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我国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2020年(安全生产)我国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安全生产)我国安全事故统计分析1995-2004年我国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一、全国各类事故情况1995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46868起,死亡103543人;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803571起,死亡136755人。
1995年至2004年全国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事故702173起,死亡118843人(历年伤亡事故情况见附表1)。
其中:1、工矿商贸企业平均每年发生15102起,死亡15688人。
其中:煤矿企业平均每年发生4341起,死亡7288人。
非煤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1782起,死亡2072人。
非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8979起,死亡6328人。
2、火灾事故(不含森林、草原火灾)平均每年发生170821起,死亡2514人。
3、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每年发生495839起,死亡90239人。
4、水上交通平均每年发生870起,死亡585人。
5、铁路交通平均每年发生12748起,死亡8368人。
6、民航飞行平均每年发生3起,死亡36人。
7、农业机械平均每年发生6569起,死亡1150人。
8、渔业船舶平均每年发生128起,死亡111人。
全国各类事故中,道路交通死亡人数最多,占75.91%。
工矿商贸企业中,煤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占40.85%,其次是非矿山企业,占40.47%。
二、全国特大事故情况2001年全国发生10人以上特大事故140起,死亡2556人;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129起,死亡2530人。
2001年至2004年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132起,死亡2498人(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情况见附表2)。
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14起,死亡755人。
1、工矿商贸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64起,死亡1372人。
其中:煤矿企业平均每年发生50起,死亡1063人。
非煤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5起,死亡165人。
非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9起,死亡144人。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与形势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与形势分析安全生产事故统计与形势分析无论在哪个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永远是重中之重。
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而且还可能给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掌握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情况和形势分析非常必要。
下面本文将对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情况和形势分析做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情况目前,我国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技术含量的提高等原因所致。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共发生事故比上年减少10.9%,但因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增加了1.9%。
具体情况如下:1.事故类型各类事故中,火灾事故、交通事故、机械事故为三大主要类别,占全部事故的82.7%左右。
其中,火灾事故及其它事故占48.7%,交通事故占25.4%,机械事故占8.6%。
2.事故等级从事故严重程度来看,轻伤占84.6%,重伤占7.2%,死亡占8.2%。
其中,死亡事故占全部事故的1.7%。
3.事故原因事故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完善或监管不到位所导致。
根据公布的资料,2019年全国共发生事故31,197起,其中因违法违规行为引发事故的占比达到40.1%;因管理不善导致事故的占比为33.7%;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引发事故的占比为26.2%。
因此,有需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
二、安全生产事故形势分析从上述数据来看,尽管从事故数量上看,发生率有所下降,但从因事故造成死亡人数上看,情况依旧严重,预示着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以下是具体的分析:1.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是企业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加强对职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同时,政府要通过加大立法、监管力度、执法等多种手段,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2.必须完善安全生产机制完善安全生产机制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
在进行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时,我们需要采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故的发生原因和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可能用于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的数据:
1. 事故发生时间:包括事故发生的年、月、日、时段等信息,可以通过对时间的统计分析,了解事故发生的高发期和高发时段,为事故预防和管理提供依据。
2. 事故地点:记录事故发生的具体位置和相关的区域信息,可以通过对地点的统计分析,找出发生事故的多发区域和可能存在的危险点,以及相关的环境因素。
3. 事故类型:包括火灾、爆炸、物体打击、电击等不同类型的事故,可以通过对事故类型的统计分析,了解不同类型事故的比例和趋势,从而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4. 事故原因:包括人为因素、设备故障、安全措施不到位等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通过对事故原因的统计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共性问题,以及需要加强的管理环节。
5. 伤亡情况:包括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如死亡、受伤等,可以通过对伤亡情况的统计分析,了解伤亡比例和对应的危险性,判断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6. 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事故带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损失,可
以通过对经济损失的统计分析,了解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相关的成本,为预防和管理提供经济依据。
综上所述,通过对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事故的规律和原因,为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提供支持和参考。
全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

全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全国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依然较高,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经过对全国各地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安全意识不强。
许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侥幸心理,对安全规程不重视,致使事故频发;二是管理不到位。
一些企事业单位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着重视旗帜鲜明,但落实上并不严谨,对安全隐患发现、整改、督导等工作不到位,安全漏洞被忽视;三是技术设施不完善。
