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励志”小说与娱乐电影

合集下载

电影《高兴》影评

电影《高兴》影评

《高兴》影评在没看《高兴》这部电影之前,我还在猜这部电影是不是一代文学大师贾平凹先生的那个小说《高兴》。

果不其然,这部电影确实是根据贾平凹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小说写的是一个喜剧,电影也被拍成了喜剧。

但在我看完这部电影以后,却只得苦笑着说是一个苦涩而且心酸的喜剧。

虽然说整部影片的很多桥段都显得很老套,很多情境也是模仿过去的影片,但不得不说的是,导演让这些老的元素重新焕发了青春,赋予了它们更加深刻的内涵。

电影的主人公名叫刘高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陕西农民,因喜欢设计各种飞行器而显得与其他农民有些不同。

但是迫于生计,他不得不和好兄弟五富一起远离家乡去西安打工,在老乡韩大宝的一间破旧仓库落脚。

高兴的工作是收废品,虽然工作不那么光鲜,但是高兴却乐在其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高兴结识了按摩小姐孟夷纯,两个人在接触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高兴在知道孟夷纯为了弟弟上学筹钱而曾经委身于商人韦达的事情以后,决定和他的并不富裕的伙伴们开始了筹款,帮助孟夷纯。

为了实现对好兄弟五富做一回人上人的承诺,最终他驾驶着自制的飞机带着五富的尸体飞上了西安城的上空,人们都在仰望,他的好兄弟五富竟然在最后也奇迹般地“复活”了。

整部电影围绕着破烂王爱上了按摩女这一并不太高明的剧情展开,着重讲了农民工进城务工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电影中几次出现商人韦达的“奥迪车”与高兴的“三轮车”的对比情境,从侧面反映出了如今社会中存在的日益严重化的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

有钱人越来越有钱,可以所谓的仗“钱”欺人,没钱人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有钱人随意地挥霍然后辛苦工作挣点养家糊口的钱。

孟夷纯为了给弟弟筹上大学的学费,不惜委身于商人韦达,也从侧面突出了如今教育收费过高的问题。

这种情况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但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除了感叹命运不公,抱怨社会保障制度仍然不健全以外没有任何办法。

电影中五富被120送进医院,医生说五富得的是一个十分严重的怪病,需要交完2万元的住院费以后住院才能治愈。

思虑的沉重 嬉笑的轻浮——《高兴》小说和电影之比较

思虑的沉重 嬉笑的轻浮——《高兴》小说和电影之比较
形象 的复杂性 。
是金山银海 ,可出走一没资金,二没技术,三没城里有权有势的人
而在 电影里面 ,却将 她为妓赚 钱的原 因改为为 了读 书上学 。这
来 承携 ,他们 只有干最苦 最 累最 脏也最 容易 干到 的活 。就是送煤 拾 是一个 多么简单 、幼稚 而又毫无 新意 的改编 。这 样的形象 .我 们不 破烂 。”尽管 这个职业苦 、脏 、地位低 ,但是 他并没 因此颓丧 、抱 会去 同情她 更不会 去佩服 她 ,她 只是一个 轻易 出卖 色相的红尘 女 , 怨 ,而是 以乐 观豁达 的心 态于起 了这份 工作 。在空 闲时 ,他仍然会 在她身 上丝毫不 能引起我 们深刻 的怜悯及 对这个不 公社会的痛斥 之 吹箫来感 受音乐 的美感 。他 喜欢上 了孟夷 纯 ,即使 在知道 了她 的职 心 。可 以说这 是改编 最大 的败 笔 。 业是小姐 后 ,仍 然一如既往 地去喜 欢 。尤其 得知孟 夷纯 当小姐的真 二、主题 意蕴之比较
等许 多现 实问题。 而电影 《 高兴 》则进行 了很 大的改编 ,展 示 出来 的风格 意蕴与原 作也 大为不 同。本 论文从 三个方 面将 小说和 电影进行 比
较 ,试 图分析 出其 中的不 同之处 以及 在 不同表 达方 式、表现重 点下隐藏的深层社 会 问题 。
关键词 :高兴 ;城 乡差距 ;生存 困境 ;弱势群体 《 高兴 》是 当代著 名 作家 贾平 凹的又 一 力作 ,小 说 以弱 势群 说 中详细交 待了她 为妓 的原 因 。原 来是她 的前男友李 京性格暴烈 , 又酗酒赌博 ,她忍 受不 了 ,提 出和他分手 ,他纠缠不 行。有一次他 体农 民进城务工人 员为书写 对象 ,这些人有 拾破烂 的 、乞 丐 、妓女 等 ,他们厌 恶乡村 的贫瘠 ,渴望变成 城里人 过富有 的城市生 活 。他 喝了酒到她 家闹事 ,拔刀捅 死 了她 哥哥 。李 京杀 了人 之后就跑 了。 们 以为来 到城市就 能变成一个 城里人 。但事 与愿违 ,他们被 城市踩 他 们那个米 阳县很穷 ,公安 局办案 总是缺少 经费 ,孟 夷纯为 了早 日 在脚下 , 弃在边缘 、拒绝在 门外 ,而曾经 的家 乡他们却也 是不能 抓住 凶手为哥 哥和 因此事病 死 的父 亲报仇 ,要求公安 局抓捕 李京 。 抛 回去 了。这样 ,走不 进的城 ,离不开 的乡 ,无处安 放的灵魂 使他们 公 安局要求 她 自己掏钱 ,管 待警察 的所有 费用 。她一个 姑娘家哪有

