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内经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优质

合集下载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内经》中提到的“五脏”指的是以下哪五个器官?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胃、肺、肾C. 心、肝、脾、胃、肾D. 心、肝、脾、肺、胆2. “阴阳五行”学说在《内经》中占据怎样的地位?A. 基础理论B. 辅助理论C. 治疗方法D. 诊断方法3. 以下哪项不是《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大论的内容?A. 春气生发B. 夏气长养C. 秋气收敛D. 冬气闭藏二、填空题4. 《内经》中提到“治未病”的概念,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其核心思想是“______”。

5. 《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________密切相关。

三、简答题6. 简述《内经》中“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的基本含义。

7. 根据《内经》的“四气调神”理论,阐述春季养生的要点。

四、论述题8. 论述《内经》中“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性。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D二、填空题4. 治未病5. 四时变化三、简答题6. “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及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7. 春季养生要点包括:顺应春气生发的特点,注意调养肝脏,保持情绪舒畅,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饮食上宜清淡,避免油腻。

四、论述题8. 《内经》中“精气神”三者相互依存,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在中医养生中,注重精气的充足和气的流畅,以及神的安宁,是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经络腧穴学 - 复习及答案-名师版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经络腧穴学 - 复习及答案-名师版

《经络腧穴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督脉的主要功能是(B)A、总督一身之阴脉B、总督一身之阳脉C、约束诸经D、调节十二经气血2、肾俞穴的定位在(B)棘突下,旁开1.5寸A、第一腰椎B、第二腰椎C、第三腰椎D、第四腰椎3、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经脉特点(D)A、内属脏腑B、运行气血主干C、外络支节D、走行浅而易见4、下列不符合十二经脉循行流注次序的是(C)A、胆、肝、肺B、大肠、胃、脾经C、心、小肠、肾D、三焦、胆、肝5、在外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平外踝高点的腧穴是(A)A、昆仑B、委中C、至阴D、委阳6、目正视,瞳孔直上,在眉上一寸处的腧穴是(A)A、阳白B、四白C、睛明D、印堂7、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D)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C、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8、环跳穴在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B)点取穴。

