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合集下载

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7新航路的开辟

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7新航路的开辟

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7新航路的开辟1.“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举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环球联合。

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

”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 A.生齿迁移都是被迫的B.各地关联逐步增强C.隔绝状态完全被冲破D.逐渐走向政治一体化B2.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觉”,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的表现包括()①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②贸易范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③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④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C3.“一带一路”是自东向西的工具经济交流共荣之路。

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的自西向东的新航路() A.有利于环球经济的互助成长B.使欧洲的农民深受其利C.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D.很快就使中国融入欧洲市场C4.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办理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物质B.支撑工具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的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越发先进的科技和越发强盛的武装力量B5.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

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

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

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建立世界霸主身分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产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干系D6.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但《马可·波罗游记》对新航路的开辟却产生了重大影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训练题:第二单元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 Word版含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训练题:第二单元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 Word版含解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训练题第二单元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作者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影响C.“商业革命”出现的社会原因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解析:“宗教动力”是传播天主教,“思想骚动”是“寻金热”,“经济活力”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技术进步”是航海、造船技术的提高,“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指的是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封建君主为了获取财富,支持海外探险。

由此可见,材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故选A。

答案:A2.下列文物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表现在( )星盘指向标A.地理知识的进步B.造船技术的进步C.航海技术的进步D.天文知识的进步解析:本题考查对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图片反映的星盘及指向标推动了航海技术的进步。

答案:C3.“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另一片海洋。

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

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

”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解析:根据题干时间信息“1520年”可做出判断,这是麦哲伦船队的远洋航行,这次远洋航行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故选B 项。

A项是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影响,C项不符合史实,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

答案:B4.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恩格斯认为它“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

这一论断主要基于当时的航海活动( )A.使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B.打破了世界隔绝的状态C.导致欧洲严重的阶级对立D.引起欧洲经济结构的变动解析: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引发了欧洲对美洲的殖民掠夺,并不能推翻当时欧洲的封建制度,故A项错误;打破了世界隔绝的状态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当时的航海活动很多都是在王室支持下进行的,故C项错误;当时的航海活动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导致欧洲封建经济衰落和资本主义经济兴起,故D项正确。

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练习题(含解析)

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练习题(含解析)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1.有英国学者认为,近代欧洲矿业和金属的各项技术发展,得益于科学者无几,但很有助于科学。

但是开辟全世界的历次重要远洋航行,情形就不然了,这些是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

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欧洲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B.技术发展促进了科学的进步C.远航顺应了追求利益的共识D.科学发展助力远洋航行成功【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远洋航行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表明科学的发展促进远洋航行的成功,故选择D选项;科技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远洋航行无关,故排除A选项;材料中确有提到技术进步推动科学发展,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B选项;远洋航行确实顺应追求利益的共识,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C选项。

2.据记载,为使探险更有成效,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收入的1/20,后又增至1/15。

这一记载说明A.西班牙最早开展了航海探险B.航海人才受到西班牙的重视C.良好竞争机制促使探险成功D.新航路开辟得益于王权支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依据材料可知,西班牙国王为鼓励哥伦布的探险活动,为其提供物质方面的奖励,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得益于王权的支持,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西班牙最早开展航海探险;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西班牙国王支持哥伦布的探险活动,并未体现西班牙重视航海人才;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良好竞争机制促使探险成功。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3.15世纪中期以后,热那人被赶出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威尼斯人实际上垄断了地中海东西之间的贸易,热那人及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由此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

