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的故事
经典白手起家创业励志故事

经典白手起家创业励志故事创业之路充满荆棘和挑战,尤其当你没有任何起步资金时,更是陡峭无比。
但是有些人凭借着努力、智慧和勇气,终于获得了成功,成为了创业界的佼佼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三个白手起家的励志故事,希望能为那些想要创业但感到无从下手的人士提供一些启示。
从学徒到老板的华丽蜕变张坤是一位机械制造学徒,他毕业后在一家中小型公司工作,负责制造零部件。
在工作多年之后,张坤深深意识到自己和公司一样,都缺少技术和规模上的优势。
于是,他决定创业,并将公司定位为高质量、高效率的机械制造商。
创业之初,张坤没有任何资金和资源,但他有一颗勇于探索和学习的心,以及卓越的机械制造技术。
他利用自己的关系和技术优势,迅速获得了一些订单,他将自己的技术和制造工程结合起来,做到了价格低廉、质量上乘的制造模式。
在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之后,张坤的公司终于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效益提升,并成为了业内骄傲。
现在,张坤已经成功转型,成为一位享誉国内外的机械制造大师。
小本创业成为行业标杆李东是一位服装设计师,他从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服装公司工作了五年。
由于他对时尚和设计拥有强烈的热情,他决定自己创业,在家里开始了小本创业。
李东的创业起点非常低,他的工作室只有自己和一名助手。
但是李东并没有放弃,他深知自己具备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市场策略,便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
他重视数字化营销,每天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在社交媒体上宣传产品、更新设计和与粉丝互动,从而获取了越来越多的顾客。
通过良好的口碑和消费者认可,他的公司开始扩大规模,不仅可以服装订制,而且可以提供服装批发和零售服务。
现如今,李东的公司成为了行业标杆,他成为了广受关注的商业人物,堪称小本创业的典范。
用微信号营销,开创了新局面王春明也是一位成功的白手起家创业者,他是一名美容店的老板。
王春明在美容行业的经验丰富,但是他所创业的美容店在当地市场很不好,甚至降价也无法吸引更多的客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春明不断地尝试、改进,并最终找到了解决之道——用微信号营销。
真实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三则

真实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三则真实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三则导语:有时候,我们感觉走到了尽头,其实只是心走到了尽头。
再深的绝望,都是一个过程,总有结束的时候,回避始终不是办法。
鼓起勇气昂然向前,或许机遇就在下一秒。
几米也说过,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看见最美的风景。
这里本店铺为大家整理三篇真实白手起家创业故事,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故事一:白手起家的女大学生李素儿是中山大学物理系科班出身,但是,1957年,内地的政治风暴使她心灵上受到了重大的创伤,家庭受到了伤害,耿直的丈夫居然一夜之间沦为“右派”,她自己又被封为“右倾机会主义”。
她搞工厂从基础做起,早年开加工厂,创业维艰,她从租用几百平方米的地方开始,到今天厂房7000平方米,厂房增加近10倍。
当年生产玩具、洋娃娃衣服,又为美国名厂加工,以车缝为主。
三年后,她开始建立自己的工厂。
她开的是五金厂,从制造家用普通制品(如钉)开始,逐步朝优质制品发展。
没有本钱的创业,到今天,她已成为华文实业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兼总经理。
她的产品有不少从原理到外形都达封申请专利水平,可见她产品原创性甚高。
多年来,她坚持生产家庭制品,近年又扩展业务至生产家庭电器制品。
产品远销欧美各国。
故事二:白手创业靠什么?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一无所有的人怎样白手创业呢?事实是,任何高人也不可能立刻让你有钱。
