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的划分及生命的演化历程
简要地质年代时间轴

简要地质年代时间轴
地质年代指的是地球历史上不同的时间段,这些时间段之间的分界线是根据地球上不同的岩石、化石和地貌等特征确定的。
以下简要介绍了地球历史上的主要地质年代:
1. 元古代(45亿年前-25亿年前):地球形成后的头几十亿年。
在这个时期,地球上的大多数岩石形成,并且最早的生命形式出现了。
2. 显生代(2.5亿年前-现在):这是地球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时期,也是我们所处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生命的多样性和数量都显著增加,恐龙和其他古生物逐渐消失,人类和现代动植物开始出现。
3. 古生代(5.4亿年前-2.5亿年前):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事件,例如生命的大爆发、板块构造活跃度的增加、以及生物多样性的迅速增加。
4. 中生代(2.5亿年前-6,600万年前):这个时期出现了恐龙和其他巨型动物,也是恐龙灭绝的时期。
5. 新生代(6,600万年前-现在):这个时期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两个时期。
第三纪是哺乳动物扩散和猿类分化的时期,而第四纪则是冰川时期的时期。
以上是地球历史上的主要地质年代,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事件,对于地球演化和生命起源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 1 -。
地球科学知识:探究地球上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规律

地球科学知识:探究地球上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规律在人类存在的时间中,地球已经经历了数十亿年的演化过程。
这个演化过程中,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变化和发展,对地球的形态、构造、气候、生态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就探究地球上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规律展开讨论。
地球的演化可以分为三个基本时期——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是地球演化的最初时期,从大约4.6亿年前开始,一直持续到2.5亿年前。
在这一时期中,地球发生了许多显著的演化事件,如地球早期的形成、海洋和大气环境的建立、陆地和生命的出现等等。
在古生代早期,地球上的陆地并不多,大部分区域被广阔的海洋所覆盖,而最早期的生物多为海洋中的浮游生物。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陆地不断扩张,最终形成了大部分现有大陆和岛屿。
同时,生命的进化史也从单细胞生物发展为多细胞生物,随之而来的是植物和动物的大量出现和严重的物种灭绝事件。
在中生代时期,地球的形态、构造和化学环境都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
这一时期持续了约1.8亿年,从2.5亿年前到6600万年前。
最明显的变化是,大陆开始不断分裂和拼合,陆地数量和位置发生了巨大的调整。
这个过程中,海拔和气温变化巨大,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于地球演化的最近时期,新生代,我们可以认为现在正处于这个时期,它从6600万年前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一时期的主要变化和事件包括了地球环境的极端变化、动物的快速进化与扩散、大规模地壳构造活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山峰和海洋深渊的形成等等。
对地球上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规律的探究,说明了地球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生命和大气、水文、地质等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有生命的生态系统,我们需要对地质历史进行深刻思考和认识,以更好的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
总之,地球是正在发生变化的,它曾经经历了巨大的地质历史变迁,包括生命的演化、地形的塑造、气候的改变等等。
对于地球演化的认识和探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和地球上生命的独特性,这对于我们的生存和繁荣是非常重要的。
高三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知识点(人教版)

高三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知
识点(人教版)
地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1、生物演化史:
地球出现(46亿年前)→化学演化→生命出现(约30亿年
前)→生物演化(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性质(无氧环境→有氧环境)。
生物发展阶段:
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
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
元古代——出现陆地。
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
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
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
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
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
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
