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一节天体和星空第二节探索宇宙第三节恒星的一生和宇宙的演化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底地形的分布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三章海洋水体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一节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五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第四节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第六章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第二节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三节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际合作选修三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一节现代旅游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三节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一节旅游规则第二节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第一节设计旅游活动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害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求援与求助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二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湿地干涸及其恢复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三节公众参与选修七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一节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浪潮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章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地图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第二节不同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三章人眼的延伸——遥感(RS)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第四章精确定位的现代工具——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什么是GPS第二节GPS的应用与发展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什么是GIS第二节GIS的基本功能第三节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四节GIS的发展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国数字地球建社第一节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学课件(10)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学课件(10)

积水,形成了最原始的海洋。
第二种看法:海水来自冰慧星雨。
这是美国科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假说。1987年,科学家 从卫星获得高清晰度的照片,发现一些过去从未见到过的 黑斑,或“洞穴”。科学家认为,它们是冰慧星造成的。
而且初步判断,冰慧星的直径多在20千米。大量的冰慧星
进入地球大气层,经过数亿年的时间,地球表面将得到非 常多的水,于是就形成今天的海洋。
这种理论也有它不足是缺乏海洋在地球形成发育的机
理过程,而且这方面的证据也很不充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星上陨石坑
• 地球和海洋是如何形成的?只有当太 阳系起源问题得到解决了,地球起源 问题、地球上的海洋起源问题才能得 到真正解决。
地球演化历史
?
人们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地球是从哪儿来的? 它一开始就是现在这个模样吗?
第一节 地球形成假说
• 比较公认的假设为:
约66亿年前,银河 系里发生过一次大 爆炸 约50亿年前开始,尘埃星云收缩。
重的物质向内部集中,轻的物质向 外逸散,后来重的物质形成行星
地球约46亿年形成
• 如何知道地球的年龄?
人类在地球上存在只有200-300万年,如 何知道地球的年龄?
同位素测定法-地球的绝对年龄
同位素:1克235U每年有1/7400微克衰变
为207Pb ,即半衰期为7.1亿年。
分析地质绝对年龄的同位素有:
87Rb(铷)--87Sr(锶); 235U(铀)--207Pb(铅); 40K(钾)--40Ar(氩)法(半衰期近十亿年)
• 地球上保存最早的岩石
保存最早的是41-42.7个年前位于澳大利亚
沙石中的冥古宙的风信子玉矿石片。
阿波罗17号登月宇航员1972年12月采集的

3.1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3.1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生命的起源和大气圈的继续演化
1.初生的地球
大约在50亿年前,银河系里弥漫着大量的星 云物质。它们因自身引力作用而收缩,在收缩过 程中产生的旋涡使星云破裂成许多“碎片”。其 中,形成太阳系的那些碎片,就称为太阳星云。 太阳星云中含有不易挥发的固体尘粒。这些尘粒 相互结合,形成越来越大的颗粒环状物,并开始 吸附周围一些较小的尘粒,从而使体积日益增大, 于是,原始地球就形成了。
古 生 物 定 年 法
2.化石
化石:保存在岩石中的生物遗体和遗迹称为化石。 标准化石:能够用来确定特定地层时代的化石称为 标准化石。标准化石具有演化快,分布广,特征明显的 特点。
化石的研究意义
• 确定地质年代。 • 研究生物演化规律。 • 建立地质年表进行地层对比。 • 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
古生代
地壳运动,亚欧 重要的造
大陆形成。
煤时期。
鱼类 演化为两栖类,蕨类为主 的陆生植物 。
元古宙
多次地壳运动, 形成陆地 。
植物界大发展 ,出现高级藻类。
2.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人们仍在不断地 研究之中。关于恐龙灭绝的主要观点还有以下 几种:
最权威的观点认为,恐龙的灭绝和6500万 年前的一颗大陨星有关。据研究,当时曾有一 颗直径7-10公里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 起一场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抛入大气层,形 成遮天蔽日的尘雾,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暂时 停止,恐龙因此而灭绝了。
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
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
温候 升变 高暖
冰川 融化
海水 膨胀
海 平 面 上 升
淹没 沿海 低地
植被
大气