而我的答案和建议是拿你最现实的资本——时间,紧紧围绕你的创业目标,去有计划、有步骤的运作。
急和盲目对创业是没有任何帮助的,现在立刻为创业去做准备条件,而且一定要立刻行动!很多人一直只是想行动,没有真正去做,当然不会成功。
对于我们每个人,要明白我们浑身上下最大的核心动力其实就是大脑,创业不是靠脖子以下的部分,而是脖子以上的部分,要用脑子去思考创业的方向、创什么样的业、如何去创诸如此类问题。
无论是创什么业,你第一步去做什么,就是经营你自己。
你目前对自己最大的经营就是你的创业学习。
这个学习并不是去学校学习什么,而是你要在工作中去实践学习,去学对创业有用的东西,学习创业的知识,能够带来财富的知识,再具体些就是如果你想开饭店,就学习如何开饭店的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到饭店实践工作一段时间,比如说到饭店找份工作,而且是立刻去,一定想办法找到,然后投入进去!下面我举两个例子:有一个刚从职高烹饪学校毕业的学生,他知道厨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他跑了很多单位,也没找到工作,于是他想了一个绝招,他来到一家名气很大的酒店,要了很多菜,结帐时要500多元钱,但是他没钱结帐,他拿出毕业证,和经理说:要钱没有,要么我给你打工还钱吧。
白手起家的成功故事3个

白手起家的成功故事3个本文是关于白手起家的成功故事3个,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白手起家的成功故事1:20xx年前,一家取名为“壹加壹”的制衣店在广州悄然诞生,老板是20岁的陈展鸿。
20xx年后,“壹加壹”由一家庭制衣作坊发展成为时装设计公司,进而组建“壹加壹”实业有限公司,没有本钱的创业,20xx年间,陈展鸿由一个个体户变成了拥有20多家企业的大老板,资产达几千万元,每年仅出口服装就创汇1500万美元左右。
发展如此迅速显赫,除天时、地利、人和之外,高超的操纵市场的技巧亦不可低估。
“壹加壹”的产业包括服装、电器、鞋类、餐饮等,但服装是大头,服装收入占总收入的80%。
而服装款式,面料的更新是以季计、月计,如何在迅捷的交替中把准市场的脉搏是至关重要的。
陈展鸿说,他采用的是“排炮战术”,即每设计出一种新颖服装,必是放一排“排头炮”投放到市场检测一下市场的需求情况,再根据第一排炮的轰动效果,决定第二批、第三批的投放量。
“壹加壹”的过人之处还在于有节制地“轰击”市场,每种新产品投放到市场总留有余地,决不“轰”得过火,适可而止。
陈展鸿的想法是顾客买东西就跟吃饭一样,某种东西一下子吃得太饱,就会对这种东西腻味,再也提不起它的兴趣。
一种产品是一次性的,但商标则是长期的。
没有本钱的创业,如果对“壹加壹”商标”腻味”了,以后的市场则难以打开,所以“壹加壹”在每一种新产品最畅销时,下一个新品种又成熟了,这样,就可以不停地以“快”和“新”轮番轰炸市场。
为保证“壹加壹”产品的“快”和“新”的特色,陈展鸿十分注重信息,并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信息变成产品,抢占服装“新潮头”。
目前,“壹加壹”仅西装的款式就有20种之多。
没有本钱的创业,靠“快”和“新”还不能在市场稳操胜券。
市场的真正主宰是顾客,只有赢得顾客,才能赢得市场,才能保证“轰”得有力。
于是,“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终身保修”的办法。
出国访问的、结婚的和一些身材特殊的顾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订做合体的高档西服。
名人白手起家的故事

名人白手起家的故事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因为没有资金实力,他们很难请到或请得起高水平的人才,也没有太多的钱用于广告或市场推广。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名人白手起家的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名人白手起家的故事篇一1、卡门伊莱克特拉在一次与拉斯维加斯评论杂志采访时透露这位游侠宝贝,她花了几年的“无家可归者在好莱坞后她的1991旅王子。
该模型和女演员几乎放弃了她的明星梦她的前男友偷走了一切她离开时的5000美元后。
2、克里斯加德纳通过电影追求快乐而出名,在一点上,加德纳是一个单一的,作为一个实习生添惠雷诺和试图保持他的工作无家可归的父亲,和他的儿子的头以上的水。
他们住在地铁卫生间,无家可归者收容所,甚至妇女庇护所至1982时,他终于开始成为一个股票经纪人在三藩的生活。
3、桑德斯上校被称为商人和企业家负责肯塔基炸八块鸡,哈兰德Sanders无家可归,不是一次,而是两次。
