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期末考试医古文复习题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中医学”《医古文Z》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1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中医学”《医古文Z》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在“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中,“生命”之义为:()A.献生B.活的动物C.性命D.人命E.一切众生参考答案:B2.“珠”字在《说文》中的部首是:()A.音部B.立部C.王部D.玉部E.日部参考答案:D3.在“布衣挟相公以自尊”中,“挟”之义为:()A.攀附B.挟持C.拽住D.夹住E.倚仗参考答案:E4.“音”字在《说文》中的部首是:()A.音部参考答案:A5.在“而泄之以尾闾”中,“尾闾”之喻义为:()A.强B.弱C.少D.小E.多参考答案:E6.在“小儿戏门前,逆见”中,“逆”之义为:()A.违背B.迎面C.背向D.忤逆E.不顺参考答案:B7.“邪气畜积而不得泄”中的“畜积”属于:()A.连绵词B.同形词语C.同义复词D.叠音词E.偏义复词参考答案:C8.在“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中,“稔”之义为:()E.年参考答案:E9.从《汉书•艺文志序》可知,西汉成帝时,负责校勘医书的人是:()A.刘向B.刘歆C.陈农D.尹咸E.李柱国参考答案:E10.在“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中,“期”之义为:()A.期望B.日出C.周年D.必定E.相约参考答案:D11.在“明堂阙庭,尽不见察”中,“明堂阙庭”之义依次为:()A.鼻子、额、眉间B.眉间、鼻子、额C.额、眉间、鼻子D.鼻子、眉间、额E.额、鼻子、眉间参考答案:D12.D.克服E.克制参考答案:B13.在“枳壳则取辛苦……要尘久年深者为上”中,“尘”之义为:()A.灰尘B.年久C.深入D.沉淀E.密封参考答案:B14.在“然性褊甚,恃能厌事,难得意”中,“性褊”之义为:()A.衣服狭小B.心胸狭窄C.心胸不正D.心术不正E.偏心眼儿参考答案:B15.在“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中,“隐忍”之义为:()A.隐隐作痛B.用心良苦C.暗中忍耐D.勉强忍耐E.勉力含忍参考答案:EA.强调句宾语前置B.定语后置C.否定句宾语前置D.介词宾语前置E.主谓倒装参考答案:D17.在“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中,“企踵”之义为:()A.嫉妒B.仰慕C.盼望D.渴求E.追求参考答案:B18.“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中“治”的用法是:()A.形容词,正常B.动词,研读C.动词,治疗D.动词,治理E.动词,举行参考答案:B19.“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以”的用法是:()A.通“已”,副词,已经B.目的连词,来C.动词,有D.介词,把E.介词,凭借参考答案:A在“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中,“鲜”之义为:()A.鲜明B.清楚C.新鲜D.常有E.少有参考答案:E21.“又当消息而用之”中的“消息”属于:()A.连绵词B.同形词语C.同义复词D.叠音词E.偏义复词参考答案:B22.“凡此比例,盖亦多矣”中“比”的用法是:()A.形容词,近似的B.名词,类C.动词,比较D.动词,比拟E.副词,本来参考答案:A23.在“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中,“未几”之义为:()A.很久B.不久C.整天D.全身E.长期参考答案:B“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属于:()A.错综B.委婉C.分承D.互备E.举隅参考答案:C25.在“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中,“演”之义为:()A.演示B.引申C.发挥D.扩大E.探求参考答案:D26.在“阳明勋业烂然,胡世宁笑其多一讲学”中,“多”之义为:()A.足够B.称赞C.多了D.只是E.不少参考答案:D27.“翁为直陈治道,无所顾忌”中“直”的用法是:()A.通“值”,动词,值班B.形容词,正直C.形容词,坦率D.形容词,不歪E.副词,只是参考答案:C在“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物之滋”中,“假”之义为:()A.伪劣B.凭借C.假冒D.借给E.使用参考答案:B29.在“臣意即诊之,告曰:公病中热”中,“中热”之义为:()A.郁热B.遇热C.藏热D.受热E.内热参考答案:E30.在“盖其人为漆所咬”中,“咬”之义为:()A.叮咬B.吃掉C.沾染D.伤害E.深入参考答案:D31.在“学精于医,得金刘完素之再传,而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说”中,“旁”之义为:()A.旁边B.方圆C.广泛D.周围E.另外32.在“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中,“形迹”之义为:()A.隐瞒B.行为C.欺诈D.推脱E.形象参考答案:D33.在“九候曾无髣髴”中,“髣髴”之义为:()A.基本的情况B.很好的印像C.深入的了解D.大概的病情E.模糊的印象参考答案:E34.在“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中,“尚”之义为:()A.高尚B.重视C.崇尚D.宝贵E.久远参考答案:E35.以下可喻“能担当大事,不怕艰危”的坚强人物的是:()A.泰山一壤B.河海一流C.幽室一灯D.圯桥杰竖E.中流一柱36.在“有时而幸中,有时而不中”中,“幸”之义为:()A.幸运B.幸福C.幸好D.幸亏E.侥幸参考答案:E37.以下加括号的词与“当得家书”中“当”字同义的是:()A.(适)值佗见收B.(方)欲暂还耳C.所患(行)差D.(应)时归,如佗所刻E.(向来)道边有卖饼家参考答案:E38.“更熨两胁下”中“更”的用法是:()A.动词,经过B.动词,改变C.副词,又D.副词,交替E.副词,互相参考答案:D39.在“据此,则凭脉决证,似乎如响斯应矣”中,“如响斯应”的喻义为:()A.速效B.有效C.准确D.正确参考答案:C40.《中医大辞典》可查:()A.通假字B.连绵词C.词句索引D.图书目录E.中医人物参考答案:E4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中“今”的用法是:()A.连词,如果B.语首助词,犹“夫”C.名词,如今D.代词,这E.与“古”对称,现代参考答案:A42.在“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中,“尚”之义为:()A.上古B.高尚C.尚且D.崇尚E.希望参考答案:D43.在“然而时钟鼎峙,闻见阙于殊方”中,“钟”之义为:()A.正当B.钟鼓C.时钟D.钟情E.接近参考答案:A44.“何所趋赖”的特殊语序是:()A.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B.定语后置C.否定句宾语前置D.介词宾语前置E.主谓倒装参考答案:E45.在“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中,“极”之义为:()A.过分B.苦恼C.疲惫D.极端E.损伤参考答案:C46.在“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中,“时方”之义为:()A.时下流行之方B.当时正在C.当时刚刚D.当时之医方E.与“经方”相对参考答案:B47.“尽与扁鹊”中“与”的用法是:()A.通“欤”,语气词,呢B.连词,和C.动词,给D.介词,跟E.介词,给参考答案:C48.在“唯庸工误人最深,如鲧堙洪水,不知五行之道”中,“鲧堙洪水”在此比喻:()A.齐心协力,共度难关B.筑堤防水,违背规律C.水来土堙,只是蛮干D.拘泥固执,方法简单E.庸医滥补,越补越坏参考答案:E49.在“相对斯须,便处汤药”中,“相”之义为:()A.互相B.看视C.指代病人D.指代医生E.指代双方参考答案:C50.在“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中,“序”之义为:()A.依次序言B.依次作序C.依次整理D.依次排列E.依次登录参考答案:D。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古文作业

