁人的工作,量力搜集家乡的名人名事。
2.教师预备:丽江古今名人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说话导入,激发先生的学习兴味:1.同学们,你们知道甚么是家乡人呢?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人常常给予我们帮助,带给我们浅笑,暖和着你、我、他,这些人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求,生活在我身旁的人。
活动一:我身旁家乡人的故事(展现课件)1、这些是我们身旁的人,他们做了些甚么?2、你的生活里还有这样的人吗?(讨论、交流、说一说)3.小结:这些可亲可敬的家乡人在无私地为家乡贡献着本人的力量,为建设祖国出着本人的一份力,他们的业绩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二:2、面对这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同学们能不能用本人的方式向他们表示感谢呢?3.同学们说的真好,其真实我们的家乡还有许多为家乡作出杰出贡献的名人,他们也是我们家乡的骄傲,在这里老师搜集了几个代表性的名人材料,我们一同来分享)。
三、了解可敬的家乡人1.走近古代名人家乡除了生活在我们身旁的普通人外,还有一些古代古代的名人,(课件展现)你知道这些古人吗?2.走近古代名人:出示课件名人:宣科、和志刚、和志强,简介他们业绩,让先生了解并谈谈在你眼中他们是甚么样的人?3.你能找到这样的家乡人,来介绍说一说。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5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材分析】《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是《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第三课,本单元前两课从家乡的环境、物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了自己的家乡,感受到家乡自然环境对自己的滋养;本课在此基础上,侧重引导学识到家乡的人文环境培育着家乡人的品行。
因此,从物与人这两个综合的维度上形成对家乡家立体的、完整的认识。
家乡人是学生在家乡这个生活圈中共同的群体,本课中对家乡人的认同是帮助学生树立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内容之一。
了解家乡人的生活与工作情况,知道各种工作的辛苦与贡献,为家乡人感到自豪,并与家乡人建立积极的共存观。
让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家乡人的工作与自己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对家乡人的认同。
其中对家乡人的认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家乡人的了解及对他们劳动的认同;二是对家乡人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的认同。
【学情分析】1.本课的讲授工具是二年级的小学生,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进修,学生能够熟悉到自己糊口中央的美好,和当地丰富的物产,开端形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观念,但对自己与身边人配合糊口,相偎相依关系的熟悉还不充分。
2.二年级学生对自已所属群体的认同尚处于感知与体察阶段,需要通过教学活动的有意识引导,促使他们主动感知、体察,在人格上对家乡人表示尊重,在心理上对家乡人表示认同,由此树立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教学目标】1.说出家乡人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2.学会与家乡人友好交往。
3.感受家乡人的可亲可敬,增能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加深对家乡的酷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家乡人产生理解、尊重和认同。
难点:用行动表达对家乡人的感恩与尊重。
【讲授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卡通地图、卡通人物贴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师生交换:谁能给教师讲讲,今天早晨从出门到现在你都见到了哪些人?(引出身活在我身边的人)师:每天的生活中我们都能遇到很多人,这些人,跟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他们就是我们的家乡人。
二上《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格式教案

二上《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优秀格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人,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学习家乡人的事迹,培养学生尊敬家乡人、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家乡人的特点和贡献2. 家乡人的感人故事3. 学习家乡人的精神和品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人的特点和贡献,学会尊敬和热爱家乡人。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人的精神和品质,并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人的事迹和精神。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家乡人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家乡人的品质。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家乡人的特点和贡献。
4.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家乡人的事迹和精神中汲取力量,树立尊敬和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教案示例:第一课时:家乡人的特点和贡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人,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通过学习家乡人的事迹,培养学生尊敬家乡人、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家乡人的特点和贡献2. 家乡人的感人故事3. 学习家乡人的精神和品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人的特点和贡献,学会尊敬和热爱家乡人。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人的精神和品质,并将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人的事迹和精神。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家乡人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家乡人的品质。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上《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格式教案

二上《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优秀格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风土人情,感受到家乡人的可爱和可敬。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他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2. 家乡的风土人情3. 家乡的历史人物4. 身边的家乡人5. 家乡的发展变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历史人物等。
难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资料等。
2. 准备课件、黑板等教学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家乡的名字,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家乡的自然环境,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
3. 学习家乡的风土人情:教师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如民俗、美食等。
4. 学习家乡的历史人物:教师介绍家乡的历史人物,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贡献和品质。
5. 身边的家乡人: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身边的家乡人,如父母、亲戚、邻居等,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特点。
6. 家乡的发展变化:教师展示家乡的发展变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7.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人的可爱和可敬。
8.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家乡的资料,了解家乡的其他特色,下周分享。
9. 板书设计: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风土人情:民俗、美食历史人物:贡献、品质身边人:父母、亲戚、邻居发展变化:历程、现状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家乡的了解程度。
要关注学生对家乡人的认识和尊重,以及在交流表达方面的能力提升。
教师应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七、评价建议: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历史人物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对家乡人的尊重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学
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感知家乡人的可爱。
2、简单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激发对家乡人的敬佩与热爱。
学习重点:
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让学生感知家乡历史的久远,凸现历史纵深感,产生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学习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谁是我们的家乡人
1、讨论:什么是家乡人
2、说一说家乡话,加深对家乡人的理解。
我们的家乡话与普通话有区别吗讲一个小笑话,用普通话讲一遍,再用家乡话讲一遍,看看有什么不同也可以用外地话讲一讲,看看与自己的家乡话有什么区别。
3、欣赏、诵读古诗《回乡偶书》,理解家乡人浓浓的家乡之情。
二、夸夸我的家乡人
1、家乡景美、物美,家乡的人更美。
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位可爱的家乡人吗
2、让学生夸夸自己身边喜欢的人、能干的人,对别人有帮助的人,对家乡有贡献的人。
3、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家乡的名人的,夸夸会查资料的同学。
三、家乡的骄傲
1、在学生查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填写“家乡人光荣榜”。
先小组填写,再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2、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介绍家乡的人物。
四、我是小小家乡人
1、说一说: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家乡人
2、设计“我的服务计划”。
五、美丽的传说
1、听老师讲“飞来峰的传说”,谈谈自己的体会。
2、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有关家乡的传说。
六、浓浓的家乡情
1、古人对家乡的感情也很深,他们写了不少有关思乡之情的作品。
欣赏古诗《静夜思》。
2、下面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作家,写写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吧。
3、学生各自练写。
4、写后交流
七、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