高兴

高兴
影片简介

讲述了西安城内以刘高兴为代表的一群“捡破烂
者”的苦难辛酸。 这是一部稍显花哨与热闹的影片,特技镜头、歌舞 情节、无厘头搞笑等商业娱乐元素充斥着电影的 始终。


原著所凸显的那种悲凉和苦难被消解得了无痕迹。
二、电影中的边缘人

主人公刘高兴
憨厚愚笨的五富

如果毕业之后,你有可能是城市中的边缘
人,你会如何面对各种挑战?
粗俗的杏胡夫妇
啰唆多事的黄八

其他人物
三、边缘人的哭诉

1.有着强烈城市情结的高兴始终无法被城
市所接受。

2.刘高兴“浪漫美好”的爱情神话。
3.进城农民之间互相救助的艰难。
四、对苦难的遮蔽

1.飞机升天的意象。
2.歌舞要素的注入。

3. 大团圆结局的设计更实现了对苦难的最
有效的遮蔽。
思考题

励志电影

励志电影

给小人物的励志电影---《高兴》观后感贾平凹又一部关注土地变迁后农民生存状态的长篇小说《高兴》,用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进城拾荒的农民刘高兴在都市里的生存故事。

电影《高兴》根据贾平凹同名小说改编,剔除小说的悲情元素,阿甘将影片拍得“很幸福很高兴”。

阿甘说,他把贾平凹在小说《高兴》后记里的一句话“在肮脏的地方干净地活着”作为拍摄影片的宗旨,因此,虽然影片有的地方俗不可耐,但最终还是在搞笑、温馨、浪漫的气氛中,让观众看到了“在肮脏地方干净地活着”的一群人的幸福故事。

《高兴》讲的是名叫“刘高兴”的人和他的叫“五富”的伙伴从老家农村到西安来拾破烂的故事,小说从刘高兴背伙伴五富的尸体回家乡被民警拘留写起,然后回忆他们为何来西安,为什么干起拾破烂的活,最后五富又是如何死的,又为什么要背他的尸首回家乡。

小说表现的内容是多元的,但主要是以拾破烂的阶层为主的城市下层百姓的生活百态。

作家贾平凹为什么要写这样的题材?“为什么中国社会会有这样一个拾破烂的阶层?这个阶层应该由谁来管理组织?进城打工真的能够使农民富裕吗?”作家如此关心社会底层拾破烂的下苦人的生活、如此关注弱势群体,说明作家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是一部快乐幸福的电影;一部高兴活着的电影;一部有笑有泪、哭笑不得的本土歌舞电影。