第5次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 在“恐散于末学,绝彼师资”中,“师资”之义为:[1分]C.教学的依据2. 在“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龟镜”喻:[1分]D.养生之借鉴3. 在“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中,“工徒”之义为:[1分]C.医生4. 在“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中,“契”之义为:[1分]B.符合5. 在“不谋而遐迩自同”中,与“遐迩”义通的是:[1分]A.交赊6. 以下除……之外,都不能用以比喻技术精熟,运用自如:[1分]B.目牛无全7. 以下不含有与“命世奇杰”中“命”义相同的词的是:[1分]A.含灵之所保曰命8. 在“施行不易,披会亦难”中,“披”之义为:[1分]B.翻阅9. 在“传万祀而无昧,悬百王而不朽”中,“悬”之义为:[1分]B.传布10. 以下不是“岁月既淹”中“淹”的反义词的是:[1分]E.长久11. 在“寻注会经,开发童蒙”中,“童蒙”之义为:[1分]D.初次学医的人12. 在“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式”之义为:[1分]B.用13. 在“文字昭晰,义理环周”中,“环周”之义为:[1分]C.完备周密14. 在“蒇谋虽属乎生知”中,“蒇谋”之义为:[1分]E.完备的见解15. 在“稽其言有征,验之事不忒”中,“忒”之义为:[1分]C.差错16. 在“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中,“勒”之义为:[1分]C.汇总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1. “惟名利是务”的特殊语序是:[1分] C.强调句宾语前置2. “下此以往,未之闻也”的特殊语序是:[1分] D.否定句宾语前置3. “孔安国序《尚书》”中“序”的活用类型是:[1分] D.否定句宾语前置4. “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中“目”的活用类型是:[1分] A.名词用作动词5. “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中“愚”的活用类型是:[1分] D.形容词使动用法6. “同死生之域”中“同”的活用类型是:[1分] E.形容词意动用法7. “并平脉辨证”中的“平”属于:[1分] A.通假字8. “犹慈石取铁”中的“慈”属于:[1分] A.通假字9. “大济蒸人”中的“蒸”属于:[1分] A.通假字10. “兼《灵枢》九卷,迺其数焉”中的“迺”属于:[1分] C.异体字11. “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中的“知”属于:[1分] B.古今字12. “今其技术晻昧”中的“晻”属于:[1分] C.异体字13. “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中“宿”的用法是:[1分] D.副词,向来14. “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中“宿”的用法是:[1分] E.名词,星宿15. “谨拟一法,略效丹溪,未识如何”中“识”的用法是:[1分] D.动词,知道16. “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中“识”的用法是:[1分] B.名词,见解17. “或两论并吞,而都为一目”中的“并吞”属于:[1分] B.同义复词18. “委付凡医”中的“委付”属于:[1分] B.同义复词19. “不刊之书也”中的“不刊”属于:[1分] A.同形词语20. “询谋得失,深遂夙心”中的“得失”属于:[1分] C.偏义复词21. “告穷归天,束手受败”中的“归天”属于:[1分] A.同形词语22. “庶以网罗今古”中的“网罗”属于:[1分] B.同义复词23. “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属”的用法是:[1分] D.动词,连接24. “蒇谋虽属乎生知”中“属”的用法是:[1分] C.动词,归属25. “假若天机迅发”中“假”的用法是:[1分] D.假设连词,假如26. “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中“假”的用法是:[1分] C.动词,借助第6次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 在“不诬方将,请俟来哲”中,“方将”之义为:[1分]D.指正要学医的人2. 在“宋臣高保衡等叙业已辟之”中,“辟”之义为:[1分]A.驳斥3. 在“生民之祸亟矣”中,“亟”之义为:[1分]B.频繁4. 在“作者谓圣,述者谓明”(《温病条辨叙》)中,此“作者”是指:[1分]B.张仲景5. 以下可喻“能担当大事,不怕艰危”的坚强人物的是:[1分]C.中流一柱6. 在“予幼嗜岐黄家言”中,“岐黄家言”之义为:[1分]E.医药学家的著作7. “窃为吾子羞之”中,“吾子”之义为:[1分]D.亲热的称呼,您8. 在“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中,“向”之义为:[1分]B.接近9. 在“赖有经方,仅得存者”中,“仅”之义为:[1分]A.才10. 在“虽百医守疾,众药聚门,适足多疑”中,“适”之义为:[1分]E.只是11. 在“俾厥土宇,用能康宁”中,“土宇”之义为:[1分]D.领地上的人12. 在“游食江湖,货药吮舐”中,“吮舐”之义为[1分]C.吮痈舔痔13. 在“岁次甲子黄钟之吉”中,“黄钟之吉”是指:[1分]B.十一月初一14. 在“独以应策多门,操觚只手”中,“操觚”之义为:[1分]D.执简写作15. 在“壮月既望”中,“壮月”是指农历的:[1分]B.八月16. 在“若乃分天地之至数”中,“若乃”之义为:[1分]D.至于17. 在“我国家率由兹典,动取厥中”中,“率由”之义为:[1分]B.遵循18. 在“死生契阔,不可问天”中,“契阔”之义为:[1分]C.聚散19. 在“张、王、李等数先生继入,皆钦风请益”中,“请益”之义为:[1分]C.向人请教20. 在“观坡仙《楞加经•跋》云:经之有《难经》,句句皆理,字字皆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继续教育 医古文Z 1-11 全部