当10岁的孩子他从家里跑出来后,他的继父争吵,然后又作为一个成人在车的后座上睡他走遍北美国与他的美味的食谱,试图说服餐馆支付特许经营费。
4、丹尼尔克雷格在他成为杰姆斯键中的007部电影,据说丹尼尔睡在公园的长凳上,人民的地板而努力成为一个努力的演员在伦敦。
5、吉蒙·休斯Djimon Hounsou从非洲到巴黎的时候,他只有13岁。
“我住在街上一些时间为生存而战,寻找没有什么比我的生活必需品微薄的存在,“血钻石星在2008说,报告人杂志。
它不是直到几年后Hounsou被发现在街上被一个时装设计师谁给他打破建模。
6、菲尔博士麦格劳菲尔博士是美国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日子以来,奥普拉,有数百万人现在调整到自己的电视秀和购买他的畅销书,但他的成功是建立在粗糙的童年。
12岁的时候,麦格劳是无家可归的人居住在父亲的车在堪萨斯市,他的父亲就被一个心理学家。
最终他们凑了一个5美元的房间在____青年会的钱,虽然这是艰难的,麦格劳说,“我很珍惜这些回忆。
4个中国成功人士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4个中国成功人士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白手起家是指由一无所有而创立事业,你看过哪些白手起家成功人士的故事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中国成功人士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成功人士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1:李嘉诚年龄:81岁创业时间:1950年创立长江塑料厂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身处逆境时,我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条件,因为我勤力,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誉。
——李嘉诚第一桶金:塑胶花生意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身处逆境时,我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条件,因为我勤力,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誉。
李嘉诚:塑胶花传奇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
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
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
”1940年秋,李嘉诚一家从潮州逃难至香港,栖居在舅舅的钟表行中。
李家原本没有商业传统,到香港前,父亲是一位小学校长,爷爷是清朝最后一届秀才,两位伯父在民国初年就取得了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博士学位。
李家可算的书香门第,在当地受人敬重。
但这些在当时的香港没有半点价值,甚至为生存带来了压力,一家人卑微如蝼蚁。
13岁的李嘉诚不得不失学,寄人篱下当学徒。
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则必须搬开家具与其他伙计挨着入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攻占香港,李嘉诚的母亲只好带着弟妹重回老家,留下他们父子二人。
更大的不幸是,贫困抑郁的父亲竟染上肺结核,大半年后去世。
在父亲过世前一天,并没有向他交代事情,反而问他有什么话说。
“我安慰父亲,告诉他‘我们一定都会过得很好’。
”14岁的李嘉诚独自面对父亲的死亡,“彷佛一瞬间被迫长大”。
历经家道中落、少年失学、父亲过世、孤独的流落异乡,迫使李嘉诚在很短的时间内压缩成长。
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
白手起家故事

白手起家是指一个人从零开始,没有任何资本或资源,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逐步创造出一番事业的故事。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白手起家故事:
1. 李嘉诚:李嘉诚是香港著名的商业巨头,他在中国大陆出生并在香港成长。
