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2专题安妮日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安妮日记》导学案

1《安妮日记》导学案
未来的你一定感谢现在阅读的自己
书目:《安妮日记》
字数:243千字 作者:安妮.弗兰克日期:2019.9
导读
《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写的日记,是其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夙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拓展
知识1.日记体:蒋介石、季羡 Nhomakorabea、胡适等人的日记
2.安妮:出身、性格、经历、安妮日记内容介绍
3.犹太人:犹太人的历史 、欧洲反犹主义
4.反犹主义的顶峰:德国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
5.安妮最后的结局
主题
升华
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安妮
《安妮日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最佳见证,在她的日记中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与毅力,这是一部不朽的文学经典。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7课 安妮日记(节选)落实应用板块训练 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7课 安妮日记(节选)落实应用板块训练 苏教版必修2

【创新方案】高一语文第二专题第7课安妮日记(节选)落实应用板块训练苏教版必修2(时间:40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笼罩.(zhào)倒坍.(tā) 投掷.(zhì)蹒跚.(shān)B.蛰.伏(zhí) 胡诌.(zhōu) 唾.弃(tuò) 炮.制(páo)[C.跛.脚(bǒ) 粟.粒(sù) 渎.职(dú) 引擎.(qínɡ)D.颠簸.(bǒ) 窒.息(zhì) 吞噬.(shì) 忖.度(cu i)解析:A项“坍”应读tān,B项“蛰”应读zhé,D项“忖”应读cǔn。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侦探粗暴揪住食不裹腹B.懈怠徘徊执著欢呼鹊跃C.蜕变无辜肆虐唉声叹气D.惬意匮乏国藉根深缔固解析:A项“裹”应为“果”。

B项“鹊”应为“雀”。

D项“藉”应为“籍”,“缔”应为“蒂”。

答案:C3.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任何一门艺术都不可能长久不衰,高潮过去之后就________陷入发展的低谷,皮影戏也不例外。

(2)公安部门将继续行动,进一步打假扫黑,为中国足球的健康发展________毒瘤。

(3)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沿海城市的影响________消退,缺工成为沿海加工制造类企业最头疼的事情。

A.未免根除逐步B.不免铲除逐步C.不免铲除逐渐D.未免根除逐渐解析:“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

“未免”指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

据语境(1)应填“不免”。

“铲除”的意思是连根除去,消灭干净;“铲除”的对象除抽象事物如旧思想、旧意识外,还可指具体事物,如草、土、石等。

“根除”的意思是彻底铲除,比“铲除”程度重,对象多是抽象的、有害的事物。

据语境(2)应填“铲除”。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7课 安妮日记(节选)落实应用板块训练 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7课 安妮日记(节选)落实应用板块训练 苏教版必修2

【创新方案】高一语文第二专题第7课安妮日记(节选)落实应用板块训练苏教版必修2(时间:40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笼罩.(zhào)倒坍.(tā) 投掷.(zhì)蹒跚.(shān)B.蛰.伏(zhí) 胡诌.(zhōu) 唾.弃(tuò) 炮.制(páo)[C.跛.脚(bǒ) 粟.粒(sù) 渎.职(dú) 引擎.(qínɡ)D.颠簸.(bǒ) 窒.息(zhì) 吞噬.(shì) 忖.度(cu i)解析:A项“坍”应读tān,B项“蛰”应读zhé,D项“忖”应读cǔn。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侦探粗暴揪住食不裹腹B.懈怠徘徊执著欢呼鹊跃C.蜕变无辜肆虐唉声叹气D.惬意匮乏国藉根深缔固解析:A项“裹”应为“果”。

B项“鹊”应为“雀”。

D项“藉”应为“籍”,“缔”应为“蒂”。

答案:C3.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任何一门艺术都不可能长久不衰,高潮过去之后就________陷入发展的低谷,皮影戏也不例外。

(2)公安部门将继续行动,进一步打假扫黑,为中国足球的健康发展________毒瘤。

(3)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沿海城市的影响________消退,缺工成为沿海加工制造类企业最头疼的事情。

A.未免根除逐步B.不免铲除逐步C.不免铲除逐渐D.未免根除逐渐解析:“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

“未免”指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

据语境(1)应填“不免”。

“铲除”的意思是连根除去,消灭干净;“铲除”的对象除抽象事物如旧思想、旧意识外,还可指具体事物,如草、土、石等。

“根除”的意思是彻底铲除,比“铲除”程度重,对象多是抽象的、有害的事物。

据语境(2)应填“铲除”。

《安妮日记》教案

《安妮日记》教案

《安妮日记》教案一、教学内容1.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的悲惨遭遇。

2. 掌握日记中所描绘的主要人物形象。

3. 理解作者通过日记传达的反战主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的悲惨遭遇,增强学生的历史观念。