医古文作业1A型题:* 1. “尽去而旧学,非是也”的正确语译是:[ 1分] EA.完全抛弃了,也不正确B.全部去掉吧,原来学的知识不正确C.全部抛弃你过去的知识,是不正确的D.全部抛弃你原来学的知识,那是不正确的E.全部抛弃你过去学的医学知识,因为那些不正确* 2. 在“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中,“暂”之义为:[ 1分] DA.突然B.很快C.将要D.短时E.临时* 3. 在“何忍无急去药,以待不祥”中,“去”之义为:[ 1分] DA.去掉B.离开C.舍弃D.收藏E.办理* 4. 在“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中,“谅”之义为:[ 1分] BA.确实B.诚实C.原谅D.谅解E.宽恕* 5. “简悫贞良”的正确译释是:[ 1分] DA.简单诚实坚贞善良B.简易固执刚强和善C.简单固执坚贞和悦D.简朴诚实坚贞和善E.简朴刚毅坚贞贤良* 6. 以下除……之外,都有“病愈”之义:[ 1分] DA.已B.起C.閒D.甦E.除* 7. 以下除……之外,都不是“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中“咳婴”之义:[ 1分] BA.咳嗽的婴儿B.刚会笑的婴儿C.男孩儿和女孩儿D.会咳嗽的女孩儿E.刚说话的孩子* 8. 在“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中,“辟”之义为:[ 1分] BA.除去B.征召C.任用D.判刑E.批判* 9. 在“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中,“克”之义为:[ 1分] EA.限制B.克服C.克制D.战胜E.能够* 10. 在“人扶将还,载归家”中,“将”之义为:[ 1分] EA.迎接B.将要C.将近D.将养E.搀扶* 11. 在“然有阴虚火动,或阴阳两虚湿热自盛者,又当消息而用之”中,“消息”之义为:[ 1分] CA.增加减少B.消除生长C.斟酌考虑D.了解情况E.打听消息* 12. 在“至于一语一默,一出一处”中,“一”之义为:[ 1分] CA.数词B.专一C.或者D.一旦E.偶然* 13. 在“后五日,桓侯体病”中,“病”之义为:[ 1分] EA.患病B.小毛病C.不舒服D.与“疾”同义E.比疾重,病重* 14. 在“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中,“谨遇”之义为:[ 1分]CA.谨慎遇见B.小心接待C.恭敬接待D.殷勤接见E.偶尔遇到* 15. 在“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中,“日记”之义为:[ 1分] BA.古文体名B.每天记诵C.每天记载D.白天记忆E.常常记忆* 16. 在“则依蓍龟为陈其利害”中,“蓍”的正确读音为:[ 1分] EA.qīngB.qíC.qìD.shǐE.shī* 17. 在“流涕长潸”中,“长潸”之义为:[ 1分] CA.长长的眼泪B.长期流泪C.长时间流泪D.抽泣的样子E.泪水奔涌的样子* 18. 以下“见”表被动的是:[ 1分] AA.适值佗见收B.见一人病咽塞C.君有急病见于面D.小儿戏门前,逆见E.促去可得与家人相见* 19. 在“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中,“一”之义为:[ 1分] BA.一概B.专一C.一切D.一定E.完全* 20. “考验首服”的译释是:[ 1分] CA.考查检验,点头悦服B.考察验证,首先悦服C.拷打审问,供认服罪D.反复考验,首在忠诚E.严格盘查,心悦诚服* 21. 在“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中,“由”之义为:[ 1分] CA.听任B.服从C.遵循D.盲从E.经过* 22. 以下作“眼泪”讲的是:[ 1分] DA.泗B.洟C.潸D.涕E.滂* 23. 在“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中,“重”之义为:[ 1分] CA.多B.真C.甚D.沉重E.重复* 24. 在“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辄怒溢颜面,若将浼焉”中,“浼”之义为:[ 1分] DA.水缺B.水盛C.光洁D.玷污E.污垢* 25. 在“翁在婺得道学之源委”中,“源委”之义为:[ 1分] CA.水源B.水流C.源流D.先后E.真谛* 26. 在“彭城夫人夜之厕,虿螫其手”中,“螫”之音为:[ 1分] CA.zhèB.zhēC.shìD.shīE.shǐ* 27. 在“四方以病来迎者,遂辐辏于道中”中,“辐辏”之义为:[ 1分] EA.凑合B.车辐C.车轴D.车轮E.聚集* 28. 在“时方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中,“时方”之义为:[ 1分] BA.当时刚刚B.当时正在C.当时之医方D.时下流行之方E.与“经方”相对* 29. 在“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中,“公”之义为:[ 1分] CA.您B.老人C.父亲D.先生E.祖父* 30. 以下不能解释为“向所习举子业”中的“向”的是:[ 1D分] D.过去B.以前C.原来D.面对E.先前* 31. 在“学精于医,得金刘完素之再传,而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说”中,“旁”之义为:[ 1分] AA.广泛B.旁边C.周围D.方圆E.另外* 32. 在“太子累书呼”中,“累”之义为:[ 1分] CA.劳累B.连累C.多次D.厌烦E.不断* 33. 在“但旁人数为易汤”中,“数”之音义为:[ 1分] D A.音shù,次数B.音shǔ,几次C.音shuō,频繁D.音shuò,多次E.音shū,列举* 34. 在“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中,“极”之义为:[ 1分] CA.极端B.过分C.疲惫D.苦恼E.损伤* 35. 在“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着母脊,故使多脊痛”中,“多”之义为:[ 1分] BA.大多B.常常C.仅仅D.过于E.有时* 36. 在“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中,“鲜”之义为:[ 1分] BA.鲜明B.少有C.清楚D.新鲜E.常有* 37. 在“小儿戏门前,逆见”中,“逆”之义为:[ 1分] CA.违背B.背向C.不顺D.迎面E.忤逆* 38. 以下句中的“县”用其本义表“悬挂”义的是:[ 1分] BA.县吏尹世苦四支烦B.立吐虵一枚,县车边C.何县里,主名D.佗术实工,人命所县E.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 39. 在“先生得无诞之乎”中,“得无诞之”之义为:[ 1分] DA.没有欺骗我B.不要欺骗他C.莫非欺骗我D.莫非欺骗他E.不是欺骗您* 40. 在“居二日半,简子寤”中,“居”之义为:[ 1分] DA.居住B.处理C.过了D.待到E.处于* 41. 在“已而求见愈笃”中,“笃”之义为:[ 1分] BA.诚实B.恳切C.迫切D.着急E.专一* 42. 以下不能代替“特以诊脉为名耳”中的“特”的是:[ 1分] DA.但B.徒C.只D.皆E.第* 43. 在“其妻闻其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中,“省”之义为:[ 1分] BA.察看B.探望C.节省D.检查E.诊视* 44. 在“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中,“垣”之义为:[ 1分] AA.矮墙B.山丘C.土坡D.房屋E.院落* 45. 在“大定初,校籍真定河间,户冠两路”中,“冠”之义为:[ 1分] AA.居首位B.在前面C.覆盖D.闻名E.超过* 46. 在“贯穿《内经》之言,以寻其指归”中,“指归”之义为:[ 1分] EA.指出归向B.指点迷津C.指示归途D.指明意图E.主旨,旨意* 47. 在“遂北面再拜以谒”中,“北面”之义为:[ 1分] EA.北边儿B.面对面C.背面儿D.背对着E.面朝北* 48. 在“得诸见闻,班班可纪”中,“班班”之义为:[ 1分] BA.确实貌B.明显貌C.犹“点点”D.犹“件件”E.队列整齐貌* 49. 以下加括号的词与“当得家书”中“当”字同义的是:[ 1分] EA.所患(行)差B.(适)值佗见收C.(方)欲暂还耳D.(应)时归,如佗所刻E.(向来)道边有卖饼家* 50. 以下不能代替“血脉治也,而何怪”中的“而”的是:[ 1分] CA.女B.若C.然D.尔E.汝* 51. 在“然性褊甚,恃能厌事,难得意”中,“性褊”之义为:[ 1分] CA.衣服狭小B.心胸不正C.心胸狭窄D.偏心眼儿E.心术不正* 52. 在“呻吟无赖”中,“无赖”之义为:[ 1分] AA.无奈B.不好C.无靠D.无聊E.无已作业2A型题:1. 在“谦父曰:亦传道耳”中,“亦”之义为:E.