年轻时,他从事小生意,如贩卖塑料花和玩具等。
后来,他创办了长江实业集团,通过投资房地产、电力、电讯等行业,逐渐积累了巨额财富。
2. 马云:马云是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创办了阿里巴巴集团。
他曾在大学教英语,后来在1999年创办了阿里巴巴,起初只是一个小型的B2B电子商务平台。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阿里巴巴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
3. 斯蒂夫·乔布斯:斯蒂夫·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年轻时曾在家人的车库里组装电脑。
后来,他与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共同创办了苹果公司,通过推出创新的产品如iPhone和iPad,使苹果公司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之一。
这些白手起家的故事都展示了个人的勇气、决心和创新精神。
他们没有依靠家族背景或巨额资本,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
智慧,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些故事激励着许多人,证明只要有梦想和努力,任何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创业故事白手起家故事

创业故事白手起家故事一、创业故事白手起家1、王某白手起家创业这是一个说明从穷困中挺身而出的故事。
王某住在一个偏僻的乡村,他家一向穷困。
但王某不甘于安于现状,在经过短暂思考后,他决定跳出现实的束缚,学习一门技术,然后自己创业。
他买了一台缝纫机,开始学习如何使用它,接着又请了一位老师来教他缝制衣服。
他利用自己的经验,以及老师的指导,逐渐将自己的衣服制作技巧提高到一定水平。
慢慢地,他的技术渐渐受到大家的认可,并且被认为是当地最好的衣服制作师。
他也因此赚到了不少的钱,用以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
他也把赚到的钱用来买一台更好的机器,完善他的制作技术。
他的创业故事同时也是一个精神的追求,以及让生活改变的故事。
2、叶老师的白手起家创业叶老师是一位出身低贱的贫困家庭的人,他母亲患有癌症,经济实在困难,他没有买得起学习资料就开始独自自学,并在几经周折之后被录取到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没有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只能去田间地头做些粗活赚点零花钱养家。
虽然每天的收入不多,但叶老师却没有放弃,他坚持提升自己的学历,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很多技术。
最后,叶老师做出了终极决定,他利用所学的技术,在一个小县庄里开了一家家具店,由本地木材手工制作家具,慢慢地,他的家具店越做越好,甚至远近闻名,叶老师也很快就从贫困中走出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3、李某的白手起家创业李某住在一个贫穷的村庄,家贫困潦倒,他只能靠每天种地来维持生计,靠家里的几口人苦苦支撑,守着那最低的收入不停的渡过日子。
但李某不甘于安于现状,在考虑了很久后,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他开始学习技术,并建造一台磨粉机,做小吃店的最主要产品。
慢慢地,他的小吃店越来越有名,甚至就近各地都有客人来,就这样,他把自己一家从刚开始的贫穷,发展到经济实力比较稳定的小富翁,他还因为自己的创业精神获得了当地的表彰。
经过以上我们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就是用自身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人生,去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也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剂。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四篇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四篇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在企业新创期获取资源的现象值得专门进行理论分析。