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解构

合集下载

202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

202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contents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商品与货币•资本与剩余价值•资本积累与再生产•资本流通过程•分配过程与剩余价值的分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周期性波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目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揭示了其阶级本质和局限性。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资本论》的出版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

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关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

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研究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过程和趋势。

03020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运用辩证法的思想来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

阶级分析方法从阶级关系出发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既注重对经济现象的客观描述,又强调对经济现象的价值判断。

商品与货币商品的内在矛盾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矛盾,即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这种矛盾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得到了解决。

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是指人们对商品所赋予的神秘性和超自然力量的崇拜,这种崇拜掩盖了商品背后的社会关系和劳动价值。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货币的产生与职能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形式货币的形式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信用货币等阶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货币等新型货币形式也逐渐出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感谢观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政治经济学名词
01 唯物辩证法
目录
02 抽象法
03 方法
04 数量分析的方法
05 辅助工具的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06 根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指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用以认识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生产关 系)的方法的总和,包括认识论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方法。它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要求实事求是,不是从 概念、原则出发,而是从客观的经济事实和经济现象出发,透过现象剖析出隐藏在经济现象后面的本质,并揭示 经济运动规律。历史上存在过的社会经济形态都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发生、发展并为更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所代 替。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同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它研究的出发点是 处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正如K.马克思强调的,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不是从概念出发, 也“不是从人出发,而是从一定的社会经济时期出发的分析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15页)。
运用逻辑的方法进行研究,常常需要在一定的假定下进行推理,这是许多门类科学在研究过程中都必须使用 的。不能因为这种推理的运用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的某些推理在形式上有相似的地方,就把二者等同起来。 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它自己所特有的分类,如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等等。这种研究方法,相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说,是理论体系根本不同的两种研究方法,应当加以区别。
抽象法
要透彻了解客观经济现实,掌握它的发展趋势,必须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充分掌握资料,分析实际经济运动 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这就要求运用科学的抽象,即在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排除那些次 要的、偶然的、表现事物外部特征的一切,一步一步地深入考察和分析经济运动过程中各种经济形式的内部,阐明 经济范畴,揭示出经济规律。科学的抽象是政治经济学必须使用的研究方法,它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科学的方法论是建立科学理论的前天和基础,政治经济学也不例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分析人类社会经济历史发展过程还运用了抽象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及其他逻辑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马克思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人类社会经济历史过程的研究,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在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中,分析生产关系的内部矛盾,揭示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也是他的基本方法。

坚持这种基本方法,就是要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坚持以下基本观点:⑴唯物的观点。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

按照这一观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不应当从“理性”、“正义”或人的主观意识和心理因素出发,而应从客观存在的物质生产过程出发,去揭示经济运动过程固有的规律性。

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运动看作一种受一定规律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

⑵发展变化的观点。

辩证法把社会生产关系视为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社会有机体。

辩证法对现存社会生产关系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它的否定的理解;对每一种社会生产关系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任何社会生产关系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与不同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也是不同的。

任何社会经济制度都要经历一个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

不存在凝固和永恒的社会经济制度,任何经济制度都是社会经济历史发展过程的一个特定阶段。

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科学。

⑶矛盾的观点。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内容,也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

一切社会生产过程发展变化的决定性的原因和力量,在于它内部固有的矛盾性。

社会经济过程的内部矛盾是其发展运动永不枯竭的源泉。

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方法及其性质

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方法及其性质

中图分类号:F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21(2018)02-0059-06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解方法及其性质□宫敬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河北保定071002)摘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内容丰富且成体系,概括性提法是“解剖典型”,理解方法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理解方法是马克思主体、客体及二者之间辩证关系这一哲学分析框架的方法论化,实质是主体性。

理解方法与资产阶级经济学科学方法论主张判然有别,主体性质、批判性质、过程性质、逆溯性质、革命性质和整体性质是题中应有之义。

鉴于此,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专著和论文中应给予理解方法以表示存在的机会。

关键词:马克思;理解;方法;主体性收稿日期:2018-01-1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6AZX001)作者简介:宫敬才(1954-),男,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六种具体性研究方法的前五种都以马克思的论述或运用为根据,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67-350、427-580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8页。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回想马克思诞辰之际,中国已进入衰败不堪、被动挨打和任人宰割的时期。