全球降水、干湿状况变化
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变化

经典:《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学课件

经典:《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学课件
2
3
地质年代单位和时间地层单位
在地质年代表中,首先根据生物的演 化阶段,将46亿年地球演化史划分为隐生宙 (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然 后在显生宙中,根据生物界的总体面貌划分 出3个二级地质年代单位(代),即从老至 新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每一个 代中,再根据生物界面貌及其演化特色划分 出若干三级地质年代单位(纪),纪是最常 用的地质年代单位。
23
另一方面,海洋中的无脊椎动物仍然统治着 那里的世界,其中腕足类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一类生 物。在当时,鱼类首先从无脊椎动物中分化出来, 形成生物界的新族(脊椎动物)。泥盆纪的鱼类空 前繁盛,故称“鱼类的时代”。中国的泥盆系以海 陆过渡相的砂岩为主,含有铁、锰、石油等矿产。
24
工蕨化石 广西
泥盆纪 泥岩
12
最老的 植物化石同圆藻
前寒武纪 迭层石灰 岩中的层 状藻类体
13
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进入寒武
纪后,地球上出现了广泛的海侵,为海洋生物 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寒武纪最显著的特点,就 是具有硬壳的不同门类的无脊椎动物飞速涌现 (即生物大爆炸)。寒武纪海相页岩和石灰岩 地层中产有丰富的三叶虫化石,其化石数量约 占当时化石总量的60%,所以寒武纪也称三叶 虫时代。
9
地质年代单位与时间地层单位
10
主要地质时代的基本特征
在寒武纪之前,地球上的生物极其稀少,人 们把寒武纪以前的一段漫长地质时期统称前寒武 纪。在中国划分出一个震旦纪,主要分布在华南、 西南地区。
前寒武纪已知最老的动物化石为埃迪卡拉动 物群,最老的植物化石为同圆藻。
11
前寒武纪泥岩中 最老的动物化石 埃迪卡拉动物群
8
对应于特定地质年代的时间段落中形 成的地层,称为时间地层单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2.掌握地球深部结构和地壳运动的特点;3.理解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地质年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地球的结构和演化过程;2.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地质年代。

难点1.理解地球深部结构和地壳运动的特点;2.掌握地球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事件。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2.地球的深部结构;3.地壳运动;4.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地质年代。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参与讨论;3.观看教学视频。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球的形成和演化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成过程;2.掌握地球的演化过程。

教学内容1.地球的形成过程;2.地球的演化过程。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步骤1.教师简单介绍地球的形成过程;2.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讨论地球演化过程;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第二节地球的深部结构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内部的结构;2.了解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

教学内容1.地球内部的结构;2.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参与讨论。

1.教师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2.学生分小组讨论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第三节地壳运动教学目标1.掌握地球地质运动的基本特征;2.了解地球地壳运动的特点。

教学内容1.地球地质运动的基本特征;2.地球地壳运动的特点。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步骤1.教师展示教学视频;2.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3.学生就地壳运动的特点进行讨论。

第四节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地质年代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历史上的主要事件;2.掌握地球历史上不同年代的特点。