导演阿甘是个很有才华、很有浪漫情结的导演,所以电影一改小说中的沉重悲凉,集方言和歌舞于一身.贾平凹力挺:这是属于基层人民的狂欢.。

电影虽然充满了喜剧因素,但骨子里却流淌着淡淡的忧伤。

一场小人物的悲欢,小人物的梦想。

看完电影,在感受浪漫温暖的同时,我们的思维更开阔,苦难原来能这样表现。

这也可以理解为一部给小人物的励志影片,不管面对什么样的环境,即使在社会的最底层,在快乐生活的同时,坚守自我,“比如高兴每天送出的那束花”,“在肮脏的地方干净地活着”。

坚持梦想,那么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回报也就有多大。

由于作家多次深入拾破烂阶层采访调查和观察,积累了扎实的素材,加上作家高超的专业写作功底,使这本书语言顺畅,文字朴实无华,似乎毫无技巧,却引人入胜。

《高兴》的观后感

《高兴》的观后感

《高兴》观后感改编自贾平凹的小说,电影《高兴》把小说的悲剧结局改为了大团圆,但满含喜剧元素的电影版《高兴》骨子里面依然有一种淡淡的悲伤。

关于小人物的大生活,也是目前很流行的励志题材。

影片一开始就点明了的农民造飞机的故事并非小说内容,但是这个题材大家也耳熟能详,做为小人物志向高远的一部分,飞机的形象应该是主人公面对所处环境,面对生活的艰辛还能愉快而幸福地生活的心理本源,作为一个心中有舞台的人的心理意象。

和很多小说故事一样,从农村来到西安的农民刘高兴,经历了很多他前所未有的事情,无论是被迫以卖废品为职业,还是积极帮助按摩女郎孟夷纯,无论是和朋友五富的互相鼓励还是和那些与他一样生活在最底层的邻居们说说笑笑,刘高兴既是生活在一个全新的环境,又因为生活的压力和疑惑使他在熟悉的人文环境里努力实现愿望,他在全新的环境里,可是并没有因为这个环境而改变一丝一毫。

他说要做卖废品的王者,他要帮助孟夷纯实现上大学的愿望,他要满足朋友五富的“遗愿”坐上飞机盘旋在西安城的上空,他总是要为那个中风的老人送上一株鲜艳的雏菊……这就是一个小人物的大生活,在他得知进城要以卖废品为生时,五富失落了,可是刘高兴依然高兴,他比任何一个有着体面工作的人还要高兴。

大家都觉得他造飞机太夸张,可是刘高兴依然坚持,高高兴兴地用拣来的废品制造了飞机。

所有的人都让他放弃孟夷纯。

说她的工作太肮脏,可是刘高兴就是要帮助她实现上大学的愿望。

这是一个小人物的大生活,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回报也就有多大。

影片结尾皆大欢喜,既是映衬了贺岁档的环境,又真正化成了一个励志的核心,尽管我们看到了侧面反映的很多社会问题,甚至是在笑过之后回味出悲伤,但是这种向上的精神加上时时穿插的歌舞,还是有很多积极的元素包含在内。

通过观看电影《高兴》,提高同学们的吃苦耐劳精神,面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促进同学们的交流,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营造团结向上的气氛。

促进同学们的交流,丰富课余生活。

贾平凹 高兴

贾平凹 高兴

贾平凹高兴贾平凹高兴《高兴》坚持了贾平凹对农民的一贯关注,写进了城的农民——城市中的拾荒人的命运。

作品采用口述体的第一人称,语言幽默,流畅,易于阅读,是作家近年创作的最好看的小说。

贾平凹写了刘高兴等来自农村、流落都市的拾荒者的命运,同时涉及了城市底层中的各种人群,有乞丐,有民工,有歌女等等。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城市中艰难地生存。