A、内1/3B、外1/3C、内2/3D、外2/39、“阳脉之海”是指(A)A、督脉B、冲脉C、任脉D、带脉10、大横穴在任脉神阙穴旁开(B)A、3寸B、4寸C、5寸D、6寸11、“起于手小指外侧端“的经脉是(C)A、手厥阴心包经B、手阳明大肠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少阳三焦经12、三阴经交为哪项之交会穴(C)A、足太阴,阴跷、足少阴B、足太阴、阴维、足厥阴C、足太阴、少阴、厥阴D、足太阴,少阳,厥阴13、行间穴在足背(A)缝纹端取穴A、第1、2趾间B、第2、3趾间C、第3、4趾间D、第4、5趾间14、矫正胎位的腧穴是(B)A、大横B、至阴C、隐白D、三阴交15、针灸治疗腮腺炎常用(B)A、颊车B、角孙C、翳风D、风池16、下列各穴中属于心经的是(B)A、天池B、阴郗C、大陵D、阳溪17、章门穴在第(C)下缘A、八肋软骨端B、九肋软骨端C、十一肋端D、十二肋端18、“脾之大络”是指(B)A、虚里B、大包C、中脘D、公孙19、人中穴可以治疗除哪项以外的各种病症(D)A、昏迷,中暑B、口眼歪斜,鼻部病C、急性腰纽伤D、腹胀肠鸣20、定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腧穴是(A)A、命门B、大椎C、腰阳关D、肾腧21、手、足太阴交会于(C)A、大包B、周荣C、中府D、云门22、风池穴主治除下列哪项外的各种病症(D)A、中风偏瘫B、感冒、热病C、目赤肿痛、目眩D、腹痛便秘23、瞳子寥在目外呲旁开(C)A、2分B、3分C、5分D、1寸24、骨度分寸法,外踝高点至脚底为多少寸(B)A、2寸B、3寸C、4寸D、5寸25、风府穴在后发际上(A)A、1寸B、2寸C、3寸D、4寸26、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挠侧凹陷中的穴位是(D)A、太渊B、外关C、内关D、神门27、在耳屏前,下颌关节踝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的穴位是(B)A、听会B、听宫C、耳门D、风池28、在头正中线上,入前发际上0.5寸的腧穴是(B)A、四白B、神庭C、阳白D、太阳29、屈膝,在髌骨下缘,膑韧带外侧凹陷中的穴位是(A)A、犊鼻B、梁丘C、足三里D、解溪30、睛明是属于哪一条经脉的腧穴(B)A、足阳明胃经B、足太阳膀胱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阳明大肠经二、多项选择题1、经脉包括(A、B)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五络脉D、浮脉、孙脉2、腧穴的分类有哪几类(A、B、C)A、十四经穴B、经外奇穴C、阿是穴D、十二经穴3、内关的功效有(A、B、C、D)A、醒脑开窍B、宁心安神C、养心益气D、和胃止逆4、手指同身寸取法包括(A、B、C)A、拇指同身寸取法B、四指同身寸取法C、中指同身寸取法D、无名指同身寸取法5、曲池穴的应用(A、B、C、D)A、各种发热B、牙痛牙肿C、高血压D、颜面热毒生疮6、颊车的功效是(A、B、C、D)A、清胃泻火B、活血退斑C、养颜润肤D、祛风止痒7、迎香穴的美容中应用,可以用于治疗(A、B、C)A、面部粉刺B、颜面湿疹、面痒浮肿C、颜面皱纹D、牙痛牙肿8、攒竹在美容中应用,可以用于治疗(A、B、C、D)A、眼圈发青B、迎风流泪C、眼睑下垂D、上额皱纹9、丝竹空的功效有(A、C、D)A、清热明目B、面痒浮肿C、洁面除皱D、祛风止痒10、经络的生理功能是(A、B、C、D)A、内属脏腑,外络肢体B、输布气血,营养周身C、抗御外邪,保卫机体D、双向调节,平衡人体三、填空题。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伤寒论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精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伤寒论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精

《伤寒论》复习资料选择题1、太阳中风证中汗出的机理是:(B )A.阳虚不能固摄于外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C.卫虚失固,腠理疏松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2、附子泻心汤证,除“心下痞”外,应有:( C )A.身痛B.恶寒无汗C.恶寒汗出D.下利3、“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

”治宜:( D )A.解其表,表解里自和B.温其里,里和表自解C.先解表,后温其里D.先温里,后解其表4、桃核承气汤的治法是:(D)A.清热化瘀,通下里实B.清热活血,分消湿热C.活血化瘀,软坚散结D.活血化瘀,泻下里热5、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D )A.麻黄汤B.麻杏石甘汤C.小青龙汤D.大青龙汤6、大结胸病的治法是:( C )A.清热涤痰开结B.攻逐水饮,涌吐痰实C.泻热逐水破结D.攻逐水饮,通下瘀热7、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中,哪项是错误的?( B )A.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B.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C.三承气汤中大黄都后下D.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8、白虎加人参汤证中“时时恶风”的机理是:(B )A.表证未解,卫外失固B.津气两伤,卫外不固C.津伤气少,阳郁不达D.经气被遏,阳郁不畅9、下列腹痛,小建中汤主治的是:( A )A.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B.腹满时痛C.腹中痛,欲呕吐D.腹痛,自下利10、下列哪项不是寒湿发黄与湿热发黄的区别?(B )A.发热与不发热B.小便黄与不黄C.黄色鲜明与晦暗D.口渴与不渴11、吴茱萸汤方的药物组成是:( C )A.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B.吴茱萸、人参、白术、大枣C.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D.吴茱萸、人参、半夏、大枣12、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白虎汤证的主症?(C)A.发热,汗出B.心烦,口渴C.苔白滑D.脉大13、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D )A.清酒B.甘澜水C.清浆水D.潦水14、猪苓汤证“心烦不得眠”的机理是:(B)A.肾水不足,心火上亢B.阴虚热扰,心神不宁C.余热未清,留扰胸膈D.阴血不足,心失所养E.以上都不是15、下列哪一症不是太阴病的主证?(A )A.胸下结硬B.食不下C.自利D.时腹自痛名词解释1、胃中干:病理概念。