2. 通过分析日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理解作者通过日记传达的反战主题,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掌握日记中所描绘的主要人物形象。

难点:理解作者通过日记传达的反战主题,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纸质版《安妮日记》学具:笔记本、文具、电子版《安妮日记》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播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的历史短片,让学生了解战争对普通人民生活的影响,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纸质版《安妮日记》,了解日记的基本情节,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和事件。

3. 合作探究: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深入剖析日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战争对家庭和个人的影响。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日记中的一个片段,如安妮与父亲的对话,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反战主题,引导学生从具体文本中提炼抽象观念。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记中的其他片段,如安妮对战争的思考,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7. 课堂小结:8. 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安妮日记》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的悲惨遭遇2. 日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安妮、父亲、母亲等3. 作者通过日记传达的反战主题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的悲惨遭遇。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实行了种族灭绝政策,导致大量犹太人被迫逃离家园,遭受无尽的迫害和屠杀。

2. 根据日记内容,分析安妮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战争背景下的心理状态。

语文ⅱ人版第二专项(安妮日记)学案

语文ⅱ人版第二专项(安妮日记)学案
(节选自《流浪人,你假设到斯巴……》 ) 【注】《安妮日记》中的安妮是个 15 岁的犹太少女; 《流浪人,你假设到斯巴……》 中的“我” 是一个 17 岁的德国少年。 1. 选文(一)中加点的三个“为什么”分别问到了有关战争的哪三个方面内容?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 选段(二)中,为什么“我”觉得炮声“深沉而又粗犷”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 管风琴声” 相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 选段(一)(二)中,两个同龄人面对战争的认识相同吗?为什么?试作简要说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重点难点:
1、理解“运用内心独白的方法抒发情感” 。
2、学习主人公坚贞乐观,不为命运所屈服的坚韧性格。
【二】走近作者
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后来,中立的荷兰
也被德军占领。 从 1942 年 7 月到 1944 年 8 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
括。
3. 安妮为什么要把日记当作自己的朋友,还要为这个朋友取一个名字?
4. 以下有关《安妮日记》 (节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安妮 ?弗兰克,犹太少女。安妮日记的时间跨度为 1942 年 6 月 12 日至 1944 年 8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配套课件专题二文本7安妮日记(节选)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配套课件专题二文本7安妮日记(节选)

本 课
1939 年 9 月 1 日以来在欧洲整个大陆上第一次出现令人感到
栏 目
有点异样、但受到欢迎的平静。在这 5 年 8 个月零 7 天中,
开 关
在 800 个战场上,在 1 000 个被轰炸的城镇中,有千百万的
男女被屠杀;更多的人在纳粹毒气室里和党卫队特别行动队
在俄国和波兰的死人坑的边沿上被杀害——这一切都是阿
栏 目
与父亲奥托·弗兰克、母亲爱迪斯·弗兰克和姐姐玛格特(玛各)
开 关
以及另外四人藏匿于普林森格拉赫特大街 263 号的一幢建
筑的夹层中。安妮的日记从 1942 年 6 月 12 日写起,直到
1944 年 8 月 4 日她被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安妮被捕后,
被纳粹送往位于荷兰北部的威斯特波克集中营,接着被送往
道夫·希特勒的征服野心所造成的结果。绝大多数的欧洲古
城,都遭到破坏。天气暖和以后,无数没有葬埋的尸体从瓦
砾堆中发出了令人恶心的臭味。
导读·边学边思
文本7
在德国的大街上,再也没有穿长统靴的冲锋队齐步前
进的声音了,再也没有成群结队、身穿褐衫的人们的喧闹
声了,再也没有元首从扩音器里发出的尖叫声了。


经过12年4个月零8天之后,这个“千秋帝国”已寿终
探险!”
导读·边学边思
文本7
6.安妮认为:“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
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
的?
答案 尽管战争仅仅是极少数人的意志,但是战争的进行依靠

课 的毕竟是大众,如果大众能觉醒,认清侵略战争的真实目的,
栏 目
如果大众能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如果大众不屈从于专制集团

语文二人版第二专项版块二(安妮日记)最新教案6

语文二人版第二专项版块二(安妮日记)最新教案6

语文二人版第二专项版块二(安妮日记)最新教案6《安妮日记》最新同步教案6设计指导思想《安妮日记》从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纳粹党卫军发明时为止,记录了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

