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地层时代划分及岩性
地球的演化与地质时代

§2 地球的早期演化
行星地球形成以后,地球在内、外两部发动机的联合驱动下,才得以开始不 懈的运动与演化过程。这两部发动机联合驱动,又各司其职,将地球系统的 运动和演化过程从性质上划分为外动力作用过程和内动力作用过程,从时间 上划分为短期过程(天至几百年)和长期过程(百万年至几十亿年)。
早
地核-地幔过程
陨石的年龄 已收集到的不同陨石群的年龄不同,但用不同方 法测定的陨石的最老年龄集中于45-47亿年;推测地球的形成年 龄即为46-47亿年。
相对地质年代
相对地质年代确定的依据:岩层的沉积顺序、生物演化和地 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相对地质年代,必须了解地层与化石的概念。 必须掌 握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和和生物演化律的基本内涵。
宙代纪世
时间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相对应。一个时间地层 单位代表了一定时间范围内形成的全部岩层。具有全球 对比意义。 划分等级:
宇界系统
岩石地层单位:以地层的岩石特征作为划分依据的地层 单位。它不考虑其年龄,具有地方性,使用范围有限。 划分等级:
群组段层
组是基本岩石地层单位。命名:地名+等级名 如蒲圻群、 临湘组、邵东段等。
地质年代和三种地层单位的异同与对比
地质年代
年代地层
岩石地层
(时间单位) (地层单位) (地层单位)
宙(eon)
宇(eonothem ) 群(group)
代(era)
界(erathem)
组formation)
纪(period) 系(system) 段(member)
世(epoch)
统(serios) 层(bed)
§5 地质时期的重大转折期与地质事件
在46亿年的漫长地质时期中,曾经出现过多次重大的地史 转折和全球性事件。这些事件造就了今天的陆洋格局,奠 定了我们生活其间的生命世界。然而,其中还有许多事件 的起因和过程,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地层的概念

地层的概念地层概念地层是指地壳中不同层次的岩石或土层的堆积状况。
地层是地球表面上形成并可见的地球材料的层状分布,是对地壳内在构造、演化历史的重要记录。
通过研究地层,可以了解地球历史的变迁和地质事件的发生过程。
相关内容地层研究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地层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球与地壳内不同层次的岩石或土层堆积状况的学科。
通过分析和描述地层的组成、性质、时代和空间分布等特征,可以对地球历史的演化进行重建,揭示地球内部及地壳变化的规律。
地层学是石油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研究的重要基础。
古生物学古生物学是研究地层中保存的古代生物化石及其生态环境的学科。
通过对不同地层中出现的古生物化石的鉴定、分类和分布等研究,可以推断不同时期的生物演化和生态环境变化,为研究地层的年代和沉积环境提供重要依据。
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壳和地球表层各种元素和化学物质的组成、分布及其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学科。
通过分析不同地层中的元素、同位素及有机质等化学特征,可以揭示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对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地层作为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揭示地球历史演化和地壳内部变化的规律。
通过对地层中的岩石、土层及其中的生物化石和化学特征的研究,可以了解地层的堆积时代、沉积环境和地球材料的性质,为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地层的划分和分类地层的划分是根据地质过程中的相变、沉积和变质等特征进行的。
常用的地层划分方法包括岩性地层和时代地层两种。
•岩性地层是根据不同岩石类型和岩性特征进行划分的。
常见的岩性地层包括砂岩层、泥岩层、石灰岩层等。
岩性地层的划分可以说明地质过程中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对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有重要作用。
•时代地层是按地壳中不同时代的沉积岩层进行划分的。
时代地层的划分是根据地层中保存的古生物化石和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层序列和地层剖面等综合研究给地层标定年代的过程。
地质勘测报告地层分析和岩性描述

地质勘测报告地层分析和岩性描述地质勘测报告地层分析和岩性描述1. 引言地质勘测报告是对勘测区域地质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的关键文件。
本报告将重点介绍地质勘测中的地层分析和岩性描述。
2. 地层分析地层分析是指对地层的划分和分类,以及地层的时代和岩性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2.1 地层划分根据勘测区域的岩层特征,将地质剖面绘制成区分明确的地层单元。
地层单元的划分依据包括岩性、颜色、化石组合以及地球物理特征等因素。
2.2 地层分类根据地层的岩性、形成环境、年代等特点,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地层群、地层系、地层组和地层段,以更好地理解地层演化的过程。
3. 岩性描述岩性描述是对勘测区域中不同地层的岩石特征进行详细说明和分类的过程。
3.1 岩性分类根据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性质,将不同的岩石划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主要类别。
