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步骤

合集下载

路基路面工程考试题(简答题)

路基路面工程考试题(简答题)

三、问答题1.半刚性基层材料的特点如何及其种类1)具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和较强的板体性2)环境温度对半刚性材料强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3)强度和刚度随龄期增长4)半刚性材料的刚性大于柔性材料、小于刚性材料;5)半刚性材料的承载能力和分布荷载的能力大于柔性材料6)半刚性材料到达一定厚度后, 增加厚度对结构承载能力提高不明显7)半刚性材料的垂直变形明显小于柔性材料8)半刚性材料易产生收缩裂缝。

种类: 水泥, 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的集料或粒料。

2.简述边坡防护与加固的区别, 并说明边坡防护有哪些类型及适应条件: 防护主要是保护表面免受雨水冲刷, 防止和延缓软弱岩层表面碎裂剥蚀, 从而提高整体稳定性作用, 不承受外力作用, 而加固主要承受外力作用, 保持结构物的稳定性。

边坡防护: 1)植物防护, 以土质边坡为主2)工程防护, 以石质路堑边坡为主。

3.试列出工业废渣的基本特性, 通常使用的石灰稳定工业废渣材料有哪些: 1水硬性2缓凝性3抗裂性好, 抗磨性差4温度影响大5板体性通常用石灰稳定的废渣, 主要有石灰粉煤灰类及其他废渣类等。

4.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采取措施减小车辙: 车辙是路面的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的补充压实, 以及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产生的累积永久变形。

路面的车辙同荷载应力大小、重复作用次数以及结构层和土基的性质有关。

5、试述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采用的设计理论、设计指标: 我国刚性路面设计采用弹性半空间地基上弹性薄板理论, 根据位移法有限元分析的结果, 同时考虑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综合作用产生的疲劳损害确定板厚, 以疲劳开裂作为设计指标。

6.重力式挡土墙通常可能出现哪些破坏?稳定性验算主要有哪些项目?常见的破坏形式:1)沿基底滑动2)绕墙趾倾覆3)墙身被剪断4)基底应力过大, 引起不均匀沉降而使墙身倾斜;稳定性验算项目:1抗滑2抗倾覆。

7、浸水路基设计时, 应注意哪些问题?与一般路基相比, 由于浸水路基存在水的压力, 因而需进行渗透动水压的计算,8、刚性路面设计中采用了哪两种地基假设?它们各自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有“K”地基和“E”地基, “K”地基是以地基反应模量“K”表征弹性地基, 它假设地基任一点的反力仅同该点的挠度成正比, 而与其它点无关;半无限地基以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表征的弹性地基, 它把地基当成一各向同性的无限体,9.刚性路面设计主要采用哪两种地基假设,其物理概念有何不同?我国刚性路面设计采用什么理论与方法?有“K”地基和“E”地基,“K”地基是以地基反应模量“K”表征弹性地基,它假设地基任一点的反力仅同该点的挠度成正比,而与其它点无关,;半无限地基以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表征的弹性地基,它把地基当成一各向同性的无限体。

路基路面工程习题-练习(附答案)

路基路面工程习题-练习(附答案)

土木工程专业2006年级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试卷参考答案1.路基工作区车辆荷载在路基中产生的垂直应力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自重应力则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某一深度处,车轮荷载在土基中产生的应力仅为土基自重应力的1/10-1/5,与土基自重应力相比,车辆荷载在此深度以下土基中产生的应力已经很小,可以忽略。

把车轮荷载在土基中产生应力作用的这一深度范围叫路基工作区。

2.临界荷位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时,为了简化计算工作,选取使板内产生最大应力或最大疲劳损伤的一个荷载位置作为应力计算的荷载位置,称为临界荷位,现行设计方法以纵缝边缘中部作为临界荷位。

3. 第二破裂面当挡土墙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破裂棱体并不沿墙背或假想的墙背滑动,而是沿着土体的另一破裂面滑动,该破裂面称为第二破裂面。

4.弯沉综合修正系数在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进行沥青路面弯沉计算和厚度设计时,由于力学计算模型、土基模量、材料特性和参数方面在理论假设和实际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理论弯沉值与实测弯沉值之间有一定误差,因此需要对理论弯沉值进行修正,修正系数即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5.累计当量轴次按照等效原则把不同轴载的通行次数换算成的标准轴载的当量通行次数,然后将设计车道上标准轴载在使用年限(t 年)内的作用次数累加起来,即为累计当量轴次e N ,可在通过调查得到整个行车道的第一年标准轴载日平均作用次数1N 和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γ后,按下式计算:ηγγ⋅-+=]1)1[(3651t e N N 6.一般路基指在良好的地质与水文等条件下,填方高度和挖方深度不大的路基。

1.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采用的路面结构设计力学模型是( D )A.弹性层状体系B.双圆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弹性三层状体系C. 弹性三层状体系D. 双圆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层状体系。