而且,作品在描述他们生活困境的同时,着重关注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写了他们的理想、追求和爱情。

1、内容梗概正当百事瓦裂、浮华猖獗的社会变改之际,农民刘高兴先是将自己的一颗肾卖给了城里人,随后又与同乡五富来到城里拾破烂……歌女孟夷纯的出现不但引来了城市万象之态,还带给了他门支离纷崩、始料不及的命运……贾平凹以其一贯的慈悲连绵,一贯的继往开来,一贯的淡定笔致打开了一幅令人缀乱或战栗的城市生活画卷,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密布着冲突、错位、荒谬、伤痛、病象重重而又情切至深的当代故事。

2、创作历程小说中的这两个人物都在生活中确有其人。

刘高兴是贾平凹老家丹凤县棣花镇同村的伙伴,从小学到中学的同学。

贾平凹大学毕业后就留在西安当了文学编辑,后来成为作家。

而“刘高兴”当兵复员后回到农村,做过泥瓦匠、吊过挂面、磨过豆腐、摆过油条摊子,什么都没干出名堂,年过半百只好进城打工,拾破烂、给人送煤。

孟荑纯则是贾平凹在西安“拾荒村”调查时了解的一个故事。

这个女孩子的哥哥被人杀害,警察追凶没有经费,让受害人家属出钱。

迫于无奈,她只能卖淫挣钱。

《高兴》虽然只有20多万字,但前后修改了五次,每改一次就要重新抄写一遍,因此书写总和就超过了100万字。

贾平凹为写此书右手中指已经严重变形,不仅磨出了一个大坑,皮下还有淤血。

《高兴》以第一人称自述形式写成,采用陕西方言,主题明确,线索单纯,比《秦腔》要好读很多。

是堪称贾平凹近年来最好读的一部小说。

《高兴》的素材早在2004年就已经酝酿成熟了,早于《秦腔》。

为了更好地写作这群都市边缘人的生存状态,贾平凹不断地到西安一个“拾荒村”去调查采访。

乡土文学作业

乡土文学作业

再渺小的人也有梦想----------《高兴》观后感电影《高兴》是改变自贾平凹的小说,在电影《高兴》中,把小说的悲剧结局改为了大团圆结局,但饱含了喜剧元素的电影版《高兴》骨子里依然有一种淡淡的悲伤,关于小人物的生活,小人物也有梦想,这也是目前很流行的励志题材。

小人物也有大大的梦想,两个陕北的乡下汉子离开了自己生活多年的小镇进了西安城,和多数进城的追梦人们一样,高兴和五福只是希望挣点钱风风光光的回家乡。

不同的是,他们喜欢飞机,而且喜欢自己造飞机。

他们没有像别人那种伟大的梦想,但是,他们有的是可以使自己满足,使自己感到幸福的生活。

他们虽然是来自乡村的农民,没有什么知识文化,但他们天生就有一颗善良朴实的心。

他们没有好高骛远的梦想,没有贪图富贵的虚荣,相反,他们是凭借自己的双手来获得使自己高兴的生活。

虽然捡破烂是又脏又累的工作,但是它可以使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帮助自己身边的人。

这就是乡土文化带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没有钱,但是有比金钱更珍贵的善良。

小小的人有大大的梦想。

尽管高兴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小伙子,没有钱靠捡破烂生活,但是造飞机是他最大的梦想,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不怕苦,不怕累,靠自己的双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又是多么伟大的行为。

但是当高兴遇到了按摩女郎孟夷纯的时候,他被孟夷纯吸引了,吸引高兴的不仅仅是孟夷纯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孟夷纯作为社会地下层任务身上的那种高洁的志向,尽管被生活所压迫,她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职业,但是,她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她想考大学。

剧中两个关键性的人物,高兴和孟夷纯。

都是社会底层人物,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相比,好像造飞机与上大学都是美好的梦想。

与他们现在的处境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即使梦想再遥远也阻止不了他们向梦想靠近的脚步。

