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中国航天员的太空第一步.课文上资料
天宫课堂第一课笔记整理

天宫课堂第一课笔记整理一、什么是天宫课堂?天宫课堂是太空授课的通俗说法,是指在太空中进行的教学活动。
这是由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一项科普教育活动。
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让同学们可以在教室里收看太空教师讲授太空知识的直播视频,并可以与太空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二、天宫课堂第一课的主要内容1. 太空中的浮力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同学们可以看到在太空中,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消失,因为太空中没有重力。
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重力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2. 太空中的陀螺实验在太空中,陀螺的旋转轴会保持固定不变,而在地球上则会受到重力的影响而逐渐改变方向。
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可以了解到太空中和地球上的重力环境对陀螺旋转的影响是不同的。
3. 太空中的泡腾片实验在太空中,泡腾片放入水中后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并迅速扩散开来。
这是因为太空中没有重力,水分子无法像在地球上那样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更容易被泡腾片产生的气体打破。
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太空中的水分子的行为特征。
4. 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情况介绍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可以了解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例如,他们是如何在太空中吃饭、睡觉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以及在太空中进行科研工作的经验和感受等。
这些信息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宇航员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5. 天地互动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可以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向宇航员提问。
例如,他们可以问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在太空中进行科研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等。
这些提问可以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宇航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三、天宫课堂第一课的重要意义1. 科普教育意义天宫课堂是一项科普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向同学们传授太空知识,提高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太空知识和技术应用,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宇宙的奥秘。
《飞向太空的航程》相关资料(1)

《飞向太空的航程》相关资料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诞生内幕(南香红)谁也不知道,中国究竟要造一个什么样的载人飞船。
专家们为自己心中的飞船争论不已时,作为飞船总设计师的戚发轫常常陷入两难境地。
沉思中他的银白的头发会微微颤抖着垂落下来。
前苏联和美国从发射无人飞船到建立长期性空间站,历时30多年,经历从无人飞船到永久性空间站5个发展阶段,其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惨痛的挫败,中国人该怎样迈出自己的第一步?在中国之前,美国和苏联都把人送上了太空,那么我们的“神舟”飞船是不是可以在先行者的肩头起步,或者与国外进行项目合作?戚发轫说:“没有。
我们曾经很想,但没办成。
我们就决定:自己干。
”点火:上演生死时速“零故障、零缺陷”在地面上可以做到,但只要一上天,有很多事就难以预测了。
“挑战者”号爆炸的烈焰每一个航天人都不敢忘记。
李颐黎是“神舟”应急救生系统的主任,他要考虑的是从发射、上升、运行到返回着陆的救生对策。
飞船发射的瞬间可以说是千钧一发。
设计师们根据世界载人航天历史上的失败教训认定,此时的危险源主要是火箭或飞船推进剂泄漏、着火,火箭发生故障等。
发射前最后5分钟,航天员系好束带,关闭头盔面罩,戴好手套,两手抱膝静坐等待升空。
突然故障检测系统报告出现紧急情况,航天员迅速从座椅处攀上近2米高的舱口,快速打开飞船舱门,以最快速度钻出飞船。
飞船舱门正对着第九层发射塔架,旁边有一个航天员专用防爆电梯,但是没电。
航天员快速跑到撤离滑道口,纵身向几十米深的紧急撤离滑道跳下去……这是逃生演习中的一幕。
紧急撤离滑道是一个钢套管和高弹力阻燃材料救生袋制造的高约50米的细长的尼龙口袋,航天员叉开双腿,用肘部及手使劲撑住袋壁,以便下滑得慢一点。
尼龙口袋里层是张力为钢材10倍的特殊纤维层,只要用力撑,就可以控制下滑速度或者停止,防止溜得太快太远而摔伤。
尼龙滑道是湿的。
这是为了防止磨擦产生静电而浇湿的,航天员从口袋里钻出来,到达发射架下的地下掩蔽室,至此,航天员就安全了。
太空授课第一课内容

太空授课第一课内容
太空授课第一课的内容包括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浮力消失实验、泡腾片实验等环节。
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环节中,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包括展示自己的空间站睡眠区、冰箱里的苹果以及特制“企鹅服”等。
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环节中,展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生长发育的特点,包括细胞在微重力环境下增殖、分化等方面的变化。
浮力消失实验环节中,通过实验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物体浮力的变化,证明了在微重力环境下浮力几乎消失的物理现象。
泡腾片实验环节中,航天员将泡腾片放入太空水球中,展示了泡腾片在水球中产生的气泡和翻滚现象,以及水球的颜色变化。
这些实验和演示旨在让学生了解太空环境下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应用,提高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认知。
中国近代载人航天发展史