在马克思文献尤其是19世纪50、60年代的文献中,屡有对当时中国境遇的顾涉和对中国人民的声援。

20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进入以习近平为领袖的新时代。

新时代的中国屹立于世界舞台中央,少有匹敌的强盛国力和独具特色的文化神韵促使世界文明史发生了根本性转向,标志着正在迎来以中国为主导的新时代。

回顾这段先是苦难屈辱、后是卓然独立和成就辉煌的历史就可发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功不可没。

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将这个博大精深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归功于马克思名正言顺。

为了纪念这位人类学术思想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人物诞辰200周年而草就此文,饮水思源的意味尽在其中。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基础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基础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法论基础及其当代意义2019-08-07摘要:马克思通过揭⽰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其内部发现了构成资本主义解体的根本⽭盾和促使共产主义⽣成的⾰命因素,从⽽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的决定性批判。

这⼀发现正是借助于“⾰命的辩证法”来实现的。

辩证法作为科学的、⾰命的⽅法,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承载着“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历史性重任;另⼀⽅⾯使政治经济学批判建⽴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

马克思⼒图通过对⿊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以新的实证科学超越现代知性科学。

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中的贯彻,使马克思开创了⼀条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

关键词:辨证法;政治经济学批判;社会现实中图分类号:F011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5-2674(2013)05-014-06《资本论》第⼀卷出版以后,曾经遭到德国庸俗经济学家们的指责:⼀⽅⾯,他们认为马克思在形⽽上学地研究经济学;另⼀⽅⾯则指出,马克思没有为经济发展开出药⽅,⽽只限于分析既定的经济事实。

对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版的跋中⽆奈地说:“⼈们对于《资本论》中应⽤的⽅法理解得很差,这已经由对这⼀⽅法的各种相互⽭盾的评论所证明。

”保罗·斯威齐在研究马克思的⽅法时也认为,“⽅法论的讨论,似乎是令⼈⽣厌和吃⼒不讨好的。

但完全避开这个问题,却有招致严重误解的危险。

”对于《资本论》的有关争议,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多次提到,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科学,⽽政治经济学批判则是“科学的、独⽴的、德国的经济学”,“它本质上是建⽴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的”。

对于写作政治经济学的⽬的,恩格斯表述得很清楚:“我们⾯前的这部著作,决不是对经济学的个别章节作零碎的批判,决不是对经济学的某些争论问题作孤⽴的研究。

相反,它⼀开始就以系统地概括经济科学的全部复杂内容,并且在联系中阐述资产阶级⽣产和资产阶级交换的规律为⽬的。

既然经济学家⽆⾮是这些规律的代⾔⼈和辩护⼈,那么,这种阐述同时也就是对全部经济学⽂献的批判。

详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点

详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点

详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之一,它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本文将详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包括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等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点首先涉及到价值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而劳动的价值是由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他提出了价值规律和价值比例的理论,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商品的交换过程和货币的产生。

在剩余价值理论方面,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产生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他详细解释了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和剥削的实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矛盾的根源,并主张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是政治经济学观点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于私人占有和利润追求,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人则处于劳动的被剥削状态。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无产阶级的贫困化趋势以及资本主义垄断形成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注定了其必然灭亡的命运。

无产阶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受剥削的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观点是一门关于社会经济现象的理论体系,涵盖了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社会经济的内在规律和矛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和指导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

(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 关系必须联系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在一个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 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政治法律制 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构成该 社会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 作用于经济基础。 政治经济学只有联系上层建筑来研究 生产关系,才能说明生产关系变革的曲折 性和复杂性,才能全面揭示生产关系的运 动规律。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 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科学抽象法以及叙述方法和研 究方法 分析和综合、历史与逻辑相统 一等方法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的意义
1、有利于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 求时,它阻碍生产力发展。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 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 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要求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选择与之 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
(二)科学的抽象法
就是对于那些呈现在人们 面前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过 程,通过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 彼,由表及里,透过纷繁复杂 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三)数学和统计方法
每一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都有质和量两方面。因此,对它 们既要作质的分析,也要作量的 分析。数学和统计的研究方法, 有助于揭示经济现象量的方面和 经济现象变化的数量的联系。
些特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方法论缕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方法论缕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方法论缕析作者:周全胜来源:《人民论坛》2016年第14期【摘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蕴含着科学抽象、矛盾分析、阶级分析等思想方法论精髓。

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方法论具有促进学习观念现代化、增长学习智慧、增加学习内涵等人文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方法论人文价值【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哲学家冯友兰说:“一门学问的性质,与它的方法,有密切的关系。

”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要掌握其中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等显性知识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要领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论精髓,以提升学习者学习思维与应用能力。