只是2. 在“刻揭于耳目聚集之地”中,“耳目”的修辞手法是:E.借代3. 在“朋侪颇疾之”中,“疾”之义为:D.嫉妒B型题:4. “桓侯使人问其故”中“故”的用法是:B.名词,原因5. “已故到谯”中“故”的用法是:A.副词,特地6. “行数里,昕卒头眩堕车”中“卒”的用法是:E.通“猝”,副词,突然7. “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中“卒”的用法是:B.动词,死8. “成得药去”中“去”的用法是:A.动词,离开9. “何忍无急去药”中“去”的用法是:C.同“弆”,动词,储藏10. “益闻道德性命之说”中“益”的用法是:B.副词,逐渐11. “直谅多闻之益友”中“益”的用法是:D.形容词,有益的12. “人之所病,病疾多”中“病”的用法是:A.动词,担心13. “太子何病”中“病”的用法是:E.动词,患……病14. “当引某许,若至,语人”中“许”的用法是:A.名词,部位15. “食顷,吐出三升许虫”中“许”的用法是:E.副词,左右,表约数16. “又当消息而用之”中的“消息”属于:A.同形词语17. “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陈其利害”中的“利害”属于:C.偏义复词18. “不出三日必閒”中“閒”的用法是:B.动词,痊愈19. “君有疾在肠胃閒”中“閒”的用法是:E.名词,在……之间20. “精神不能止邪气”中“止”的用法是:A.动词,阻止21. “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中“止”的用法是:D.语气词,无义22. “佗令温汤近热”中的“温汤”属于:A.同形词语23. “断肠湔洗”中的“湔洗”属于:B.同义复词24. “翁穷昼夜是习”的特殊语序是:D.代词作宾语前置25. “去本而末是务”的特殊语序是:E.“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26. “而何怪”的特殊语序是:D.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27. “中庶子喜方者”的特殊语序是:A.定语后置28. “辟如滴水之器”中的“辟”属于:A.通假字29. “罗遇翁亦甚懽”中的“懽”属于:C.异体字30. “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的“穰”属于:A.通假字31. “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中的“齐”属于:B.古今字32. “因五藏之输”中的“输”属于:B.古今字33. “苦四支烦”中的“支”属于:B.古今字34.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中的“非常”属于:A.同形词语35. “邪气畜积而不得泄”中的“畜积”属于:B.同义复词36. “太子何病”的特殊语序是:D.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37. “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的特殊语序是:A.定语后置38. “学者多诵习而取则焉”中“焉”的用法是:A.兼词,于此39. “讲道八华山,复往拜焉”中“焉”的用法是:D.代词,之40. “稍长,从乡先生治经”中“治”的用法是:C.动词,研读41. “操古方以治今病”中“治”的用法是:E.动词,治疗42. “不汗出”的特殊语序是:E.否定句宾语前置43. “亲中人有病如成者”的特殊语序是:A.定语后置44. “更熨两胁下”中“更”的用法是:B.副词,交替45. “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中“更”的用法是:A.副词,又46. “尽与扁鹊”中“与”的用法是:B.动词,给47. “閒与语曰”中“与”的用法是:C.介词,跟48. “始皆心服口誉”中“心、口”的活用类型是:C.名词用作状语49. “又可以医师少之哉”中“少”的活用类型是:E.形容词用作动词50. “太祖累书呼”中“书”的活用类型是:B.名词用作状语51. “今所患勿药可愈”中“药”的活用类型是:A.名词用作动词52. “使人手摸知所在”中“手”的活用类型是:B.名词用作状语53. “便饮其麻沸散”中“饮”的活用类型是:C.动词使动用法作业3A型题:1. “烧灰撒地中,能死蛙黾”,其说出自:D.《周礼》2. 在“见病者以手擘目”中,“擘”之义为:B.分开3. 在“以友生之好,日过视予”中,“友生”之义为:E.同学4. 在“故先补完胃气之伤,而后去其积,则一旦霍然矣”中,“一旦霍然”之义为:A.很快病愈了5. 在“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中,“留淫”之义为:C.停留蔓延6. 在“众乃敛衽而服”中,“敛衽”是提起衣襟夹在腰带间,表示:D.敬意7. 在“又病室孕时,喘逆不眠,用逍遥散立安”中,“室”之义为:A.妻子8. 作者说“真菊延龄,野菊泄人。
2021年春季北京中医药大学期末考试答案-医古文B

1.在“但旁人数为易汤”中,“数”之音义为:音shuo,多次2.在“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中,“存”之义为:察看3.在“每修事十两,用石蜂窠六两,尽为度”中,“修事”之义为:炮制4.“友”属于:会意5.“鸟”之义由“长尾巴的鸟”变为“泛指鸟类”属于词义演变的类型是:词义范围扩大6.在“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龟镜”比喻:养生之借鉴7.在“谦父曰:亦传道耳”中,“亦”之义为:只是8.在“与桐、雷众记,颇或踳驳”中,“踳驳”之义为:舛错杂乱9.在“流言治法,非一阶也”中,“流言”之义为:分别议论10."痉“的正确读音为:C jing11.“使后之习是术者,不致为庸俗所诋毁”中的“诋毁”属于:偏义复词12.在“言而非,则大?任事之心”中,?之义为:毁坏13.在“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中,“收”之义为:逮捕14.从《汉书艺文志序》可知,西汉管组织人力系统地整理古代书籍,先后全面负责这一工作的是:刘向和刘歆15.在“浃洵病益甚”中,“浃洵”之义为:满十天16.在“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候”中,“经"之义为:效法17.在“硝黄入口畏攻,神即飘扬”中,“飘扬”之义为:涣散18.“彼何荣势之云哉”的特殊语序是:否定句宾语前置19.在“使其言而是,则智者所见略同,精切者已算无遗策“中,”遗策“之义为:隐藏20.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中,“曲”之义是:委婉21.在“用细茶脚汤煮之”中,“细茶”之义为:雨前茶22 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的用法是:动词连接23 在余有戚某过余斋,形色困惫,询知患咳经月中,经月之义为:一个月24 岂直规规治疾方术已哉中直的用法是:副词,只是25 在然而时钟鼎峙,闻见阙于殊方中,钟之义为:正当26 若夫法天则地中,法则的活用类型是:名词用作动词27 在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中,大夫是指:祖父28 在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中,刀圭本指量取药末的工具,此当药物讲,这在修辞上属于:借代29 在我侪之治病亦然中,侪的正确读音是:chái30 在然兴偏甚,恃能厌事,难得意中,性偏之义为:心胸狭窄31 在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中,蒂芥之喻义是:怨恨不快32 在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端之义为:原因33 在状月既望中,状月是指农历的:八月34 在即或衰年无厘有此附会,中无俚之义为:无聊35 如火薪然中的然属于:通假字36 在尝读内经至方盛衰论,而殿之曰,不失人情中殿之义:在后37 上属于:指事38 在帷幄有神筹,几见桥杰竖中,桥杰竖是指:张良39 牙之义由状齿变为泛指牙齿属于词意演变的类型是:词义范围扩大40 在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重器是指:生命41.