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缘于A.土耳其崛起引发商业危机B.欧洲内部的竞争C.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地圆学说的提出【答案】B【解析】根据“热那人及意大利或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由此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可知,新航路开辟缘于欧洲其他地区的人与威尼斯人竞争,故B正确;材料反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欧洲其他地区的人与威尼斯人竞争,争夺地中海东西之间的贸易,排除A;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7 同步练习 《新航路的开辟》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7 同步练习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同步练习1.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欧洲2.新航路开辟后,在西欧市场上出现的商品最能体现时代特色的是()3.新航路的开辟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主要是因为()A.欧洲商人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了商业联系B.欧、亚、非洲之间隔绝的状态被打破C.欧洲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亚洲、非洲、美洲沦为了西欧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4.下列航海家的远航活动,按其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达·伽马②迪亚士到达好望角③哥伦布首航美洲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5.有学者说“地理大发现早期的进行是在中世纪的种种动机和设想的伴随下,独自开始的”,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这种“动机”和“设想”,主要表现在()A.实现了宗教扩张的目标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C.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D.到达了印度和中国6.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道美洲之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

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7. 15世纪“欧洲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的主要原因是()A.当时他们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8.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和探究完《新航路开辟》之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写出来自己的历史小论文,题目分别是:《哥伦布为欧洲发现了“无主地”》《麦哲伦与地圆学说》《中国四大发明与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让欧洲崛起》,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正确说法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9.新航路开辟时,正值中国的明朝中后期,新航路的开辟与当时中国有关的的是()①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到中国②西方殖民者开始骚扰中国的东南沿海③西方国家开始从中国掠夺大量白银④是当时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之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10.在一场有关“麦哲伦是否到过印度”的争论中,出现了以下四种观点。

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7新航路的开辟

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习:7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拓1.“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国外扩充时,这类传统的地域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世界一致。

各个种族不再相互隔断,因为不计其数的人自发或不自发地移居到新的大陆。

”这段话表示 1500 年前后的世界 ()A .人口迁徙都是被迫的B.各地联系逐渐增强C.隔断状态完整被打破D.渐渐走向政治一体化B2.新航路的开拓带来了“地理大发现”,进而惹起了“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的表现包含()①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此刻欧洲市场上②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域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③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连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④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C3.“一带一路”是自东向西的东西经济沟通共荣之路。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开拓的自西向东的新航路 ()A.有益于全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B.使欧洲的农民深受其利C.推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D.很快就使中国融入欧洲市场C4.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 )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疑惑()A.中国人缺少长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别C.郑和的船队缺少强有力的、长久的政府支持D.西方拥有更为先进的科技和更为强盛的武装力量B5.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根源地是新格拉纳达。

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

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渐上升,到18 世纪,其产量约为16 世纪产量的三倍。

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致使西班牙 ()A .国力增强,确定世界霸主地位B .资本累积,引起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 .物价上升,冲击封建生产关系D6.对于马可·波罗能否来过中国,中外史学界向来有两种不一样的见解,但《马可·波罗游记》对新航路的开拓却产生了重要影响。

高中历史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同步试题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同步试题 岳麓版必修2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一、选择题1.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这样评论主要是因为( )A. 当时了解到东方有很多财富B.当时已具备了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D.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解析:15世纪时西欧的航海造船技术发达具备海外探险和扩张的条件,所以说15世纪“西欧人的发财梦做得很是时候”。

答案:B2.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求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①体现了黄金(Gold);②体现了上帝(God);④体现了荣誉(Glory),③不包括在三个“G”之内。

答案:C3.“航行半年后,船队突然遭遇了一次罕见的风暴,在被风暴裹挟、被动地向东南方漂泊了13个昼夜之后,他意外地发现船队已经绕过了非洲的最南端,为纪念这次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他给这个海角取名‘风暴角…’”。

文中的“他”是指( ) A.哥伦布 B.迪亚士C.达伽马 D.麦哲伦解析: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发现非洲最南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个人应该是迪亚士,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答案:B4.“《马可·波罗游记》对15世纪以来的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著名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曾熟读此书,并在其所读拉丁文《马可·波罗游记》中加了45处标记,他对中国和印度的文明富庶极为艳羡。