法西斯剥夺了她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然而无法剥夺她梦想和思考的权利。

《安妮日记》所告诉人们的,是一位少女如何在战争状态下面对种族迫害的经历。

节选部分的内容,突出表现安妮在不幸生活中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教科书所选的9那么日记,第一那么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那么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与思考。

教学时采纳“问题探讨”方式进行学习。

安排学生结合影片观后感,分组合作探究,可更有效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热情和对世界和平的珍惜。

教学目标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的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损害与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暴行。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截了当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3、学习安妮在困境中从不无望、满怀理想的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认识法西斯的罪恶暴行。

2、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截了当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备:1、搜集资料:纳粹什么原因会如此疯狂地迫害犹太人?2、课文内容:注意文中相关的字音字形。

【二】导入:观看电影《辛德勒名单》,感悟当时毕竟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

师:影片《辛德勒名单》是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鸿篇巨制。

1993年12月15日在美国上映,当即引起轰动。

当时美国和德国总统都分别发表了演说。

在19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辛德勒名单》一片毫无争议地夺得了最正确影片、最正确导演、最正确改编剧本等六项大奖。

《辛德勒名单》一片将作为电影史上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作品。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久传下去。

语文二人版第二专项版块二(安妮日记)最新教案5

语文二人版第二专项版块二(安妮日记)最新教案5

语文二人版第二专项版块二(安妮日记)最新教案5《安妮日记》最新同步教案5教学目标:1、通过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经历与思考,感受战争对人的摧残。

2、学习安妮在困境中的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与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安妮在对战争的非凡的观看与思考,尤其是1944年5月3日的日记中的对战争的思考。

教学方式:问题探讨方式课时安排:1课时新课推进:【一】导入新课:每位同学都处于花季雨季的年华,都正在书写着诗一般的日记,它记录着你青春成长的心路历程,幸福地享受着自己的欢乐与忧伤,而就在上个世纪的二战期间,有如此一个十三岁的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季少女,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散步的自由,那个女孩确实是安妮·弗兰克。

尽管她不能在阳光下散步,但她的心灵却仍能够自由飞翔,她的日记确实是心灵的天空,在日记中她如此写道:没有了日记,也就没有了我。

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她的日记来感受她在黑暗中的心迹。

【二】整体感知〔一〕解题:本文所选9那么日记,除第一那么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那么或记叙事实,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感和思考。

〔二〕快速阅读8那么日记,简要概括每那么日记的内容,并找出值得品味的话语,预备探讨。

明确:第2那么——要紧写了关于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和毒气室的情况,写了人们在纳粹占领下的恐惧。

〔提出的问题:我也是德国人,然而被希特勒剥夺了国籍。

〕第3那么——写外面混乱的局面,人们妻离子散,生活在恐惧之中,每个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送命。

〔提出的问题:“没有人能置身于冲突之外,整个世界都在战争,尽管同盟国比较顺利了,但结局还不明白在哪儿。

”〕第4那么――写在飞机空袭时,由于自己是犹太人,不能暴露,跑向防空洞和躲在密室一样危险。

〔提出的问题:因为得知墨索里尼下台的消息,想到战争结束的盼望,和平的盼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第2专题安妮日记》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一、预习目标
了解日记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相关情况,读准本文字音并能概括文章内容
二、预习内容
1.给加线字注音。

藏匿()执着()瞭望()引擎()肆虐()窒息()惩罚()绷紧()呆zhì()kuì()乏荒mi ù()tuì()变雷(tíng)脚
2、本文的写作背景
3、作者安妮的相关情况
4、概括九则日记的内容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2、通过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经历与思考,感受战争对人的摧残。

3、通过具体语句的分析,学习安妮在困境中的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与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安妮在对战争的非凡的观察与思考,尤其是1944年5月3日的日记中的对战争的思考。

2.教学难点:认识法西斯的罪恶,学习安妮困境中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小组讨论,结合课下材料搜集,分析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

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可以请学生查阅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资料,除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还可以去请教历史教师。


探究点二: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有想到过仇恨和报复,只希望人类永远不再有战争。

她为什么这样想?她的日记里传达了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探究点三、在所选的最后一则日记中,安妮写道:“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

”——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四)当堂检测
悲伤的人肉①
李磊
天上的星星有几颗,最闪亮的是月亮。

你是谁?你是谁家的闺女?你将是谁的新娘?你的兄弟姐妹有多少?你是神,你是嫦娥,你是中国传说中的美女,你是阿拉伯人心中的女神,你就是最美的那个!烟光一闪,哭声四起。