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2、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原因:环境变迁、灾变事件。
3、人类演化与环境: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同时又能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学习效率。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问题。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三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地球历史演化与地质时代划分

地球历史演化与地质时代划分地球的历史是一个漫长而精彩的故事,通过对地质学的研究,我们能够了解到地球上曾经发生过的种种变迁和演化。
地质时代划分则是一种将地质历史分段的方式,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演化的过程。
一、地球形成与原始地壳的演化地球的形成始于约46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后,经过长时间的星云演化和行星凝聚,最终形成了地球。
地球最初的地壳是由于火山喷发活动而形成的玄武岩,这种原始地壳一度占据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地壳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岩浆从地下涌出,经过冷却和固化,形成了新的地壳。
这一过程形成了地质时代中的最古老的岩石——花岗岩,也标志着地球的演化进入了新的阶段。
二、古生物时代与古生物的演化在地质时代的划分中,古生物的演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生物时代是指地球历史上的特定时期,以该时期的特定古生物为特征。
例如,奥陶纪是古生代的一个时期,也是生命多样性迅速发展的时期。
在奥陶纪,海洋中出现了大量的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也是鱼类首次出现的时期。
这些古生物对地质学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标志,通过研究它们的化石,我们能够确定地球历史的时序和进程。
三、地壳演化与板块构造模式的形成地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地壳演化是指地球地壳在长时间内的形态变化和构造运动。
通过对地质时代的划分,我们发现地球的地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多次断裂、隆起和沉降等地质变化。
地球的地壳演化最终导致了板块构造的形成。
板块构造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壳被分割成多个大块,这些板块在地球上漂移并相互碰撞。
板块构造的存在使得地球表面出现了大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也导致了山脉的形成和洋山系的生成。
四、现代地质时代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后,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
这些影响也在地质时代的划分中得到了体现。
例如,工业革命带来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这一时期被称为“人类世”,这一新的地质时代代表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巨大改变。
地层年代 阶的划分

地层年代阶的划分
摘要:
一、引言
二、地层年代阶的划分方法
1.绝对年代法
2.相对年代法
三、地层年代阶的划分标准
1.地质事件
2.生物演化
四、地层年代阶的划分在我国的应用
五、结论
正文:
地层年代阶的划分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理解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地层年代阶的划分主要分为绝对年代法和相对年代法。
绝对年代法是指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等技术,直接测定地层的绝对年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性高,但缺点是操作复杂,成本较高。
相对年代法则是通过地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推断地层的相对年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本低,但缺点是准确性相对较低。
地层年代阶的划分标准主要有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
地质事件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海平面变化等,这些事件会在地层中留下独特的痕迹,成为划分地
层年代阶的重要依据。
生物演化则是通过化石的研究,了解生物的演化历程,从而推断地层的年代。
在我国,地层年代阶的划分主要依据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
例如,我国东部的寒武纪地层,主要是通过研究其中的三叶虫化石,结合地震等地质事件,确定其年代。
总的来说,地层年代阶的划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历史和生物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年代的划分及生命的演化历程

地质年代的划分地质年代开始于前寒武纪。
前寒武纪占地球历史的88%,结束于5.44亿年前。
地质学家又把前寒武纪以后到现在的时间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三个单元。
古生代就是指远古早期有生命的时代,许多生活在古生代的动物都没有脊椎,也就是无脊椎动物。
人们常常称中生代为恐龙时代,其实恐龙只是中生代众多生物中的一种,哺乳动物就是在中生代开始进化的。
地球最近的代是新生代,它开始于6500万年前并持续到现在,新生代也叫哺乳动物时代,我们人类就生活在新生代。