在“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中,“尚”之义为:崇尚42.在“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中,“隐忍”之义为:克制忍痛43.在“《阳春》《白雪》,和者为谁”中,“和”的正确读音是:hè44.在“丹青绮焕,备庶物之形容”中,“丹青”此指:彩色图谱45.在“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中,“躬行”之义为:亲自实践46.从《汉书·艺文志序》可知,西汉成帝时,负责校勘医书的人是:李柱国47.“葳谋虽属乎生知”中“属”的用法是:48.“余欲针除其疾病”中“针”的活用类型是:名词用作状语49.“惟名利是务”的特殊语序是:强调句宾语前置50.在“已而求见愈笃”中,“笃”之义为:恳切51.在“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中,“生命”之义为:活的动物52.“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修辞上属于:分承53.在“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行”中,“旬日”之义为:十五日54.“昔欧阳子暴利几绝,乞药于牛医”中的“暴利”属于:急泻55.在“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师”中,“责”之义为:求56.在“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着母脊,故使多脊痛”中,“多”之义为:常常57.在“永言笔削,未暇尸之”中,“尸”之义为:主持58.“休”属于:会意59.在“先生得无诞之乎”中,“得无诞之”之义为:莫非欺骗我60.以下不能代替“血脉治也,而何怪”中的“而”的是:然70、“我为直陈治道无所顾忌”中“直” 的用法是: C. 形容词,坦率71、在“以友生之好,日过视予”中,“友生”之义为:E同学72、在“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中“删”之义为: D.选取73、在“惟按心脉独坚湿痰阻气”中“心脉”之义为: A.左手寸詠74、在“传万祀而无昧,悬百王而不朽”中,“悬”之义为: B.传布75、在“明堂阙庭尽不见察”中,“明堂、阙、庭”之义依次为: A.鼻子、额、眉间76、在“夫神仙虽不目见"中“目”之语法作用及其意义是:A.名作状凭銀睛77、在“安得主人,病人--精医察理而不为鼓簧动摇哉”中,“鼓簧’比喻:C.语言动听.78、在“五味或爽,时昧甘辛之节”中“爽”之义为:D.败坏79、在“功侔造化恩迈财成”中“侔”之义为: B.等同8081冰弱龄慕道,夙①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医学典籍被誉为“医家之圣”?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难经》2. “医圣”是指哪位古代医学家?A. 扁鹊B. 张仲景C. 华佗D. 李时中3.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切”指的是什么?A. 观察病人的面色B. 闻病人的气味C. 询问病人的病史D. 触摸病人的脉象4.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诊”?A. 望B. 闻C. 问D. 切5. 中医理论中的“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它们分别对应人体的哪些器官?A. 肺、肝、肾、心、脾B. 肝、心、脾、肺、肾C. 肾、肝、心、肺、脾D. 心、肺、肾、肝、脾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之间存在着相互________的关系。
7. 《黄帝内经》中提到,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其中“气”的升降出入主要通过________来实现。
8.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而“六腑”则是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________。
9. 中医治疗疾病时,常用的方法有针灸、按摩、拔罐和________。
10.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其中“阴”代表________,“阳”代表活力和动力。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中医的“治未病”理念。
12. 解释“辨证论治”在中医中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3. 描述“五行相生相克”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黄帝内经》对后世中医发展的影响。
15. 论述中医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D4. D5. A二、填空题6. 制约与协调7. 经络8. 三焦9. 草药10. 营养和滋润三、简答题11. 中医的“治未病”理念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志调摄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医古文B》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医古文B》23秋期末试题库含答案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20题)1.“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中“止”的用法是:()A.动词,阻止B.副词,只C.动词,居住D.语气词,无义E.动词,到……去2.“何裨之与有”的特殊语序是:()A.定语后置B.“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C.介词宾语前置D.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E.否定句宾语前置3.在“岁在执徐,月之哉生明者也”中,“哉”之义为:()A.已B.戴C.载D.啊E.才4.“自”属于:()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E.转注5.在“壮士之怒,赫然殊观”中,“赫然”之义为:()A.显赫的样子B.盛怒的样子C.可怕的样子D.脸红的样子E.壮观的样子6.《经籍纂诂》的编排法是:()A.部首B.拼音C.笔画D.笔顺E.平水韵7.“閒与语曰”中“与”的用法是:()A.介词,给B.动词,给C.介词,跟D.通“欤”,语气词,呢E.连词,和8.在“呻吟无赖”中,“无赖”之义为:()A.无奈B.不好C.无靠D.无聊E.无已9.10.“断肠湔洗”中的“湔洗”属于:()A.同形词语B.同义复词C.偏义复词D.叠音词E.连绵词11.“已故到谯”中“故”的用法是:()A.副词,特地B.名词,原因C.因果连词,所以D.形容词,原来的E.名词,原先的状况,指健康12.13.“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属于:()A.互备C.举隅D.分承E.错综14.在“服养血润燥药,则泥膈不快”中,“泥”之义为:()A.束缚B.软化C.拘泥D.污染E.凝滞15.“罗遇翁亦甚懽”中的“懽”属于:()A.通假字B.古今字C.异体字D.讹字E.避讳字16.