……”(杨志玖《马可·波罗在中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描述是完全真实可信的B.马可·波罗的游记是地理大发现的根本原因C.哥伦布受到《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有确凿证据D.《马可·波罗游记》最早是用中文写作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可提取的有效信息包括:“熟读此书”“45处标记”等,可知C项正确。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一、单选题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观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

这样的划分显示出作者的历史观是()A.社会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革命史观 D.全球史观2.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包括()A.欧洲与美洲有了直接的往来B.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C.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3.1512年,麦哲伦发现菲律宾后将其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是12月17日,是该圣徒的节日)。

20年后,西班牙人以其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

菲律宾国家名字的由来()A.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B.尊重了当地文化C.是殖民扩张的产物D.体现了文明融合4.(题文)公元6世纪以前,欧洲人开始认识到一种新现象﹣﹣通货膨胀即价格的普遍上涨。

1500年以后,西欧价格很快开始迅速上涨。

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

16世纪的西欧出现通货膨胀。

这种现象()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5.1992年,许多国家举行纪念哥伦布成功远航美洲的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

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上面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印第安人后裔这样说的理由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西班牙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使印第安人数量大减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到美洲,客观上起到积极作用C.美洲大量金银被掠夺D.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6.美洲独有的一些物种传播到东半球。

玉米、马铃薯传入中国以及非洲等地,促使当地人口迅速增长。

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A.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B.引起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C.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D.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13.17世纪中叶,香料、茶叶等商品不再是欧洲人奢望难求和无力使用的了,而是成了广大居民消费的对象。

高中历史岳麓版 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七课新航路的开辟测试

高中历史岳麓版 必修二 第二单元 第七课新航路的开辟测试

第七课新航路开辟一、选择题1.“1487年,探险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因为这一年……大风连续将他的船队向南刮去……当风变小时,他们早已不知不觉地经过了海角。

他在印度洋的莫塞尔贝登陆……”。

文中的“他”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

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下列能直接体现这一论述的是A.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商业革命”B.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价格革命”C.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D.英国、荷兰之间发生的三次战争3.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是()A.罗马帝国的扩张B.基督教的传播C.文艺复兴的兴起D.新航路的开辟4.有学者指出:“12—13世纪,英格兰领主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主动采纳货币地租。

15世纪以后的领主采纳货币地租则主要是为了规避价格风波的风险。

”这表明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的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破坏了农村经济B.手工工场需要大量货币C.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D.商品经济在农村的渗透5.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A.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B.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C.引发了1789年的法国革命D.促成了西欧的“价格革命”6.17世纪初的西班牙劣币狂行,一夜之间黄金白银都不知流到哪里去了,市场上充斥着劣质的铜币,用这些铜币去抢购粮食,会累坏体质虚弱的无产者,因为﹣口袋粮食恐怕需要一口袋铜币。

不无夸张的是买一支蜡烛要付出二倍的铜币。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B.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C.罗马天主教会的盘剥D.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7.15﹣18世纪的西欧处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时期,极力推崇重商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
1.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观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

这样的划分显示出作者的历史观是()
A.社会史观B.近代化史观C.革命史观D.全球史观
2.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A.欧洲与美洲有了直接的往来B.各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
C.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3.1512年,麦哲伦发现菲律宾后将其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是12月17日,是该圣徒的节日)。

20年后,西班牙人以其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

菲律宾国家名字的由来()
A.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B.尊重了当地文化
C.是殖民扩张的产物D.体现了文明融合
4.(题文)公元6世纪以前,欧洲人开始认识到一种新现象﹣﹣通货膨胀即价格的普遍上涨。

1500年以后,西欧价格很快开始迅速上涨。

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价格平均上涨了4倍。

16世纪的西
欧出现通货膨胀。

这种现象()
A.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了国际贸易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5.1992年,许多国家举行纪念哥伦布成功远航美洲的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

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上面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印第安人后裔这样说的理由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西班牙殖民者的屠杀、奴役,使印第安人数量大减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到美洲,客观上起到积极作用
C.美洲大量金银被掠夺
D.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6.美洲独有的一些物种传播到东半球。