每个代又被划分为几个纪,例如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你可能很好奇这些纪的名字从哪里来的?它们的名字大多来自地质学家第一次发现这个地质年代的岩石和化石的地方。
●地质年代地球从形成、演化发展46亿年来,留下了一部内容丰富的大自然的巨大史册,这就是各时代的地层。
地质年代的划分是研究地球演化、了解各处地层所经历的时间和变化的前提。
1881年,国际地质学会正式通过了至今通用的地层划分表,以后又不断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了一张系统完整的地质年代表。
地质学家常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和古生物学两种方法来划分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
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的地层或岩石的年代,是地层或岩石的真实年龄,称为绝对地质年代;用古生物学方法测定的年代,只反映地层的早晚顺序和先后阶段,不说明具体时间,称为相对地质年代。
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能更准确地反映地壳的演变历史。
地质学家把地层分为六个阶段:即远太古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其中远太古代、太古代和元古代为地球的发展初期阶段,距今时间最远,经历时间也最长,当时的生物仅处于发生和孕育时期。
进入古生代时,海洋里的生物已经相当多了,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开始由低级向高级阶段进化。
到了中生代和新生代,像恐龙、始祖鸟、鱼龙、古象等大型动物相继出现,地球生物界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为了深入揭示各地质年代中地层和生物界的特征,地质学家又在“代”的下面划分出许多次一级的地质时代。
地质年代_精品文档

地质年代地质年代指的是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划分,用来描述地球上地质事件的发生顺序和时代的长短。
地质年代的划分是基于对地球地层、岩石及化石的研究,通过研究地球表层的岩石和化石,地质学家们可以揭示地球历史上的地质事件和演化过程。
1. 前寒武纪时期(Hadean Eon)前寒武纪时期是地质年代中最古老的时期,从地球形成后的约46亿年前开始,一直延续到约38亿年前。
这一时期被称为前寒武纪是因为在这个时期里还不存在寒武纪时期的岩石和化石。
地球在前寒武纪经历了大规模的行星碰撞、火山喷发和大量陨石撞击,同时也在这一时期内形成了地球的大气层和海洋。
2. 寒武纪时期(Cambrian Period)寒武纪时期是地质年代中的第一个时期,从约5.4亿年前开始,一直延续到约4.8亿年前。
在这一时期,生命开始出现在地球上,原始的海洋生物开始出现并演化。
这一时期也是生物多样性迅速增加的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化石。
3. 奥陶纪时期(Ordovician Period)奥陶纪时期是寒武纪时期之后的一个时期,从约4.8亿年前开始,一直延续到约4.4亿年前。
在这一时期,地球上的生物继续演化,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继续增加。
奥陶纪时期还是第一次壮观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的时期之一。
4. 白垩纪时期(Cretaceous Period)白垩纪时期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从约1.45亿年前开始,一直延续到约6,500万年前。
在这一时期,地球上出现了许多现代生物的祖先,如恐龙和哺乳动物。
这一时期还是地球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的时期。
5. 第四纪时期(Quaternary Period)第四纪时期是地质年代中的最新时期,从约250万年前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
这一时期是冰川时期和间冰期交替的时期,地球气候的剧烈变化对生物和地理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
人类的进化和发展也发生在这一时期。
总结起来,地质年代是描述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划分,通过对地球地层、岩石和化石的研究,地质学家们可以揭示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质事件的发生顺序。
地球地质时代和生命的演化

地球地质时代和生命的演化作者:人间一客提交日期:2007-11-22 22:39:00地球地质时代和生命的演化地质时代单位是从年代地层单位(它们都代表地层的实体)概括抽象出来的时间概念,所以年代地层单位都有一个层型,作为比较研究的根据。
组成地壳的全部地层(从最老到最新)所代表的时代称地质时代,不同级别的年代地层单位所代表的时代,称地质时代单位。
形成一个宇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称为宙;形成一个界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称为代;形成一个系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称为纪;形成一个统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称为世;形成一个阶的地层所占的时间称为期。
也就是说,地质年代最大的单位称为“宙”,往下依次分为代、纪、世。
它们对应的地层或地质纪录则称为宇、界、系、统。
比如一种在中国辽西发现的长翅膀的恐龙,生活在“显生宙-中生代-白垩纪-早白垩世”,它所在地层属于“显生宇-中生界-白垩系-下白垩统”——描述时间的时候,用“早、中、晚”;而描述空间(地层顺序)的时候,就用“下、中、上”。
时间再往下还可细分到期、时,对应地层称为阶、时带。
一、太古宙太古宙大约经历了十多亿年(38—25亿年)的时间,已经形成了薄而活动的原始地壳,出现了水圈和气圈,蕴育和诞生了低级的生命。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是在南非发现的32亿年前的超微化石——古杆菌和巴贝通球藻。
在南非还发现了年龄值31亿年的原核细胞蓝绿藻类,说明至少在31亿年前蓝绿藻类已经开始繁殖。
地球上从无生命到有生命,这不仅是地球本身发展史中的重要事件,而且也是宇宙星体发展史中已知的唯一事件。