《内经选读》试题库以及标准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库以及标准答案

1/71《内经选读》习题及参照答案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 、《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期间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月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件中最早记录《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代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照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订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2/71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1、现存所有分类说明《内经》最完好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第一单元养生一、名词术语2、天真:天生之真气。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请简述《内经》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根本经典。

其包括《黄帝内经》和《难经》两部分,涵盖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诊断与治疗原则等方面。

《内经》通过系统论述人体运行规律和健康的方法,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医诊疗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内经》中的“阴阳”概念是什么意思?它在中医理论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内经》中的“阴阳”是指宇宙万物存在的两个相对和相互依存的方面。

阴阳相对而非绝对,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在中医学中,“阴阳”既是理论基础,也是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思想。

通过阴阳的平衡与调整,可以维护人体的健康状态。

3. 简述《内经》中“五行”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答:《内经》中的“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

这五行之间相生相克,表达了事物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关系。

在中医学中,“五行”理论被应用于诊断和治疗中,通过分析五行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判断疾病的发生、变化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名词解释1. 请解释“气”的概念在《内经》中的含义。

答:在《内经》中,“气”是指宇宙间存在的一种客观物质形态,也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

它包括天地间的自然气体和人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所产生的精气、营气、阴阳气等。

《内经》中强调气的运动和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气”在人体内部运行的理论基础。

2. “脏腑”是指什么?它与中医诊断和治疗有什么关系?答:在中医学中,“脏腑”是指人体内部的器官系统。

脏腑包括心、肺、肝、脾、胃、肾等,它们分别担负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内经》中将脏腑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脏腑的运行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观察和分析脏腑的功能变化,可以辅助中医诊断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论述题按题目中要求,本节不提供小节标题。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是一份以题目形式呈现的试题和答案汇编。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其全称是: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C. 《伤寒杂病论》D. 《难经》答案:A2. 《内经》中提出的“治未病”的概念是指: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治疗尚未发生的疾病C. 预防疾病的发生D. 治疗疾病的并发症答案:C3. 在《内经》中,五行学说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是:A. 五行学说与人体无关B. 五行学说用于解释人体生理现象C. 五行学说用于解释人体病理变化D. 五行学说既用于解释人体生理现象,也用于解释人体病理变化答案:D二、填空题4. 《内经》中的“________”是指人体内的气机运行有序,是健康的表现。

答案:气血和畅5. 《内经》提倡的养生原则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强调顺应自然规律。

答案:法于阴阳调于四时三、简答题6. 简述《内经》中“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答案:《内经》中的“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诊断的基础。

阴阳理论用于判断疾病的基本性质,如阴阳失衡导致的各种症状。

五行理论则用于分析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确定治疗方法。

四、论述题7. 论述《内经》中关于“精、气、神”的调养方法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答案:《内经》中提到“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指人的精神活动和生命活力。

调养方法包括节制饮食、适度运动、调整情志、顺应四时等。

在现代生活中,这些调养方法仍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帮助人们维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五、案例分析题8. 某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症状,请根据《内经》理论分析可能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调养建议。

答案:根据《内经》理论,患者的症状可能与气血两虚有关。

调养建议包括:适当补充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红枣、枸杞等;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等,以促进气血生成;同时,注意情志调养,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以维护心神安宁。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伤寒论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伤寒论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