玉米、马铃薯传入中国以及非洲等地,促使当地人口迅速增长。

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A.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B.引起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D.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7.某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一一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
A.资本主义在西方不断扩展的历史进程B.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过程
C.西方在世界文明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D.海外贸易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8.葡萄牙殖民探险前进的方向是由西向东,殖民活动重点在亚非地区;西班牙则是自东向西,重点在美洲地区。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殖民活动与航海探险密切相关B.两国在争夺殖民霸权斗争中相互妥协
C.在殖民霸权斗争中葡萄牙占上风D.葡萄牙的海上霸权受到西班牙的挑战
9.从世界发展的角度看,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最大价值是()A.使人类首次进入美洲大陆B.打破了美洲与世界隔绝的状态C.发现了美洲独有的农作物D.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10.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

”但是,对于印第安人而言()
A.“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B.“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C.“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D.“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11.美洲种植园首先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以后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

这种种植园实行单一经营,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产生的影响有()
①加强了欧、美、非洲的经济联系②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
③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④解决了非洲劳动力剩余问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16世纪最后几十年,对于一名西班牙人来说.似乎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

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波兰则是400%。

这种现象导致()
A.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B.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
C.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D.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13.17世纪中叶,香料、茶叶等商品不再是欧洲人奢望难求和无力使用的了,而是成了广大居民消费的对象。

该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发现美洲D.工业革命
14.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

这一历史分期法体现了()
A.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C.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D.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15.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大港(位于地中海东部,埃及的重要港口)输出的胡椒香料平均年贸易量:1496年为1200吨,1506年则锐减至300多吨。

导致这一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A.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B.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C.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中心D.中国茶叶取代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
16.最早开辟通往亚洲航线,到达印度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
17.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

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A.美洲B.非洲C.亚洲D.大洋洲
18.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

据此可知()
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
B.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
C.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
D.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
19.新航路的开辟之所以被认为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最主要是因为()
A.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B.人类开始由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
走向整体世界
C.证明了地圆学说D.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开始出现
20.界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说”。

支持第三种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确立B.资产阶级革命首次成功
C.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之前,欧洲的对外贸易主要是由冒险商人采用人背马驮的形式,长途贩运东方的奢侈品,以满足少数贵族富人的消费。

这种“中世纪型”的对外贸易,贩运的是体轻价昂的贵重物品,如香料、丝绸等,以获取暴利,而销售数额却很有限。

地理大发现后,由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商品的运输量急剧增加,经营大宗日用品和原料、粮食,以赚取巨大的利润总量。

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增强,为西欧的手工业提供广大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迅速成长
——摘编自穆良平《主要工业国家近现代经济史》材料二1791年,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制造业报告,要求对欧洲进口的货物征税,以保护本国工业;通过提供补贴来鼓励扩大商品性农业生产;建立一个联邦投资的铁路和航运网。

目的是刺激商业发展
和使国家更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

但是,不论南方还是北方,都不希望对海外贸易征收关税,担心会导致海外贸易缩减和提高生活费用。

国会最后没有批准这项报告
——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1)依据材料一说明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的变化。

(2)概括汉密尔顿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的主张。

结合材料和美国的政治体制分析这些主张未被批准的原因。

答案
1.D2.D3.C4.D5.B6.A7.C8.A9.B10.A11.A12.B13.A14.A15.C 16.B17.C18.C19.B 20.C
21.新航路开辟前:奢侈品的长途贩运,主要满足上层社会的需要,贸易总量小。

新航路开辟后:以生产和生活用品为主,贸易额巨大,促进欧洲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2)主张:实行保护关税政策,鼓励本国工商业发展,发展国内交通加强经济联系。

原因:三权分立体制下,国会有权否决政府提案;国会议员由各州代表组成,维护本州经济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