思想方法论诠释思想方法论涵义。

思想是人类的基本特质,是人之为人的基本标志。

思想是人类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和能动反映,是认识的主体以一定的观念方式把握客体的方式之总和。

以一定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基础表现出来的思想,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力量,是人类行为的先导,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灵魂。

思想方法论,是指建立在一定世界观基础上的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理论体系,它是人们思维的基本法则,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钥匙链”。

思想方法论的特性。

第一,思想方法论的载负性。

思想方法论是以特定的范畴、观点、原理、事理等知识为载体。

任何思想方法论都不可能脱离知识实体而孤立存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方法论依附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知识体系。

第二,思想方法论的属人性。

载负于理论之中的思想方法论具有充分的属人性质。

表现在:思想方法论是人类的智慧结晶,是人类思维的花朵;思想方法论是为人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明创造等服务的;思想方法论是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任何思想方法论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有一个产生、运用、修正、补充、强化等与时俱进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解构摘要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是马克思构建其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基础和原则性方法,对其进行全面剖析和再认识,有助于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内涵。

围绕抽象上升到具体与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系统论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形成、决定、来源以及理论载体,强调了马克思构建其宏大经济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

这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夯实了方法论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解构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以方法作为研究对象,阐述方法建立的原则、方法与方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科学的加以运用,从而成为构建其政治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

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文本的解读,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进行全面梳理和再挖掘,将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提供方法论基础,并彰显其时代价值。

伟大发现及其重大意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形成马克思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法律,促使其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动因,一方面来自于他对普鲁士莱茵省议会公然侵犯贫民阶级以及摩塞尔河流域酿酒农民经济状况的不满和困惑,另一方面则是不屑于当时那些流行于欧洲关于空想社会主义肤浅的言论。

旨在为科学共产主义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开始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研究。

1843年,马克思弄清了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指出:“法的关系……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寻求。

”马克思这时已经认识到,“市民社会”是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结构的出发点,市民社会应该在政治经济学中得到理解。

1845年1月,马克思完成了《巴黎笔记》之后,首次开始尝试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构想从“整体联系”和“当前的经济事实”两个方面出发来建立经济学理论体系。

特别是在40年代后半期,当马克思从当初的异化劳动理论转到劳动价值理论上之后,马克思对社会整体结构有了科学的认识,这种全新的历史观最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表述,之后在《哲学的贫困》中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完善。

在马克思看来,“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这意味着人们的一定的物质生产决定着与之相应的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而在这一生产关系下又产生出相应的意识形式。

当然,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即保障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马克思这一全新的唯物史观是其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指导了马克思整个经济学理论的创作,正是因为马克思对它的独创性发现并加以科学运用,才构建起马克思主义宏大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使得经济学发生了彻底革命。

研究方法对于任何科学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

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工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是它全部理论的“内核”,也成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相区别的根源。

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其方法。

无论立场还是观点都需要合适的方法来叙述和表达,而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归根结底取决于所采用的方法的科学性。

国际工人运动的理论家卢卡奇这样说道:“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成果。

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受到时代条件的限制,150多年前的马克思没有预测到当代社会的某些具体变化,其经典原著中甚至找不到相关概念,或者哪一天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再采用马克思的那些词句了,但只要我们遵循马克思所创立的方法论,我们就走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道路上,就能够用其科学的方法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

研究对象的确定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决定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首先取决于研究对象。

明确研究对象,才能界定考察范围及其所包含的理论,才能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的叙述和论证。

从1843年底在法国巴黎开始其政治经济学研究起,到1857年在他完成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批判,并为其计划写作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巨著撰写《导言》为止,马克思用其一生中15年的黄金时间系统地说明了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一次科学地表述了对社会关系具有重大意义的观点”。

随着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展开,这一研究对象逐步清晰并确定下来。

(一)运用抽象力是马克思对经济过程进行纯粹形态分析的前提条件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不同,经济学无法效仿自然科学借助于科学仪器和实验手段来开展研究。

只能通过思维的抽象,在研究客观对象时抽象掉那些暂时的无关紧要的各种规定,从而能够保证像自然科学那样——在最少干扰条件最纯粹的形态下——进行分析。

为此,马克思首先提出了“经济范畴”的概念并指明了其客观性。

继《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的阐述之后,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作了进一步发挥。

在马克思看来,经济范畴是人类“生产方面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这一抽象从属于生产关系。