每个类别下还包括不同的亚类和具体的岩石类型。
3.2 岩性特征描述针对每个岩石类型,描述其颜色、质地、结构、矿物组成等特征,并结合有关的图例和剖面图进行详细说明。
同时,还应描述岩石的风化特征、断裂和节理等地质构造特征。
4. 结论通过地层分析和岩性描述,我们对地质勘测区域的地质情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可以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地质灾害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5. 参考文献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以下文献资料:1) 张三, 李四. 地质勘测与矿产地质学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2) 王五, 赵六. 地质学导论[M]. 科学出版社, 2015.3) Geological Survey of China. Report on Geotechnical Survey[M]. China Geological Press, 2018.感谢您阅读本报告,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进一步了解,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地质年代及其特征

二、地质年代表与地层单位
划分依据 主要依据:地壳运动和生物的演化。 人们根据几次大的地壳运动和生物界大的演变,把地壳发展 的历史过程分为五个称为“代”的大阶段,每个代又分为若干 “纪”,纪内因生物发展及地质情况不同,又进一步细分为若 干“世”及“期”,以及一些更细的段落,这些统称为地质年 代。 地层单位 在每一个地质年代中,都划分有相应的地层。
一、岩层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一)沉积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1. 地层对比法
以沉积的顺序作为对比的基础。自然顺序为先沉 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 但在构造变动复杂的地区,由于岩层的正常层位 发生了变化,运用地层对比的方法来确定岩层的相 对地质年代,就比较困难。
2. 地层接触关系法
不整合接触 沉积地层在形成过程中,发生沉积间断,在岩层的 沉积顺序中,缺失沉积间断期的岩层,上下岩层之间 的这种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分平行不整合 (假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二)、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岩浆岩不含化石,也无层理构造,但它总是 侵入或喷出于周围的沉积岩层之中。因此,可以 根据岩浆岩体与周围已知地质年代的沉积岩层的 接触关系,来确定岩浆岩的相对地质年代。 侵入接触 岩浆岩侵入到沉积岩之中,使围岩发生变质现 象,则岩浆岩晚于被侵入岩石。 沉积接触 岩浆岩经风化剥蚀后,又继续接受沉积,剥蚀 面上部的沉积岩层无变质现象,而在沉积岩的底 部往往存在有由岩浆岩组成的砾岩或风化剥蚀的 痕迹。则岩浆岩早于上覆沉积岩。
不整合接触面以下的岩层先沉积,年代比较老;不整 合接触面以上的岩层后沉积,年代比较新。
3.岩性对比法 以岩石的组成、结构、构造等岩性方面 的特点为对比的基础。认为在一定区域内 同一时期形成的岩层,其岩性特点基本上 是一致的或近似的。 该方法也只能适用于一定的地区。
地质发展史

始新世 E2
中国
北美
欧洲
非洲 南美
印度
澳洲
南极
澳洲也向东北漂移
中新世 N1
北美
南美
欧洲
中国
非洲
印度
澳洲
南极
喜马拉雅形成
(二)第四纪
1 向现代继续演化的生物界 2 频繁而普遍的新构造运动 3 第四纪沉积物广布 4 第四纪大冰期 5 人类出现
晚更新世Q3
北美 南美
欧洲 非洲
中国 澳洲
南极
晚冰期最盛时
物时代 (二)加里东运动和加里东构造阶段 (三)海洋占优势的时代 (四)气候温暖干燥
早 古 生 代 化 石
晚寒武纪
华北
寒武纪的广泛海侵
华南
华北 华南
奥陶纪开始广泛海退
志留纪末
加里东山脉
加里东运动
华北
华南
从海洋向陆地转化的序幕拉开
四、晚古生代
晚古生代距今4.09—2.5亿年 泥盆纪(Devon,日译泥盆) 石炭纪(含煤层) 二叠纪(Dyas,二层) (一)生物界的飞跃发展
2.5~2.9亿年前
约6500万~2亿年前
2300~6500万年前
晚侏罗纪
中国
北美
欧洲
中
非洲
特提斯洋
大
南美
西 洋
印度 澳洲
南极
联合古陆解体
晚白垩纪
北冰洋
中国
北美
欧洲
南美
非洲
特提斯洋
印度 澳洲
南极
大西洋形成
六、新生代
(一)第三纪 1 被子植物时代和哺乳
动物时代 2 喜马拉雅运动 3 海陆轮廓已经和现在
相似。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一)地层的划分依据所谓地层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包括变质的和火山成因的成层岩石在内。
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
地层和岩层这两个名词相似,但岩层一般是泛指各种成层岩石,而不必具有时代的概念。
地层既然具有时代的概念,所以地层就有所谓上下或新老关系,这叫做地层层序,也就是相当于一本书的页次。
如果地层没有受过扰动,愈处于下部的地层时代愈老,愈处于上部的地层时代愈新,叫做正常层位。
前面已经讲过,这种上新下老的关系叫地层层序律。
但是,组成地壳的地层是十分错综复杂的,或者由于地壳运动造成地层缺失,或者由于构造变动弄得层序颠倒,或者由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改变了地层的产状和面貌。
这就如同一本年代久远并保存不好的古书一样,已经变成残篇断简,字迹模糊,必须进行一番校订考证工作,分章划段,才能读懂其内容;地层也是如此,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的划分。