2.在挡土墙的基底应力验算中,产生基底应力重分布的条件是( C )A. б1>[б]B. 6e/B=1C. 6e/B>1D. 6e/B<13.以下路面结构,属于刚性路面的是( B )A.块石路面B. 水泥混凝土路面C.沥青路面D.设有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的沥青路面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指( A )A. 路基边缘的标高B. 路面边缘的标高C.路中线的标高D.路基顶面的标高5.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验算的方法有( C )两类。

简述沥青路面设计步骤

简述沥青路面设计步骤

简述沥青路面设计步骤
沥青路面是道路交通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设计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以下是简述沥青路面设计步骤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 道路规划:在进行沥青路面设计之前,需要进行道路规划,包括道路的线型、宽度、长度、位置、交通流量等参数的确定。

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道路的使用性质、交通情况、地形地貌等因素,以保证道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 地形分析:在道路规划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地形分析,以确定道路的地质条件。

这包括土壤类型、质地、含水量、地下水位等因素,以及对道路的地形起伏、坑洼、地质结构等方面的分析。

3. 路面结构设计:根据道路的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需要进行路面结构的设计。

路面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道路的使用性质、交通流量、气候等因素,以及路面的密度、厚度、花纹等参数。

4. 材料选择:在路面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需要考虑道路所使用的材料。

常见的沥青材料包括沥青混合料、沥青油料、沥青脂等,每种材料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性能特点。

5. 沥青混合料设计:沥青混合料是路面的主要构成部分,其设计需要考虑道路的使用性质、交通流量、气候等因素。

混合料的密度、流动性、压型性等参数需要通过试验检测来确定。

6. 路面施工: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路面施工。

路面施工需要考虑施工条件、季节因素、设备要求等因素,以及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要求。

在沥青路面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道路的各种因素,以保证道路的安全性、使用寿命和经济性。

此外,还需要注重设计细节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以确保路面的质
量和效果。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

沥青路面设计计算案例一、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流程(1)根据设计要求,按弯沉或弯拉指标分别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确定设计交通量与交通等级,拟定面层、基层类型,并计算设计弯沉值或容许拉应力。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及路基横断面形式,将路基划分为若干路段,确定各个路段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

(3)参考本地区的经验和规范拟定几种可行的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工程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测定各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等,确定各结构层的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指标采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或验算路面厚度。

如不满足要求,应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更路面结构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5)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应验算防冻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6)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路面结构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完成结构组合设计后进行厚度计算,厚度计算应采用专业设计程序。

有关公路新建及改建路面设计方法、程序及相关要求详见《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二、计算示例(一)基本资料1.自然地理条件新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地处Ⅱ2区,拟采用沥青路面结构进行施工图设计,填方路基高1.8m,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地下水位距路床表面2.4m,一般路基处于中湿状态。

2.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该设计路段路基处于中湿状态,路基土为中液限黏性土,根据室内试验法确定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0MPa。

3.预测交通量预测竣工年初交通组成与交通量,见表9-11.预测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0%.(二)根据交通量计算累计标准轴次Ne ,根据公路等级、面层、基层类型及Ne 计算设计弯沉值。

解:1.计算累计标准当量轴次 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采用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新建公路根据交通调查资料,主要以中客车、大客车、轻型货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铰链挂车等的数量与轴重进行预测设计交通量,即除桑塔纳2000外均应进行换算。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流程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流程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流程
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道路基础调查与评估:对道路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估,了解道路的使用条件、交通量、地质情况等。

2. 设计标准确定:根据道路的分类、交通量、设计速度等因素,确定适用的设计标准,包括沥青层厚度、基层材料等。

3. 路面结构设计:根据设计标准和现场情况,确定路面结构,包括基层、底基层、面层等的材料和厚度。

4. 施工技术方案:根据路面结构设计,制定具体的施工技术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施工材料等。

5. 施工图设计:绘制详细的施工图纸,标注路面结构、材料规格等信息,供施工参考。

6. 施工前准备:准备施工材料、设备和人力资源,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道路标志标线的规划等。

7. 施工过程监控与质量控制:监控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材料质量检查、施工工艺检查、工期计划控制等。

8. 施工后的验收和修复:完成施工后进行验收,检查路面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有不合格的部分,进行修复。

9. 养护与维修:定期养护和维修道路,延长其使用寿命,包括清洗、补修破损等工作。

以上是一般的沥青路面设计流程,具体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交通流量测量和分析:根据道路的位置、车辆流量和行驶速度等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确定道路的交通流量状况。

2. 路面维护评估:评估路面的状况,包括裂缝、坑洞、陷水等问题,并确定维护措施,如填补裂缝、修复坑洞等。

3. 特殊路段设计: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路段,如弯道、上下坡和交叉口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确保车辆安全通行。

4. 路面结构设计:根据交通流量和土壤情况,确定适当的道路结构层次,包括基层、底层、中层和面层。

5. 沥青混凝土配方设计:根据路面结构要求和材料性能,确定适当的沥青混凝土配方,包括沥青含量、骨料种类和粒级等。

6. 施工方法选择:根据材料和设备的可用性、现场条件和工期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包括浇筑、铺设和压实等。