二、元古宙太古宙从无生命到有生命,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飞跃,而元古宙则是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标志着在地球发展史和生命演化过程中进入一个新阶段。
地球上的植物,最初以原始形态出现于海水中,到元古宙海水中藻类空前繁盛。
陆地上在一段漫长时期内,几乎没有植物。
早古生代的地壳运动(加里东运动)使海域缩小,陆地扩大,出现了大面积的低湿平原、洼地或湖泊,为植物“征服”大陆提供了外界条件,促进那些本身具备了发展条件的植物,从水生转为陆生,并逐渐向高等植物演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地质学 structural geology 研究岩石圈内地质体的形成、形态和变形构造作用的成因机制及其相互间影 响、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的学科。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狭义的构造地质学一 般限于形变和变形机制的研究,广义的构造地质学还包括大地构造学。 简史 构造地质学最先是对构造要素即褶皱与断裂的形态、变形组合的认识 和分析,而后又结合岩石组合特征来研究构造演化历史、变形期次与阶段以及动 力机制和成因模式,因此总与地质构造学说、假说相联系。 1859 年 J.霍尔提出沉积重力负荷导致北美阿巴拉契亚山脉呈槽形特征的古 生代沉积区的下沉,1873 年 J.D.丹纳把这种槽形构造命名为地槽,并认为是地 球因冷缩而在大陆边缘出现的凹陷带。地槽概念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构造地质学的 起点。1887 年 M.贝特朗提出造山旋回的概念。1883~1903 年 E.修斯在其著作《地 球的面貌》一书中发展了沉积建造的时空分带理论,从而使地槽地台学说得以建 立;并奠定了 20 世纪前半叶的地质学研究的基础;从构造运动角度看,地槽地 台学说是垂直论的代表,也是固定论的思想萌芽。 1912 年 A.L.魏格纳提出了代表水平论和活动论观点的大陆漂移说,从而揭 开了与垂直论、固定论论战的序幕。1928 年 A.霍姆斯提出了地壳以下物质热对 流假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1924 年德国地质学家 W.H.施蒂勒提出了造山幕及 其世界同时性的学说,支持了地槽学说造山理论,1936 年他进一步把地槽划分 为正地槽与准地槽,把正地槽又分为优地槽和冒地槽,显示了构造地质学在造山 作用理论与岩石建造学说等方面的重大发展,使得地槽地台学说成为 20 世纪前
期和时为区域性地质年代单位。期是世的再分,相当于形成一个“阶”(区 域性地层单位)的时间,大约为 300~1000 万年。时是期的再分。
地质年代学 geochronology 研究岩层形成的年代顺序及测定其年龄值的学科。地史学的一个分支。它与 地层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密切相关。对地质年代学 的研究可制定更准确的地质年表。地质年代学包括相对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质 年代学两大分支。 相对地质年代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层、岩石、古生物和古地磁。依据地层 层序律,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这可判定岩层形成的 早晚;一些具有特殊性岩石或矿产的岩层 ,可作为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标志, 如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只形成于太古宙至元古宙;生物地层法是利用化石来鉴定地 层时代 , 生物界的演化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具有不可逆性和阶段性, 在同一时期,生物界大体具有全球一致性,因此,化石是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重 要手段;古地磁法是利用地磁极性正常和倒转的交替,编制地磁极性年代表,可 确定相对地质年代。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又称绝对地质年代学。当岩浆冷凝,矿物、岩石结晶或 重结晶时,放射性元素以某些形式进入矿物或岩石,在封闭体系中,放射性母体 或子体同位素持续衰变和积累。只要准确地测定矿物和岩石中放射性母体和子体 的含量,即可根据放射性衰变定律计算出岩石和矿物的年龄。 地层层序律 superposition of strata,law of 传统地层学的普遍性原理。又称叠覆原理。在层状岩层的正常层序中,先形 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的岩层位于上面。依据这一原理,可判定岩层形成的 先后。这一原理是丹麦地质学家 N.斯泰诺于 1669 年首先提出来的。它是对沉积 物单纯纵向堆积作用而言。但实际上还存在侧向堆积作用,而绝大部分沉积岩层 是侧向进积和纵向加积两种作用的结果。因此,地层层序律对局部或单个地层剖 面是适宜的,而对较大范围的区域就不一定适宜了。 地球化学 geochemistry
Ma
1.65 23.5 65 135 205 245 295 360 410
新 元 古 代
元中 元
古古 代
宙 古 元 古 代
太 古 宙
中奥陶世 早奥陶世 晚寒武世 寒 武 纪 中寒武世 早寒武世 NeoproterozoicⅢ Cryogenian Tonian Stanian Ectasian Calymmian Staitherian Orosirian Rhyacian Siderian
代
纪
显
第四纪 新
生 第
代 生三
纪
新第三纪 老第三纪
白垩纪
中 宙
生
侏罗纪
代 三叠纪
古 二叠纪
生 石炭纪
泥盆纪 代
志留纪 奥陶纪
世 全新世
晚 更新世 中
早 上新世 中新世 渐新世 始新世 古新世 晚白垩世 早白垩世 晚侏罗世 中侏罗世 早侏罗世 晚三叠世 中三叠世 早三叠世 晚二叠世
早二叠世
晚石炭世 早石炭世 晚泥盆世 中泥盆世 早泥盆世 晚志留世 中志留世 早志留世 晚奥陶世
研究内容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地质体的次生构造及其成因和演化,同时也 进行构造作用环境的重建和反演的研究,二者又可概称为改造和建造。各种构造 作用主要集中在岩石圈内,故岩石圈又称构造圈;岩石圈板块运动是构造演化的 主因,因此构造地质学研究必须着眼于全球整体的地质演化规律与特定的形成环 境相结合。
