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岳麓版必修1
陕西省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教案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欧共体的成立、日本经济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不结盟运动是战后多极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世界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关系的演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世界意识。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形成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谐共存的信念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欧洲走向联合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2.教学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曲折三.教学方法复习导入法问题教学法分析讨论归纳法情感教育法新课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总体的国际格局如何?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极对峙的格局。
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且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那么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是否就如铮铮铁板一块,无法改变的呢?随着欧洲经济的恢复、日本经济的崛起以及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的出现,世界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背景: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习过的有关于资本主义有欧洲的建立及发展,以及二战后的欧洲局势。
近代的欧洲曾是世界舞台上的主角,但在进入20世纪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创给欧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多媒体展示《一片废墟的德国城市街头》、《北约与华约的对峙》材料:1947年丘吉尔:“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藏骨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和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七单元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1)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教学设计一、前置检测:课件展示问题:美苏“冷战”的表现(政治、经济、军事)教师:提问:2位同学二、导入:教师:最近有这样一则新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联合国就这一决议展开了讨论,那结果如何呢?请看屏幕。
教师:播放视频。
教师:很明显,绝大多数国家反对美国,这反映了美国地位?学生:下降教师:对,美国霸权地位的下降以及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那这种趋势是如何产生的呢?让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寻找答案。
点击课件。
教师: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学习目标教师:让我们带着学习目标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世界多极化。
点击课件。
学生:阅读课件。
教师:注意,直到今天我们也只能说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而不能说完成。
三、讲授新课:(一)任务一:教师:对于“欧盟”大家并不陌生,那欧盟的前身是?它是如何产生、发展的呢?让我们通过【任务一】的学习来寻找答案。
点击课件。
学生:自主学习,2分钟;同桌交流学习,1分钟。
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课本,边阅读课本边勾画。
教师:点击课件。
提问:1、欧共体形成的背景?2、欧洲联合的目的?3、欧共体形成的过程?4、欧共体形成的影响?学生:自主站立,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评。
(二)任务二教师:二战后,经过欧洲人的努力,欧洲实现了他们的目的,欧洲终于成为了“欧洲人的欧洲”,实现了他们的统一之梦。
同样,二战后,处于废墟中的日本是如何崛起,实现他们的经济强国之梦的呢?让我们开始【任务二】的学习。
点击课件。
学生:自主学习2分钟,小组合作学习,3分钟,站立,大声讨论,积极参与。
教师:时间到。
提问:1、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答案?学生:学生讲解、其他同学认真听讲,补充。
最后,教师点评。
教师:提问: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影响?学生:积极回答。
教师: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学案 岳麓版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课标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背景(1)二战后,西欧战争创伤严重,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2)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发展,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
(3)当时欧洲任何一国都无法与美苏相比,只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
2.形成(1)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2)1958年,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措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加强合作,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并加强科技合作。
4.影响(1)经济:促进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2)政治: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严重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易混易错]欧洲共同体不等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后者是前者的组成部分。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背景(1)美国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日本追随美国。
(2)战后的日本经济衰竭,民不聊生。
2.原因(1)美国对日本的扶植。
(2)战后初期民主化改革,铲除封建因素。
(3)重视科技和教育。
(4)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3.成就:1956~1972年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4.影响(1)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2)资本主义世界呈现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易混易错] 日本在战后经济崛起的根本原因并非美国的扶植,而是日本在民主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形势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发展战略。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1)二战后,亚非拉地区诞生了许多新兴独立国家。
(2)这些国家在国际上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成为美苏争霸的战场。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教案 (1)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史实,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②通过阅读、分析各种史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利用学案、多媒体的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并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补充,并且积极展示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合作双赢‛的精神和‚顺应时代发展‛的观念,认识到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抓住机遇,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和联系,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欧洲走向联合日本的崛起难点:理解新兴力量崛起途径的多样性、过程的曲折性学情分析: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一的学生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正在逐步形成;且学生已经学过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这一课,也对当前世界格局有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解析史料和评价历史史实的能力,为学习本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本课涉及知识比较广泛,学生知识整体化把握能力弱,因此在设计这节课要注意整合教材,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突出主题。
教法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分析探索、归纳总结、情感升华,以矛盾冲突教学法为主,辅之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学法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营造情境,借他眼观历史,直接点题。
以《历史学家眼中的多极化趋势》导入,介绍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强调东欧和西欧的东山再起,中国的复兴,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
高一历史教案-岳麓版必修一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最新

岳麓版必修一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的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
2.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亲自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通过创设置重大国际事件为情景,培养学生关注和关心国际、国内焦点,并具备一定的敏锐洞察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提高认识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增长,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及表现和留给我们的启示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三、教学内容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人类历史上爆发了多次战争,那么是什么因素在主宰着战争呢?究竟是谁在操纵战争,谁在主宰全球,让我们用事实说话。
54年前,美国在我们东亚发动了一场战争,即朝鲜战争。