教学内容1.地球历史上的主要事件;2.地球历史上不同年代的特点。

1.教师讲解;2.学生参与讨论。

教学步骤1.教师介绍地球历史上的主要事件;2.教师讲解不同地质年代的特点;3.学生自主查阅相关文献;4.学生就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讨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地质年代与地球演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地质年代与地球演化
含大量H2SO4、HCl、HNO3、H2CO3!
40
☺38~19亿年 强酸性水圈
硅酸盐矿物风化,析出
K+、Na+、Ca++、Mg++离子
弱酸性水圈(氯化物水圈)
大气CO2、O2作用, 碳酸盐(Ca、Mg)CO3沉积
弱酸性水圈(碳酸盐水圈) ☺19~0亿年
弱酸性水圈
弱碱性水圈
碳酸盐沉积,Ca++、Mg++ 进入岩石;K+、Na+增多
41
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
42
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
43
地 球 水 圈 的 形 成
44
地 球 水 圈 的 形 成
45
地 球 大 气 的 分 层
46
地 球 大 气 的 分 层
47
谢谢
表层衍生出了最古老的地壳。 地壳:为富含Al、Ca的铁镁硅酸盐 世界上最古老矿物和岩石年龄:44~ 40亿年
26




-------


















27
☻ 地球的起源: 作为太阳系的一部分,地球是和太阳系
同时形成的。
大约46亿年前,在银河系的某个区域, 混合着许多死亡的恒星的残骸和爆炸的灰
CO、CO2、NH3、CH4及水蒸气,强烈的温室 效应 -----CO2水准是今天的20万倍!
☺38~19亿年,缺氧还原大气圈(富CO2 ) 28亿年前,出现释氧光合作用系统:
nCO2+nH2O→(CH2O)n+nO2 ☺19~4亿年,含O2、N2大气圈(游离氧)

必修一 1.3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课件

必修一 1.3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 课件
翼龙 巨齿龙 剑龙
鸭嘴龙
林龙
双棘龙
白 垩 纪 恐 龙 蛋 化 石
侏罗纪的始 祖鸟化石
始祖鸟曾经被认为是鸟类的祖 先,并生活于侏罗纪,距今约 1亿5千5百万到1亿5千万年前。 标本都只在德国境内发现。
中华龙鸟化石
中生代的裸子植物化石(主要的成煤时期)
拟银杏叶化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松枝化石
拟苏铁化石
苏铁植物
叉蕨化石
• 有机碳(38亿年前,格陵兰) • 菌类化石(35亿年前,澳大利亚和南非) • 真核生物化石(25亿年前,中国) • 多细胞生物(8亿年前,后生动物;澳大利 亚的埃迪卡拉动物群) • 叠层石(前寒武的主要化石)
前寒武纪泥岩中 最老的动物化石 埃迪卡拉动物群
最老的植物化石同圆藻 前寒武纪迭层石灰岩中的层 状藻类体
一、宇宙及早期地球的形成
1、太阳系的起源过程---星云假说
大约150亿年, 大约66亿年 前宇宙大爆 前银河系大 炸 爆炸
大约50亿年 前形成太阳 系星云盘
大约46亿年前 地球诞生
太阳星云盘
太 阳 系 的 形 成
2、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
地球早期高温、火山频繁
⑴内部圈层结构的形成
由于集聚压缩、放射性元素蜕变和陨石撞 击导致温度升高,当地球内部物质增温达到熔 融状态时,比重大的铁、镍、铂等元素加速向 地心下沉,形成铁、镍地核。比重小的亲石元 素上浮组成地幔和地壳。
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 质年代
1.3 地球的演化过程
• [课标要求]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 地球的演化过程。 • 【学习目标】 • 1、运用“星云假说”解释地球的起源。 • 2、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是怎么形成的?原始 大气是怎么演变成现代大气的? • 3、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火山、地震等地质作 用有何变化规律? • 4、结合地质年代表,说明动植物的演变规律。 • 5.可用那些方法来鉴定岩层的地质年代?