他们依然在努力,在奋斗!这是个小人物的大生活,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回报就有多大。

这是一部喜剧,但是喜剧背后表现出的却是值得人们去深思的。

在喜剧背后,我们看到了许多侧面反映出来的问题,甚至在笑过之后回味出悲伤。

《高兴》:从小说到电影

《高兴》:从小说到电影

电 影 是 对 小 说 的 再 创 造 , 它 必 然 要 对 小 说 中 的 人 物 解 以及 城 市 边 缘 人 在城 市/ 村 二 元 对 立 中 的 梦想 和 挣 扎 。 乡
和 事 件 进 行 重 新 取 舍 和 组 合 , 电 影 《 兴 》 也 不 例 外 。 电 电影 的 结 尾 是 患 脑 疝 “ 去 ” 的 五 富 没 有 死 , 奇 迹 般 地 活 高 死 影 《 兴 》 符 合 电 影 艺 术 的特 点 ,如 突 出 了 动 作 性 和 戏 剧 了下 来 , 并 与 刘 高 兴 坐 飞 机 在 西 安 上 空 盘 旋 , “ 兴 ”地 高 高
是 重 点 表 现 了 这 些 人 对 幸 福 的 追 求 和 奋 斗 , 它 也 不 只 写 出 孟 夷 纯 被 抓 ,杏 胡 也 因 收 赃 物 而 被 公 安 局 抓 获 。 虽 然 刘 高 了 生 活 中 的种 种 现 象 ,而 且 还 揭 示 了主 人 公 的 内心 世 界 并 兴 说 自 己要 留在 西 安 ,但 茫 茫 然何 处 是 归 宿 ? 『小 说 充 分展 2 反 映 了造成 这 种 现 状 的社 会 、政 治 、 经济 、文 化等 原 因 。 现 了城 市 化 、 现 代 化 历 史 进 程 中 乡 村 及 乡土 生 活 方 式 的 瓦
根 据小说 改编 的影视作 品,在改编 的过程 中,既有编剧导 度和联系 ,人 物形象也 由圆形变得 扁平 。尤其是 导演 阿甘
演 对 原 作 的理 解 , 也 有 其 对 影 像 艺 术 的考 虑 , 更 有 个 人 风 把 刘 高 兴 的 爱 好 吹 箫 改 成 了喜 欢 玩 遥 控 飞 机 ,而 且还 用 收 格 的 融 入 。在 中 国 ,根 据 小 说 改 编 的 电影 数 量 众 多 , 电影 来的废 品 自己制造了一架飞机 ,这 种改编不仅有 失真 实, 《 兴 》 就 是 根 据 贾 平 凹 的 同 名 小 说 改 编 的 。它 由阿 甘 编 而 且 失 去 了 原 作 所 蕴 涵 的深 厚 文 化 内涵 。试 想 , 一 个 农 高 剧 、 导 演 , 郭 涛 、 苗 圃 、 田 原 等 人 出演 , 表 现 了进 城 拾 荒 民 ,且 是 为 生 计 所 迫 进 城 谋 生 的 农 民 ,为 了做 人 上 人 ,竟 农 民 酸 甜 苦 辣 的 生 活 。笔 者 认 为 , 电影 《 兴 》 并 没 有 把 然想 到了组装高度现代化 、工 业化、科技化 的飞机 在西安 高 原作 丰 富 深 刻 的 内涵 诉 诸银 屏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兴》:“励志”小说与娱乐电影摘要鲁迅历来主张直面人生,反对瞒和骗,但闭了眼睛不顾现实的阿q精神却一直幽灵不散,它在贾平凹的小说《高兴》和阿甘的同名电影中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呈现。

关键词:《高兴》励志小说娱乐电影直面人生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在媒体发达的现代社会,许多作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受到导演的宠幸。

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美其名曰“触电”,而由著名作家的小说作底本,改编的电影也会更有深度。