事隔50年后,美国又在西亚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面对这两场战争,你们的国家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和拥有什么样的立场?下面我们分成四个组,分别代表联邦德国、日本、苏联和中国。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欧洲共同体形成的背景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1)国际地位的下降,不得不依靠美国恢复经济。
(2)欧洲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3)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和美苏抗衡.(4)欧洲人有共同的文化遗产,统一的欧洲是欧洲人的梦想。
2.欧洲共同体形成的经过(1)雏形初备: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法德和解(2)更上层楼:1958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岳麓必修一教案世界多极化趋势

世界多极化趋势(岳麓版)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本课内容主要是从世界经济、政治力量对比消长来介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本课第一目“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较系统地讲解了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原因、条件、过程和影响;第二目“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讲了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状况和影响;第三目“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讲了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和影响。
贯穿本课的线索是:随着各国经济、政治力量的壮大,美苏的霸权主义受到挑战,世界多极化趋势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二、学情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两条线索: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和欧洲、日、中及第三世界力量的上升。
本课并没有全部介绍这些内容,课前教师可补充或指导学生收集有关美、苏、中的相关资料。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课的课件中,充分利用历史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说明历史问题。
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课,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展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熟悉挑战美苏两极格局的经济、政治力量发展壮大的史实,记忆有组织、机构名称,了解世界由美苏两极对立到多极化的曲折发展趋势。
(二)能力与方法1.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事实依据。
2.认识图片材料的价值及其文字材料的印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理解战后美苏两以外的各种经济、政治力量的增长,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西欧、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二)难点世界主要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对世界格局影响。
(三)教学方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自学、讨论与师生互动、教师分析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 岳麓版必修1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从容说课“世界多极化趋势”主要通过世界经济影响政治,以此来说明在两极格局的大背景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形成。
这些具体变化包括:欧洲开始走向联合,建立了欧洲共同体,希望与美国建立起平等的伙伴关系;日本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迅速成长为世界经济大国,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受到重大冲击;不结盟运动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中国实力增长。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一个曲折向前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至今为止,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比“冷战”前更巩固了。
本课的主要线索是西欧、日本及第三世界力量的上升和美苏实力的相对下降。
在介绍此过程中,教材重点介绍了欧共体成立的背景和影响;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和对政治大国地位的谋求;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这些内容构成本课的知识要素,也是本课的重点。
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政治反作用于经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又反过来促进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直至出现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理清政治与经济的教学重点欧共体成立的背景和深远影响;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其对政治大国地位的谋求;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1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1(2)日本迅速成长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各种因素;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经济(3(4(52.(1)因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国(区域集团)之间实力对比此消彼涨,世界(2)日本以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既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和美苏两极格局的冲(3)不结盟运动是在亚非拉民族解放浪潮和美苏争霸的背景下诞生的,在世界政治经济已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广大亚非拉国家应以更多的方式发挥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5课《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优质教案(4页)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目标设计]基本知识目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
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亲自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通过创设重大国际事件为情景,培养学生关注和关心国际、国内焦点,并具备一定的洞察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启示,培养学生理性的精神。
通过多媒体展示战争画面和战后景象,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与世界和平的关系,引导学生关心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以此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现代国际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欧洲共同体、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难点:了解多种力量的崛起对世界两极格局带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本课主要以讲授知识为主,先通过窜连本章线索引出本课主题,要求学生带着本节课的线索和两个探究问题学习本课,其中穿插游戏考察学生的地理常识及历史常识,并用地图讲授知识,带领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基础知识解决两个探究问题,最后总结本课内容,课堂上完成练习。
【导入新课】出示第一组图片,复习冷战知识出示第二组图片,导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长,冲击着两极格局,世界开始走向多极化。
【教学过程】一、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1.原因[来源:学&科&网Z&X&X&K]①战后初期西欧实力大损、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②20世纪50年代,西欧生产力发展使各国要求提高国际地位;③单枪匹马无法抗衡美苏2.过程结合教材有关欧共体的知识介绍,启发学生思考:欧洲国家为何要建立这一组织?其主要目标是什么?欧共体是个什么性质的组织?欧共体的成立对欧洲历史乃至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区域性的国际组织)1968年,关税同盟1993年,欧盟2019年启动欧元,2002年1月1日正式流通3.影响[来源:学#科#网Z#X#X#K]出示材料和数据,让学生自主分析①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②政治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来源:学§科§网Z§X§X§K]③对国际格局: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原因出示战后初期的日本和经济腾飞后的日本,让学生总结出原因①美国扶植;②推行民主化改革;③高度重视科技与教育④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⑤朝鲜越南战争客观刺激日本经济发展2.表现20世纪60年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3.影响[来源:ZXXK]出示中曾根康弘的话分析日本经济腾飞的影响①日本:改变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美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②国际格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过渡:无论是欧共体还是日本都是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冲击两级格局,其实,在20世纪70年代还有另一股力量冲级着两极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教学目标
一、熟悉挑战美苏两极格局的政治经济力量发展壮大的史实,记忆有关的组织、机构名称,理解世界由美
苏两极对立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二、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史实依据。
三、认识图片材料的价值及其与文字资料的印证。
四、提高认识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增长,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
势的形成及影响,
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教学重难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教学过程
互动设计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教师:欧共体是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
学生:首先看《欧洲共同体》地图,掌握欧共体成员国所属区域。
结合教材有关欧共体的知识介绍,按提示阅读:欧洲国家为何要建立这一组织?其主要目标和作用是什么?