在“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中,“悁悁”之义为:()A.哀叹貌B.气忿貌C.悲哀貌D.忧闷貌E.心痛貌17.18.在“则依蓍龟为陈其利害”中,“蓍”的正确读音为:()A.qīngB.qíC.qìD.shǐE.shī19.在“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中,“蒂芥”之义为:()A.不太顺心B.很不痛快C.很不舒服D.微小的梗阻E.郁积在胸的怨恨或不快20.“音”字在《说文》中的部首是:()A.立部B.日部D.玉部E.音部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D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E4.参考答案:A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E7.参考答案:C8.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B11.参考答案:A13.参考答案:D14.参考答案:E15.参考答案:C16.参考答案:D18.参考答案:E19.参考答案:E20.参考答案:E。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古代医书中常提到的“四诊”是指望、闻、问、______。
2. “医圣”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是《伤寒杂病论》,其中“伤寒”指的是外感热病,而“杂病”则是指除伤寒以外的其他疾病,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3.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其中“脾”主要负责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其中“气”主要是指人体内的一种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血”则是指______。
5.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针”指的是针刺,而“灸”则是指使用______进行治疗。
答案:1. 切2. 杂病3. 运化水湿4. 血液5. 艾叶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气”之一?A. 寒B. 热C. 温D. 凉答案:C2. 以下哪项是中医的“五味”之一?A. 酸B. 苦C. 甘D. 辛答案:D3. 中医认为,人体的哪个脏腑与情绪“怒”相对应?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4. 在中医理论中,哪个脏腑被认为是“后天之本”?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六淫”邪气之一?A. 风B. 寒C. 湿D. 火答案: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的“五行学说”。
答案:中医的“五行学说”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以此来解释和指导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答案:“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它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然后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3. 简述中医对“阴阳”的理解。
答案:中医中的“阴阳”是描述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理论,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是维持生命活动和健康状态的基础。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中医学”《医古文Z》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4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中医学”《医古文Z》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在“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中,“肩舆”之义为:()A.乘轿子B.抬轿子C.买轿子D.平肩舆E.肩并肩参考答案:A2.在“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中,“日记”之义为:()A.白天记忆B.每天记载C.每天记诵D.常常记忆E.古文体名参考答案:C3.在“后五日,桓侯体病”中,“病”之义为:()A.比疾重,病重B.患病C.小毛病D.与“疾”同义E.不舒服参考答案:A4.“谓愚智寡多之非类”中的“谓”属于:()A.避讳字参考答案:B5.在“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中,“闵”之义为:()A.怜悯B.忧虑C.同情D.焦急E.忧伤参考答案:B6.在“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中,“躬行”之义为:()A.遵守礼仪B.自己行走C.弯腰去做D.努力不怠E.亲自实践参考答案:E7.“册”属于:()A.转注B.象形C.指事D.形声E.会意参考答案:B8.在“夫悍药入中,则邪气辟矣”中,“辟”之义为:()E.分散参考答案:A9.“翁为直陈治道,无所顾忌”中“直”的用法是:()A.通“值”,动词,值班B.形容词,正直C.形容词,坦率D.形容词,不歪E.副词,只是参考答案:C10.“渠亦不自省其过”中“过”的用法是:()A.形容词,过度B.名词,过错C.名词,此指病邪D.动词,拜访E.动词,外乎参考答案:B11.在“壮月既望”中,“壮月”是指农历的:()A.十月B.十一月C.八月D.九月E.七月参考答案:C12.D.七日E.一日参考答案:A13.“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中“莫”的用法是:()A.名词,通“膜”B.名词,通“幕”C.副词,不要D.代词,没有什么E.代词,没有人参考答案:D14.以下加括号的词与“当得家书”中“当”字同义的是:()A.(适)值佗见收B.(方)欲暂还耳C.所患(行)差D.(应)时归,如佗所刻E.(向来)道边有卖饼家参考答案:E15.在“浪决人死生,亦时或有验”中,“浪”之义为:()A.熟练B.快速C.准确D.随便E.严肃参考答案:DB.用心良苦C.暗中忍耐D.勉强忍耐E.勉力含忍参考答案:E17.在“或益之以畎浍”中,“畎浍”本指:()A.田间水沟B.溪流C.海水所归之处D.大河E.井水参考答案:A18.在“铅翰昭彰,定群言之得失”中,“铅翰”之义为:()A.代指纸笔B.代指文字C.代指图画D.代指文章E.代指画图参考答案:B19.在“五味或爽,时昧甘辛之节”中,“爽”之义为:()A.爽快B.清爽C.利落D.败坏E.痛快参考答案:D在“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中,“演”之义为:()A.演示B.引申C.发挥D.扩大E.探求参考答案:D21.“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以”的用法是:()A.通“已”,副词,已经B.目的连词,来C.动词,有D.介词,把E.介词,凭借参考答案:A22.在“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中,“向隅”之义为:()A.得了疾病苦闷B.对着墙角哭泣C.对着墙角D.向着路边E.向着一边参考答案:B23.“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中的“齐”属于:()A.