《伤寒论》复习资料选择题1、太阳中风证中汗出的机理是:(B )A.阳虚不能固摄于外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C.卫虚失固,腠理疏松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2、附子泻心汤证,除“心下痞”外,应有:( C )A.身痛B.恶寒无汗C.恶寒汗出D.下利3、“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

”治宜:( D )A.解其表,表解里自和B.温其里,里和表自解C.先解表,后温其里D.先温里,后解其表4、桃核承气汤的治法是:(D)A.清热化瘀,通下里实B.清热活血,分消湿热C.活血化瘀,软坚散结D.活血化瘀,泻下里热5、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D )A.麻黄汤B.麻杏石甘汤C.小青龙汤D.大青龙汤6、大结胸病的治法是:( C )A.清热涤痰开结B.攻逐水饮,涌吐痰实C.泻热逐水破结D.攻逐水饮,通下瘀热7、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中,哪项是错误的?( B )A.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B.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C.三承气汤中大黄都后下D.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8、白虎加人参汤证中“时时恶风”的机理是:(B )A.表证未解,卫外失固B.津气两伤,卫外不固C.津伤气少,阳郁不达D.经气被遏,阳郁不畅9、下列腹痛,小建中汤主治的是:( A )A.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B.腹满时痛C.腹中痛,欲呕吐D.腹痛,自下利10、下列哪项不是寒湿发黄与湿热发黄的区别?(B )A.发热与不发热B.小便黄与不黄C.黄色鲜明与晦暗D.口渴与不渴11、吴茱萸汤方的药物组成是:( C )A.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B.吴茱萸、人参、白术、大枣C.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D.吴茱萸、人参、半夏、大枣12、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白虎汤证的主症?(C)A.发热,汗出B.心烦,口渴C.苔白滑D.脉大13、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D )A.清酒B.甘澜水C.清浆水D.潦水14、猪苓汤证“心烦不得眠”的机理是:(B)A.肾水不足,心火上亢B.阴虚热扰,心神不宁C.余热未清,留扰胸膈D.阴血不足,心失所养E.以上都不是15、下列哪一症不是太阴病的主证?(A )A.胸下结硬B.食不下C.自利D.时腹自痛名词解释1、胃中干:病理概念。

内经选读期末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期末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黄帝内经》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始于战国末年,完成于汉代初年。

它是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的开山之作,包含了两部分内容:《灵枢》和《素问》。

《素问》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篇章。

全书共分为81个问题,围绕着脏腑经络、阴阳平衡、疾病发病机理等方面,讨论了人体的运行规律和生命的本质。

它主张“因势利导”、“辨证立治”的观点,强调预防和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灵枢》是《黄帝内经》的另一部分,共分为81篇,总结和整理了当时医学实践中的经验和知识。

它包括了人体的构造、气血运行、季节变化对人体的影响等方面,为后世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简述《黄帝内经》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黄帝内经》提出了“整体观念”,即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器和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种观念与现代医学中的系统医学和整体医学有相似之处,对于综合治疗和疾病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次,《黄帝内经》中的“辨证施治”原则,也与现代医学中的个体化治疗有相似之处。

《黄帝内经》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表现都是不同的,因此治疗应该依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此外,《黄帝内经》中对于气血运行、阴阳平衡、脏腑经络等方面的论述,也为现代医学中的研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总之,虽然《黄帝内经》产生于古代,但其中的一些理论和观点仍然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论述题1. 论述《黄帝内经》对于中医针灸的影响。

《黄帝内经》对中医针灸的影响深远。

首先,《黄帝内经》中提出了针灸的重要性,认为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恢复健康。

这一观点对于针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黄帝内经》中系统地介绍了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选择穴位、插入针具的方式和深度,以及施针的旋转和提拔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中医药大学成教点
《内经选读》试卷
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层次: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D )。

A.阴阳学说
B.养生学说
C.病因学说
D.藏象学说
2.《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生气通天”应解释为(A)。