约当14世纪之末,有一位中国的 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 ,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 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 ,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 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 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 ,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 结果飞起来了,可惜被炸死了。
万户决心造出飞鸟,他仔细阅读了班背的《火箭书》, 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火箭,然后画出飞鸟的图型,众匠人 按图制造飞鸟。试飞时,飞鸟放在山头上,万户拿起风 筝坐在鸟背上。先点燃鸟尾引线,火箭喷火,飞鸟离开 山头向前飞去。接着两脚喷火,飞鸟冲向半空。不久, 火光消失,飞鸟翻滚着摔在山脚之下……
中国近代载人航天发展史
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 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 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 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 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 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试验项目: 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 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劢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 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 性。 新技术应用: 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劢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 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劢报警。 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 险境。
2005年10月12日~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 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
继神舟五号之后,中国再次成 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向世 界展示了其航天大国的地位,发 扬了国威,强化了凝聚力。中国 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国航 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表 示,中国正稳步推进载人航天工 程第二阶段目标的完成,并向第 三阶段即建立太空站的目标迈进。
天宫课堂第一课主要内容

天宫课堂第一课主要内容
天宫课堂是我国宇航员在太空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的一项教育活动。
自从2013年首次开展以来,已经吸引了无数学生的关注。
天宫课堂第一课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天宫课堂简介
天宫课堂是由我国航天员在空间实验室内进行的科普教育活动。
通过天地互动的方式,航天员向学生们介绍空间实验室的生活环境、空间实验设备以及太空的特殊现象。
二、天宫课堂第一课内容概述
在天宫课堂第一课中,航天员们详细介绍了空间实验室的生活环境,如睡袋、太空食品、卫生间等。
同时,他们还展示了在太空进行的科学实验,如水膜实验、磁力实验、晶体生长实验等。
这些实验均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和科普价值。
三、课程亮点与意义
天宫课堂第一课的亮点在于航天员们通过亲身经历,让学生们了解太空生活的真实性。
课程内容丰富,既包括了太空生活的基本常识,也涵盖了科学实验的原理与过程。
这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对太空的好奇心,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天宫课堂的顺利进行,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
从载人航天、空间实验室到天宫课堂,我国在太空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这些成就让国人
自豪,也为全球华人树立了榜样。
五、结论
总之,天宫课堂第一课是一次成功的科普教育活动。
它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对太空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情。
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一部分,天宫课堂为培养新一代科学家和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
天宫课堂第一课主要内容

天宫课堂第一课主要内容摘要:一、引言二、天宫课堂第一课的背景和意义三、课程的主要内容1.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2.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3.太空转身实验4.浮力消失实验5.水膜张力实验6.泡腾片实验四、课程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启示五、总结正文:【引言】天宫课堂第一课是我国空间站航天员的首次太空授课,旨在传播航天知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
这节课通过现场直播的形式,向全球展示了我国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以及一系列太空实验。
【天宫课堂第一课的背景和意义】天宫课堂第一课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向前迈进重要一步,它将航天知识带入普通人的生活,让更多人了解航天、关注航天,激发青少年探索科学的热情。
此外,天宫课堂还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
【课程的主要内容】天宫课堂第一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展示了航天员如何在空间站中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包括吃饭、睡觉、锻炼等。
2.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航天员进行了一系列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探讨失重环境对细胞生长和分化等过程的影响。
3.太空转身实验:航天员展示了在失重环境下,如何通过旋转身体来模拟地球上的转身动作。
4.浮力消失实验:航天员演示了在失重环境下,浮力如何消失,以及物体在无重力条件下的运动状态。
5.水膜张力实验:航天员展示了在失重环境下,水膜的张力如何发生变化。
6.泡腾片实验:航天员进行了泡腾片在失重环境下的实验,观察其在液体中的溶解过程。
【课程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启示】天宫课堂第一课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潜力。
这些实验不仅有助于航天知识的普及,还为我国航天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数据。
同时,太空实验的开展也为我国航天事业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推动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总结】天宫课堂第一课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个里程碑,通过这次课程,我们看到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航天知识的普及,有助于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飞向太空的航程 课件PPT

第7~10段,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就。
毛泽东: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突
周密的计划
出
成 就
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第11~13段,人造卫星上天了,下 一步就是载人飞天,圆千年梦想。
载人飞天准备
材料试验食品等 挑选了航天员
遗憾:计划搁浅
第14~16段,10年后,“863计划”出台, 科学家们达成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把那 尘封了十年的草稿又拿了出来。
又如 “为了这个飞天梦,一个古老的民 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一代航天人已经 努力了近半个世纪”“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 了一个神圣的日子”“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 梦圆的辉煌时刻”等议论抒情的句子,把读 者的情绪激发起来,使其感受到实现飞天梦 过程的艰辛和取得胜利后的喜悦,激发了读 者的情感。
4.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863计划→中央政治局
实施载人航天计划
周密计划
从第17~26段,新的航天史。 新的航天史
“ “ “ “ “
神神 神 舟舟 舟 ”” ” 一二 三 号号 号
五 战
神神 舟舟 ”” 四五 号号 五 捷
第三部分,结尾,回到导语重点内容。
时间:金色的秋日,9时10分。 人物:杨利伟,一个勇敢的中国人。 事件: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标志 着发射成功。
2. 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①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 飞天梦只能________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②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________的物质基础— —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
③在万户的飞天________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 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B )
中华民族飞天梦的资料