电影促进了小说的发行,原著提升了电影的深度,这就是媒体和作家的双赢。

2007年,贾平凹的小说《高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9年,阿甘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作为贺岁片上映,电影的热播提高了小说的名气,很多人是看了电影后又去读小说的,但电影并没有因为有著名作家的原著做奠基而获得意义的提升。

小说《高兴》和电影《高兴》都引起了一些争议,许多人认为贾平凹的《高兴》是以农民工的悲苦生活为素材的长篇小说,而阿甘的《高兴》是一部快乐的电影、一部幸福的电影;贾平凹的小说《高兴》是一部关于底层生存的忧思录,而阿甘的电影《高兴》则是一部值得称道的歌舞贺岁大戏,应该说两者的差距是明显的。

那么是什么引起了阿甘改编贾平凹小说的兴趣?两者之间有没有共同的因素?目前人们对电影《高兴》的改编、创造多有论及,而对两者之间共同的局限则关注甚少,这是下文主要讨论的问题。

一励志与批判的抵牾贾平凹在《高兴·后记》(一)中说,他最初要“把自己的作品写成一份份社会记录而留给历史。

我要写刘高兴和刘高兴一样的乡下进城群体,他们是如何走进城市的,他们如何在城市里安身生活,他们又是如何感受认知城市,他们有他们的命运,这个时代又赋予他们如何的命运感,能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觉得我就满足了”。

但写作过程并不顺利,他“常常是把一章写好了又撕去,撕去了再写,写了再撕,……我越写越写不下去了,到底是将十万字毁之一炬”。

后来,一位拾破烂的朋友的一句话“我叫刘高兴呀,咋能不高兴!”触动了他,“得不到高兴而仍高兴着,这是什么人呢?但就这一句话,我突然地觉得我的思维该怎么改变了,我的小说该怎么去写了。

……这部小说就只写刘高兴,可以说他是拾破烂人中的另类,而他也正是拾破烂人中的典型,他之所以是现在的他,他越是活得沉重,也就越懂得着轻松,越是活得苦难他才越要享受着快乐。

……我重新写作。

原来的书稿名字是《城市生活》,现在改成了《高兴》。

原来是沿袭着《秦腔》的那种写法,写一个城市和一群人,现在只写刘高兴和他的两三个同伴。

”在另外的场合,贾平凹又说:“让读者了解一个农村人到城市安身立命的奋斗历程是我创作的初衷,这是一部励志小说,我希望无论是城里的年轻人还是农村的年轻人都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能通过勤奋获得成功,最终能高兴的生活。

我写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以荒诞的故事情节来取悦读者,人需要一种精神的支撑才能活着,而我所表达的这种精神就是小说中‘刘高兴’的精神。

”贾平凹原来把他的小说定位为“励志小说”,但问题也正出在这里。

因为要按照励志小说来写,而且以十分投入的第一人称的方式表现刘高兴的故事,结果就造成《高兴》的批判性是不彻底的,对农民工的关怀是有限度的,作品的真实性也打了折扣,被代言的农民工并没有发出声音。

贾平凹把刘高兴当成一个励志人物来写,竭力张扬他的“刘高兴精神”。

刘高兴是拾破烂人的另类,但不是拾破烂人的典型,作者对他进行了美化,使他变成了一个文人化的农民或者是披着农民装束的知识分子。

他有知识,懂文化,爱看报,会吹箫,皮肤白皙,穿着讲究,比城里人还像城里人。

他聪明,有智慧,假装报社的记者帮翠花要回身份证,假装作家体验生活而保护五富不受饭店老板的欺负,甚至还假装领导教训不守规矩的市容队员。

他自认为自己是城里人,比黄八、五富要高贵,他可以保护五富,可以教训黄八和石热闹。

贾平凹把刘高兴看成“是这个时代新型农民群体的一个缩影,更是未来农民群体的一个缩影”。

“我希望《高兴》成为某一个地域或群体的精神重建的反映。

阳光总在风雨后,人类无论要经受多么大的苦难,最终还是期望美好的,所以,‘高兴’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底层人,无论经受过多少苦难,最终还是要高兴起来的。