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安全设施落后,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对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不及时跟进,使得事故风险不断积累。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全国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XXXX 起,造成X人死亡,X人受伤。
其中,生产领域事故XXXX 起,占总数的XX%;交通运输领域事故XXXX起,占总数的XX%;建筑领域事故XXXX起,占总数的XX%;公共场所事故XXXX起,占总数的XX%;其他领域事故XXXX起,占总数的XX%。
从事故类型来看,火灾爆炸事故占XX%,生产设备事故占XX%,交通事故占XX%,坍塌事故占XX%,溺水事故占XX%。
在产生事故的各个领域中,生产领域的事故是最为严重的。
主要原因是企业生产中对安全的重视不够,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忽视了安全的基本要求。
在建筑领域,坍塌事故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事业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压缩成本,追求速度,对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此外,交通运输事故也是一个热点问题,主要原因是交通管理缺位,一些驾驶员存在超速、疲劳驾驶等违章行为。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
其次,严厉打击安全违法行为,增加违法成本,提高风险意识。
同时,加强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安全设施的完善。
此外,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
全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

全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
根据全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经过深入分析,事故发生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监管不力,导致企业对安全生产不重视,责任意识淡漠。
二、安全设备设施不完善: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对安全设备设施的更新维修投入不足,导致设施老化、松散,存在隐患。
三、操作员素质低下:操作员安全意识淡薄,技术培训不规范,操作不规范,经验不足,导致事故频发。
四、监管不到位:地方政府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不够,监测频率低,对违法违规行为缺乏及时处理和处罚。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大执法力度:地方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失职渎职者进行严肃问责。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确保企业履责尽责。
三、提升操作员素质:加强对操作员的安全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操作员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四、加强事故调查与处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制度,及时追责查处事故责任人,对事故原因进行彻底分析,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总结起来,提高全民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加强监管执法,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操作员素质,加强事故调查与处理,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根据最近的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报告,我想强调以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事故数量。
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50起。
这个数字令人担忧,说明安全生产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虽然事故数量相比去年有所下降,但我们不能满足于这一成绩,仍需要进一步努力,以降低事故发生率。
其次,事故原因。
报告指出,主要的事故原因是人为因素和设备故障。
人为因素包括操作不当、疏忽大意和缺乏培训等,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培训以及建立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来解决的问题。
设备故障也需要加强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三,事故类型。
报告显示,最常见的事故类型是坍塌事故、火灾和化学泄漏。
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事故类型,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建筑工地、工厂和化学厂等危险行业必须加强安全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可靠性。
第四,事故后果。
报告揭示了安全生产事故的严重后果,包括人身伤害、死亡和环境污染等。
这些后果不仅给受害者和家庭带来了痛苦,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声誉损失。
因此,预防事故比事后处理更为重要,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最后,根据报告的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安全生产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降低事故发生率。
通过加强员工培训、设备维护以及建立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
危险行业必须加强安全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可靠性。
此外,预防事故比事后处理更为重要,必须采取措施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总之,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报告提醒我们,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只有确保安全生产,才能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安全生产情况统计

安全生产情况统计安全生产情况统计分析报告近年来,生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进行安全生产情况统计分析势在必行。
一、总体情况统计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数量呈上升趋势。
由于生产安全意识不够强烈、管理不善以及各种利益诱导,导致许多安全隐患被淡化或忽视,加之监管力度不够,使得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二、事故类型统计根据统计数据,事故类型主要分为火灾、爆炸、交通事故、溺水、坍塌等。
典型事故类型是火灾和爆炸,占据了事故数量的相当大比例。
这类事故往往因为物质燃烧或爆炸产生的大量热量和有毒气体,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巨大冲击。
交通事故也是一大事故类型,主要涉及工作员工通勤途中发生的车辆碰撞,其中不少是由驾驶员驾驶状态不好、违章驾驶等因素引起。
三、事故原因统计事故的发生往往有一定的原因,统计显示,事故主要原因包括:人为疏忽、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以及安全设施不符合要求等。
其中,人为疏忽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涉及到管理者的责任和员工自身注意事项的宣传和教育。
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及时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涉及到企业设备的更新和维护保养问题。
安全设施不符合要求则是事故发生的根源性问题,需要从技术上加以改进。
四、不同行业的情况统计按行业分类统计,建筑、矿山、冶金、化工等高危行业安全事故数量较多。
这是因为此类行业存在大规模、复杂的机械设备,操作环境复杂,工人面临的安全风险相对较高,对安全生产要求也相对较高。
而电力、交通、航空等行业,由于其特殊性质,也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存在。