你的纯洁,却成为他人的悲哀!
人类的矛盾刀光剑影,生命的冲突枪林弹雨;谁不会捍卫民族的尊严?谁不会维护国家的自主?谁不会保护家庭的独立?谁不会保卫自己的自由?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碎尸万段的少男少女四分五裂。

他(她)们用死亡换取了更多的死亡,他(她)们用生命杀死了更多的生命。

当自由成为战争的奴隶,当民主成为战争的畜生,生命在人类自相残杀中血肉横飞,生命在人类弱肉强食里针锋相对。

炮火连天哭河山,惊天动地泣鬼神。

信仰是人类的一种勇气,信仰是生命的一种信心。

信仰的最高的境界,就是人类生生世世难以企及的和平。

信仰的最高要求,就是生命相互依存绝非互相排斥的真理。

一个少年或者一个少女,在人群中引爆了身体上的炸药。

更多的少男少女,前仆后继,致使更多的人死亡。

……不敢相信人类残暴的手段,竟然应用于人类自身。

惊恐万状的生命啊,能不能留一颗悲悯之心挂在天上,能不能流几滴悲痛之泪长记心头。

谁没有亲人?谁没有骨肉?谁也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孙猴。

……白发人送黑发人,天下谁人不惜君?你们的错误是单纯,你们的罪过是纯洁。

当四分五裂的骨朵震天动地,当七零八碎的血花横飞四方,当天边传来哭爹喊娘的悲怆交响曲,我们能否熟视无睹人类的杰作?
我们等待的不是枪杀是和平,我们盼望的不是自杀是民主。

……何苦的自相残杀?你死我亡的阴谋深处,一定会存在山迸地裂的世界末日;鱼死网破的波澜深处,一定会隐藏惊涛骇浪的地球灭绝。

昏天暗地的杀戮过后,人类恍然发现,人类杀戮的本身,就是杀戮自己。

……此刻,欢歌笑语无声无息,亭台搂阁灰飞烟灭。

甚至没有告别,甚至无法告别。

她们早就准备好了,用死来证明一切。

……这些蝴蝶一样翩翩起舞的少女,用她们脆弱的翅膀向天堂飞翔,破碎的空气里面流动着她们坚贞的歌声;这些圣女一样冷酷无情的杀手,用她们青春的胴体向地狱挺进,死伤的人群里面充满了她们愤怒的咒语。

这是可怕而又无奈的铁血事实,这是矛盾而又对立的悲惨世界。

现在,她们的灵魂可否安息?她们破坏的不单是自己的肉体,她们伤害的不单是别人的生命。

她们的悲剧,仿佛让我看到了,我们腥风血雨的过去;看到了,国人写在脸上的痛苦。

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珍爱生命;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造和平。

壮烈牺牲的精神,就是
让暴力灰飞烟灭,奋不顾身的行为,就是使恐怖烟消云散。

最好的办法就是化悲痛为力量,最佳的方式就是化干戈为玉帛。

惟独和平能够成全人类的千秋大业,惟独和平能够保证生命的千秋万代。

我们日以继夜地祈祷和平!死者已逝,生者尚存,我们的泪水将要被时间吹散,我们的鲜血将要被岁月风干。

美丽的少女,漂亮的少年!你们给人类带来了什么?你们给地球留下了什么?生命能够挽救生命。

灵魂能够拯救灵魂。

但是,不幸的国家更不幸,无辜的人民更无辜。

①李磊,男,1965年出生于吉林长春,先锋诗人、前卫批判家。

主要作品有:诗集《摇滚》(1995年),长诗《道德教科书》(1996年),长诗《现代汉语》(2000年),评论《当头棒喝》之伪民间诗歌批判书(2002年),评论《中国新诗,事在人为》(2002年),评论《蜕了皮我也能逮住你》(2003年)等等。

本文有删改。

1.本文题目中的“人肉”是指什么?
2.作者对少男少女的牺牲持什么态度?作者认为他们应该怎么做?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划线句子中的“杰作”是对少男少女勇敢赴死精神的颂扬。

B.与《安妮日记》相比,两篇文章的主题是一致的。

C.“灰飞烟灭”语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D.“谁也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孙猴”旨在强调人没有孙悟空的本领大。

E.“化干戈为玉帛”就是以恐怖来对抗恐怖。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做记者或作家。

那么,《一个人的遭遇》中的索科洛夫呢?《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呢?请想一想,这些普通人原来的生活是怎样的,战争又是如何改变发他们的命运的?
答案: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应与人物经历与文章表达的中心相关
2、如果安妮有安息之地,你将怎样为她写墓志铭?
答案:“无论我在天堂还是在地狱,我总希望人间变成天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