人教版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1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同步练习(I)卷(练习)

人教版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1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同步练习(I)卷(练习)

人教版地理选修一第三章第1节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同步练习(I)卷(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4分)1. (2分) 2005年8月2—17日,中国科学考察队对东非大裂谷进行了为期5天的科学考察,此次中国科学考察队从埃塞俄比亚南部进入东非大裂谷,由北向南考察了东非大裂谷。

本次科考旨在揭开“地球上最大疤痕”的秘密。

据此回答问题。

从形成原因上看,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与科罗拉多大峡谷不同,其主要原因是()A . 张裂作用B . 挤压作用C . 流水侵蚀作用D . 冰川侵蚀作用【考点】2. (2分)板块构造学说中,意见还不一致的问题是()A . 板块构造是指地壳还是岩石圈B . 板块构造运动的方向C . 板块运动能否引起火山、地震D . 板块持久大幅度运动的动力【考点】3. (2分)下图是某国南方某河流的一河段,分析回答问题。

该河若流出山口,常常形成的地貌是()A . 山麓冲积扇B . 冲积平原C . 沙洲D . 三角洲【考点】4. (2分)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A . 裂谷或海洋B . 海沟和海岭C . 岛弧链和海岸山脉D . 褶皱山脉和高原【考点】5.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海岭两侧的岩石年龄呈不对称分布B . 海岭位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交界处且最不稳定C . 海沟是大洋地壳消亡处D . 离海岭越远,岩石年龄越年轻【考点】6. (2分)读人民币版面图案图,回答问题。

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 . 冰蚀作用B . 流水侵蚀作用C . 风力侵蚀作用D . 海浪侵蚀作用【考点】7. (2分)形成太湖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 固结成岩B . 风化C . 搬运D . 沉积【考点】8. (2分)有关岛弧链和海岸山脉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 . 两个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B . 两个大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C . 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互碰撞,大陆板块受挤上拱而隆起形成的D .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大洋板块受挤上拱而隆起形成的【考点】9. (2分)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姓名: 小组评价:
3.1地球的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学案
课前准备
1.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的形成经历了
生物进化的趋势:
会在地层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沉积岩中岩层的一般顺序是从
5. 根据地层和化石,加上对地球早期演变的推测,地球发展史被编成了“ 【问题思考】 1、形成现今地球环境需要哪些条件?
(包括太阳作为恒星和地球作为行星的所有条件。


2.煤是地质历史上的陆地植物在沼泽中大量沉积而成的。

丰富的煤
藏。

请推测煤形成时南极洲的地理环境。

2.早期火山活动喷出的气体和现代类似,主要包括 ,大量水
汽通过 过程或在地表直接 ,逐渐形成水圈。

3.生命的起源为 ,生物进化改造了地球大气。

现代大气的主要成分为:。

为海洋生物后来登陆准备了条件的是
回扣教材夯实基础
的过程。

4.岩石多呈层状,具有
顺序的岩层称为地层。

在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生
物的
下往上,年龄从
,低级物种化石在
,高级物种化石在
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人们发现了
图表归纳
探究一:2009
年9月,中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发现了距今约
毛恐龙化石,这是迄今(截止2009年9月27日)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长有羽毛的恐龙 -“赫
氏近鸟龙”的新发现。

1、恐龙繁盛时期的地理环境。

(包括当时的地壳运动、成矿规律、生物演化等)
2、化石研究表明,距今6500万年前,统治地球达一亿多年的各种恐龙全部灭绝了,
试分析
恐龙灭绝的原因。

(提示:首先从气候变化找原因, 然后进一步推测气候变化可能是由于什
么原因造成的)
知识建构突破重点
课堂活动
1.6亿年的带
用图表概括各地质年代的地壳运动特征、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过程。

突破考点研析热点
课堂练习
4. 在某地层中发现了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则该岩石沉积的环境是 A.
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B.寒冷
干燥的寒带荒漠
C.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
D.河湖众多的温带平原
5. 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地质年代是(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6. 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发展史的五个代。

关于这五个代的
叙述,正确的是(图中数字代表距今年代,单位:亿年 )(

A. 从①到⑤的名称依次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B. 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②代
C. 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③代
D.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④代
右图为“距今2万〜1.5万年前(属新生代)亚洲东部。