五、企业规模的情况统计根据企业规模进行统计分析,大型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相对较好,小型和中小型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这是因为大型企业有较强的安全管理体系和专业的安全生产人员,而小型和中小型企业则普遍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人才和资金投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也较低。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活动。
然而,事故往往不可预见,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安全生产事故。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些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和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一、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的意义统计安全生产事故的意义在于了解安全生产状况、识别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为制定相关安全规范和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对事故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评估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
此外,安全生产事故统计还有助于比较不同企业和行业的安全状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的方法安全生产事故统计主要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来完成。
一般而言,统计数据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伤亡人数等。
为了准确全面地进行统计,各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事故报告和记录机制,并定期上报事故数据。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相关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合作,获取更多的数据信息。
三、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的挑战在进行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时,会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有些企业可能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主动上报事故数据或者隐瞒实际情况,导致统计数据不完整或者失真。
其次是统计指标的选择和定义。
不同的统计指标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需要选择适合的指标,并明确其定义和计算方法。
最后是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对于大量的统计数据,如何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读,发现问题所在,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四、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的分析方法对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首先是事故频次分析。
通过统计不同类型事故的发生次数,找出发生频率高的事故类型和部位,重点关注并加强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
其次是事故严重程度分析。
通过统计不同类型事故的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评估事故的影响程度,并重点关注严重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漏洞。
最后是趋势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的事故数据,发现事故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5-2004年我国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一、全国各类事故情况1995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46868起,死亡103543人;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803571起,死亡136755人。
1995年至2004年全国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事故702173起,死亡118843人(历年伤亡事故情况见附表1)。
其中:1、工矿商贸企业平均每年发生15102起,死亡15688人。
其中:煤矿企业平均每年发生4341起,死亡7288人。
非煤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1782起,死亡2072人。
非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8979起,死亡6328人。
2、火灾事故(不含森林、草原火灾)平均每年发生170821起,死亡2514人。
3、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每年发生495839起,死亡90239人。
4、水上交通平均每年发生870起,死亡585人。
5、铁路交通平均每年发生12748起,死亡8368人。
6、民航飞行平均每年发生3起,死亡36人。
7、农业机械平均每年发生6569起,死亡1150人。
8、渔业船舶平均每年发生128起,死亡111人。
全国各类事故中,道路交通死亡人数最多,占75.91 %。
工矿商贸企业中,煤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占40.85 %,其次是非矿山企业,占40.47 %。
二、全国特大事故情况2001年全国发生10人以上特大事故140起,死亡2556人;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129起,死亡2530人。
2001年至2004年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132起,死亡2498人(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情况见附表2)。
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14起,死亡755人。
1、工矿商贸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64起,死亡1372人。
其中:煤矿企业平均每年发生50起,死亡1063人。
非煤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5起,死亡165人。
非矿山企业平均每年发生9起,死亡144人。
2、火灾事故(不含森林、草原火灾)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平均每年发生3起,死亡63人。
3、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每年发生44起,死亡680人。
4、水上交通平均每年发生5起,死亡119人。
5、铁路交通平均每年发生1起,死亡15人。
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中,工矿商贸企业所占比例最大,起数占48.48 %,死亡人数占55.17 %。
工矿商贸企业中,煤矿所占比例最大,起数占78.13 %,死亡人数占77.48 %。
全国一次死亡30人以上事故中,工矿商贸企业所占比例最大,起数占71.43 %,死亡人数占76.19 %。
工矿商贸企业中,煤矿所占比例最大,起数占81.58 %,死亡人数占75.02 %。
三、全国各类事故特点(一)各类事故总量增加,趋于下降。
1995年-2004年全国各类事故总体上升,2002年后呈下降趋势。
十年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从103543人增加到136755人,年平均增长2.82 %。
各类事故的变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平稳期。
1995-1997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基本稳定在10.3万人左右。
(2)上升期。
1997-1999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小幅上升,两年平均死亡人数比前三年增加2744人,上升2.7 %。
(3)大幅上升期。
1999-2003年各类事故大幅上升,平均死亡人数比两年前增加24778人,上升23.4 %。
(4)趋于下降期。
2003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比2002年减少2323人,下降1.7 %;2004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比2003年减少315人,下降0.2 %。
全国各类事故上升主要是道路交通事故总量大,上升幅度大所致。
(二)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上升,趋于稳定。
十年来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2002年后趋于下降。