”但是需要警惕他赞同的刘高兴,不叫刘坚强。

高兴不等于坚强,理想主义者是最脆弱的,而看透了现实的绝望主义者反而是最坚韧的。

“越是活得苦难他越要享受着快乐”,“我叫刘高兴,为啥我不高兴。

”刘高兴精神说白了就是盲目乐观、苟活主义、阿q精神。

他以吹箫、戴墨镜、用真皮钱夹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和聊以自慰。

他的肾移植到了老板韦达的身体里,他就觉得自己不再是刘哈娃,而成为西安的刘高兴,和韦达亲如兄弟,看到有钱和体面的韦达,刘高兴激动不已。

他坐在出租车里,觉得自己是在检阅千军万马,竟然发出了“同志们好!首长好!”的喊声。

他认为拾破烂是要靠运气的,你对身体的各个器官说几句鼓励的话,对架子车说点好话,一天都会有好的收获,想要什么就会来什么。

所以贾平凹把刘高兴的故事写成励志小说注定是不成功的。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表现底层是一个艰难的课题。

贾平凹既不能像左翼作家那样站在无产者的立场上,全力声讨剥削者和压迫者,更不能塑造充满怨恨和暴力色彩的革命新人形象,他也不愿像“五四”启蒙作家那样站在知识分子的立场,全力批判国民的劣根性,塑造麻木、愚昧、冷漠的被启蒙形象。

贾平凹不能给农民工指出真正的出路,只能寄希望于农民工自身的“高兴”精神,只要好好努力,就会过上美好的生活。

不批判黑暗和不公,只许诺空头支票,没有批判和仁爱做基础的“高兴精神”只能是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注定是没有出路的。

对作品的另一主要人物孟夷纯以及她与刘高兴恋爱过程描写,作者也有许多美化。

孟夷纯是美容美发店里的妓女,贾平凹把她塑造成一个单纯、善良、美丽的人物。

她为报杀兄之仇而牺牲自己,作家甚至把她比作锁骨菩萨而让刘高兴为之神魂颠倒。

刘高兴与孟夷纯的恋爱过程也是传统的才子佳人恋爱的翻版:崴脚、三轮车载大美女、买苹果、送高跟鞋等都是作家一厢情愿的浪漫想象。

作品中的五富、黄八、杏胡、种猪、石热闹、翠花倒是更具有下层身份,但是贾平凹的描写重点不是他们。

他们的种种苦难、辛酸被猎奇、噱头、黄色段子稀释了,底层群体困惑、迷茫、愤怒、挣扎的复杂精神世界没有得到体现。

贾平凹在《高兴·后记》(一)中详细描写了他采访拾破烂群体的过程,这些记录是真实感人的,如果他能把采访结果写成一篇报告文学,它应该比现在的小说《高兴》更有价值。

假如贾平凹按照最初的设想,写《城市生活》或《农民工生活》,怀着无限的仁爱精神描写农民工群体所遭受的苦难、屈辱,揭露、批判不公,倡导正义,而不是写励志小说《高兴》,那么它才会成为一份份沉甸甸的记录留给社会和未来。

正是因为要写刘高兴的励志故事和“刘高兴精神”,所以作品中的苦难和辛酸被稀释了,批判和讽刺被忽略了,人文关怀和人道精神躲远了。

李建军说“贾平凹的精神世界里有病怏怏的厌世,阴沉沉的恨世,轻飘飘的骂世与乐陶陶的遁世,唯独缺少深刻的思想与彻底的批判精神”,看来我们是要认真思考这句话。

二娱乐对人道的消解阿甘为什么要改编贾平凹的小说《高兴》?他如是说:“我是贾平凹的忠实读者,2007年底在新华书店偶然看到了《高兴》这本书,小说里面有悲有喜,大事件上是悲剧色彩,里面的情绪却透着一种喜悦。