7. 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检验、施工参数的
监测和质量验收等,以确保路面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设计方法是一个综合考虑交通流量、路面状况、路段要求、结构设计、配方设计、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等多个因素的工程设计过程。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施工工艺与步骤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施工工艺与步骤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施工工艺与步骤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是现代道路建设中常用的一种路面施工方式,具有承载力强、耐久性好、施工效率高等优点。

下面将介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工艺与步骤。

一、前期准备工作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设计方案制定、原材料准备、设备调配等。

1. 设计方案制定根据道路的交通流量、荷载要求等因素,制定适合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案,确定路面的结构层、材料配比等。

2. 原材料准备根据设计方案,准备好所需的沥青、骨料等原材料。

沥青应选用符合标准的优质沥青,骨料应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3. 设备调配根据施工规模和时间安排,调配好所需的各类施工设备,包括摊铺机、压路机、搅拌机等。

二、路面基层处理在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包括清理、修补等。

1. 清理基层清理基层表面的杂物、积水等,确保基层平整干燥,为后续施工工作做好准备。

2. 基层修补对基层进行必要的修补,填补裂缝、坑洞等,确保基层的平整度和强度,提高路面的承载力和耐久性。

三、路面底层施工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底层是支撑和分散荷载的关键层次,需要严格控制其材料配比和固结程度。

1. 确定底层材料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底层材料,一般采用砂石和碎石作为底层的填料。

2. 均匀铺设底层将底层材料均匀铺设在基层上,通过压实机械进行初步压实,使底层达到设计要求的厚度和密实度。

四、路面面层施工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面层是车辆行驶的直接接触层,需要保证其平整度和质量。

1. 沥青准备将沥青按照设计配方进行加热、熔化,使其达到适宜施工的温度。

2. 混合料制备将事先准备好的骨料和熔化的沥青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搅拌,制成沥青混凝土。

3. 摊铺使用摊铺机将混合料均匀地摊铺在底层上,控制好摊铺的厚度和均匀度。

4. 碾压在摊铺完成后,使用压路机对路面进行碾压,确保沥青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平整度。

五、后期处理路面施工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一些后期处理工作,包括路缘石安装、护栏安装等。

路面知识小测答案

路面知识小测答案

路面知识小测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44分,每空1分)1.路基按结构特点可分为填方路基、挖方路基和半填半挖路基,其中填方路基称为( A )A.路堤B.路堑 C.路床D.路面2.通过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的( A )A.纵断面B.横断面 C.水平面D.铅锤面3.纵断面图上表示原地面高程起伏变化的标高线称为( B )A.水平线B.地面线 C.道路中线D.铅垂线4.纵断面设计步骤正确的一项是( A )A.准备工作——标注控制点——试坡——调整——核对——定坡——设置竖曲线B.准备工作——标注控制点——定坡——调整——核对——试坡——设置竖曲线C.准备工作——标注控制点——试坡——核对——定坡——调整——设置竖曲线D.准备工作——标注控制点——定坡——调整——试坡——核对——设置竖曲线5.纵断面上每两个转破点之间连线的坡度称为( B )A.横坡度B.纵坡度C.最大纵坡D.最小纵坡6.在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路线纵向坡度与超高横向坡度所组成的矢量和,称为( C )A.横坡度B.纵坡度 C.合成坡度D.最小坡度7.关于坡长限制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D )A.坡长限制主要包括最大坡长限制和最小坡长限制 B.若不限制最小坡长会造成变坡点过多 C.若不限制最大坡长对汽车的正常行驶影响非常大D.限制坡长就是说坡长越短越好8.在道路的纵断面上,对两个不同坡度的坡段的转折处设置的缓和曲线称为( A )A.竖曲线B.圆曲线 C.平曲线D.纵曲线9.设竖曲线的半径为R,竖曲线长度为L,坡度角为ω,则三者的关系为( A )。

A.L=RωB.R=Lω C.ω=LR D.R=L+ω10.已知竖曲线长度为L,切线长为T,则两者的关系是( A )。

A.T=L/2 B.L=T/2 C.T=L D.L=3T11.坡度差(分别为变坡点前后直坡段的坡度值,上坡取“+”,下坡取“-”)当<0时,设置的曲线为( B )。

A.凹曲线B.凸曲线C.圆曲线D.过渡曲线12.坡度差(分别为变坡点前后直坡段的坡度值,上坡取“+”,下坡取“-”)当>0时,设置的曲线为(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步骤
新建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要求和标准:根据道路用途、交通量、车速等要求,确定路面的结构类型和厚度,并参考国家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2. 路基处理:对道路基础进行处理,包括清理、平整、夯实等工作,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基层处理:在路基上铺设一层基层材料,如碎石、混凝土等,以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4. 道面设计:根据路面所需的防水、防滑等性能,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或者其他材料,进行道面的设计。

5. 路面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将沥青混合料铺设在基层之上,然后通过压路机等设备进行夯实和压实,以使路面达到预期的密实度和光洁度。

6. 路面维护:定期进行路面检查和维护,及时修补裂缝、坑洼等问题,保持路面的完好性和使用寿命。

总之,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在各个环节上进行科学规划和精细施工,以确保路面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