1995年至2004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从71494人,增加到107077人。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变化大致为三个阶段:(1)上升期。
1995年-1998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小幅上升,1998年死亡人数比1995年增加6573人,上升9.2 %。
(2)大幅上升期。
1999年-2002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幅上升,2002年死亡人数比1999年增加25852人,上升30.9 %。
(3)稳定期。
2003年比2002年有所下降,2004年比2003年又有所上升,但总体呈下降趋势。
(三)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人数总体保持下降趋势。
1995年-2004年全国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总体呈下降趋势。
死亡人数从1995年的20005人下降到2004年的16497人。
2001年-2003年虽然有所上升,但总体上保持下降趋势。
工矿商贸企业事故的变化分两个阶段:(1)下降期。
1995年-2000年全国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人数逐年下降,2000年伤亡事故死亡人数比1995年减少9676人,下降48.8 %。
(2)回升期。
2001年-2004年全国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人数有所回升,2004年伤亡事故死亡人数比2000年增加4816人,上升41.2 %,但比2003年有所下降。
期间事故回升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工矿商贸点大量增加,建筑等基础产业快速增长,造成事故有所回升。
(四)煤矿企业事故总体稳定,趋于下降。
1995年-1997年全国煤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基本在9700人左右,1998年后下降到了6302人后,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到2002年有所回升,死亡人数上升到6995人,2003后保持下降趋势,2003年全国煤矿死亡人数比2002年减少561人,下降8.0 %。
2004年全国煤矿死亡人数比2003年减少407人,下降6.3 %。
(五)非煤矿山企业伤亡事故呈上升趋势。
全国非煤矿山企业事故死亡人数从1995年的2286人上升到2004年的2699人,总体上分为二个阶段:(1)下降期。
1995年-2000年非煤矿山企业死亡人数由1995年的2286人,下降到2000年的767人。
(2)回升期。
2001年-2004年全国非煤矿山企业死亡人数有所回升,2004年伤亡事故死亡人数比2000年增加1932人。
期间回升的主要原因是建筑业、冶金等快速发展,金属与非金属矿增多,产量上升,造成非煤矿山企业事故有所回升。
(六)铁路交通事故总体下降。
1995年-2004年全国铁路交通事故总体呈下降趋势。
死亡人数从1995年的9031人下降到2004年的7992人,下降11.5%。
全国铁路交通事故变化情况分为三个阶段:(1)下降期。
1995年-1996年铁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少1214人,下降13.4%。
(2)回升期。
1997年-2000年全国铁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由1996年的7817人回升到8916人。
(3)平稳期。
2001年-2004年开始平稳下降,2004年死亡人数比2000年减少924人,下降10.4 %。
(七)水上交通事故总体稳定,趋于下降。
1995年-2004年全国铁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由731人下降到489人。
全国水上交通事故变化情况分为二个阶段:(1)平稳期。
1995年-1999年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变化不大,基本稳定在670人左右。
(2)平稳下降期。
2000年-2004年全国水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平稳下降,2004年比1999年减少280人,下降36.4 %。
(八)火灾事故总体略有上升。
1995年-2004年火灾事故死亡人数由2278人增加到2557人,上升12.2 %。
(九)特大事故趋于下降。
2001年-2004年,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每年基本上在132起左右,死亡人数基本在2500人左右。
2001年后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有所下降,2004年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比2001年减少11起、26人。
2001年平均2.5天发生一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2002年-2004年平均2.8天发生一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
其中:煤矿企业平均7.3天发生一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道路交通平均8.3天发生一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十)特别重大事故趋于下降。
2001年-2004年,全国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大事故,每年基本上在14起左右,死亡人数基本在755人左右。
2001年平均22.3 天发生一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2002年-2004年平均26.7天发生一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
其中:煤矿企业平均47.1天发生一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
四、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情况2000-2004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71起,死亡4180人(结案情况见附表3)。
目前,有10起未结案(具体见附表4),有2起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未参加事故处理,已结案的59起全部是责任事故。
据不完全统计,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2566万元;事故主要原因:管理不善,非法生产,违章作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应急措施不当等;责任追究处理人员1305人,在处理的人员中处级以上干部408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有420人。
(一)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47起,死亡2657人。
有7起未结案,已结案的40起全部是责任事故,据不完全统计,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8317万元;事故主要原因:管理不善,非法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机电设备不防爆,应急措施不当等;责任追究处理人员952人,在处理的人员中处级以上干部283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有325人。
其中:1、煤矿企业共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38起,死亡2042人。
有5起未结案,已结案的33起全部是责任事故,据不完全统计,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461万元;事故主要原因:现场瓦斯管理不善,有关部门监管不力,非法生产,违章指挥作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采用非矿用机电设备,机电设备失爆,应急措施不当等;责任追究处理人员654人,在处理的人员中处级以上干部234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有149人。
2、金属与非金属矿共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4起,死亡430人。
有1起未结案,已结案的3起全部是责任事故,据不完全统计,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263万元;事故主要原因:现场管理混乱,有关部门监管不力,非法生产,违章指挥作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应急措施不当等;责任追究处理人员236人,在处理的人员中处级以上干部33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有164人。
3、烟花爆竹共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4起,死亡149人。
有1起未结案,已结案的3起全部是责任事故,据不完全统计,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93万元;事故主要原因:管理混乱,违规操作,擅自改变厂房用途,非法生产等;责任追究处理人员48人,在处理的人员中处级以上干部11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有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