划分地层的主要根据如下:1.沉积旋回和岩性变化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层进行划分时,一般是先建立一个标准剖面。
凡是地层出露完全、顺序正常、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保存良好的剖面就可以做为标准剖面。
如果是海相地层,往往表现出岩相由粗到细又由细到粗的重复变化,这样一次变化称一个沉积旋回,也就是每一套海侵层位和海退层位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
例如,在剖面中共包括三个大的沉积旋回,那末就可以据此把地层划分为三个单位。
根据沉积旋回划分地层应当注意这样几点:第一,因为地壳升降运动是波动性的,所以沉积旋回的级别有大有小,即一个大旋回中可以有几个小旋回,而一个小旋回中又可以包括几个更小的旋回,根据具体情况,划分的地层单位也有大有小。
第二,每一旋回中的海侵层位容易保存,而海退层位则不易全部保存或者根本不保存,因此一个沉积旋回不一定是完整的。
第三,每一沉积旋回一般总是由粗碎屑岩(通常是砾岩)开始,称底砾岩,因此,底砾岩的下部层面往往是两个地层单位的分界面。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地层划分是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可以了解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揭示地壳变动的规律,为资源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在地层划分与对比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一些特定的依据来进行。
一、岩性特征岩性是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依据之一。
不同的地质时代形成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对岩石的颜色、结构、成分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其所属的地层。
例如,古生代时期的地层中常见的是石灰岩、砂岩等,而新生代时期的地层中则常见的是火山岩、玄武岩等。
二、化石特征化石是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地质时代的生物在地质过程中死亡并埋藏在地层中,形成了化石。
通过对不同地层中的化石进行研究和对比,可以确定地层的时代。
例如,三叠纪地层中出现了恐龙化石,而第四纪地层中则出现了现代人的化石。
三、地层的地理位置地层的地理位置也是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依据之一。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质历史不尽相同,因此地层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通过对不同地区地层的对比,可以揭示地球各地地质演化的差异和联系。
例如,中国的华北地区与四川地区的地层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比可以了解到这两个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
四、地球物理特征地球物理特征也是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依据之一。
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会随着地质历史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通过对不同地层中地磁、地震等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和对比,可以确定地层的界限和时代。
例如,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方向会受到地层的影响,通过对地震波的观测和分析,可以确定地层的分布和性质。
总结起来,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主要包括岩性特征、化石特征、地层的地理位置和地球物理特征。
这些依据相互作用,通过对地层的观察、分析和对比,可以揭示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为地质学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地质学家会结合多种方法和技术来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以提高划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层年代 阶的划分

地层年代阶的划分地层年代划分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它对于了解地球历史、探究地球演化规律以及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层年代划分的重要性、划分方法、应用领域、我国研究进展以及其在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地层年代划分的重要性地层年代划分是研究地球历史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地层的年代学研究,可以揭示地球表层形成的顺序、演化的历程以及地球系统的演化规律。
此外,地层年代学还为资源勘探、环境保护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尺度。
二、地层年代的划分方法地层年代的划分主要依赖于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和化学地层学等方法。