1、背景:⑴原因:西欧生产力/经济的发展。
⑵目的:与美国、苏联相抗衡,加快经济的发展。
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
2、形成:1967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而成(总部在布鲁塞尔)
3、作用:⑴政治经济一体化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⑵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它的对欧政策。
知识巩固:投影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上个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已产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又有所发展,但战后又一度削弱。
30年代,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发展,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加速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二战后……不仅没有收缩,相反有更大的发展。
表现在,其—……变成了经常性行为;其—……变成了指导经济增长的全面政策体系。
材料二:二次大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它是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工具,是国际垄断组织的新形
式。
具体地说,它是大垄断企业为了占据国外市场和资源,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控制子公司,从而形成一个从国内到国外,从生产到销售的超国家的经营体系……60年代中,一位法国作者在《美国的挑战》一书中曾警告说,美国跨国公司正在把欧洲国家的经济控制起来。
材料三: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私人对外投资的地区流向和部门流向都发生了变化,前者突出地表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上……──均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20世纪以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几次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二战后其新发展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②据材料二,二战后跨国公司的发展反映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略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学生:首先结合教材指出以下问题
1、日本是在什么情况下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表现是什么?
3、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是什么?
4、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作用是什么?
知识巩固:投影展示一组材料:
材料一:通货膨胀率极高,失业人数超过五百万,并且罢工不断发生。
所有的日本人都在准备沉重的赔偿。
他们认为,日本要作为一个军事强国而复兴,那就是愚蠢的;同时他们也认为,人民的生活水准即使要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也不过是对遥远的将来的一个梦幻。
但是,到1948年(后),亚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不能不影响到日本。
……面对着这种新的形势,美国政府不得不把日本重新建设成为一个反对苏联和中国的堡垒,而这样一个堡垒又不得不以极高的速度建成。
盟军最高司令部在占领政策上实行了一个较大的转变。
……
材料二:从朝鲜战争爆发起,美国军队就向日本企业发出了大量有关武器、运载工具零部件和其他军用物质的订货单。
为了帮助实现这个目标,美国被迫紧急地复兴日本的经济,这样就使还在执行的日本经济非军事化的政策迅速中止了。
同时,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成为必不可少的了。
……从1950年开始的五年时间里,日本的企业由于军用物资的巨大需求而发达起来。
……对于日本来说,这种发展是极其幸运的。
事实上,当朝鲜战争爆发、特别需求突然猛增的时候,不论是企业家还是政治家都为此而高兴,并欢呼:“神风终于开始刮起来了!”……
──摘自(日)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
请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所述,概括指出亚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怎样“急剧的变化”?
2.“盟军最高司令部”是指哪国设在日本的占领机构?促使其占领政策发生“较大的转变”的因素是什么?
3.促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神风”指什么?
4.结合近年来日本出现的有关动向,指出“日本经济非军事化的政策迅速中止”所带来的危害。
第1问需要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中外历史有关内容加以回答。
要点是:新中国建立、朝鲜北部建立了共产党政权。
第2问要求学生概括出当时世界形势的特点:冷战加剧,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考虑,改变对日政策,开始扶植日本。
第3问主要指1950年后,借助于美军的大批军用物资订货,日本经济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第4问主要为第二个子目“矛盾与问题”的学习作铺垫。
使学生认识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变化,使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没有得到有效根除,从而为其复活埋下了隐患。
四、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1)试对“第三世界”的由来作简要概括。
(2)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情况如何?(3)举例说明第三世界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事务中的作用。
(4)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有何意义?
学生阅读课文概括答案。
内容提要(1)概念:二战后独立的新兴国家,为维护独立、主权和发展经济,既需要国际合作与团结,又不愿介入美苏的争霸斗争,它们采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来维护自己的独立,奉行不结盟的政策,这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被称为“第三世界”。
(2)①不结盟运动兴起原因:二战后的新兴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争霸的斗争。
②不结盟运动兴起情况: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
这次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兴起,同时也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
(3)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事务中的作用:改变了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教师举例:1971年,在第三世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了恢复。
本课小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