避讳字B.通假字C.讹字D.异体字E.古今字参考答案:E“窃为吾子羞之”中,“吾子”之义为:()A.轻蔑的称呼,尔B.我的先生C.我的儿子D.我和你E.亲热的称呼,您参考答案:E25.“翁穷昼夜是习”的特殊语序是:()A.“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B.定语后置C.代词作宾语前置D.介词宾语前置E.主谓倒装参考答案:C26.在“流言治法,非一阶也”中,“流言”之义为:()A.风言风语B.道听途说C.胡言乱语D.纷纷议论E.分别议论参考答案:E27.“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属于:()A.错综B.委婉C.分承D.互备E.举隅参考答案:C在“盖其人为漆所咬”中,“咬”之义为:()A.叮咬B.吃掉C.沾染D.伤害E.深入参考答案:D29.“以其书本论伤寒也”中的“书本”属于:()A.连绵词B.同形词语C.同义复词D.叠音词E.偏义复词参考答案:B30.在“燕哙、子之何尝不托尧舜以鸣高”中,“鸣高”之义为:()A.高声喊叫B.表示清高C.故意炫耀D.大声歌唱E.名声高雅参考答案:B31.“精神不能止邪气”中“止”的用法是:()A.语气词,无义B.动词,阻止C.动词,居住D.动词,到……去E.副词,只32.“更熨两胁下”中“更”的用法是:()A.动词,经过B.动词,改变C.副词,又D.副词,交替E.副词,互相参考答案:D33.在“传万祀而无昧,悬百王而不朽”中,“悬”之义为:()A.高挂B.传布C.久远D.担心E.系于参考答案:B34.“閒与语曰”中“与”的用法是:()A.通“欤”,语气词,呢B.连词,和C.动词,给D.介词,跟E.介词,给参考答案:D35.《说文解字》的作者是:()A.郭璞B.许慎C.无考D.徐铉E.张揖36.在“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中,“经略”之义为:()A.谋略B.谋取C.经营D.巧取E.夺取参考答案:B37.在“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中,“暂”之义为:()A.突然B.短时C.很快D.将要E.临时参考答案:B38.《中医大辞典》可查:()A.通假字B.连绵词C.词句索引D.图书目录E.中医人物参考答案:E39.在“枳壳则取辛苦……要尘久年深者为上”中,“尘”之义为:()A.灰尘B.年久C.深入D.沉淀参考答案:B40.在“相对斯须,便处汤药”中,“相”之义为:()A.互相B.看视C.指代病人D.指代医生E.指代双方参考答案:C41.《康熙字典》的编排法是:()A.部首B.笔顺C.笔画D.拼音E.平水韵参考答案:A42.以下可喻“能担当大事,不怕艰危”的坚强人物的是:()A.泰山一壤B.河海一流C.幽室一灯D.圯桥杰竖E.中流一柱参考答案:E43.在“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中,“诸”之义为:()A.者也B.于C.之于D.之乎E.之参考答案:B44.“太祖累书呼”中“书”的活用类型是:()A.形容词意动用法B.名词用作状语C.名词用作动词D.名词意动用法E.名词使动用法参考答案:B45.在“偶然治差一病……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中,“膏肓”之义为:()A.心胸的深层部位B.不可避免的错误C.不可救药的病证D.不可改变的嗜好E.不可挽救的恶习参考答案:E46.“珠”字在《说文》中的部首是:()A.音部B.立部C.王部D.玉部E.日部参考答案:D47.在“与桐、雷众记,颇或踳驳”中,“踳驳”之义为:()A.舛错杂乱B.错综复杂C.色彩斑烂D.不相连贯E.纠缠不清参考答案:A48.“行数里,昕卒头眩堕车”中“卒”的用法是:()A.通“猝”,副词,突然B.动词,死C.动词,完成D.副词,终于E.副词,最终参考答案:A49.在“易愆寒燠之宜”中,“愆”之义为:()A.得到B.改变C.违错D.来到E.构成参考答案:C50.在“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中,“村儒”是指:()A.无聊的文人B.才疏学浅的文人C.家庭教师D.农村书生E.乡村塾师参考答案: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期末考试医古文复习题医古文今译和断句题卷D翻译句子1,冰弱年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
而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
岁月既淹,袭以成弊。
我年轻时就仰慕医道,一向喜好养生,有幸接触《素问》这部真经,就用作借鉴。
然而传世的版本有错误,篇目重复,前后没有条理,文义相差甚远,施行运用不易,阅读领会·也困难岁月已久,沿袭而成弊端。
2、菊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实,备受四气,饱经露霜,叶枯不落,花槁不零,味兼甘苦。
性禀平和。
昔人谓其能除风热,益肝补阴,盖不知其得金水之精英尤多,能益金水二脏也。
菊在春天开始生长,到夏天枝繁叶茂,在秋天里开花,到冬天结果实,四时节气全部经历过,饱经露水、霜冻,叶子就算枯萎也不掉落,花虽然干槁而不凋零,味道甘中带苦,药性平和。
以前的人说它能除风热,对肝有益,补阴分,却不知它得到金水的精华特别多(花盛开在秋冬天,秋天属金、冬天属水)。
对金(肺)水(肾)二脏更加有益。
3、然而载祀绵远,简编亏替,所详者虽广,所略者或深。
讨简则功倍力烦,取舍则论甘忌苦。
永言笔削,未暇尸之。
但是年代久远,书籍残缺不全,论述详细的其医学内容虽然很多,论述简略的有的却也有很深奥。
探讨简册就会花费成倍的工夫和烦重的气力,要对这些书籍进行选择取舍,就会觉得非常的辛苦,总是说要修订,,可是没有时间主持此事。
“或深”--或,表示转折;深,深奥。
4、盖人之生也,顾夏虫而却笑,以为是物之生死,何其促也!而不知我实犹是耳。
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焉。
所谓定分者,元气也。
当人们活着的时候,我们看到夏天昆虫短暂的生命就讥笑它,认为这种动物的从生到死,何等短暂啊!却不知我们人类其实像这种动物一样罢了。
当他坐胎的时候已经有一定的寿数了。
所说的寿命的定数,就是禀受的元气。
却,然后5、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步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等诸部经方。
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
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
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
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
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凡是要想成为好的医生,必须熟悉素问、甲乙、、、、、等经典着作药方,又需了解阴阳算命,看相,以及算命、周易并必须精通熟练。
如此才能成为大医。
如果不能这样,就好比没有眼睛在夜里走路,一动就会导致失败。
其次还需要熟读次方,好好思索其中的道理,才可以跟他谈论医道,还需要涉猎群书,为什么?不读五经,就不知道有仁义之道。
不读史书,就不知道古今的事情。
不读诸子的书籍,见到事情就不能认识。
不读《内经》,就不知道有慈悲怜悯的品德。
不读《庄子》、《老子》,就不能知道自然的变化,各种吉凶的事情到处都会发生。
至于五行的生克变化,日月星辰的变化,都需要探索其中的奥秘,如果能把这些学问都学习了,那么行医就没有障碍,可以尽善尽美了。
E卷题目1,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
君臣无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希望这样能使上古圣人的旨意清楚明白,使那深奥的理论得到充分的陈述和阐发,就像天上众星高挂,次序井然,有条不紊;又像那深彻的泉水清净透明,水里的生物全都看得清清楚楚。