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白手起家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一吴春媛:出生于武进马杭的吴春媛毕业于常州卫校,瑞声声学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及主要股东,集团创办人之一,于1996年与他人共同成立美国瑞声,其后成为该公司财务总监,先后于1998年与他人共同成立深圳美欧、于2000年成立常州美欧及于2001年成立YEC Electronics Limited。
丈夫:潘政民,瑞声科技首席执行官,也是该集团的创始人之一,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指导,负责该集团战略目标和业务计划的制定、实施。
1996年潘政民与他人共同创立美国瑞声,并且获委任为美国瑞声的总裁兼行政总裁,1998年与他人在深圳共同创立美欧电子。
创业经历:1992年,吴春媛陪着丈夫潘政民一起从常州来到深圳创业,决定在深圳组建公司,进行研发和生产,于是成立深圳远宇。
1993年,瑞声公司在深圳天安工业村只是一个很小的工厂,他们与员工一起租了四套房子,夫妇两人一起经营基本微型声学器材。
1996年潘政民与他人共同创立了美国瑞声,并担任公司的总裁兼行政总裁,之后,他分别在1998年和2000年创立了深圳市美欧电子和常州美欧电子。
从1993年开始创业,13年光阴,潘政民、吴春媛夫妇终于在声学专业领域打下了一片属于中国人的天地,缔造了一个手机喇叭为主的微型声学器材王国。
由潘政民、吴春媛夫妇创办的AAC声学科技于2005年9月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05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
同比04年上升了37%。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们行事低调,直到2006年10月11日和11月2日先后发布的2006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2006中国富豪榜公布,AAC声学科技公司的潘政民、吴春媛夫妇一举超过茂业集团的黄茂如,成为新的深圳首富。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二左笑萍:广东联塑科技集团副总裁兼执行董事,负责集团采购及物流,并在塑料管道行业拥有14年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一):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他23岁赚到首个100万。
33岁做到了汽车用品老板33岁,有的人还在寻觅发奋的方向,有的人却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王汉荣就是后者。
28岁,他完成了从0到10000000的跨越,吃了深圳汽车用品超市的螃蟹,在宝安开设了当时全市最大的汽车用品中心,大到汽车轮胎、汽车音响,小到防滑垫、汽车香水等上万种汽车用品像普通超市一样敞开摆设、明码标价、自选销售,令消费者耳目一新。
23岁,他利用一次机遇赚到了人生中第一个100万,还认识了一个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这一切还得从他18岁从英德农村到深圳打工之路说起,没有那段尘土飞扬的日子就没有这天的王汉荣。
王汉荣4岁丧父,母亲一手把他们3兄妹拉扯大。
为了帮补家计,还在读初中的他就跟着哥哥一齐收集村里人采的草药,然后转手卖给药材公司,赚取微薄的差价。
可就是这样一倒一卖,每个月竟也能赚回数百元,王汉荣第一次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
1990年,村子里有位在钟表厂当师傅的远房亲戚游说王汉荣去当学徒,他几乎没怎样想就揣着哥哥给的150元来到了深圳。
刚到工厂,师傅就分给他一顶帽子和一个口罩,他开始了每一天十几小时的工作,用麻布轮和蜡给表带和表壳打磨。
每一天晚上回到宿舍我都要用肥皂拼命地搓脸,正因尘土太大,除了口罩遮住的地方外都是黑色的。
王汉荣回忆道。
他还很清楚地记得,第一个月的工资也是150元。
没多久,带他出道的师傅与老板因分成而发生争执,又带着他们跳到了别的厂。
不论在什么地方,王汉荣都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着,学习别人的技术。