1.生物地层学划分:通过研究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确定其所属的时代和生物群落特征,从而进行地层年代划分。
这种方法在地层划分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在晚古生代和新生代地层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2.岩石地层学划分:依据地层的岩石组合、岩相、岩性等特征进行地层年代划分。
这种方法在地层划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沉积岩分布广泛的地区。
3.化学地层学划分:通过分析地层中的地球化学元素组成和同位素特征,为地层年代划分提供依据。
这种方法在地层划分中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尤其在复杂地层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层年代划分的应用领域地层年代划分在地球科学、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四、我国地层年代划分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我国地层年代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和化学地层学等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地区,通过对地层年代学的研究,为揭示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地层年代划分在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资源勘探:地层年代划分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地层年代的准确划分,可以为油气藏评价、煤系地层划分等提供重要依据。
2.环境保护:地层年代划分在环境地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统
巴东组
第三段
T2b3
紫红色粉砂岩、泥岩夹灰绿色页岩
整合接触
第二段
T2b2
灰、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灰岩夹页岩、泥岩
第一段
T2b1
紫红色、灰绿色中厚层状粉砂岩夹泥岩、页岩
嘉陵江组
T2j
灰白色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整合接触
下统
大Hale Waihona Puke 组T1dy灰色、浅灰色薄层状灰岩
整合接触
上古生界
二叠系
上统
吴家坪组
下古生界
志留系
中下统
纱帽组
S1-2s
灰绿色中薄层粉砂岩、页岩
罗惹坪组
S1Lr
奥陶系
中上统
龙马溪组
O3S1l
灰绿色页岩夹石英砂岩
宝塔组
O2-3b
龟裂灰岩、瘤状灰岩
下统
桐梓组
01t
生物碎屑岩、白云岩
断层接触
寒武系
中上统
三游洞组
∈3sy
浅灰色中厚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夹角砾状白云岩
整合接触
覃家庙组
∈2q
薄层状白云岩、薄层状泥质白云岩
P2w
深黑色中厚层灰岩
整合接触
长兴组
P2ch
一般以黑色、深灰色薄-中层白云岩为主
整合接触
龙潭组
P2l
下部以深灰色砂、页岩互层顶为砂岩及灰岩;中部为厚层长石石英砂岩、铝土质泥岩、页岩夹煤层;上部以黑色页岩为主夹灰岩及细砂岩
整合接触
下统
茅口组
P1m
灰色白云质灰岩、灰岩及燧石结核灰岩
整合接触
栖霞组
P1Q
碎屑岩或夹煤、中厚层灰岩
莲沱组
Z1l
紫红色、灰绿色砂岩,含泥质比较多
角度不整合接触
前震旦系
崆岭群组
Pt2k
深灰色条带状混合斜长片麻岩
地 层 岩 性 表
界
系
统
地层名称
岩组
代号
岩 性 简 述
备 注
新生界
第四系
全新统
Qh
粉质粘土、粘性土、碎石土、砾石层
更新统
Qp
粘土夹砾石,底部为新滩砾岩
仅见于新滩龙马溪附近
中 生界
侏罗系
下统
香溪组
J1x
黑色厚层底砾岩,含砾石英砂岩
整合接触
三叠系
上统
沙镇溪组
J1s
含炭质页岩及煤层、顶部为灰黄色厚层石英砂岩
C2j
灰色、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灰岩
整合接触
泥盆系
上统
写经寺组
D3C1x
上部称砂页岩段,以灰绿色、灰黑色页岩、炭质页岩、粉砂岩为主,下部称灰岩段,以灰色泥灰岩、灰岩或白云岩为主
整合接触
黄家磴组
D3h
灰绿色页岩、砂质页岩和砂岩为主
整合接触
中统
云台观组
D2yn
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夹少许泥质砂岩
平行不整合
整合接触
元古界
震旦系
上统
灯影组
Z2
岩性三分:下部灰白色厚层白云岩,中部黑色薄层状灰岩,上部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岩
整合接触
陡山沱组
Z2d
岩性四分:从下至上分别为①灰白色薄层状白云岩②灰黑色页片状白云岩③灰白色薄层白云岩④黑色炭质页岩
平行不整合接触
下统
南沱组
Z1n
灰绿色冰碛砾岩,含砾比较多
平行不整合接触
整合接触
下统
石龙洞组
∈1sl
深灰色中厚层状白云质
整合接触
天河板组
∈1t
深灰色及灰色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夹少许黄绿色页岩及鲕状灰岩
整合接触
下古生界
寒武系
下统
石牌组
∈1sp
灰绿色薄层状砂质页岩
整合接触
水井沱组
∈1s
黑色薄层含炭质灰岩与薄层炭质页岩互层,黑色页岩中含巨大碎石结核最大直径1m以上(又称“飞碟石”)
整合接触
马鞍山组
P1l
粉砂质泥岩、黑色铁质页岩夹煤层
平行不整合
石炭系
中统
船山组
C2P1
灰白色厚层灰岩、生物碎屑灰岩
整合至平行不整合接触
黄龙组
C2h
浅灰、灰白色中厚层至块状结晶灰岩
整合接触
大浦组
C2d
灰白-灰黑色厚层状白云岩
整合接触
下统
高骊组
C2g
黄绿、灰紫红色页岩、泥岩、粉砂岩、石英砂岩
整合接触
金陵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