A.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互相通应
B.人体阳气与自然界相互通应
C.人体卫气与自然界相互通应
D.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变化关系密切
3.《素问•六节藏象论》“仓廪之本”指的是(B)。

A.胃
B.脾
C.口
D.魄
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季节的关系是(C)。

A.脾主长夏
B.脾主四时
C.各十八日寄治
D.脾主夏
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用补益药治疗正虚而所致痞塞不通之证的治法属(D).
A.热因热用
B.求其属
C.正治法
D.塞因塞用
6.《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B )
A、《白氏内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D)
A 、肾不化气 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
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精不足者”的治则是(E)
A、滋养胃阴
B、滋养肝肾
C、补之以阴
D、温之以气
E、补之以味
9.最早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是(A)
A 、《黄帝内经太素》 B、《素问吴注》 C、《黄帝素问直解》 D、《黄帝内经素问》 E、《读素问钞》
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C)
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
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
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E、以上均不是
11.《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B)
A、阴精之本
B、封藏之本
C、阳气之本
D、先天之本
E、罢极之本
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薄者为(D)
A、阳中之阳
B、阴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阳中之阴
E、少火
13.《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会发生(C)
A、水肿
B、偏枯
C、痈肿
D、风疟
E、大疔
1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实的症状是(D)
A、恐
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C、腹胀经溲不利
D、怒
E、笑不休
15.据《素问·热论》,凡病寒伤而成温者,后夏至日者为(C)
A、病寒
B、病温
C、病暑
D、病湿
E、病热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不属“阳胜”的症状是(ABCD)。

A.齿干以烦冤
B.身热
C.喘粗为之俛仰
D.汗
E.厥则腹满
2.依据《素问•五藏别论》所述,下列属天气所生者(CD)。

A.心
B.肺
C.三焦
D.胃
E.奇恒之府
3.据《素问•标本病传论》适于“先治本病”的是(ABDE)。

A.先病而后逆
B.先逆而后病
C.先热而后生中满
D.先泄而生他病
E.先病而后生寒
4.《灵枢•本神》曰:脾气虚则(ABC)。

A.四肢不用
B.五脏不安
C.腹胀
D.经溲不利
E.悲
5.《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造成四肢不用的机理是(ABCD)。

A.四肢不得禀水谷气
B.气日以衰
C.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
D.脉道不利
E.脾胃以膜相连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_____水_____,受___五脏六腑之精__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


3.《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者___藏精___而起亟也;阳者____卫外____而为固也。


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精不足者,__补之以味__。

”“形不足者,__温之以气_。


5、阴在内,__阳之守也___;阳在外,___阴之使也___。

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___飧泄_____;浊气在上,则生___月真胀_____。

四、解释下列带线的字、词(每小题1分,共5分)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暴怒伤阴。

阴:指肝,暴怒肝气横逆而血乱
2.《素问•脉要精微论》: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保:通“宝”言诊脉以清虚宁静至为重要
3.《素问•百病始生》:两实相逢,众人肉坚。

两实:以指正气充实,二指正常气候
4.《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受盛:指接受容纳之意
5.《素问•咳论》:内外合邪。

内:指内伤寒饮,外:指外感寒邪,即内外寒邪相合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治疗水肿列有哪些方法?
答:有放血、繆刺、开鬼门“发汗”、洁净府“利小便”四种方法。

2.何谓肠覃?其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肠覃是指生于肠中之息肉;可用刺络放血,破血逐瘀法导而下之。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据《素问•痹论》内容分析痹证的发病条件及其治疗原则。

答:1.痹病的发病条件:“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治疗原则:按原文可知针治:“五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也。

”是知五脏六腑的俞穴合穴,在各经受血,按所循部位,随其病变而治之病愈;原文亦讲到:“风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即用一切热的方法治疗。

2.列出并解释“病机十九条”中属火的病机条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