1991年底,他已经成了打磨车间的骨干,每个月能拿到1000多元工资。
第二年,他却作出一个重要决定,跳到一个工资不足千元的机械加工厂工作,原因是凭他的技术能够当上生产组组长。
每个人都是需要别人的肯定,我也不例外。
他说。
这回还是打磨,所不一样的是最后跟他未来的事业沾上了边,打磨的是汽车防盗锁。
没过多久,这家原本做外销的工厂转为内销,需要开拓国内市场,一个跟他很谈得来的车间主任就推荐他去跑业务,正因他会说广东话方便沟通。
王汉荣告诉记者:当时厂里选了十几个人出来作推销员,到此刻成功的恐怕只有我一个。
第一桶金--远赴郴州赚回5万元1993年,深圳汽配厂最集中的地方在翠竹路,而王汉荣工作的工厂在蛇口,每一天他都要横穿整个深圳市区。
当时蛇口出深圳就是坐204路,可工厂离204路总站还有几公里,我就先骑单车再转公车。
之后我又买了辆单车锁在上海宾馆站,到市内后再骑单车去翠竹路逐家逐户地推销。
最后在一位远房亲戚的引荐下,他向湖南郴州车管部门推荐了适合当地使用的防盗锁,车管部门要求他尽快送两万多把防盗锁到郴州,货到付款。
当时两万多把锁需要200多万货款,他上哪里筹这笔钱呢?之后他决定向工厂让利,将其中的差价让给工厂,自己每把锁只赚几元钱。
能够做成这笔生意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不怕吃亏,如果我对利润斤斤计较,也许最后连5万元也赚不回来。
1994年,有近两年推销生涯的王汉荣已经有不少固定客户了,这时他在宝安54区广深高速公路旁开了间好利时汽车五金门市部。
当时,深圳只有一个香港人在做汽车用品的批发生意,汽车用品生产厂家大多集中在台湾、香港,只要找到他们的国内总代理,就能拿到货。
有了目标,王汉荣很快与代理公司建立了稳定的联系。
蹊径独辟--她帮我赚到100万元1995年对于王汉荣是一个质的飞跃,两个重要的机遇出此刻他身边,他都好好地把握住了。
内地有些地区接连发生高速公路连环车祸,公安部下令上高速公路的机动车务必安装后雾灯,安装公安部指定生产厂家的后雾灯。
基本上只要你能拿到贴合要求的货,就必须好卖,我的店里每一天夜里12点多还有人排队等着提货,去给车主安装。
王汉荣说。
由于每家汽配店的用量有限,不能直接向厂家拿货,于是他就把和自己有联系的汽配店的用量都集中起来,向江苏的无锡、徐州和广东南海的几家公安部指定生产厂家订货。
正因他能第一时刻拿到紧俏的货品,因此行内有越来越多汽配店闻风向他订货,甚至包括广州的汽配店。
但这一年最大的收获还是在业务往来中认识了一个高佻、亮丽的广州女孩,一家经营汽车电子防盗产品的香港贸易公司的销售主管。
女孩也是从售货员、收银员、销售主管这样一步步做上来的,跟他很谈得来,感情的种子就在王汉荣心中悄悄萌芽了。
每到广州送货,王汉荣就往女孩店里跑。
其实女孩也早就喜爱上了这个诚实、有干劲的小伙子。
第二年,在后雾灯生意最红火的那一年,他们结婚了。
深受香港经营理念熏陶的太太不仅仅帮王汉荣在后雾灯生意中稳妥地赚到了第一个100万,更重要的是鼓励他生意必须要做大、做强。
不然也就没有了之后全深圳最大的汽车用品卖常在汽车用品批发利润日渐微薄的时候,刚刚兴起的汽车用品的零售利润却相当可观。
1997年,在太太的推荐下,王汉荣租下了位于宝安39区的旧海关报关大楼一楼110多平方米的商铺作为门面,楼上1000多平方米的仓库作为仓储式超市。
当时,一楼每平方要70多元,二楼仓库他拿到了厂房价,每平方米仅10多元,即便如此一个月的租金也要两万元。
不到3年时刻,王汉荣的好利时已经在宝安独占汽车用品市场的鳌头。
好利时从此步入了稳定发展期,不仅仅能够自主生产汽车化工、五金、音箱及布艺等产品,还拥有由全世界范围内的300多家采购商组成的采购网络,并向全国800多家经销商供货,其中深圳占了八成。
2004年底,由好利时投资设立的爱车空间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定址在人气最旺的华强北商业区,并于今年3月正式开业。
市区的消费者层次比关外要高,对汽车用品的要求也更高,因此我们精心布置了销售区、音响试听和安装区、贴膜区,还有专门的吸烟区、休闲区,更附设了小小的网吧,使消费者在等候服务之时能够免费上网。
这次,王汉荣一反在租金方面低廉的首要选取,正因那里要办成好利时在深圳市区的旗舰店。
从试营业开始,爱车空间的业绩稳步上扬,事实证明王汉荣这一步没有走错。
初识王汉荣在4年多前,他当时语出惊人:看不出来吧?谁跟我站在一齐,都比我更像老板。
他的坦白确实说中了我心中的想法:那分明就是一个长相平常、穿着更平常、比我虚长几岁的年轻小伙子。
许多富豪都有过贫苦的经历,飞黄腾达后你却看不出丝毫的贫苦之气;同样出身贫苦的王汉荣,发达了,富贵了,却依然过着普通人平淡的生活。
用他的话说:外表的奢华不必须象征财富……有些人赚了钱,就把心思花在衣、食、注行、用上,整天想着如何更好地享受生活。