中华民族飞天梦的资料中华民族一直拥有一个编织着梦想与追求的蓝图,这个蓝图就是中国人民对于飞天事业的执着追求,而飞天梦的实现却是一步步实现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步步地看看中华民族飞天梦的历程吧。
第一步:探索空间的开始在1956年,一个名叫清华之光的人工卫星成功发射,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深入探索空间的历程。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科学家们积极探索各种卫星技术,尝试一步步创造属于自己的航天技术。
第二步:火箭技术的突破很快,中国开始探索各种火箭技术,这包括液体燃料发动机以及各种火箭结构设计和制造方法。
日复一日的尝试,让中国火箭技术取得了日渐显著的进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已经掌握了自己的技术路线,成功实现了运载人造卫星发射的目标。
第三步:载人航天技术的进化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已经跨越了进入太空的门槛,开始要探索更远的载人航天技术了。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各种载人飞船的技术,积极探索各种安全及适应性措施,包括飞船的设计、建造和发射。
最终,中国试图探索如何在太空中安全地维持常态性生活,并为未来进一步探索太空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步:建设太空站在中国成功发射天和号空间实验室后,中国决定展开一项广泛的太空计划,即建设一座属于自己的太空站。
该计划的目标是探索人类在太空生活的各种技术以及在更远的未来有关太空开发的一切可能性。
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深入的实现。
中华民族飞天梦的发展可以说是稳步前行,执着追求极致,而在这样的追求中,中国也逐渐成为一个太空强国。
在这一长达数十年的探索路上,中华民族秉承自己的坚定信仰,发挥着自己的智慧和刻苦精神,为人类探索太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距离中华民族飞天梦的最终实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华民族将始终秉承自己的执着追求,用智慧和勇气创造更丰富、更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飞船
• 宇宙飞船,是一种
运送航天员、货物 到达太空并安全返 回的一次性使用的 航天器。它能基本 保证航天员在太空 短期生活并进行一 定的工作。它的运 行时间一般是几天 到半个月,一般乘2 到3名航天员。
神舟系类宇宙飞船
神舟一号 神舟二号 神舟三号 神舟四号 神舟五号 神舟六号 神舟七号 神州八号
• 2.只有……才……(前一句是必要条件, 不满足这个条件,就不会产生后面的结 果)
• 造句: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上好大学。
课后练习
1.为什么“我们”在电 视机前欢呼跳跃?
因为“神七”航天员翟 志刚迈出了中国人的太 空第一步(中国综合国 力的提升,作为中国人 的自豪)。
2.我国“神七”的升空 证明了什么?
我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 满成功。
29日乘专机返回北京。
Hale Waihona Puke :。 翟志刚面向安装在飞船推进舱的摄
像机挥手致意,向全国人民问好,向 全世界人民问好。
翟志刚拿五星红旗向大家挥舞摇 动。
重点句型
• 1.不但能……还能……(同时能进行两 件事)
• 造句:在比赛中,阿米娜不但能用汉语 演讲,还能用英语唱歌。
中国航天员的第一步
课文(第一部分)
练习(解释下列词语)
• 不屈不挠 • 不屈服,挠:弯曲 • 综合 • 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 激励 • 激发鼓励 • 崇高 • 最高的,最高尚的 • 挫折 • 遇到失败,困难
用下列近义词组词
载( 装载 ) 栽( 栽树 ) 迈( 迈步 )
挠( 不屈不挠 ) 浇( 浇树 ) 宏( 宏伟 )
访( 访问 )
空( 太空 )
28日:神七返回舱成功着陆 航天员出舱 圆满成 功
27日:翟志刚实现中国首次太空出舱 神七释 放伴飞小卫星 传回大量清晰图片 26日:神七飞船成功变轨 舱外航天服组装完毕 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北京时间28日17时37分,神舟 七号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 预定区域。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 海鹏安全自主出舱,返回舱状态良好,
“神七”的升空证明了 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 展,也必将赢来世界关 注的目光。
认识一下:中国航天
在中国航天业上有哪些是火箭, 哪些是宇宙飞船?
• 火箭:长征一号、长征二号E、长征二号F • 宇宙飞船: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
号、神舟五号
火箭
• 火箭是以热气流高速向后喷出,
利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的 喷气推进装置。它自身携带燃烧 剂与氧化剂,不依赖空气中的氧 助燃,既可在大气中,又可在外 层空间飞行。现代火箭可用作快 速远距离运送工具,如作为探空、 发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 站的运载工具,以及其他飞行器 的助推器等。
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
箭第六十五次飞行,也是继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 二十三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飞船起飞十三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晚上7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试验项目: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 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 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 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 空间生命科学 神舟二号飞船 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 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 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 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祝愿我们的航天事业能够
像这腾飞的热气球一 样……越飞越高,越飞越 远!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