君臣再也不会有夭折早死了,各族人民都有了延长寿命的希望。
介,贝壳类2、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⒁,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⒂,斯盖医之本意也。
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因为只要有一个人悲痛,满屋子的人都会不快乐,更何况病人的痛苦,一刻也没有离身。
如果医生安心无虑地高兴娱乐,傲慢地洋洋自得,这是人神都认为可耻的行为,道德高尚的人所不做的事,这些大概就是医生的基本品德吧。
3,、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断流之水,可以鉴形;即壁影萤光,能资志士;竹头木屑,曾利兵家。
””虽是这样,然而也正如用别的山上的砺石可以琢成宝玉,断流的水面可以照见形体一样,即便是墙洞里透过来的灯影、囊萤放射出来的亮光,都能资助有志读书的人;竹头木屑等也曾经有利于打仗的军事家。
4、世之医者,酬接之繁,不暇雍容,未信宿辄谢去,至有视不暇脉,脉不暇方,而不可挽留者,孰有如贾君调护数年之久而不生厌者乎?今世上的医生,酬应接待频繁,忙于社会交际,没有空闲来从容不迫地医护病人,不到两宿就辞谢离去,甚至有看病却没有时间切脉,切了脉没有时间开处方,就勿勿离去而挽留不住的,哪里有像贾君那样给病人调理护养几年之久而不生厌烦之心的呢?5 断句、孙思邈之祝医者曰:“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嗟乎,医之神良,尽于此矣!宅心醇谨,举动安和,言无轻吐,目无乱观,忌心勿起,贪念罔生,毋忽贫贱,毋惮疲劳,检医典而精求,对疾苦而悲悯,如是者谓之行方。
禀赋有厚薄,年岁有老少,身形有肥瘦,性情有缓急,境地有贵贱,风气有柔强,天时有寒热,昼夜有重轻,气色有吉凶,声音有高下,受病有新久,运气有太过不及;知常知变,能神能明。
如是者谓之智圆。
望、闻、问、切宜祥,补、泻、寒、温须辨。
当思人命至重,冥报难逃,一旦差讹,永却莫忏,乌容不慎!如是者谓之心小。
补即补而泻即泻,热斯热而寒斯寒。
抵当、承气,时用回春;姜附、理中,恒投起死。
析理祥明,勿持两可。
如是者谓之胆大。
四者似分而实合也。
世未有祥谨之士,执成法以伤人;灵变之人,败名节以损己。
行方者,智必圆也。
心小则惟惧或失,胆大则药如其症,或大攻,或大补,似乎胆大,不知不如是则病不解。
是胆大适所以行其心小也。
故心小胆大者,合而成智圆;心小胆大智圆者,合而成行方也。
世皆疑方则有碍乎圆,小则有碍乎大,故表而出之。
翻译:孙思邈对巫、医说:“(治病时)行动要缜密,心思要聪颖。
心中要小心,用药要大胆。
(意译)”啊!医术的神奇和优良,都在于这里啊!宅心仁厚,举止安详和谐,说话不要轻易吐出妄言,眼镜不要乱看,不要起忌心,不要生贪念,不要忽视贫贱的人,不要害怕疲劳,查明医术精益求精,对疾病苦难要有怜悯之心,这就是行方。
人的禀赋有多有少,年岁有老有少,体型有胖有瘦,性格有慢有急躁,处境有贵有贱,风气有刚有弱,天气有寒冷有温暖,气色有凶险有吉祥,声音有大有小,得病有长有短,运气有过度和不够,知道常理知道变化,能够有明确的直觉和精确的判断,这就是智圆。
人的禀赋有多有少,年岁有老有少,体型有胖有瘦,性格有慢有急躁,处境有贵有贱,风气有刚有弱,天气有寒冷有温暖,气色有凶险有吉祥,声音有大有小,得病有长有短,运气有过度和不够,知道常理知道变化,能够有明确的直觉和精确的判断,这就是智圆。
这四个看似分开,其实是统一的。
世上有严谨的人,用已经有了的办法,却伤害了病人;聪明变化的人,败坏了名节损伤了自己。
行方的人,智力肯定圆。
心小就害怕得失,胆大就药正好抵挡其病症,有的大攻,有的大补,好像胆大,殊不知如果不这样病就无法解决。
是胆大但是做是非常小心。
所以心小胆大合起来就是智圆;心小胆大智圆合起来就是行方。
世人都怀疑方圆不容,小大不容,所以表达不明。
B卷题目1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观察当今的医生,不考虑探究经文的含义,用来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而是各自秉承家传的技艺,始终沿袭旧法。
诊察询问病情,致力于口才敏捷;面对病人片刻,便处方用药。
2、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
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涂,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
养生的作用非常微妙,可以通过理性认知,却难以用眼睛看到,这就如同栽种豫树樟树,生长七年才能够认识它们的特性。
如今用躁动急切的心情,进入虚静的养生之路,意欲快速见效却作用迟缓,希望急功近利却应效遥远,所以没有谁能够长年坚持下去。
3、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⑽。
志存救济⑾,故亦曲碎论之⑿,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还有,不能因为别人有钱有地位,就任意给他开珍贵的药物,让他难以找到,来炫耀自己的技能,这确实不符合儒家的忠恕之道。
我的心愿是救护帮助世人,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
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4、虽然,今之官政苟虐,敲扑椎击,惟日不足,我民病此久矣!我瞻四方,何林林乎?州邑之间,其有贤牧宰能施刀圭之剂,以振起之者乎?虽然如此,然而当今的为官行政,苛政暴虐,打击残害百姓,天天唯恐不足,我们百姓民众痛恨这种情况已经很久了。
我环顾天下四方,这样凶残的管理是多么的多啊。
各郡县之间,哪里有能施用一点点救济弊政的方法来救助百姓困苦的好官吏呢?5、阅读断句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灵枢》九卷,《素问》九卷,乃其数焉。
世所奉行唯《素问》耳。
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难经》,皇甫谧次而为《甲乙》,诸家之说,悉自此始。
其间或有得失,未可为后世法。
则谓如南阳活人书称:咳逆者,哕也。
谨按《灵枢经》曰:新谷气入于胃,与故寒气相争,故曰哕。
举而并之,则理可断矣。
又如《难经》第六十五篇,是越人标指《灵枢》本输之大略,世或以为流注。
谨按《灵枢经》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人也,非皮肉筋骨也;又曰:神气者,正气也。
神气之所游行出人者,流注也;井荥输经合者,本输也。
举而并之,则知相去不啻天壤之异。
但恨《灵枢》不传久矣,世莫能究。
夫为医者,在读医书耳,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
不读医书,又非世业,杀人尤毒于梃刃。
是故古人有言曰: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也。
仆本庸昧,自髫迄壮,潜心斯道,颇涉其理。
辄不自揣,参对诸书,再行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于卷末,勒为二十四卷。
庶使好生之人,开卷易明,了无差别。
除已具状经所属申明外,准使府指挥依条申转运司选官详定,具书送秘书省国子监。
今崧专访请名医,更乞参详,免误将来。
利益无穷,功实有自。
过去黄帝做内经十八卷,《灵枢》九卷,《素问》九卷,就是那个数。
当时所奉行的只有素问,秦越人根据素问着述了难经,皇甫谧编次了甲乙经,以后的各种学说都是从这些书开始的。
其中或有不正确的地方,不足以为后世效法。
只是遗憾的是灵枢不传已经很久了,世人很难去研究它。
做医生的人,关键在于读医书,读书却不能成为好医生的人很多,但是没有说不读书就能做医生的,不读医书,又不是家传,可能比棍子刀子杀人还要严重。
因此古人说,做人子的人不读医书就是不孝。
我很愚昧,从很小的时候一直到壮年,一直都是努力学习针灸之术,对针灸之理由很多的涉猎。