很喜欢书里的那句话,‘一群人在肮脏的地方干净地活着。

’我拿这种感觉来把握电影。

”他给电影的定位是“一个快乐和幸福的电影”。

他说:“其实不管哪个阶层,都有他们的一乐。

没有哪个阶层是靠着每天苦哈哈、唉声叹气活下去。

他们乐着呢,常常会为非常简单的事情乐一天。

……他们有他们的快乐,这个电影就是发现他们的快乐。

”为了发现农民工的快乐,阿甘在电影里加入了歌舞的元素,因为“没有什么比歌舞更能体现快乐的气氛”,破烂王歌词里唱到:“破烂王,破烂王,我们是快乐的破烂王,……没车没房没钱又咋样,高兴起来咱最张。

”按摩歌词里唱到:“快乐开心是硬道理。

”《欢乐颂》里唱到:“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

”为了发现农民工的快乐,阿甘让为哥复仇的妓女孟夷纯摇身一变成为读书上进的按摩女,把吹箫的刘高兴包装成造飞机的最牛农民工。

刘高兴驾驶铁公鸡号飞机,载着得绝症的五富在西安城转了一圈,赚得5000元广告费,赎出了蒙冤的孟夷纯。

五富死而复生,孟夷纯和刘高兴终成眷属。

大团圆结局,观众自然会很开心。

贾平凹说:“我不关心票房,但我关心观众的感受,只要观众高兴就好。

”其实阿甘又何尝不是这种心理呢。

在商业化的社会里,导演关心票房,要为投资人负责,为了让观众买票,自然得给观众快乐。

单看电影院海报上的九张笑脸和两个大字高兴,观众自然会开心起来,但当我们知道电影是以拾破烂人的生活为素材之后,当我们了解了拾破烂人的艰辛和痛苦之后,我们还会笑吗?相反我们会感到那九张笑脸多么恐怖、多么邪恶,这笑脸里隐藏着阴谋诡计。

阿甘发现的快乐不是拾破烂人的快乐,而是电影院里观众的快乐。

这种快乐是建立在拾破烂人的痛苦之上的,是通过取笑底层人,以猎奇、噱头、搞笑的方式获得的。

阿甘也承认“实际上他们确实过得不好”,但又不知所云的说“他们乐着呢”。

既然他们“起得比鸡还早,吃得比猪还烂,干得比驴还多,过得比狗还贱”,那他们如何能高兴起来呢?娱乐电影只能是导演、演员和观众的高兴,而不是拾破烂人的高兴。

《欢乐颂》里“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的歌词让我们明白电影《高兴》的最终效果就是化解苦难,消弭裂缝,掩盖污渍、粉饰现实。

正像某位评论者所说:“观看影片当中,你的心慢慢柔和了,看到他们苦尽甘来、充满希望,你会揉弄着胸口,十指相扣,长出口气,流两滴真诚的泪,然后带点温馨的适意走出剧场,明天又可以常态地生活,心里还会想:其实他们也蛮幸福的嘛!于是编导者不经意间治愈了社会现实对我们普通人造成的怀疑症与抑郁症。

”贾平凹的《高兴》是一部假励志小说,阿甘的《高兴》是一部真娱乐电影,两者在创作宗旨上有一致的地方,即“励志”和高兴。

但他们都没有看到自设的陷阱,高兴不等于坚强。

励志小说一只脚踏进了陷阱,而娱乐电影则全身跳进了陷阱。

李新宇说:“无论怎样否定文学的社会作用,都无法否认它对读者所发生的影响。

既然文学能够影响人,而且文学也依靠这种影响而确立自己的价值,作家就应该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作品将对自己的读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文学需要以自身所承载的责任在社会中定位。

”所以作家需要清楚自己对人生的责任和对历史的担当。

但是“我们有很多作家不懂得这一点,因为我们的时代多的是冒牌的作家。

一个思想贫困的时代必然造就一些冒牌的作家”。

一些作家由于思想的贫困,虽然抱着善良和美好的动机,但忽视了对陷阱的警惕,结果产生了与最初动机相反的不良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