读图完成
1. A . B . C .
D . 有关地球的早期演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 地球形成之初有一定量的气体,主要是氢和氦, 地球的原始大气是早期火山活动排出的气体 水圈的形成为地球生命的出现提供了必要条件 叶绿体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 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发出的 2. 不同的岩石反映出不同的地质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玄武岩反映该地曾有火山活动 C.化石只能存在于沉积岩中 放出大量氧气 ( ) B.沉积岩能反映古地理环境 D. 沉积岩中岩层的一般顺序是从上往下,年龄从老到新 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 3. 读岩层相互关系图 (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

为 ; ■ " I 1
" I "
1
■ *a %

强化基础提升能力
D.新生代
,r** U 万一I 胪T
kr ________ w ■_ 7.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A.地质时期的冰期寒冷期
8.该时期为()
A.哺乳动物时代)
B.历史时期的温暖期
C.地质时期的间冰期
D.历史时期的B.海生藻类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答案
课前准备: 1.
地球内部圈层构造的形成经历了 增温、 熔融、内
部物质分异 的过程。

2. 早期火山活动喷出的气体和现代类似, 主要包括 水汽 、二氧化碳、氮 , 大量水汽通过 降雨 过程或在地表直接 凝结 ,逐渐形成水圈。

3. 生命的起源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始海洋、湖泊中(水圈) ,生物进化改造了地球大气。

现代大气的主要成分为: 氮、氧。

为海洋生物后来登陆准备了条件的是—氧 层的出现 _________ 。

生物进化的趋势: 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岩石多呈层状,具有 时间 顺序的岩层称为地层。

在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生 物的 遗体 和 遗迹 会在地层中保存下来, 形成化石。

沉积岩中岩层的一般顺序是从 下往上,年龄从 老 到 新 ,低级物种化石在 下 ,高级物种化石在 上
5. 根据地层和化石,加上对地球早期演变的推测,
【问题思考】 1. 形成现今地球环境需要哪些条件? (包括太阳作为恒星和地球作为行星的所有条件。

)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日
地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 水;体积、质量适中,能够吸引和保存大气, 生物改造大气成分,
2. 煤是地质历史上的陆地植物在沼泽中大量沉积而成的。

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人们发现 了丰富的煤藏。

请推测煤形成时南极洲的地理环境:温暖湿润的陆生环境。

课堂活动: 1、 恐龙繁盛时期的地理环境。

(包括当时的地壳运动、成矿规律、生物演化等) 地壳运动: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分离,各大陆漂移 生物演化:爬行动物盛行,后期向鸟类发展,出现了小型的哺乳动物。

成矿规律:主要的成煤时期 2、 化石研究表明,距今 6500万年前,统治地球达一亿多年的各种恐龙全部灭绝了,
试分析
恐龙灭绝的原因。

(提示:首先从气候变化找原因, 然后进一步推测气候变化可能是由于什 么原因造成的) 陨石碰撞说:一颗小行星撞地球,引发地震、海啸,同时引发了强烈的火山喷发 ,火山 灰充满天空.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来 .在以后的数月乃 至数年里,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 ,植物不能正常 生长,庞大的草食类的恐龙先灭绝,食物链破坏,肉食恐龙也将灭绝。

气候变化:恐龙时代,气候炎热,在
有较厚的皮毛御寒,而且体型庞大, 变化的温度和外部环境而灭绝。

课堂练习: 1.A 2.D 3. ④③②①⑥⑤
4.A
二氧化碳 时间 ,高级物种化石在 丄 。

地球发展史被编成了 “ 地质年代表 ”。

表面温度适宜,形成了共生命生存的液态 形成了
共生命生存的大气。

6500万年前,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度下降,没 很难有适合的巢穴和山洞避寒, 导致恐龙无法适应剧烈 5.B 6.A 7.A 8.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