我是农民出身,我还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十几年来,王汉荣几乎没有买过一块手表,也许是当年在工厂里打工时见得多了吧。
王汉荣唯一的爱好是踢足球,但却永远穿着那双国产名牌--二三十元一双的双星牌足球鞋。
哪个富豪没辆好车,但2004年前,王汉荣一向开着那辆福建东南产的富利卡,一边私用,一边拉货。
直到最近才花了40多万买了辆丰田霸王。
他调侃道:朋友们都看但是去了,不买辆好点的不行了。
记者第一次认识王汉荣是2001年春节前,他参加深圳商报举办的邀请贫困小孩一齐吃年饭,大年三十的中午他邀请了两位贫困家庭的孩子共进午餐,王汉荣的脸上始终带着亲善的微笑,还给每个孩子奖学金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之后聊起来,王汉荣说:我是在贫困家庭长大,因此当我有潜质的时候会去帮忙一些有需要的人,就像以前别人帮忙我一样。
采访的当天下午,王汉荣邀请记者观看了一场足球赛,他是场上的中场,前突后守满场飞。
他平时不抽烟、不嗜酒,唯一的爱好就是在业余时刻跟他的员工们来场足球赛。
踢足球冲撞再所难免,记者曾问他的员工跟他踢球时是不是都留意翼翼,生怕碰伤他?员工笑着回答:王总说过上了场大家都一样,哪会有什么担心。
正因肯吃苦、不怕吃亏,当初在机械加工厂的车间主任给了他一个当推销员的机会,让他迈上了销售的成功之路。
也是正因诚恳、亲切,与许多汽车用品生产厂家都成为了好朋友,共同成长,因此他总能够拿到比别人更便宜的友情价。
阅读(二):成功人士白手起家的真实故事成功者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必须的故事,我们来看看下方的故事,也许你能够学到什么。
以下是深圳市一家商业连锁企业老板讲述的一个故事,为避免广告嫌疑,我们隐去了其真实姓名。
既然探索的是成功话题,姑且叫他“成老板”吧。
话说2008年底的一天下午,成老板与深圳市50多家企业的老板、高管一道赴北京参加完一个会议后返航,飞机在跑道上滑行一段时刻后被发现出现故障,重返停机坪,乘客被安排到候机楼等待换乘。
一个多小时后,正在候机楼内一书店观看企业经营管理讲座录像的成老板听到一位50多岁的老板十分气愤、很大声地接听电话。
电话就应是公司打过来的,大意是说这天真是倒霉透顶,飞机出了故障,不知道何时能返航,原计划的公司会议和拜访客户活动取消,等他回来之后再做决定。
刚接了电话的老板显然余怒难平、坐立不安,一边来回走动,一边嘟嘟嚷嚷、牢骚满腹。
不一会儿,这位老板给家人打电话,说这天真是倒霉呀,飞机还没起飞就出了故障,此刻还在候机楼,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家呢!话音未落,不少同机的乘客纷纷附和,怨声四起,有些乘客也掏出了手机,准备给家里打电话。
场面逐渐变得嘈杂混乱。
这时,成老板走到那位老总身边说:“您这样给家人打电话是不对的。
家人远在千里之外,帮不上我们什么忙,与其让他们担心受怕,不如轻描淡写,让他们放心等待。
还有,在我看来,这天我们是走大运了。
您想想,如果不是在跑道上就发现了飞机故障,而是在飞到了高空才发现,恐怕状况更糟糕呢!”那位老板和众人一听,句句在理,而且态度谦恭诚恳,场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大伙各自回到座位上。
两个多小时后,广播通知重办登机牌,成老板请求身旁也在观看录像的一家国际知名饮料企业的深圳公司总经理说,我想把这一段看完,能不能我帮您照看行李,您帮我办一下登机牌?对于这样的小小请求,这位总经理当然不便推辞,何况,刚才成老板出口不俗、让人刮目相看。
在飞机上,这位总经理对成老板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大加赞扬。
成老板说,小时候正因家境贫寒,读到初一就辍学打工,读书少、底子薄,此刻企业规模大了,没有知识不行啊!平时工作忙,难得这天这么空闲,正好补补课,加加油。
说着拿出一大堆书籍、光碟,说“这天没看完的买回去之后看,我看了再给员工看”。
这位总经理深为叹服:此人日后必成大器。
回深圳后,这位总经理立马与成老板签定了长期供货合同,并成为至交好友。
说到那里,有必要交待一下成老板的经历。
此君幼时家贫,14岁读到初一便辍学摆摊卖菜,后骑着比自己还高的28式自开车来回150里到邻县贩卖蔬菜水果;19岁时不名一文、连普通话都听不懂的他闯荡深圳,心甘情愿到亲戚开的餐馆忍辱负重刷盘子洗碗,为的是能够偷师学厨。
半年后圆了厨师梦,一年后承接了老板的小餐馆当上了老板。
听人讲干废品收购挣钱,便关掉餐馆开起了废品回收站。
三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受到一群不明身份的人围攻,一颗子弹擦破头顶,至今留下一道4厘米的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