持续 不断的构 造作用使 地表和地 下各种地 质体发生 形变,如 岩层的弯 曲和断 裂;地表 升降造成 山脉、高 原和盆 地;地表 遭剥蚀和 盆地内沉 积;岩浆 侵入和火 山喷发等 等,它们 的变形、 变位、相 互关系以 及成因机 制和形成 环境都是 构造地质 学的研究 内容;研 究对象的
地质学家把地层分为六个阶段:即远太古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 中 生代和新生代。其中远太古代、太古代和元古代为地球的发展初期阶段,距今时 间最远,经历时间也最长,当时的生物仅处于发生和孕育时期。进入古生代时, 海洋里的生物已经相当多了,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开始由低级向高级阶段进 化。到了中生代和新生代,像恐龙、始祖鸟、鱼龙、古象等大型动物相继出现, 地球生物界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研究地球(含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学科。地学和 化学结合的产物。
地球化学的发展约有 3 个时期。①萌芽期,1838 年,德国化学家 C.F.舍恩 拜因首先提出地球化学这个名词。19 世纪中叶以后,分析化学方法日益进步、 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以及原子结构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地球化学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②形成期,1908 年美国 F. W.克拉克发表《 地球化学资料》一书,广泛 地汇集和计算了地壳及其各部分的化学组成,明确提出地球化学应研究地球的化 学作用和化学演化,为地球化学的发展指出了方向。③发展期,50 年代以后, 地球化学除继续把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研究对象以外,还开辟了环境保护、地震预 报、海洋开发、生命起源、地球深部和地外空间等领域的研究。
地质学家常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和古生物学两种方法来划分不同地质年 代的地层。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的地层或岩石的年代,是地层或岩石的真实年龄, 称为绝对地质年代;用古生物学方法测定的年代,只反映地层的早晚顺序和先后 阶段,不说明具体时间,称为相对地质年代。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能更准确 地反映地壳的演变历史。
尺度自矿物晶格位错至巨大造山带的形成。由构造作用决定的原生构造现象是构 造地质学研究的另一内容,如造山带的位置和形态、盆地的形态和分布、各种构 造层次的变质作用与分带、不同成因的岩浆岩侵位和火山活动条件等本身特征。 构造地质学还研究与板块运动有关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如板块俯冲碰撞所产 生的陆壳增厚机制,挤压推覆构造、伸展构造、走滑构造等。
为了深入揭示各地质年代中地层和生物界的特征, 地质学家又在“代”的 下面划分出许多次一级的地质时代。如古生代自老到新可分为六个纪:寒武纪、 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 垩纪。新生代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这些“纪”的名称听起来很古怪,但都各
有各的来历。例如,在英国的威尔土地区,古时候曾居住过两个名叫“奥陶”和 “志留”的民族,于是地质学家便把在这儿发现的两种标准地层称为“奥陶纪” 和“志留纪”地层。又如,在德国和瑞士交界处的侏罗山里发现了另一种标准地 层,就取名为“侏罗纪”地层。而“石炭纪”和“白垩纪”,则表明地层中含有 丰富的煤层和白垩土,等等。
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有:①研究地球和地质体中元素及其同位素的组成 , 定量测定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地球各部分(水圈、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地幔等) 中的分布。②研究地球表面和内部及某些天体中进行的化学作用,揭示元素及其 同位素的迁移、富集和分散规律。③研究地球乃至天体的化学演化,即研究地球 各层圈中化学元素的平衡、旋回,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基于研究对象和 手段不同,地球化学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包括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 有机地球化学、天体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区域地球化学和勘查 地球化学等。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综合了地质学、化学和物理学等的方法和技术, 形成一套完整和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方法 。包括野外地质观察、采样 ;天然样 品的元素、同位素组成分析和存在状态研究;元素迁移、富集地球化学过程的实 验模拟等。
地质年代单位是根据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和阶段将地质时期划分为不同的 时间单位,故又称为“地质时间单位”。按级别从大到小将地质时期划分为宙、 代、纪、世、期、时等,其中宙、代、纪、世为国际性的地质时间单位,全球通 用;期和时是区域性的地质时间单位,只适用于大的区域。
宙是根据动物化石出现的情况,将整个地质时期划分为动物化石稀少的隐生 宙和动物化石大量出现的显生宙。宙进一步划分为代。代是根据古生物演化的几 个主要阶段划分的,隐生宙划分为太古代和元古代,显生宙划分为古生代、中生 代和新生代。代可再分为纪。纪是基本的地质年代单位,它相当于形成一个“系” (基本地层单位)的时间,主要根据生物演化阶段性划分,延续时间一般为 3500~7000 万年,但第四系仅 100~300 万年。世界最小的国际地质年代单位是 纪的再分,一般为三分,称早、中、晚世,如早寒武世、中寒武世、晚寒武世; 也有二分,称早、晚世,如早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你可能很好奇这 些纪的名字从哪里来的?它们的名字大多来自地质学家第一次发现这个地质年 代的岩石和化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