所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以“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作为“出发点”,对生产关系作为经济范畴的现实基础进行考察,通过研究把经济范畴抽象出来,从而更能够抓住这一“现代社会”的本质问题。

(二)在指出经济范畴客观性的同时,马克思特别强调其历史阶段性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考察,发现古典经济学只是研究了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下如何获得财富的增长,但“没有说明这些关系本身是怎样产生的,也就是说,没有说明产生这些关系的历史运动”。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任务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怎样在其特定的关系下进行,或者说,研究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如何使物资财富得到增长的同时,研究这些关系的历史运动轨迹。

透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揭示,预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直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才明确提出其研究的主题,即“首先是物质生产,……。

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

例如,是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

”这是马克思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系统地说明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即研究物质生产,一定要以一定生产关系下的物质生产为其前提条件,从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总体来研究物质生产。

因此,对于生产关系的研究,如果不考察其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这种研究就失去了全部的意义,不能称其为政治经济学;如果研究只是强调其作用而忽略了其历史过渡性,则算不上真正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三)作为经济范畴的生产关系必须是生产关系的总体而非其它既然要研究物质生产怎样在一定关系下进行,那么它所考察的范围必须是从局部的生产关系扩展到全部的生产关系,即生产关系的总体。

在马克思看来,这一生产关系的总体已经扩展至现实生产活动的整个舞台,涵盖范围十分广泛。

在《哲学的贫困》中,范围从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内部联系的经济范畴,如价值、利润和地租,到资本主义外部宏观环境的经济范畴,如竞争和垄断。

之后,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范围从一国内部的阶级关系依为基础的经济关系扩展至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强调要研究“欧洲各国资产阶级在商业上受世界市场霸主英国奴役和剥削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对比《资本论》和“六册计划”,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研究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六册计划”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并非如《资本论》那样仅局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关系和资本一般性质的范畴。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只是为了证明财富增长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终将枯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从而敲响“资本主义的丧钟”。

但在“六册计划”的宏大体系下,马克思将其政治经济学研究拓展至资产阶级整体的经济制度,将资本主义基本的经济关系扩展到体现整个经济制度的生产关系的总体,资本主义的全部矛盾都在这样一个最具体最复杂的总体中展开,经济危机的爆发预示着资本主义的灭亡和一个全新社会的到来。

对古典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继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来源如何搭建自己经济学理论大厦的“脚手架”呢?马克思受到来自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辩证法的启发,同时也是对政治经济学家的经济学思想形成经验的判断和总结。

作为全面叙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一般运动形式的第一人,黑格尔从纯粹的思维出发,唯心而且抽象,具有完全抽象的“思辨的”形式(恩格斯语)。

在黑格尔看来,“逻辑理念的开展是由抽象进到具体”,在这一辩证的扬弃过程中,“……,它从一些简单的规定性开始,而在这些规定性之后的规定性就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具体。

因为结果包含着自己的开端,而开端的运动用某种新的规定丰富了它,普遍的东西构成基础……在继续规定的每一个阶段上,普遍的东西不断提高它以前的全部内容,它不仅没有因其辩证的前进运动而丧失了什么,丢下了什么,而且带着一切收获物,使自己的内部不断丰富和充实起来”。

面对黑格尔辩证法所包含的对客观事物认识规律的天才猜想,马克思公开承认自己是这位伟大思想家的学生,曾经——特别是在其早期阶段借用黑格尔的辩证的叙述方式。

基于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和主体,而整个外部世界不过是这个绝对精神发展和外化的结果。

针对黑格尔把从抽象进到具体看作是思维纯粹的自我运动,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把现实的具体理解为“自我综合、自我深化和自我运动的思维的结果”。

事实上,思维再现的具体是“思维的、理解的产物,但是,决不是处于直观表象之外或驾于其上而思维着的、自我产生着的概念的产物,而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这一过程的产物”。

另一方面,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古典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成就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科学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通过对17世纪以来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梳理,发现其论述的路径无外乎两种:要么从具体开始,要么从抽象开始。

17世纪的经济学家就是从生动而丰富的现实整体开始,以找到若干具有决定意义的抽象的一般关系而结束,如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威廉·配第的《赋税论》。

而到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则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另辟了一条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路径。

马克思指出,科学的论述进程必须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论述路径,而不是反过来。

科学的论述如果是从具体开始,则总是牵扯到一切问题,受到束缚和羁绊,难以把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内在联系阐述清楚,从而无法反映和掌握客观存在的庞大复杂的总体。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的叙述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要正确地表达出来,需要建立在科学的叙述方法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